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河北水利电力学院选聘工作人员27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一.参考题库(共1000题)1.准备活动是指在比赛、训练和体育课正式开始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运动状态的时间和预防运动创伤而进行的身体练习,为接下来的剧烈运动或比赛做好准备。下列不属于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的是:A.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增加皮肤血流量以利于散热C.提高运动时对氧气的利用率D.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可以用关键词和排除法解题。从题干关键词“内脏器官的生理惰性”“进入运动状态”“预防运动创伤”可以看出,准备活动是对身体自身的调节,以便身体尽快适应运动的状态。A、B、D三项说的都是身体的自我调节,应该排除。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包括:(1)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水平,以适应机体承受大强度刺激的需要;(2)增加皮肤血流量,利于散热,防止应激伤害;(3)增强氧运输系统的机能,提高机体的代谢水平。坚持长期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运动时对氧气的利用率。故本题选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准备活动引起体温升高,此时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释放更多的氧气,帮助运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肌肉,使工作肌获得更多的氧气,并不是提高对氧气的利用率。因此,选择C选项。解题思路:C项错误:准备活动可以使肺通气量及心输出量增加,使工作肌能获得更多的氧气,而不是提高对氧气的利用率。A项正确: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调节不良的赛前状态,使大脑反应速度加快,参加活动的运动中枢间相互协调,可以为正式练习或比赛时生理功能迅速达到适宜程度做好准备。B项正确:皮肤温在调节散热中起主导作用,而皮肤温的高低决定于皮肤血流量的大小,准备活动即为剧烈运动或赛前的热身活动,皮肤血流量增加可以使皮肤温升高,从而利于散热。D项正确:通过做准备活动,可使体温和肌肉温度升高,从而使酶的活性增高,使肌肉的代谢得到加强。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小伟、爸爸和爷爷三人年龄和为98,已知三代年龄差为每一代至少25,三人年龄为整数,则小伟最大年龄为(

)。A.4岁B.6岁C.5岁D.7岁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年龄问题属于固定题型,优先选择代入排除法解题。要求小伟最大年龄,则要求年龄差最小。选取年龄最大的D项代入,若小伟年龄为7,按照小伟与小伟爸爸隔代最小年龄差25计算,小伟爸爸是7+25=32(岁),则小伟爷爷98-7-32=59(岁)便能满足59-32>25的条件。故D项验证成立。因此,选择D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要求小伟最大年龄,则要求年龄差最小。设小伟年龄为x,则爸爸的年龄为(x+25)岁,爷爷的年龄为(x+50)岁,同时x+(x+25)+(x+50)=98,解得3x=23,则x最大值为7。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要使小伟年龄最大,则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应尽可能地小,爸爸的年龄最小为小伟年龄+25,爷爷的年龄最小为小伟年龄+50,三人年龄和为98,列式计算即可。注意年龄应为整数,若计算结果不为整数,在本题中应向下取整。设小伟年龄为x,有x+x+25+x+50=98,解得x=,取整为7,即小伟最大为7岁。故本题选A。3.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据说十只犬才能产生一只獒。这种现象被称为犬獒效应。下列能够体现犬獒效应的是(

)。A.强强联合,互利共赢B.鹬蚌相争,渔翁得利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强强联合指强者与强者互相结合,是指合作,没有体现在封闭的环境中互相撕咬,不符合“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指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但题干并没有提到第三者,不符合“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符合“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符合定义,当选;D项: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指凤凰浴火燃烧,向死而生,在火中燃烧后重生重现,并得到永生,比喻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和一种勇敢奋斗的坚强意志,不符合“当年幼的藏犬长出牙齿并能撕咬时,主人就把它们放到一个没有食物和水的封闭环境里,让这些幼犬自相撕咬,最后剩下一只活着的犬,这只犬称为獒”,不符合定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4.张明今年15岁,为科技大学学生,其智商高于常人,自理能力强,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他是: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D.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第二步,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一条,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二条,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题干中的张明今年15岁,虽然智商高于常人,自理能力强,但是处于十岁以上,十六岁以下的年龄段,所以张明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此,选择C选项。A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一条,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明今年15岁,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一条,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张明今年15岁,不属于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根据《民法总则》第十二条,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张明今年15岁,不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某一组织,其组织文化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总结、培育和积累而形成的。这体现了组织文化的(

)。A.意识性B.可塑性C.系统性D.导向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管理。A项错误,组织文化的意识性指的是,大多数情况下,组织文化是一种抽象的意识范畴,它作为组织内部的一种资源,应属于组织的无形资产之列。B项正确,组织文化的可塑性指组织文化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组织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渐总结、培育和积累而形成的。它可以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可以通过人为的后天努力加以培育和塑造。C项错误,组织文化的系统性指的是组织文化由共享价值观、团队精神、行为规范等一系列内容构成一个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因此,组织文化具有系统性。同时,组织文化总是以一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础的,是社会文化影响渗透的结果,并随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地调整。D项错误,组织文化的导向性指的是组织文化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准则与价值取向。它对人们行为的产生有着最持久最深刻的影响力。故正确答案为B。6.提高行政效率和提高企业效率一样,都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第二步,企业家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故提高企业效率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行政机关是为进行行政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所以提高行政效率并不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更好地为民服务。因此,本题错误。7.横向比较,看到差距与不足,这样才不会

、夜郎自大;纵向比较,看到成绩与进步,才能总结经验、继续前行。这样我们才能较为全面地、

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闭目塞听辩证B.茫然失措客观C.举棋不定透彻D.自以为是正确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与“夜郎自大”构成并列,应体现出看不到自身不足之意,A项“闭目塞听”指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D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均符合文意,保留。B项“茫然失措”指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C项“举棋不定”比喻做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均无法与“夜郎自大”构成并列,排除。第二空,根据前文可知,通过横纵两个角度的分析,既要看到差距与不足也要看到成绩与进步,横线处与“全面”构成并列,应体现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之意,A项“辩证”指辩析考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符合文意,当选。D项“正确”无法体现能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三只小板凳的读后感》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顿号可知,第一空应与“夜郎自大”并列,意思是相关相近的,“夜郎自大”比喻人不自量力,妄自尊大。B项“茫然失措”意思是心中迷惑,不知怎么办才好。C项“举棋不定”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二者意思均不能和“夜郎自大”构成并列,排除B项和C项。A项“闭目塞听”指闭起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不了解。D项“自以为是”意思是总以为自己是对的,认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他人意见,形容主观,不虚心。二者符合语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文段中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分别提及了差距与不足,成绩与进步,即我们既要看到进步也要看到不足,应从正反两方面看待。D项“正确”不符合此语境,而A项“辩证”形容看问题的眼光全面,符合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8.年年招工年年“荒”,受国内外经济新形势、省域产业步入新格局、务工群体产生新诉求等多重影响,持续多年的“用工荒”今年在浙江“如期而至”。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日益扩大,因诉求增多而导致的“用工荒”日渐明显。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A.“用工荒”对企业发展的影响B.“用工荒”表现出的新特点C.“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变化D.“用工荒”问题的解决途径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文段首句指出造成“用工荒”的原因,第二句说明了“用工荒”存在的新特点。这两句之间没有转折、因果等其他关联词,并且没有明显的侧重,故判断文段为并列文段,需全面概括文段内容,C项“原因”对应首句,“变化”对应第二句,概括全面,当选。A项“对企业发展的影响”、D项“解决途径”文段均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B项“新特点”仅对应文段后半部分内容,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文段出处】《劳资双方互相瞧不上

浙江用工荒突显》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共两句话,无明显主旨句,需要考生归纳两句话,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文段首先指出了往年“用工荒”产生的原因,接着指出近年产生“用工荒”的原因出现了变化。故文段主要说的是“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变化。C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是第一句话的内容,B项是第二句话的内容,D项文段没有提及,均排除。故本题选C。9.某中学高二年级有6个理科班,共有3名生物教师任教,如果其中一名教师教3个班,一名教师教2个班,一名教师教1个班,那么共有(

)种分配方法。A.18B.24C.120D.360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第二步,根据题意,先安排一名教师教3个班,则情况数为

=60(种);再安排一名教师教2个班,则情况数为=

6(种);最后剩一名教师教剩下的1个班,情况数为1种。则总的分配情况数为60×6=360(种)。因此,选择D选项。1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B.如上图所示C.如上图所示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题干图形面的数量均为1,故?处应该选择只有一个面的图形,A项4个面,B项3个面,C项7个面,D项1个面,只有D项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11.医学研究证明,室内(

)超标已经成为诱发白血病的原因之一,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较低,所以该物质对其危害程度更为严重。A.碳酸钙B.活性炭C.乙醇D.甲醛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化学知识。第二步,医学研究证明,过量接触甲醛,会增加白血病的患病风险。由于儿童的免疫力比较低,所以甲醛对其危害程度更为严重。目前,关于甲醛诱发白血病的可能机制有3种:一是同其它导致白血病的原因一样,可以直接破坏骨髓中的干细胞;二是破坏外周血种的造血干细胞,这些细胞浸入骨髓后,可能导致白血病;三是破坏鼻黏膜等组织中的多功能干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血液进入骨髓,导致白血病的发生。因此,选择D选项。A项:碳酸钙(CaCO₃)是一种无机化合物,俗称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碳酸钙呈中性,基本上不溶于水,溶于盐酸。它是地球上常见物质之一,存在于石灰岩、大理石等岩石内,也是动物骨骼或外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工业上用途甚广,因此作业工人患尘肺主要与本品中所含有二氧化硅杂质有关。可知,碳酸钙与患白血病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B项:活性炭是一种经特殊处理的炭,将有机原料(果壳、煤、木材等)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以减少非碳成分(此过程称为炭化),然后与气体反应,表面被侵蚀,产生微孔发达的结构(此过程称为活化)。由于活化的过程是一个微观过程,即大量的分子碳化物表面侵蚀是点状侵蚀,所以造成了活性炭表面具有无数细小孔隙。活性炭表面的微孔直径大多在2到50nm之间,即使是少量的活性炭,也有巨大的表面积,每克活性炭的表面积为500到1500m2,活性炭的一切应用,几乎都基于活性炭的这一特点。可知,活性炭与患白血病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C项: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到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含酒精饮料中的乙醇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可知,乙醇与患白血病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12.下雨时蚯蚓会从土壤中爬出来,这是因为土壤里缺少食物。(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1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蚯蚓。雨天过后,土壤里的水分增多,空气浓度不够,湿度也太大,蚯蚓就会爬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等空气里的湿度小了,它就会爬回土里去了。故表述错误。13.“我们从初中部和小学部选择了16名学生,包括我在内,参加演讲比赛。下面的情况不论是否将我计算在内,都不会有任何变化。在这些学生中,(1)初中生多于小学生;(2)小学男生多于初中男生;(3)初中男生多于初中女生;(4)至少有一位小学女生。”则这位说话者是:A.小学女生B.初中女生C.小学男生D.初中男生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先找确定信息:由“初中生多于小学生”和“小学男生多于初中男生”得,“小学女生少于初中女生”、“初中男生多于初中女生”,由此可知在这的人数:小学男生﹥初中男生﹥初中女生﹥小学女生;由于学生总数是16名,从(1)和(4)得知:初中至少有9名,小学男生最多是6名。根据(2)可得,初中男生必定少于6名。根据(3)“初中男生多于初中女生”,所以初中男生必定超过4名。根据上述推断,初中男生多于4名,少于6名,故初中男生必定正好是5名。因此,初中生正好是9名,包括5名男生和4名女生,又由(2)“小学男生多于初中男生”可知,小学男生有6人,小学女生有1人。如果把一名小学男生排除在外,则与(2)矛盾;如果把1名初中男生排除在外,则与(3)矛盾;如果把1名小学女生排除在外,则与(4)矛盾;如果把1名初中女生排除,则与题干任何一条都不矛盾。因此,说话的人是一位初中女生。因此,选择B选项。14.下列现象不属于经济衰退表现的是:A.公众对未来的预期悲观B.投资减少、成本积压C.大量企业倒闭D.物价水平上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并选错误项。第二步,经济衰退可能会导致多项经济指标同时出现下滑,如公众对未来的预期悲观、投资减少、成本积压、大量企业倒闭。另外,其它伴随现象还包括物价下跌。物价水平上涨不属于经济衰退,这是经济过热的表现。因此,选择D选项。A项:经济衰退时表现为市场上的供过于求,导致物价下跌,市场销售困难,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下降,失业率上升,所以,公众对未来的预期悲观。A项正确,排除。B项:投资减少、成本积压是由于经济衰退时供过于求,市场销售困难,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B项正确,排除。C项:经济衰退时供过于求,市场销售困难,会导致大量企业难以维持,从而倒闭。C项正确,排除。15.现有食用油、酱油、醋、料酒四种厨房调味品,现将四种调味品自左向右摆放一排,其中要求将食用油摆在收纳架的最左边,醋和酱油不相邻。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A.料酒一定摆放在第三位B.醋一定摆放在最右边C.酱油一定摆放在食用油旁边D.酱油一定摆放在料酒右边参考答案:BC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根据条件“要求将食用油摆在收纳架的最左边”,可知食用油放在左数第一的位置,根据“醋和酱油不相邻”,可知酱油与醋在左数第二和第四位置,而剩下的一个位置(左数第三)只能是料酒,所以料酒放在第三的位置,可知A项说法正确。但酱油与醋谁在第二谁在第四无法确定,所以B、C、D均无法确定。

因此,选择B、C、D选项。16.小王开车上班需经过4个交通路口,假设经过每个路口遇到红灯的概率分别为0.1、0.2、0.25、0.4,则他上班经过4个路口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是:A.0.899B.0.988C.0.989D.0.998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至少一处有多种情况,可从反面求解,所求概率=1-全部遇到红灯的概率。4个路口全是红灯的概率为0.1×0.2×0.25×0.4=0.002,因此4个路口至少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为1-0.002=0.998。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概率问题,属于分类分步型。第二步,逆向思维,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1-全是红灯的概率,即所求概率为1-0.1×0.2×0.25×0.4=0.998。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逆向考虑,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对立面是全是红灯,小王经过4个路口全部遇到红灯的概率是0.1×0.2×0.25×0.4=0.002,则至少有一处遇到绿灯的概率是1–0.002=0.998。故正确答案为D。17.小刘在做一道除法题时,误将除数56看为65,结果得到的商是4,余数是8,那么正确的商与余数之积为:A.48B.156C.164D.176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计算问题。第二步,根据题意可知被除数为65×4+8=268,268÷56=4…44,则正确的商和余数分别为4、44,二者乘积为4×44=176。因此,选择D选项。18.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

)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其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

)。A.边际成本无关B.边际成本有关C.沉没成本有关D.沉没成本无关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宏观经济。A项错误、B项正确,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这个概念表明每一单位的产品的成本与总产品量有关。C、D项错误,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故正确答案为B。19.火∶热情∶态度A.水∶急速∶速度B.木∶温柔∶女性C.土∶肥沃∶贫瘠D.松∶高洁∶品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火”象征“热情”,二者属于象征关系,“热情”是一种“态度”,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急速”是“水”流动的状态,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B项:“木”不能象征“温柔”,排除;C项:“土”可能是“肥沃”的,二者属于或然属性关系,排除;D项:“松”象征“高洁”,二者属于象征关系,“高洁”是一种“品质”,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因此,选择D选项。20.预循环是一种更环保的生活方式,指通过

购入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来减少垃圾数量的行为。可循环的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

别的功效,可是处理这些可循环物质也是要消耗能源并产生垃圾的,所以更加环保的方式是尽量少用会产生垃圾的物品。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避免发挥B.杜绝具备C.放弃衍生D.禁止实现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可知,预循环是一种生活方式,并没有“外力一定要我们如何去做”的意思。A项“避免”、C项“放弃”是指主动去做,且语义程度较轻,符合文意,保留。B项“杜绝”、D项“禁止”是指外力不让做一些事情,且语义程度较重,不符合语境,排除。再根据“可是处理这些可循环物质······物品”可知,文段倡导人们“尽量少用”一些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所以不是完全“放弃”而是尽可能“避免”,排除C项。第二空,代人验证。A项“发挥”和“功效”搭配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减少垃圾数量的行为”可知,该空应体现“减少”的含义。B项“杜绝”指彻底制止;C项“放弃”指丢掉(权利、主张、意见等);D项“禁止”指不许可,三者均语义过重,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和D项。A项“避免”指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符合文意。答案锁定A选项。第二步,验证第二空。A项“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与“功效”搭配得当。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备选词语存在轻重差异,分析语境确定答案。第三步,验证第二空。第一空,“购入会产生垃圾的家庭或商业物品”无法完全“杜绝”“放弃”“禁止”,只能尽量“避免”。第二空,“发挥功效”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A。21.正式学习,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接受间接知识为内容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学习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正式学习的是:A.公司为了新员工能顺利上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渠道供员工自由选择学习B.小王给儿子播放了《动物世界》等节目,无形中儿子学习到了很多生物、地理知识C.小宝对学校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后来被父母送到少林寺武校学习武术D.保安小牛利用免费网络公开课,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并通过了司法考试,如愿成为了一名律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②接受间接知识为内容的学历或非学历教育学习活动。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提供多种渠道供员工自主选择是自我学习方式,不属于“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不符合定义;B项:小王儿子无形中学习到很多知识,是通过看《动物世界》无形中掌握的,不属于“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不符合定义;C项:小宝因为对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而被送到少林寺学习武术,但在少林寺学武,不能确定是否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不符合定义;D项:小牛利用网络公开课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属于“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计划地开展”和“接受间接知识为内容的学历”,如愿成为了一名律师,属于“有目的地学习”,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接受间接知识的教育学习活动”。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提供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渠道供员工自由学习,没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不符合定义,排除;B项:小王给儿子播放《动物世界》等节目,没有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不符合定义,排除;C项:“小宝对学校课堂学习提不起兴趣,后来被父母送到少林寺武校学习武术”没有体现目的,不明确,保留;D项:保安小牛利用免费网络公开课系统学习了法律知识并通过了司法考试,符合“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有计划的学习”,如愿成为了一名律师,说明保安小牛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律师,符合定义,保留。比较C、D选项,D选项比C选项更加明确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题干定义正式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分析其主体、客体和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正式学习的定义要点有:①学习者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②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的学习活动。A项,公司只是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经验交流渠道供员工自由选择学习,没有安排教师,也没有制定学习计划,不符合要点①②。B项,儿子是在观看《动物世界》时,无形学习到了很多生物、地理知识,不符合要点①②。C项,小宝被送到武术学校去学习武术,本身就是一种目的,在学校也肯定会有老师的组织和引导,符合定义。D项,保安小牛利用免费网络公开课,系统学习后成为了一名律师,没有涉及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C。22.两相比较,白话文在通俗易懂的同时,往往在韵律上缺少节奏感,篇幅冗长,而文言文能用________传达出深层或多层意思,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________的。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一语双关

略逊一筹B.只言片语

无与伦比C.三言两语

相形见绌D.寥寥数语

无可比拟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在比较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根据“而”表示转折,可知前后语义相反,转折前提到白话文“篇幅冗长”,转折后填入的词语要体现出文言文篇幅短的意思。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体现出“篇幅短”,排除A项;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段的话,文段在比较文言文整体的特点,而不是比较文言文中某个词句,语义不符,排除B项。C项“三言两语”指几句话,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C项和D项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其凝练之美……是白话文”可知,该空要表达的是文言文的美是白话文难以企及的。C项“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之后,显出了不足,一般的用法是“与……相比,相形见绌”,“是相形见绌的”用法不对,排除C项。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文意。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所填词语应表简洁之意,排除不符合此意的A、B。第三步,再看第二空,辨析备选词语,排除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的C。第一空,由“两相比较”和“而”可知,白话文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特点在语义上构成反义关系。由“白话文……篇幅冗长”可知,文言文相对简洁,所填词语应表达简洁之意。“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能表达简洁之意,排除A。“只言片语”指个别的词句;片段的话语。其强调的是言语的零碎,不完整,而非简洁,排除B。第二空,“相形见绌”指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通常用法为“与……相比相形见绌”,其填入此处存在语法错误,排除C。“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句意是文言文的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是白话文比不上的。“无可比拟”填入符合语境,当选。故本题选D。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两相比较”可知,文段把白话文与文言文作对比,所填成语与“篇幅冗长”构成反义对应,表示文章字数少的意思。B项“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或片断的话,C项“三言两语”形容话很少,D项“寥寥数语”指非常简括地说,均能体现出文言文篇幅不冗长的含义,保留。A项“一语双关”指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不强调文章的字数少,无法与“篇幅冗长”对应,排除。第二空,根据文段“其凝练之美、韵律之美和意境之美”可知,白话文不具备以上特点,所填成语表示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相比的。D项“无可比拟”指没有可以相比的,符合语境,当选。B项“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程度过重,排除;C项“相形见绌”指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段强调的是文言文的三种美是白话文无法与之相比,并非强调白话文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冉启斌:文言文在意境、形式、音韵等方面有特殊美感》23.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根据能源消耗后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可分为污染型能源和清洁型能源。下列属于清洁型能源的有(

)。A.核能B.石油C.太阳能D.煤炭参考答案:A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能源。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清洁能源。A项正确,核能是不是清洁能源目前是存在争议的,但就本题而言,多选题至少应该选择两个选项,故A项正确。B项错误,石油在燃烧时能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烟尘等空气污染物,所以不属于清洁能源。C项正确,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D项错误,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收获来自煤矿石,可以使用任何镐来挖取,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或制造火把。故正确答案为AC。24.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在生活中可以发现,男性患者的人数远远多于女性患者。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随Y染色体进行传递B.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男性缺乏一种女性独有的激素,在发育过程中易受到多种诱因的影响而发病C.男女两性的实际患病率是相同的,只是由于两性在日常生活中偏重的领域有所不同,男性患者容易被辨认而女性患者不易被辨认D.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致病基因,而另一条X染色体相应位置上携带正常基因,个体并不会发病。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基因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遗传基因知识。第二步,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控制性别的染色体中,XX结合是女性,XY结合为男性,这意味着女性必须要两条X染色体都带致病基因才会是红绿色盲,而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携带致病基因,就会是红绿色盲。所以红绿色盲男性比女性多。因此,选择D选项。A项: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随x染色体进行传递。A项错误。B项:红绿色盲是因为染色体结构的差异,与激素无关。B项错误。C项:红绿色盲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这是事实,而非日常生活中偏重的领域有所不同。C项错误。25.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A.秋风瑟瑟,桂香袭人B.沙尘暴起,飞沙满天C.晚风轻拂,炊烟袅袅D.狂风怒吼,波翻浪涌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第二步,A项中的“桂香袭人”是分子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现象,是空气分子的运动现象。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A项正确,桂香袭人说明分子在运动,分子是看不见的,其他三个选项沙尘、炊烟、波浪都是看的到的,不可能是分子运动。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本题可用关键词法解答。首先要明确分子运动是分子自己的运动,而不是借助外力产生的运动。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基本可以排除B、C、D三项,飞沙是因为大风,炊烟是因为燃烧和晚风,波浪是因为狂风。当然大家也可能觉得桂香是因为秋风,其实即便没有秋风我们也能够感受到8月桂香的味道,主要这是分子自己运动的结果。桂香袭人,是花中的芳香类物质扩散的结果,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26.

甲窃取了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一条,后受良心谴责,在乙发觉前将金项链放回原处。甲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实施犯罪,达到了预期结果。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二十二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本案中,甲窃取乙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盗窃罪以取得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为既遂标准,甲已经实际占有项链,构成盗窃罪既遂。其后的返还行为视为退赃行为,在量刑的时候酌情考虑。故正确答案为B。27.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所给图形规律的是: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图形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观察发现图形外部轮廓相同,但内部颜色不同,考虑黑白运算。第一组图:、、、;第二组图运用此规律,正上方:,排除C项;正下方:,排除A、D两项。故正确答案为B。28.一项研究中,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人员每天用含有0.002克13-oxo-ODA的高热量食物喂食一组肥胖小鼠,另一组肥胖小鼠则单纯喂食高热量食物。4周后测量它们体内中性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发现前者血液和肝脏中的中性脂肪比后者少30%左右,血糖值也比后者低20%左右。13-oxo-ODA是一种亚油酸,在西红柿特别是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含量较高。由此可以推出:A.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B.13-oxo-ODA对小鼠的身体健康有益C.食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更有利于健康D.亚油酸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属于推理题型。根据题干可以得知:13-oxo-ODA降低了小鼠的中性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它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含量较高。观察选项,可以发现A项正确;B项,降低脂肪、血糖是否就代表健康从题干中无法得知,错误;C项同理,可以得知加热的西红柿13-oxo-ODA含量高,但无法得知是否利于健康,错误;D项同上,无法得知亚油酸与健康的关系,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依据题干中的研究结论“发现中性脂肪减少,血糖值也降低”,说明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可以推出;B项:依据题干可得,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但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是否有利于小鼠健康不得而知,排除;C项:依据题干可知,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13-oxo-ODA含量较高,但是否有利于健康无法推出,排除;D项:13-oxo-ODA只是其中一种亚油酸,不能说明所有亚油酸都能降低脂肪含量与血糖值,且降低脂肪含量与血糖值是否有利于健康,题干没有提及,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能够由题干内容推出的一项,需准确理解和把握题干的细节信息,不要扩大或缩小题干的范围。A项,题干通过对照实验,在对小鼠同样喂食高热量食物的情况下,食物中含有13-oxo-ODA的一组血液和肝脏中的中性脂肪和血糖值都要比不含13-oxo-ODA的低,说明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该项正确。B项,由题干只能得出13-oxo-ODA有助于降低脂肪含量和血糖值,但其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C项,题干中说在经过加热处理的西红柿汁中13-oxo-ODA的含量较高,但13-oxo-ODA是否有利于健康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D项,题干中说13-oxo-ODA是一种亚油酸,但13-oxo-ODA是否对身体健康有益在题干中并未涉及,该项无法推出。故本题选A。29.当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抚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时,就可以要求(

)进行调节。A.仲裁委员会B.法院C.居民委员会、村委会D.邻里亲属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具体方法知识。第二步,当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抚养或者住房、财产发生纠纷时,就可以要求居民委员会、村委会进行调节。因此,选择C选项。30.文字:资料:图片A.木板:建材:钢铁B.红色:颜色:彩色C.塑料:脸盆:脚盆D.窗户:窗帘:布料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文字和图片是两种不同的信息展现方式,二者为并列关系,且二者都属于资料,与资料都构成种属关系。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A项:木板和钢铁是两种不同的材料,二者为并列关系,且二者都属于建材,与建材都构成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B项:彩色是指除黑白灰之外的各种颜色,彩色包含红色,二者为包容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C项:塑料是脚盆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D项:布料是窗帘的原材料,二者为原材料与成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确答案为A。31.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是:A.甲公司劳动人事部门向单位全体员工发出调查问卷,为制定本公司规章制度做准备B.乙公司劳动人事部门制定招聘计划,拟出招聘条件,派出员工前往某大学招聘大学毕业生C.丙公司劳动人事部门组织新进员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D.丁公司劳动人事部门组织全体员工举行元旦联欢活动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向单位全体员工发出调查问卷,为制定本公司规章制度做准备,符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符合定义,排除;

B项:制定招聘计划,拟出招聘条件,派出员工前往某大学招聘大学毕业生,符合“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符合定义,排除;C项:组织新进员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符合“对企业中员工的培训”,符合定义,排除;D项:组织元旦联欢活动,不符合“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不符合定义,当选。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第二步,找关键信息。①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②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③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通过问卷了解员工的意见,为制定本公司规章制度做准备,属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符合定义;B项:人事部门制定招聘计划,派出员工前往某大学招聘大学毕业生,属于“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符合定义;C项:对新进员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属于“对企业中员工的培训”,符合定义;D项:组织全体员工举行元旦联欢活动是为了庆祝节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不属于“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不符合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一项。分析题干定义,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活动,分析其管理的对象、方式和目的,再结合选项即可解题。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要点:①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A项,员工通过调查问卷参与制定公司规章制度,属于使用和激励,符合定义。B项,员工前往某大学招聘大学毕业生,属于招聘,符合定义。C项,组织新进员工进行岗前技术培训,属于培训,符合定义。D项,企业举办元旦联欢活动,不符合要点①。故本题选D。32.科学家重建地球地质历史上的大气成分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可用样品。近年来,不少人开始关注琥珀,他们认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因此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A.由于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B.琥珀主要诞生于约4000万至6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C.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D.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题干论点为琥珀可以用来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要质疑该结论,可以说明琥珀由于产生年代的限制,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题干论据: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题干论点:琥珀可以用来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A项,琥珀内部保留着生物的形体,能够反映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B项,琥珀只形成于始新世纪,其他年代没有琥珀,则无法通过琥珀对比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有力地质疑了题干结论。C项,琥珀形成所需要的时间漫长,因此琥珀数量少,与题干论证无关,属于无关项。D项,琥珀需要妥善储存、搬运,否则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不同年代全球大气成分的对比,只提出了一种可能性,质疑力度不如B。故本题选B。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论点:琥珀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论据: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第三步,辨析选项。A项:无关选项。琥珀能否反映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关系,与论点中是否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B项:增加反向论据。指出琥珀在其他年份没有形成,因此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具有削弱作用。C项:无关选项。琥珀的数量少,与论点中是否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D项:不明确项。只是提到“如果储存不当”会影响同位素检测,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储存得当”的话,有可能不影响检测,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选择B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琥珀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论据:相比其他有机材料,琥珀在长久的地质年代内,所保存的化学和同位素信息几乎不会改变。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琥珀内部常保留着生物的形体,故能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反映当时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并不一定能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话题不一致,无法削弱,排除;B项:琥珀主要诞生于约四千万至六千万年前的始新世纪,其他年份并没有形成琥珀,因此琥珀无法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直接削弱了论点,当选;C项:琥珀是由松柏科植物的树脂经压力和热力作用形成,由于时间漫长,数量极少,数量的多少与是否可以用于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无关,无法削弱,排除;

D项:琥珀的硬度较低,如果因搬运,储存不当而造成损害,会影响同位素检测的准确性,只是一种假设情况,而琥珀是否能揭示不同年代的全球大气成分并不明确,无法削弱,排除。故正确答案为B。33.马航MH370航班失踪之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试图利用多普勒原理计算出失踪航班的下落。多普勒原理,源于这样一种物理现象(多普勒效应):随着飞机高速接近(或远离)接收微波信号的卫星,卫星所侦测到的微波频率就会越来越高(或越来越低)。下列描述的现象中,哪一种也体现了同样的多普勒效应?A.站在铁轨附近的人,听到鸣笛的火车由远及近高速驶来时,汽笛的音调逐渐变得尖锐B.一束自然光射入三棱镜,射出时,被分解为不同的颜色C.向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一颗小石子,荡起的涟漪呈圆形逐渐向周围扩散D.在日环食的过程中,观测到太阳黑子的存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本题用类比法解题。A项中火车由远及近高速驶来与飞机高速接近相似,耳听到的汽笛音调逐渐变得尖锐(音调逐渐变高)与卫星所侦测到的微波频率越来越高相似,都符合多普勒原理。可直接选A。A项正确。鸣笛的火车由远及近,音调越来越高,说明声音频率越来越高。这与题干列举的情况相同,两者都属于多普勒效应。B项错误。B项是光的折射。C项错误。C项是能量传递的波动现象。D项错误。D项反映了太阳活动过程当中黑子现象的存在。故本题选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多普勒效应。第二步,多普勒效应,就是信号源相对于观测点做运动时,观测到的信号频率会随着信号源的移动速度和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D项中“火车由远及近高速驶来,汽笛的音调逐渐变得尖锐”是由于火车的移动,导致我们观测到的汽笛声频率发生变化的结果,与题干信息相吻合。因此,选择D选项。解题思路:多普勒效应主要内容是当波源与观察者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A项满足定义描述。B项的原理为色散,因为同一种介质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率不同,所以通过三棱镜时,各单色光的偏折角不同。因此,白色光通过三棱镜会将各单色光分开,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C项的原理为波的传导的一种表现,即机械振动的传递构成的机械波。D项太阳黑子是一种太阳活动,是出现在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上的黑斑点。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与题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34.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第二步,人才汇萃中的“汇”应为“荟”,草多的样子,现代汉语中没有“汇萃”一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很多精英会集在一起。草菅人命,书写正确,意为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风靡一时,书写正确,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像风吹倒草木一样。步履维艰,书写正确,形容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因此,选择D选项。A项:“针贬时弊”应为“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共有两个错别字。A项错误。B项:“脱颍而出”应为“脱颖而出”,“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共有两个错别字。B项错误。C项:“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共有两个错别字。C项错误。35.判断一个天体是否来自太阳系之外,最好的办法是看它的轨道——如果轨道是椭圆,即使是非常扁以至于接近抛物线的椭圆,那么它一般就是太阳系原有的天体。因为椭圆轨道是一个封闭的轨道,它不可能存在一个太阳系之外的源头。当然,这里说的轨道形状都是指该天体相对于大阳运动的轨道。如果不是椭圆,而是双曲线,那么它极有可能就是来自太阳系外。确定了这个天体的轨道之后,反向推过去,原则上是可以确定这个天体来的方向。但是,太阳系、银河系都在运动,而且速度都不慢。即便我们确定了它来的方向,也很难追到它究竟是来自哪颗恒星附近。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天体的星系归属很难准确判断B.不同天体的运行轨道差异非常大C.太阳系天体的运行轨道一般为椭圆D.天体的运行轨道决定了它的星系归属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判断一个天体是否来自太阳系之外,最好的办法是看它的轨道,接下来进行具体地解释说明,最后通过转折词“但是”指出,太阳系、银河系都在运动,即便我们确定了它来的方向,也很难追到它究竟来自哪颗恒星附近。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是重点,强调很难判断天体来自哪颗恒星。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因此,选择A选项。B项和C项:对应前文分说的部分,非重点。D项:“运行轨道决定了星系归属”过于绝对,转折后对其进行了否定。36.水果是可以解酒的。这是因为水果里含有机酸,有机酸能与酒里的乙醇相互作用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水果中的有机酸与酒中的乙醇相互作用,进行酯化反应,形成酯类物质,能够起到解酒的作用。故表述正确。37.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并不容易。机器要能够

识别语音并像人一样通过理解判断作出回应,需要基于大量的“学习”,与人一样根据

进行判断预测。这种“学习”有两种方法:通过在数据中找寻类似事例来提供解决方案,或是通过

许多数据样本的共性来对这件事情做出判断。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准确经验归纳B.完整信息识别C.高效知识提炼D.自动思维总结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可知,文段强调“听懂”,故横线处强调机器能够识别语音,进而听懂人话的过程。A项“准确”指正确,B项“完整”指完好无损,“准确识别”“完整识别”都是能够“听懂”人话所必须的,符合文意;D项“自动”指自己主动,符合机器的特点,保留。C项“高效”指效率高,文段没有强调机器识别语音必须效率高,排除。第二空,横线处需体现出“像人一样”。A项“经验”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人能够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预测,符合文意;B项,根据“信息”作出反应并非人的特点,机器自身也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执行指令,作出反应,排除。D项“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作出反应的过程,而非依据,故“根据思维”搭配不当,排除。锁定A项。第三空代入验证,“归纳”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共性”搭配得当且符合文意。故正确答案为A。【文段出处】《“说话”间,走进“人工智能+”时代》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让机器人听懂人说话……”可知,文段强调机器要能够识别语音,听懂人说话。A项“准确”指正确,B项“完整”指完好无损。二者均是机器人“听懂”人说话的条件,符合文意。C项“高效”指效率高,文段没有强调机器识别语音必须要有较高的效率,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D项“自动”指不用人力而用机械、电气等装置直接操作的,符合机器自身的特点,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像人一样”可知,该空应体现机器人要有判断预测的能力。A项“经验”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能够体现机器人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预测,符合文意。B项“信息”并非人的特点,机器自身也可以根据输入的信息执行指令,作出反应,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D项“思维”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作出的反应,“根据思维”搭配不当,排除D项。答案锁定A选项。第三步,验证第三空。“归纳”指由一系列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共性”搭配得当。因此,选择A选项。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先看第一空,文意为机器人要像人一样对语音做出回应,依据词义及文意,排除不符合文意的C、D。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体现人类特有的优势,据此排除B。第四步,验证第三空。第一空,句意为机器人要能够识别语音,听懂人说话,并像人一样理解并做出判断。“高效”指效率高的。文段并未强调效率,排除C。“自动识别语音”现有技术已经达到,无须再“学习”,排除D。第二空,由“像人一样根据……进行判断预测”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人类相较机器人所特有的优势。人和机器都可以依据“信息”做出判断,不是人特有的,排除B。验证第三空,“归纳共性”搭配恰当,且与句意相符,正确。故本题选A。38.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但却有着自己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

A.继承性

B.阶级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道德常识。

道德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现象,有其自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社会性、共同性、继承性、实践性和阶级性。

A项正确,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道德的发展不是割裂开来的。

B项正确,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阶级性。

C项正确,道德与社会性是密不可分的。假设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人,也就不存在道德。

D项正确,道德具有实践性,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下进行的。

故正确答案为ABCD。39.粮库内有两堆粮食堆放粮食的数量比是3:1,若从甲堆调到乙堆上240吨后则甲乙两堆粮食比是3:5,甲乙两堆粮食原来各有粮食(

)吨。A.490,150B.470,170C.480,160D.460,180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解题。第二步,设原来甲堆粮食数量为3x,乙堆粮食数量为x,则根据题意得(3x-240)∶(x+240)=3∶5,即5(3x-240)=3(x+240),解得x=160(吨),3x=480(吨)。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二: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代入排除法解题。第二步,根据条件,原来两堆粮食数量之比为3:1,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因此,选择C选项。解法三: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倍数特性解题。第二步,由倍数特性知:如果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甲乙两堆粮食比是3:1,则甲的粮食数应为3的倍数,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40.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法治原则B.公正原则C.公开原则D.效率原则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含为以下六个方面:合法行政原则、合理行政原则、程序正当原则、高效便民原则、诚实守信原则和权责统一原则。A项正确,法治原则也叫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予以追究,违法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B项正确,公正原则是合理行政原则的体现,行政合理性原则指的是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行为,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不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也就是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行为要做到合情、合理、恰当和适度。行政合理性原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公平公正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第二,考虑相关因素原则。作出行政决定和进行行政裁量,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第三,比例原则。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权益的方式。C项正确,公开原则是程序正当原则的体现,程序正当原则包含公众参与原则、回避原则和行政公开原则。D项正确,效率原则是高效便民原则的体现,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能够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故正确答案为ABCD。41.请示正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是:A.先事项要求、再原由,最后结语B.先原由,再事项要求,最后结语C.先原由、再结语、最后事项要求D.先事项要求、再结语,最后原由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第二步,请示的正文都要包括原由、事项和结语三部分。①原由。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要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才能顺理成章。原由很重要,关系到事项是否成立,是否可行,当然关系到上级机关审批请示的态度。因此,原由常常十分完备,依据、情况、意义、作用等都要写上。②事项。包括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请示的事项,要符合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如果请示的事项内容比较复杂,要分清主次,一条一条地写出来,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注意:事项简单的,往往和结语合为一句话。③结语。请示的结语有“以上请示,请批复”“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等。结语是请示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不能遗漏,更不能含糊其辞。因此,选择B选项。42.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说“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这些观点要求我们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A.必须注重必然性,也必须注重偶然性B.必须注重对事物必然性的研究C.夸大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D.抹杀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第二步,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必然性又常常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在事物发展中,机遇必然会到来,但是何时何地到来,则具有偶然性。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既要注重必然性,也要注重偶然性,通过偶然性来把握和认识事物的必然性。“要善于抓住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稍纵即逝”都是体现了这一观点。因此,选择A选项。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必然与偶然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和衰亡过程中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必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确定不移的趋势,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不可避免性。偶然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既包含着必然的方面,也包含着偶然的方面。在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中,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我们的目标和计划,同时也要充分估计到各种偶然因素的作用,善于敏锐地识别和把握机遇,在实践中达到预期的目标。43.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之间的关系。A.成本与利润B.价格与消费C.供给与需求D.购买的某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学原理知识。第二步,恩格尔曲线反映的是所购买的一种商品的均衡数量与消费者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它是以19世纪德国的统计学家恩斯特·恩格尔的名字命名的。因此,选择D选项。A项:在产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成本下降,利润就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可以增加,相对的社会积累就可以增加,为逐步降低物价和提高人民生活创造条件。故在商品销售价格一定时(存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如果能有效控制成本,则利润就比较高。而如果成本太高,就挤占了利润的空间,导致利润下降。甚至导致亏损。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价格高会减少消费,反之亦然;消费多了价格下降,反之亦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供给的意义为供给方生产商品提供出售给需求方,需求的意义是需求方购买商品的货币多少。供给包括生产过程与销售过程,生产过程对应生产供给量,销售过程销售供给量。需求体现为需求曲线,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价格与数量之积是点需求,所有点需求的集合是线需求。市场供求与价格的关系,销售供给量与需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生产供给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4.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

)0.正确1.错误参考答案:0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热力学三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到热体;热力学第三定律: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故表述正确。45.正方体切掉一块后剩余部分如下图左侧所示,右侧哪一项是其切去部分的形状?A.AB.BC.CD.D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根据题干要求,左侧图形与正确选项图形应当能够拼合成一个正方体。所以寻找左侧图形中的特征,与右侧四个选项进行对比。根据左图可知,切去部分中,正面两个长方体之间应当有一个细长方形切面,排除D。底面长方体缺角的位置应与突出的斜坡部分同侧,排除A、C。故本题选B。46.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条鱼就更鲜。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鱼腹藏羊肉”这道菜,开创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以鱼、羊二味合烹为馔,千古流传,成为“鲜”字之本,于后来“鲜”字的写法才改为“鱼”加“羊”。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鲜”字的写法B.“鲜”字的本义C.“鲜”字的内涵D.“鲜”字的由来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文段开篇介绍古时“鲜”字的写法,由于鱼是鲜中之最,故“鲜”字由三个“鱼”组成;后指出齐桓公创立“鱼腹藏羊肉”的菜品,千古流传,以结论词“于是”强调“鲜”字的写法由此改变,故文段侧重强调“鲜”字因齐桓公所创菜品而改变的过程,即“鲜”字的由来,对应D项。A项,“写法”非重点,体现不出其由来和演变的过程,排除;B项,“本义”指本来的意义,文段未提及“鲜”字本来有什么含义,无中生有,排除;C项,“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文段出处】《鲁菜:鱼腹藏羊,与“鲜”字的由来》47.古籍中有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胆矾就是明矾B.该制备方法是一种物理方法C.该制备过程用到了重结晶的方法D.该记载方法最后制备出铜的化合物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常识。出自于沈括的《梦溪笔谈》,“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记载了硫酸铜溶液蒸发得硫酸铜晶体,即胆矾,再将胆矾加热分解,得到铜的过程。“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指用铁锅熬硫酸铜溶液,会发生置换反应,也会转化为铜的过程。A项错误,明矾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胆矾是硫酸铜晶体。B项错误,该制备过程是化学方法,而不是物理方法。C项正确,重结晶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各种物质溶解在水中,“其水熬之则成胆矾”得到胆矾的过程是重结晶的过程。D项错误,“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和硫酸铜的置换反应,化学式为,最后得到铜单质,不是铜的化合物。故正确答案为C。48.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方式有:

A.生物化学转换

B.热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