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1.gif)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2.gif)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gif)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4.gif)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37933bea7446833cdb8140efd96baf3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相约星期二相约星期二【荐】相约星期二1假如明天即将面对死亡,你要如何度过今天?也许你会说,我一定要找寻到生命或者的意义,一定要做自己心甘情愿的事情,爱身边的每一个人,让自己的这一生无悔。可惜这只是假设。也许只有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活,才能投入全部的爱和赤城吧。安康活着的人永远都体会不到死亡像是到站的火车那样催促自己下车时的慌张。因为没有人在自己死去的那一刻将自己面对死亡的真切体验告诉后人。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难过,终于有了一个人,他就生活在于我们相对的那个半球,他把自己日渐衰弱的身体,面对疾病时的____为力,经历死亡时的亲身体验,以一种严肃的授课方式讲给了他的学生,也表达和展现给了所有活着的人。这对于一个即将分开人世的人来说,无疑是残忍的,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生命的脆弱和无奈。但是,这位老者却不这么想,他只是温和的要求自己的学生每个星期二都来上这堂有关死亡的生命之课。把自己的痛苦和考虑一点一滴讲述给我们,以使我们懂得如何更好的活着。他平和的面对自己的窘态和为难,以幽默的方式和死亡开着玩笑。他在别人的注视下回忆自己的童年,过早的失去母爱,沉默的父亲留下的阴影,继母的关心,没有同伴的孤独。说到伤心处是像个孩子一样动情地哭泣。把自己一生珍贵的经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一共十四周的课程里谈到了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死亡,以及有意义的人生。这是一本最珍贵的人生教科书。是值得每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人装在旅行包里的宝贝。那些正处于迷惘时期的人也许会从中找到拯救自己的方法。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也许看后会重拾直面困难的英勇和信心。生活中,总是有人在抱怨,和生活作对,然后把自己和生命都高的精疲力尽。甚至八十后九十后被人当作了垮掉的一代。这是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年代,大家都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渴望陪伴和爱,却不懂得如何给予和分享。推荐这本书的人还有余秋雨。他为此写了一个锦上添花的序。也许这里面有你丧失掉的那一局部力量,也许这里面有你一直在寻找着的那一种意义。只有直面死,才能好好活。这是一个逝者留给我们的哲言。相约星期二2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令人受益匪浅,也给我上了一堂人生的课。他们的课堂中,不需要课本,却更好的理解了人生。感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课堂上的教授,原是一个精力充分的舞蹈爱好者,意外的,他得了不治之症,舞蹈戛然而止。但是他照旧豁然,丝毫没有表现出对死亡有任何畏惧。他也曾说过,学会了死,也就学会了活。人生莫非也只是生生死死。生,起始。死,终结。你学会了死,那也就不枉此生。一生中亦只但是是在一条漫漫长路上前行。沿途便有着不一样味道的丰硕果实。有时有的果子也可能是带毒、带刺的。工作、原谅以及死亡都只是一颗颗小小的果子。等你吃饱了也就走完了一生。对于一个知道自己将死的人是什么感受,我不从得知。正因根本没有方法去设身处地的设想。他所拥有的是恐慌?漠然?还是自暴自弃,颓废剩下的活着的光阴?而那老教授注定是特例,他并不像别人那般无措,而是选取安然上课。将他毕生的心得与见闻传授给他的学生。虽然知道自己一日不如一日,却照旧乐观坚强的活着,直到万不得已静静停顿呼吸。“死亡,是令人悲哀的一件事。但是不幸的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也许,不幸的活着会比死亡更加悲哀。虽然在死亡面前,可能还有很多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有着千千万万个所谓的“来不及”。但是,在莫里的人生词典中,没有“来不及”三个字。世界不可能为了你而光阴倒流,同样也如米奇所说,“也同样不能再生活一次”。“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过去的自己是定格,改变,只能是此刻。每个周二,一节又一节不用教科书的课。不连续的进展着。不管刮风下雨。莫里分开的时候,很平静。也只是正因去拿咖啡。那天,星期二。也作为最后一节课亦或是第一节课。“你说,我听。”是的,他一向在听,默默的、认真的听。此刻,换你说,我听。以后的每一个周二。你来说,我来听。〔我们此刻说的,莫里教授正听着呢!〕相约星期二3清明下乡给奶奶上坟,看着周围的树木,青草,斜坡,脑海中蓦然跳出了一个名字——莫里。是的,莫里,一个社会学教授!在异国他乡,在几乎是同样的境地里,安葬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他震撼了我,让我不得不用着零星的时间一遍一遍地去读他,去回放他,回放那不断被病魔吞噬的躯体,回放他在生命走向尽头前的那特殊的课堂,回放那一句句洗涤人心灵的话语。《相约星期二》,是命运的相约,是灵魂的相约,是关于生和死的相约,更是生命价值观的一次真诚的直白。我知道,芸芸众生中的我们,至今仍在追求的很多东西正是莫里教授所摒弃的。家庭的不幸、命运的摧残没有泯灭他对"仁慈、尊重、友爱"的执着,他坚信"爱能赢天下。爱永远是胜者。"相爱或者死亡。爱是他灵魂的主旋律。他不愿意为死亡涂抹胭脂。面对死亡,面对种种不幸,他克制了常人最难做到的事:与生活讲和。原谅自己,原谅别人。他尽可能的给予别人应该给予的东西,他认为,能给予说明自己还活着!活着,不给予,过的只是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生命就失去了意义。他用生命的最后十三天,和米奇相约星期二,用自身的病痛和困难以及对人生的感悟,教授完了十三节关于"活着的意义"这门课程。他的眼角也有泪,因为痛楚,他清楚地知道,生命留给他的日子不多了;他的脸上总挂着微笑,即使连"擦屁股"这样是事情也需要依赖别人时,他也会提示自己像婴儿般去享受;他的嘴边流出的是在米奇看来的一种苦涩的幽默,这种幽默常常化解为难,让他与人交流的时候多一份和谐,乃至感动。他敢于直播死亡,直播衰竭。他知道,"夜线"节目是利用他增加戏剧的效果,但他选择的是让步,因为这样的直播会把他的信息带给数以万计的观众。他的让步,会让更多的人去考虑生命,考虑死亡,考虑人生的价值。与生活讲和,心态才会平和。与生活讲和,你才会不为名利所烦恼,才不会整天患得患失,你才能专注建立自己的文化,全身心地去爱和尊重。"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莫里教授,一个终生的老师!爱是永久的感情,即使他分开了人世,但他永远活在读者的心里。生命应该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相约星期二4谈完家庭,我想要说说婚姻,因为婚姻与家庭息息相关。可是如今很多人不理解婚姻。80、90后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60、70代的人们,又有多少人在无奈的维持婚姻,因为不信任、因为金钱等,婚姻已危在旦夕。我们好多爱人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我们甚至连自己都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我们要嫁娶的人呢?又如何去协助我们最爱的人去获得更高的人生追求呢?其实爱情和婚姻是有章可循的:假如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婚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婚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很费事。你们必须有一样的价值观。我见过这样一对小夫妻,有二十七八的年龄,可以说郎才女貌,家庭殷实。按理说应该过得比拟幸福。可因为女方的猜疑,胡搅蛮缠,两人总是吵架。日子过得不像日子,家过得不像家。确实,在当今社会,各种诱惑太多。好多女性朋友不相信爱人,总想把另一半拴在自己身边,这样才算安宁。可殊不知,男人需要的是自由,是让家庭幸福的不懈奋斗,他们需要时间去打拼。由此我想到了“男人就像风筝”这句话。风筝总向往自由,飞得越高越好。而放线的'人就像我们的女性朋友,要么不敢放得太长,害怕风筝飞走;要么放高风筝以后扯得紧紧的,想紧紧控制住风筝。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前者影响男人奋斗的脚步,后者成了勒拌男人奋斗的绳索。我前几天才去放过风筝,发现怎样放风筝能放的高而毫不费力。首先要把风筝放得足够高,待风筝稳定后,线再放松一些,过一会儿还要时不时扯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让分风筝飞得再高些,还会提醒风筝不要偏离方向。而女人管男人就像这放风筝,把握得好会双赢,否那么双方都会受伤害。相信男人,给他们空间;给他们自由;给他们信任,还时不时地提醒他们。这样我们收获的是婚姻的幸福。婚姻只有两种选择:相爱或死亡。相约星期二5在书店的一角,我发现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小心翼翼地翻开它,仿佛一个初生的婴儿,我在承受着洗礼,如同一个忠诚的教徒,我在轻轻地祷告。那晚,当我终于在手电筒下合上这本书时,《相约星期二》对我的影响之深,是先前的哪一本书,也是之后的任何一本书都比不上。莫里老人认为: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人类的追求进入了误区:拥有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人们反复这样对我们说,我们又反复对别人这样说,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为止。而对他自己而言,心中最满意,最梦幻的一天的安排轻松,惬意,而毫不奢侈。从某种意义上对他来说,一个人生活的最低标准和最高标准几乎是一致的,没有矛盾的。他的这种平和的心态大概和中国古代的隐士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处吧!他的那种与世无争,归于自然让我考虑:社会上那些终日追名逐利,勾心斗角的人,到底活得累不累。他们那样做得到了些什么?假如把他们拥有的一切和莫里拥有的一切比拟,那他们用毕生精力换来的那一切终究还有多重的分量?在莫里最后的这门课程里,爱是永久的主题。他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承受爱并施爱于人。没有了爱,我们就象折断翅膀的小鸟。”莫里在向全世界呼吁爱,呼吁人性的回归。莫里的课,最终将在死亡里划上句号。他说:“要学会和生活讲和。”他认为这是人生最困难的事。他住死亡面前,真正做到了与生活讲和。他平静地,以一种超然的心态体验着,死亡。这不是常人可以做到的。他说:假如早知道自己可以这么平静地面对死亡,那么过去还有什么困难可怕呢?这句话,是一位临终老人说的,对我们而言,它可以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向生活中每个困难挑战。希望等到几十年后,我们不会心怀遗憾地说这句话。莫里老人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向我们诠释了人生,诠释了死亡。读完这本书我脑海中反复回响着莫里老人说的话:“学会原谅别人和原谅白己,人不应该陷在懊悔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好处的。”莫里老人,和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说过的话,值得我们在生命细细品味。相约星期二6什么样的人有资格谈人生?老人,且待那一天——《相约星期二》。参透了生死的老人。近日看了一本《相约星期二》〔米奇·阿尔博姆著〕。这本书有余秋雨作序并推荐。尽管对余某人及其文字颇有些感冒,但还是忍不住想印证一下,到底他推荐的书是否跟他本人一样酸不拉几,一样做作扭捏。那是个其貌不扬的社会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个子矮小,大耳朵,鹰勾鼻,牙齿参差不齐,但笑的时候仍然毫无遮拦。待人热情真诚。跟你谈话,他的世界里只有你,绝对不会心有旁骛。他天真活泼,喜欢唱歌跳舞。假如不是得了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他愿意每天过着这样天真活泼的日子,晨练,漫步,与朋友谈心,欣赏大自然的色彩,享受美食。得这个病时他七十多岁。从医生处得知病情后,他开场思索怎样渡过剩下的日子,两年,几个月,也许会更短。他继续给学生上课。他决定让死亡成为一门课程。活着办个追悼会。让家人和好友来致悼词。他们把想对他说的话都说了,他也听到了。这主意显然不错。有许多葬礼都是悼词很感人,只可惜那个躺着的人已经听不到了。当他渐渐地失去自理才能,他说他会尽力去享受这个过程,重新当一回婴儿,《且待那一天——《相约星期二》》。他是如此豁达睿智,并乐于向朋友畅开胸怀。听着美妙的歌声,他会情不自禁泪流满面。假如有那么一本书,让你看了后心有所动,心有所思,它就发挥了它的价值。这与莫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追求的完全一致。因此,莫里活着没有遗憾,死了也没有遗憾。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承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可以自怜自爱,但不要停留太久。生命中还有很多美妙的东西可以享受。来得及向人世辞别也是一种幸运。每天,放一只小鸟在肩膀,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一旦你学会了怎样____,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爱情和婚姻有章可循。假如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不懂得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费事;假如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费事。原谅自己,原谅别人。看到最后,恍然发现,这也就是印象中的余大师的品味。相约星期二7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第一次看到这句话应该是5年前的事情了,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上的一句话,当时的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五年后的今天我又拿起了这本书,看着这句精辟又有内容的话,我又重新拾掇心情,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书中讲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分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仰不已。故事很简单,却透出他不平凡的人格。这位叫做莫里的社会心理学教授,在七十多岁时患上了一种叫做ALS的病。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木开场,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这是一种残酷的绝症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但莫里决定带着尊严、勇气、幽默和平静活下去。他和他十六年前的学生,已经成为专栏作家、记者的米奇相约,每个星期二见一次面,一起讨论生活的意义,包括死亡、恐惧、衰老、欲望、婚姻、家庭、社会、原谅、有意义的人生这些重要的课题。从第一次相约到最后一次见面,这样的讨论持续了14个星期。米奇眼看着他的老师一次比一次衰弱,直到葬礼降临。临终的老人都说了些什么呢?假如你期待着微言大义的话,你可能会绝望的。他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承受爱;他说,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妙得多;他说,假如你想对社会的上层夸耀自己,那就消除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假如你想对社会底层夸耀自己,也请消除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面对整个社会这些极为朴实的话,使我突然明白了,人生的谜底其实可能很简单。但莫里老人并不简单。就在病魔和死神拼命撕扯着他的时候,他还能谈笑风生。谈到死后火化,他对家人说: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谈到墓地,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就听不见你说话了。莫里笑了:到时候,你说,我听。莫里以自己最后的存在,论证了人性的美妙。一个普通的美国老头,一些普通的话语和生活细节,但是读完却让你怅然良久,这就是《柙约星期二》。相约星期二8闲暇之余有幸读到一本可以净化心灵的书:《相约星期二》。书中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老人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把自己睿智的处世哲学在每周二分享给自己曾经的一位学生,也就是作者。弥留之际的谆谆教诲与迷茫之中的人生脚步碰撞出了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让我获益良多。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是啊,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生病的盼安康,安康的盼钱财,富裕的盼轻松,闲逸的盼成就。每个人都在严阵以待,使出浑身解数与生活比赛,追求着自己所谓的幸福。“老天爷太不公平了”,“我要和命运____”……,诸如此类的话消磨了一些人,振作了一些人,可是,我却看不到这些人身上幸福快乐的影子。每天的繁忙,已让人们忘记了去体味幸福。我也每天在和生活战斗,抱怨着他的不公,烦恼着他给我的苦难,然而,莫里教授的一句话让我一下子释然了,他说:“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和生活讲和”。理解生活,包容生活,也就获得了最简单的快乐。。都说“知足者常乐”,什么是幸福生活呢?于病者而言是安康,于贫困者而言是温饱,于劳累着而言是一夜好觉,于奋斗者而言是一点成功,于孩子而言是得到一件心仪已久的玩具,于老人而言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一顿家常便饭……所以,我们首先要理清现阶段所追求的是什么,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管生活给我们设置了多少障碍,只要真诚的承受它们,包容它们,又有什么事能让我们暴跳如雷呢?正如莫里教授临终反思的那样,远离那些盲目追求物质享受,那些缺乏责任感缺乏爱的病态生活,“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承受爱”。在莫里老人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需要,就会走向关爱与奉献。停下奔波的脚步吧,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爱去呵护,幸福就一定会在我们身边环绕。让我们与生活讲和吧,给自己一个纯洁的心灵,也是给自己一个发现美妙的时机。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让我重新认识了死亡,认识了生活,让我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境界,让死亡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洁”。我感谢这位睿智豁达的老人和这个谦虚有爱的年轻人。相约星期二9《相约星期二》他和朋友漫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方案,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保护——这一形式充实着他的生活。在《相约星期二》里面,我最喜欢莫里的人生观,他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又充实,平凡而伟大。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安康生活状态。我非常认可莫里的生活方式,细细想来,我一直所追求的生活,就是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美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享受朋友带给我的欢笑;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内涵;享受宁静带给我的心灵净化;而这所有,都希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交织出现,那我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莫里还说: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相约星期二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的和意义的价值观。其实我也已经无法再把他的语言放大或解释或阐述一遍了,因为我觉得莫里他讲得已经够透彻,够明晰明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这么去做吧!去爱身边的人和物。莫里还如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承受爱。如何施爱于人我就不多说,重点想说下承受爱,其实学会承受爱也是一种美德。学会承受别人,承受别人的关心,承受别人的赞美,承受别人的帮助。然后将你承受的关心、赞美、帮助等等转赠给更多的人,于是我们说,只有学会承受别人的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相约星期二那么,请给你的心开一扇窗吧!书中莫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不好答复。该去关心别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该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还是摈弃传统?该追求成功还是追求淡泊?该说不还是该去做?这此问题因各价值观不同而各异,我个人认为怎么样都好,关键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收获幸福。让我们也带着这些问题,去追求我们的幸福人生吧!相约星期二10他和朋友漫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方案,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络,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形式——互相交流,互相影响,互相保护——这一形式充实着他的生活。在《相约星期二》里面,我最喜欢莫里的人生观,他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又充实,平凡而伟大。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安康生活状态。我非常认可莫里的生活方式,细细想来,我一直所追求的生活,就是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美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享受朋友带给我的欢笑;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内涵;享受宁静带给我的心灵净化;而这所有,都希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交织出现,那我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莫里还说:“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的和意义的价值观。”其实我也已经无法再把他的语言放大或解释或阐述一遍了,因为我觉得莫里他讲得已经够透彻,够明晰明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这么去做吧!去爱身边的人和物。莫里还如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承受爱。”如何施爱于人我就不多说,重点想说下承受爱,其实学会承受爱也是一种美德。学会承受别人,承受别人的关心,承受别人的赞美,承受别人的帮助。然后将你承受的关心、赞美、帮助等等转赠给更多的人,于是我们说,只有学会承受别人的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那么,请给你的心开一扇窗吧!书中莫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不好答复。该去关心别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该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还是摈弃传统?该追求成功还是追求淡泊?该说不还是该去做?这此问题因各价值观不同而各异,我个人认为怎么样都好,关键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收获幸福。让我们也带着这些问题,去追求我们的幸福人生吧!相约星期二11村上春树曾说,所谓人生,无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很珍贵的东西,会一个接一个,像梳子豁了齿一样,从你手中滑落。取而代之落入你手中的,全是些不值一提的伪劣品。体能,希望,美梦和理想,信念和意义,或你所爱的人,一样接着一样,一人接着一人,从你身旁悄然消逝。生命,总是带给人以欣喜,面对死亡,我们总是带着一丝敬畏与恐惧。我们害怕生命中的猝不及防,害怕突然与这个世界挥手辞别,我们不忍就此消逝不留一丝痕迹。或许,这世间有太多值得留恋的,每个人都有太多放不下的,面对死亡,我们总是不能坦然,毕竟意味着生命的不复存在。但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局部永存。《挪威的森林》里写道:我们活着,同时在孕育死亡。不过,那只不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真理的一局部。直子的死告诉我这件事。不管拥有怎样的真理,失去所爱的人的悲哀是无法治愈的。无论什么真理、老实、坚强、温顺都好,无法治愈那种悲哀。我们惟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而领悟后的任何哲理,在继之而来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样地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响,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同样在莫里老人眼中,死亡并不可怕,他更将此活成了一种艺术。面对疾病,他没有畏惧,面对死亡,同样是如此坦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光阴,每个星期二于自己的学生米奇相约。一个老人,慈祥的面容,幽默的语句,照旧和学生谈笑风生,让人完全忘记他即将与这个世界辞别。或者又像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里老人的话更显平缓却富有哲理。面对死亡的沉着,一生的起伏波荡也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波澜不惊。金钱声誉地位,爱恨追求友谊,莫里老人似乎在死亡面前又将之阐释了另一境界。我曾经这样写道,你知道吗,我最不忍学会的就是辞别,我用脚步丈量着走的每一步路只为快点回到你身边,我抬头望天上的星星因为我知道我们仰望的是同一片星空,我想着你你也念着我,我怕有一天的猝不及防,就这样,来不及看你一眼。我知道你不忍我心碎,可也教着我如何辞别。我会思念着你就像你牵挂着我一样,我希望时间可以流转,那样就能不用别离。我知道面对生死离别我是无法淡然处之,所以既然这样,就去过好每一天,不用再言离别时而有所悔恨,不用恨自己的碌碌无为,不用怨生命无常。相约星期二12假如一个人被告知,自己人生只剩下短短几个月甚至更少时,他会如何度过这段光阴?我的答案:“起来,吃饭,治疗,睡觉。”相信有许多人会选择这个答案。一个叫莫里的教授,却修改了这个选项。他的答案是:“起来,吃饭,治疗,上课,睡觉。”当死神的利刃划过你的胸膛,带过一串血珠,你会想什么?我的答复:“快逃,爸爸妈妈还等着我吃饭呢,最近的杂志我还没买……”相信有许多人也会选择挣扎与逃跑。一个莫里的教授,却偏偏不信逃能解决一切。他站在原地,享受着剑贯穿胸膛的疼痛,品味着飘扬在空气中的鲜血。他是明智的。当死神向莫里伸出手时,他一颤,随之又平静下来。他觉得他是幸福的,因为他有时间回忆,甚至享受到再度成为婴儿的惬意。他突然有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更多的人分享。于是,他开了一门课程,只有一个学期,14节课,学生只有一个。这门课只有一个规定:星期二上课。14节课,从世界,到自我,从怜悯,到真爱。最后随着我们的教授一起完毕。跨入此门者,必须舍弃所有的希望。但是我觉得,我们的教授违犯了这个条例,他的口袋里攒满希望。正如他所说的,当人年老时,可以拥有40、30、20岁的自我,他的人生也就更充实。而当人死去时,他拥有的自我足以让他成为超过微软的老板的富翁。只是更多的人不愿意这么想,他们想要回到过往。这没有错,但这样便浪费了用一生积攒的最珍贵的希望。我们的老教授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和更多的人分享。病痛催〔摧〕不垮灵魂,一个伟大的灵魂,一个已经坐上死亡之船的老人,却像开辞别演唱会一样,在船上向所有爱他的观众招手,告诉他们承受爱,承受自身的教育,别被世俗蒙蔽。岸上,观众们用笑容拭去泪水。他们的人生照旧进展,但是已经随着老教授的船偏离了本来的航道。即便都通往地狱,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航道。选择一条特殊的航道吧,和莫里一样。相约星期二13“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句话简洁凝练地概括了《相约星期二》的内容。此书的作者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与自己的学生每个著名专栏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老人谢世后,米奇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该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连续40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人们从书中读到了关于世界语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久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而我读到了最深入的主题—感恩。老莫里面对死亡,逼视着自己的躯体一步一步走向萎缩、走向消亡。他并没有如其他临终的老人一样,或咒骂苍天,发泄自己的愤怒与不满;或面壁哀叹,让恐惧与痛苦陪伴着自己早晚人生。他而是英勇地走向世界,走向自己已分开多年的讲堂,让自己的学生及全世界听一听一个参透一切的社会学家眼中的人生。老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安康的心态?因为她正在向社会感恩。他想告诉正在被名和利所折磨的我们该如何对待自己的人生。此时,莫里老人的双眼前所未有得亮堂,他看破世间红尘,看透世态炎凉,看穿人情冷暖,他赶超了时间和空间,他的心一不是他那病恹恹的身躯所能束缚的,他的心也许早已在宇宙的尽头翱翔。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莫里死前十四个星期中给米奇讲的话字字珠玉,因为这都是从死神那一点一滴抢来的。议论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老莫里讲授的内容无所不包,字字都捶在米奇的心头,也在拷问着社会文化的良知。莫里感谢自己曾经拥有过的青春,因此就不再害怕变老与衰亡;莫里感谢自己曾经拥有过的安康,因此就不在抱怨如今病痛的折磨;莫里感谢所拥有的阅历和学识,因此就不在懊悔所度过的光阴。抱着感谢一切的心态,莫里在病榻上吧世界上最高深的智慧用最具热情的语气缓缓道来。读了《相约星期二》,我开场用感恩的目光看着周围的世界。我感谢自己的青春活力,感谢自己学会了知识和才能,感谢身边的亲友所倾注给我的爱,感谢前人为我们创造了美妙的世界。当然,我更要感谢在天堂向我们微笑的老莫里,因为他叫会了我感恩。相约星期二14我只读了“第二个星期二——议论自怜”。这一段讲的是莫里老人的一些生活(我认为是这样)莫里老人的腿脚已经萎缩了,他已经不能再行走了,但他仍然笑着对待世界,享受每一天。这一段的后半部是讲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假如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就应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这句话让我非常感动。(我读到那里,也非常感动!)当今,人与人之间变得不再信任,大家互相猜疑,于是就失去了完美的和谐社会。沉默,无限的沉默。一个老人,或者说一个社会学教授,临终前的十四堂人生课。在那里我将它简单的罗列一下:第一个星期二——议论世界、第二个星期二——议论自怜、第三个星期二——议论遗憾、第四个星期二——议论死亡、第五个星期二——议论家庭、第六个星期二——议论感情、第七个星期二——议论对衰老的恐惧、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钢塑柔性复合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耐候胶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触媒蓄热式焚化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汽车内饰产品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称重配料仪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卫生消毒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乙酰甘氨酸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商铺大楼租赁合同范本
- 粉丝推广合作协议
- 2025年咸宁货运资格证题库下载安装
- 整形医院客户管理培训
- 普惠金融政策解读
- 2024年疾控中心支部工作计划范本
- 《无菌检查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香菇行业销售状况及供需前景预测报告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解析
- 幼儿园开学师德培训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金蛇纳瑞2025年公司年会通知模板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