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脂肪代谢_第1页
运动与脂肪代谢_第2页
运动与脂肪代谢_第3页
运动与脂肪代谢_第4页
运动与脂肪代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与脂肪代谢

安静、运动时骨骼肌的主要供能物质之一。

第一节

运动时脂肪分解一、概述

60%—65%最大摄氧量或以下强度运动,脂肪分解能够提供运动肌所需的大部分能量。(一)长时间运动时骨骼肌细胞燃料的选择每克脂肪完全氧化可产生ATP的克数是糖的2.5倍;糖原以水化合物的形式储存在细胞内,而脂肪则以无水的形式储存,以脂肪分子形式储能具有体积小的特点。(二)运动时脂肪的供能作用运动肌对各种供能物质的利用比例主要取决于运动强度及运动持续时间。1、

在短时间激烈运动时,无论是动力性运动还是静力性运动,肌肉基本上不能利用脂肪酸。2、

当以70%—9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在开始运动10—15分钟以后。3、

在低于60%—65%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中,尤其是在60%最大摄氧量以下强度的超长时间运动中,脂肪成为运动肌的重要供能物质。(三)运动时脂肪参与供能的形式和来源1.运动时脂肪参与供能的形式(1)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脂肪酸可经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是脂肪供能的主要形式。(2)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中间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合称酮体。酮体参与脂肪组织脂解的调节。

(3)在肝、肾细胞中,甘油作为非糖物质经过糖异生途径转变成葡萄糖,对维持血糖水平起重要作用。2.参与骨骼肌供能的脂肪酸来源(1)脂肪组织(即脂库)储存的脂肪;

(2)循环系统即血浆脂蛋白含有的脂肪;

(3)肌细胞浆中的脂肪。运动时人体基本上不利用肝脏内储存的脂肪。二、运动时脂肪(甘油三酯)分解代谢(一)脂肪组织中脂肪分解1.脂肪酸动员2.脂肪分解:甘油二酯脂肪酶和甘油一酯脂肪酶的活性比甘油三酯脂肪酶大得多。3.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和甘油:甘油三酯—脂肪酸循环(甘油产生后基本上全部被释放入血,大部分脂肪酸在脂肪细胞内直接参与再酯化过程)(二)血浆甘油三酯分解(三)肌细胞内甘油三酯分解1.肌内甘油三酯含量:每千克骨骼肌内甘油三酯含量平均值为12毫摩尔2.肌内甘油三酯分解:骨骼肌内LPL也是甘油三酯水解的限速酶,它与脂肪组织内LPL相似,也受多种激素调节。它的活性受低浓度肾上腺素、胰高糖素抑制,受高浓度肾上腺素、胰高糖素激活。在超过1小时的长时间运动中,骨骼肌内LPL活性提高近两倍,而脂肪组织内仅提高约20%。训练影响骨骼肌LPL活性,在耐力训练中这一作用更明显。3.肌内甘油三酯的供能作用:在70%最大摄氧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脂肪酸供能的75%来自肌内脂肪。肌内甘油三酯水解速率平均值是每100克肌肉2—5微摩尔/分,在有氧代谢能力强的慢收缩肌纤维中甘油三酯消耗最为明显。

第二节

运动时脂肪酸的利用运动时骨骼肌氧化的脂肪酸依靠肌内甘油三酯水解和摄取血浆FFA,随运动时间延长,血浆FFA供能起主要作用。一、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及其转运率(三)运动时血酮体动力学变化运动时酮体生成的部位主要在肝脏。运动对酮体生成和代谢的影响,发生在中、低强度长时间运动中。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酮体浓度没有明显改变。在长时间运动时,尤其是在糖储备低下的运动过程中,血酮体水平明显升高。(四)酮体生成的生理意义1.

酮体是联系肝脏与肝外组织的一种能量特殊运输形式2.

参与脑组织和肌肉能量代谢3.

参与脂肪酸动员的调节4.

血、尿酮体浓度升高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当体内糖储备充足时,肝糖代谢生成的a-甘油磷酸较多,a-甘油磷酸与脂肪酸酯化生成甘油三酯或磷脂。当体内糖储备下降时,肝糖代谢减弱,a-甘油磷酸及A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