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1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2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3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4页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2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3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4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栏目索引

CONTENTSPAGE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到胥各庄的铁路。(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

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预习导学梳理·知识·点拨一、交通工具的进步唐山铁路网(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

、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

、世界第四位。(4)新中国在

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亚洲第一位机车的制造宝成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

等大城市。随之,外国近代

传入中国,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2)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

,包括

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上海筑路技术公路网青藏高原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洋务派创办

,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轮船招商局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业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冯如航空事业北京天津知识点拨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受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冲击而发生变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下,铁路等近代交通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斥,一定程度上还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步履维艰。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建国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

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②1877年,福建巡抚在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上海台湾丹麦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无线电报则供

。无线电报局军事官商通报(2)电话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

。②此后,发展缓慢,普及率低。电话公司2.新中国成立后(1)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

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电讯网络移动电话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

和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误区警示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课堂讲义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由近代中国社会环境决定的,国家不能独立,被列强控制。(2)中国修筑铁路缺乏资金、技术,重工业不发达。(3)传统守旧的观念和思想的阻碍。(4)长期的社会动乱,民不聊生,铁路建设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2.促使中国近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2)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3)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始终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3.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点(1)传统的代步工具轿子、马车逐步被新式交通工具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取代。(2)由机械动力牵引的火车、汽车、电车日趋重要。(3)交通工具的更新在城市中比较显著。4.近代中国和新中国交通业发展的特点(1)近代中国①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②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③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2)新中国①发展速度较快。1949年以后,中国现代交通获得快速发展。②多层次。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5.近现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1)积极方面:可以从交通便利、快捷、运输量大,有利于经济交流,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等角度进行归纳。(2)消极方面:近代史上主要是有利于外国的政治、经济侵略,便利了对中国的掠夺等;现代史上主要是加剧能源消耗、污染环境、交通事故频繁给人们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等。探问题材料一早在1894年,(孙中山)就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主张仿效欧美,建立“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的铁路交通网。辛亥革命以后,他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经济》(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孙中山在当时为什么大力倡导修筑铁路网,这一设想在当时能否实现。请简要说明主要理由。答案原因:交通先行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列强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不能实现。理由:辛亥革命后,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社会经济凋敝,缺乏资金和技术,列强对华经济控制。材料二“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全面加快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世界第二,并昂首跨入高速时代,高速铁路里程世界第一,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2003年以来,铁路建设项目批复投资总规模超过4万亿元,已完成投资1.5万亿元。到2012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千米以上。——《人民日报》(2010年10月6日)(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现代交通事业发展的不同特征,并分析我国铁路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铁路建设的认识。答案特征:近代呈现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发展困难;现代交通在国家独立的前提下迅速发展。原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家重视铁路建设,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认识: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利国利民。政治制度、经济发展、观念更新、科技进步是影响铁路建设的关键因素。教方法运用图示法掌握“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主题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近代通讯事业兴起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新技术的传入。(2)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3)军事政治的需要。(4)政府政策的推动。2.正确认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1)积极作用: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推动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深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2)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探问题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为了利用电报这种全新的通讯工具,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控制,提出了在中国铺设电线的要求,但遭到清廷婉拒。1874年,日本发动侵台战争。清廷看到了通讯工具落后、消息闭塞的害处,朝野上下对电线铺设与否展开争论。1871年,英国人悍然在香港与上海之间铺设了电线。总理衙门对既成事实消极应对,允准铺设水线,仍禁止铺设陆线。1877年,直隶总督李鸿章最终主持自行铺设了从天津机器东局至直隶总督衙署的电线,随后命大沽、北塘炮台铺设直达天津的电线,并号令淮军各营,顷刻响应。自此,近代中国的电报业发展起来。(1)根据材料,指出清廷对电报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并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答案历程:由最初的抵制到后来的有条件的接受(或允许西方列强开设电报业务),再到最后的自主发展。原因:①列强的侵略,使清廷逐渐认识到了同西方的差距;②洋务派的推动及洋务运动的开展;③加强军事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材料二1949年以后,中央人民政府加大投入迅速恢复和发展通讯。1958年建起来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新中国通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国产电报机研发技术不断进步,到1987年,我国已有65个城市开放了用户电报业务,初步形成了国内、国际用户电报网络体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电报业在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初期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答案①国家的重视和投入,形成了全国电报网络体系;②伴随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实施,国际交流加强,人们交往密切;③中国国产电报技术的不断进步。教方法巧思妙记工业革命电气化,通讯电报和电话。70年代传中国,军事政治利用多。现代中国重投资,电话数量居第一。互联网络最先进,中国发展是最快。通讯工具发展猛,观念方式随改变。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23451.右图反映的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状况,该状况主要体现了(

)A.清朝政府全盘引进西方技术B.中国交通近代化与西方同步C.国人无法接受西方先进技术D.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6当堂检测巩固·应用·反馈12345解析由图片中的汽车等信息可知西方文明影响近代中国社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6123452.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了方便和实惠,你会选择(

)612345解析张家口和北京都是内陆城市,所以D项就可以排除。马车不够便捷,1910年中国的飞机还没有用于民航,京张铁路则已经于1909年通车,所以最佳的选择就应该是A项。答案A6123453.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

)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地铁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始建于1965年的北京。故排除④。6C123454.“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对于当时列强侵略最为便捷的是(

)A.火车

B.轮船

C.电报

D.汽车6123456解析题干强调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在军事指挥方面的便捷之处。A、B、D三项无法做到“悬隔山海,而如指掌”,而电报能。答案C1234565.下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时期政府教科书的一页插图,从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近代科学技术已经在中国运用B.采纳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此教科书由中华民国组织发行D.新式科技成果得到普遍使用123456解析从图中中国人使用电话的情况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在中国得以运用,故A项正确;电话属于电力的发明和使用的成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并非第一次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法令,而图中的人物带有长辫子,应该处于晚清时期,故C项错误;123456旧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新式科技成果难以得到普遍使用,最多只是在一些发达地区、开放较早的地区可能出现这一现象,故D项错误。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12345612345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辱国格!” ——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 ——黄包车夫612345“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612345(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6答案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12345(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6解析第(2)问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答案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学思之窗

(教材第69页)思考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提示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快捷;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行带来方便。探究学习总结

(教材第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