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垃圾带来的烦恼》课标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依据课程标准,活动目标如下:一、情感与态度: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2.热爱大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知识与能力:1.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知道解决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不同的方法。三、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社会事物,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2.培养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垃圾带来的烦恼》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等三个不同范畴,并使三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调查和探究能力,因此《垃圾的烦恼》这一主题活动的设计,非常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对于调查、了解、探究活动有及其浓厚的兴趣,这对于活动目标的达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垃圾带来的烦恼》评测练习通过学习,你知道垃圾的来源主要有哪些?你了解到垃圾有哪些危害?你有什么想法?你有减少垃圾的好办法吗?如果在生活中看到同学或家人有浪费现象,你会怎么做?《垃圾带来的烦恼》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所以教学必须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本主题活动是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包括“垃圾哪里来”“垃圾的危害”“垃圾的处理”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本课时是第一个主题活动“垃圾哪里来”。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垃圾的来源及对生活的危害,体会到垃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烦恼。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环境,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认识垃圾的产生的来源,进而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探讨减少垃圾的办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地球小公民,环保小卫士。这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了解垃圾的来源,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探索减少垃圾切实可行的办法。因此,本课的设计,我首先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通过学生的调查,从学生的生活垃圾为切入点,然后逐步扩展,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但有要求人人从我做起。其次,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各种活动的设计只是一种媒介,体验才是教学的精髓。只有学生获得了深刻的体验,技能与素质才能真正内化到他们的头脑中去,产生其应有的意义。第三,注重方法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调查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等,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是本设计的指导思想。《垃圾带来的烦恼》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三单元《垃圾带来的烦恼》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垃圾哪里来》。教学目标:1.学会从具体的情景出发,关注身边的生活环境,认识垃圾的产生,探究生活中的环境问题。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垃圾的来源、种类。3.探讨减少垃圾的办法。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争做地球小公民,环保小卫士。教学重点难点:对调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了解垃圾的来源,初步了解垃圾的危害,探索减少垃圾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氛围、小组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事先调查的垃圾来源,教师准备相关内容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景色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去过一些地方旅游,顺便带回几张图片,也请同学们欣赏一下。【依次点击课件展示圆明园、泰山、泉城广场、滨州中海、等5张美丽风景的图片。】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看到图片后的感受。学生发言。师:刚才咱们一起看了秀丽迷人的几处景色,现在请同学们再看下面一幅图。【依次单击课件展示菜市场垃圾场景图片和路旁堆满垃圾的图片。】教师分别提问:上面有什么?你看了这幅图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优美的环境能给人美的享受,使人的心情愉悦,而垃圾成堆,蚊蝇满天飞影响人的心情,使人烦躁。二、交流汇报,体验感受1.师:大家都不喜欢垃圾,可是这些垃圾又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分别呈现不同的垃圾画面,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出处,同时再点击画面分别出现家庭、学校、诊所、医院和建筑工地相应的文字。】说一说它们是哪里产生的垃圾。师:课前咱们安排了调查,请同学们把调查结果在小组内进行汇总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1)学生小组内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3)教师进行小结。(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进行汇总,)2.通过大家的调查,咱们知道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会产生很多的垃圾,可是除了这些垃圾,还有很多地方每天也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请同学们看老师搜集到的部分资料:【课件依次展示垃圾图片和文字资料】(1)除了家庭、学校、医院等地方产生垃圾外,工厂企业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垃圾。(2)造纸厂排出的污水流进河流,工厂生产中产生的废物。(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堆存量达70亿吨,多个城市已无处堆放。北京附近就有7000座垃圾山,有8000亩耕地被垃圾侵占。中国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约7亿个。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大约1.5亿吨。(4)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指由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饭盒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不全是白色的,只是大多数是白色的,所以才得此名。危害大:“白色污染”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生长,还能污染地下水,损害人体健康,如果填埋会长期占用土地约200—400年。我国每年用于白色污染的治理经费大约1850万左右。【课件展示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图片】人们手提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薄膜。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点击课件播放农村一处被垃圾污染的小池塘录象】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垃圾是哪里来的?学生发言。师:在咱们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果垃圾越堆越多,同学们想想一下,很多年以后,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学生发言。师:如果垃圾问题不及时解决,总有一天,我们会生活在垃圾堆里。谁知道垃圾多了有什么危害吗??学生发言。【点击课件展示垃圾的危害文字资料】(1)第一、占用土地过多。我国堆放垃圾每年要占用4万公顷土地。第二、污染空气。垃圾释放的毒气含有致癌物。第三、污染水体。对人、鱼虾、庄稼都有很大危害作用。第四、火灾隐患。白色垃圾几乎都是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造成重大损失。(2)江苏省有一个洋桥村,因为农药厂和化工厂垃圾污染,人们睡觉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才能睡着,三年内因癌症去世的村民超过20人。河里鱼虾、庄稼大量死亡,连自来水也有农药味。请同学们说一说想法。(对于学生的合理想法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三、减少垃圾,从我做起1.师:同学们知道了垃圾的危害这么大,那么我们有没有办法减少垃圾的产生呢?大家一起来探究一下。【点击课件呈现温馨提示:(1)请同学们动脑筋,想出减少垃圾的好办法,和小组内同学说一说。(2)要注意倾听同学的讲话,不随便打断别人说话。】学生小组探讨减少垃圾的产生的办法。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依次点击课件展示减少垃圾的五种办法:不要浪费纸张,不用纸杯,纸的两面都能用;要用布袋装东西,尽量少用塑料袋。不要用一次性的饭盒,筷子;变废为宝,可以回收的垃圾像金属、塑料、纸等要送到收购站;利用废旧材料做小制作。】2.好,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减少垃圾尽一份力。咱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做法对吗?为什么?【点击课件展示】(1)有同学本子上只写错几个字,就把纸撕了。(2)有同学经常用一次性的饭盒吃饭,用纸杯子喝水。3.当你亲眼看到下面几种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点击课件展示】(1)如果你看到小同学把没用完的本子扔到垃圾桶里了,你会怎么做?(2)如果你看到同学在用一次性的饭盒和一次性的筷子吃饭,你会怎么做?《垃圾带来的烦恼》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很多孩子对垃圾的来源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少学生提出了减少垃圾,从我做起的好办法,有的同学已付诸于行动。看到他们课下互相提醒要减少垃圾,感到欣慰。通过这样的一节课,也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垃圾带来的烦恼》课后反思《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的,它遵循了儿童的生活的逻辑,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对垃圾现有的认识、了解和情感为教学基点,通过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浓的交流的氛围,教师则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体现了课程的发展观。归纳起来,突出的优点是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在这节课上,我首先通过风景优美和满是垃圾的不同环境的比较,从视觉上一下子就使学生感知到垃圾是不被欢迎的,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影响人的情绪,为下一环节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然后通过交流小组课前调查结果,使学生对垃圾的来源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学校、家庭、建筑工地等地方每天会产生哪些垃圾,垃圾是怎样产生的,每天的垃圾量大约有多少,有了充分的了解。在学生通过调查和汇报交流了解到生活中产生大量的垃圾后,我又展示大量垃圾图片和文字资料,使学生知道许多厂矿企业会产生更多的垃圾。并特别强调了在我们身边常见的白色污染: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农用薄膜,这些离学生生活最近,一下子拉近了孩子和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知到,垃圾如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