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为主义政治学摘要:20世纪政治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突破是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观察、分析、模型、统计、计算、决策、验证、系统等等一系列词汇以前所未有的频率出现在政治学视野中。本文尝试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起源与发展、方法与特征、意义和局限做出介绍。关键词:行为主义、政治、科学行为科学常指运用实验、观察、计算等自然科学方法研究人类或动物行为的学科。20世纪初,随着科学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行为科学在心理学领域的应用风靡一一时。此后,政治学家们开始有意无意的在自己的政治研究中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具体的政治行为。行为主义政治学由此诞生。一、诞生与发展(一)产生根源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产生受到以下学科的影响:1、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以被观察和直接测量的行为,倡导实验的方法,反对研究没有科学根据的意识,反对内省的研究方法。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行为主义政治学重要的思想起源。2、 统计学统计学包括对数据的搜集、分析、演绎以及表现等过程。它被广泛的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领域。统计学是行为主义政治学重要的实践方法。3、 系统科学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是以系统为研究和应用对象的一门科学。系统科学为行为主义政治学提供了考量问题的思维范式。此外,对于国家之外的组织如宗教团体、种族等在政治生活中的存在与作用,传统政治学尚不能做出解释。应该说,一系列的因素导致了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二)发展阶段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开端阶段20世纪初,美国政治学家本特利在《政府的过程》中借助科学方法对非政府集团和利益集团的政治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英国政治学家沃拉斯在《政治中的人性》中将心理学研究应用于政治学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考察。这一时期的学者们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将科学方法运用于研究过程中。2、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几十年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阶段。芝加哥学派在这一时期对政治进行的科学实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芝加哥学派看来,欧洲的学者托克维尔、马克思、韦伯等的理论大体上是属于社会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范围。芝加哥学派领袖梅里安教授指出,政治学研究的方向应该是进行具体的经验研究,研究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行为主义政治学的代表作之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也完成于这一时期,在这本书里,梅里安的学生拉斯韦尔将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中:通过对一战、十月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法西斯主义等重大历史事件的考察和研究,拉斯韦尔提出了自己对政治的理解。拉斯韦尔认为:政治是精英(who)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when)通过象征、暴力、物资等手段(how)获取尊重、安全、收入等价值(what)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精英人物技能、阶级、人格和态度等方面差异的考察,拉斯韦尔进一步提出: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精英(who)获取价值(what)的结果。3、 鼎盛阶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的鼎盛阶段。随着四十年代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观察、实验被普遍应用,数学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系统论、控制论等学说纷纷出现。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积极利用这些新思想,使行为主义政治学在这一阶段占据了政治学研究的主导地位。美国涌现出包括戴维•伊斯顿等大批行为主义政治学家。研究的重点从此前的集团、权力转向个人。在政策制定、社会冲突、投票选举等领域,运用数学统计、民意调查、心理测试等方式,通过对个人的心理、动机、价值观等的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理论。对决策问题进行量化分析是这一阶段的突出成就。以政治系统论为例,伊斯顿将系统科学引入政治学研究中,参照系统论关于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组成部分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一观点。伊斯顿为政治做了这样的定义:政治是社会系统中与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有关的相互行动。从而从系统的角度将政治的功能理解为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4、 后行为主义阶段1969年,戴维•伊斯顿在当选美国政治学会主席后发表题为《政治科学中的新革命》的就职演说,伊斯顿尖锐的指出,行为主义革命尚未完成即被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危机所取代了,新的革命一一后行为主义革命正在发生。后行为主义在对行为主义进行的批判中提出新的主张:行为主义剔除了价值判断,认为只有绝对排除价值观念的干扰,政治学才能成为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后行为主义认为不存在完全与价值判断无关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本身理应包含价值判断,社会科学家的意识形态、价值倾向、道德标准决定了他们的研究过程与研究结果;行为主义往往脱离于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针对一些长期问题进行基础性研究,力图发现政治生活的规律。后行为主义主张与当前的社会政治问题相联系,应当着眼于对当前迫切的种族歧视、贫困、污染等问题进彳亍研究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在此意义上,政治学者不仅是的创造者,还应该勇敢的去做问题的解决者;(3)行为主义抛弃传统政治哲学,采取经验科学方法。后行为主义重新肯定政治哲学,认为纯粹的实证方法过于狭隘,政治学者还应该关心政治体系的性质和目的、个人权利和义务、自由、平等、义务等规范性命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政治学的回归;(4)行为主义奉行定量分析,纯数据性的分析往往流于数字,缺乏分析深度,不可避免的有着机械性的倾向。事实上,很多政治行为,例如群体内部关系、政治思想等,尚难以有效的通过自然科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这个角度说,定量分析只反映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缺乏定性分析使得行为主义难以透彻的认识问题。相对与行为主义对方法的过于重视,后行为主义认为方法只是工具,目的是发展实在的政治理论。二、方法与特征(一)方法行为主义采用观察、核实和现代经验科学的方法,主要研究步骤包括观察现象、分析规则、建立模式、解释现象、预测行为等等。根据戴维•伊斯顿的归纳,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包括八项目标:1、规则:行为主义排斥定性研究,力图寻找政治行为的规则并以此说明政治现象,例如通过对投票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分析投票行为的规则,建立有关模式,从而对投票行为做出解释;2、 验证:主张以观察为基础,任何观点都必须经得起实践的反复检验;3、 技术:提倡通过直接考察、数学模型、模拟实验等技术方式得出结论;4、 数量:十分重视定量研究,对数据的测量和处理严格遵循科学标准;5、 价值:排除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立场,主张尊重客观事实,提倡价值中立;6、 系统:强调系统论在研究过程中的应用;7、 纯科学:认为研究的目的是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逻辑范式,并不针对某一具体问题;8、 一体化:政治研究过程要促进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的“一体化”,以便全面考察人的行为。(二)特征与传统政治学相比,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个体政治行为进行综合研究,其主要特征包括:1、强调对个体和行为的研究传统政治学主要研究政治制度以及首脑、议会、法院等政治机构,注重团体与制度。而行为主义政治学更关注人的政治行为本身,注重个人与行为。伊斯顿所过:政治学家的研究对象应是活动而不是制度。行为主义政治学还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了那些非正式的政治机构和过程,将对利益集团和群众运动的研究纳入了政治学研究的范畴。2、 强调价值中立行为主义政治学倡导政治学的价值中立,或者至少在事实和价值之间进行分离。行为主义通过寻求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政治科学研究从充满价值的意识形态中独立出来。3、 强调定量的分析传统政治学重在历史叙述、思辨与推论,注重定性分析。行为主义政治学与之相反,重视客观事实、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注重定量分析。4、 突出政治的过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是一个过程,在政治制度与体系之外的政治过程往往更能显示政治的实质“政治过程”这一极具革命性的观念导致了政治学研究课题的变化:传统政治学热衷于研究政治制度、宪法、主权、司法机构、国家等;有了政治过程观念的行为主义政治学注重研究政治参与、民意、政党活动、投票行为政策制定、冲突、革命等等。5、 重视心理因素的分析与传统政治学不同,行为主义政治学注重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因素,比如拉斯韦尔通过对精英身上所体现的技能、人格、政治态度的研究,得出这些心理和生理因素对于价值的取得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以及沃拉斯对“人是理性的”这一命题的质疑。6、逻辑实证主义的运用行为主义在研究过程中注重运用逻辑实证主义,以经验为根据、以逻辑为工具进行推理,用概率论等数学方法来修正结论。从逻辑实证主义出发,行为主义认为科学的方法是研究人类行为的唯一正确的方法,外部客观世界是可以被认识、被量化的。三、结束语行为主义改变了西方政治学研究的格局,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一方面,它使政治学在一定程度上如同自然科学那样可以被计算和证明,自然科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应用于政治研究中。另一方面,由于行为主义倡导对政府以外的政治主体及行为进行考察,极大的拓宽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围,个体、群体、社会等各个层面的政治行为都成为研究的对象。此外,行为主义对其它学科的综合客观上促进了这些学科的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创新为此后的理性选择理论和新制度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参考书目:1、拉斯韦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杨昌裕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2年2、 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北京),19953、 王沪宁:《西方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述评》,《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二期,第94、96、97页4、 陈明明:《行为主义革命与政治发展研究的缘起》,《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四期,第3-6页5、谢宗范:《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逻辑发展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述要》,《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年第四期,第104-106、109、110页6、 施晓红:《行为主义政治学评析》,《铁道师院学报》1992年第二期,第62-66页慢慢地陪着你走的行为主义政治学谈谈政治行为主义-唐鸣政治行为主义是在当代西方特别是美国政治学领域最为流行的一种学术思潮。它从一定侧面体现了当代西方政治科学研究的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政治学现今的研究成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结合中国的实际,研究政治行为主义,以批判和借鉴当代西方政治学,这对于加强我国的政治科学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一、政治行为主义的历史演变作为一种学术思潮,政治行为主义发展到现在,已大体经历了萌芽、形成和盛行三个时期,并正在经历演化的时期。本世纪初至20年代,是政治行为主义的萌芽期。在这一时期,西方的一些政治学家对当时的政治学研究状况产生了不满情绪,对传统的政治学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并着手试图开辟政治学研究的新途径,从而催生了政治行为主义。如果对政治行为主义追本溯源的话,人们总会首先提及英国学者沃拉斯和美国学者本特莱,把他们作为政治行为主义的先驱者。1908年沃拉斯在其所著的《政治中的人性》中对传统的政治学家表示强烈的不满,他批评说:“几乎所有研究政治的学者都在分析政治制度而避免对人的分析。”与此相对应,同年本特莱在其所著的《政府的过程》中也抨击当时的政治学是一种死的政治学,只对政府机构的最表面特征作形式的研究。在对当时政治学的形式主义和法制主义进行批判的同时,这两位学者决心通过“一番彻底的整肃”,使政治学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于是,他们尝试着通过分析人的行为来解释政治现象。沃拉斯主张把人性中理性与非理性的对立当作是理解政治的关键;本特莱则主张把人的行为和功能关系看成是政治过程的实质。然而这些主张在当时并没有产生广泛影响,直到20年代其重要价值才被发现。20年代至50年代,是政治行为主义的形成期。在这一时期,一些学者继续对传统的政治学展开批评,尝试运用多学科方法进行政治研究。在他们的努力下,政治行为主义终于脱颖而出,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流派。美国学者梅里安及以他为首的芝加哥学派在政治行为主义的形式过程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1921年梅里安发表《政治学研究的现状》,极力主张采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和生物学的方法与成果来从事政治学研究。1925年梅里安在其代表作《政治学的新特征》中对他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在倡导“新政治科学”运动同时,梅里安将芝加哥大学的一些同事和学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组成了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学派的诞生标志着政治学中行为主义流派的形成。正是在梅里安及芝加哥学派和其他一些政治学者,如卡特林、莫若等的努力下,政治行为主义逐步得到了发展。不过在50年代,传统的研究方法仍占据着政治学的统治地位,政治行为主义仍未能成为政治学研究的主流。50年代至70年代,是政治行为主义的盛行期。在这一时期,政治行为主义走向高潮,迅速占据了美国政治学的领导地位,成为美国政治学研究中最为流行的学术思潮。在这一时期,政治行为主义的盛行具有多方面的表现:出现了一大批行为主义的政治学家,因此难以历数政治行为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出版了种类繁多的以行为主义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大部头著作,内容涉及政治研究几乎所有的领域;形成了政治行为主义的各个不同的学派,各学派都建立了自己的理论架构,同时彼此之间也建立了共同的理论信条;行为主义的术语、准则、方法成为政治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典范;行为主义的各种政治理论成为美国各大学政治系最主要的教学内容;行为主义者在政治学的各种学术组织中常取得领导的职位。随着政治行为主义的发展,它自身固有的缺陷开始暴露出来,由此决定了行为主义向后行为主义的演化。70年代以来,是政治行为主义的演化期。严格地说,政治行为主义自产生以来,一直就不断地在演化。只是由于70年代以来政治行为主义的演化最为剧烈,因此特将其称为政治行为主义的演化期。1968年,时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的伊斯顿在学会的年会上作了《政治科学的新革命》的著名演说。他指出:“目前美国的政治学中正在发生一场新的革命。前一场革命 行为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就被我们这个时代日益增长的社会政治危机所取代,而新革命正在发生,我们把这个新的挑战称之为后行为主义革命。”这一演说在美国政治学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在此之后,行为主义便演化为70年代以来的后行为主义。后行为主义与行为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并不反对科学化的政治研究,也不反对研究人们的实际政治行为,主要是不满意行为主义脱离实际、价值中立和过份偏重形式和方法,而主张政治学要政治化,使政治学的研究和探索能为政治制度的需要服务。它并不否定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只是对行为主义的某些缺陷进行修正。这种修正主要在研究对象和目的上而不在方法上,充其量不过是政治行为主义的自我改良和自我完善,并没有超出政治行为主义的界限。所以后行为主义无疑应包括在政治行为主义里面,构成政治行为主义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政治行为主义得以产生和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背景来看,政治行为主义的出现与资本主义发展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跨入了帝国主义阶段。一方面,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两极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加剧,政治、经济危机不断加深;在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竞争日益加剧,矛盾不断激化;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是法西斯主义的出现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另一方面,在解决这些矛盾和应付这些危机的过程中,各国资产阶级也慢慢积累起了统治经验,从而使资本主义的代议民主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了更加牢靠地巩固自己的统治,避免大的社会动荡和危机,资产阶级要求自己的统治机器更加精巧,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因而也就要求自己的政治理论能够对政治活动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对实际的政治现象有更加确切的了解。传统的资产阶级政治学沉缅于思辩的方法,专注于正式机构和法律系统,而对实实在在的政治现象和政治运行过程缺乏研究,不能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于是变革传统的政治学成为资产阶级学者的当务之急。政治行为主义就是在这种变革传统政治学的过程中应运而生的。从文化背景来看,政治行为主义的出现与当代西方社会科学领域里的行为科学运动和文化领域里的两大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和反理性主义思潮有关。将人类的社会行为作为社会科学理论基本分析单位的主张,最早出现于本世纪初,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社会科学各学科所研究的基本对象,都不过是人类的行为。正是根据这一主张,一些学者提出应当把人类的政治行为作为政治科学的主题。本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发展以巨大的影响,于是科学主义思潮一时间变得颇为盛行。该思潮的倡导者认为,自然科学其所以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在于自然科学具有一套严密的方法和技术,而社会科学要成为真正的科学,就必须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正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学者极力主张在政治学的研究中引入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与科学主义思潮盛行的同时,反理性主义思潮也在西方盛行开来。该思潮认为,人的行为不都是合乎逻辑的,人类的行为动机存在着很大一部分非理性因素,这其中既有心理因素,也有文化传统等其他因素。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一些西方学者主张对人类的政治行为要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特别是注重对政治行为主体 人的心理分析。从社会条件来看,政治行为主义的盛行与美国统治阶级的支持和当代科学文化的发展有关。美国统治阶级的支持是政治行为主义得以发展和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这种支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成立专门的行为科学研究机构和组织。如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属下的政治行为委员会、斯坦福大学行为科学研究中心,就是专为帮助行为研究而设立的。其二是提供大量的财政资助。如福特基金会拨出巨款,用以发展行为研究的各种计划,联邦政府的科学补助拨款也主要用于行为科学研究项目。当代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也是政治行为主义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许多过去无法研究的问题现在有可能进行研究。如电子计算机应用于图表、数据处理使得所谓的“内容分析”成为可能;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可以被政治学者用来对政治现象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当代科学各学科越分越细,而且互相渗透,使得政治学者有可能“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等等。三、政治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政治行为主义的特征主要有二:1.在研究对象上,政治行为主义强调把人的政治行为当作政治分析的基本单元,强调政治行为是政治科学的主题。在政治行为主义看来,传统政治学的一个主要弊病是把注意力全都放在政治制度、政治机构上面,使政治学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虽然政治制度、政治机构构成政治的基本框架结构,但它们并不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着的政治的真正内容。政治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活动,是一个过程。这种活动和过程由人们实际的政治行为组合而成。而且,各种政治制度、政治机构离开了人们实际的政治行为,是不可能运行或发挥作用的。因此,人们实际的政治行为才是政治学研究所应当真正关心的。政治行为主义认为,各种政治现象都不过是人们政治行为的表现形式,政治运行和发展的规律实质上也就是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律。不了解人们的政治行为,就不可能了解整个政治现象;不把握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律,也就不可能把握全部政治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政治学要真正具有对政治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的功能,就必须把政治行为作为其分析的基本要素。政治行为主义所说的“政治行为”含义十分广泛。它既包括个人的政治行为,如单个公民、掌权者或精英人物的政治行为;也包括团体的政治行为,如利益集团、政党的政治行为。既包括内隐的政治反应,如政治思想、政治感知、政治判断、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价值等;也包括外显的政治行为,如选举、游说、抗议、竞选等。既包括政府机构内的活动,如立法行为、行政行为、司法行为等;也包括政府机构外的行为;如压力行为、传播行为、政党行为等。2.在研究方法上,政治行为主义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政治学的研究。在政治行为主义看来,传统政治学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对政治现象中相关关系的描述和解释不能令人满意,离科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其原因就在于它未能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政治学研究。虽然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有其不同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研究方法和原则上也应当有所不同。政治学所要寻求的是可以验证的知识,而不是可以辩论的观点和主张。只有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进行政治学的研究,所得的结果才能够和自然科学的成果一样有肯定的结论,毋庸争辩,也不能争辩。政治行为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是实证的,将其引入政治学,就可以使政治学完全成为一门以现实存在的政治现象为研究对象并且能够对其加以精确的解释和预测的纯科学。实证的方法和原则注重具体的经验事实,排除研究者个人的价值偏好对研究过程的影响,强调数量分析,这就使得具体地、客观地、精确地考虑问题、比较因素、衡量现象间的相关程度、验证理论命题的可靠性成为可能。运用自然科学实证的方法和原则,有望把政治学结论的客观性和预测的确凿性提高到自然科学的水平。除主张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和原则外,政治行为主义还强调要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进行政治学研究。这主要是基于如下几点考虑:第一,其他的一些社会科学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在运用自然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方面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一些有说服力的理论。因此,有必要借用其他社会科学运用自然科学方法的经验。第二,人类不仅是政治的存在,同时也是经济的存在、文化的存在、历史的存在。人类的政治行为受到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生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政治现象不是孤立的,它同社会、文化、经济等现象错综复杂地融合在一起。因此,政治学需要研究多种因素对政治行为的影响,研究其他社会现象与政治现象的关系,这就有必要借鉴其他社会科学的概念和方法。第三,把对于知识的探究划分为学科的做法,充其量不过是为了方便而进行的人为分工。没有必要把政治学同其他学科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清楚。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是促进政治学学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四、对政治行为主义的基本评价政治行为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政治学领域最为流行的一种思潮,既是政治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产物,又是当代西方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又在各方面体现出西方学者特定的价值观。因此,它既有合理性的一面,又有局限性的一面。但是我们首先必须看到,政治行为主义对西方政治学的创新与发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第一,它加深了政治学对实际政治过程的了解。传统政治学由于受人类知识水平、科学技术和阶级斗争状况的限制,一般只是采用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