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1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2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3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4页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测试

高二语文2022.06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对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心理距离”中的“距离”,不是指时空相隔的长度,而是指心理的距离。最早把“心理距离”作为一种美学原理理解的是英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他所说的“心理距离”,是指我们在观看事物时,在事物与我们自己实际利害关系之间插入一段距离,使我们能够换一种眼光去看世界。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以另一种眼光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这些诗人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在他们眼中,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是存在内在矛盾的。一方面,艺术作品能否感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跟我们自身独特的生活经验、体会相吻合的程度成正比。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个人经历愈是吻合,我们对艺术作品的领会就愈是深切入微,艺术作品就愈是能打动我们。另一方面,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是贴近,我们就愈容易把作品的艺术世界与自身的生活经历混为一谈,也就愈容易从艺术世界退回到自身经历的现实世界。如此一来,愉快的审美鉴赏就可能变成痛苦的自伤身世了。上述两条规律似乎是不相容的,第一条规律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小,第二条规律则强调欣赏时距离要大,所以称为“距离的内在矛盾”。那么如何来解决审美体验中的“距离的内在矛盾”呢?美国美学家、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提出,“无论是在艺术欣赏的领域,还是在艺术生产中,最受欢迎的境界乃是把距离最大限度的缩小,而又不至于使其消失的境界”。这种“不即不离”的境界之所以是理想的艺术境界,在于它对“距离的内在矛盾”作了妥当的安排:它既不使因距离过远而无法理解,也不使因距离消失而让实用动机压倒审美享受。这样,就使审美主体在面对审美对象之际,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这些风暴就像压力I对当阀门支撑不住内部的力量时,就会突然喷发形成雷暴云。③,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来自土星核心的热量使它内部的压力不断积累,最终突然喷发,形成雷暴云”,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历史意义,学校想保留;但也有人建议拆除,理由是学校用地有限,且修缮、养护还要花钱。不少师生和校友对此都表示了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在读的该校学生,你怎么看?请给校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拟题目,注意书信格式要求,寄信人统一署名为“小林”,统一称呼校长为“李校长”,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不少于800字。(摘编自童庆炳《换一种眼光看世界——谈审美心理距离》)材料二:人常是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这个道理可以拿一个浅例来说明。王渔洋的《秋柳诗》中有两句说:“相逢南雁皆愁侣,好语西乌莫夜飞。”在不知这诗的历史的人看来,这两句诗是漫无意义的,这就是说,它的距离太远,读者不能了解它,所以无法欣赏它。《秋柳诗》原来是悼明亡的,“南雁”是指国亡无所依附的故旧大臣,“西乌”是指有意屈节降清的人物。假使读这两句诗的人自己也是一个“遗老”,他对于这两句诗的情感一定比旁人较能了解。但是他不一定能取欣赏的态度,因为他容易看这两句诗而自伤身世,想到种种实际人生问题上面去,不能把注意力专注在诗的意象上面,这就是说,《秋柳诗》对于他的实际生活距离太近了,容易把他由美感的世界引回到实用的世界。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啖,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观赏者。(摘编自朱光潜《谈美》第三章“当局者迷,旁观者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品味诗人笔下的绿竹形象时,要彻底改变对竹子的观念认知,才能发现其被赋予的生命力和美好品质。B.审美主体如果能做到既“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就可以进入到“不即不离”理想审美境界。C.要发现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只有摒弃实用的态度,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才能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D.朱光潜先生否定艺术创作中写实主义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妙肖人生和自然,会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审美体验中的“心理距离”有别于时间与空间相隔的“距离”,它是艺术家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而获得的。B.艺术作品中的生活情景与我们的生活经历愈贴近就愈能打动我们,同时也可能让我们失去愉快的审美体验。C.朱光潜先生举王渔洋《秋柳诗》的例子,意在证明艺术与实际的距离若是太远,容易使人无法了解和欣赏。D.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他们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是站在客位上将这种情感客观化。3.结合两则材料,下列语段最不适合用“审美距离”解释的一项是()••••A.在《唐吉诃德》中,看多了游侠小说的唐吉诃德以为自己就是游侠,于是行侠仗义走天下。B.余弱冠时读书杭州,闻有某贾人女明艳工诗,以酷嗜《红楼梦》,致成瘵疾。一一陈其元《庸闲斋笔记》C.侬家家住西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一一郭六芳《舟还长沙》D.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一一姜夔《淡黄柳》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宇航员带回了月球表面的照片。网友纷纷表示大失所望,认为这不是那个从小在古典诗词中熟悉的、富有诗意美的月亮形象,甚至开玩笑地说:“好失望,瞬间对月球失去了好奇心”,“真是个不争气的球”。网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呢?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个现象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n(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瓦猫(节选)葛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Ho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橹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因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椽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闻先生说,愿闻其详。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晴,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因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有删改)【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B.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C.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B.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隼路蓝缕的艰辛。C.小说的行文节奏疏密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利于表现人情美;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利于表现敬畏之情。D.小说语言清雅冲淡,叙事温润平和,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作简要分析。.小说采用了情节虚构与历史真实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闻先生是历史真实,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春二月,杀中书令李丰。初,丰年十七八,已有清名,海内翕然称之。其父太仆••恢不愿其然,敕使闭门断客。曹爽专政,司马懿称疾不出,丰为尚书仆射,依违二公间,故不与爽同诛。丰子韬,以选尚齐长公主。司马师秉政,以丰为中书令。是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去郡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之亲善。师虽擢用丰,丰私心常在玄。丰在中书二岁,帝数独召丰与语,不知所说。师知其议己,请丰相见以诘丰,丰不以实告,师怒,以刀镶筑杀之,送尸付廷尉,遂收丰子韬及夏侯玄、张缉等皆下廷尉。钟毓按治云:“丰与黄门监苏锦、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谋曰:'拜贵人日,诸营兵皆屯门,陛下临轩因此同奉陛下,将群僚人兵,就诛大将军,陛下傥不••从人,便当劫将去耳。'又云’谋以玄为大将军,缉为骡骑将军'。玄、缉皆知其谋。”庚戌,诛韬、玄、缉、锦、敦、贤,皆夷三族。帝以李丰之死,意殊不平。安东将军司马昭镇许昌,诏召之使击姜维。九月,昭领兵入见,帝幸平乐观以临军过。左右劝帝因昭辞,杀之,勒兵以退大将军。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昭引兵入城,大将军师乃谋废帝。甲戌,师以皇太后令召群臣会议,以“帝荒淫无度,亵近倡优,不可以承天绪”。群臣皆莫敢违,乃奏收帝玺绶,归藩于齐。使郭芝入白太后,太后方与帝对坐,・•芝谓帝曰:“大将军欲废陛下,立彭城王据。”帝乃起去。太后不悦,芝曰:“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意已成,又勒兵于外以备非常,但当顺旨,将复何言。"太后曰:“我欲见大将军,口有所说。“芝日:“何可见邪?但当速取玺绶。”太后意折,乃遣傍侍御取玺绶著坐侧。芝出报师,师甚喜。又遣使者授帝齐王印绶,使出就西宫。帝与太后垂涕而别,遂乘王车,从太极殿南出,群臣送者数十人,多流涕。(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一》,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去郡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之亲善/B.是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去郡/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之亲善/C.是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去郡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之亲善/D.是时太常夏侯玄有天下重名/以曹爽亲/故不得在势任/居常怏怏/张缉以后父去郡/家居亦不得意/丰皆与之亲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元:三国时期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年号。汉武帝刘彻即位,称建元元年,首创年号。B.临轩:指殿前堂阶之间靠近檐处两边的栏楣,如车之轩,皇帝有事临之,故称临轩。C.观:原是古代宗庙或宫廷门外两旁的建筑物,平乐观是汉代宫廷乐舞、百戏演出场所。D.倡优:古代称以乐舞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倡”意为“擅长”,“优”即指“表演”。.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丰年轻时声名清雅,李丰担任尚书仆射时,政治上周旋于曹氏与司马氏之间周旋,以求保全性命。B.李丰与夏侯玄、张缉二人关系要好,且受到魏帝多次单独召见,这一点让司马师心生疑忌,李丰约司马师相见,却遭其击杀。C.李丰被杀后,被诬为与苏银等人勾结,有加害大将军司马师之心,李丰的儿子等多人被害。这件事让魏帝也感到忿忿不平。D.郭芝被委派逼宫,太后提出想见大将军,打算与之理论,但遭到拒绝。魏帝最终被废,乘坐专用车子出宫,有多位大臣为之送行。.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群臣皆莫敢违,乃奏收帝玺绶,归藩于齐。(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文中提及魏帝曾有诛杀司马昭的机会,却最终“不敢发”。你认为原因有哪些?请依据全文作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书愤(其一)陆游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①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注】①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白发萧萧”表示诗人年华老去,却只能“卧泽中”,一个“卧”字形象写出诗人闲置家中的情形。B.颔联上句一个“久”字写出困厄的时间之长,下句一个“空”字突出了殊死抗敌的悲壮。C.颔联引用苏武和张巡两个著名忠君爱国者典故,意在表明自己的抗金报国之心天地可鉴,至死不改。D.颈联实写春雨中春草茂盛的上林苑和夜月下残垣断壁的洛阳宫,营造出一种破败然而生机盎然的氛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陆游另一首《书愤》尾联,请比较这两首诗的尾联在抒情方法和所抒情感上的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黯然于好梦易醒,盛筵必散。登场而预有下场之感,热闹中早含萧索矣。”钱钟书此语是对李商隐《锦瑟》",”两句的解读。(2)屈原《离骚》中的诗句“,”与孔子“逝者如斯夫”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3)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有的种植者“,”,作者对这种用近乎破坏的方式来检验树木生存状态的做法予以批评。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代发展如大江大河奔涌向前,将无数家庭、个人的命运卷入浪潮中。面对来自时代的冲击,《人世间》中的每个人物都作出了不同的选择,交出了的人生答卷,由此诞生出了人世间的悲歌与欢笑。这使观众陷入思考——人的一生,究竟要怎么“活”。()比如,郑娟命运坎坷,遭遇养母去世、中年丧子、丈夫入狱等多重打击,却始终用温柔的态度应对,照顾公婆,教育孩子,中坚持对幸福生活的守望。还有正直的肖国庆,直爽的曲秀贞,贤惠的于虹,泼辣的乔春燕……他们每个人或在与命运搏击时,或在漫长岁月里坚持忍耐,穿越坎坷,向阳而生,展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奋斗精神,也奠定了全剧温暖的精神基调。这其实也是近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爆款”的共同底色。从《山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