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智慧工程测量)_第1页
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智慧工程测量)_第2页
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智慧工程测量)_第3页
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智慧工程测量)_第4页
工程控制测量-平面控制测量(智慧工程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任务二平面控制测量4.2.5GNSS定位原理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不足:卫星仅作为空间观测的目标,而不是动态的已知点。受卫星可见条件及天气影响,费时费力,定位精度低,且不能测得点位的地心坐标。早期的卫星定位技术:地面观测站进行摄影观测(卫星三角网)激光技术进行距离观测(卫星测距网)子午卫星导航系统(NNSS)美国1958年12月建立,采用多普勒卫星定位技术工作原理:若已知在轨卫星的轨道参数,地面的观测者测得该卫星发送信号的多普勒频移,则可计算出观测者的点位坐标。优点:经济快速、精度均匀、不受天气和时间限制1965年前苏联建立了CICADA卫星导航系统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NNSS的缺陷:卫星少(6颗)间隔时间和所需观测长,不能实时定位轨道低(平均高度1070km),难以精密定轨发射信号的射电频率低(400MHz/150MHz),受电离层影响较大精度较低(单点10m,联测0.5m),极限精度0.5~1m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现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俄罗斯)伽利略GNSS系统(欧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中国)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GPS卫星导航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定位系统:1973年12月起,美国历经20余年,投资300亿美元,建立起来的服务于全球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其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在地球及其周围空间的导航及定位问题;GPS是美国为军事目的而开发的。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GPS政策C/A码,P码SA政策AS政策对付GPS限制政策措施改进定位方法建立独立测轨系统同时接收多种信号建立独立导航定位系统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前苏联1982年10月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至1996年整个系统正常运行。包括三部分:1.卫星星座(三个等间隔椭圆轨道)2.地面控制系统

(一个系统控制中心,一个指令跟踪站,控制网络)3.用户设备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伽利略(Galileo)GNSS系统1994年欧盟开始进行方案论证,2008年完成全系统部署并投入使用由30颗卫星(27颗工作卫星加3颗备用卫星)组成完全服务于民用,与GPS/GLONASS有机地兼容由分布在三个轨道上的30颗中等高度轨道卫星构成,每个轨道面上有10颗卫星,9颗正常工作,1颗运行备用;轨道面倾角56度。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代北斗一代定位需要终端主动发出定位信号双星导航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北斗一号系统的特点与优势我国自主开发,独立于其它定位系统;不依赖任何其他通信手段而很容易地实现系统组网,还可同时进行数据通信,非常适合偏远地区和其他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覆盖面积完全可满足我国及周边国家的应用需要。缺点:覆盖范围;定位精度低;不适合军用;无法在高速移动平台上使用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5颗静止轨道(GEO)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27颗中轨道卫星3颗倾斜同步卫星组成2007年2月3日北斗一代第四颗卫星发射成功COMPASSCompass(Beidou)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北斗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GNSS的特点全球地面连续覆盖在地球上任何地点任何时刻,高度角15°以上,平均可同时观测到6颗卫星。功能多,精度高(静态:毫米级;动态:厘米级)实时定位应用广泛1.1GNSS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GNSS相对于常规测量技术的优势全天候作业观测站之间无需通视定位精度高观测时间短

大大节省人力资源测线长度不受限制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1.2GPS系统组成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系统的运行机制GPS卫星星座GPS信号接收机地面监控系统24颗卫星广播轨道时间数据以及辅助资料信息接收设备接收卫星信号中央控制系统时间同步跟踪卫星定轨1.2GPS系统组成空间部分:由GPS卫星组成,称为卫星星座。GPS卫星星座: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轨道面:6个长半轴:26609km偏心率:0.008~0.004轨道面相对赤道面的倾角:55°卫星高度:20200km卫星运行周期:11小时58分钟1.2GPS系统组成GPS卫星:铯原子钟计算机2块7m2的太阳能翼板无线电收发两用机导航荷载(接收数据,发射测距和导航数据)姿态控制和太阳能板指向系统1.2GPS系统组成空间部分的作用:向广大用户连续不断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并用导航电文中的星历和历书分别报导自己的现势位置,以及其他在轨卫星的位置;飞越注入站上空时,接收地面注入站用S波段发送到卫星的导航信息,和其他有关信息,并通过GPS信号形成导航电文,实时发送给用户;接收地面主控站通过注入站发送到卫星的调度命令(钟,轨道,卫星);1.2GPS系统组成地面控制部分TransmitsinformationReceivesinformation1.2GPS系统组成一个主控站根据各监控站对GPS的观测数据,计算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参数等,并将这些数据通过注入站注入到卫星中五个监控站接收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三个注入站将主控站计算出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到卫星中地面控制部分组成1.2GPS系统组成控制部分的作用——负责监控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监测卫星是否正常工作,是否沿预定的轨道运行跟踪计算卫星的轨道参数并发送给卫星,由卫星通过导航电文发送给用户保持各颗卫星的时间同步必要时对卫星进行调度1.2GPS系统组成用户设备部分:GPS接收机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信号,以获得必要的定位信息和观测量,并经过数据处理而完成定位工作DCLRMSGFLPALTENTCRSRDISGSETEBRGTRK42.5NM154KT0.03217.537.2DKHIO+++++++++++NAVAPP11.2GPS系统组成DSNPLEICAGARMINTRIMBLEASHTECHJAVADGPS接收机1.2GPS系统组成测地型GPS接收机天线单元接收单元1.2GPS系统组成军用GPS信号接收机海湾战争GPS一鸣惊人!“沙漠风暴”行动开始的时间几乎就是空军部署完成第一个GPS导航星座的同一天。此时只有10颗BlockII型导航卫星好几颗超期服役的BlockI原型试验卫星,这些卫星共同组成了一个庞大的GPS导航星座,可以为整个海湾战区提供每天24小时的二维导航定位服务和每天19小时的三维导航定位服务。当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美国陆军一共才有500部试验用GPS接收装置。到了“沙漠盾牌”军事行动的时候,美国国防部就提前购买了数千套民用GPS接收装置装备各参战部队,占到了所有的5300套接收装置的85%。1.2GPS系统组成大坝的变形监测系统云南小湾水电站GNSS监测站点1.3GNS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地壳运动监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CMONOC1.3GNS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授时精度10ns的时钟改正数0.1~1μs应用电力系统的并网发电1.3GNS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其他农业气象休闲日常生活…1.3GNSS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任务二平面控制测量——4.2.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4.2.3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主要内容: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CBAD一、任务描述如图所示为一条闭合导线,其中A为已知点,且AB边的坐标方位角已知为αAB。αAB要求通过导线测量的方法计算导线点B、C、D、E的坐标。(xA,yA)闭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二、方法与步骤测角量边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般钢尺量距法(往返丈量)计算各导线点坐标外业测量内业计算263.40m201.60m231.40m200.40m241.00mDCBAE1、填写外业观测数据与已知数据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3、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4、坐标增量的计算与闭合差调整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点号观测角(右角)改正角距离m增量计算值改正后增量点号∆x/m∆y/m∆x/m∆y/mx/my/m辅助计算ABCDEA∑ABCDEA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坐标方位角-84.18-186.82719.06399.67803.73649.05643.14771.00427.53686.82计算角度闭合差式中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角度闭合差():实测角值之和与理论值之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理论值为:检核测角精度,精度不符,应重测,精度符合,可以平差计算检核:调整角度闭合差(计算改正数)改正数:在本例中:计算检核:将fβ反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对观测值进行改正。如果有余数,则按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分配给各观测角。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等于理论值改正后的水平角:β1’=β1+v1=84°10′18″-10″=84°10′08″β2’=β2+v2=108°27′18″-10″=108°27′08″β3’=β3+v3=121°27′02″-10″=121°26′52″β4’=β4+v4=90°07′01″-10″=90°06′51″β5’=β5+v5=135°49′11″-10″=135°49′01″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左角:前=

后–180°+左右角

:前

=

后+180°–右注意:若算得前>360°,则应减去360°

若算得前<0°,则应加上360°本例为右角,所以:αBC=αAB+180°-β1’=335°24′00″+180°-84°10′08″=71°13′52″αDE=αCD+180°-β3’=142°46′44″+180°-121°26′52″αEA=αDE+180°-β4’=201°19′52″+180°-90°06′51″=201°18′52″=291°13′01″αCD=αBC+180°-β2’=71°13′52″+180°-108°27′08″=142°46′44″检验:αAB=αEA+180°-β5’=291°13′01″+180°-135°49′01″=335°24′00″

已知:1、2两点边长D12和坐标方位角α12

计算:点2相对于点1的坐标增量。见图有:

D121212Xy0X12Y12

X12=D12cos12

Y12=D12sin12计算坐标增量?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值:以此类推计算出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

X

=D

cos

Y=D

sinΔxAB=DAB×cosαAB=ΔyAB=DAB×sinαAB=241.00×cos335°24′00″=+219.12m241.00×sin335°24′00″=-100.32mΔxBC=DBC×cosαBC=ΔyBC=DBC×sinαBC=263.40×cos71°13′52″=+84.75m241.00×sin71°13′52″=+249.39m……………….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ΣΔx理=X终-X始=X1-X1=0∑Δy理=y终-y始=

y1-y1

=0fx=ΣΔx测-ΣΔx理=ΣΔx测fy=∑Δy测-∑Δy理=∑Δy测2)导线精度,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K,即导线全长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分别将fx,fy反符号,按导线的长度成正比例分配

-fx

-

fy

每米改正数=———,

———∑D∑D

-fx纵坐标增量改正值

Vxn,n+1=———

×Dn,n+1∑D

-fy横坐标增量改正值

Vyn,n+1=———

×Dn,n+1∑D

检核:∑Vxn,n+1=-fx∑Vyn,n+1=-fy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平差)在本例中,导线边AB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BC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CD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DE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EA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Vx=(-0.06)+(-0.07)+(-0.05)+(-0.06)+(-0.05)=-0.29m

检核:∑Vy=(-0.01)+(-0.01)+(0.00)+(-0.01)+(0.00)=-0.03m

注意:如果∑Vx≠-fx(或∑Vy≠-fy),应适当调整坐标增量改正数。本例题,将VxCD调整为-0.08m注意:按距离由长到短依次分配到各坐标增量

ΔX改=ΔX计算+改正值VxΔy改=Δy计算+改正值Vy

检核:∑ΔX改=0∑ΔY改=0计算改正后坐标增量X前=X后+ΔX改Y前=Y后+ΔY改检核:算回到已知点A。计算各导线点坐标附合导线测量内业计算一、任务描述如图所示为一条从已知点A、B出发,经过导线点1、2、3、4,最后附合到另两个已知点C、D的附合导线。123ABCD4αABαCDαAB=43°17′12″αCD=4°16′00″XB=1230.88mYB=673.45mXC=1845.69mYC=1039.98m要求:用导线测量的方法测定导线点1、2、3、4的坐标。二、方法与步骤测角量边测回法观测水平角一般钢尺量距法(往返丈量)计算各导线点坐标外业测量内业计算AB123C4ABCD4321CB180°13′36″178°22′30″193°44′00″181°13′00″204°54′30″180°32′48″124.08164.10208.5394.18147.44XB=1230.88mYB=673.45mXC=1845.69mYC=1039.98m43°17′12″4°16′00″外业观测数据1、填写外业观测数据与已知数据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3、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4、坐标增量的计算与闭合差调整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点号转折角(右)°′″改正后转折角°′″距离(m)增量计算值(m)改正后增量(m)∆x∆y∆x∆yxy辅助计算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方位角α°′″AB1234CD180133617822301934400181130020454301803248+8+8+8+8+8+818013441782238193440818113082045438180325643171241600430328444050305642294334

44856124.08164.10208.53

94.18

147.44+90.66+116.68+178.85+81.79+146.92+84.71+115.39+46.70+107.23+12.38-0.02-0.02-0.02-0.01-0.02+0.02+0.03+0.03+0.02+0.02+90.64+116.66+178.83+81.78+146.90+84.73+115.42+107.26+46.72+12.401230.881845.691321.521438.181617.011698.79673.451039.98758.18873.60980.861027.5811190112738.33+614.90+366.4111190024+614.81+366.53+614.81+366.53fx=∑△x测-(xC-xB)=614.90-614.81fy=∑△y测-(yC-yB)=366.41-366.53K=

=<fD1492212000=1119°01′12″=-48″=±98″=+0.09m=-0.12m(步骤)(示意图)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角度闭合差():实测角值之和与理论值之差检核测角精度,精度不符,重测,精度符合,可以平差怎么计算

?当观测角为左角时:当观测角为右角时:测角个数终边方位角起始边方位角=1119°01′12″计算检核:调整角度闭合差(计算改正数)改正数:在本例中:计算检核:将fβ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角,对观测值进行改正。计算检核:βB改=βB+vβ=180°13′36″+8″3)改正后的转折角:=180°13′44″β1改=β1+vβ=178°22′30″+8″=178°22′38″β2改=β2+vβ=193°44′00″+8″=193°44′08″β3改=β3+vβ=181°13′00″+8″=181°13′08″β4改=β4+vβ=204°54′30″+8″=204°54′38″βC改=βC+vβ=180°32′48″+8″=180°32′56″3、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左角:前=

后+左-180°注意:若算得前>360°,则应减去360°

若算得前<0,则应加上360°本例为右角,所以:=43°17′12″-180°13′44″+180°=43°03′28″右角:前=

后-右+180°B1=AB

-B改+180°检验:算到终边已知方位角=43°03′28″-178°22′38″+180°=44°40′50″12=B1

-1改+180°=44°40′50″-193°44′08″+180°=30°56′42″23=12

-2改+180°=30°56′42″-181°13′08″+180°=29°43′34″34=23

-3改+180°=29°43′34″-204°54′38″+180°=4°48′56″4C=34

-4改+180°=4°48′56″-180°32′56″+180°=4°16′00″CD=4C

-C改+180°计算各边坐标增量值:以此类推计算出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

X=D

cos

Y=D

sinΔxB1=DB1×cosαB1=ΔyB1=DB1×sinαB1=124.08×cos43°03′28″124.08×sin43°03′28″Δx12=D12×cosα12=Δy12=D12×sinα12=164.10×cos44°40′50″164.10×sin44°40′50″……………….4、坐标增量的计算与闭合差调整=+90.66m=+84.71m=+116.68m=+115.39m坐标增量闭合差:fx=ΣΔx测-ΣΔx理fy=∑Δy测-∑Δy理

导线精度:K容=1/2000K≤K容精度符合,可以平差导线全长闭合差: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x理=x终-x始∑△y理=y终-y始分别将fx,fy反符号,按导线长度成正比例分配

-fx

-

fy

每米改正数=———,

———∑D∑D

-fx纵坐标增量改正值

Vxi,i+1=———

×Di,i+1∑D

-fy横坐标增量改正值

Vyi,i+1=———

×Di,i+1∑D

检核:∑Vxi,i+1=-fx∑Vyi,i+1=-fy2)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平差)在本例中,导线边B1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12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23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34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导线边4C的坐标增量改正数为∑Vx=(-0.02)+(-0.02)+(-0.02)+(-0.01)+(-0.02)=-0.09m

检核:∑Vy=(+0.02)+(+0.03)+(+0.03)+(+0.02)+(+0.02)=+0.12m

注意:如果∑Vx≠-fx(或∑Vy≠-fy),应再次调整坐标增量改正数。

Δx改=Δx计算+改正值VxΔy改=Δy计算+改正值Vy

检核:∑ΔX改=∑ΔX理∑ΔY改=∑ΔY理3)计算改正后坐标增量X前=X后+ΔX改Y前=Y后+ΔY改检核:算回到已知点C。5、计算各导线点坐标总结: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的不同点与闭合导线的计算基本相似,不同之处见下表角度闭合差计算的不同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的不同闭合附合任务二平面控制测量——4.2.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导线测量在测区选定控制点,布设导线;如何利用导线测量测定各控制点的坐标(x,y)?依次测定导线的边长和角度;内业计算外业4.2.2导线测量外业工作1、踏勘选点

5、导线角度测量4、导线边长测量3、布设导线2、建立标志,绘点之记

1)相邻点间应相互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测角和量距。2)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方。3)导线点应选在视野开阔的地方,便于碎部测量。4)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其平均边长应符合技术要求。5)导线点应有足够的密度,分布均匀,便于控制整个测区。1、踏勘选点临时性标志永久性标志2、建立标志,绘点之记点之记3、布设导线在测区内选定若干个控制点,把相邻且互相通视的控制点连接构成折线形式,这些连续的折线称为导线。导线的各转折点,称为导线点。已知边导线点已知控制点导线边导线边长,即导线点之间的水平距离D,可用钢尺量距的方法直接丈量,数据记录表格如下:4、导线边长测量测线整尺段(m)零尺段(m)总计(m)平均值(m)较差(m)精度ABBA5、导线角度测量(转折角和连接角)(1)导线转折角在导线点上测量的角度,即相邻两导线边之间所夹的水平角。AB123CDβBβCβ1β2β3(如:β1、β2、

β3)(2)导线连接角在导线起、止已知控制点上测量的角度,即已知边与相邻导线边间所夹的水平角。(如:βB、βC)测角方法:测回法

一般用DJ2经纬仪测一测回,|2C|≤12″。测站目标读数2c=左-(右±180°)平均值=½[左+(右±180°)]一测回角值盘左

°′″盘右

°′″″°′″°′″水平角观测手簿A123Bβ1β2β3前进方向

左测角:位于前进方向左侧的水平角右测角:位于前进方向右侧的水平角

补充:导线角度测量分为左测角和右测角(如:β1、β3)(如:β2)不同导线布设形式的外业观测数据(1)闭合导线A、B为已知点,1、2、3、4、5为新建导线点已知数据:(XA,YA)(XB,YB)AB12345B012345(XB,YB)DB1观测数据:导线各边长:导线转折角:导线连接角:DB1,D12,D23,D34,D45,D5B;(XA,YA)D12D23D34D45D5B0

,1,2

,3,4,5(2)附合导线A、B、C、D均为已知点,点1、2、3、4为新建导线点。已知数据(XA,YA);(XB,YB);(XC,YC)

;(XD,YD)DB1BC1234AB1234CD(XA,YA)(XB,YB)(XC,YC)(XD,YD)D12D23D34D4C观测数据:导线各边长:导线转折角:导线连接角:DB1,D12,D23,D34,D4C;B,

C1,2

,3,4A、B为已知边,点1、2为新建支导线点。AB12DB1B1(XB,YB)(3)支导线(XA,YA)已知数据:(XA,YA)

(XB,YB)观测数据:导线各边长:导线转折角:导线连接角:DB1,D12;B1D12地下导线测量任务二平面控制测量——4.2.4测量平差软件的使用由观测数据到平差成果用平差易做控制网平差的过程作业流程图向导式平差向导式平差的应用控制网数据的录入

-导线实例

-水准实例

-三角高程实例平差过程操作打开数据文件近似坐标的推算选择概算计算方案的选择闭合差计算与检核平差计算平差报告的生成与输出精度统计表网形分析平差报告报表模板定制控制网平差报告打印高级应用各种工具的使用坐标换算解析交会大地正反算坐标正算从控制精灵中导入数据将平差成果导入Cass、工程精灵、房产信息系统一、关于平差易(PA2005)平差易(PowerAdjust2005,简称PA2005),它是在Windows系统下用VC开发的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也是南方测绘PA2002的升级产品。它一改过去单一的表格输入,采用了Windows风格的数据输入技术和多种数据接口(南方系列产品接口、其他软件文件接口),同时辅以网图动态显示,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打印的一体化。成果输出丰富强大、多种多样,平差报告完整详细,报告内容也可根据用户需要自行定制。有详细的精度统计和网形分析信息等。其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简便,是控制测量理想的数据处理工具。测站信息区观测信息区图形显示区主界面中包括测站信息区、观测信息区、图形显示区以及顶部下拉菜单和工具条。下拉菜单:所有PA2005的功能都包含在顶部的下拉菜单中,可以通过操作平差易下拉菜单来完成平差计算的所有工作。例如文件读入和保存、平差计算、成果输出等。编辑:查找记录、删除记录平差:控制网属性、计算方案、闭合差计算、坐标推算、选择概算和平差计算等成果:精度统计、图形分析、CASS输出、WORD输出、略图输出和闭合差输出等。当没有平差结果时该对话框为灰色。窗口:平差报告、网图、报表显示比例、平差属性、网图属性等。工具:坐标换算、解析交会、大地正反算、坐标反算等。二、由观测数据到平差成果1、用平差易做控制网平差的过程第一步:控制网数据录入第二步:坐标推算第三步:坐标概算第四步:选择计算方案第五步:闭合差计算与检核第六步:平差计算第七步: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2、作业流程图:控制网数据的录入坐标推算坐标概算是否概算选择计算方案闭合差计算与检核平差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否是3、向导式平差向导即是按照应用程序的文字提示一步一步操作下去,最终达到应用目的。PA2005提供了向导式平差,根据向导的中文提示点击相应的信息即可完成全部的操作。

4、向导式平差的应用第一步:进入平差向导下拉菜单“文件\平差向导“第二步:选择平差数据文件所选择的对象必须是已经编辑好的平差数据文件,如PA2005的Demo中“边角网4”。

注:对于数据文件的建立,PA2005提供了两种方式,一、是启动系统后,在指定表格中手工输入数据,然后点击“文件\保存”生成数据文件;二、是依照附录A中文件格式,在Windows的“记事本”里手工编辑生成。第三步:控制网属性设置该功能将自动调入平差数据文件中控制网的设置参数,如果数据文件中没有设置参数则此对话框为空,同时也可对控制网属性进行添加和修改,向导处理完后该属性将自动保存在平差数据文件中。第四步:设置计算方案设置平差计算的一系列参数,包括验前单位权中误差、测距仪固定误差、测距仪比例误差等,如下图“计算方案设置”所示。该向导将自动调入平差数据文件中计算方案的设置参数,如果数据文件中没有该参数则此对话框为默认参数(2.5、5、5),同时也可对该参数进行编辑和修改,向导处理完后该参数将自动保存在平差数据文件中。第五步:选择概算概算是对观测值的改化包括边长、方向和高程的改正等。当需要概算时就在“概算”前打“”,然后选择需要概算的内容。点击“完成”则整个向导的数据处理完毕,随后就回到南方平差易2005的界面,在此界面中就可查看该数据的平差报告以及打印和输出。5、控制网数据的录入控制网的数据录入分数据文件读入和直接键入两种。凡符合PA2005文件格式(格式内容详见附录A)的数据均可直接读入。读入后PA2005自动推算坐标和绘制网图。PA2005为手工数据键入提供了一个电子表格,以“测站”为基本单元进行操作,键入过程中PA2005将自动推算其近似坐标和绘制网图。测站信息区观测信息区首先,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已知点信息(点名、属性、坐标)和测站点信息(点名);然后,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个测站点的观测信息。如何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测站信息观测信息测站信息“序号”:指已输测站点个数,它会自动叠加。“点名”:指已知点或测站点的名称。“属性”:用以区别已知点与未知点:00表示该点是未知点,10表示该点是平面坐标而无高程的已知点,01表示该点是无平面坐标而有高程的已知点,11表示该已知点既有平面坐标也有高程。“X、Y、H”:分别指该点的纵、横坐标及高程(X:纵坐标,Y:横坐标)。“仪器高”:指该测站点的仪器高度,它只有在三角高程的计算中才使用。“偏心距、偏心角”:指该点测站偏心时的偏心距和偏心角。(不需要偏心改正时则可不输入数值)观测信息

观测信息与测站信息是相互对应的,当某测站点被选中时,观测信息区中就会显示当该点为测站点时所有的观测数据。故当输入了测站点时需要在观测信息区的电子表格中输入其观测数值。第一个照准点即为定向,其方向值必须为0,而且定向点必须是唯一的。“照准名”:指照准点的名称。“方向值”:指观测照准点时的方向观测值。“观测边长”:指测站点到照准点之间的平距。(在观测边长中只能输入平距)“高差”:指测站点到观测点之间的高差。“垂直角”:指以水平方向为零度时的仰角或俯角。“站标高”: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棱镜高度。“偏心距、偏心角、零方向角”:指该点照准偏心时的偏心距和偏心角。(不需要偏心改正时则可不输入数值)“温度”: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当地实际温度。“气压”:指测站点观测照准点时的当地实际气压。(温度和气压只参入概算中的气象改正计算)通过实例来介绍导线的数据输入方法。测站点角度(°′″)距离(米)X(米)Y(米)B8345.87095216.6021A85.302111474.44407396.25205530.00902254.323221424.71703131.043331749.32204272.202021950.4120C244.183004817.60509341.4820D4467.52438404.76241、导线实例这是一条符合导线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B、C和D是已知坐标点,2、3和4是待测的控制点。原始测量数据如下:在平差易软件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数据输入”所示: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C、D、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C、D为已知坐标点,其属性为10,其坐标如“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如果要考虑温度、气压对边长的影响,就需要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条边的实际温度、气压值,然后通过概算来进行改正。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边角网,选择边角格式。B、D作为定向点,它没有设站,所以无观测信息,但在测站信息区中必须输入它们的坐标。以A为测站点,B为定向点时(定向点的方向值必须为零),照准2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A的观测信息”所示:说明:①数据为空或前面已输入过时可以不输入(对向观测例外)②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时,所有零值可以省略不输。以上数据输入完后,点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将输入的数据保存为平差易数据格式文件[STATION](测站信息)B,10,8345.870900,5216.602100A,10,7396.252000,5530.009000C,10,4817.605000,9341.482000D,10,4467.524300,8404.7624002,003,004,00[OBSER](观测信息)A,B,,1000.0000A,2,85.302110,1474.4440C,4C,D,244.183000,1000.00002,A2,3,254.323220,1424.71703,23,4,131.043330,1749.32204,34,C,272.202020,1950.4120上面[STATION](测站点)是测站信息区中的数据,[OBSER](照准点)是观测信息区中的数据。6、平差过程操作打开数据文件点击菜单“文件\打开”,在下图“打开文件”对话框中找到三角高程导线.txt。近似坐标推算

——根据已知条件(测站点信息和观测信息)推算出待测点的近似坐标,作为构成动态网图和导线平差作基础。用鼠标点击菜单“平差\推算坐标”即可进行坐标的推算。如下图“坐标推算”所示推算坐标的结果如下:注意:每次打开一个已有数据文件时,PA2005会自动推算各个待测点的近似坐标,并把近似坐标显示在测站信息区内。当数据输入或修改原始数据时则需要用此功能重新进行坐标推算。选择概算主要对观测数据进行一系列的改化,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其概算的内容并进行坐标的概算。如下图“选择概算”所示:选择概算的项目有:归心改正、气象改正、方向改化、边长投影改正、边长高斯改化、边长加乘常数改正和Y含500公里。需要参入概算时就在项目前打“”即可。归心改正归心改正根据归心元素对控制网中的相应方向做归心计算。在平差易软件中只有在输入了测站偏心或照准偏心的偏心角和偏心距等信息时才能够进行此项改正。如没有进行偏心测量,则概算时就不进行此项改正。此实例数据中没有输入偏心信息所以不用选择此概算项目。气象改正气象改正就是改正测量时温度、气压和湿度等因素对测距边的影响。方向改化方向改化:将椭球面上方向值归算到高斯平面上。计算方案的选择选择控制网的等级、参数和平差方法。注意:对于同时包含了平面数据和高程数据的控制网,如三角网和三角高程网并存的控制网,一般处理过程应为:先进行平面网处理,然后在高程网处理时PA2005会使用已经较为准确的平面数据,如距离等,来处理高程数据。对精度要求很高的平面高程混合网,您也可以在平面和高程处理间多次切换,迭代出精确的结果。“平差\平差方案”即可进行参数的设置首先选择平面控制网的等级:

PA2005提供的平面控制网等级有:国家二等、三等、四等,城市一级、二级,图根及自定义。此等级与它的验前单位权中误差是一一对应的。如平面控制网等级为城市二级时它的验前单位权中误差为8″,当选择自定义时验前单位权中误差可任意输入。边长定权方式:包括测距仪、等精度观测和自定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定权方式。测距仪定权:通过测距仪的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计算出边长的权。“测距仪固定误差”和“测距仪比例误差”是测距仪的检测常数,它根据测距仪的实际检测数值(单位为毫米)来输入的(此值不能为零或空)。等精度观测:各条边的观测精度相同,权也相同。自定义:自定义边长中误差。此中误差为整个网的边长中误差,它可以通过每条边的中误差来计算。平差方法有单次平差和迭代平差两种。单次平差:进行一次普通平差,不进行粗差分析。迭代平差:不修改权而仅由新坐标修正误差方程。高程平差:包括一般水准测量平差和三角高程测量平差。当选择水准测量时其定权方式有两种按距离定权和按测站数定权。按距离定权:按照测段的距离来定权。按测站定权:按照测段内的测站数(即设站数)来定权,在观测信息区的“观测边长”框中输入测站数。注意:软件中观测边长和测站数不能同时存在。单向观测:每一条边只测一次。一般只有直觇没有反觇。对向观测:每一条边都要往返测。既有直觇又有反觇。(单向观测和对象观测只在高程平差时有效)闭合差计算与检核根据观测值和“计算方案”中的设定参数来计算控制网的闭合差和限差,从而来检查控制网的角度闭合差或高差闭合差是否超限,同时检查分析观测粗差或误差。点击“平差\闭合差计算”左边的闭合差计算结果与右边的控制网图是动态相连的(右图中用红色表示闭合导线或中点多边形),它将数和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计算更加直观、检测更加方便。“闭合差”:表示该导线或导线网的观测角度闭合差。“权倒数”:即是导线测角的个数。“限差”:其值为权倒数开方×限差倍数×单位权中误差(平面网为测角中误差)。对导线网,闭合差信息区包括fx,、fy、fd、K、最大边长,平均边长以及角度闭合差等信息。若为无定向导线则无fx,、fy、fd,、K等项。闭合导线中若边长或角度输入不全也没有fx、fy、fd,、K等项。在闭合差计算过程中“序号”前面“!”表示该导线或网的闭合差超限,“”表示该导线或网的闭合差合格。“X”则表示该导线没有闭合差。此实例数据的角度闭合差和高差闭合差都合格。在平差易的闭合差计算中提供了粗差检测报告具体操作:第一步:打开数据文件并计算该导线或导线网的闭合差。第二步:点击某条闭合差的计算记录,显示出该闭合差的详细信息。(该粗差检测只针对导线或导线网而言,并且必须有该闭合差的详细信息。)第三步:在闭合差信息区内点击鼠标的右键,即可显示“平面查错”和“闭合差信息”两个选项。第四步:点击“平面查错”项即可显示“平面角度、边长查错信息”。角检系数:指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在往返推算时点位的偏移量。偏移量越小该点的粗差越大,偏移量越大该点的粗差越小。边检系数:指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的全长闭合差的坐标方位角与各条导线方位角的差值。差值越小该点的粗差越大,差值越大该点的粗差越小。注意:A、在角度闭合差没有超限时才进行边长检查。B、当只存在一个角度或一条边长粗差时才能进行平面查错,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粗差时它的检测结果就不十分准确。C、如各检测系数相同或相差不大时闭合导线或附合导线就没有粗差。平差计算用鼠标点击菜单“平差\平差计算”即可进行控制网的平差计算。如下图“平差计算”所示:

平面网可按“方向”或“角度”进行平差,它根据验前单位权中误差(单位:度.分秒)和测距的固定误差(单位:米)及比例误差(单位:百万分之一PPM)来计算。平差报告的生成与输出1、精度统计表点击菜单“成果\精度统计”即可进行该数据的精度分析,如下图“精度统计菜单”所示:精度统计结果如下图“精度统计”所示:精度统计主要统计在某一误差分配的范围内点的个数。在此直方图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在误差2-3CM区分配的点最多为11个点,在0-1CM区分配的点有3个。线形图统计表中有误差点的线性变化。如下图“精度统计图”所示2、网形分析点击菜单“成果\网形分析”即可进行网形分析。如下图“网图信息分析”所示:对网图的信息进行分析:最弱信息:最弱点(离已知点最远的点),最弱边(离起算数据最远的边)。边长信息:总边长,平均边长,最短边长,最大边长。角度信息:最小角度,最大角度。(测量的最小或最大夹角)3、平差报告平差报告包括控制网属性、控制网概况、闭合差统计表、方向观测成果表、距离观测成果表、高差观测成果表、平面点位误差表、点间误差表、控制点成果表等。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显示或打印其中某一项,成果表打印时其页面也可自由设置。它不仅能在PA2005中浏览和打印还可输入到Word中进行保存和管理。输出平差报告之前可进行报告属性的设置:用鼠标点击菜单“窗口\报告属性”,如下图“报告属性菜单”所示:设置内容有:成果输出:统计页、观测值、精度表、坐标表、闭合差等,需要打印某种成果表时就在相应的成果表前打“”即可。如下图“平差报告属性”所示:输出精度:可根据需要设置平差报告中坐标、距离、高程和角度的小数位数。打印页面设置:打印的长和宽的设置报表模板定制可自定义平差报告的输出格式。流程如下:

第一步:在“报表设置”中选中“自定义表格”。如下图“自定义报表”所示:“添加模板”:添加已定义的模板,其文件格式为*.tem。

“删除模板”:删除已有的模板。

“定义模板”:自定义表格输出模板。第二步:定义模板。在自定义报表中点击“定义模板”。如下图“定义模板”所示:报表输出的类型分为两类:一类表格中涉及一点的内容,另一类表格中涉及两点的内容。

涉及一点的内容:坐标、高程、坐标中误差、高程中误差、点位误差长轴、点位误差短轴、点位y方向误差、点位x方向误差、点位误差方位角和备注。涉及两点的内容:方向观测值、方向改正数、方向平差值、方位角、边长观测、边长改正数、边长平差值、测段距离、测段高差、高差改正数、高差平差值、坐标、高程和备注。

第三步:定义表格内容。先选择“输出类型定义”如“表格中内容涉及一点”,再选取表格内容项如“点位误差短轴”,点击“增加”,根据需要将左框中的内容项移到“输出表格内容”中,这些内容就构成了自定义表格输出的内容。最后点击“保存模板”将此自定义表格内容保存为*.tem文件,以便以后调用。同时也可将此模板通过“载入模板”功能加载到软件中。第四步:添加模板。点击“添加模板”,选择模板文件(*.tem),点击“打开”即可。如下图“添加模板”所示:控制网平差报告[控制网概况][闭合差统计报告]几何条件:三角高程控制网网图显示:打印第一步:网图属性设置:(点击“窗口\网图属性”)设置网图显示的内容,如点位和点间误差椭圆等。网图属性中可设置的参数有:“显示网格”、“显示比例尺”、“点位和点间误差椭圆”、“误差椭圆比例”,以及各种图形的颜色的设置。如下图:第二步:绘控制网网图(点击“窗口\网图显示”)根据用户的需要将网图放大、缩小、平移、全图显示等。如下图“控制网网图”所示:网图打印:(具体操作同平差报告的打印)第一步:选取打印对象。(“窗口\网图属性”)第二步:激活网图。在网图区中点击一下鼠标即可激活平差报告。第三步:打印设置。设置打印机的路径以及打印纸张大小和方向。第四步:打印预览。对打印内容进行整体浏览。第五步:打印。

任务二平面控制测量4.2.8GNSS测量数据处理

GNSS数据内业处理概述目录/Contents010203GNSS网平差GNSS基线向量解算软件操作0401

数据内业处理概述概述GNSS接收机采集记录的是GNSS接收机天线至卫星伪距、载波相位和卫星星历等数据。如果采样间隔为20秒,则每20秒记录一组观测值,一台接收机连续观测一小时将有180组观测值。观测值中有4颗以上卫星的观测数据以及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等。GNSS数据处理要从原始的观测值出发得到最终的测量定位成果。概述其中数据处理过程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GNSS测量数据的基线向量解算GNSS基线向量网平差GNSS网平差或与地面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是用专用电缆将接收机与计算机连接,并在后处理软件的菜单中选择传输数据选项后,便将观测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数据传输的同时进行数据分流,生成四个数据文件:①载波相位和伪距观测值文件②星历参数文件③电离层参数和UTC参数文件④测站信息文件。数据传输经数据分流后生成的四个数据文件中,除测站文件外,其余均为二进制数据文件。为下一步预处理的方便,必须将它们解译成直接识别的文件,必须将数据文件标准化。预处理GNSS数据预处理的目的:①对数据进行平滑滤波检验,剔除粗差;②统一数据文件格式并将各类数据文件加工成标准化文件;③找出整周跳变点并修复观测值(整周跳变的修复);④对观测值进行各种模型改正。02

GNSS基线向量解算定义利用多个测站的GNSS同步观测数据,确定这些测站之间坐标差的过程观测值GNSS载波相位观测值(主要):原始观测值、差分观测值、不同频率的组合观测值GNSS伪距观测值(辅助)结果基线向量精度(中误差)及误差相关性信息(协因数阵)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GNSS基线向量的解算基线解算的流程(软件内部)数据导入(观测值、星历、气象元素、测站信息等)数据预处理(周跳探测与修复、形成差分观测值)组成观测方程(待定参数包括基线向量、整周模糊度等)平差解算(待定参数包括基线向量、整周模糊度等)是否存在劣质观测值或小周跳剔除或修复是否能否确定整周模糊度参数否是确定基线向量的固定解确定基线向量的浮动解模糊度解算阶段基线解算的流程(软件操作)数据准备(GNSS观测数据、卫星星历、人工观测数据、先验数据等)处理控制参数设置(星历类型、截止高度角、周跳修复方法…)软件处理基线结果质量检验结束合格不合格基线解算结果的内容①解的类型(三差解,双差解,固定解,浮动解等)不同系统下的输入、输出坐标接收机的相关信息(如序列号等)坐标分量估值的标准偏差所有坐标参数(包括整周未知数参数等),的相关矩阵或方差-协方差阵卫星几何形状的信息(如RDOP值等)信号跟踪记录(数据记录时间、卫星、通道、信号质量等)基线解算结果的内容②数据删除率,采样率,数据剔除准则星历内容综述,健康标志信息进行的数据预处理措施(如对流层模型)观测值改正数(残差Residual)结果统计检验结果整周未知数的确定结果解的质量综述基线解算结果的作用后续数据处理的观测值(GNSS基线向量网平差的观测值)进行基线质量控制的依据质量的参考指标某些软件采用质量的参考指标对基线进行质量控制单位权方差因子定义实质又称为参考因子或参考方差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单位权方差因子观测值的残差观测值的权自由度质量的参考指标观测值的RMS定义:观测值残差的均方根(RootMeanSquare)实质反映了观测值与参数估值间的符合程度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观测值质量的优劣一般认为,RMS越小越好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观测值的残差观测值的数量质量的参考指标数据删除率定义:在基线解算时,如果观测值的改正数大于某一个阈值时,则认为该观测值含有粗差,则需要将其删除。被删除观测值的数量与观测值的总数的比值,就是所谓的数据删除率。实质:数据删除率从某一方面反映出了GNSS原始观测值的质量。数据删除率越高,说明观测值的质量越差。质量的参考指标在GNSS测量中的“观测条件”指的是卫星星座的几何图形的分布和变化。通常,卫星数量越多、卫星分布越均匀、观测时间越长,观测条件越好。RATIO定义实质反映了所确定出的整周未知数参数的可靠性,该值总大于等于1,值越大,可靠性越高。这一指标取决于多种因素,既与观测值的质量有关,也与观测条件的好坏有关。质量的参考指标RDOP定义:所谓RDOP值指的是在基线解算时待定参数的协因数阵的迹()的平方根,即

RDOP值的大小与基线位置和卫星在空间中的几何分布及运行轨迹(即观测条件)有关,当基线位置确定后,RDOP值就只与观测条件有关了,而观测条件又是时间的函数,因此,实际上对与某条基线向量来讲,其RDOP值的大小与观测时间段有关。实质:RDOP表明了GNSS卫星的状态对相对定位的影响,即取决于观测条件的好坏,它不受观测值质量好坏的影响。质量的参考指标同步环闭合差定义由同步观测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特点:理论上:由于同步观测基线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步环闭合差在理论上应总是为0。实践中:只要数学模型正确、数据处理无误,即使观测值质量不好,同步环闭合差将非常小。实质:若同步环闭合差超限,则说明组成同步环的基线中至少存在一条基线向量是错误的若同步环闭合差没有超限,还不能说明组成同步环的所有基线在质量上均合格。质量的控制指标异步环闭合差定义由相互独立的基线所组成的闭合环的闭合差。实质异步环闭合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当异步环闭合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组成异步环的基线向量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个相邻的异步环或重复基线来判定。质量的控制指标复测基线较差(重复基线互差)定义不同观测时段,对同一条基线的观测结果,就是所谓重复基线。这些观测结果之间的差异,就是复测基线较差。实质复测基线较差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基线向量的质量是合格的。复测基线较差不满足限差要求时,则表明复测基线中至少有一条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要确定出哪些基线向量的质量不合格,可以通过多条复测基线来判定。质量的控制指标思考题GNSS数据处理分哪几个阶段什么是GNSS基线向量?它与常规地面测量所得到的基线边长相同吗?区别在哪里?

思考题03

GNSS网平差GNSS网平差观测值基线向量及其精度和误差相关信息(参见基线向量解)结果待定点的坐标其它待定参数:尺度、旋转、运动速度各类精度指标:基线向量标准差,参数的精度及误差相关性,点位误差(椭圆)(绝对),基线误差(椭圆)(相对)作用发现剔除粗差确定待定点坐标及其它参数(在指定基准下)精度评定GNSS网平差的类型①无约束平差特点观测值全为GNSS观测值;不引入起算数据或所引入的起算数据不引起网的扭曲。作用:评定网的内符合精度,发现和剔除粗差得到各点在地心系(WGS-84/ITRF)系下经过了平差处理的三维空间坐标

调整基线向量观测值的权GNSS网平差的类型②约束平差特点观测值全为GNSS观测值;所引入的起算数据将对网的形状产生影响。作用获取各点在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GNSS网平差的类型③联合平差特点观测观测值除了GNSS观测值已外,还包括其它常规几何观测值;所引入的起算数据将对网的形状产生影响。作用获取各点在地方坐标系下的坐标构网基线的选取基本原则独立基线构网基线选取方法选取独立基线选取基线应构成闭合图形选取合格基线尽量选取短基线提高基线质量通过基线的精化处理删除粗差基线通过无约束平差后对基线残差的分析降低劣质基线的权通过无约束平差后对基线残差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起算数据通过约束平差后对基线残差的分析通过起算数据之间的交叉检核改善网平差质量的方法GNSS网平差的过程构建基线网三维无约束平差约束平差质量分析与控制04

软件操作一、目的熟悉南方GNSS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掌握GNSS数据处理的方法步骤。二、方法步骤(一)基线向量解算在桌面上双击“南方测绘GNSS数据处理”图标或单击“开始”→“程序”→“南方测绘GNSS

4.4000数据处理”→“GNSS数据处理”打开GNSS数据处理软件,GNSS数据处理软件界面如下图所示。如果该处理软件为演示版,则必须要求注册,注册方法为单击“帮助”→“注册”打开如下图42所示界面。图南方GNSS数据处理软件注册界面在使用单位中任意输入使用单位名称,E-mail中输入电子邮箱,电子邮箱格式必须正确,在注册码中任意输入20位长的数字或英语字母。如果注册功能栏出现“Sth解算”字样后,单击“退出”按钮即可完成注册。新建项目,在菜单栏单击“文件”→“新建”或在工具栏单击按钮打开如下图所示界面:

在上述界面中依次填入或选上项目属性描述,单击确定即可。图

项目建立对话框然后会弹出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图建立项目后的软件界面添加外业GNSS数据文件在菜单栏单击“数据输入”→“增加观测数据文件”或在工具栏单击图标,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

加入外业观测数据文件对话框选择路径中选中存放GNSS外业数据文件的文件夹,然后在文件列表中选中所需要的数据文件,然后单击确定。弹出数据录入进度条如图所示:稍等片刻,调入完毕后,网图如下图所示:数据选择系列中的条件是对基线进行重解的重要条件。可以对高度截至角和历元间隔进行组合设置完成基线的重新解算以提高基线的方差比。历元间隔中的左边第一个数字历元项为解算历元,第二项为数据采集历元。当解算历元小于采集历元时,软件解算采用采集历元,反之则远用设置的解算历元。数据选择系列中的条件是对基线进行重解的重要条件。“编辑”中的数字表示误差放大系数,参考卫星可进行选择,一般默认为自动选择接收信号效果最好的卫星。最小历元和最大历元数为限制解算的数据,一般可设为默认值即可。“合格解选择”为设置基线解的方法。分别有“双差固定解”、“双差浮点解”、“三差解”三种,默认设置为双差固定解,为最好解算精度。解算基线详解选择解算全部基线,有自动计算进度条显示如下图所示这一解算过程可能等待时间较长,处理过程若想中断,请点击停止。基线处理完全结束后,网图颜色已由原来的绿色变成红色或灰色。基线双差固定解方差比大于3的基线变红(软件默认值3),小于3的基线颜色变灰色。灰色基线方差比过低,可以进行重解。例如对于基线“G5041801-G5011801”,用鼠标直接在网图上双击该基线,选中基线由实线变成虚线后弹出基线解算对话框,在对话框的显示项目中可以对基线解算进行必要的设置。

处理进度(二)闭合环和重复基线检查待基线解算合格后(少数几条解算基线不合格可让其不参与平差),在“闭合环”窗口中进行闭合差计算。首先,对同步时段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进行同步环检核;然后,计算异步环。程序将自动搜索所有的同步、异步闭合环。

有关同步、异步闭合环、重复基线的要求请查看使用提示“外业成果质量检核标准”,或者参照有关国家规范。

搜索闭合环点左边状态栏中闭合环,有下图显示闭合差:

从上图中看出,此网所有的同步闭合环均小于10ppm,小于四等网(≤10ppm)的要求。

图闭合环闭合差如果超限,那么必须剔除粗差基线。点击“基线简表”状态栏重新算。根据基线解算以及闭合差计算的具体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