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梳理学法考点指导(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_第1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梳理学法考点指导(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_第2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梳理学法考点指导(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_第3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梳理学法考点指导(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_第4页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基础知识梳理学法考点指导(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宇宙中的地球(学生版)1.1地球的宇宙环境>知识梳理<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重点记)太阳光照一直很稳定地球有生地球有生命存在宇宙环境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同向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运动特征---运动特征----结构特征质量、体积适中特殊性吸引住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结构特征质量、体积适中特殊性吸引住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地球自身地球自身条件液态水不断产生水汽地球内部热能、重力收缩液态水不断产生水汽地球内部热能、重力收缩日地距离适中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适宜的温度公转、自转周期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中知识点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宇宙是所有、和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做“”或“”,可观测宇宙的半径约137亿光年。知识点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重点看)1、天体: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物质,通称天体。2、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因和,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一)银河系与河外星系:(1)银河系:除了大量的恒星以外,还有很多和组成。(2)河外星系:可观测宇宙是目前人类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包括银河系与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与地月系:(1)太阳系:由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系小天体组成。(2)太阳的质量约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3)太阳系共有八个行星:(指围绕太阳旋转运动并且由固定轨道的较大天体)。从太阳由中心向外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重点记)(5)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包括木星、土星)、(包括天王星、海王星)。(重点记)(6)地月系是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知识点三特殊行星----地球:(重点记)(1)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2)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等。学法指导:“四看法”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条件: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水存在。歌诀法记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原因:八大行星绕日行,唯有地球有生命。日地距离正恰当,温度条件有保障。自转周期不太长,白天增温夜晚降。体积质量很适中,吸引大气在表层。地球大气是棉被,昼削阳光夜保温。地内物质运动强,逸出水汽成海洋。生物出现是必然,分清原因和条件。易错辨析:地球上存在适宜温度的主要原因是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公转和自转周期适当是使地球上具有适宜的温度的主要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使地球上具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常见考点<考点一天体系统的层次:美国宇航局宣布其Spitzer太空望远镜首次发现了一个包含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的天体系统,其母恒星距地球约40光年,完成1题。Spitzer太空望远镜发现的7个地球大小的行星位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径射电望远镜的简称,亦有“中国天眼”之称,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天眼”探测范围可达到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2题。2.该望远镜可探测到的最高级别天体系统为(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可观测宇宙“太阳大,地球小,太阳带着地球跑;地球大,月亮小,地球带着月亮跑”。重温儿时的童谣,结合下图完成3题。3.童谣中出现的天体都属于()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银河系④河外星系=5\*GB3⑤可观测宇宙A.①③=5\*GB3⑤B.①②③④=5\*GB3⑤

C.①②④=5\*GB3⑤

D.①③④=5\*GB3⑤考点二特殊行星—地球:电影《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因此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下图为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示意图。读图完成1题。由于“流浪地球”计划第一步的成功实施,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发生巨大变化的是()A.安全的宇宙环B.适宜的温度条件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FAST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径射电望远镜的简称,亦有“中国天眼”之称,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天眼”探测范围可达到目前人类可知的宇宙边缘,对探索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2-3题。2.如果发现类似的地外文明,其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可能有(

)A.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

B.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C.来自恒星的光照稳定

D.与其他天体各行其道,互不干扰3.地球上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是因为()A.地球的质量适中B.日地距离适中C.地球的体积适宜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梳理<太阳活动与地球:(重点记)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一)太阳辐射:1.实质是一种能量。2.传播方式:。3.能量分布:50%左右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波段。(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重点背)1.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能源:①、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②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用的、、的主要能量来源。2.太阳辐射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为地球上生物的生长提供资源。②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的主要动力。(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一般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一般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强昼长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一般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强昼长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大气削弱作用越弱天气晴天,太阳辐射强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天气晴天,太阳辐射强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知识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重点记)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1.太阳外部圈层:、和。2.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3.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太阳黑子和耀斑。4.大阳活动的周期:约年。(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地球的影响:与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对地球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3)对地球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现象。(4)在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现象。学法指导:歌诀法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两极现极光。易错辨析:太阳辐射强的地区,热量一定丰富,气温一定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热量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也很微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太阳活动剧烈时地球所有地区都能观看极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极光发生在两极地区,因此,观赏极光的位置应在高纬度地区,并且在夜晚或出现极夜的时候才能看到。>常见考点<考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下列地理事物的形成,与太阳辐射密切相关的是(

)①大气运动②石油、天然气资源③火山爆发④地壳运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2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距太阳近海拔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太阳能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目前人们对其利用越来越广泛。据此完成3题。下列地区,最适合用太阳灶做饭的是()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的海南岛降水少、晴天多的吐鲁番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光照强的青藏高原地广人稀的东北平原考点二太阳活动与地球:下图为国家天文台怀柔太阳观测基地拍摄的太阳活动示意图)和1985~2001年太阳黑子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关于太阳活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太阳活动是地球上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B.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C.图1中黑色斑点常出现于色球层D.图2中太阳黑子数量变化周期约为15年2.下列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①导致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②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③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上空产生极光现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A.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B.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1.3地球的圈层结构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特征地壳(莫霍界面、33km)(古登堡界面2900km)平均17(6-70km)1000290050006370①由岩石构成的固体外壳②大陆地壳厚、海洋地壳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②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①可能为固态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地核外核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内核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知识梳理<地球的内部圈层:(重点看)知识点一地震和地震波:(重点看)(一)地震:1.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是一种危害和影响巨大的。2.震级:地震的大小。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3.烈度: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坏强弱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二)地震波:地震波纵波(P波)横波(S波)概念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波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传播状况速度介质可以通过、和传播只能通过传播共性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都是弹性波;都是能量的载体和传播形式地物表现知识点二地球的内部圈层:(重点看)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一)地壳(A)1.范围:地面以下、以上的固体外壳。2.厚度: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为5-10千米。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地壳;海拔,地壳。(二)地幔(B)1.范围:介于地壳和地核之间,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2.软流层: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3.岩石圈:和(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三)地核(C)1.范围: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围的球体。2.分层:C1外核:高温高压下呈液态或熔融状态;C2内核:一般认为呈固态。知识点三地球的外部圈层:(重点记)(一)大气圈:1.组成: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密度:随着高度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减小。3.意义: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二)水圈:1.组成:组成:水、水和水。2.分类:海洋水、大气水、陆地水和生物水。3.意义: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为密切,它主要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三)生物圈:1.组成:分别渗透于的底部、的全部和的上部。2.意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学法指导:差异法掌握地壳厚薄:海陆差异:大陆厚,海洋薄;地貌差异:山地厚,平原薄;海底差异:海岭厚,海沟薄;海拔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易错辨析:1.发生海底地震时,在船上的人们首先感觉上下颠簸,然后感觉左右摇晃。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所以在地震时,船上的人们只会感觉到上下颠簸,不会感觉到左右摇晃。2.地壳就是岩石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如下表所示。项目厚度范围联系地壳平均为17km地面至莫霍面岩石圈不仅包含地壳,还包含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岩石圈平均为100km地面至软流层>常见考点<考点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各层的特点: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1-3题。

图中①表示(

)A.地幔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2.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A.地幔B.地壳C.外核D.内核3.下列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内部由里向外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②地壳的厚度不均匀,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③地幔以古登堡界面为界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④地核是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温度最高的一层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考点二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下图表示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对图中所示圈层的主要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a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厚度不均是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不规则C.c是各种类型的生物的总称,生机勃勃d是由不同类型气体组成的,干燥洁净a、b、c、d四圈层中不断转化和循环运动最明显的是(

)aB.bC.cD.d读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3题。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依次是(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大气圈1.4地球的演化>知识梳理<地球演化的历程:(重点记)地质时期地表的演化生物的演化植物动物前寒武纪海洋和大陆形成,大气成分变化出现有机质无出现蓝藻蓝藻大爆发显生宙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中后期,陆地上出现大片植物,蕨类植物繁生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中期出现鱼类;后期出现两栖类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裸子植物迅速发展爬行动物盛行,鸟类出现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被子植物大发展哺乳动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知识点一地层和化石:(重点看)地层:地层是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不同时代的地层一般含有不同的。化石:古生物的或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生物进化的顺序:从简单向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地进化。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确定地层的和。任何生物都是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才能生存繁衍,因此,研究地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知识点二地球的演化史:(重点记)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生物演化阶段,比如某种生物的出现、繁盛或灭绝。地质年代简表中的时间单位为、、,其尺度为宙>代>纪。(一)前寒武纪:1.前寒武纪又叫隐生宙,包括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时间跨度达40亿年。2.冥古宙为初生地球阶段。3.太古宙时期:(1)地球上是一片深浅多变的广阔,没有宽广的大陆。(2)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太古宙是形成的重要时代。(3)太古宙中期出现最的生物。4.元古宙时期:(1)现在陆地的位置仍大部分被海洋所占据;晚期,出现了若千大片。(2)地壳运动剧烈。(3)从细胞到细胞,从生物到生物,标志着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二)显生宙:1.古生代的地球演化:(1)地壳运动: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和。(2)海陆变化: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雏形基本形成,我国、抬升成陆地。(3)动物变化:①早期,是动物空前繁盛的时代;②中期,出现了脊椎动物——;③后期,一部分鱼类逐渐演化成两栖类,动物从海洋向陆地发展。(4)植物:中后期,繁生。(5)矿产:古生代后期是重要的时期。(6)生物灭绝:60%以上的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也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表退。2.中生代的地球演化:(1)海陆变化:陆地面积空前扩大。(2)地壳运动: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也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3)动物变化:盛行,后来空中出现了始祖鸟,爬行动物的一支开始向鸟类发展。(4)植物变化:迅速发展,苏铁纲、银杏纲、松杉纲等植物是主要的代表植物。(5)矿产:中生代也是一个重要的造煤时期。(6)生物灭绝:末期从地球上突然销声匿迹,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3.新生代的地球演化:(1)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由此形成现代地貌格局及海陆分布。(2))动物演化: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了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