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名师(完整版)资料(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愉快地学习数学。二、学情分析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活动,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有深厚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自身接受能力有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家中大人也无法进行有效地辅导,导致学习的效果不理想,期待这个学期这些同学能有进步。三、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数与计算的教学内容是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如表内除法、混合去处、有余数的除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学生在此学习除法笔算试商的方法,为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也分散了学习的难点。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范围扩大到四位数。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较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在量的计算方面,本册教材给学习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运动(一)”一章,包括简单的“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图形的平移,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岫教材安排了“数学收集整理”一章,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即运用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习用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记录、整理和呈现数据,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回答简单的问题,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数学广角――推理”介绍了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尝试、推理等活动解决简单的逻辑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小小设计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操作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2、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能熟练的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4、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5、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7、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五、教学措施:1、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2、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努力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打造高效课堂。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协助学生积累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4、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5、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提供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6、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六、教学课时初步安排周次时间课时备注13.5-3.103数学收集整理23.12-3.164表内除法(一)34表内除法(一)43.26-3.304表内除法(一)54.2-4.84图形的运动(一)64.9-4.134表内除法(二)74.16-4.204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84.28-5.43混合运算95.5-5.84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105.9-5.114有余数的除法、期中考试115.14-5.184有余数的除法125.21-5.234有余数的除法、小小设计师、万以内数的认识135.24-5.284万以内数的认识145.29-6.24万以内数的认识156.4-6.64万以内数的认识166.7-6.102万以内数的认识176.11-6.123克和千克186.13-6.153数学广角——推理196.16-6.264总复习合计70课时2021年2月28日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七一七二刘正峰学情分析:这批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小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上学期的努力,任务还很艰巨。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对待大多数学困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成绩较差.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整体成绩,适时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强化几何训练,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学生学习上有困难,对学习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好.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面向全体学生,整体提高水平,全面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正式的加减第二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第四章,概率。第五章:三角形;
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章前图与引言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如“观察与猜想、试验与探究、阅读与思考、信息技术应用”等以及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等的数学活动,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习题设计分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类,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常规落实
本学期要做好教学常规的切实落实。备课要精,既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密切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整合教学资源,运用好多媒体教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因素,为教学服务。做到向每一节课要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并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对疑难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落实好教学十字方针,备课精,上课实,堂堂清,日月清。四、教研工作
认真学习业务理论,并做好一周一次的业务笔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一切课题研究活动,敢想敢干,敢于创新,不怕失败。在学习策略上及时指导学生,培养思维,方法技巧,提升能力。及时对教学活动作出反思,每周写出一至两个教学反思,真正体会自己的优缺点,做到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自己。每周及时上传四个教案和四个课时作业。认真做到备学生。每周整理出一个精品教案,及时上传。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积极利用和制作课件,提高自己电化教学能力。五、学困生转化
积极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对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帮助他们找到应对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学困生刘松和孙倩进行转化,针对其弱点不专心,几何不入门等进行及时点拨,引导,训练,使其成绩有明显提高,更上升一个等级。六、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1、认真做到教学相长。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搞好学习评价,教会学生学习,做学生的引导者。2、随时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适时介绍数学家,数学史,数学趣题,给出数学相应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3、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5、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过时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惯键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7、开展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以优带差,共同提高。8、实行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9、搞好个别辅导。搞好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及时对学困生辅导,跟上学习步伐。10、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学会探究,合作,自主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11、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七、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教法要灵活,不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给学生留出相应思考余地,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急着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上;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五、课时安排表(教学进度)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本班学生状况: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中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5人女生17人来自不同的村寨学习基础各不相同个给老师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减法、统计、数学广角、总复习(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理念(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四、教学总目标: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五、培养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七、教学手段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演示法、练习法、比较法、分析法、综合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八、课时安排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根据本班具体情况课时大致安排如下:1、四则运算......................(6课时)2、位置与方向.....................(4课时)3、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10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3(简便计算..........................4课时营养午餐.........................1课时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4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5、三角形.................................(6课时)1(三角形..................................4课时2(图形的拼组..........................2课时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7、统计...............................(4课时)8、数学广角...............................(4课时)小管家..................................1课时9、总复习................................(4课时)九、教改方向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关于四则运算的意义则根据《标准》"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的要求未进行概括从而简化了教学内容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1)相对集中教学以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注意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实验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到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4)改变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针对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的"扩大几倍就是乘几缩小几倍就是除以几"的规定实验教材进行了尝试性的改变.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将"扩大......倍""缩小......倍"叙述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2021年2月17日学期整体教学设计教学总目标:,(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及结构: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学习习惯教学的重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书的一个重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体感知第一单元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混合运算;第二节:应用题;第三节: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混合运算中的三步试题是在第五、六册已学过三步试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三步试题是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式题通过学习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三步式题与两步计算式题间的联系强化运算顺序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并逐步提高运算的正确率与运算速度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教学时可以从两步应用题引入教学让学生利用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分析主要数量关系从与两步应用题的对比中确定运算步骤应用题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检验的方法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但检验方法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不要求写检验过程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是统计的初步知识教材在以前渗透统计思想的基础上从本册开始介绍统计的初步知识数据整理包括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通过教学要使学生对数据整理有初步认识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把不完整的简单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填写完整求平均数是一种统计方法要着重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注意与平均分的区别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据的方法本单元的统计知识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理解即可在本单元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要多动手、多讨论、多交流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要调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特别是学习应用题的乐趣此外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计算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课件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卡片)30+30?342×380?16+212×5-60?28×5×10120?4×5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3计算:32+540?18100-(32+30)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画上线)学生组题老师板书:100-(32+540?18)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例1(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100-(32+540?18)=100-(32+30)=100-62=38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学会学习方法)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做一做"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三)巩固发展1(完成练习一第2题(板演订正)2(判断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3(变式练习;(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七、板书设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7页"做一做"练习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两步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互相联系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试算感知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并用两种方法解答2、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四、教具学具准备:卡片、课件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练习(卡片)81?2716×5×4(25×3-15)?52、口答下列各题(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使学生感知到利用"每人每天能编16个筐"这个已知条件既可求出"5个人1天能编几个筐"又可求出"1个人4天能编几个筐"已知条件既能与人数相联系又能与天数相联系o)(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练习的这两道题都是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应用题(板书课题:应用题)2、教学例1:(1)出示例1:(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组织学生讨论:例1与刚才两道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联系两道复习题思考:要想求出5人4天能编多少个筐我们应该先求出什么?(4)、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教师画出线段图(学生先汇报哪种教师就先画哪种)根据线段图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回答:要想求5人4天编多少个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小标题再引导学生分步列式解答指名板演形成板书:1个人1天编16个5个人1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第一种解法:?5个人1天编多少个?16×5=80(个)?5个人4天编多少个?80×4=320(个)1个人1天编16个1个人4天编?个5个人4天编?个第二种解法:?1个人4天编多少个?16×4=64(个)?5个人4天编多少个?64×5=320(个)(两次引导学生观察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初步感知理解)(5)、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并在书上第6页和第7页的空处填空指名同学板演列综合算式、解答的过程第一种解法:16×5×4=80×4=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第二种解法:16×4×5=64×5=320(个)答:5个人4天一共编320个筐(6)、对比两种解法讨论: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是什么?(7)、教师归纳小结:已知每人每天编几个筐求5人4天编多少个所求的结果既与人数有关又与天数有关解答时可以先从人数人手求也可以先从天数人手求两种方法都正确我们都应该掌握3(反馈练习:第7页"做一做"先读题找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同桌讨论要想求3台8小时铺路多少平方米可以先求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请同学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三)巩固发展1(练习二第1-3题2(补充条件或问题并口头列两种算式3(依照练习题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编题要求数目尽量小一些能直接口算出结果编完后请其他组同学口头列式解答并当场给予评价(四)课堂小结教师通过总结指明这节研究的是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把课题补充完整:连乘应用题六、布置作业练习二第4、5题板书设计七、板书设计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连除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及第10页’"做一做"练习三第1-5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此类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用两种方法解答此类应用题2、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3、理解连除与连乘应用题的互逆关系(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来自生产和时代的进步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1、指导学生观察线段图感知算理2、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试算、讨论、感知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数量关系2、教学难点:利用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确定计算步骤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课件、卡片、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卡片出示)3×15×20900?15?204×5×8160?8?52、出示复习题:要求学生: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一种)并用两种方法解答根据学生画图情况确定两名同学板演(每人一种解法画图并列式计算)(二)、探求新知1、出示例2:2、指名同学读题对比复习题组织讨论:例题与复习题相比较有什么特点?3、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在已画成的两个线段图中标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过标注使学生明白例题与复习题的问题与已知条件换了位并形成线段图并板书:每台8小时织?米5台8小时织布160米每台8小时织?米(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使学生感知算理)4、指导学生对照线段图讨论:要想求出每台每小时织布多少米我们怎样做?5、根据学生汇报的讨论情况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标注出先要求的是图中的哪一段应该怎样求?学生说清解答步骤后教师板书每一步的小标题然后再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直接试做分步解答同桌间互相讨论订正6、指名学生口述分步解答过程教师板书:(1)、每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160?5=32(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32?8=4(米)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线段图下对应位置板演成板书:160?5?8=32?8=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试算感知计算方法)7、改例2线段图的问题和条件成下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应该先求什么?怎样求?(1)、5台1小时织?米(2)、每台每时织?米8(学生讨论确定先求"5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再求"1台1小时织布多少米"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书写小标题然后自己在书上第10页填空由一名学生板演形成以下板书:(1)、5台织布机1小时织布多少米?160?8=20(米)(2)、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20?5=4(米)列综合算式解答为160?8?5=20?5=4(米)答: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4米9、集体订正订正时进一步强调每一步求的是什么?10、讨论:比较一下两种解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11、反馈练习:第10页"做一做"读题思考: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要想求"1只母鸡1个月下多少蛋"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第二种算法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思考、试算进一步感知算理和计算方法)(三)、巩固发展1、练习三第1、2题2、对比性练习:练习三第4题3(根据题中提供的条件进行分组练习练习题目由各组任选一组条件:"书法小组每人每天写8个大字5个人4天共写了160个大字第一组题目:填空:第二组题目:判断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内容:教材14页例3一、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学会分步解答含有四个已知条件的三步应用题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3、结合2(改(3)为下面习题新镇小学三年级有四个班每班40人----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这道题要求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缺少什么条件?要求学生直接补充四年级人数列式分步解答(二)探究新知有个学生是这样补充的条件同学们看一看这道题你能不能解答呢?如果能解答该怎样解答呢?出示例3:(通过补充条件的练习自然引出例题可使学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步、两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进而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与复习题的区别和联系(补充了两个条件有四个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没有改变)(2)、问:要想求"三、四年级共多少人"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呢?三年级有多少人,四年级有多少人,(3)、让学生自己解答(4)、想一想如果把上题的问题改成"三年级比四年级多多少人,"该怎样解答,4(反馈练习:"做一做"第2题(三)、巩固发展1(练习四第1、2题先讨论分析解题思路再独立解答2(投影出示下图情景分组根据图意补充条件分别组成一步、两步应用题并请其他组口头列算式解答菊花和芍药花共有多少盆?(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与一、二步计算应用题间的联系深化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解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六、布置作业练习四第3题七、板书设计(略)教学内容:教材15页例4素质教育目标:1、使学生借助线段图能够理解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掌握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三步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教学过程:1、根据条件补充问题使之成为一道三步计算的应用题(1)、请说说解题的思路和相应的算式(2)、这道题还可以怎样解答,2、教学例4:出示例题(1)指名读题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想一想:根据题里的条件前面的线段图该怎样修改,所求问题在线段图上怎样表示,讨论题:(3)比较两种方法哪种比较简便3、引导概括解答应用题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样而且计算的步骤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题可以用两步来解答这样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所以解题时应该注意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解答4、综合与应用:(课件)5、板书教学内容:教科书例5及第19页"做一做"练习五第1、2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能分步解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分析比较能力2(培养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78×4-78168-17×4100-100?5×32(复习题:读题分析解题思路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四年级栽树棵数怎样求?为什么用"56×2"你们是根据哪句话这样求的?学生独立解答、订正(二)探索新知1(利用投影片改复习题为例5(课件演示)(抓住复习和例5的联系点设计了复习题为学习例5做好铺垫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2(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讨论:你认为这道题的关键句是哪一句?(教师在"五年级栽的比四年级总数少10棵"下面画出曲线)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呢?引导学生画线段图4(根据线段图和题意讨论思考:要想求出五年级栽树多少棵?必须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说的?为什么?启发学生:"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能直接求出来吗?解答这道题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通过线段图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理解算理)5通过交流汇报确定解题思路教师板书小标题再让学生直接在书中填空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形成板书:四年级栽树多少棵?56×2=112(棵)三、四年级一共栽树多少棵?56+112=168(棵)五年级栽树多少棵?168-10=158(棵)答:五年级栽树158棵6(小结:引导学生回顾例5的解题过程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什么?抓住关键句理解数量关系依据关键句确定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引导学生观察:在解题过程中56这个已知条件用到了几次?分别是在求什么时候用的?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解答应用题时有的已知条件不止用一次具体怎样用要根据题目内容确定7(反馈练习: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同桌讨论关键句是哪一句再根据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确定2-3名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学生分步独立解答集体订正(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第2、3题同桌每人选一题互相说一下这道题的关键句是什么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独立完成2、练习五第1题先画图表示数量关系(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内容指出这类应用题是三步计算应用题还是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抓住关键语句明确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确定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步骤提示同学:有的已知条件在解题时不止用一次六、布置作业练习五第2题七、板书设计简单的数据整理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第24页"做一做"练习六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数据整理的方法初步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2、使学生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能把整理的数据填人简单的统计表并能在条形统计图中表示出来3、使学生能根据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和根据统计表、统计图进行简单数据分析(三)、德育渗透点对学生渗透初步的统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思想(四)、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感悟人民的卓越智慧感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通过图表使学生初步了解简单的统计图表,、引导学生填写感知数据的整理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回答简单问题2、教学难点:把不完整的统计表或统计图补充完整四、教具学具准备画有例1学生分布图的挂图或小黑板1块、画有例1统计表框的小黑板1块、画有方格的小黑板2块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结合时事根据当前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的有关数据引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调查统计一些事物的数目这些事物的数目通常叫做数据(板书"数据"一词)数据往往都是从生活实际中通过认真的调查核实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是国家进行进一步统计、汇总进而制定有关方针政策的原始依据必须真实而数据因为直接来自生活往往比较零乱没有次序显示不清主次多少为了把调查结果表示得更清楚明了就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整理今天我们就共同研究一下"简单的数据整理"(板书把课题补充完整)(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学生分布的挂图或小黑板教师指出这张图是调查了四年级某班学生居住情况后制成的通过这张图一眼就可看出哪条街哪道巷有这班学生很形象很直观(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统计表的作用)2、老师进一步引导:每条街每道巷分别住了多少同学?哪条街哪道巷住的人多?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个?全班共多少同学?这时如果只看图要准确回答以上几个问题很不容易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做能使回答方便?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先逐街、逐巷数出人数记住问题再进行比较回答出问题3、教师指出:只看图不容易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我们先数一数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在图上标注上数字数出的各街各巷的同学数就叫做数据(渗透特点:来自生活实际是真实的)启发学生:这些数据真实可信但是比较零乱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把这些数据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使别人不用再看图就能一眼看出各街各巷住了多少学生全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呢?(组织学生分组讨论)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讨论结果可能多种多样只要有道理就应加以肯定从中再选出统计表的方案)教师:以上各方法实际上都是对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先用画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出示下表(空表框)教师指出:第一栏不填写具体街巷名称一般留做合计(一共多少人)第二栏起逐一写街巷名5、组织学生根据原始图填写老师先带领学生填写两个街巷的数据再让学生在其他街巷对应地方填写数据学生填写书上第23页的不完整统计表然后问一共多少人在合计栏中填写形成完整的统计表指出这样的表叫统计表6、组织学生根据表回答问题:(投影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填写使学生感知数据的统计)7、认识条形统计图有时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多少也常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条形统计图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数据的出示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说明每一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用几个小格表示可以把这几个小格涂上色老师先在纵向上注明人数0510(单位:人)再在横向上标明街巷名称标注时相邻街巷名称间要空一格以求容易区别和美观然后根据学生口述老师在相应地方涂色制成课本第24页上部的条形统计图8、看条形统计图回答课本第24页五个问题(直观观察简单统计图感知数据整理的作用通过图形让学生体会知识美)9、反馈练习:在教师带领下完成课本第24页"做一做"教师先出示原题指导学生弄清题意后带领学生完成表示小芳的成绩的长方形条问:每一小格代表几米?小芳的成绩是多少米?应该涂几个小格?确定14个小格怎样确定较好?(找出15所对应的高度向下数1格即可不必从1数)其他同学的成绩要求同学们在书中填空完成确定一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同桌间互相检查涂色是否准确然后组织学生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书中问题(由于条形统计图是新接触学生涂色有困难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教学时教师的引导示范不能太少练习时教师要先示范后放开由学生自己完成)(三)、巩固发展1、练习六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重点引导:合计栏应该怎样填写?学生分组完成时可以互相讨论研究教师巡视时重点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2、练习六第3题提示:先统一单位并利用此题复习"平均"的含义为下节课学习"求平均数"做铺垫(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知道了什么是数据怎样整理数据还学习了怎样填写统计表、统计图六、布置作业1、练习六第2、4题(要求学生亲自去调查各班人数独立完成)2、活动性作业: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日时间进行专项公益劳动(如擦玻璃)分别记录每人擦的块数然后把小组擦玻璃的情况制成统计表要求统计表中能反映出每个人擦的块数和小组擦的总块数求平均数教学内容:教科书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七第1题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简单的统计表求平均数(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操作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向学生渗透事物间联系的思想和统计思想(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1、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2、指导学生试算掌握"平均分"的计算方法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明确"求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2(教学难点:区分"平均分"与"求平均数"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四、教具学具准备例2水杯挂图、小黑板、卡片若干、长方体积木16块五、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口算:(用卡片出示)(38+52)?3(76-20)?7说出20?5表示的意义2、一个上下同样粗的杯子里装有16厘米深的水把这些水平均倒在4个同样粗细的杯子里每个杯子里的水深是多少厘米?(通过此题使学生复习"平均分"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平均分"的结果是每杯水的实际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二)、探究新知1、引入新课:以前我们学习过上题这样的"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应用题也就是"平均分"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听说这样的说法例如:"火车提速后平均速度达到每小时120千米""我们班的语文平均成绩是91分""某足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26岁平均身高是182厘米"等等像这些平均速度、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都是"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求平均数"问题(板书课题:求平均数)平均数怎样求呢?它与以前学习的"平均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仔细体会2、教学例2:(1)、出示例2:用4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水面高度分别是6厘米、3厘米、5厘米、2厘米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2)、学生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组织讨论:你怎样理解"水面的平均高度"?(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一步明确:所谓"平均高度"并不是每个杯子水面的实际高度而是在总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假设水面高度同样高时水面的高度值(4)、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图的上半部问:怎样做才能使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同样高而得到这4杯水的水面平均高度值呢?(5)、学生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积木用每块积木的高度代表1厘米先用积木按例题的高度要求叠放四堆来表示4杯水的高度再动脑动手操作一下使这四"杯"水的水面高度相等(6)、学生汇报操作结果一般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数出共有多少个积木或把积木全部叠放在一起共16厘米再用16?4:4厘米得出每"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第二种:直接移多补少从6厘米中取2厘米放人2厘米杯中从5厘米杯中取1厘米放人3厘米杯中就可直接得到4杯水面高度相同的水水面高度都是4厘米这说明原来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7)、教师出示第27页水杯挂图下部分(标有平均高度虚线)教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操作我们得到了这4杯水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刚才通过操作使水杯的水面实际高度发生了变化这4杯水的水面高度才相等了也就是说平均高度得到了而原来4杯水水面高度却发生了变化而现实生活中很多求平均数的情况是不允许原值的例如:高个身高180厘米矮个身高140厘米两人的平均身高160厘米这个160厘米代表的是两个身高的平均水平并不是把高个的身体一部分接在矮个身体上使两人身高相等也就是说求平均数并不要;变原来的实际值由此可见通过直接操作的方法来求平均数在很多情况下是行不通的如果我们不通过操作直接通过计算能不能求出这4杯水:的平均高度呢?怎样计算方便呢?通过引导学生回答进一步明确:应先相加求出高度总和再用高度和杯子数得到平均高度(引导学生操作使学生感知平均数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建立平均数概念)(8)、指导学生列式计算(6+3+5+2)?4=16?4=4(厘米)答:这4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4厘米(9)、区分例2与复习题两题的结果都是4厘米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复习题中4厘米是平均分的结果结果每个杯子的实际高度就是4厘米;例2是求的平均数4厘米表示的是各杯子水面高度平均值而每个杯中水面的实际高度并不一定是4厘米它们的实际高度不要求发生变化(10)、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第1、3题先读题口述解题思路再独立试做集体订正通过订正进一步明确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3、教学例3:(1)、出示例3:(2)、读题分析题意组织学生讨论:两组人数不同每人的身高也不尽相同想要直接比较出哪一组的身高较高怎么做比较好呢?(3)、根据讨论结果明确先求出每组的平均身高再进行比较(4)、列式计算: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6+142+140+135+137+144)?6=834?6=139(厘米)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2+141+133+138+145+135+142)=966?7=138(厘米)第一小组的平均身高比第二小组的高多少?139-138=1(厘米)答:第一小组平均身高高一些高1厘米(5)、反馈练习:教材第29页"做一做"第2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在书上直接填空即可)(计算不是难点引导学生试算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三)、巩固发展1、练习七第1题2、小明上学期学习进步很快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成绩是75分以后每单元都比上一单元提高4分求他上学期数学五个单元的平均成绩是多少?此题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提示试用其他方法解答主要解法有:?基本方法先分别求出各次成绩再求平均数?75+(4+4×2+4×3十4×4)?5?75+4+4(四)、课堂小结通过小结进一步区分"平均分"与"平均数"两个概念的不同义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六、布置作业1、练习七第2题2、回家后量出你家中每个人的身高记录下来并求出全家人的平均身高(单位:厘米)七、板书设计整理和复习课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练习八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整理和复习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2、整理和复习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3、整理和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二)、能力调解点1、正确计算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提高计算能力2、会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三}、德育渗透点通过整理和复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二、学法引导,、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巩固知识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混合运算、应用题、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2、教学难点:将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计算能力四、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五、教学步骤(一)、整理1、混合运算:(1)、出示148-111?37说一说运算顺序(2)、出示(148-111?37)×5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3)、出示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4)、出示5000-(720+650?130)说一说运算顺序并计算(5)、引导学生说一说混合运算的顺序(6)、出示第32页第2题分组讨论并独立计算2、应用题(1)、出示第32页第3题(投影出示)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说一说怎样想的?(2)、出示第32页第4、5题(投影出示)通过比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出示第32页第6题(投影出示)独立计算3、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1)、投影出示第33页第7题(2)、分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独立填写(通过整理混合运算从两步到三步进一步加深运算顺序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比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就是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网络)(二)、练习1、混合运算:(1)出示练习八第1题投影出示?分组讨论、交流;?汇报并订正(2)分组计算练习八第2题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2、文字题(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3题(1)分组讨论并订正(2)、独立练习第3(2)、(3)题3、应用题(1)、投影出示练习八第4题(2)、独立练习练习八第5、6题(三)、全课小结(略)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口算(10分)320+185:600?50;5800?100:3900?300;4800?60;148+37;350+470:420-150;200-82;175-56:54+97:32+368:120+90:199+76:12+18+14:25+67+75二、填空(30分)1、画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2分(1)、60-80+16×3(2)、30+(,-12×5)(3)、(1070+28×289)?18(4)、(285-15+20)×3,、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出综合算式3(在O里填上">"、"<"或"="(6分)25×(225‚25)?25×225‚2534+66×40?(34+66)×40540+27-18?540‚(27-18)三、计算(16分)1((4800?75+36)×242((338+565-204)?33(1520-(970+38×2)4(540+9?3+16四、列式计算(20分)1(82与25的差乘16与18的和积是多少?2(1530除以5的商加上14乘7的积和是多少?3(25与18的积减去756除以4的商差是多少?4(720与160的和除以84与40的差商是多少?五、应用题(24分)1(一个生产小组每个人每小时制6个机器零件10个人8小时可以制多少个机器零件,2(运动会上315个同学参加团体操他们平均分成5队每队再平均分成7组每组有多少个同学?3(学校买了5个排球每个40元;买了5个篮球每个25元一共用了多少元?4(甲、乙二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向相同方向出发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5千米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甲的3倍3小时后二人相距多少千米,二单元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1、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内容:教科书例1及"做一做"练习九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万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千亿以内的数能力训练点:1、能正确判断数位运用读数法则正确读数2、启发学生归纳读数法则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开门见山的话题迅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二)探究新知1、教学数的产生自学课本36页的内容分组交流知道了什么,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2)我们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多少,十个一千万是多少,(3)亿以三)巩固发展1、填空:(1)从右起第9位是()位(2)十个一亿是()亿(3)10个一百亿是()亿(4)----------、--------------、--------------、--------------是亿级万级有---------、----------------、----------、--------2、判断:(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3读做三千八十亿四千万()(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整数大小的比较教学内容:教材43页例4、例5教学重点:教学自然数、整数的概念教学过程: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数你知道这些数是什么数吗,,对叫自然数0是什么数,讨论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自然数也是整数二、比较数的大小我们已经学过比较亿以内的数的大小你还记得吗,你能根据前面讲过的方法比较亿以内以上的数的大小吗,三、自己自学四、练习:数学书:45页146页8(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学内容:教科书例3、例4、例5练习十一第5-10题(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理解、掌握加法结合律2(能够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二)能力训练点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观察分析知识的规律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参与知识教学过程:‘(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上升理论抽象概念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学习新知教学重点:对加法结合律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运用投影仪、幻灯片、小黑板(转板)(一)铺垫孕伏1(什么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3+67二()+()35+()二65+(()+18:19+()o+100:()+(3(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270+380:390+26020+50+80二20+肋+50o+400:400+O140+60:60+140(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为与新知识作比较打下基础)4(四年级一班有48人二班有50人两个班共有多少人?(转板出示)学生计算完后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理顺解题思路为参与知识教学过程学习例3埋下伏笔)教师:以上我们运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六年级数学下册 二 圆柱和圆锥第四课时 圆柱的体积教案 苏教版
- 租赁仓库合同(2篇)
- 自担风险的合同(2篇)
- 西南林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艺术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摄影摄像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别克新一代君威按键操作课件
- 西京学院《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实训》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风力发电 课件
- 浣溪沙课件图片
- 涵洞检查评定表
- 幼儿园健康课件ppt
- 卫健委2020年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的汇报
- 白蛋白的合理使用(专业应用)
- 不同季节的花(共27张PPT)课件
- 绿化起重吊装专项方案
- 计算机网络技术ppt课件(完整版)
- DB62∕T 4339-2021 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指南
- 安然纳米会员手册
-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课堂PPT)
- 《安全评价》课程设计-采石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