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1.gif)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2.gif)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3.gif)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4.gif)
![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水温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d2ddff4459a2aaa5bf6c1bf7a173da98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湖北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正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指导教师职称Xxx201基于单片机的水温控制系统设计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内工业的发展,人们需要对各种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的温度控制,采用单片机来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简单、方便和灵活性大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被控温度的技术指标,从而能够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目前的水温控制系统多采用由模拟温度传感器,多路模拟开关,A/D转换器及单片机等组成的传输系统。水温控制在工业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分类较多,不同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也不尽相同。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水温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实现人工设定温度,自动控制温度,显示水的实时温度等功能。水温测试方式采用集成模拟温度传感器感知器皿中水的温度,并用运算放大器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模拟电压信号进行放大。它以单片机stc89c51为核心,使用温度传感器AD590采集实时温度并通过数码管显示,提供各种运行指示灯来指示系统现在所处状态,该软件和系统硬件已经完成,在软件proteus中,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且系统的设计进行了验证也是合理的。最后根据电路的设计,用面包板来焊接电路板及进行实际调试。试验表明,人工设定温度、温度自动控制、实时显示水温等功能都可以实现。关键词:单片机;模数转换器;温度控制;数码管;温度传感器ad590Watertemperaturecontrolsystemdesignbasedon51seriessingle-chipprocessorAbstract:Asthenationaleconomyandthedevelopmentofthedomesticindustry,peopleneedthetemperaturecontrolonavarietyofhouseholdappliancesandindustrialequipment,UsingSCMtocontrolthemisnotonlysimplecontrol,convenienceandflexibilityadvantages,butalsocansignificantlyimprovethetemperaturewaschargedwithtechnicalindicators,whichcangreatlyenhancethequalityandquantityoftheproduct.Atpresent,mostofthetemperaturecontrolsystemusedbytheanalogtemperaturesensor,multi-channelanalogswitches,A/Dconverterandsingle-chip,suchasthetransmissionsystem.Watertemperaturecontroliswidelyusedinindustryanddailylife,moreclassification,watertemperaturecontrolsystemtocontroladifferentapproach.Thisdesignusesamicrocontrollerasthecoreofthecontrolofwatertemperaturecontrolsystem,toachievetheartificialsettingtemperature,automatictemperaturecontrol,anddisplayreal-timewatertemperatureandotherfunctions.Thewatertemperaturetestingtointegratedanalogtemperaturesensorsensingthecontainersinwatertemperature,andweakanalogvoltagesignalofthesensoroutputopampzoom.ToSCMSTC89C51itasthecore,theAD590temperaturesensortocollectreal-timetemperatureanddigitaldisplay,providingavarietyofoperatingindicatortoindicatethesystemnowinwhichstate,thesoftwareandsystemhardwarehasbeencompleted,Softwareproteussimulation,andsystemdesignvalidationisareasonable.Atlast,accordingtodesignedcircuit,thehardwaresystemwasbuiltbyutilizingbreadpanelandtheactualdebuggingwasdone.Thetestshowedthattheartificialsettemperature,automatictemperaturecontrol,real-timewatertemperatureandotherfunctionscanbeachieved.Keywords:SCM;AnalogtoDigitalConverter;Temperaturecontrol;Digitaltube;TemperatureSensorad590目录1绪论 11.1单片机的发展背景 11.2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22系统总体设计 42.1硬件总体设计 42.1.1硬件系统子模块 42.2软件总体设计 43硬件系统设计 63.1元器件选型 63.1.1温度传感器 63.1.2数码管 63.1.3A/D转换器 73.2硬件电路设计 83.2.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83.2.2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113.2.3报警电路 123.2.4数码管及指示灯的显示电路 133.2.5硬件原理图 144软件系统设计 164.1主程序结构框图 164.2程序设计 165仿真 195.1PROTUES软件的介绍 195.2仿真的步骤 195.3仿真的结果 206系统调试 226.1硬件电路调试 226.2软件调试 226.3测试电路 23总结 25参考文献 26附录1设计主程序 27致谢 37┊┊┊┊┊┊┊┊┊┊┊┊┊装┊┊┊┊┊订┊┊┊┊┊线┊┊┊┊┊┊┊┊┊┊┊┊┊湖北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纸PAGEPAGE251绪论1.1单片机的发展背景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ROM芯片、4002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0.64MIPS(MillionInstructionsPerSecond)。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20世纪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档单片机。MCS-51系列单片机无论是片内RAM容量,I/O口功能,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8位单片机的推出作为起点,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1976-1978):单片机的探索阶段。以Intel公司的MCS–48为代表。MCS–48的推出是在工控领域的控索,参与这一探索的公司还有Motorola、Zilog等,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这就是SCM的诞生年代,“单机片”一词即由此而来。(2)第二阶段(1978-1982)单片机的完善阶段。Intel公司在MCS–48基础上推出了完善的、典型的单片机系列MCS–51。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典型的通用总线型单片机体系结构。①完善的外部总线。MCS-51设置了经典的8位单片机的总线结构,包括8位数据总线、16位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及具有很多机通信功能的串行通信接口。②CPU外围功能单元的集中管理模式。③体现工控特性的位地址空间及位操作方式。④指令系统趋于丰富和完善,并且增加了许多突出控制功能的指令。(3)第三阶段(1982-1990):8位单片机的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的推出阶段,也是单片机向微控制器发展的阶段。Intel公司推出的MCS–96系列单片机,将一些用于测控系统的模数转换器、程序运行监视器、脉宽调制器等纳入片中,体现了单片机的微控制器特征。随着MCS–51系列的广应用,许多电气厂商竞相使用80C51为内核,将许多测控系统中使用的电路技术、接口技术、多通道A/D转换部件、可靠性技术等应用到单片机中,增强了外围电路功能,强化了智能控制的特征。(4)第四阶段(1990—):微控制器的全面发展阶段。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32位通用型单片机,以及小型廉价的专用型单片机。1.2单片机的发展趋势纵观单片机的发展过程,可以预示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大致有:1.低功耗CMOS化MCS-51系列的80C51推出时的功耗达120mW,而现在的单片机普遍都在100mW左右,随着对单片机功耗要求越来越低,现在的各个单片机制造商基本都采用了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CMOS虽然功耗较低,但由于其物理特征决定其工作速度不够高,而CHMOS则具备了高速和低功耗的特点,更适合于在要求低功耗像电池供电的应用场合。所以这种工艺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单片机发展的主要途径。2.微型单片化常规的单片机普遍都是将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只读程序存储器(ROM)、并行和串行通信接口,中断系统、定时电路、时钟电路集成在一块单一的芯片上,增强型的单片机集成了如A/D转换器、PMW(脉宽调制电路)、WDT(看门狗)、有些单片机将LCD(液晶)驱动电路都集成在单一的芯片上,这样单片机包含的单元电路就更多,功能就越强大。3.主流与多品种共存现在虽然单片机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但仍以MCS-51为核心的单片机占主流,兼容其结构和指令系统的有PHILIPS公司的产品,ATMEL公司的产品和中国台湾的WinBond系列单片机[2]。2系统总体设计2.1硬件总体设计温度传感器ad590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变换为电流信号,经电阻转化为模拟电压信号后,经放大器op07电路将电压信号放大到单片机可以处理的范围内,经过adc0809的转换,送到单片机STC89C51内处理。当温度在所设定值范围时,绿灯亮,这时持续加热,当温度超过范围时,继电器常开开关吸合,红灯亮,停止加热,对应设计框图如下2-1所示。温度采集单元信号放大单元温度采集单元信号放大单元A/D转换单元STC89C51数码管显示报警器2.1.1硬件系统子模块(1)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部分(2)数码管温度显示和运行指示灯电路部分(3)温度采集电路部分(4)报警部分2.2软件总体设计良好的设计方案可以减少软件设计的工作量,提高软件的通用性,扩展性和可读性。本系统的设计方案和步骤如下:(1)根据需求按照系统的功能要求,逐级划分模块。(2)明确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传递关系,力求数据传递少,以增强各模块的独立性,便于软件编制和调试。(3)确定软件开发环境,选择设计语言,完成模块功能设计,并分别调试通过。(4)按照开发式软件设计结构,将各模块有机的结合起来,即成一个较完善的系统。首先接通电源系统开始工作,系统开始工作后,通过按键设定温度值的上限值和下限值,确定按键将设定的温度值存储到指定的地址空间,温度传感器开始实时检测,调用显示子程序显示检测结果,调用比较当前显示温度值与开始设定的温度值比较,如果当前显示值低于设定值就通过继电器起动加热装置,直到达到设定值停止加热,之后进行保温,如果温度高于上限进行报警。3硬件系统设计3.1元器件选型3.1.1温度传感器如何根据具体的测量目的,测量对象以及测量环境合理地选用传感器,这是自动测量与控制领域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人们必然要碰到,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传感器一旦确定,与之相配套的测量方法和测试系统及设备也就可以确定了。测量结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感器的选用是否合理。合理选择传感器,就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与可能,做到有的放矢,物尽其用,达到实用、经济、安全、方便的效果。为此,必须对测量的目的,测量对象,使用条件等方面有较全面的了解,这是考虑问题的前提。本次设计采用AD590温度传感器,其性能指标如下:⑴流过器件的电流等于器件所处环境的热力学温度值⑵测量范围是-50°C到150°C⑶电压范围为4V到30V⑷精度高,非线性误差仅为±0.3°⑸AD590为直流型传感器温度每变化1°C其电流变化1uA,在35°C和95°C时输出电流分别为308.2uA和368.2uA[1]3.1.2数码管数码管可以分为共阳极和共阴极数码管两种,共阳极就是把所有led的阳极链接到共同接点com,而每个led的阴极分别为a,b,c,d,e,f,g,及dp(小数点);共阴极则是把所有led的阴极接到共同接点上com,而每个led的阳极分别为a,b,c,d,e,f,g及dp(小数点),如下图所示,可以通过控制各个led的亮灭来显示数字。而本次毕业设计采用共阳极数码管。数码管各段分布如图3-1所示。图3-1数码管各段标注共阴极与共阳极接线图如图3-2所示。图3-2共阴极与共阳极数码管3.1.3A/D转换器ADC0809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CMOS工艺8通道,8位逐次逼近式a/d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8位通用A/D芯片。Adc0809的引脚电路如图3-3所示。图3-3ADC0809引脚图引脚功能:ADC0809芯片有28条引脚,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下面说明各引脚功能。IN0~IN7:8路模拟量输入端。3-1~3-8:8位数字量输出端。ADDA、ADDB、ADDC:3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8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START:A/D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100ns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0809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EOC:A/D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A/D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640KHZ。REF(+)、REF(-):基准电压。Vcc:电源,单一+5V。GND:地。因为ADC0809需要500KHZ的频率才可以驱动,也就是I/O引脚,可以采用外部分频电路,我这里采用的是STC89C51的P1.0口。定时器2可以通过编程从P1.0口输出一个占空比为50%的时钟信号。当晶振频率为12MHZ时,可以输出满足ADC0809驱动的时钟。经示波器测量大约为420KHZ的频率,满足要求。ADC0809的工作过程是:首先输入3位地址,并使ALE=1,将地址存入地址锁存器中。此地址经译码选通8路模拟输入之一到比较器。START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复位。下降沿启动A/D转换,之后EOC输出信号变低,指示转换正在进行。直到A/D转换完成,EOC变为高电平,指示A/D转换结束,结果数据已存入锁存器,这个信号可用作中断申请。当OE输入高电平时,输出三态门打开,转换结果的数字量输出到数据总线。将一个1K的电位器和ADC0809的IN0口相连,调节电位器,当电位器为500欧姆时,看看电压是否为2.5V。经检测得到2.47V,满足要求。3.2硬件电路设计3.2.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51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的极性电容C1的大小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复位时间,一般采用10~30uF,51单片机最小系统容值越大需要的复位时间越短。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Y1也可以采用6MHz或者11.0592MHz,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更高频率的晶振,51单片机最小系统晶振的振荡频率直接影响单片机的处理速度,频率越大处理速度越快。51单片机最小系统起振电容C2、C3一般采用15~33pF,并且电容离晶振越近越好,晶振离单片机越近越好。最小系统图如图3-4所示。图3-4最小系统图引脚功能:VCC:供电电压。GND:接地。P0口:P0口为一个8位漏级开路双向I/O口,每脚可吸收8TTL门电流。当P1口的管脚第一次写1时,被定义为高阻输入。P0能够用于外部程序数据存储器,它可以被定义为数据/地址的第八位。在FLASH编程时,P0口作为原码输入口,当FLASH进行校验时,P0输出原码,此时P0外部必须被拉高。P1口:P1口是一个内部提供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1口缓冲器能接收输出4TTL门电流。P1口管脚写入1后,被内部上拉为高,可用作输入,P1口被外部下拉为低电平时,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P1口作为第八位地址接收。P2口:P2口为一个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2口缓冲器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2口被写“1”时,其管脚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且作为输入。并因此作为输入时,P2口的管脚被外部拉低,将输出电流。这是由于内部上拉的缘故。P2口当用于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外部数据存储器进行存取时,P2口输出地址的高八位。在给出地址“1”时,它利用内部上拉优势,当对外部八位地址数据存储器进行读写时,P2口输出其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内容。P2口在FLASH编程和校验时接收高八位地址信号和控制信号。P3口:P3口管脚是8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双向I/O口,可接收输出4个TTL门电流。当P3口写入“1”后,它们被内部上拉为高电平,并用作输入。作为输入,由于外部下拉为低电平,P3口将输出电流(ILL)这是由于上拉的缘故。P3口作为AT89CP3.0RXD(串行输入口)P3.1TXD(串行输出口)P3.2/INT0(外部中断0)P3.3/INT1(外部中断1)P3.4T0(记时器0外部输入)P3.5T1(记时器1外部输入)P3.6/WR(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P3.7/RD(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复位器件时,要保持RST脚两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时间。ALE/PROG:当访问外部存储器时,地址锁存允许的输出电平用于锁存地址的地位字节。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用于输入编程脉冲。在平时,ALE端以不变的频率周期输出正脉冲信号,此频率为振荡器频率的1/6。因此它可用作对外部输出的脉冲或用于定时目的。然而要注意的是:每当用作外部数据存储器时,将跳过一个ALE脉冲。如想禁止ALE的输出可在SFR8EH地址上置0。此时,ALE只有在执行MOVX,MOVC指令是ALE才起用。另外,该引脚被略微拉高。如果微处理器在外部执行状态ALE禁止,置位无效。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的选通信号。在由外部程序存储器取指期间,每个机器周期两/PSEN有效。但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时,这两次有效的PSEN信号将不出现。注意加密方式1时,EA将内部锁定为RESET;当EA端保持高电平时,此间内部程序存储器。在FLASH编程期间,此引脚也用于施加12V编程电源(VPP)。XTAL1:反向振荡放大器的输入及内部时钟工作电路的输入。XTAL2:来自反向振荡器的输出。3.2.2温度采集电路设计Op07芯片是一种低噪声,非斩波稳零的双极性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由于OP07具有非常低的输入失调电压(对于OP07A最大为25μV),所以OP07在很多应用场合不需要额外的调零措施。OP07同时具有输入偏置电流低(OP07A为±2nA)和开环增益高(对于OP07A为300V/mV)的特点,这种低失调、高开环增益的特性使得OP07特别适用于高增益的测量设备和放大传感器的微弱信号等方面。Op07芯片特点:超低偏移:150μV最大。低输入偏置电流:1.8nA。低失调电压漂移:0.5μV/℃。超稳定,时间:2μV/month最大高电源电压范围:±3V至±22VOp07管脚图如下图3-5Op07管脚图OP07放大电路是整个温度采集系统的核心部分,开始选用一组1k和10k大小的电阻来确定放大倍数为10。一开始通过滑动变阻器调节使P电电压为2.73V(根据ad590工作原理,相当于就是把温度从开尔文转化为摄氏度),此时调节电位器,使Q点电压为3V(即默认室温为27摄氏度)。当将手放在AD590上时,温度变化灵敏,可以直接到32摄氏度,即完成温度采集功能具体接线图如图2-6所示。RR11KΩR22KΩR41KΩR51KΩR610KΩR7100KΩR810KΩR9100KΩR1010KΩR11100KΩR320KΩD1稳压值为8.2v输入端AD590输出端LM324-+D2稳压值为12vA图3-6温度采集电路图实验中输出电流是以绝对温度零度(-273°C)为基准。因此,图3-6中的A点的电压值为公式(1)所示。(1)此时,调节P点电压使其达到。则输出电压为公式(2)所示。(2)3.2.3报警电路同时可以在系统里设定温度上限值,由于加热停止后,加热管还有余热当采集到的外界温度高于当前所设定温度上限值时,程序就会进入报警子程序,触发蜂鸣器进行报警。报警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图3-7报警电路接线图3.2.4数码管及指示灯的显示电路(1)数码管显示说明各个数码管的段码都是单片机的的数据口输出,即各个数码管输入的段码都是一样的,为了使其分别显示不同数字,可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即先只让最低位显示0(含点),经过一段延时,再只让次低位显示1,如此类推。由于视觉暂留,只要我们的延时时间足够短,就能够使得数码的显示看起来非常的稳定清楚,过程如表2-8。段码位码显示器状态08H01H□□□□□□□0abH02H□□□□□□1□12H04H□□□□□2□□22H08H□□□□3□□□a1H10H□□□4□□□□24H20H□□5□□□□□04H40H□6□□□□□□aaH80H7□□□□□□□图3-8数码管编码表本论文中使用了3个数码管,其中前两位使用动态扫描显示实测温度,在设置加热温度的时候,两个数码管是闪烁的,以提示目前处在温度设置状态。第三位数码管静态显示符号“C”。(2)运行指示灯说明本热水温度控制系统中共使用到3个LED指示灯和3个数码管。右上角的红色LED是电源指示灯;数码管右边的红色LED是加热指示灯,当刚开机货温度降到设定温度5℃以下时。该灯会亮,表示目前处于加热状态;当温度上升到设定温度是,该LED熄灭,同时数码管右边的绿色LED亮,表示目前处于保温状态,用户可以使用热水器;当温度再次下降到设定温度5℃以下时,绿色LED熄灭,红色加热的LED灯亮,不断循环。3.2.5硬件原理图这次设计主要由单片机、A/D转换器、数码管、放大电路、温度传感器AD590、锁存器、报警电路等组成,原理接线图如下图3-10所示:图3-10原理图4软件系统设计4.1主程序结构框图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模块划分来设计编程,而这些模块主要是:共阳极数码管显示模块,a/d转换模块,温度采集电路模块等,整体的系统流程为图4-1所示。开始开始初始化设定温度值采集温度并显示当前温度与预订温度比较继电器吸合红灯亮结束绿灯亮是否大于预设值N图4-1整体设计流程图4.2程序设计系统程序设计主要包括四部分:读出温度子程序,报警电路子程序,温度转换命令子程序,显示温度子程序。而读取温度子程序和报警电路子程序具体的流程图如下图4-2,图4-3,所示。开始开始AD590存在吗ROM操作指令存储器操作指令读取温度值结束Y图4-2读取温度ad590模块的流程图开始开始进行温度比较是否大于设定值继电器吸合红灯亮结束绿灯亮NY图4-3报警电路流程图具体程序参见附录1设计主程序。5仿真5.1PROTUES软件的介绍Proteus软件是LabcenterElectronics公司的一款电路设计与仿真软件,它包括ISIS、ARES等软件模块,ARES模块主要用来完成PCB的设计,而ISIS模块用来完成电路原理图的布图与仿真。Proteus的软件仿真基于VSM技术,它与其他软件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能仿真大量的单片机芯片,比如MCS-51系列、PIC系列等等,以及单片机外围电路,比如键盘、LED、LCD等等。通过Proteus软件的使用我们能够轻易地获得一个功能齐全、实用方便的单片机实验室。5.2仿真的步骤由于我们主要使用Proteus软件在单片机方面的仿真功能,所以我们重点研究ISIS模块的用法,在下面的内容中,如不特别说明,我们所说的Proteus软件特指其ISIS模块。下面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Proteus的界面。Proteus是一个标准的Windows窗口程序,和大多数程序一样,没有太大区别,其启动界面如图5-1所示。如图中所示,区域①为菜单及工具栏,区域②为预览区,区域③为元器件浏览区,区域④为编辑窗口,区域⑤为对象拾取区,区域⑥为元器件调整工具栏,区域⑦为运行工具条。图5-1protues界面修改好各组件属性以后就要将程序(HEX文件)载入单片机了。首先双击单片机图标,系统同样会弹出“EditComponent”对话框,如图5-2所示。在这个对话框中我们点击“Programfiles”框右侧的,来打开选择程序代码窗口,选中相应的HEX文件后返回,这时,按钮左侧的框中就填入了相应的HEX文件,我们点击对话框的“OK”按钮,回到文档,程序文件就添加完毕了。图5-2装载程序图装载好程序,我们就可以进行仿真了。工具条从左到右依次是“Play”、“Step”、“Pause”、“Stop”按钮,即运行、步进、暂停、停止。5.3仿真的结果下面我们点击“Play”按钮来仿真运行,效果如图5-3所示,可以看到系统按照我们的程序在运行着,而且我们还能看到其高低电平的实时变化。如果我们已经观察到了结果就可以点击“Stop”来停止运行。结果分析:通过按照设计的原理图连接电路,装载,编译并运行程序,可以实现温度的检测,系统给出相应的警示。图5-3仿真图6系统调试6.1硬件电路调试当原理图没有问题后,下来就是焊接电路板。1、首先是焊接的布局问题。焊接的顺序应按功能划分的器件进行焊接。2、如果在调试按功能划分的器件上出现问题,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检查原理图连接是否正确2)检查原理图与器件的DATASHEET上引脚是否一致3)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有虚焊,引脚短路现象4)查询器件的DATASHEET,分析一下时序是否一致,同时分析一下命令字是否正确5)有条件的可以用示波器。如我就是通过示波器对各个引脚进行检查,发现地址线都是有信号的,而数据线无信号出现,才找到问题所在。6)飞线。用别的的口线进行控制,看看能不能对其进行正常操作,多试验,才能找到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3、多观察,多思考。所以在调试过程中,对于出现的任何现象都不要放过,问题的解决就是从一些小现象入手的。4、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焊两块板子以上,这样才好有个比较,硬件上很小的问题有很多时候是很难发现的。5、软件的调试要和硬件配合进行,往往问题可能不是硬件上的。6.2软件调试软件调试与所选用放入软件结构有关,如果采用模块程序设计技术,则逐个模块调好后在进行系统的程序总调。如果采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一般是逐个任务进行调试。对于模块结构程序,要一个个子程序分别调试。调试时,一定要符合入口条件和出口条件,检测程序执行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循环错误,有无机器码错误以及转移地址的错误,同时,还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的硬件设计错误和软件设计错误。各个程序模块通过后,则可以把相关功能块连接一起进行总调。图为单片机功能调试图:图6-1单片机功能调试图6.3测试电路由于放大器电压限制,AD590测试的实际上限温度只能达到50摄氏度,这里设置40度为红绿灯切换的临界值,则此时用杯子和温度计,测试数据,来反映温度变化情况及对应电压变化情况。下面测了三组放大器输出口的电压值以及数码管显示的温度值如表6-1所示。温度值(°C)电压值1(V)电压值2(V)电压值3(V)电压平均值(V)282.732.902.822.81292.913.062.912.96303.093.013.023.04333.14303.20333.353.303.313.32343.433.413.423.42353.513.533.533.52363.593.613.643.61373.723.703.703.70383.813.753.823.79393.903.943.913.91404.024.134.024.05图6-2温度和电压对应关系用表中平均值生成温度与电压关系曲线图6-2所示.。图6-3电压温度折线图由所测得的数据和折线图显示出,显示温度和电压值存在线性误差,由公式{(V-V1)/V+(V-V2)/V+(V-V3)/V}/3可以求得误差线性误差为±0.002不明显,效果较为理想,满足要求。总结通过本次设计我完成了简单水温控制设计,也就是实现了当水温下降小于设定值时,发光二极管绿灯亮;当水度高于设定值时,继电器吸合,发光二极管红灯亮,然而本次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我们没有实现闭环控制,如果能实现闭环控制,做PID算法,那么系统的稳定性、稳态精度要比此结果更好。时至今日,设计基本完成。从最初的茫然,到慢慢的进入状态,再到对思路逐渐的清晰,整个写作过程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历经了几个月的奋战,紧张而又充实的毕业设计终于落下了帷幕。回想这段日子的经历和感受,我感慨万千,在这次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拥有了无数难忘的回忆和收获。这次的设计还让我更进一步的认识了关于AT80C51等芯片的引脚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使我学会了应用不同的芯片来配合完成整个设计的操作。在做硬件电路的这段时间里,从思考设计到对电路的调试经过了许多困难。同样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也可为一路坎坷。但是通过对软硬件不断撞墙,不断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同时对单片机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做设计的时候,很需要耐心和对事物的细心,很多时候一个简单问题的一个简单的疏忽就会导致整个电路的不工作,只有不断的检查不断的调试,才能真正完成一个设计的制作。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从问题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对单片机的能力。此设计虽然能够完成温度的显示和控制,但功能和精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以后可以通过加入PID算法优化控制功能,并通过液晶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PAGEPAGE65参考文献[1]莫建鹏,於黄忠.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ad590的测温电路设计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J],第2期,2007年2月:26-28[2]王啸东,单片机的发展趋势.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J],第4期,2008年:44-45[3]汪明珠,李奇龙.基于ad590的温度测控电路鋺西学院[J],安徽,第5期,2009年:75-77[4]赵青生,廖艳林.ad590原理分析与改进安徽大学[J]安徽,第2期,2010年:53-55[5]李轶.基于单片机温度控制的设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J]第24期2010年:29-38[6]李俊,张小东.基于单片机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103-105.[7]范立南,李雪飞,尹授远.单片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8]彭冬明,韦友善.单片机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9]A.H.G.AL-DhaherIntegratinghardwareandsoftwareforthedevelopmentofmicrocontroller-basedsystems[J]Vol.25,No.4,Jun.2001,317-328[10]Danielk.Fisher,HirutkebedeAlow-costmicrocontroller-basedsystemtomonitorcroptemperatureandwaterstatus[J]Vol.74,No.3,Jun.2010,168-173附录1设计主程序EMPER_L EQU 29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低8位 TEMPER_H EQU 28H ;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高8位 FLAG1 EQU 38H ;是否检测到DS18B20标志位 A_BIT EQU 20H ;数码管个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B_BIT EQU 21H ;数码管十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B1 EQU 70H ;温度小数点位 A1 EQU 71H ;设定温度值 DQ EQU P3.1 ;DQ为DS18B20数据位 BELL EQU P2.7 ;//蜂鸣报警 ORG 0000H ;单片机内存分配申明! AJMP MAIN0 ;///////////////////////////////////前面的都是定义MAIN: MOV R0,#10M1: CPL P2.3 ACALL DELAY125 DJNZ R0,M1 ;//此段为灯闪5次,无实际意义 ;///////////////////////////////////////////////MAIN0: MOV A1,#80 ;默认加热为80度MAIN1: LCALL D1820 ;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LCALL DISPLAY ;调用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MOV A,29H CLR C CJNE A,A1,MAIN1_1 SETB BELL ;//温度相等,关闭蜂鸣器 AJMP MAIN1_1_A ;//下等不用叫蜂鸣器MAIN1_1: JC MAIN1_2 ;为1转移,表示小于设定温度 CPL BELL ;蜂鸣器断续鸣叫MAIN1_1_A: CLR P2.3 ;//下面是表示没达到温度 SETB P2.5 AJMP MAIN2 ;/////////////////////////////////////主要是检测温度是否小于设定的温度,小于,则开发热管CLR P2.3MAIN1_2: SETB BELL ;//关闭蜂鸣器 CLR P2.5 ;//开发热管 SETB P2.3 ;///////////////////////////////上面的是大于,关发热管MAIN2: JB P1.0,MAIN1 ;//看P1.0有否按下 ACALL DELAY125 ;//延时防抖动,常用的手法,网上很多介绍的 JB P1.0,MAIN1 ;//再次查看 CLR P2.3 JNB P1.0,$ ;//等按键完全松手才进入! SETB P2.3 SETB P2.5 ;///检测到P1.0按键后后进入设定温度MAIN2_1: ACALL DISPLAY1 JB P1.2,MAIN2_2 ACALL DELAY125 JB P1.2,MAIN2_2 JNB P1.2,$ MOV A,#5 ADD A,A1 CLR C CJNE A,#100,MAIN2_1_1 MOV A,#99 AJMP MAIN2_1_3 ;////////////////上面这一段是+5度按键,按下+5度MAIN2_1_1: JC MAIN2_1_3MAIN2_1_2: CLR C MOV A,#99MAIN2_1_3: MOV A1,AMAIN2_2: JB P1.4,MAIN2_3 ACALL DELAY125 JB P1.4,MAIN2_3 JNB P1.4,$ MOV A,A1 CJNE A,#99,ZY1 MOV B,#4 AJMP ZY2ZY1: MOV B,#5ZY2: CLR C MOV A,A1 SUBB A,BMAIN2_2_1: JNC MAIN2_2_2 MOV A1,#0 AJMP MAIN2_3 ;////////////////上面这一段是-5度按键,按下-5度MAIN2_2_2: MOV A1,AMAIN2_3: JB P1.6,MAIN2_1 ACALL DELAY125 JB P1.6,MAIN2_1 CLR P2.3 JNB P1.6,$ SETB P2.3 AJMP MAIN1 ;/////////////上面这一段是退出的意思的!D1820: LCALL GET_TEMPER ;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MOV B1,29H MOV A,29H MOV C,40H ;将28H中的最低位移入C RRC A MOV C,41H RRC A MOV C,42H RRC A MOV C,43H RRC A MOV 29H,A MOV A,B1 MOV B,#10H MUL AB MOV B,#10H DIV AB MOV B,#10 MUL AB MOV B,#10H DIV AB MOV B1,A RET ;//////////上面这一段是读取温度后进行转换的意思! ;///////////////////////////////// ;//////////////////////////////// ;///////////////////////////////INIT_1820: SETB DQ ;这是DS18B20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NOP CLR DQ ;主机发出延时537微秒的复位低脉冲 MOV R1,#3TSR1: MOV R0,#107 DJNZ R0,$ DJNZ R1,TSR1 SETB DQ ;然后拉高数据线 NOP NOP NOP NOP MOV R0,#25HTSR2: JNB DQ,TSR3 ;等待DS18B20回应 DJNZ R0,TSR2 LJMP TSR4 ;延时TSR3: SETB FLAG1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LJMP TSR5TSR4: CLR FLAG1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LJMP TSR7TSR5: MOV R0,#117TSR6: DJNZ R0,TSR6 ;时序要求延时一段时间TSR7: SETB DQ RETGET_TEMPER: SETB DQ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LCALL INIT_1820 ;先复位DS18B20 JB FLAG1,TSS2 RET ;判断DS1820是否存在?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TSS2: MOV A,#0CCH ;DS18B20已经被检测到!!!!!!!!!!!!!!!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DISPLAY ;这里通过调用显示子程序实现延时一段时间,等待AD转换结束,12位的话750微秒 LCALL INIT_1820 ;准备读温度前先复位 MOV A,#0CCH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将读出的温度数据保存到35H/36H RETWRITE_1820: MOV R2,#8 ;一共8位数据 CLR C ;写DS18B20的子程序(有具体的时序要求)WR1: CLR DQ MOV R3,#6 DJNZ R3,$ RRC A MOV DQ,C MOV R3,#23 DJNZ R3,$ SETB DQ NOP DJNZ R2,WR1 SETB DQ RETREAD_18200: MOV R4,#2 ;将温度高位和低位从DS18B20中读出 MOV R1,#29H ;低位存入29H(TEMPER_L),高位存入28H(TEMPER_H)RE00: MOV R2,#8 ;数据一共有8位RE01: CLR C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两个字节的温度数据 SETB DQ NOP NOP CLR DQ NOP NOP NOP SETB DQ MOV R3,#9RE10: DJNZ R3,RE10 MOV C,DQ MOV R3,#23RE20: DJNZ R3,RE20 RRC A DJNZ R2,RE01 MOV @R1,A DEC R1 DJNZ R4,RE00 RET ;/////////////////////////////////////////上面的这些都是温度采集的!DISPLAY: MOV A,29H ;将29H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10 ;10进制/10=10进制 DIV AB ;显示子程序 MOV A_BIT,A ;十位在A MOV B_BIT,B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1DPL1: MOV R1,#25 ;显示1000次DPLOP: MOV A,B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CLR P2.2 ;开个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2 MOV A,A_BIT ;取十位数 MOVC A,@A+DPTR ;查十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十位的7段代码 CLR P2.1 ;开十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1 MOV P0,#0FFH DJNZ R1,DPLOP ;100次没完循环 DJNZ R0,DPL1 ;4个100次没完循环 RET ;/////////////////////////////////////上面这段显示实时温度 ;//////////////////////////////////////DISPLAY1: MOV A,A1 ;将29H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10 ;10进制/10=10进制 DIV AB ;显示子程序 MOV A_BIT,A ;十位在A MOV B_BIT,B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1DPL11: MOV R1,#25 ;显示1000次DPLOP1: MOV A,B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CLR P2.2 ;开个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2 MOV A,A_BIT ;取十位数 MOVC A,@A+DPTR ;查十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十位的7段代码 CLR P2.1 ;开十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1 MOV P0,#0FFH DJNZ R1,DPLOP1 ;100次没完循环 DJNZ R0,DPL11 ;4个100次没完循环 RET ;/////////////////////////////上面这段显示设置温度D1MS: MOV R7,#50 ;1MS延时 DJNZ R7,$ RETDELAY10: MOV R6,#20 ;10MS延时D3: MOV R5,#255 DJNZ R5,$ DJNZ R6,D3 RETDELAY125: MOV R6,#255 ;125MS延时D1: MOV R5,#255 DJNZ R5,$ DJNZ R6,D1 RETDELAY1S: MOV R7,#8 ;1S延时D2: LCALL DELAY125 DJNZ R7,D2 RET ;///////////////////////这些都是延时,长短而已NUMTAB: DB 0C0H,0F9H,0A4H,0B0H DB 99H,92H,82H,0F8H DB 80H,90H,88H,83H DB 0C6H,0A1H,86H,8EH ;////////////////////数码管的具体值 END致谢经过半年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首先感谢刘老师出的这些论文选题,给了我这么一个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在这一个论文设计之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知识,没有大学期间各个学科老师的辛勤栽培,也不会有我见天的成果。所以要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在这里也要感谢我的室友们,是他们在平时无微不至的照顾,才有了我更棒的身体,和更多的学习时间。三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红过脸,我们一直保持着那份纯真的友谊,是我们的互相帮助,才有了今天的这份德业双修。所以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的郑州科技学院,是学院给了我们这么宽广的一个交流平台,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得到同样珍贵的友谊。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很是激动,那些埋头苦干和终日坐在电脑跟前的场景还是历历在目,辛勤劳动的付出,相信也能够给我带来同样分量的收获。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太多太多的要感谢的朋友和老师,在这里请接受我真挚的感谢!参考: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记录及成绩评定册题目: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助理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实验中心制使用说明一、此册中各项内容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和成绩评定记录,请各环节记录人用黑色或蓝色钢笔(签字笔)认真填写(建议填写前先写出相应草稿,以避免填错),并妥善保存。二、此册于学院组织对各专业题目审查完成后,各教研室汇编选题指南,经学生自由选题后,由实验中心组织发给学生。三、学生如实填好本册封面上的各项内容和选题审批表的相应内容,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领导小组批准后,交指导教师;指导老师填好《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各项内容,经教研室审核后交学生签名确认其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四、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填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各项内容,由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审核通过后,确定其开题,并将此册交指导老师保存。五、指导老师原则上每周至少保证一次对学生的指导,如实按时填好《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工作记录》,并请学生签字确认。六、中期检查时,指导老师将此册交学生填写前期工作小结,指导教师对其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学院中期检查领导小组对师生中期工作进行核查,并对未完成者提出整改意见,后将此册交指导老师保存。七、毕业论文(设计)定稿后,根据学院工作安排,学生把论文(打印件)交指导老师评阅。指导老师应认真按《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审表》对学生的论文进行评审并写出评语,然后把论文和此册一同交教研室。八、教研室将学生的论文和此册分别交两位评阅人评阅后交回教研室保存。九、学院答辩委员会审核学生答辩资格,确定答辩学生名单,把具有答辩资格学生的论文连同此册交各答辩小组。十、学生答辩后由答辩小组记录人填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中各项内容,然后把学生的论文和此册一同交所在答辩小组,答辩小组对其答辩进行评审并填写评语后交教研室。十一、学院答辩委员会进行成绩总评定,填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中各项内容,然后把论文(印刷版和电子版(另传))和此册等资料装入专用档案袋中,教教研室后由实验中心统一保存。目录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审批表2.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4.学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更改申请表5.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工作记录6.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记录7.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成绩评审表8.毕业论文(设计)评阅人成绩评审表9.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申请表10.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1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绩评审表12.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题目名称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题目性质□工程设计□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计算机软件□综合论文□其它题目来源□科研题目□生产现场□教学□其它□自拟题目选题理由: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因而超声波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利用超声波检测距离,设计比较方便,计算处理也较简单,精度也能达到使用要求,超声波测距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如工业自动控制,建筑工程测量和机器人视觉识别等方面。超声波作为一种检测技术,采用的是非接触式测量,由于它具有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且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这些特点可使测量仪器不受被测介质的影响,大大解决了传统测量仪器存在的问题,比如,在粉尘多情况下对人引起的身体接触伤害,腐蚀性质的被测物对测量仪器腐蚀,触电接触不良造成的误测等。此外该技术对被测元件无磨损,使测量仪器牢固耐用,使用寿命加长,而且还降低了能量耗损,节省人力和劳动的强度。因此,利用超声波检测既迅速、方便、计算简单,又易于实时控制,在测量精度方面能达到工业实用的要求。指导教师意见:签名:年月日院(系)领导小组意见:签名:年月日注:此表由学生填写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1、毕业论文(设计)应达到的目的:(1)能对学生在学期间所学知识的检验与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撰写技术报告等方面的基本训练。(2)提高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事物能潜心观察、用于开拓、用于实践的基本素质;(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4)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2、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基于激光测距的防撞预警系统,采用TDC-GP2芯片作为激光飞行计时单元,给出激光发射及回波接收放大电路,基于模块化思想设计、完成系统软件设计流程;最后通过实验测试,系统要能很好测出前方车辆距离及运行状态,并能及时发出报警,利用Matlab对其测试结果进行验证,修正。3、对毕业论文(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设计完成后,要提供电路图,实验电路版,控制原始程序,实验要保存大量的原始数据。完成设计论文。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论文(设计)工作进度日期(起止周数)1根据所出题目,结合自身所学知识,选择合适课题,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3-14-1第16周止2根据所定题目,全面搜集素材,列出各种设计方案,并一一比较,选择出最好的设计方案。13-14-1第18周止3联系指导老师,将自己的设计方案与老师沟通、交流,得到指导老师的认同与指点,开始设计。13-14-1第19周止4根据方案,确定所要用的器材。设计总体框架结构,分出各大的模块,并将其展开,以得到比较细的设计模式。13-14-2第1周止5根据所列框图,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开始各分支电路模块的设计。13-14-2第2周止6完成初稿,将所做的模块给指导老师查阅,看是否有不当之处,再进行改进。并将大电路的设计方案告之老师,得到老师更好的建议。13-14-2第3周止7大胆进行设计,将每一个小的电路,大的模块,都精心设计好,完成整个硬件和软件部分的设计过程。13-14-2第6周止8将所有设计整理结合,形成设计论文,交与指导老师检查,并经老师指点,做进一步的改进工作。13-14-2第7周止9改进毕业设计论文,得到自己及老师认为满意的论文。13-14-2第10周止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教研室审查意见:签字:年月日学院负责人意见:签字:年月日学生签字:接受任务时间:年月日注: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基于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运用超声波作出精确测量已成可能。随着经济发展,电子测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而超声波测量精确高,成本低,性能稳定则备受青睐。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kHz以上的声波,它属于机械波的范畴。超声波也遵循一般机械波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如在介质的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在进入介质后被介质吸收而发生衰减等。正是因为具有这些性质,使得超声波可以用于距离的测量中。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波测距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一般的超声波测距仪可用于固定物位或液位的测量,适用于建筑物内部、液位高度的测量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超声波将在测距仪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就目前技术水平来说,人们可以具体利用的测距技术还十分有限,因此,这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而又有无限前景的技术及产业领域。展望未来,超声波测距仪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常重要有用的工具在各方面都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它将朝着更加高定位高精度的方向发展,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如声纳的发展趋势基本为:研制具有更高定位精度的被动测距声纳,以满足水中武器实施全隐蔽攻击的需要;继续发展采用低频线谱检测的潜艇拖曳线列阵声纳,实现超远程的被动探测和识别;研制更适合于浅海工作的潜艇声纳,特别是解决浅海水中目标识别问题;大力降低潜艇自噪声,改善潜艇声纳的工作环境。无庸置疑,未来的超声波测距仪将与自动化智能化接轨,与其他的测距仪集成和融合,形成多测距仪。随着测距仪的技术进步,测距仪将从具有单纯判断功能发展到具有学习功能,最终发展到具有创造力。在新的世纪里,面貌一新的测距仪将发挥更大的作用。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利用单片机控制超声波测距,发射器发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医用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无锡莫来石轻质砖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中继联号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B型超生诊断仪及探头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高速精密间隙分割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初中入学考题数学试卷
- 2025年中国礼仪用品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按摩透气活性炭鞋垫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外螺纹套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信息的数字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 工程结构质量特色介绍
- 超全六年级阴影部分的面积(详细答案)
- 提高护士对抢救药品知晓率PDCA案例精编版
- 八字万能速查表(有图)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架桥机安全教育培训试卷及答案(共3页)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 化学反应工程流固相非催化反应PPT课件
- 二次回路和电缆编号原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