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45张PPT)_第1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45张PPT)_第2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45张PPT)_第3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45张PPT)_第4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45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三国与西晋思考:根据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说说你们对三国和西晋的了解.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西晋统一时间。西晋统一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西晋灭亡后,出于避乱,晋朝皇室和北方黄河流域广大居民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南渡导致了经济重心南移。视野拓展:

衣冠南渡二、东晋与南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归纳东晋和南朝起止时间

结合导学案,小组讨论什么是九品中正制?如何评价?教师点拨:评价应从哪几个方面说?

第一次经济重心南移1.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的山东山西,山指什么山?

2.四大经济区最富饶的应该是那个?为什么农业手工业南北朝白瓷概念阐述:请同学们分析导学案,何为灌钢法商业:

同学们初中都学过辛弃疾的词:里面有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根据学案,元嘉是谁的年号?为什么他在为期间会出现“元嘉之治”五胡十六国北魏统一北方:北魏(386年-534年)是北朝的第一个政权。由拓跋珪所建立,定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早期国语鲜卑语,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开始将汉语定为国语。439年,统一华北。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元姓。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建立北周,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知识拓展:国史之狱北魏孝文帝改革同学们思考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目的分别是什么?社会矛盾和统治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Ⅰ、宗主督护制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Ⅱ、赋税制度混乱,导致农民负担沉重。冯太后与孝文帝深受汉族先进文化影响(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2)冯太后(汉族)临朝听政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督促孝文帝学习儒家经典

孝文帝亲政后不甘落后,锐意进取的精神是改革成功的主观条件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目的:孝文帝改革内容小组讨论:阅读教材结合导学案,15分钟,分析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在哪些方面?分条归纳迁都原因:结合地理知识作答平城洛阳地理位置经济政治军事历史直接原因: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根本原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政治统治改服装首先改变衣着,命令人民改穿汉服,不得再穿胡服。《魏书‧高祖纪下》云:「太和十八年……革衣服之制。」改籍贯迁居洛阳的鲜卑人,籍贯不得再称「代人」,须改称「河南洛阳人」,且死葬洛阳,不得回到北方落地归根,又「太和十九年……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这样一来便可绝代人故土之恋;反之,若不如此,鲜卑终无法成为中原士族。均田制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产生于北魏,北魏分裂出来的东魏西魏及继之后的北齐、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袭了这一制度。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壮大,土地兼并也随之日益严重。武周末年均田制形同虚设;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均田制永远的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内容:阅读教材,归纳均田制内容均田制的实行及内容

公元485年,北魏政府颁布均田令。将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则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露田男:40亩女:20亩桑田男:20亩麻田男10亩女5亩禁禁国家所有农民所有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政府必须强大到能够辖制地方豪强均田制的局限性A、土地不均依然存在。(国家控制的土地有限)B、随着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突出。C、政府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名词解释:班禄制(俸禄制)宗主督护制三长制租调制

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场封建化的过程。1.性质:

(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2)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2.作用:北魏分裂,是指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的事件。北魏孝庄帝杀死权臣尔朱荣之后,北魏大乱,尔朱兆、尔朱世隆杀害孝庄帝,先后拥立元晔、元恭、元修做皇帝。混战的胜出者是高欢。534年,孝武帝元修与高欢关系决裂,逃到关中投奔宇文泰,高欢于是在邺城拥立元善见为皇帝,是为东魏。元修在年底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在长安立元宝炬为皇帝,是为西魏。东魏政权在高欢的控制中,550年,被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而取代;西魏政权在宇文泰的控制中,557年,被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北周而取代。北周---隋统一全国关陇集团

部分学者提出的一个说法,将北魏时期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陇山(或称为六盘山)周围的门阀军事势力称之为“关陇集团”。北魏为了保障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的安全,在沿边地区也就是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镇,合称六镇(武川镇就是其中之一)。初期六镇将士大部分是鲜卑贵族,还有一部分是汉人豪强,但后期汉人逐步成为主体。到西魏时,完善了府兵制,在府兵的顶端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在当时战火纷飞的状态下,西魏是军政合一的,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还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大家族,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端。西魏、北周、隋、唐四代皇帝都出自这个集团,其中,西魏、北周和唐朝的始祖都曾是八柱国之一,而隋朝的始祖曾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八柱国十二大将军柱国,为春秋战国时楚国所设立,意为军队的高级统帅,两汉时取消,宇文泰再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