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_第1页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_第2页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_第3页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_第4页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

施工测量方案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41.1编制范围 41.2编制依据 41.3编制原则 4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工程概况 52.2工程主要工程量数量 52.3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条件 52.3.1地形地貌 52.3.2气候 6第三章测量人员、设备总体规划 73.1测量人员总体规划 73.1.1测量组织 73.1.2一分部测量队 83.1.3二分部测量队 83.2测量设备总体规划 93.3测量组织机构设置 103.3.1测量主管职责 113.3.2测量队长职责 123.3.3测量员职责 13第四章测量控制重难点及应对方法 144.1测量难点及应对方法 144.2测量重点及解决办法 15第五章施工测量方法 175.1测量控制方法 175.1.1控制点复测 175.1.2水准点复测 175.1.3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175.1.3控制点、水准点的衔接与贯通 185.1.4横断面复核 185.2路基施工测量 185.2.1征地红线复核 185.2.2挖方路段 195.2.3填方路段 195.2.4路基防护工程 205.2.5路基排水测量控制 205.2.6高边坡,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监测 215.3涵洞及通道测量 225.3.1基础测量 225.3.2台身测量 225.3.3盖板安装测量 225.4桥梁施工测量 235.4.1桩基测量 235.4.2承台(系梁)测量 245.4.3墩台身及台帽测量 255.4.4支座及垫石测量 255.4.5架设预制梁的施工测量 265.4.6现浇箱梁测量 265.4.7防撞护栏测量 285.4.8桥面铺装 285.4.9墩台的沉降观测 285.5隧道测量控制 295.5.1隧道控制点测量 295.5.2洞身开挖测量 305.5.3初期支护测量 305.5.4仰拱的填充测量 305.5.5二次衬砌施工测量 315.5.6贯通误差测定与调整 315.6路面施工测量 325.7竣工测量 33第六章测量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措施 336.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336.2测量内业管理制度 346.2.1原始记录的复核 346.2.2成果计算和复核 346.2.3成果审核与归档 346.2.4资料和桩点的交接 356.3测量人员管理制度 356.4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 366.5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 36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施工测量方案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范围本施工测量方案编制范围为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境段K44+000-K82+771.769范围内的施工测量。1.2编制依据1.2.1路桥工程施工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法规:(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2)《公路勘测规范》(JTGC10-2007)(3)《公路勘测细则》(JTG/TC10-2007)(4)《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JTJ/T066-98)1.2.2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1.2.3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4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大悟段控制网复测成果报告。1.3编制原则遵循“熟练、精准、高效、勤测量、多检测、两级复测”的原则。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项目起点位于河口镇河口村(红安与大悟的行政分界线上),与麻城至竹溪高速公路麻城至红安段终点相接,向西跨省道黄土线(S108),设河口互通;继续向西跨省道宋长线(S304),设夏店互通;在二畈村设夏店服务区,随后在二畈咀下穿石武铁路;跨省道大天线(S243),设芳畈互通;向西跨环水河至终点芳畈镇竹林村,在G4高速交叉处设大悟南枢纽互通,并与麻竹高速大随段起点相接。路线起点桩号K44+000(对应麻城至红安段终点桩号K43+965.82),终点桩号K82+771.769(对应大悟段至随州段起点桩号K2+920),路线全长38.771769km。2.2工程主要工程量数量一期土建工程,桥梁长共6892m/37座,隧道2座,长2685.1米,通道涵洞104道、圆管涵47道)互通4个(河口互通、夏店互通、芳畈互通、大悟南枢纽互通)和1个服务区(夏店服务区)。2.3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条件2.3.1地形地貌项目地处湖北省中北部大别山脉南侧,东经114°02′~114°49′、北纬31°04′~31°30′之间,路线走廊总体呈东西走向。根据地貌成因、形态及组合特征,工程线路区主要表现为丘陵岗地和丘陵低山两种基本地貌单元。K44+000-K65+720段主体为丘陵(微丘)岗地地貌,海拔高程一般42-135m,山体呈浑圆状或线形延伸,山势较低缓,冲沟发育,沟谷较宽缓呈”U”字型,切割深度多为10-15m,山坡坡角多为20°-35°,植被较发育,所经山岗梯形旱地较多,其余多为松林灌木林。冲沟内则多为水田。基岩岩性主要为元古界红安群片岩、片麻岩和不同期的侵入岩。K65+720-K82+771.769段主体为丘陵低山地貌,海拔50-550m,经过长期强烈剥蚀切割作用形成较为陡峻的地形。山体呈尖棱状-浑圆状线形延伸,局部山势陡峻,沟谷切割较深,切割深度多在50-250m之间,相对高差较大,坡角多为20°-35°,局部40°-60°。植被发育,多以灌木为主。该区基岩一般埋藏较浅,顶部多直接裸露,风化严重,有时表层为残积物掩盖;谷底有较厚的洪积物、坡积物或冲积物,局部具有淤泥等;在边缘地带有结构松散的新近堆积物。2.3.2气候项目所属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春夏雨热同步,秋冬阳光互补,气温多年均值16°C,极端气温最高41.5°C,极端最低气温-17.3°C。日照时间较长,年平均日照2076h,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无霜期一般在235天左右,年平均降雪日为10天左右。本区降雨多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最少,年平均降水量1021-1173毫米,年最大为1961mm,年最小为679mm,年总蒸发量为1560mm左右。本区风向六、七月份多为偏南风,其余月份多为偏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最大风速19.7米/秒。第三章测量人员、设备总体规划针对本项目线路长,地理环境复杂,全线穿越山区、河道及林地等,通视效果差等因素,为达到施工测量的高精度和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避免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项目部配备了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以及经验丰富的测量人员加以保证。3.1测量人员总体规划3.1.1测量组织项目经理部(简称“总部”)设测量主管1名,挂靠技术环保部。下设两个分部(一分部、二分部),每个分部设一个测量队,各设测量队长1名,挂靠分部技术部。测量人员工作任务一览表序号名称主要工作任务工作性质人员数量(人)1项目部测量主管协调指挥各分部施工测量,组织控制网复测,与测量监理工程师对接。挂靠总部技术环保部由技术环保部部长直接领导。12一分部测量队负责K44+000-K66+750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主要工程有:西水河大桥、河口互通、夏店互通、夏店服务区、步丈岭隧道进口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挂靠一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设2个测量组。83二分部测量队负责K66+750-K82+771.769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主要工程有:环水河大桥、芳畈互通互通、大悟南互通、步丈岭隧道出口、望府山隧道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挂靠二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设2个测量组。93.1.2一分部测量队一分部测量队挂靠一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2个测量组。主要工作任务,负责K44+000-K66+750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整理。主要工程有:西水河大桥、河口互通、夏店互通、夏店服务区、步丈岭隧道进口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测量人员名单及工作任务。一分部测量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务工作任务1黄宏林测量队长负责一分部施工测量全面工作2徐其瑞测量一组负责人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路基、桥梁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3谢吉威测量员6朱竣超测量员4张翔测量二组负责人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小构、隧道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5余少丰测量员7周战辉测量员8杜凡测量员负责一分部测量资料整理工作3.1.3二分部测量队二分部测量队挂靠二分部技术部,设测量队长1名,2个测量组。主要工作任务,负责K66+750-K82+771.769段路基、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及测量资料整理。主要工程有:环水河大桥、芳畈互通互通、大悟南互通、步丈岭隧道出口、望府山隧道及段落所属范围内路基工程。测量人员名单及工作任务。二分部测量人员名单序号姓名职务工作任务1常正豫测量队长负责二分部施工测量全面工作2喻江林测量一组负责人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路基、桥梁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3曹浩测量员6李俊杰测量员4孙威测量二组负责人配合测量队长开展一分部小构、隧道施工测量自检、报检工作5白浩测量员7余壮测量员8冯宙测量员负责二分部测量资料整理工作9杜梦阳测量员3.2测量设备总体规划根据本项目“线路长,地理环境复杂,全线穿越山区、河道及林地等,通视效果差”的特点,对两个分部配备先进的、高精度的测量仪器。具体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测量仪器配备一览表分部测量仪器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精度情况一分部GPS华测X900套(1+2)2双频三星全站仪索佳台11″,免棱镜,带红外线全站仪索佳台12″水准仪苏州一光台20.1mm隧道断面仪北京绘通HTD-500台1二分部GPS科力达K9-T套(1+1)1单频两星GPS华测X900套(1+2)1双频三星全站仪索佳台11″,免棱镜,带红外线全站仪索佳台12″水准仪苏州一光台20.1mm隧道断面仪北京绘通HTD-500台13.3测量组织机构设置为了优质高效的完成本项目的测量任务,湖北长江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组建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测量班组,对本项目全线施工测量负直接责任。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规模、施工特点及管理要求,项目经理部(简称“总部”)设测量主管1名,挂靠技术环保部。下设两个分部(一分部、二分部),每个分部设一个测量队,各设测量队长1名,挂靠分部技术部。建立健全麻竹高速公路大悟段全线施工测量的各项管理体系与制度。测量组织机构3.3.1测量主管职责(1)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项目施工测量计划和测量方案并监督实施。施工测量前,组织各分部的测量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熟悉和审核,对设计图纸提供的坐标、高程、结构物的细部尺寸进行验算,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组织所有测量人员学习和掌握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方法,熟悉相关的测量规范,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程序及相关的测量软件。(2)制定测量仪器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台账。妥善保存测量资料。指导测量人员正确使用和保护测量仪器。测量仪器定期送专业机构进行仪器的检定工作,并将仪器检定合格证书上报驻地办。(3)对现场施工队的施工段面进行测量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施工队,并上报项目部领导;(4)领导各分部测量人员做好本项目的控制测量工作,包括主控网、支线网和隧道洞内导线的测设。熟悉各主要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并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5)负责与测量监理工程师联系,做好全线测量报检工作;(6)承办项目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3.3.2测量队长职责(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安排,编制项目施工测量计划,并组织全体测量人员努力实施。(2)负责做好控制测量工作,熟悉各主要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3)负责做好施工放样工作,对关键部位的放样,必须实行一种方法测量、多种方法复核的观测程序,做好记录报内部监理签认。(4)负责向施工测量组交付现场测量标志和测量结果,实行现场测量交底签认工作,并对测量组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5)经常对测量标志进行检查复核,确保测量标志位置正确。如因测量标志移位而造成的损失,测量队长负主要责任。(6)制定测量仪器专人保管、定期保养等规章制度,建立仪器设备台帐。妥善保存测量资料。(7)指导测量人员正确使用测量仪器,严禁无关人员和不了解仪器性能人员动用仪器。(8)负责保护好测量仪器,定期进行检查,做好仪器的防腐、防晒、防雨、防尘工作,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状态。不得使用缺损的仪器进行测量。(9)完成项目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3.3.3测量员职责(1)热爱测量工作,工作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2)做好控制测量工作,熟悉控制标志的位置,保护好测量标志。(3)做好施工放样工作,放样前认真查阅图纸,准确计算,精心放样,确保测量结果准确无误。(4)认真做好测量记录,妥善保管测量资料,并将有关资料报工程技术部。(5)爱护测量仪器,定期维修保养,安全妥善保管。(6)完成项目部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第四章测量控制重难点及应对方法4.1测量难点及应对方法(1)难点一:本项目路线总长约37.771769km,测区主要为丘陵岗地和丘陵低山,植被较深,不通视的设计控制点位较多,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建立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应对措施: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建立本项目的平面首级控制网,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建立本项目的高程首级控制网,然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平面和高程支线网,满足全线路基,桥梁、隧道的施工放样要求。在测量过程中,以测量主管为核心,各分部的测量人员为组员,并聘请专业测绘人员指导控制网的建立、测设及结算工作。(2)难点二: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隧道洞内照明,渗水,车辆及机械通行以及施工作业等因素的影响,洞内导线的测设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应对措施:洞内导线点应布设在施工干扰少、稳固可靠的地段,埋设时标石顶面最好比洞内地面低20~30cm,上面用沙袋填平,以免在洞内运输或施工中遭受破坏。按主副导线进行洞内导线设置,每2-3点进行闭合观测,并选择合理的观测时间进行观测。利用隧道车行通道或人行通道将隧道左右线的导线进行闭合观测,检验左右线导线的精度,确保隧道的施工精度和贯通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3)难点三:曲线桥梁预制梁(板)再安装过程中,如何保证梁(板)安装的准确性和线型的顺直美观是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难点。应对措施:本项目所有曲线桥的梁(板)预制时,要注意位于平曲线内桥梁的梁(板)的长是不等值的,对于位于较大平曲线上的桥,施工时可将梁(板)长用封锚端做适当调整,同时支座垫石的位置也做适量调整,调整后的梁端安装后必须成一条直线,对于位于较小半径曲线上的桥梁,施工时用增减支座线之间的距离来调整梁长,此时支座位置不做调整。在梁(板)预制前,由技术部门制定曲线桥预制梁(板)调整方案并附有桥梁梁(板)安装平面布置图,该方案报设计单位认可方可进行曲线桥梁(板)的预制及安装工作。4.2本项目施工测量的重点重点一:高边坡及高路堤稳定性监测。应对措施:土质三级边坡,岩质路堑四、五级边坡、高路堤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按照设计图纸的相关要求进行监测网的布设和观测,监测方案根据边坡开挖的地质情况进行相关的调整。重点二:桩基及墩柱垂直度的控制。应对措施:①桥梁桩孔垂直度的控制:人工挖孔桩由于施工干扰较小,桩基垂直度较容易控制。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施工机械等因素的干扰,保证桩孔的垂直度,要将桩基中心的四个护桩埋置在钻孔机械影响小的地方,经常复核桩位,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钢筋笼安放就位后,利用全站仪测设桩基中心,当桩基中心和钢筋笼中心重合时,将钢筋笼固定好后进行桩基混凝土的浇筑。桩基混凝土破除桩头后,及时检测桩基偏位,当桩基偏位较大时,要将桩基混凝土向下凿除,直到桩位合格为止,对于凿除的部分重新支模浇筑桩基混凝土。②墩柱垂直度的控制:利用全站仪测设出墩柱中心坐标,墩柱模板固定就位后检查模板的中心坐标及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浇筑墩柱混凝土。墩柱模板拆模后用全站仪或铅垂仪检查墩柱的垂直度,确保垂直度偏差≤0.3%H且不大于20mm。重点三:现浇箱梁支架预设监测。应对措施:沿桥梁纵向每隔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点不少于5个,并对称布置,预压监测按三等水准进行。监测内容包括:加载前监测点的高程,每级加载后的监测点高程,加载至100%后每隔24h监测点的高程,卸载6h后监测点的高程,并计算沉降量、弹性变形量和非弹性变形量。支架预压按不少于3级预压单元进行加载,每级加载完成后,先停止下一级加载,并每间隔12h对支架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可进行下一级加载。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或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即可判定支架预压合格。支架卸载时应一次性卸载,并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重点四:隧道仰拱开挖。应对措施:仰拱开挖的控制比较困难,基本上无法一次性开挖成型,一般采用先在墙上测设一条腰线,然后计算出每一部位的开挖尺寸,现场技术人员可以用水准尺直接量取控制。仰拱施工作业组在仰拱开挖时,往往不能开挖到设计高程,这就要求现场技术人员多次检测,严格控制,确保仰拱开挖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重点五:二次衬砌施工放样。应对措施:校核台车制作半径与隧道二次衬砌断面内轮廓半径是否相符合,经过检查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为准。二次衬砌台车定位放样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利用全站仪精确放样出洞轴线与衬砌边墙的位置。再用水准仪测出其实际高程,计算出与设计高程之间的差值以精确定出衬砌台车平面高程位置,台车就位时先将底部与两侧标高对齐,然后从台车中线吊垂球,调整台车使垂线与设计中线重合,台车就位后用全站仪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二衬混凝土施工作业。二衬施工完毕用激光断面仪检查隧道净空断面,确保净空断面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第五章施工测量方法5.1平面测量控制方法5.1.1控制点复测平面控制点复测从设计院交桩后进行,本项目由于路线长,并存在不通视的点位,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测量方法建立平面首级控制网,然后在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支线网,满足路基、桥梁、隧道的施工要求。测设过程中,严格按照JTGC10-2007《公路勘察规范》、JTJ/T066-98《公路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测设。5.1.2水准点复测我标段水准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在复测过程中采用两台全站仪同时进行测量,其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的技术要求。5.1.3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1)导线点增设设计单位所提供的控制桩及资料,复测成果经过监理工程师抽检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控制点加密,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地理环境和现有的测量工具进行控制点加密。(2)水准点增设由于施工对桥涵部位水准控制点要求较高,因此水准点增设采用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技术标准所规定三角高程测量标准,采取附合水准测量,平原及微丘限差20mm,山岭与重丘地区限差6mm或25mm。5.1.3控制点、水准点的衔接与贯通复测时考虑前、后标段的衔接与贯通,应使用共用导线基点和水准点,以共用点计算复测成果。复测完毕后尽快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批。5.1.4横断面复核根据现有地形地貌及设计施工图进行全线纵横断面复核,起伏较大地段进行加密测设。横断面复核后,请监理工程师对横断面进行抽检。5.2路基施工测量公路路基施工测量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施工的需要将设计好的线路的平面位置和高程位置,纵、横断面测设到地面上,为按图施工提供依据。5.2.1征地红线复核路基施工清表前对设计图提供的征地界桩进行复核,按设计图纸提供的详细断面尺寸结合实地标高测设公路占地,并用白灰撒线标记,作为清表依据。对征地红线宽度不够的地段,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施工用地的补征工作。5.2.2挖方路段路基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挖方的开口线。施工过程中,当挖方段段落开挖至第一级平台位置时,放样出第一级平台内侧宽度位置并及时刷坡,其他平台依次采用同样的方法放样,高边坡的测量放样,根据施工段落桩号,直线段每隔10米(曲线段5米),放样出坡顶和坡脚。路堑开挖线放样计算公式:(插图2)LL=B/2+(H-H1)×m;LR=B/2+(H+H2)×m5.2.3填方路段路基清表后,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坡脚线,直线段设20米一个桩,曲线段视曲线半径分别为10米和5米一个桩,并标明填方高度。施工过程中,每填筑三层,根据坐标法和填挖宽度计算法,放样出路基填方的实际需要宽度,并在桩上标明填方高度。路堤坡脚放样:首先把路基中桩准确放出,根据设计高程、横断面高程、和边坡坡比测放路基坡脚线。超高路段应考虑超高值。计算公式:LL=B/2+(H+H1)×m+0.3m;LR=B/2+H2×m+0.3m(插图1)根据每层填土厚度,控制每层路基宽度。LL=B/2+DH×m;LR=B/2+DH×m5.2.4路基防护工程(1)路基护坡拱架测量首先计算出路基拱架护坡设计顶边线距路基中心距离及标高,再对拱架护坡顶每20米放样,并做好控制桩。拱架顶部控制桩固定好后,再根据实际边坡坡度及高度确定拱架底部标高,同时做好施工控制桩。流水槽位置均设置上下两个控制桩。(2)路基挡土墙测量施工放样首先用全站仪放出挡土墙的中轴线,然后依据挡土墙底座宽,基础深度及放坡系数,放出挡土墙开挖长度和宽度并用白灰划线,基础开挖后用水准仪对基础底部标高进行控制。基础开挖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基础轴线,并用水准仪测量标高,确认无误后向现场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基础完成后用全站仪放出墙身轴线,对施工过程中沉降缝竖直度,标高,平面尺寸进行检验。5.2.5路基排水测量边沟放样时,用全站仪按设计要求放样出边沟的宽度和中心线的位置,做成样板架检查,也可每隔1O~20m在沟内外边缘钉木桩并注明里程及挖深。5.2.6高边坡,高路堤边坡稳定性监测类土质路堑三级边坡、岩质路堑四级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监测横断面一般设置于控制性断面处,监测横断面间距100~200m,宜结合地质钻探设置。监测横断面上于路堑坡顶(外5m、10m、15m)、各级边坡平台、坡脚设置位移边桩进行位移观测;三级边坡于坡顶、四级边坡于2级边坡平台设置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观测,测斜管埋置于潜在滑动面以下5~10m,测斜管深度宜为25~30m,设置了预应力锚杆、锚索路堑边坡除了进行边坡稳定性监测外,还需要选择不小于10%锚杆体进行锚体张拉力监测。高路堤监测横断面设置间距100~200m。高路堤分别于各级边坡平台和坡脚外1m、6m、12m设置边桩观测路基位移。设置挡墙的高路堤,于挡墙墙顶及挡墙脚趾设置位移观测点,监测挡墙变形。于路肩和路基中心线设置沉降板观测路基沉降变形,如高路堤基底分布有5m以上软塑粘土或其他松软土层,于坡脚处用测斜管代替边桩进行深层位移观测。边坡监测时间只要为施工期和运营初期,总的监测时间为边坡开挖至公路建成后运营不少于一年。监测时间和频率如下表。监测频率与施工和降雨量相适应,在雨季、边坡开挖(放炮)期间和已出现变形破坏期间应加密观测。连续3日降雨量50mm/日时,应连续观测3日,间隔时间不大于2天,竣工后监测次数可逐渐减少。监测时间和频度表序号监测项目测试元件监测周期施工期间竣工后1年1地表位移位移桩每周1次前6个月为每月观测一次2深层位移测斜管每周1次监控方案根据边坡开挖地质情况进行相关调整5.3涵洞及通道测量5.3.1基础测量(1)涵洞及通道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的桩号,调查当地的水系情况。(2)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涵洞及通道各基点的坐标,利用加密的导线控制点,用坐标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3)基础开挖时,考虑开挖深度,适当加宽每个基点的平面位置,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随时进行标高测量,以保证基坑开挖的标高的准确。待涵底标高达到设计后,用坐标放样出各个基点的平面位置,基础模板安装完成后对涵洞各基点的坐标以及高程进行复核,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3.2台身测量基础完成后,计算出涵洞及通道台身平面位置,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并测出基础混凝土顶面的标高,待台身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平面位置及高程校验,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3.3盖板安装测量盖板安装前对涵洞及通道每块盖板安装的位置用钢尺进行定位,防止盖板安装在沉降缝上。用水准仪对涵洞及通道复测台帽标高,对不合格的点通知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复测,满足要求后方可安装盖板。5.4桥梁施工测量5.4.1桩基测量(1)根据设计图纸复核各桩位设计点坐标,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准确测量出中心点,控制桩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2)每个中心桩位纵、横轴线方向必须设置4个护桩,便于桩基施工过程中进行验校。(3)每次桩位放样应根据现场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避开施工干扰每个墩位每次放样1个桩位和隔桩放样,放样时应记录原始地面高程。桩位放样后及时检查各桩位间的距离,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4)桩位测量放线资料必须进行报检并经监理工程师校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桩位放样示意图桩基测量放样桩基检测测量5.4.2承台(系梁)测量(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量承台(系梁)纵、横轴线以及指导开挖的平面位置和深度。(2)开挖基坑过程中,跟踪测量基底高程和平面尺寸至开挖结束,确保不超挖。(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测放承台(系梁)十字中心线或承台(系梁)角点控制点。(4)测量完毕后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对角线距离,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承台(系梁)立模后,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坐标测设法测量各承台(系梁)角点控制点,在模板上做好标记,根据角点拉钢尺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或采用线锤控制,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承台放样示意图5.4.3墩台身及台帽测量(1)墩台身放样采用全站仪坐标法放样,先计算出各墩台桥梁工作线的交点的坐标,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成后,随机抽查放样点并记录。(2)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资料并签字。(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对比,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已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确认合格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5.4.4支座及垫石测量(1)采用全站仪放样法在墩顶放出支座垫石的角点准确位置,支座垫石顶面高程通过转点至各墩顶,并复核测量后进行水准高程测设。(2)全站仪坐标法测量放出支座垫石的位置,采用棱镜支架杆,并使用全站仪或钢尺复核相邻垫石的间距;标出支座垫石安放位置,支座纵桥向中线与主桥中心线重合或平行。支座垫石顶部高程使用精密水准测量法控制,确认无误后,经测量监理工程师确认无误后以书面形式向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控制支座顶面标高,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2mm,每一个支座特别是滑动支座安装就位后其上表面水平度不得大于1mm。5.4.5架设预制梁的施工测量首先,确定出垫石的中心线,并实际标定出来。沿预制梁顶面中线,垂直在预制梁两侧底面各做一个点,并实际标定出来,架设预制梁时保证桥墩两侧两个点与预制梁的两个点实际重合。5.4.6现浇箱梁测量(1)支架预压测点布置每跨支架要设三个观测断面,即跨中、支点附近三个断面,每隔断面设六个测点,基础三个点(底板两侧、梁中心处),支架三个点(与基础位置相对应),基础点位用红色油漆标识,支架上的点位采用挂钢丝垂球绑钢尺的方法。(2)观测阶段不随意更换测量人员观测,观测分成五个阶段:25%荷载、75%荷载、100%荷载、120%荷载、卸载后。每个观测阶段要观测两次,堆载结束后,测量观测每天安排一次,持载观察三天,若沉降不明显趋于稳定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卸载。(3)观测成果沉降观测由专职测量人员负责,数据如实填写在沉降观测记录表上。计算出支架弹性压缩量基基础沉降量,支架的弹性压缩结果用于支架起拱设置(底模起拱)。(4)模板的验收底模安装完成后,在底模上用全站仪放样出桥轴线,直线段10米,曲线段按半径适当调整放样点之间距离,必要时放样出腹板线,检查平面偏位情况,并用水准仪检查底板的标高,平整度,不符合规定处均应及时整修,底模应满足预拱度设置要求。底模满足要求后用全站仪放出翼缘板底模边线,用水准仪控制翼缘板底模的标高。控制预埋钢筋的位置;浇注混凝土前测量出箱梁顶面设计标高,控制箱梁梁顶标高。(5)箱梁浇注完成后标高测量控制。在砼浇注完成后,张拉端、跨中、合拢端每个断面设置三个测量点,并测出各点标高及轴线位置。在张拉完成后、支架卸载后测出上述各测点及轴线位置。施工测量流程:5.4.7防撞护栏测量采用全站仪按照设计要求对防撞护栏的内边线平面位置进行准确放样,直线段5米放一点,曲线段2米放一点(视曲线半径适当调整),外边线根据内边线用护栏设计宽度量测确定相应点位。如发现模板有明显的拐点或折线,再进行复测及调整。5.4.8桥面铺装施工前复测桥梁中心线、桥面宽度、泄水管位置和桥面板的高程。在距离两侧护栏内边缘15cm处,根据里程控制点,每5m测量一点,测出各梁面的标高,根据铺装层设计高程计算铺装层厚度,安装模板并复核无误后进行桥面铺装层混凝土的施工。5.4.9墩台的沉降观测(1)墩台沉降观测在每个墩台的左右幅4个防震挡块上布设固定观测点。测点的布设应符合测量精度和规范及设计要求。用精密水准仪两次观测精度≤0.5mm。(2)墩台位移观测位移观测点的布设同沉降观测点相一致,充分利用布设好的沉降观测点。观测仪器采用高精度的全站仪,测出该点坐标,与前一次所测坐标的差值,即为该观测期内墩台该点的位移值。5.5隧道测量控制5.5.1隧道控制点测量(1)洞口投点测设洞口导线点使用22钢筋(钢筋顶上刻十字)埋设在洞口附近坚固稳定的地面上,并用混凝土固定桩位,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满足四等导线的要求并通视良好。点位埋设好后,利用线路主控网建立隧道洞外四等独立网,满足洞口投点测设的相关要求。(2)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以洞口投点为起始点,沿中线布设,形成导线环。导线边长根据测量设计的要求并考虑实际通视条件,选择长边布设。导线点布设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的地方。由洞外向洞内的测角、测距工作,在夜晚或阴天进行,洞内的测角测距,在测回间采用仪器和觇标多次置中的方法,并采用双照准法(两次照准、两次读数)观测。照准的目标应有足够的明亮度。并保证仪器和反射镜面无水雾。洞内导线平差,采用道路之星软件平差。根据洞外控制点的坐标和方位角对洞内导线的坐标和方位角进行引测及平差。(3)高程控制高程控制点的布设是利用平面控制点的埋设,如特殊需要时进行加密,其布置形式也为附合水准线路。精密水准点的复测按四等水准控制。观测精度符合每公里偶然误差±5mm,全中误差±10mm,往返闭合差20mm洞内高程必须由洞外高程控制点传算。每隔100~150米设立一对高程控制点。洞内高程采用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并定期进行复测。5.5.2洞身开挖测量(1)开挖前校核中线点,并在开挖断面标出设计断面轮廓线。开挖工作完成及时测量超欠挖并绘出断面图。(2)隧道开挖在曲线段采用全站仪进行中线及高程放样。开挖断面形成后,采用断面仪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发现欠挖后及时要求施工班处理。5.5.3初期支护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制作加工的钢支撑定位放样。把拱顶高程和起拱线高程以及隧道中线在实地测设出来,控制钢拱架两侧拱脚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用红油漆标定记号并对本工序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5.5.4仰拱的填充测量(1)仰拱施工:首先对开挖过后的仰拱面进行检查,待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立模施工,并在模板上用三角符号标出仰拱顶面标高位置,用油漆连接成线,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2)仰拱填充与中心水沟施工:仰拱填充采用左、右幅分开施工方式,主要控制中心水沟立模及填充顶面标高控制。使用全站仪将轴控线引弹到模板外立面,施工人员开始立模,待模板稳定复核无误后,加固模板,并利用水准仪在模板内侧用三角符号标出填充顶面标高位置,用红油漆连接成线,以便控制填充施工。5.5.5二次衬砌施工测量校核厂家预制的台车,台车制作半径与隧道二次衬砌断面内轮廓半径是否符合,经过检查调试达到设计要求为准。二次衬砌台车就位定位采用坐标放样方法把隧道中心线在实地上测设标定出来,严格控制台车所在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确保隧道设计净空,放样点间距与模板台车长度一致,施工完毕后用隧道断面仪观测净空断面。5.5.6贯通误差测定与调整为确保施工进度和改善施工环境,项目部采用进出口两方相向掘进,由两端导线分别测量该点坐标,测量该点横向贯通误差、纵向贯通误差、水平角求算方位角贯通误差和高程贯通误差。隧道贯通误差式中:m外—控制网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影响值;m1—由进口计算的影响值;m2—由出口计算的影响值;mβ—由控制点放设中线时理论高度中误差;隧道贯通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调线地段的开挖和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因本隧道贯通面处于曲线段,因此中线采用折线法调整并符合《测规》规定。(1)通过导线测得的贯通误差按下述要求调整:a.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b.计算贯通点坐标闭合差;c.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很小时按坐标平差处理;(2)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高程贯通误差在规定的贯通误差限差之内时,按下列方法调整:a.由两端测得的贯通点高程,取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b.按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c.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未衬砌地段高程放样的依据。5.6路面施工测量(1)在验收合格的路基上恢复中心线,直线段10米,曲线段5米(曲线起讫点,纵坡转折点),路面结构层试验段施工时,通过水准仪测量出摊铺前、摊铺后、压实后的数据得出松铺系数。(2)为保证高程测量的精度,根据设计图纸宽度,放样出每台摊铺机宽度,放样桩用系有红色塑料袋的4-5cm长水泥钉钉入土基,钉入的钉子顶面与路床顶面保持平齐,用水准仪测出钉子顶面的标高,然后根据结构层每层的顶面高程计算出各测点的压实厚度。(3)根据各测点的压实厚度,计算出结构层每层施工时的松铺厚度。松铺厚度根据试验段所总结出的松铺系数计算。计算出各施工段的松铺系数用表格的形式交给各施工段的施工技术人员现场控制施工。5.7竣工测量竣工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等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要与施工测量相同。如发现竣工测量成果超过设计及规范限差时,在实体上作出明显标识,并上报驻地办,及时与设计部门、业主协商,提出整改和处理方案。桥梁竣工测量内容:桩基、承台及系梁、墩柱、盖梁、支座垫石、梁(板)顶面高程及外形尺寸、墩柱的垂直度与跨距在施工过程中注意记录,桥面系完工后,测定桥梁的中线,桥面宽度及顶面高程。路基路床顶标高复测,按车道宽度进行横坡高程测量,用全站仪进行中桩放样。钢尺量出路基顶面宽度。隧道竣工后,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在直线上每200米设一个,曲线上按曲线五大桩埋设。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在隧道边墙上绘出,符合JTGC10-2007《公路勘测规范》的相关要求。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测量成果表,编绘竣工图和单项工程竣工测量报告。第六章测量管理制度与质量管理措施6.1测量仪器管理制度(1)测量仪器的保管和维护。测量仪器由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在潮湿和粉尘环境作业过后,要把仪器拭擦干净,并置于通风干燥处将水汽晾干。在测量过程中仪器操作者不得远离仪器,保持仪器设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2)测量仪器的检校。用于生产的仪器设备必须按计量法规的要求进行定期强制送检,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未经检定合格的仪器不得用于测量生产,仪器设备建立台账,仪器型号、精度指标、使用情况应做好记录,确保测量仪器处于受控状态。(3)仪器的使用过程中建立外出作业台账,并签字确认,作业过程中谁使用谁保管的原则。基坑或其他临边防护处放样时,要确保架设的仪器的稳定性,操作仪器时,同一垂直面上其他工作要注意尽量避开。(4)仪器的使用严格遵守仪器测量操作规程作业,避免一切会对仪器照成损伤的行为,以免影响精度。6.2测量内业管理制度6.2.1原始记录的复核(1)复核原始记录时,应对记录薄上的所有记录数据进行复核,包括点的名称,点之标记,观测数据、日期、人员等。(2)采用双记录复核时,原始记录由两个记录员互相复核,确保记录成果正确无误。在因测量人数受限而采用单人记录时必须遵循单记录双复核,当发现记录错误时,复核人必须让记录员重新计算进行确认。6.2.2成果计算和复核计算人员必须认真抄录原始记录及起算数据。成果书编制完以后,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可用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6.2.3成果审核与归档测量成果编制完成后须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对不符合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应重新编制,必要时连同外业一起返工,经审核符合施工测量质量管理要求的测量成果方可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成果必须归档保存。6.2.4资料和桩点的交接测量成果交付使用前进行交接,并进行详细技交底,测量桩点应现场逐个交接,交接清楚后签署交接记录。当工程项目与其他单位相邻的施工交界段时,为确保施工交界段的正确衔接,应与相邻施工单位签认交界施工段的测量公用桩,交界处平面公用桩至少应为两个,水准点公用桩一个。6.3测量人员管理制度(1)严格按规程办事,遇到超限时要认真检查,不合规范要求及时返工。(2)测量组人员团结配合,保持测量人员的相对稳定。(3)制定仪器维修和保养制度及周检计划,加强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保持其良好状态,按时送检。(4)观测和计算结果必须做到记录真实,注记明确,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装订成册和长期保管。(5)一切原始观测记录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手簿必须填明页次,注明观测人、记录人、计算人、复核人、观测日期、起始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的类型,并详细记录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因超限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未经复核和检算的资料严禁使用。(6)测量人员野外工作时禁止下河游泳,严禁穿拖鞋上岗。上岗时必须佩戴安全帽。6.4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1)测前控制,每次测量作业前必须制订测量作业方案,明确测量方法,确保测量成果的质量达到预期的精度要求。(2)桩点的复测,进行复核测量或放样时,必须对作为已知点控制点进行复核测量,平面控制点应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检测,水准点应检测相邻两点间的高差,当检测结果表明桩点准确可靠时,方可进行后续的测量工作。(3)仪器对中整平,确保建站点、后视点和测点处仪器的对中整平正确,防止对点错误的发生。(4)放样测量作业后应及时利用测距、测角、测坐标、测平面尺寸、测与相邻结构间距离等方式进行复核,做到步步有复核。(5)野外数据的记录a.记录应采用双记录复测制。记录下放样方位角、距离和复测坐标进行复核。b.记录员必须在记录簿中记录清楚测量人员和测量时间,以便对测量事故责任进行分析和认定。c.观测员与记录员之间应密切配合,观测速度与记录速度协调一致,记录员必须对记录数据进行回报,以防止记录员忙中听错记错观测数据。6.5测量质量的保证措施(1)在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制定该项目的施工测量方案,并对参与该项目施工的测量工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该项目的施工测量任务。(2)测量工程师负责该项目的具体施工测量,根据制定的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3)对施工测量的仪器必须进行检校工作,对不合格的仪器必须严禁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注意仪器的保养及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向总工程师报告。(4)做好对图纸的审查工作,严格复核图纸有关数据。熟悉图纸,弄清各结构位置、尺寸,把握设计意图。(5)参与施工测量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所使用到的仪器的性能、使用方法。(6)对施工测量的数据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人员相互计算并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施工中的加密点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相互计算并复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放样。(7)做好高空作业、多层作业的施工测量安全防范工作。保证在施工测量过程中人员及仪器安全。(8)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质检工程师和责任工程师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9)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10)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平面控制网和水准附合控制网进行复核测量,保证控制点精度。目录第一章编制说明 41.1编制范围 41.2编制依据 41.3编制原则 4第二章工程概况 52.1工程概况 52.2工程主要工程量数量 52.3沿线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地质条件 52.3.1地形地貌 52.3.2气候 6第三章测量人员、设备总体规划 73.1测量人员总体规划 73.1.1测量组织 73.1.2一分部测量队 83.1.3二分部测量队 83.2测量设备总体规划 93.3测量组织机构设置 103.3.1测量主管职责 113.3.2测量队长职责 123.3.3测量员职责 13第四章测量控制重难点及应对方法 144.1测量难点及应对方法 144.2测量重点及解决办法 15第五章施工测量方法 175.1测量控制方法 175.1.1控制点复测 175.1.2水准点复测 175.1.3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175.1.3控制点、水准点的衔接与贯通 185.1.4横断面复核 185.2路基施工测量 185.2.1征地红线复核 185.2.2挖方路段 19HYP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