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情诗四首3_第1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3_第2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3_第3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3_第4页
即景抒情诗四首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景抒情诗四首制作:樟木头中学李仲秋学习目标:1、了解即景抒情诗的内容,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2、体会借景抒情特色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体会即景抒情诗的艺术特点。教学时数:三课时之一:登幽州台歌一、关于作者:

陈子昂(661——702),唐代诗人,字伯玉,梓州射洪人。陈子昂生活在武后时代,家世豪富,年轻时使气任侠,成年后乃锐意读书。立志政治改革,有较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对于文学的突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从诗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扫除了形式主义的残余,开创了唐代诗风。陈子昂是初唐诗歌革新的倡导者,初唐诗坛经“初唐四杰”的倡导后开始逐渐摆脱梁陈宫体诗颓靡诗风的影响,陈子昂是继“四杰”之后又一位高举诗歌革新大旗的文学家。陈子昂的诗直承汉魏五言,发扬了建安“慷慨以任气”和阮籍比兴咏怀的传统,语言质朴雄浑,意境苍凉悲壮,风格刚健有力,将唐诗的发展方向引向对广阔的社会与人生的关注上,进一步完成了唐诗革新的历史任务,为后代李白、韩愈、白居易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改革奠定了基础。二、背景解说:陈子昂是一个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则天派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对陈子昂的谏言置之不理,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感昔乐生、燕昭之事”,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三、译文:向前看不到古之贤君,后望望不到当今明主。想到天地之广阔,历史之久远,惟有我啊,独自悲伤,凄凉地涕泪横流。“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

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于是,在时间仿佛凝固的、辽阔无限的大地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感叹着苍凉与孤独,潸然泪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诗歌鉴赏五、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已经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全诗沉郁悲凉,通过作者登台所见所感,表达了一个正直的封建知识分子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无限伤痛之感。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共鸣。六、读诗感悟

陈子昂:一个大气超然,仰天长叹的孤独的英雄。这是一种绝对的孤独,是时间和空间的交汇处一个孤独的点,这个点以浩瀚的天宇和苍茫的原野的浑然交融为背景,无限辽阔且苍凉。人是孤独的,能面对孤独的人的内心是充实的,狂欢放纵是对孤独的逃避与慌张。面对孤独会体悟到人生的另一种真谛:超然物外,敢问苍天。人的尊严不是身居高官要职的显赫,也不是名利双收后他人的青眼,人的尊严是孤独地展现自我。七、拓展阅读之一:孤独是一种美丽

“在大地上画果实的人/注定要忍受饥饿/栖身于朋友中的人注定孤独/树根裸露在生死之间/雨水冲刷的是泥土/是草/是失意的眼神……”

生活中表面谈笑风生的我,在繁华散尽,喧嚣背后何尝不是无可奈何的彷徨与失落。找些时刻,抽身于红尘,远离所有的嘈杂、纷争,用心去感受那份沉寂,那份静默,那份由身至心的思索。我想,这也许是孤独。

在晨曦初照的黎明、夕阳西下的黄昏,或是万籁俱寂的黑夜,独自走进孤独,便深深地体会到孤独是一种美丽。只有在孤独中,一切才是真实的。笑容是对自己的,哭泣是对自己的,淡淡的惆怅是对自己的,甜甜的喜悦是对自己的。那时才能轻轻梳理如梦如烟的往事,让莫名的疲惫、无谓的忧伤在身后如潮水般徐徐退去,让往日飘忽不定的眼神清澈如水,让焦躁不安的面孔宁静似月。也只有在孤独中才能把自己融入自然,完美地领略春花的绚丽、夏风的浓烈、秋色的清幽、冬雪的晶莹,懂得珍爱生命,善待朋友。

孤独并不可怕。一本书、一段音乐、一杯香茗都可以让人在狭小的空间享受一种无限宁静的幸福与满足。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静静的呆在房间,让一伞桔黄的灯光充满一室的温柔,一卷在手,心如明镜,倚着孤灯吟读长思。可以放一首心仪的cd在小提琴优美的乐符中随梁祝化蝶而去;或在林忆莲“如果这时候,窗外有风,就有了飞的理由”的阙歌中让心在黑暗的苍穹中自由飞翔。还可以推开窗户追逐如梦霓虹,让孤独的思绪肆无忌惮地蔓延,让孤独的心声凌空起舞……

学会孤独,就会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收集新绿。与其让生命在无休止的纷争中窒息,何不置身孤独,漂洗心扉,净化灵魂。如果非要登上绝顶才能见到日出的辉煌,不如一个人静静的躺在山脚的溪边,看映在水中半残的虹;如果非要似夜莺的歌唱才能打动别人,不如孤雁一叫,划破天空的寂静;如果非要出卖良知才能成功,不如牵着自己的影子,自怜自励。

孤独是一杯咖啡,入口是淡淡的苦,回味是浓浓的香。孤独不是清高,不是孤僻,更不是冷漠,“情到深处人孤独”!冷漠无情,何来孤独?孤独犹如冰山上的一朵雪莲、峭壁上的一棵孤松、湖面上的一叶浮萍。孤独是一种美丽,一种超凡脱俗的、别样的美丽。之二:孤独

人,只有在最孤独的时候才会还原自己,才会暴露出他心底的渴念、欲求。不孤独或不会孤独的人,总是被一些浮名小利裹卷着,总是处于热热闹闹的状态下,总是不由自主的表演着。

我一向以为孤独比寂寞高出一个境界。寂寞是世俗的,因为缺乏一种温暖、簇拥才寂寞的,寂寞者其实很容易不寂寞,找上几个朋友,喝上几盅浊酒,或吼叫几句流行歌,跳几曲劲舞,看一场通宵电影,打一夜扑克麻将,寂寞就不了了之。而孤独是脱俗的,俗人很少孤独,孤独的心灵一般是飘于空中的,他或者思想超前、激进,或者行为怪诞、奇诡,或者情感至纯、至洁,或者身体变异、受残,表现形式不一,内容千奇百怪,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不为身边的人所理解或身边的人理解不到那么深刻、全面。这种孤独像一把双刃剑,担当者有两种结局:要么冲上去,做英雄,做精神国王;要么败下来,做凡人,做生活奴隶。事实上,做英雄的少,做凡人的多。

鲁迅拥有这种孤独,他担当起了人格自由的知识分子责任,而大多数知识分子是宁可选择奴性自由的,所以鲁迅终生生活在冷箭暗枪、讥言讽语之中。“不愿彷徨于明暗之间”的鲁迅“姑且举灰黑的手装作喝干一杯酒,将在不知道时候的时候独自远行”。荒芜英雄路,路漫漫其修远,鲁迅一个人坚持走下去了,在无物之阵和有物之阵中大踏步地走,然后死在漫漫长路上。这粒“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身后有王实味、张中晓、张志新、摩罗、余杰们,虽则寥寥,却毕竟有。

彻底还原自我的还有列夫•托尔斯泰。功成名就并没有障其目熏其心,他始终不能原谅自己贵族、富人的身份地位,正如时刻不能宽宥自己的私心己欲一样。他幻想天国之爱,他期待众生普救,他想用劳动去弥补心的失衡,他欲用光明去驱散黑暗,所以,晚年的他一刻也不得安宁,总如孩童一般想入非非,最后竟以82岁高龄离家出走,贫病交加地死于一个无名小站。“质本洁来还质去”,大凡真正的孤独者都是这样的。唯一与非孤独者迥异的是,他们“洁来洁去”,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精神财富。托翁开辟的路是建在尘世之上的,所以鲜有人效法。孤独,注定常常要一个人上路。远方如果传来几声问候,几句鼓励,这个孤独的行人就算是很幸福的了。八、艺术鉴赏1、情景交融,两相映照。背景: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情感: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岁月无情时不我待的深重感喟。2、在用词造句及句式上化用楚辞体。《楚辞远游篇》有云:“为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子昂此诗显然是从古诗化出,但意境却更苍茫遒劲。同时在句式上,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之二: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一、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于开元二十二年辅佐玄宗为宰相。作为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他深为时人所敬仰,被称为“开元贤相”“岭南第一人”,王维、杜甫都作有颂美他的诗篇。他曾辟孟浩然为荆州府幕僚,提拔王维为右拾遗;杜甫早年也曾想把作品呈献给他,未能如愿,晚年追忆,犹觉得可惜(见《八哀诗》)。

可以说,他是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有《曲江集》。二、解题望月:即举头望明月;怀远:怀念远方的人。古人写望月怀远的诗句很多,请说出几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三、赏析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后句即景生情: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但却脱口而出、自然浑成,意境也更加雄浑壮阔。

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情人:多情的人,有怀远之情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遥夜:长夜。竟夕:通宵。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直抒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是五言律诗,按照律诗的格律,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这一联是流水对,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思考:什么是流水对?这首诗中哪一联是流水对?

流水对是律诗对仗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严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绪的自然贯通,两句连贯而下如行云流水,所以叫做流水对。这首诗的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就是流水对。(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爱惜。滋:湿润。上句:写诗人徘徊于室内。吹灭蜡烛,更加爱怜洒满一地的银色月光。下句:写流连于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湿了披在身上的衣服。

颈联承接颔联,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不能。盈手:满手、一满把。佳期:重逢之期、欢会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赠给远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梦中与你重相聚。这里暗用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馀辉,揽之不盈手”诗意,并且进一步升发,表现出绵绵不尽的情思。

尾联进一步抒写了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四、体悟情感和写法情感: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写法:情与景浑成自然。诗的第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情入景,转入“怀远”。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使情与景浑成自然。五、名句赏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点点染的色彩,却写出雄浑阔大的意境和高华浑融的气象。

与之相似的句子有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眺的“大江流日夜”等。之三: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①少邻并:邻居稀落②云根:云脚。

③幽期:归隐的约期。言:指期约。一、诗人简介

贾岛:(779—843),字阆仙,范阳(今北京)人。早年出家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试不第。贾岛善写五言律诗,以苦吟著称,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题诗后》)。传说他就“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炼“推”“敲”二字不决,冲撞了京兆尹韩愈车骑,韩定之为“敲”字。这种惨淡经营的创作精神,形成了贾岛诗“清奇僻苦”的独特风格。与孟郊齐名,世称“郊寒岛瘦”,均为苦吟派诗人。二、题目解说题:题写;李凝:贾岛的朋友;幽居:环境幽美恬静的居所。

诗人拜访友人李凝,恰巧李凝外出,于是贾岛在友人的居室门前题写了这首诗,表达自己对李凝幽居环境的喜爱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三、赏析首联怎样表现李凝居所之“幽”?1、居所闲适,邻居极少;2、人迹罕至,通向“幽居”的小路野草丛生;3、小园荒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与“敲”哪一个更好?

次联写诗人月夜来访,到门之时,池边树上的鸟儿已入梦乡。自称“僧”而于万籁俱寂之时来“敲”月下之门,剥啄之声惊动“宿鸟”,以喧衬寂,以动形静,更显寂静。而“幽居”之“幽”,也得到进一步表现。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第三联曾被解释为“写归途所见”,大谬。果如此,将与尾联如何衔接?敲门之后未写开门、进门,而用诗中常见的跳跃法直写游园。“桥”字承上“池”字,“野”字、“云”字承上“荒”字。“荒园”内一片“野色”,月下“过桥”,将“野色”“分”向两边。“荒园”内有石山,月光下浮起蒙蒙夜雾。“移”步登山,触“动”了石根云气。“移石”对“过桥”,自然不应作“移开石头”解,而是“踏石”之类的意思。用“移”字,实显晦涩。

这一联,较典型地体现了贾岛琢字炼句,力避平易,务求奇僻刻深的诗风。而用“分野色”、“动云根”表现“幽居”之“幽”,还是成功的。特别是“过桥分野色”,构思新奇,写景如画,堪称警句。小结:前三联记叙寻访李凝居所经过,描写居所环境的幽静、自然、恬淡。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尾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烘托出诗的主旨,即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阅读《题李凝幽居》,完成1-2题。四、练习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B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C之四:春江花月夜

自古以来,月是个永恒的母题,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一、简介作者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三、诵读指导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细微──柔和──洪亮──细微。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诗歌的意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因而边读边感受,要发挥想像,根据字词句节想象形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四、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五、欣赏诗歌的景物美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体会其意境。其一: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其二:这几句,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十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六、合作探究

分析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一)古典诗歌中关于“明月”的意象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空间意象时间意象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情感意象点拨一: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了他们的哲理思考。(二)古典诗歌中关于“江水”的意象“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点拨二: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清•《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

——李煜《浪淘沙》(三)古典诗歌中关于“落花”的意象点拨三: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七、领悟诗的哲理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思考: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试分析。点拨: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

如此的美丽,美妙的景色不禁使人想到了宇宙的深邃和永恒,从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是如此的渺小和短暂。“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将月拟人化,月看似无情实则有情,写出月的等待与落寞,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八、品味诗的情感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几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这几句如何把江月与人融为一体来抒发感情?

“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惆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试分析这几句诗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