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_第1页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_第2页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_第3页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_第4页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 -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1-文言文(一)实词—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1220470011049000文言文(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中。)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江水;“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词义缩小。

(1)“禽”古意是飞禽走兽的总称,如“五禽之戏”,今指鸟类,范围缩小。

(2)“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或铂金等。

3.词义转移。

(1)“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去“古义指离开某地,今义为到某地去。

(3)“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是名词。现在转移为动词,是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的意思。

4.词义弱化。

(1)“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2)“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经达到收到死亡威胁的地步。今义仅是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弱了。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词义强化

(1)“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2)“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如:人来此绝境

6.感彩的变化。

(1)“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2)“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如:“能谤讥于市朝。今义指“恶意中伤”。

(二)实词其他特点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考查的是最多的,四个实词解释之中,至少有两个考查是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为我们读懂一篇文言文打好夯实的基础。

如:“畔”本义是田界,引申义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又可借为背叛,如“亲戚畔之”。

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来确定。

从语言环境推断词义,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

2.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请根据下表总结通假字规律。

序号

例词

本字及词义

例句

出处(原沪教版)

1

同“叛”,背叛

亲戚畔之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2

同“何”,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

橘逾淮为枳(六下)

3

同“嬉”,戏弄

圣人非所与熙也

橘逾淮为枳(六下)

4

同“耳”,相当于“罢了”

但手熟尔

卖油翁(七上)

5

同“又”,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七上)

6

同“屈”,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七上)

7

同“横”,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七上)

8

同“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9

同“返”,返回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七上)

10

同“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七上)

11

同“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七上)

12

同“措”,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七上

13

同“悦”,高兴,愉快

公输盘不说

公输(七下)

14

同“遍”,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七下)

15

同“熟”,仔细

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

通假字有两个特点:

(1)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有些声母相同,有些韵母相同);

(2)字形相似。因此,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它是否通假。

(3)意义相关如“亡”同“无”,没有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一狼洞其中()

2.名词作状语,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尔安敢轻吾射()

5.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6.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不耻下问()

(三)实词推测

1.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

如(1)吾更为武()

(2)百姓有过()

(3)齐人未附()

2.用成语联想

成语中一般保留文言词语的词汇意义。我们可以借助成语记住一些词的词义。如:

大举进攻【解释】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举:兴起,发动词语:~义。~办。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直错枉【解释】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举:选拔词语:推~。荐~。

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练习(可以适当提示出成语)

(1)赵奢之伦制其兵——()

(2)先涕泣不自胜()

(3)吾亦望汝副其心()

3.根据形旁推测字义(这部分比较难,建议结合汉字构字法,学生基础差也可以仅作了解)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

看到有人写“巜”,你多半会以为它是书名号的左半边“《”。错了!它是一个汉字,读作kuài。释义古同“浍”,田间水沟。如粼,形容山石间水流清澈。

丶其实这个“丶”也是一个汉字!不过可千万别把它读成“点”,因为它其实是“主”的异体字,读作zhǔ。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而主的本义指灯芯。

一个“丶”是汉字,四个“丶”加在一起,变成“灬”也是一个汉字!当然,它也不读“四点”,而是读“huǒ”,意思和“火”是一样的。也读作biāo表烈火。这下明白《说文》中为什么说,“然,烧也”了吧?看字形就知道了:大家围着篝火烤肉,旁边还蹲了一条狗。

“丿”它就读作“piě”,意思是“不”。古代造字的时候常有这样的运用,比如把“丿”加到“戈”上面变成“戊”,意思就变成了“不动之戈”。

三个“丿”加在一起就成了“彡”,看起来像歪的“三”不过它读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来装饰,须毛和画饰的花纹,毛长。其实我们看看也能明白,这个字长得就像是孔雀背后漂亮的羽毛大尾巴。形,本义,动词:着色加彩,突显图案。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修,本义是纹饰。

廾gǒng两手捧物,今作“拱”。与双手有关。丬pán古同“爿”劈开一半的木柴,用作偏旁。

攵pū古同“攴”与武器有关。辶chuò同“辵”,与走有关。

冖mì古同“幂”,覆盖。

彳chì〔彳亍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与行走,人的行为有关。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忄(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歹—死亡、月—肉、自—鼻、目—眼、尸—身体……

“页”的本义是头,故以“页”作意符的字都和头、面的意义有关:如“顶、颊、颈、颔”等;“斤”的本义是一种锐利的砍伐工具,故以“斤”作意符的字大多和砍伐、截断的意思有关,如“斫、斩、断”等;“手”旁的字大多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如“拉、扯、推、按、提、拔”等。。

用“王”作形旁的字,不都是与本义为一种大斧(有这种斧的人有镇压之权,多与君主,天子有关)的王(皇、闰)有关,而绝大多数是与玉石或玉器(理、琢、环、珍)有关。

用“示”作形旁的字,不是与看有关,而是与祭祀,祝愿,崇拜(神、祗、社、视、祈、祖)有关。“示”的本义是贡献祭品的灵石,是名词。?灵石上放置祭品。给鬼神看并享受,后来又引申为动词“给人看。

但“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如“祈、社、神、祝”等;“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如“裤、袖、衫”等。又如“欠”和“夂”形体也相似,但“欠”旁的字与口有关,也就是和口中出气有关,如“歌、歇”等;“攵”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如“收、改、教、救”等。

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已经看不出表示意义范畴的意思了。如“理”字,从“玉”(玉作左偏旁写作王)“里”声,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治理”“修理”“管理”义。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4.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这部分较难,基础一般的可以仅作了解,不用练习)

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或者根据词性一致判断,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此外如“追亡逐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词性相同)

5.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披和执是动词“坚”“锐”充当宾语应为名词,所以翻译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练习:

(1)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2)立谓所亲曰。()

6.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义。如果解释准确无误即为正确答案。非选择题代入整句话中,根据上下文,能解释通顺的一般就是正确答案。

说说下列句中“绝”的含义。绝的含义有:断;与世隔绝的;极;尽。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佛印绝类弥勒()(4)读《易》至韦编三绝()

例题

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④;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⑤,即日放之。

【注释】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拘禁于牢房。④堪:忍受。⑤感悟:感触和觉悟。

1.下列句中“何”的用法与“何其乐耶!”中“何”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乐可言?B.吏呼一何怒!C.何忧令名不彰邪?D.潮头更大,何耶?

2.翻译文中划线句。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认为自己“何乐可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下列各项对这则寓言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物质条件再丰厚,也代替不了自由带来的快乐。

B.自由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动物,都是最可贵的。

C.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D.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快乐。

练习(可以让学生翻译全文或者关键实词)

(一)课外文言文(9分)

蒲松龄路旁搜奇

蒲留仙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②,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落拓:落魄,穷困失意。②罂:大腹小口的瓦器。③淡巴菰:一种烟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 (2)故笔法超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是蒲留仙“性尤怪诞”的具体表现。

B.“偶闻一事”中的“事”应指蒲松龄觉得有价值之事,而非所有事情。

C.“此书方告成”既强调了成书的不易,也突出了蒲松龄的认真、严谨。

D.上文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源于生活,但又应该高于生活。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④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4分)

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3.请根据这则短文的主题为本文取个四字标题(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

管仲弃酒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注释】①具:准备②身弃:死

1.选出“为”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2分)

A.齐桓公为大臣具酒B.生于淮北则为枳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D.终为忠臣

2.“管仲半弃酒”的根本原因是担心“”(用文中的词)(2分)

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①榎(jiǎ)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这里指用棒棍打。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脱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子仅有是儿()(2)使跪雪中()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不好吗?

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D、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的不好!

3.在教训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女弟:妹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师皇甫颖 少( ) (2)泰亟往还之 还( )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字)是__________。(2分)

(六)课外文言语段(9分)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②,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裘:皮衣?③陛:殿堂的台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被狐白之裘()(2)发粟与饥寒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落实。(3分)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3.晏子劝说景公的目的是,纵观全文,景公是君主。(4分)

(七)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郗太尉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②,因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太尉,掌管军政大权的官名。②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族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遣门生与王丞相书书:信B.丞相语郗信语:对……说

C.门生归白郗日白:告诉D.如不闻如:如果

2.下列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B.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C.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D.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3.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本文记录的是王羲之的事迹。

B.郗太尉看不起王丞相家,所以派遣门生前往王家帮他选婿。

C.王氏众子侄皆彬彬有礼,只有王羲之一人放荡不羁。

D.王羲之善书法,性格奔放,不矫揉造作,得到了郄太尉赏识。后即以“坦腹”、“坦腹东床”、“东床”指女婿。

4.请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三人成虎

庞葱与太子质①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②。”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③,果不得见。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质:做人质。②自为知:自己知道辨别。③罢质:结束做人质。

1.解释加点字

①今一人言市有虎②夫市之无虎也明矣

2.翻译句子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高风亮节

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③。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⑤,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杖汉节⑧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⑨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律:卫律,生汉朝,因惧株连而逃降匈奴。②武:苏武,西汉人。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③单于:匈奴首领。④羝:公羊。羝乳:公羊产了小羊。⑤别其官属:把他的随行人员隔离起来。⑥廪食:公家的粮食,即匈奴分给的粮食。⑦去(jǚ):同“弆”收藏。⑧汉节:代表汉朝的节杖。⑨节旄:节杖上装饰的牦牛毛尾。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白单于( ) (2)乃幽武置大窖中( )

(3)武既至海上( ) (4)杖汉节⑧牧羊(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武牧羊终不屈,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气节。

1220470011049000文言文(一)实词

(一)古今异义

1.词义扩大。(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中。)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江水;“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河流。

2.词义缩小。

(1)“禽”古意是飞禽走兽的总称,如“五禽之戏”,今指鸟类,范围缩小。

(2)“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或铂金等。

3.词义转移。

(1)“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去“古义指离开某地,今义为到某地去。

(3)“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是名词。现在转移为动词,是为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的意思。

4.词义弱化。

(1)“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2)“饿”古义指严重的饥饿,已经达到收到死亡威胁的地步。今义仅是指一般的肚子饿,程度减弱了。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5.词义强化

(1)“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

(2)“绝境”绝境:古代表示与外界隔绝之地,现在表示走投无路之时。如:人来此绝境

6.感彩的变化。

(1)“卑鄙”古代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现在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2)“谤”古义指议论、批评他人过失。如:“能谤讥于市朝。今义指“恶意中伤”。

(二)实词其他特点

1.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考查的是最多的,四个实词解释之中,至少有两个考查是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为我们读懂一篇文言文打好夯实的基础。

如:“畔”本义是田界,引申义为旁边,如“河畔”“桥畔”,“畔”与“叛”同音,又可借为背叛,如“亲戚畔之”。

一词虽然出现多义,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只能有一个意思,这就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来确定。

从语言环境推断词义,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顾野有麦场(回头看,看,看见(环顾,四顾)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还,反而)

2.通假字

所谓“通假”,就是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音同或音近的字通用和假借的现象。请根据下表总结通假字规律。

序号

例词

本字及词义

例句

出处(原沪教版)

1

同“叛”,背叛

亲戚畔之

天时不如地利(六下)

2

同“何”,什么

缚者曷为者也

橘逾淮为枳(六下)

3

同“嬉”,戏弄

圣人非所与熙也

橘逾淮为枳(六下)

4

同“耳”,相当于“罢了”

但手熟尔

卖油翁(七上)

5

同“又”,又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七上)

6

同“屈”,弯曲

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七上)

7

同“横”,横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七上)

8

同“拣”,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七上)

9

同“返”,返回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七上)

10

同“慧”,聪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七上)

11

同“无”,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七上)

12

同“措”,放置

一厝朔东

愚公移山(七上

13

同“悦”,高兴,愉快

公输盘不说

公输(七下)

14

同“遍”,遍及,普遍

小惠未徧

曹刿论战(七下)

15

同“熟”,仔细

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七下)

通假字有两个特点:

(1)读音相通(有些字因语音演变今天看不出相通了,有些声母相同,有些韵母相同);

(2)字形相似。因此,当某个字用它的本义、引申义等义项都讲不通时,就可以考虑它是否通假。

(3)意义相关如“亡”同“无”,没有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一狼洞其中(打洞)

2.名词作状语,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

3.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

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尔安敢轻吾射(轻视)

5.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饥饿。使……穷困)

6.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对……感到诧异)(2)不耻下问(以……

为耻)

(三)实词推测

1.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

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节词来表示。如文言中的“书”可组词为“书信”。

如(1)吾更为武()更可组词更改,更换,答案是更改。

(2)百姓有过()过可组词过错,过失,过分,过去等,这里是过失,过错比较契合。

(3)齐人未附()附——归附、归顺。

2.用成语联想

成语中一般保留文言词语的词汇意义。我们可以借助成语记住一些词的词义。如:

大举进攻【解释】大规模出兵,向敌方进攻。举:兴起,发动词语:~义。~办。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直错枉【解释】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举:选拔词语:推~。荐~。

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练习(可以适当提示出成语)

(1)赵奢之伦制其兵——()不伦不类、无与伦比(没有相类似或可比拟的)。伦:类

(2)先涕泣不自胜()“喜不自胜”胜,“能承受”,意思是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控制”。

(3)吾亦望汝副其心()“副”是“符合”,与成语“名副其实”中的“副”同义。

3.根据形旁推测字义(这部分比较难,建议结合汉字构字法,学生基础差也可以仅作了解)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

看到有人写“巜”,你多半会以为它是书名号的左半边“《”。错了!它是一个汉字,读作kuài。释义古同“浍”,田间水沟。如粼,形容山石间水流清澈。

丶其实这个“丶”也是一个汉字!不过可千万别把它读成“点”,因为它其实是“主”的异体字,读作zhǔ。古人读书时断句的符号。而主的本义指灯芯。

一个“丶”是汉字,四个“丶”加在一起,变成“灬”也是一个汉字!当然,它也不读“四点”,而是读“huǒ”,意思和“火”是一样的。也读作biāo表烈火。这下明白《说文》中为什么说,“然,烧也”了吧?看字形就知道了:大家围着篝火烤肉,旁边还蹲了一条狗。

“丿”它就读作“piě”,意思是“不”。古代造字的时候常有这样的运用,比如把“丿”加到“戈”上面变成“戊”,意思就变成了“不动之戈”。

三个“丿”加在一起就成了“彡”,看起来像歪的“三”不过它读作“shān”,意思是用羽毛来装饰,须毛和画饰的花纹,毛长。其实我们看看也能明白,这个字长得就像是孔雀背后漂亮的羽毛大尾巴。形,本义,动词:着色加彩,突显图案。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修,本义是纹饰。

廾gǒng两手捧物,今作“拱”。与双手有关。丬pán古同“爿”劈开一半的木柴,用作偏旁。

攵pū古同“攴”与武器有关。辶chuò同“辵”,与走有关。

冖mì古同“幂”,覆盖。

彳chì〔彳亍chù〕慢慢走,走走停停的样子。与行走,人的行为有关。

形旁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与五行有关;

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与兵器有关,

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从“(言)、辶(走)、忄(心)、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还有:皿—器具、纟—丝麻、宀—房舍、求—毛皮、隹—鸟雀、歹—死亡、月—肉、自—鼻、目—眼、尸—身体……

“页”的本义是头,故以“页”作意符的字都和头、面的意义有关:如“顶、颊、颈、颔”等;“斤”的本义是一种锐利的砍伐工具,故以“斤”作意符的字大多和砍伐、截断的意思有关,如“斫、斩、断”等;“手”旁的字大多同手的行为动作有关,如“拉、扯、推、按、提、拔”等。。

用“王”作形旁的字,不都是与本义为一种大斧(有这种斧的人有镇压之权,多与君主,天子有关)的王(皇、闰)有关,而绝大多数是与玉石或玉器(理、琢、环、珍)有关。

用“示”作形旁的字,不是与看有关,而是与祭祀,祝愿,崇拜(神、祗、社、视、祈、祖)有关。“示”的本义是贡献祭品的灵石,是名词。?灵石上放置祭品。给鬼神看并享受,后来又引申为动词“给人看。

但“礻”是“示”的左偏旁变形,以“示”为意符的字大都与鬼神、祭祀、祸福有关,如“祈、社、神、祝”等;“衤”是“衣”的左偏旁变形,“衤”旁的字都与衣物有关,如“裤、袖、衫”等。又如“欠”和“夂”形体也相似,但“欠”旁的字与口有关,也就是和口中出气有关,如“歌、歇”等;“攵”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或人的行为有关,如“收、改、教、救”等。

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已经看不出表示意义范畴的意思了。如“理”字,从“玉”(玉作左偏旁写作王)“里”声,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治理”“修理”“管理”义。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制的船具。“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有关(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再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字的意义。“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该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它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过”也同理,也可译为“拜访”之义。

4.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这部分较难,基础一般的可以仅作了解,不用练习)

古汉语讲究工整、对仗,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或者根据词性一致判断,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和“被”同义,都是“被”的意思。

此外如“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亡就是逃跑,追和逐都是动词,词义也相近。)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忧劳”对“逸豫”,词义相反。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的“用”解释为“被任用”,则“以”亦可作此解。“忠”和“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忠”和“贤”同义,那么“用”和“以”同义,故“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词性相同)

5.语法分析推断法(即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将军身披坚执锐(披和执是动词“坚”“锐”充当宾语应为名词,所以翻译为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

练习:

(1)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下雪(2)立谓所亲曰。()亲近的人

6.代入检验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解题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义。如果解释准确无误即为正确答案。非选择题代入整句话中,根据上下文,能解释通顺的一般就是正确答案。

说说下列句中“绝”的含义。绝的含义有:断;与世隔绝的;极;尽。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佛印绝类弥勒()(4)读《易》至韦编三绝()

分析:(1)尽;忽然(屏障里头)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2)与世隔绝的;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3)极;佛印极像弥勒菩萨(4)断。孔子研读《周易》,(翻来覆去地读),使穿连《周易》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

例题

笼中鹦鹉

富商有段姓者,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②六年,段忽系狱③。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④;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⑤,即日放之。

【注释】①畜:养。②熙宁:宋神宗年号。③系狱:拘禁于牢房。④堪:忍受。⑤感悟:感触和觉悟。

【译文】

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只鹦鹉,十分聪明,能接待客人并诵诗交谈,于是这个姓段的人剪了鹦鹉翅膀上的羽毛,把它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等到回来对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笼子里待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姓段的富商大有感触并有所觉悟,当天就释放了鹦鹉。

1.下列句中“何”的用法与“何其乐耶!”中“何”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乐可言?B.吏呼一何怒!C.何忧令名不彰邪?D.潮头更大,何耶?

2.翻译文中划线句。

段大感悟,即日放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鹦鹉认为自己“何乐可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4.下列各项对这则寓言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物质条件再丰厚,也代替不了自由带来的快乐。

B.自由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动物,都是最可贵的。

C.不要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D.失去了自由,也就失去了快乐。

【答案】1.B2.姓段的富商大有感触并有所觉悟,当天就释放了鹦鹉。

3.自己多年被关在笼中(没有自由)4.C

练习(可以让学生翻译全文或者关键实词)

(一)课外文言文(9分)

蒲松龄路旁搜奇

蒲留仙居乡里,落拓①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②,中贮苦茗,又具淡巴菰③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注释】①落拓:落魄,穷困失意。②罂:大腹小口的瓦器。③淡巴菰:一种烟草。无偶:无与匹比

【译文】

蒲松龄在乡里居住的时候,极其落魄,性格尤其奇怪放诞,以做村里的小孩的老师来养活自己,不求他人。他作《聊斋志异》的时候,每天早晨会拿着一个大瓷罐,里面放着浓茶,又准备了一包烟草,放在过往人多的大路旁。下面铺着芦席,(他)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在身边。见行人走过,一定强拉着他跟他说话,随他知道什么,谈论些稀奇古怪的事。行人渴了蒲松龄就让他喝茶,或者给他奉上烟,一定让他畅快地谈论才罢。偶然听说了一件事,回去之后再加工润色。这样过了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了,所以笔法非常绝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4分)

(1)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 (2)故笔法超绝()

【答案】

1.(1)担任,充当(2分)(2)所以(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是蒲留仙“性尤怪诞”的具体表现。

B.“偶闻一事”中的“事”应指蒲松龄觉得有价值之事,而非所有事情。

C.“此书方告成”既强调了成书的不易,也突出了蒲松龄的认真、严谨。

D.上文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源于生活,但又应该高于生活。

【答案】(9分)

2.下面铺着芦席,(他)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在身边。(陈、于)(3分)

3.A(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9分)

蔡磷,字勉旃(zhā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niǎn)④而致之。

【注释】: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④辇(niǎn):车子,这里是“用车子运”的意思。

【译文】

蔡磷,字勉旃,是吴县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怎么会有寄千两银子却不立字据的事呢?况且父亲不曾告诉过我(这件事)”蔡勉旃笑着说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知道我诚实守信,因此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1.解释加点字:(4分)

而翁知我()卒辇而致之()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3.请根据这则短文的主题为本文取个四字标题(2分)

【答案】(9分)

1.了解;最终(4分)

2.怎么会有寄千两银子却不立字据的事呢?况且父亲不曾告诉过我(这件事)(关键点:安、未尝、语)(3分)

3.以诚待人、诚信待人、一诺千金等(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

管仲弃酒

齐桓公为大臣具酒,期以日中。管仲后至,桓公举觞以饮之,管仲半弃酒。桓公曰:“期而后至,饮而弃酒,于理可乎?”管仲对曰:“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臣计弃身不如弃酒。”桓公笑曰:“仲父起,就坐。”

【注释】①具:准备②身弃:死

【译文】

齐桓公给大臣准备了酒席,约好中午开席。结果管仲迟到,于是桓公举杯罚他喝酒,管仲就把杯中酒倒掉了一半,桓公就问道:“有约却迟到,罚你喝酒你却又将酒倒掉,从礼节上讲能说得过去吗?”管仲回答说:“臣听说酒进了嘴舌头就伸出来(多说话),舌一伸出来(多说话)就会说错话,说错话的人就会惹来杀身之祸。臣盘算了一下,与其惹上杀身之祸,不如倒掉这些酒。”

1.选出“为”的解释不相同的一项()(2分)

A.齐桓公为大臣具酒B.生于淮北则为枳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D.终为忠臣

2.“管仲半弃酒”的根本原因是担心“”(用文中的词)(2分)

3.对结尾句中“笑”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对管仲言语的认同B.对管仲做法的理解

C.对管仲用意的赞许D.对管仲胆小的嘲笑

【答案】(6分)

1.A(2分)(A替,给;其他变成,成为【形成】【做成】)

2.“言失”(如抄“舌出者言失”给1分,如抄“臣闻酒入舌出,舌出者言失,言失者身弃”不给分)(2分)

3、D(2分)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艾子有孙,年十许,慵劣不学,每加榎楚①而不悛②。其子仅有是儿,恒恐儿之不胜杖而死也,责必涕泣以请。艾子怒曰:“吾为若教子不善邪?”杖之愈峻。其子无如之何。一旦,雪作,孙抟③雪而嬉,艾子见之,褫④其衣,使跪雪中,寒战之色可掬。其子不复敢言,亦脱其衣跪其旁。艾子惊问曰:“汝儿有罪,应受此罚,汝何与焉?”其子泣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注】①榎(jiǎ)楚:榎,楸树的别称。楚,古书上指牡荆,落叶灌木。这里指用棒棍打。②悛(quān):悔改。③抟:同“团”,把散碎的东西捏聚成团。④褫(chǐ):剥,脱下。

【译文】

艾子有个孙子,年龄十岁左右,懒惰顽劣厌学习,艾子常用棍棒打他但不悔改。他的父亲只有这一个儿子,常常担心儿子受不住杖刑而死去,每当艾子责罚孙子时就流泪哭泣着求饶。艾子愤怒地说:“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用木条棍棒打孙子越加严厉。艾子的儿子对艾子无可奈何。

有一天早晨,雪下了起来,孙子捏雪球玩耍。艾子看见了,剥掉他的衣服,让他跪在雪中,冻得冷颤的神色十分明显。艾子的儿子不再敢说求饶的话,便也脱掉自己的衣服跪在自己儿子的旁边。艾子惊讶地问道:“你的儿子有罪,应当受到这种惩罚,你为什么加入进来呢?”艾子的儿子哭着说:“你让我的儿子受冻,我也让你的儿子受冻。”艾子笑着宽释了孙子和艾子的儿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其子仅有是儿()(2)使跪雪中()

2.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吾为若教子不善邪?

我替你教训儿子不好吗?B、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不好吗?

C、我替你教训儿子的不好!D、我因为你而教训你儿子的不好!

3.在教训孙子一事中,面对儿子的言行,艾子的神情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笑

【答案】

1.(1)这(2)让(4分)2.A(2分)3.怒惊(2分)

【解析】

1.(1)

根据上下文意思:上文提到艾子的儿子只有这一个儿子,时常担心孩子不()杖打而死掉。可以推测出孩子经不住杖打,不能承受杖打,既然已经有了不,那“胜”就是经得住,能承受。

成语助记:不胜枚举(尽)名胜古迹(优美的)聊胜于无(胜过、超过)稳操胜券(胜利)不胜其烦(能承担)

巧记:“胜”的本义是“经得住,能承担”,所以能坚持到最后(即“尽”)并“胜过、超过”他人而取得最后的“胜利”,胜利是“美好”的事,由此又引申出“优美的”。

(2)

使”很容易想到的两个含义:一是让,一是命令。命令的主语是上级,而本文是爷孙,所以是让。

2.关键字是为,实词含义背诵中,为没有因为的义项。根据句式,原文是反问,翻译也应该是反问,所以排除C,D。而B中的儿子表意不清,也可以理解为我因为你而教训自己的儿子。但是他教训的是孙子。如果选项增加“我这是因为你教子无方才这样啊!”难道我不是为你儿子好吗?会增加难度。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①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②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取其女弟③。”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注释】①姨妹:姨母的女儿 ②二子:两个女儿 ③女弟:妹妹

【译文】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少师皇甫颖 少( ) (2)泰亟往还之 还( )

2.对文中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B.那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

C.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不能嫁了。D.其中一人身体有残疾,不嫁我孙泰就能出嫁了。

3.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文中与“古贤之风”相照应的一个词(字)是__________。(2分)

【答案】

1.(4分)(1)小时候(2)归还2.(2分)B

3.(4分)①没听从劝告,娶了身体有残疾的姐姐;②归还了银灯台。4.(2分)义

(六)课外文言语段(9分)

景公①之时,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②,坐于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注释】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裘:皮衣?③陛:殿堂的台阶。

【参考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了!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现在你不知道。”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被狐白之裘()(2)发粟与饥寒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的落实。(3分)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3.晏子劝说景公的目的是,纵观全文,景公是君主。(4分)

【答案】(6分)

1.(1)同“披”披着、穿着 (2)给

2.古代贤明的君主,在自己吃饱的同时知道百姓的饥饿

3.关心百姓疾苦;从善如流或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等

(七)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郗太尉①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②,因嫁女与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太尉,掌管军政大权的官名。②逸少,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是王导的族子。

【参考译文】

太傅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门生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他家挑个女婿。王导告诉郗鉴的来人说:“您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吧。”门生回去禀告郗鉴说:“王家的那些公子还都值得夸奖,听说来挑女婿,就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公子在东边床上袒胸露腹地躺着,好像没有听见一样。”郗鉴说:“正是这个好!”一查访,原来是王逸少,便把女儿嫁给他。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遣门生与王丞相书书:信B.丞相语郗信语:对……说

C.门生归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