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_第1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_第2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_第3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_第4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心理学(复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的定义:(1)美国心理学会提出:教育心理学是对教育过程中的行为的科学研究。是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对学习与教学的理论和原则进行开发、评估和应用,以促进终身学习。(2)我国学者定义:它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的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者进行有效的教育。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它主要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这个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组成。3.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并重的学科。其作为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的学科有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实践性。4.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规律。①②(2)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①首先表现为能够帮助教师确立良好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科学理念,同时为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提供了具体的视角和研究方法,②其次,它为教育实践服务表现为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与技能。5.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应该采取客观的研究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2)整体性原则,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各种具体的心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3)发展性原则,它要求研究者或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以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的心理。(4)教育性原则,它是指研究活动需要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有利于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积极向上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第二章人的心理发展与教育6.人的心理本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①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②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③大脑的结构与功能,④脑功能的集中表现——反射();(2)心理对客观现实具有依存性;(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4)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7.人的心理活动与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它是人脑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信息加工过程或是人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过程。①感觉与知觉_A感觉的概念与分类(感觉:是指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B.知觉的概念与分类(知觉:是指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C.感觉的基本规律: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效应;D.知觉的特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恒常性。②注意: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产生和进行的必不可少的心里属性。_A.注意的概念及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通常所说的“聚精会神”主要是指“注意”。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B.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C.注意的种类:a.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b.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c.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付出太多意志努力,在有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D.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④思维:_A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B.思维的特征:思维具有间接性、思维具有概括性;C.思维的分类:a.根据思维的凭借物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b根据其指向性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2)情绪过程①情绪的概念: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理解情绪应把握以下三点:1)情绪由三种成分构成: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外在行为;2)情绪是有刺激所引起的;3)情绪产生的中介是需要。②情绪的功能:1)适应功能;2)激动功能;3)信号功能;4)调节功能。③情绪的分类:1)根据刺激类型的分类:A原始情绪,B由感觉刺激引发的情绪,C.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D与他人有关的情绪,E与欣赏有关的情绪,F持久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心境;2)根据情绪产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时间与紧张度的分类:心境、刺激、应激。④情绪智力:情绪智力又称情绪智商或情感智商,简称情商(EQ)。传统智力理论的缺陷是情绪智力概念产生的主要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同情绪智力的构成因素有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与挫折承受能力。(3)意志行为过程①意志的概念及特征: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行动有一下三个特征:1)具有自觉的目的性,2)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产生的基础,3)与克服困难相联系。②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A动机取舍(双击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B确定目的,C选择方法与制定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由一下三个环节构成,A及时地执行决定,不失时机地迈出突破性的第一步,B不断地进行目标定向,C客服困难。③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地、独立地采取决定及执行计划;2)果断性,是指个体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3)坚韧性,是指在执行决定阶段个体能以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自制力,是指个体在执行决定阶段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约束自己的言行。8.人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每个阶段都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②不同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的互补性:还不行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许多层次上都存在。8.心理发展的基本概论·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与新皮亚杰主义·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任职发展观(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①感知运作阶段,②前运算阶段,③具体运算阶段,④形式运算阶段(3)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①不知张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知识,即不主张毫无依据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②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③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9.埃里克心理发展理论(历经八个阶段):(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3-6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7)繁殖对停滞(30-60岁)(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10.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关系(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①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2)在遗传所提供的可能范围内,坏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水平起决定作用,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①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②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因素;③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第三章学习理论11.学习的概念:广义概念;狭义学习包含三方面的内容。30.技能的概念:技能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些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某种智慧任务或身体任务协调的能力。31.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它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身体动作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能力。32.智能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或智慧技能,它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大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33.智能技能的培养:(1)展开与分解性策略,(2)变式练习策略,(3)反馈策略,(4)条件化策略34.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认知阶段、联系形成阶段、自动化阶段。35.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熟练。熟练的主要特征:(1)意识控制减弱,(2)动觉反馈作用,(3)能利用细微线索,(4)在不利条件下表现正常。36.动作技能培养:(1)准确的讲解和示范(2)合理安排练习(3)及时而充分的有效反馈第七章品德及其培养(15%)37.品德的定义:品德或道德品质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的特征和倾向。38.品德心理结构学说:(1)因素构成说,(2)系统构成说,(3)功能构成说。39.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和连续性;(4)品德心理结构阶段性;(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端性。40.皮尔杰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1)无律阶段(2-5岁);(2)他律阶段(6-8岁;)(3)自律阶段(9-11岁)4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识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人际协调、维护权威的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42.强化学生品德形成的教育方法:①说服教育,②榜样示范,③价值辨析,④奖励与惩罚。43.学生的不良品的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44*.学生品德问题与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可能为论述题)(1)客观原因:①不良社会风气(重要原因),②家庭的不良影响(表现为家庭结构不良和家庭教育不当),③学校教育缺陷(教育者教育思想不当、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考试压力过大等);(2)主观原因:①错误的道德观念,②异常的情绪表现,③意志薄弱,④不良行为习惯,⑤不健康的个人需要。45.学生品德问题与不良行为的矫正:(1)创设良好的交流环境,消除情绪障碍;(2)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3)锻炼抗拒不良诱因的意志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4)掌握劝导和批评的艺术。第八章学习动机与学习因素46.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维持该学习活动,并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倾向。47.学习动机的分类:(1)内部学习动机与外部学习动机;(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加内驱力;(3)外部动机、内部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48.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1)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①学习动机能够激发起适当的学习行为,②学习动机能够为学习行为定向,③学习动机能够维持学习行为;(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4)学习动机的内化。49.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能力和完成任务状态的自我把握与感受。影响因素: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②归因方式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的形成。50.人本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1)成就动机理论,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因;(2)成就目标理论,包括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51.有利于培养学习动机的因素:(1)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避免学生出现高度焦虑、要有合作化的教学取向、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合理的要求);(2)适当的任务难度水平;(3)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学习任务(成就价值、内在价值或兴趣价值、效用价值)。52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培养(或为二选一):外部动机:(1)适当使用奖励和惩罚;(2)外部奖励的使用要适当;(3)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设置合理的目标(学生制定目标或教师引导设置等)内部动机:(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①使学习任务有趣,引起学生注意,②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原有观念冲突;给予成功满足,增强自我效能);(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予积极反馈,训练学生做出积极的、现实的归因;(3)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第九章教学设计53.教学设计: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54.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加涅认为(1)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别学生;(2)它应包括长期和短期的两种计划;(3)应有助于学生的心智成长;(4)应全面系统地考虑教育过程的各个方面;(5)应遵循发展心理和学习心理的规律。张大均则归纳为“四个原则”:系统性远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造性原则。55.教学设计的内容:①教学目标的设计;②教学对象的设计;③教学内容的设计;④教学方法的设计;⑤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第十章教师心理与教师专业成长56.心理品质: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57.教师的认知品质:①敏锐的观察力;②善于分配注意的能力;③清晰的记忆力;④思维的创造性;⑤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⑥丰富的想象;⑦较强的组织能力。58.教师的情感品质:①教师的爱(内在体验、倾向、态度)②教师的期待(不同观点来分析从而提出不同的要求)。59.教师的意志品质:①目的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持性60.教师的人格品质:①专业的气质与敬业的态度,②稳定的情绪及深切的安全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乐观活泼的性格,⑤高尚的品德,⑥教育的机智教师的教学效能: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直观判断。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①社会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主、自由、法制);②学校因素(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对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③教师的个人因素(自我意识、从业动机、职业道德、能力素养)。第十一章师生的心理健康与教育61.心理健康的概念: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62.心理健康的标准(陈家麟):智力正常发展、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6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①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成长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生活适应能力的提高;②帮助学生解决在学校中遇到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如学习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行适应问题、心理障碍问题等。64.学习问题表现在:(1)学习动力不足(如懒惰、分心厌倦,缺乏方法、独立性差);(2)学习倦怠(如注意力分散困乏、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嗜睡等)(3)考试焦虑;(4)成绩波动;(5)旷课或逃学。65.学生学习问题的应对策略:(1)结合学生的需求特点,激发学习动机;(2)帮其确定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合理计划,改进学习方法;(3)教师和家长要对学生抱有合理的希望;(4)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5)教师要善于营造和谐的班级气氛;(6)学校和教师要建立校家联系网,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66.网络成瘾的行为矫正(自预)网络成瘾的概念: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一种现象。原因分析:①网络特性,②家庭原因,③学校原因,④社会原因,⑤个人原因。解决对策:①向社会呼吁《未成年人网络权益保护法》,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管理,严禁未成年人入内;②密切与家庭的联系,知道改善亲子关系,帮助父母发现网络的益处,不要患“网络恐惧症”;③掌握网络教育主动权,加强网络安全管理;④关注每个学生,禁止体罚或者忽视学生。不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67.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1)认同教师角色,能积极投入到教学当工作当中,在教学工作中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2)有良好的和谐人际关系;(3)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4)具有教育独创性;(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68.教师心理问题的表现:(1)生理-心理症状;(2)环境适应困难;(3)人际关系欠佳;(4)职业行为问题;(5)职业倦怠;(6)神经症。69.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1)教师的心理压力(社会因素、学校因素);(2)教师的人格特点(①成就动机过强,②强迫人格:过分追求完美而过分自我克制与关注,③偏执让人格:具有偏执人格特点的教师价值观、人生观比较消极)。第十二章大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70.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自):(1)焦虑心理(求职时,面对竞争既向往又失落迷茫),(2)自卑与自负心理(面对意向单位的挑几件而觉得自己没把握、低估自己,或在求职时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3)嫉妒心理(对于他人的成就、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