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核心要点突破2考场高分跨栏3随堂巩固落实4基础自主梳理1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1)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下降,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________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________,靠近东南亚。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第二第三劳动力和资源技术、知识港澳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劳动密集型国内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政策2.城市化(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________的地区之一。密集数量规模问题与对策产业基础规划产业升级生态环境3.对策(1)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构建以____________、广州,____________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________与管理。香港深圳规划以练促记(2012·佛山模拟)2009年12月24日,全国首个跨区域综合规划《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2009-2020年)》正式出台。《规划》中明确:到2012年,初步实现同城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广州和佛山都同属珠江三角洲腹地城市,地域相连,人缘相亲,经济相融,文化相通B.广佛两地在城市结构形态、产业协作发展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C.广佛同城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人才资源不够雄厚,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D.广佛同城后将拉高佛山的房价,影响居民生活。佛山廉价劳动力会涌入广州,导致广州就业紧张,环境污染加重解析:本题结合实际,广佛同城化,对佛山的房价尤其是广佛交界处的房价确实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人口现在已经完全自由流动,广佛同城化不会使佛山劳动力大量涌入广州,因此说造成广州就业紧张,环境污染加重是错误的。答案:D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分析1.地理条件2.问题及对策3.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化的主要模式城市化模式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具体过程珠江三角洲模式工业化在外资的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苏南模式工业化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温州模式工业化由于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东北模式工业化随着资源的开发,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云南德宏模式边贸发展由于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特别提醒]在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往往形成城市群,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构建城市群需具备以下条件:(1)高密度的聚落;(2)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3)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4)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学以致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2010年12月的报告称,澳门2011年的经济可望增长16.3%。材料二珠江三角洲与澳门图。(1)从1999年到2008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人均GDP居亚洲前列。分析澳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分别是什么?(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几年来,出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外资开始向长江三角洲一带转移的现象。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热门考点: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命题规律】
高考中,选择题、综合题两种形式都有所出现,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从考查形式上看,多通过区域分布图,要求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突出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时政热点,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2009·高考福建文综卷)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中的Ⅰ、Ⅱ、Ⅲ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1)~(2)题。(1)与Ⅰ、Ⅱ走廊相比,Ⅲ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市场广阔B.水运便利C.科技实力强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2)促进Ⅲ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解析: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和掌握区域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解答本题组的关键。第(1)题,图示信息表明,Ⅲ走廊沿长江分布,水运便利。第(2)题,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会导致内部竞争;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会导致环境恶化;当地矿产资源优势不明显。答案:(1)B
(2)C解题秘笈:做综合题应注意的问题(1)答题要层次分明。答题时应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尽可能做到书写逻辑严密、文意顺畅。如果没有把握,怕把知识点漏答,就把把握性大的知识点放在前面,把握性不大的知识点放在后面。另外,不要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段落,让评卷老师看不清你到底答了几点。减少阅卷教师的眼疲劳障碍。(2)答题注重回归课本。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有些地理综合题材料新颖、设问巧妙,但考生在思考时都一定要站定“地理立场”,从地理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在很多情况下,综合题的答案在课本中是可以找到答题原型的,此时要尽量用课本中的规范性语言去回答,得分率往往比较高。
(2010·广东卷)E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材料一1990~2005年E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甲)。材料二2008年E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图乙)。(1)该市2005年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1990~2005年变化幅度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该市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_。(2)与1990年相比,2005年该市建设用地面积________。对此变化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3)影响该市“羊”产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___。2008年该市的支柱工业部门是________。(4)该市规划了一个工业园区,拟引进图乙中的三类工业部门,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应选择哪三类?为什么?(5)据报道,该市在距老城区22km的地方,建成了一个可以容纳100万人的豪华新城区,现入住人口不足3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解析:第(1)、(2)、(3)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E市位于内蒙古,煤、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减少中间环节运输成本,获得规模效益,该市工业园区应当引进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第(5)题,新城建成后,入住人口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原因是规划超前;距城区远,交通不便;新城以豪华住宅区为主.当地居民购买力不足。答案:(1)草地林地温带草原带(2)增加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3)原料煤炭开采业(4)三类工业部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供应业)、炼焦及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理由: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考虑工业部门之间的前后联系,增加产品附加值;共享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5)城市规划超前;配套设施不足;交通不便;居民住房购买力不足。纠错笔记:不理解区域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2011年5月24日新华网消息: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升长三角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1)目前很多外商选择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建厂,长三角地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原因有哪些?(2)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你认为长三角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对策?(3)资料显示长三角地区气温在不断升高,专家估计,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到2013年,江苏沿海海平面将上升27毫米。这会对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怎样的影响?(4)在图示区域工业发展中,能源紧张、劳动力成本增加这两大因素逐渐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结合西部大开发,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错因分析:该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审题不清,不能明确题目的要求,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二是思维不清晰,表述不准确。解析:(1)从长三角的工业基础、市场、劳动力的素质等方面分析。(2)这里强调的是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因而重点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3)海平面上升会导致风暴潮加剧、海水入侵、沿海滩涂生态破坏等问题。(4)结合西部大开发来进行分析,一是把西部的资源进行跨区域调配,以解决东部的资源短缺问题,二是把东部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以发挥西部的劳动力与资源优势。答案:(1)长三角地区交通便利,科技力量强,素质较高的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等。(2)改造区域产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减少耗能多、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增长潜力大、效益好的新兴工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地区投资环境等。(3)风暴潮灾害破坏程度加剧;沿海滩涂湿地等生态群也会减少或丧失;海水入侵沿海地下淡水层;沿海土地盐渍化;海岸、河口自然生态环境失衡等。(4)实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改变本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扩大铁路、水运、管道、输电线路等的运输能力;向西部转移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部门。(本题为开放型试题,答案合理即可)状元微博:分析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区位时,发达地区侧重工业基础,协作条件,技术优势,高素质劳动力,交通与通信等条件;而对于落后地区一般强调地价,廉价劳动力,政策优惠,潜在市场,优势资源等。读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独立发展的力量,但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步发展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的发展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然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存在着较大差异解析: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不一定同步发展;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答案:D2.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B.丰富的矿产资源C.技术力量强D.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解析:20世纪80年代,珠三角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拥有外来资金、设备与技术、本地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答案:D3.目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具体表现有(
)A.市场萎缩B.南岭阻隔水陆交通C.劳动力素质较低D.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解析:科技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不高、能源缺乏是珠三角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答案:C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27日在中国广州举行。东莞是广州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78.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86万人,出生率为10.67‰;死亡人口7587人,死亡率为4.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1‰,现在全市常住人口635万人,人口城镇化率为86.39%,城镇常住人口548.58万人。材料二30多年前,广东是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30多年后的今天,在举国抗击金融危机、合力保增长之际《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应运而生,珠江三角洲地区再次获得了先行先试的契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珠江三角洲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图。材料三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二、三产业向粤西地区转移明显,为促进粤西地区经济发展,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石化工业集团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三方共同建设的中科炼化项目选址于广州南沙,因环保问题,东海岛(如右图所示)优胜于茂名、阳江和镇江而成为该项目的最佳选址地。(1)材料一反映了东莞城市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城市化可能带来哪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肿瘤类生物制品项目建议书
- 2025幼儿园采购合同协议书
- 2025年甲基丙烯酸甲酯合作协议书
- 地铁隧道维修加固合同
- 2025年皮革、毛皮及其制品项目合作计划书
- 办公楼入驻企业健康筛查承诺书
- 体育赛事现场急救聘用合同医生
- 工厂消防设施安装合同范本
- 酒店绿化维修合同
- 化工企业实验室研究员聘用合同
- 钻井队安全管理年终工作总结
- 腰椎感染护理查房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全册语文古诗词
- 销售业务拓展外包协议模板2024版版
- 体育大单元教学计划(18课时)
- 2024软件维护合同范本
- 期末测评-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造型的表现力 教案
- 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梳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