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第一单元《观察物体3》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和例2o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不同方位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感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结果是不同的。

小正方体若干个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我们发挥想象力,就能够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

形,今天我们来一起搭一搭图片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1

出示例题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三

个正方形的图形。

A、学生动手拼摆,并交流方法。

B、指明汇报并演示,可能有三种摆法。

解决问题(2):如果在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

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

A、学生动手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B、指名汇报并演示。

问:你有什么发现?(摆法不同,只能加在前后不能加在上下左

右。

2、教学例题2

出示例题2:你能够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

A、操作:摆出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图形,并与同学交流方

法。

B、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并演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确定了从正面、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

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只有一种摆法。)

3、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2页做一做

教学过程旁注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第3-4页练习一第1-7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只有1种摆法。

当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就变得简单了。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1课时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

教学目标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自主学习

1、结合2X6=12,说一说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

2、有12个小朋友正在讨论怎么站队的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帮

助他们吗?你能用一道简单的算式把你心目中的排法表达出来

吗?

3、根据你写出来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你能找出下面的数的倍数吗?

3的倍数:

5的倍数:

二、合作交流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2的内容,交流过程中自己没预习到得知识,

要在弄懂、学会的基础上补充到笔记本上。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汇报内容并重点板

书。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交流完后,同桌互相举出一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

4、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5、学生汇报自主学习4的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明白3和5的倍数

有无数个,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最后引导学生明白,一个数的

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大的倍数无限大,一个数的倍

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过程旁注

三、课堂检测

练习二第1-8题

四、课题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因数和倍数

124-2=612是2和6的倍数

2和6是12的因数

18的因数有1、2、3、6、9、18

2的倍数有2、4、6、…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2、5的倍数的特征第2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

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举出生活中的数,再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类推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预习

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掌握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自主学习

1、预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1)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

2)根据你写出的2的倍数,想一想怎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呢?

2、预习新知识

(1)、观察2的倍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偶数,什么是奇数?

⑶、根据你写出的5的倍数的特征,看看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U引导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

倍数,可以根据倍数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

来进行判断。

2、检查自主学习2。

(1)、先小组交流、讨论,得出统一的结论。

(2)、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出:个位上是0、2、4、6、8的

数都是2的倍数。

(3)、教师总结,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

3、检查自主学习2(2).

(1)、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然后由组长对他们进行评价。

(2)、做小游戏

①站立活动:请学号是奇数的同学起立,再请学号是偶数的同学起立。

思考:有没有两次都站起来的?有没有两次都没有站起来的?

②抢数活动:让一名男生代表和一位女生代表上台抢奇数和偶数,其余学

教学过程旁注

生可以在下面指挥。然后让学生思考零是奇数还是偶数?讨论后明确零是

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的特征,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偶数的个位上是

②奇数的个位上是

(4)、认识自然数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自然数怎样分?先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一下啊,然后试着画一画。

(5)、小组合作学习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检查预习内容2、(3)

小组讨论后明确:个位上是5或0的数是5的倍数。

让学生进行验证。

三、课堂检测

练习三第1、2、6、7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3的倍数的特征第3课时

课题

教学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的特

征,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

教学目标比较、分析、归纳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激发学生

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自主学习

1、复习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

⑴、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提示:可以说给家长或同学听,然后让家长和同学评价,并在预

习本上打上等级,或者写在预习本上。

⑵、从2、3、5、6、9这些数字中任选3个数字组成三位数,要

求:

①是2的倍数②是5的倍数③同时是2和5的倍数

2、预习新知,探究体验。

(1)、从2、3、5、6、9这些数字中能不能组成3的倍数呢?

⑵、观察你组成的3的倍数,看看有什么特征?

(3)、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困惑?或者你认为哪些知识很重要,

想提示大家?

二、合作交流

1、汇报这部分内容与哪些知识有联系,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

2、小组交流复习预习1和预习新知的内容,对2(2)的问题,大

胆猜想,交流,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学

生可能会猜想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教师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大家的猜想睁不正确呢?让学

生举例子,师生共同讨论探究。

三、课堂检测

1、第19页做一做

2、练习三第3、4、5、8、9、10、11、12题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个位各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质数和合数第4课时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

教学目标别。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自主学习

1、预习与这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

⑴你能说出2、3、5的倍数的特征吗?

2、预习新知识

⑴、找出1—20的所有因数,然后给他们分分类。看一看能够从中发

现什么?

①每个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

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几种情况?讨论交流后完成下

面的表格

只有一个因数

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

有两个以上的因数

⑵观察思考:

①有两个因数,如2、3、5、7等,这几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征?

②4、6、8、9等这些数的因数与上面的数的因数相比有什么不同?

⑶你还有什么发现?

二、合作交流

1、检查自主学习1的内容。(先说给同学听,然后老师检查)

教学过程旁注

2、小组讨论交流预习学案2的内容。小组成员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

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发言,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归纳因数的

三种情况,明确质数和和数的概念。明确特殊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

和数。

4、100以内的质数表。首先让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来判断100以内的一个

数字是质数还是和数呢?是不是用逐一检查的方法判断呢?有没有其他更

简单的方法呢?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方法。

三、课堂检测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检查100以内的质数表,看看做的对不对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数的奇偶性第5课时

奇数和偶数

教学内容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解释自己的发现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复习引入

1、学生举例说明奇数和偶数。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有关奇数和偶数的知识。板书:数的奇偶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2

课件出示例题2问题:奇数和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和奇数呢?

偶数和偶数呢?

(1)理解题意

引导: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思考后交流,认识一下两点:

A、奇数和偶数的和做一些探索。

B、把问题表示为三点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

(2)自主探索

师: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发现规律吗?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

(3)合作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后板书:

教学过程旁注

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举例验证

质疑:这个结论正确吗?你能够找一些大数试一试吗?

三,巩固练习:在括号里填上奇数或偶数

奇数一偶数=()奇数一奇数=()偶数一偶数=()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奇数+偶数=奇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第6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有关概念以及数的奇偶性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并形成知识网络。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旧知巩固,引入课题

1、举例说说什么叫质数、合数、奇数、偶数?

2、说明本节课的练习内容和练习目的,并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1题

A、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

B、全班反馈。

2、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全班反馈

3、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3题

A,以小组为单位,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解决问题。

B、全班反馈。

4、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4题

A、以小组为单位探索。

B、引导学生发现:

奇数X偶数=奇数

奇数X奇数=偶数

偶数X偶数=偶数

C、让学生举例验证自己的发现。

5、课件出示教材第16页练习四第5题

教学过程旁注

A学生独立解决问题。B、组织加流

6、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加流。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练习四第7题.

2、学生阅读哥德巴赫猜想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四、课题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练习四

1、质数和合数

2、奇数和偶数

奇数X偶数=奇数

奇数X奇数=偶数

偶数X偶数=偶数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7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

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

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2)棱的认识。

(3)顶点的认识。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

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过程旁注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

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

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

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正方体

课题第2课时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目标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2.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正方体实物。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板书课题:正方体)

【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

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教学过程旁注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

用集合圈表示为:

(长方体: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二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尔5、8、9题。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

结)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给。、甲口卜

课题第3课时

求长正方体棱长和及相应练习

教学内容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研究棱长和的计算。

教学目标

1、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2、棱长和计算方法。

模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一、复习检查:

1、判断:(复习相应的概念)

(1)、长方体中至少有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2)、长方体中有时最多有8条棱的长度相待。()

(3)、12条棱都相待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4)、长方体的6个面中至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

(5)、相交于一个点的三条棱中任意一条棱都可以看作是长方体的长,其

余两条棱的某一条看作宽,另一条可以看作高。()

(6)、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等。()

(7)、长方体中有时四个面是完全相等的长方形。()

(8)、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9)、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10)、长方体中有时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二、计算:

1、小卖部要做一个长2.2米,宽40厘米,高80厘米的玻璃柜台,先要在

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这个柜台需要多少米角铁?

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小组交流方法。

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12条棱,分成3组,4个长、4个宽、4条高。

40厘米=0.4米80厘米=0.8米

2.2X4+0.4X4+0.8X4还可以(2.2+0.4+0.8)X4是什么?

教学过程旁注

三、巩固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所有棱长和72厘米,已知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

高是多少厘米?

2、学雷锋小组为班里做一个节约箱,箱长5分米,宽长4分米,高长3

分米。想一想应该怎样做?至少需要多大的纸板?

四、作业:探究练习一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4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

教学重难点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什么是正方体的棱长?2.指出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

并说出长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的棱长,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新课讲授】

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⑴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在上面分另标出“上”、“下"、“前"、“后"、“左”、

“右”六个面。师生共同复习长方形的特征。请同学们沿着长方体纸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

的棱剪开,得到右面这幅展开图。

(2)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分别标出“上、下、前、后、左、右”六个面,然

后师生共同复习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分别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得到右面正方体展开图。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展开图,看看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中每个面的长和宽

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观察后,小组议一议。引导学生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

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出示教材第24页例1。

理解分析,做一个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是求什么?

教学过程旁注

(这个长方体饭包装箱的表面积)

先确定每个面的长和宽,再分别计算出每个面的面积,最后把每个面的面积合起来

就是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3)尝试独立解答。

(4)集体交流反馈。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页练习六第1、2、3、4、6、7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掌握了长方休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通过学习,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5课时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材25页第5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第9、10题)。

L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求一些不是

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2.通过练习、操作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

能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

教学重难点

行正确的判断。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并且学习了表面积

的计算方法,请大家试着解决下面的两个问题。(出示课件)

1.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纸盒,至少需要多少纸板?

2一.个棱长和为180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

视指导。

【新课讲授】

1.教材25页第5题

(1)一个长方体的饼干盒,长10cm、宽6cm、高12cm。如果围着它贴

一圈商标纸(上卜面不贴),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上下面不贴”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要计算4个面的面积,上下两个

面不计算)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5)集体交流反馈。

方法一:1Ox12x2+6x12x2=240+144=384(cm2)

方法二:(10x12+6x12)x2=(120+72)x2=384(cm2)

答:这张商标纸的面积至少需要384平方厘米。

教学过程旁注

2.教材26页第8题

(1)课件出示教材26页第8题图片及文字:一个玻璃鱼缸的形状是正方

体,棱长3dm,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鱼缸的上面

没有盖)。(2)学生读题,看图,理解题意。

(3)提问“鱼缸的上面没有盖”说明什么?(说明只需计算正方体5个面的

面积之和)

(4)请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3x3x5=9x5=45(dm2)

答:制作这个鱼缸时至少需要玻璃45平方分米。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9、10题。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

体的表面积,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第6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第27、28页的内容、第28页的“做一做”,

教学内容

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1~5题)。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教学目标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加强学生空间概念的发展。

常用体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学具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口答:1米、1分米、1厘米是什么计量单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厘米又是什么计量单位?

【新课讲授】

1.认识体积的概念。

(1)故事导入:多媒体课件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看完后,老师提问:

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为什么把石头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就升上来了。

引导学生说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所以水就升上来了。

(2)实验证明老师:石头真的占了水的空间吗?(4)体积概念的引入

教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提问: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

相同吗?

2.体积单位的认识。

(1)出示两个长方体。提问: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

(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就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

(2)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教师:计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

米、立方米,可以分别写成cn?,dn?和nA

教学过程旁注

(3)认识体积单位。

老师:请你猜一猜Icn^ldnAIn?是多大的正方体。

学生讨论后回答: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1cm3;棱长是1dm的

正方体,体积是1dm3;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In?。教师请学生看

教材,证实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再次感受体积单位实际的大小。

【课堂作业】

教材第32页练习七b5题。

【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它们在我们的生活

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又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课题第7课时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课本第页的内容,课本第页的例

教学内容29~3130

1及第32页练习七的第5~6题)。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教学目标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1.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难点2.运用公式计算。

1立方厘米学具。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提问: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小木块长方体

长宽心

的数京便”本积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

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x高。可以写成:V=abh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

教学过程旁注

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二棱长x棱长x棱长(板书)用字母表示:V=aaa=a3

(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课堂作业】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第8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课本第34~35页内容及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1通.过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

教学目标名数的改写。2.使学生学会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不同的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

掌握名数的改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用名数的改写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口答:说一说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一填。

1千米=()米1米=()分米=()厘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新课讲授】

1.学习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老师板书教材第34页例2:•个棱长为1dm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ldm\

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3)老师出示棱长为1dm的正方体模型。

提问:它的体积用分米作单位是ldm\如果用厘米作单位,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多少厘米?(棱长是10cm)

(4)计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V=a?

(5)根据推导,请学生说出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老师板书)

(6)你们能够推算出1立方米和1立方分米的关系吗?学生尝试完成。

老师板书: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教学过程旁注

2体.积单位,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比较。

3.学习体积单位名数的改写。

(2)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3。

(3)学习教材第35页的例4。

4巩.固: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完成后,要求他们口述解答的过

程。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6-37页练习八的第1~9题。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在这节课里,你有哪些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教师签名:

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本第38~41页内容,第38页的例5,第40~41页练

教学内容

习九的第「6题)。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容积单位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旁注

【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

进率是。

【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这是为什么呢?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完成课题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教学过程旁注

3.新知应用。出示例5(1)分析理解题意

5x4x2=40(dm3)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教师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