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1页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2页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3页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4页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1•文言文阅读

【2014考点预测】

纵观2013年的高考试题,对于文言实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文言实词的

考查紧紧把握多义词这个重点,能力层级都稳定在识记A、理解B这一层面匕题型单一,承续性好,绝大部分

时候都是客观题。

文言虚词的考查题型也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多是比较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在作比

较的一组中,大多情况下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是教材课文中的例子),有时也可以在题干中给出示例,要求

寻找与示例用法相同的选项。

句式的考查设题方式灵活,题型相对集中。设题方式灵活,就是可以专点设题,也可以渗透设题;可以明确设

题,也可以隐蔽设题;可似设主观题,也可以设客观题。题型相对集中,是说有些“考法”经常运用,比如把不同

的句式和用法放在翻译题上考查。

翻译题设题全部采用主观题型,设置2—4道小题,以3道小题居多。断句题目的考查一直没有间断,或者结

合第I卷给出的文言材料断句,或者单独设置文段进行断句。

筛选文本信息属于轮考题,在一些省份的命题中没有涉及。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解读文本就是筛选信息的过

程。

2014年本专题的备考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在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中,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总是心有余悸,

总是想到自己能不能读懂文言文文本,能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根太不必要的,

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2.转变文言文的阅读观念。要小文言文当做文章来阅读,因为古士也是“文”,而不是一堆古

汉语的材料。进一步说,高定工出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能力,不再静止地考查句式的辨认,

强化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3.重视课本的阅读,夯实知识基础。高考文言文命题以取材于课外的材料为主.小:少直接取材

于课内送本文言文的复习却很重要,这二”.是因为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空力、虚词是课本中学过

的匕赤征引课本中的文句,更重要,',是这是一种语言的积累和文化的只氯是对文明的吸纳。课本

文言文是文言知识的载体,课本的内容一定要认真复习,做到消化吸收,惟有“得法于课内”才能

“得益于课外高考命题取材于课外,其解题的依据、方法,乃至于技巧都存在于课内。

4.调适心态,从容应考。当我们具备了高考文言文有关的考纲、阅读试题的选文以及阅读试题的特

征等常识之后,在考场上面对语文试卷,就不会有什么惊慌失措的心理了。

【考点定位】

2013年《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一、理解

1.3窘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工工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西、于、与、贝人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承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二、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要点解说】所谓“常见实词”,主要是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这是从词在运用中出现频率的角度来讲的。而从

词义上看,这里所说的常见实词又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

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都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

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

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需要特别注意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及其与现代

汉语的差异现象。

文言实词的考查常常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种解释,要求选出正确答案。或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

出正确的一项或错误的一项。

要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要点解说】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二是“在文中的用法”,两者都是对考查范围进

行的限定。高考中时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懂得并能加以解释的能力,

而不是要求考生凭空地去历数哪些个常见文言虚词具有哪些种用法。

“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这里大致表现为常见用法。所谓“用法”,应该包括三个

方面:一是虚词的词性,二是虚词的语法作用,三是虚词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

值得注意的,高考《考试大纲》虽然规定了考查18个虚词,但从近年各省市考题出现的虚词情况看,有的省

市的命题是超出18个虚词范围的。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言文虚词的时候,还不能只局限在18个虚词内,也要适当

扩大一些范围。

要点3:理解与现例语不同的句题用法

【要点解说】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包括以下要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学定语后置、

状语后卷)、a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差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在前言的“用法”上,文言

、灵活,一词兼几类的情况非常替避临E”舌用的情况也很多,这就造成了较先三杂每句子构成形式.主要的形式

有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话用、孑词的活用.

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与辨别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去抽冢记忆到底有哪

些种特殊句式与用法,以及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何.这里的不同用法指词类活用和句法一样都尽手去去范畴.同现代

汉语相士义言文的语法并没有太大不同,但毕E百一定的差别.我们可以将这些“一,京芭句式和用法”限定在古

常;云相异的主要方面.

要点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及断句

【要点解说】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

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翻译成现代汉语”,从2002年起,由客观性试题变为主观性试题,要求将文言文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近几

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

累于课外”。

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

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

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

要点5:筛选文中的信息

【要点解说】“筛选文中的信息”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准

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事、情、理、言、时、地等主要信息,从而对试题提供的选项信息进行辨析和判断,或者根

据试题要求对有关信息进行提炼表述。

这•考点考查的范围比较广,文段中的有关词句、文段的层次结构、语言技巧,都可以成为筛选的信息对象,

近年来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主要是:(D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表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特

点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和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

考查的基本题型是客观选择题型。考查考生对某一方面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的能力,这是高考考查的主导

题型;从阅读材料中选出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要求选出符合某•方面信息的选项,这是高考的辅助题型。

要点6:归纳K将要点,竭中心意思;分析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要点解说】“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

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考查时•一般涉及某个

论点的侪弋里冲现冢的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仁昂区及其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产%格等等,故应用

性、踪才性较强.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二度”本考点要求依据文章有关材料,分析版汇作者的基本观点.分析时,要从

选文的情理入手,透过一事、一言、一行去客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透过作者对人物、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

析作者在文中的态度现点.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题型是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件事或说BE为一道理时作者自

己的看法・布,,是单纯地分析所叙述的事件或所说亘拄本身的具体内容.作者在文叱力嗯点、态度、感情腐向有

:豆哥,有时含蓄,因此,要在分析归纳f...3天内容的基础上,抽象出作者Z1的观点态度,并加以“概括

【三年高考】

(2013•福建卷)(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龙洞山记

【元】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尤为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

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

锦屏抵佛刹山,幌岩环合,飞鸟劣©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象甚夥。世兵,逃乱在多此焉。

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皆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荚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

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合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

欲退,身不容;引进,则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

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浮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纵焉者,

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

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性力殆。其宴于外者,即

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酹,名目定心饮.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眺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

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

没不吊电.其为戒,,巨止殁身不可忘!窃层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

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用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磐折:弯腰.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现的一项是()(3分)

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惠其穴竟于是意:料想

C、亦阳嗫力殆慑:害怕D、窃厚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3、下列四组中,全虹间梭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3分)

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骏乱恐甚

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

As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析,不正现的一项是()(33)

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上: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那一个叫龙洞.

B、龙洞深度,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

C、按照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

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的前圣之训,为告城后人写了这篇“记

5把式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音*(6分)

(1)初焉,若高阔可步.。)

(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3分)

(2013•广东卷)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张咏,字复之,濮州邦城人。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有夙儒张覃者未第,咏与寇准致书郡将,荐

覃为首,众许其能让。会李沆、宋淀、寇准连荐其才,以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奏罢归、峡二州水递夫。就转太常博

士。太宗闻其强干,召还。张永德为并、代都部署,有小校犯法,笞之至死。诏案其罪。咏封还诏书,且言:“陛

下方委永德边任,若以一部校故,推辱主帅,臣恐下有轻上之心J太宗不从。未几,果有营兵胁诉军校者,咏引

前事为言,太宗改容劳之。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

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初,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宦。咏察郡人张及、李畋、张逵者皆有学行,为乡里所称;遂敦勉就举,而三人者

悉登科。士由是知劝。

成平二年,夏,咏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属岁歉,民多私鬻盐以自给。捕获犯者数百人,咏悉宽其罚而遣之。

官属请曰:“不痛绳之,恐无以禁」咏曰:“钱塘十万家,饥者八九,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

俟秋成,当仍旧法」五年,真宗以咏前在蜀治行优异,复命知益州。会遣谢涛巡抚西蜀,上因令传谕咏日:“得卿

在蜀,朕无西顾之忧矣

咏与青州傅霖少同学。霖隐不仕。咏既显,求霖者三十年,不可得。至是来谒,阍吏白傅霖请见,咏责之日:

“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夙儒张章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

C.不痛绳之绳:捆缚

知.掌管

D.复命知益州■产-C3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百,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议以咏首荐若以一部校故

B.咏引前事为言为乡里所称

C.遂敦勉就举,面三人者悉登科咏悉宽其拜西遣之

,,凯苜八九求霖有三十年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瓯是(3分)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到一工同寇略之际/民多胁从质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隔略之际/民多胁从赐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能文渝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田

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隔略之即反多胁从咏侬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冬自三嗯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张永德被惩办后不久,太宗就意识到张咏的意见是对的.

B.当李顺叛乱的时候,张咏敦促上官正出兵讨伐,并为之隆重饯行.

C.在歉收时,张咏主张对贩私盐的人从轻处分,并建议从此后都减轻刑罚.

J'真宗对张咏在四川的表现很满意,通岂谢涛传达了对张咏的赞赏.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工务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力现代汉语.(7分)

①苟不以盐自活,一旦蜂聚为盗,则为患深矣.(4分)

②傅先生天下贤士,吾尚不得为友,汝何人,敢名之!(3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张咏“惜才”的以人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弓I用原文13分)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中完成16-20题.(19分)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

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

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

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

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

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

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縻贱官之选咸宜

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为而不

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

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康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

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日:“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

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

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

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年其举者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如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is.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磋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

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F“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百通道古今对比,咏间之间,忧虑国事之恃程千言表,文末由勉励丁

色掩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

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蒙.

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曲令而发出得人”

的感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x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NF(3分)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其汉语.(7分)

(1)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4分)

(2)奚重而不更也?(3分)

(2013•新课标H卷)(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

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

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

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

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

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乂其兄皆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

列吕ai,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管内构求^

过失。^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

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

姿之士不见用,黑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既

无禄俸,家复贫乏,婿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

州焉。元教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

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家于郑州,住为冠族代:世世.

B.少聪敏好学,善国文属:撰写.

C.K际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经籍在此,请修寻检潘:任意.

5.一下各组句子中,全厂:揍深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颂承恩遇,漫釜天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人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凤F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H;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

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

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

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撰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

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2013•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6分)

史弼传

①史弼,字公谦,陈留考城人也.为平原相,时诏书下,令举钩党,,奏,相洋及者多至数百,唯弼独无

所上,从事责曰:“诏书医恶党人,青州六郡,其五有党,平原何理而得独无?”弼曰:"先王疆理天下,画界

分境,#i异耳,风俗不同.它郡自有,平原色无,吊可相比?若承望上司,诬陷良善,浮、“c罚,以逞非理,则

平原三人,户可为党.相有死而已,所不能也.”济活者千余人.

②迁河东太守,受诏当举孝•麴知多权贵请托,乃尊敕断绝书属.中常。陵览果造诸生赍书请之,积日不得

通.牛乃以它事渴弼,而因法览书。弼大怒曰:“太守忝荷重任,当选士报国,尔何人而伪诈无状!”命左右弓I出,

楚捶数百,府丞、掾史十余人皆谏于廷,弼不对.遂付安邑狱,即日考杀之.侯览大怨,遂诬F:旁,槛车征.更

人莫敢近者•珪前孝廉裴瑜送到嵋潢之间,大言于艳:二己:“明府举折虐臣,选德报国,空外获罪,足以垂名竹帛,

后i忧不鼠"弼曰:“"隹谓荼苦,其甘叩养.'昔人刎颈,九死不限。“下廷用诏狱,减死罪一等.

③刑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乂为公卿所荐%为彭城相会病卒.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从事:官名。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诏书栋恶党人(2)乃垂敕断绝书属

(3)明府莓折虐臣(4)九死不恨

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郡国所奏,相连及者多至数百。

(2)生乃以它事谒弼,而因达览书。

19.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2分)

20.第①段中史弼反驳从事的理由可概括为:(1):(2)。(2分)

21.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史弼的主要品质。(3分)

(2013•上海卷)(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讦氏吴兴溪亭记枫德舆

①溪亭者何?在吴兴东部,主人许氏所由作也.亭制约而雅,溪流安以清,是二者相为用,而主人尽有之,其

智可知也.夸目侈心者,或大其门户,文其节税,俭士耻之;绝世离俗者,或梯构岩爆,纫结萝蔑世教鄙之.曷

若此言,与人皆不相远,而胜境自至.春苍在目,转泼激砌.晴烟阴岚,明晦万状.鸥飞个睨..下惊不。禺.时时归

♦,来冒茅栋.许氏方目送溪鸟,口『、招跑》,则神机自王,利欲自薄,百爵,漏之内累,无自而入焉.

②有田二顷,傅于亭下,耕七一之切,出于傕仆.每露蝉一声,秋稼成实,便;丈眺远,不觉日暮.岁食之余,则

以给樽中.方其引满陶然,心与境臭,是非得丧,相与奔北之不暇,又何可滑;于胸中.

③噫!举世徇物以失性,而不能自适,且谬戾于动第之理,君之动也.仕宦代耕,必于山二竺,故尉义兴,

赞武康士皆氏臂闻.其静也,则偃曝于斯亭,循£气<:,不矫不躁.庸诅知今日善用卜F异时之大来唱B?予知

之;总故因斯亭以广其词云.

【注】①滑:乱.②尉义兴,赞二康:指在义兴、武康两地做官.③大来:指吉祥亨通.

22.第①段“主人尽有之”中的“之”指.(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3.分析第①段写“夸目侈心者”和“绝世离俗者”的作用.(3分)

24.简析之3段写“鸥飞鱼游,不惊不n禺"-可的意境.(2分)

25.E第②段画线句理解的正确颂().(2分)

A.是非得失都一起逃跑,没有空腹再去扰乱他.

B.是非得失被一起克服,心情便不会再被扰乱.

C.是非得失无法一起顾及,心情可能会被扰乱.

D.是非得”-邰一起消失,自然不会再去扰乱他.

26.通述“动静之理”在许氏身上的表现.(3分)

(2013•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在二I".山多髯松,

弥望人声•;」器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按慢鼠或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七W%.杂以黄精、前胡

用牡鞘之苗,采之可而。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

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

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茸,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明迥爽洁,东

西北诸峰・皆立等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F娈-可挈尊辑面饮,无不宜者,君…,、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禳鹤壁衣,支九节二,坛掂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鳌松,3玩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

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蒙京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

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萧音以相娱.君喑: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x贰,玉境,尝树旗鼓,砺戈孑,帅介一7户近N,盖有意植勖

业以自贝韦一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r•垮鄙世之胶扰而不之迪耶,抑以酒。不是与,而有取于松也?"金

华一赢茴不谓然.夫植物之中,具贞片: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万伸,根而蕴者,蓑而敛者,莫

小赤翅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

故昔之君子每托;以自厉,求君受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旌足…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

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世•■::,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

处间,可不可乎,

,末滤全工,,有删改)

[注]①九节笫(qiong):一种竹杖。②嗜(jie):赞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采之可茹茹:吃

B.皆竞秀献状秀:开花

C.被鹤整衣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狎:接近

10.卜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因号之为“匡山”B.蛟龙潜于其中

不如因善遇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睇而饮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一组是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葬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⑤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想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

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2013•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地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

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麻,时

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日:“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聃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

枚髭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日:"将军

自虐何如也?“备日:“亦不如「日:"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

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

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々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浴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承备,明矣。

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

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志》。寿书铃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

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

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

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组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匕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筒体字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理的一项是

A.亮知荆州次当受敌次:驻军

一再找脏而答曰投:扔掉

C.将军自厚何如也度:估计

D.则非高先诣备诣:谒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B二则以忘忧耳如惠、"让单于

C.与以上客礼之,-飞智乃反不能及

D.《九州春秋》所言亦如广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

的哪一种

A.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维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I日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

每多舛互

9.把文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备与亮非I日,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3分)

译文: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4分)

译文:(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3

分)

译文:(2013•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9—12题。

姚敬恒先生事略【清】全祖望

《李二曲集》中别辑前代讲学诸君,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以予近所闻,近晶应潜斋

高弟有日凌嘉印、沈文刚、姚敬恒,皆拔起孤露①之中,能成儒者。凌、沈之名尤重,见于沈端恪公所为传,而敬

恒躬行,与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敬恒,讳宏任,别字思诚,梳之钱塘人也。姚氏,故梳之右姓。敬恒少孤,其母贤妇也。敬恒不应科举,隐于

后廛②,稍营十一之息以养家。其母一II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曰:“汝亦为此恶行乎?吾无望矣敬恒

皇恐,长跪朝,愿得改行。〃爱.业于应先生潜斋,每日朗诵《大学》-过,潜斋雅爱之。一方言一行,服膺师说,

泊然自晦,风事心归于厚,沈甸华之卒也,潜斋不食二日,敬恒问曰:“朋友之丧血若此,无乃过欤?”潜斋喟然

叹日:“为其无以为丧也。"敬恒日:“请为先生任之。”殡葬皆出其手。潜斋不肯轻受人物,惟于敬恒之馈不辞,日:

“吾知其非不义中来也。”然敬恒不敢多有所将,每时③其乏而致之,终其身无倦。潜斋之殁,敬恒执丧如古师弟

子之礼。姚江黄先生晦木于人鲜可其意者,独见敬恒而许之,曰:''是独行传中人物也。”

尝游于闽,闽督姚公盛延之,均以海上事④。敬恒对日:“游魂⑤不日底定矣。但闽中民力已竭,公当何以培

之?”闽督肃然趣之,然敬恒以学道故,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加勤施,渐不可支,遂以此落其家。

晚年以非罪陷缥继。宪使阅囚入狱,敬恒方朗诵《大学》,宪使异之,入其室,见其案上皆程、张之书也,呼

与坐而语之,大惊,即II释之。然敬恒卒以贫死。其平生但事躬行,不著书,故鲜知者。予既附志于《潜斋墓表》

中,复摭拾其事以传之,以本书凌、沈二君,且以待后世有二曲其人者。惜访其母姓,竟不可得。

(选自《全祖望集汇校集注》)

【注】①孤露:父亡无所荫庇。②市廛(chan):店铺集中的地方。③时:通“伺④海上事:清政府平定台

湾之事。⑤游魂:指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氏政权。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旧贿的一项是

A.敬恒皇恐,长跪谢谢:感谢

B初以海上事访:询问

C.闽督肃然跳之颔:点头同意

D.遂以此移其家落:使……衰败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有出于农工商贾之中者,共为一卷,以勉学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汝亦为此恶行乎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乃受业于应先生潜斋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所营十一之息无甚增益而勤施

D.<

烟光凝而暮山紫

11.下列对本文主人公的解读,下事够的一项是

A.姚敬恒品学兼优,只因他是商贾而非士大夫,以致名声未彰。

B.姚敬恒轻财重义,经常用他的经商所提接济他人。

C.姚敬恒识见高远,提醒闽督姚公应以培养民力为当务之急。

D.姚敬恒临难不惧,虽蒙冤入狱,仍通读经典,泰然自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亚独的一项是

A.应潜斋安贫乐道,在生活拮据时也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

B.李二曲那些出身商贾却恪守儒家规范的人,全祖望对此深表赞同。

C.作者借助黄晦木的评价来强化对姚敬恒人格与节操的肯定。

D.本文主要以传神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这与《烛之武退秦师》的写法相同。

(2013•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金履祥字吉父,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知呵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

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翰,而棘亲承朱熹之传者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孽。

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募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

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趋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

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瑁、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

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

德佑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

至与物接,则盎然和督。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

祥倾嬖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

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

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

接于《通鉴》之前,初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

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耳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

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

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二氏,而并

充于己者也。

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

学。至正中,赐谥文安。

(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向濂洛之学向:崇尚。

B.造诣益邃邃:精深。

C.履祥倾裳营购宽:钱财。

D.知为一书勒:镌刻。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然负势经济之略余嘉募能行古道

B.历历可据以行使工以药淬之

C.耳举先儒之言耳贰于楚也

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徒慕君卫高义也

10.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怪。(4分)

(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

11.第一卷文言文中,传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

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代论语•尧日》)

(2"•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S1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了浦太守,遂居交趾.父暖,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

不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力,威制交土,闻剌史腾遁之当至,分道-不斯遏水陆津要.暖收众斩逊,

州境获宁.除龙骥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