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_第1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_第2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_第3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_第4页
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的民族关系及中外关系1民族关系是指古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历史概念,其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呈现于历史中间。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稳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共同组成、发展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的统一,标志着我国多民族国家已初步建立。秦朝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秦始皇派大将

出击,并将原

的长城连在一起,秦长城东起

、西至

。秦在南方设置

管理今广西一带。3西汉:对匈奴的关系:汉初:

。汉武帝派

多次出击匈奴。在

陆续设郡,还把长城延伸到

以西的地区。公元

年,设立

,管辖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务,使西域正式归入西汉的版图。(汉宣帝)注重对南方的经营,派官员修建通往

地区的道路,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4张骞曾受

派遣,于公元

年和

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观察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形区。了解汉时东西方交流的主要内容。P225唐朝唐太宗统治时期对各少数民族

。被尊称为“天可汗”6两宋:试分析两宋时期海路贸易发达的原因。战乱阻断陆路贸易发展;造船技术的发展和指南针、罗盘针的发明使用;经济中心的南移。7我国古代对外关系概况(1)秦汉时期:东亚文化圈形成,并加强了与中亚、西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和非洲的联系;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2)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更加畅通,开拓了更远的经济文化交流;特别是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彼此影响巨大,同时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3)南宋:政府重视对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4)元朝: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8汉唐中外交往比较①汉代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一通,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商贸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唐朝“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重要商道,而且新辟了登州、扬州东至朝鲜、日本,广州至西亚、欧洲的海上商道。②汉代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往全面展开。③汉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唐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物品种类大为增多。④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代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唐的繁荣。9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认识(1)两个阶段:一是汉唐时期,以陆路为主,当时经济重心在中原。二是唐代至明清,以海路为主,这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北方多战乱,造船技术进步和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等。(2)发展趋势:我国古代对外交往总的发展趋势是从开放到闭关。具体讲,从汉代到明朝前期,基本上是对外开放的。因为当时中华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成为周边国家和亚非经济文化中心,汉、唐、宋、元各朝基本上都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政策。(2)发展趋势:明朝后期以后,限制对外交往(闭关锁国)。主要是由于我国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倭寇的侵扰和西方殖民者开始侵略中国,明清政府实行限制对外贸易政策。(3)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表现和影响原因:①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②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③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表现:①政治军事外交往来;②经济贸易往来;③科技文化交流。影响:增进了中外双方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10多民族国家的分裂与统一国家分裂的典型及主要因素典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混战;三国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大分裂;五代两宋时期的民族政权并立。主要因素: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中央政权软弱,地方势力膨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民族矛盾激化等。国家统一的典型及主要因素典型: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西晋的短期统一;隋唐时期的发展;元明清时期的巩固。主要因素: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中原文化的向心力;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的改革;相对完整统一的地理环境等。

11民族间或民族自身的分裂、对峙与隔离,不利于全国文化的交流,不利于经济的往来与交通,因此,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利益,统一的思想既是汉族人民的一贯心愿,也成为融合中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强烈要求。12古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及民族政策结合古代中央政权对西部、西南地区管理的史实,总结其中的成功经验。史实:西南-秦设象郡、桂林郡,汉派官员修道路;西北(新疆)-汉设西域都护府;西藏-元时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成功经验(1)政治上设立相关行政机构,加强行政管理;(2)经济上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实行平等的民族政策,各民族和睦发展;(3)军事上加强对边境保护和对分裂势力的镇压等。13概括指出古代政权在民族关系问题上的失误并分析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是怎样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典型史实:西晋民族矛盾的激化并最终为少数民族所灭;北宋始终受少数民族威胁并最终被金所灭;元朝民族矛盾的激化。形成原因(1)民族压迫政策;(2)中央政权的腐败或软弱;(3)少数民族贵族的分裂。新中国的政策(1)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发展;(2)民族区域自治;(3)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4)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大力扶植其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等。14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进步意义

(1)含义: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是民族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进步的和客观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必然前提。(2)主要方式: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各族人民的联合斗争;民族迁徙,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和汉族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各族人民的长期杂居和相互通婚,如回族的形成;统治者促进民族融合的政策;民族战争等等。(3)进步意义: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15在历史上,汉藏两族人民交往密切。汉藏两族的交往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试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影响:丰富了西藏人民的生活,促进了西藏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史实:如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精美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元时西藏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6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何影响?谈谈你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认识?问题:(1)实行民族歧视与压迫政策;(2)侧重行政、军事管理,忽视经济文化发展。影响:(1)民族矛盾尖锐;(2)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缓慢落后;(3)少数民族反抗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