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知识要点_第1页
钢结构知识要点_第2页
钢结构知识要点_第3页
钢结构知识要点_第4页
钢结构知识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构造学问要点1、请说明角焊缝焊脚尺寸不应太大、太小的缘由及焊缝长度不应太长、太短的缘由寸太小,焊接时产生的热量较小,焊缝冷却快,简洁产生裂纹;同时也不易焊透。焊缝长度过短,焊件局部加热严峻,会使材质变脆;同时起、落弧造成的缺陷相距太近,严峻影响焊缝的工作性能。焊缝长度过长,应力沿长度分布不均匀,两端应力可能到达极限值而先破坏,中部则未能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量。2、试述焊接剩余应力对构造工作的影响但当材料不能进展塑性时,则可能发生脆性破坏,即各点的外加应力和其剩余应力相加到达材料的抗拉强度,该点即破坏,从而降低构件的承载力。剩余应力将削减构件的刚度,因剩余应力与外加应力相加,将使某些局部提前进入塑性而不再担当以后增加的荷载。剩余应力使构件刚度减小,因而对稳定承载力有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工字形截面的弱轴影响更大。双向或三向剩余拉应力场,将增加材料的脆性倾向,也将降低疲乏强度。3、正面角焊缝和侧面角焊缝在受力上有什么不同?当作用力方向转变时,又将如何?主要承受沿着焊缝长度方向的剪应力,剪应力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不均匀,两边大、中间小,侧缝的承载力较低,但侧缝塑性较好,两端消灭塑性变形后,应力重分布,所以当焊缝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时,剪应力应仍按均布计算4、在焊接过程中可能产生哪些焊接缺陷?应实行什么措施加以消退?钢材化学成份需适当,承受适宜的焊接工艺,所用焊条和施焊次序需适当,按标准进展焊缝质量检验5、焊缝质量分为几级?分别用什么方法进展检验查、超声波检查和射线检查6、如何减小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答【减小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的方法有: 实行合理的施焊次序;尽可能承受对称焊缝;施焊前给构件一个和焊接变形反的预变形;可能状况下焊前预热,焊后保温渐渐冷却;焊后承受人工或机械方法消退焊接变形】7、焊接的连接形式按构件的相对位置可分为8912、单面连接的单角钢按轴心受力计算它与节点板的角焊缝连接,角焊缝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14200焊接应力和焊接变形】1、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一般螺栓有什么区分?螺杆产生预拉力压紧构件接触面,靠接触面的摩擦来阻挡其相互滑移,以到达传递外力的目的,而一般螺栓是靠螺杆的抗剪和板件孔壁承压来传力的;③摩擦型高螺栓能传递剪力,而一般螺栓中的精制螺栓能传递剪力,对于粗制螺栓,由于制造精度较差,一般通过设置支托来传递剪力。2、摩擦型高强度螺栓与承压型高强度螺栓有什么区分?但变形也大3、为什么要掌握高强度螺栓的预拉力,其设计值是怎样确定的?答还是拉剪连接中,其受力性能主要是基于螺栓对板件产生的压力,即紧固的预拉力,即使是承压型的连接,也是局部利用这一性能,因此,掌握预拉力是保证高强螺栓连接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高强螺栓预拉力设计值是这样确定的:基于钢材的屈服强度,考虑材料的不均匀性,为防止预拉力的松弛而需要的超张拉以及拧紧螺栓扭矩产生的剪力等因素进展综合确定4、螺栓在钢板或型钢上排列的最大与最小间距是依据什么因素确定的?答【 螺栓在钢板或型钢上排列的最大间距是从构造和受力上加以考虑的,构造上防止间距太大而引起接触面不严密,从而受潮腐蚀,受力上防止间距太大而导致板件张口鼓曲。 螺栓在钢板或型钢上排列的最小间距是从施工和受力上加以考虑的,施工上便于扳手转动,受力上防止板件冲剪破坏。5、一般螺栓受剪时破坏型式有哪些?哪些通过计算来解决?哪些通过构造来解决?答【 一般螺栓受剪时破坏型式有以下五种形式: ⑴栓杆剪坏⑵板件挤压破坏⑶板件受拉破坏 ⑷板件冲剪破坏⑸栓杆受弯破坏 第⑴、⑵两种破坏型式通过螺栓连接计算来保证,第⑶种破坏型式通过板件计算来保证,第⑷、⑸两种型式通过构造措施来保证。6、螺栓群在扭矩作用下,在弹性受力阶段受力最大的螺栓其内力值是在什么假定条件下求得的?形心旋转,使螺栓沿垂直于旋转半径r的方向受剪,各螺栓所受的剪力大小与r成正比。7、;一般螺栓按制造精度分答8、;承受剪力螺栓连接时,为避开连接板冲剪破坏,构造上实行措施9、排列螺栓时,施工要求是答10、一般螺栓是通过--来传力的答11、;高强螺栓依据螺栓受力性能分为种答:摩擦型和承压型12;摩擦型高强螺栓是靠递外力的答

13、;在摩擦型高强螺栓连接计算连接板的净截面强度时,孔前传力系数可取答0.514、;一般螺栓群承受弯矩作用时,螺栓群绕旋转。15、;高强螺栓群承受弯矩作用时,螺栓群绕旋转

16、;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抗剪连接,在轴心力作用下,其疲乏验算应按面计算应力幅1、钢构造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时按什么原理确定的?

应力。2、拉杆为何要掌握刚度?如何验算?拉杆允许长细比与什么有关?答生过大的横向振动而使杆件连承受到损害及转变杆件轴心受拉的性质。验算:构件长细比小于或等于容许长细比,拉杆允许长细比与拉杆所受荷载的性质有关。3、试述提高轴心受压构件整体稳定性的措施。〔如杆端将铰支改为固定,中间加支承点等来减小计算长度,或转变截面外形,增大回转半径来提高整体稳定性;当轴压构件长细比较小时为弹塑性失4、轴心受压构件有几种可能的失稳状态?最常见的是那一种?5、简述影响轴压构件整体稳定的因素有哪些?答【 〔1支撑形式〔2截面的外形和尺寸〔3材料强度〔4剩余应力的分布和大小〔5构件的初弯曲〔6荷载作用点的初偏心〔7构件的初始缺陷〔8构件的失稳方向,等等。6、轴心受压格构柱所受剪力是这样产生的?依据哪些条件确定。截面面积打算的。7轴心受压构件整体屈曲失稳的形式有;和 答【弯曲失稳、扭转失稳、弯扭失稳 8、在计算构件的局部稳定时,工字型截面的轴压构件腹板可以看成;边简支一边自由

9、;翼缘板的外伸局部可以看成是;10、;轴心受压构件腹板的宽厚比的限制值,是依据板件临界应力与杆件的条件推导出的;临界应力相等11、当临界应力小于时,轴心受压杆属于弹性屈曲问题”答;比例极限12、由于剩余应力减小了构件的;,从而降低了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答【;截面抗弯刚度 13;使格构式轴心受压构件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除要求保证强度、整体稳定外,还必需保证 答【;分肢稳定和局部稳定14、格构式轴心压杆中,绕虚轴的整体稳定应考虑的影响答;剪切变形15、;轴心受压构件的其次极限状态的要求是答;16、;在缀板式格构柱中,缀板的线刚度不能小于单肢线刚度的倍答61、一根钢梁,是否能对其进展塑性设计或考虑其局部进入塑性,应主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状况?2、什么是梁的整体失稳?影响梁的整体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 梁在荷载作用下,虽然其截面的正应力还低于钢材的强度,但其变形会突然离开原来 的弯曲平面,同时发生侧向弯曲和扭转,这就称为梁的整体失稳。主要因素梁的侧向抗 弯刚度抗扭刚度抗翘曲刚度梁侧向支撑点之间的距离,梁的截面形式,横向荷载的 形式、在截面上的作用位置等】3、梁沿长度转变截面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有哪些形式?应留意些什么?截断一层翼缘板的方法来转变梁的截面;③转变梁的高度。留意应充分考虑应力集中,使截面过度尽量缓和4、单向受弯梁从弯曲变外形态转变为弯扭变外形态时的现象称为答5、提高梁整体稳定的措施主要有答6、梁截面高度确实定应考虑三种参考高度,其中由确定的最大高度答7、工字形截面的钢梁翼缘的宽厚比限值是依据确定的答95%】8、梁腹板的局部失稳准则是答9、当荷载作用在梁的翼缘时,梁整体稳定性较高答10界】11、受均布荷载作用的简支梁,如要转变截面,应在距支座约转变截面较为经济答6】12、当梁整体稳定系数0.6时,材料进入工作阶段答13、对承受静力荷载或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钢梁,允许考虑展塑性变形【局部截面】1、何为偏心受力构件?2、实腹式压弯构件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失稳是何种失稳?在弯矩作用平面外失稳是何种失稳?两者有何区分?3、对压弯构件,当弯矩作用在实腹式截面的弱轴平面内时,为什么要分别进展在弯矩作用平面内、外的两类稳定验算?它们分别属于第几类稳定问题?失稳的可能形式与构件的抗扭刚度和侧向支承的布置等状况有关,所以弯矩作用平面内、外的两类稳定都要验算。弯矩作用平面内为极值型稳定,即属于其次类稳定问题;弯矩作用平面外为分枝型稳定,属于第一类稳定问题4、对于弯矩作用在对称轴内的型截面,在验算了弯矩作用平面内的稳定性时,为什么除了按一般实腹式压弯构件稳定计算外,还需补充验算受拉翼缘的稳定?5、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包括弯矩稳定和弯矩稳定6、偏心受压杆件属于第 2稳定问题:7、当偏心弯矩作用在截面最大刚度平面内时,实腹式偏心受压构件有可能向平面外〔〕而破坏8、保证拉弯、压弯构件的刚度是验算其9、实腹式拉弯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