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_第1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_第2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_第3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_第4页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理性认知与路径探索摘要:国学教育是党和政府对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文化引领,是当下中国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和而不同、修身养性、礼义廉耻、自强不息、自律自省等精神财富的理性认知$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意义在于吸收中国文化,汲取成长养分;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提高人文素养;构建和谐校园,助力社会和谐。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核心文化传统,包括古代文化常识、传统蒙学、先秦经典、诸子散文、汉赋汉乐府、六朝骈文、北朝民歌、唐宋诗词等完整的文学体系。积极尝试和拓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国学兴趣',“深入语文课堂、拓展国学知识',“结合地方实际、开发国学校本课程',“开展国学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等多种方式,将有助于建设丰富多彩的国学教学活动,将小学的国学教育做真做实。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教育;意义;内容;策略—、导言近年来“国学热”成了一个现象级的“新生事物”,究其原因,一是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沟通和渗透,促使国人开始反思并追寻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自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伴生出道德滑坡、诚信缺失和人格沦丧等负面社会现象,与社会的健康、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矛盾。呼唤国学回归,进行文化寻根,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席卷全国的国学热随之兴起。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和谐、和而不同、修身养性、礼义廉耻、自强不息、自律自省等思想或观念,不仅能够培植个体和社会的道德良知和理想人格,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逐步找回失去的精神家园。但是,时下流行的修家谱着汉服、颂古文背古诗、游山水观古迹、习武术学茶艺、表演琴棋书画、祭祖拜圣、参道礼佛等活动,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未能深入挖掘其蕴含的实质意义。笔者认为,针对这些现象,应该进行的是浮躁的“国学热”背后的“冷思考”。倡导国学不能仅仅在于形式、跟风、表演、娱乐以及“三分钟热情”后的背弃,国学教育需要字字句句、成段成章、朝朝暮暮地吟咏揣摩,在斗转星移的漫长时光里,国学的精髓才能长成骨血、丰满人生。因此,认真厘清国学的意义和内涵,才能去芜存真,传承国学传统中的精粹。小学是启蒙教育阶段,如何从学习、识别和感受等环节接受并传承国学精粹,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9年最新修订版)总体目标就是要通过语文学习,在充分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前提下积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逐步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只有通过系统的教材融入和具体的课程学习,并通过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和大学等学段的有序推进,方能将国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教育的首要目的和终极使命,就是要通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让人成为人”。语文教学是人文学科教育中的基础和先导,语文教师是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塑造学生人文性格的直接承担者,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和师资至关重要。鉴于此,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时代和民族的文化担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厘清小学国学教育的深远意义,系统梳理小学国学教育的内容以及分析小学国学1教育的方法,将有助于从理性认知和路径选择上,真正形成全社会对国学教育的共识,逐步建构内容上的相对统一和方法论的创新,从先导性、基础性、系统性三个方面积极有效地推动国学教育的健康发展。二、国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及其教学内涵(-)国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方向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新时代赋予中国“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使命。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分,提取精华“以文化人”,培育热爱伟大祖国的崇高情感,激发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工程的民族精神,不仅是小学阶段语文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定位和功能定位,也是陶冶道德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及建设和谐社会的教育与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有助于小学生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成长养分。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筋骨和灵魂。国学中蕴藏着璀璨瑰丽和流光溢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书法绘画、节日文化、戏曲文化、建筑文化、民间工艺文化、武术文化、饮食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文学看似是一个分支,但所有中国文化的其他种类,都可以在文学作品中觅到踪影。当代中国著名作家、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艺术家”获得者王蒙认为:“《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中,以《红楼梦》为代表,书中铺陈的大量典雅优美的诗词歌赋以及赛诗、射覆、喝茶、绘画、下棋、弹琴、说书、看戏、宴饮、游园等文化活动,无不折射出摇曳生姿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进行国学教育,不但能使小学生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汲取精神养分,更能使他们充分领略到中华文化的瑰丽与博大、美好与精致,在不知不觉中滋养心灵,成长为一个内心丰富、灵魂有趣的人。当代著名学者张岱年在论及传统文化研究与爱国主人情感培育的时候,曾强调:我们研究传统学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要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昭告年轻一代;一方面要将自古以来中国学术的优秀成果昭告国人,藉以启发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由。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小学生才能水到渠成地在心中形成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对祖国产生一种血脉相连、生命相依的朴素情感,进而慢慢积淀深深的爱国情愫。有助于陶冶小学生道德情操,养成健全人格。儒学是传统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仁”为代表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儒学中推崇的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立己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均是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宝贵精神财富。被奉为圭臬的儒家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饱满昂扬的精神和高度自信的气势,明确表达出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和使命,这些高尚的道德诉求,旨在促使人们追求内在的道德修养,进而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去。除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社会治理行为准则与规范标准之外,弘大的国学资源库中还包括其他学派通过著作阐发出的十分丰富且健康向上的道德元素、做人原则、处世态度、民族精神、价值取向,这些都有助于孩子们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理想的健全人格。有助于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精神品格与外在行为相互统一的标识,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的理性认识,是人在自然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懈努力后天习得的。历史上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导向和支持,西方的近现代自然科学也萌生于文艺复兴的襁褓之中。对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积累更重要°2。可见,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对个体的人自身发展乃至人类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学涵盖文学、史学、哲学和美学等多门学科,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感受昂扬的进取精神;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体味淡泊宁静的审美趣味;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发现卓尔不群的高洁品质;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习淡定从容的人生态度;读“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窥见的是抱朴守拙、不为名缰利锁羁绊的一颗真心。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诗云: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中国传统典籍里,随处都可以觅得古人读书吟诗、抚琴听曲、饮酒品茗、登山临水、踏雪寻梅、赏花插柳、游园放莺,追逐物质以外的诗意生活。“如果我们抛弃传统的人文精神,然后手无寸铁地去抵御物化的时代生活带来的负面问题,其结果必然是无止境的物欲与享乐主义主宰世界。”回所以,小学生不止是被动地追求分数,而是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师的引领下,通过阅读传统典籍,采百花酿甜蜜,不断培养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在这个物质丰盈的世界里,追求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未来做一个幸福感强、人文素养高、有温度的人。有助于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的指导思想,其中,将当代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则是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学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更是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资源。国学帮助人们在优良传统中找回遗失的精神信仰和道德信仰。国学中“以仁为核心、以德为基础、以礼为规范”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又以人为本,遵循人伦又以和为贵的理念同样是与“创造和谐”一脉相承的。这些基本思想规范、价值体系隐匿在国学的文字读本里,都将成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日积月累,慢慢浸润,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积极效果。现在,小学生是和谐校园的一份子;未来,他们就会成长为和谐社会的中流砥柱。(二)小学阶段国学教育的内涵建构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学与“西学”相对,内涵很宽泛,涵盖了中华民族在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通过探索和积累而逐步沉淀的文化与学术,不仅包括历史、哲学、文学以及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等领域,还包含了音乐、戏剧、医学、书画、武术、剪纸、甚至星相、数术等领域。因包罗万象、内容驳杂,并不适宜小学教学。现在遍布各地的国学培训机构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更是杂乱无序、良莠不齐。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化和精神资源的总汇,其本质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从一般的概念和意义来说,国学主要是指包括先秦诸子百家以及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思想以及同时期的历史、文学典籍在内的一整套文化体系回。现在广泛使用的国学概念,即小学语文国学教育的内容,更多的是指承载着核心文化传统、古代文化常识且充满了优美的文学形式和丰富的文学内容的启蒙国学、先秦经典、诸子百家散文、汉赋汉乐府、六朝骈文、北朝民歌、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学体系。蒙学,是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界对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在国学范畴下的启蒙读物通常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另外,绑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声律启蒙》等读物,也非常适合小学低段学生诵读学习,是流传至今且仍然焕发生命活力的少儿启蒙读物。先秦经典,诸子百家。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道德经》《庄子》,古代诗歌开端的《诗经》,浪漫主义源头《楚辞》,“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的《吕氏春秋》等选篇,都属必读书目。汉赋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文学题材,像司马相如、班固和扬雄等人都是一代大家,其作品非常具有代表性%《史记》被称为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国学中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乐府,琅琅上口,适合阅读。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的时代,风骨宛然的建安文学,遗世独立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山水诗集大成者的大小谢以及充满灵气又质朴刚健的北方民歌,都充满了迷人的色彩。唐诗宋词,承载着所有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其养分融化在中国人流淌的血液里,生生不息。这一时期大家如云、佳作纷呈、千姿百态,是古代文学中最绚烂的时代,国学中最丰美的篇章。宋代散文大家如欧阳修、苏洵、苏轼、王安石等人的作品,都值得研读。元曲,元代的散曲和杂剧,是国学花园里的奇葩,它们将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的作品代代流传。明清小说,四大名著自不必说,另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李汝珍的《镜花缘》等均在国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精华一直滋润着华夏的国魂、国本和国脉,是我们的先辈给后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文学源远流长,绵延千载,丰富厚重。自先秦至清朝,国学典籍浩如烟海,大家巨擘灿若群星,即使穷其一生,也仅能得其万一。所以只能秉言执本,举要删芜,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爱好兴趣,将能影响小学生人格形成、品行养成、道德水准和鉴赏能力的国学经典列进小学语文中的国学教育。三、小学语文中国学教育的路径探索(-)在学校层面上开展国学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国学素养首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和深化对国学的学习。国学学习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熟读会背。熟读相关作品,尤其是重点的、便于记诵的作品。二是深度理解。教师们不仅要知道作品的字面意思(包括典故),还要能概括出句段的内涵,能作延伸性理解和诠释,将知识内化为己有。第三要善于运用,古为今用,将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创造性转化,以满足指导学生践行所学知识的需要。第四要身体力行地投入研究,能做初步的相关科研工作,在作品阐释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回$国学经典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提炼和总结。学校管理者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学校的办学定位、总体设计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着眼于传统文学及文化的传承。学校应定期开展语文教师国学培训,帮助语文教师成长,满足其专业发展的需要。聘请专家进行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教育培训,全面准确地梳理国学经典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识别和把握好国学经典与德育的关系,理解和明确国学经典与阅读教育的关系。比如《弟子规》就可以引入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边教边学,既增强自己的国学修为和素养,游刃有余地投入语文和国学教育中,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也能帮助自己成长为优秀的教师。学校应支持语文教师走出学校和地区,多出去学习和交流,借鉴其他学校、其他地区和其他教师的国学教学经验成果,结合自家的特点,活学活用,“唱响”国学。学校还应该组建本校国学教学团队,以核心成员为引领,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共同推进和不断改进国学特色课程,使国学教学不再是一个噱头,而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教学的一个常态。结合地方实际,开发国学校本课程目前,国家在中小学阶段区构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结构体系,其中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和地方课程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突出学校所在区域传统文化的优势以及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还有利于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其中,国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更是意义非常。将国学教育有机地纳入小学阶段课程总体规划设置,将更有利于保障和促进国学教育的系统性、纵深性和科学性国。它可以帮助学生在文化传统层面更深入地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滋生未来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比如成都市的新都区,地处在天府之国成都的北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美名,在明代出过一个宰相加才子杨慎。本地小学就可以设置一门校本课一《走进杨慎》。课程安排包括每年定时走访杨慎故居、六月赏荷、八月赏桂、在花香弥散的院子里看杨慎的生平经历、听杨慎成长的轶事趣闻、诵杨慎的诗文作品等。回到课堂中再继续拓展,读明史、收集咏荷咏桂的诗歌、了解历朝历代的官职设定等,传统文化知识就越来越立体、现实和饱满,充实了内心,滋养了心灵。小学国学教育延伸出的社会不规范现象也必须及时和妥善地予以治理。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机关要“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与其让焦虑的家长和求知若渴的小学生不得已选择市面上以赚钱为目的的国学培训机构,还不如静下心来,办好自己的国学校本课程,让家长放心,让孩子安心。开展各种活动,创设国学氛围校园文化是一座学校的灵魂,最能体现学校的品位和内涵,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回。校园文化的建设和表达方式包括静态和动态两种,“让围墙说话,让墙壁育人”是教育工作者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共识。因此,学校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国学教育环境,建设书香文化校园,通过各种途径把传统美德、荣辱观念和中华文化渗透到教育活动之中,使各项活动都能够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问。静态的文化表达如文化走廊、展览窗、黑板报等,分段、分主题地将师生们充满传统文化色彩和国学魅力的作品进行展示,如毛笔(钢笔)书法、山水(工笔)绘画、剪纸刺绣扎染等。让学生远观近赏,流连驻足,细细品味传统之美、国学之魅。动态的文化描述更是多种多样。语文课堂内外,通过讲述故事、猜灯谜字谜、玩成语接龙、玩飞花令等游戏,甚至欣赏电影或纪录片,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天文地理、科考制度、风俗礼仪、音乐文娱、文史典故等古代文化常识和文人骚客、英雄名将、朝代更迭等古代文化文学故事,多方涉猎,广泛阅读,丰富知识,提升品味。举办活动,也是提高学生国学兴趣的重要途径。每年确定1-2个主题,举办国学活动,创设浓浓的国学氛围。国学经典角色扮演、话剧表演、诵读比赛、古诗书写比赛、诗画世界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民族乐器大赛或其他形式的国学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全校师生在比赛或表演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国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国学,在活动结束后回味国学。此外,通过家校联动机制建设和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参观历史博物馆,走访名人故居,游览名胜古迹,将国学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更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国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二)教师教学层面1.深入语文课堂,拓展国学知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教师通常从教材出发,围绕教学大纲,结合参考书对文本进行中规中矩的解读和分析。如果不注重挖掘和拓展,语文教育就仅仅是教会孩子注音、书写、组词、造句、读懂文章,能应对考试,即具备起码的读写听说能力,呈现出明显的功利色彩。事实上,今天的大语文观,鼓励的是教师大胆打破传统课本的限制与束缚,引领学生去探索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鼓励学生更多地阅读,博观约取,寻找语文课本之外的美与真。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除了紧扣大纲,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外,更多地还要围绕教科书的古诗文单元,推介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古诗文作品,进行延展和拓宽,给予学生愉快的阅读体验,充分调动其汲取古典文学和古代文化的积极性。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习《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首先释义:一眼看过去,空间距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围绕村庄周围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其次提炼主题: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接下来就进行可深可浅的拓展,比如写花朵的诗歌: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又比如含数字的诗歌: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从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里感受到国学经典的摇曳生姿、妙趣横生,生成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亲近和喜爱。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出发,讲解古诗词相关的典故,最后又回归教材。通过讲故事,详细剖析传统文化的内涵,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理解国学经典蕴含的诸多传统文化精髓,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传统文化中渗透的价值观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皿。2.诵读国学经典,培养国学兴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