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考试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下图中的虚线ACB表示晨昏线,∠E0F=150°,阴影部分表示11月6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③AC为晨线④BC为晨线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此时北京时间为(

)A.11月7日18时 B.11月6日6时 C.11月5日6时 D.11月5日4时【答案】1.C2.B【解析】1.虚线ACB表示晨昏线,可知OF(或0C)所在经线为12点或0点;根据材料,阴影部分表示11月6日,可知OF、OE为日界线(0点所在经线和180°经线);由以上分析可知OF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0E所在经线为180°经线;推知11月6日0点是在极夜范围内,可确定O点是北极点,该图为北半球,AC是昏线、BC是晨线,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C。2.由上题可知OE是180°经线,OF地方时为0点,又因∠E0F=150°,OF所在经线为30°E。根据地方时计算公式可得,北京时间应为120°E的地方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为0+(120°-30°)÷15=6时,由此可知北京时间为11月6日6点。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①9:0023:008:5823:02②7:1918:417:2018:40③5:4018:485:3918:493.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4.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扩大 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答案】3.B4.C【分析】3.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①、②、③、④四地当日的昼长分别为14小时、11小时22分钟、13小时08分钟,与12小时的差值分别是2小时、38分钟、1小时08分钟,此时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与12小时的差值越大,纬度越高,因此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则为①、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4.根据表中四地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计算,③地当日昼长为13小时08分,次日昼长为13小时10分。若③地为北京,则北京此时昼长夜短,昼长变长,由此推断,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A错误;根据北京的昼长及变化可知,此时应是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向7月初(地球公转至远日点)靠近,因此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错误;直射点向北移动,则此时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扩大,C正确;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应该是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时,而直射点向回归线移动,各地昼夜长短差异在逐渐加大,D错误。故选C。【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2021年12月4日爪哇岛的塞梅鲁火山持续喷发,形成大量的火山喷出物。下图示意2020年东南亚(局部)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爪哇岛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C.南极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生长边界6.塞梅鲁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出物的主要扩散方向是(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答案】5.A6.C【解析】5.爪哇岛位于亚欧板块南缘,与印度洋板块交界,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因此爪哇岛多火山的原因是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边界,故A正确,BCD项错误。所以选A。6.塞梅鲁位于赤道以南,12月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移形成西北风,塞梅鲁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出物的主要扩散方向是东南方,故C正确,ABD项错误。所以选C。【点睛】一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偏转为西北风,因此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盛行西北季风。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B.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 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8.该地区地质构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作用 C.外力作用 D.内外共同作用【答案】7.C8.A【解析】7.根据库区所在谷地的岩层弯曲情况可以判断该地地质构造为背斜,其地貌为谷地,根据所学知识背斜成谷的原因为背斜顶部受张力,物质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8.由图可知,该地区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两种,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因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断裂位移或者出现弯曲变形,A符合题意;流水作用属于外力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分析:褶皱是因为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使得岩层出现一系列弯由变形,它包括背斜和向斜。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形成山岭、向斜形成谷地;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反而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层紧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断层是岩层受到挤压力过大或者张力作用,使得岩层发生断裂,出现断裂面,并且在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有错动和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上升的形成地垒构造。断层下降的形成地堑构造。断层一侧的岩层下降会形成谷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上升则会形成断块山,通常伴有陡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下图中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P、Q两地西侧均为海洋。读图,回答下面问题。9.P地近地面的风向(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10.P、Q两地常见的天气状况是(

)A.P地气温日较差小 B.P地降水季节差异明显C.Q地终年气候温和 D.Q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答案】9.A10.A【解析】9.据题分析可知,P地常年受西风影响,西侧是海洋,形成了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由此可知P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盛行西风风向为西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据题可知,P地为温带海洋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较为均匀,阴雨天较多,故P地气温日较差较小,A正确,B错误;Q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炎热干燥,同时Q地只有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C错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降水季节变化较大,D错误。故选A。【点睛】温带海洋气候分布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其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特征表现为全年温和湿润;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南风,南半球的西风带为西北风。地中海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其成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下图示意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A.地壳持续抬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答案】11.D12.C【解析】11.读图可知,断层①将灰岩④断开,故灰岩④先形成,断层①后形成;断层①形成后,地表面被侵蚀,形成侵蚀面,之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③。所以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12.读图可知,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BD错误。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A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喷出岩形成的年代晚于其穿透的岩层;沉积岩一般是底层形成的年代早,上层形成的年代晚。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14.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② B.③ C.④ D.⑤【答案】13.C14.C【分析】试题分析:13.读图,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地质作用是变质作用,是一种高温、高压环境,所以温度升高,压力升高,C对。14.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是岩浆喷发涌出冷凝的过程,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④,表示岩浆活动,C对。②、③表示高温熔化,A、B错。⑤表示变质作用,D错。考点: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地质作用类型及形成条件。尼亚加拉河自伊利湖流注五大湖中最下游的安大略湖,全长约56千米,以水量大、水质清、水流快著称,是世界上含沙量最低的河流之一。流程约经一半有一处宽大的陡崖即为尼亚加拉瀑布所在地。观测发现,该瀑布位置不断移动。下图示意不同年份该瀑布边界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PQ两点水面海拔(

)A.汛期时P>Q B.枯水期时P>QC.全年Q>P D.全年P>Q16.造成尼亚加拉瀑布不断移动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C.冰川沉积 D.流水沉积17.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流速 B.河流径流量C.湖泊影响 D.冰川作用【答案】15.C16.B17.C【分析】15.瀑布的位置变化反映了溯源侵蚀。根据边界线的年份,可知Q在源头方向,为陡崖顶部,海拔高,故选C,ABD错。16.瀑布的位置变化为河流溯源侵蚀,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故选B,排除ACD。17.尼亚加拉河河水含沙量极低的主要因素与上游大湖泥沙沉积有关,故选C。河流流速与河流径流量均与含沙量正相关,尼亚加拉河水量大、水流快,排除AB,冰川作用在五大湖形成初期作用较大,目前该区域无冰川分布,排除D。故选C。【点睛】流水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这三种作用主要受流速、流量和含沙量的控制。一定的流速、流量,只能挟运一定数量的泥沙,因此,当流速、流量增加,或含沙量减少时,流水就产生侵蚀作用,并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运走;反之,就发生堆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8.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19.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答案】18.A19.D【解析】18.读图可知,华北平原所在地区等压线较为稀疏,同时位于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最可能为风和日丽的天气状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在图中城市所在地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之后向右偏转一定角度(30°~45°)即为当地近地面风向,由此可知,选项四城市中,此时为偏南风的是福州市,D正确;乌鲁木齐、上海、贵阳均盛行偏北风(注意贵阳位于1010hPa等压线上,该闭合等压线两侧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015hPa、1010hPa,所以该闭合等压线内气压值应小于1010hPa,由此可判断贵阳市附近高低气压的分布),ABC错误,故选D。白龙堆为罗布泊景观之一,是一片盐碱地土台群,由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长条状土丘群构成,绵亘数百千米。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颜色呈灰白色,因此被古人称为“白龙”。下图为白龙堆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0.与白龙堆土台构成成分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为(

)A.岩浆侵入 B.火山喷发 C.沉积作用 D.变质作用21.白龙堆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变化过程依次为(

)A.地壳抬升、冰川侵蚀、地壳下降、接受沉积B.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蚀C.地壳抬升、风化剥蚀、地壳下降、接受沉积D.地壳下降、火山喷发、地壳上升、风化剥蚀【答案】20.C21.B【解析】20.由材料可知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属于碎屑物质,碎屑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因此与白龙堆土台构成成分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为沉积作用,C正确;由材料中不能得出有岩浆活动和火山活动,排除AB;变质作用要求的地理环境有高温高压环境,一般伴随火山和地震活动等,由材料得不出火山、地震的依据,排除D;故选C。21.结合材料可知白龙堆的土台由砂砾、石膏泥和盐碱构成,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碎屑物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形抬升不利于碎屑物质沉积,因此该地先经历了地壳下沉,排除AC;条带状的土丘说明形成过程中经受了风化剥蚀作用,排除D;地壳抬升有利于接受侵蚀,因此侵蚀前先抬升,由此得出白龙堆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变化过程依次为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地壳抬升、风化剥蚀,B正确。【点睛】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23.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 B.2月C.7月 D.8月【答案】22.C23.A【解析】22.依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判定该区域为北极地区,依此时等压线的分布可看出①附近有一高压脊,且其东侧气压低,故水平气压梯度力为向东,北半球右偏,则①处的风向为西北风。C正确。故选C。23.依60°N附近气压分布状况可知,此时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切断,使低压仅保留在海洋上,可判断此时为冬季。图中显示晨昏线与70°N相切,说明太阳直射20°S;而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太阳直射点1个月移动范围大致为8°,则此时为12月或1月,故A项可能成立。A正确。故选A。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25.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答案】24.C25.A【解析】24.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C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夜逐渐变长,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C。25.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二、综合题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南极地区某一时刻不同日期晨昏线图,斜线区域为T1时刻夜半球范围,阴影区域为T1时刻过后的T2时刻新增的夜半球范围。(1)指出T1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2)说出T1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3)说明从T1时刻到T2时刻的过程中,石家庄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答案】(1)(23°26′S,135°E)。(2)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3)石家庄市昼短夜长;且夜长逐渐变短,昼长逐渐变长。【分析】本题以南极地区不同日期晨昏线图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太阳直射点的计算,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征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由图可知,T1时刻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再结合图中昼夜半球的分布可知,135°E地方时为12:00,综合起来得出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26'S,135°E)。(2)由上题分析可知,T1时刻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90°),其他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依次减小。(3)从T1时刻到T2时刻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缩小,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石家庄市位于北半球,昼短夜长,且夜逐渐变短,昼逐渐变长。27.地貌影响城市布局,制约其空间拓展方向。读杭州湾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杭州湾(澉浦以东)为喇叭状的三角湾,长期以来,北岸受到冲刺侵蚀,南岸不断淤涨……(1)描述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2)分析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答案】(1)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2)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海浪向北偏折,使北岸易于受侵蚀;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北岸成为迎风岸,也易遭受海浪的冲刷。【分析】本题以杭州湾为背景材料,设置2道题目,涉及杭州湾北岸、南岸岸线的凹凸性状特征,杭州湾北岸容易遭受侵蚀的主要原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分析杭州湾沿岸的形状可知,北岸线向陆地凹,南岸线向海洋凸。(2)杭州湾沿岸的形状主要受海浪的影响,北岸遭受海浪的侵蚀,其原因:从地转偏向力分析,海浪向右偏,即海浪向北折,北岸侵蚀严重;从风向分析,夏秋季节,盛行东南风,海浪在东南风的驱动下,使北岸遭受海浪冲刷。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液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答案】(1)位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交界处,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分析】本题以金沙江为材料,主要涉及断裂发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