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_第1页
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_第2页
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_第3页
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_第4页
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地理复习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注池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遏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1-3题。1.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2.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降水②下渗③蒸发④水汽输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研究表明,泥炭地(泥炭沼泽)的排水(灌溉)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都有着显著的影响。英国某低注池曾经一度是被淹没的。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而能够快速通过该系统排水,该地如今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却仍然不时会遭遏洪水的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4-6题。4.该泥炭地的形成关键依赖于()A.土壤肥力下降 B.植被腐化 C.成土母质的形成 D.森林砍伐5.该排水系统对泥炭地水循环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降水②下渗③蒸发④水汽输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6.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的阴霾现象,其主要是由于()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的过度抽取C.全球变暖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下图中四个箭头反映了人与环境的关系。读图完成7~8题。7.人类乱采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属于图中箭头()A.① B.②C.③ D.④8.近年来的夏秋季节,在粤港澳沿海水域易出现“赤潮”现象,导致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与其形成原因相关的图中箭头是()A.① B.②C.③ D.④目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遭破坏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下图局域性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9.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①人类索取自然资源过度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太低③自然环境本身演变太快④人类排放废弃物过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图中a、b、c分别代表()A.环境污染、清洁生产、文明消费 B.文明消费、环境污染、清洁生产C.清洁生产、文明消费、环境污染 D.环境污染、文明消费、清洁生产1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①新兴技术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整体上升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③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高,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④新技术产业集聚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有利于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品质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14题。12.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13.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A.工业排放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C.汽车排放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14.图中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它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2019年10月底,上海市约1.2万个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为80%,而在2018年底,这一数据还只是15%。继上海之后,“垃圾分类”政策席卷全国。如图是新型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5-17题。15.与2018年底相比,2019年10月,上海垃圾分类达标率猛增的主要原因是()A.市民素质大幅度提升 B.政府激励约束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提高 D.垃圾分类合理化16.图示新型垃圾处理流程最大的优点是()A.从根本上减少了垃圾的产量B.杜绝垃圾产生二次污染C.实现了污染物的零排放 D.废弃物减害化和资源化17.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较慢,相较于城市,农村推进慢的主要原因是()A.有害垃圾少 B.政策支持少C.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 D.垃圾分类条件不成熟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因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使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西部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蓝藻水华的发生最早记录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80年以来,甲湖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据此完成18-19题。18.推测在19世纪末,图示①②③④水域中最易出现水体富营养化的是()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19.1980年以来,该流域蓝藻水华频发的主要原因是()A.退田还湖使湖泊面积扩大 B.修建水闸使水体不易排出C.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增加 D.全球变暖使区域气温升高读图,完成20~21题。20.画面所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滥伐森林 B.草场退化C.土壤污染 D.沙尘暴21.若画面中的情景出现在我国江南地区,该生态环境问题会带来的后果有()①林产品短缺②珍稀动物减少③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④臭氧层破坏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二、综合题22.讨论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历史上,许多地区的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有学者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概括这一过程。该曲线显示,环境质量在前期会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恶化,但到达某个临界点之后环境污染的程度会逐渐降低。(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出现拐点可能的原因是什么?(环境和收入之间的关系)(2)环境“先污染、后治理”是不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经历的过程?(3)区域经济发展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1.B2.C3.A4.B5.C6.A7.C8.D9.D10.A11.C12.B13.D14.C15.B16.D17.D18.B19.C20.A21.D22.(1)收入水平低的社会群体很少产生对环境质量的需求,贫穷会加剧环境恶化;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关注现实和未来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对高质量环境的需求,不仅愿意购买环境友好产品,而且不断强化环境保护的意识,愿意接受严格的环境标准,并带动经济发生结构性变化,减缓环境恶化。最终导致拐点岀现。(2)不是(3)环境质量的改善并不唯一与经济水平相关联,也不会自动发生,而是有赖于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政策的严格实施,以及技术进步的支持23.(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