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1.gif)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2.gif)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3.gif)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4.gif)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04ae8d5a3edfaebeed3773a69d17fae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堂作业参考答案第一单元长恨歌一、1.A(B.“簟”读diàn,C.“嵬”读wéi,D.“衾”读qīn。)2.D(“春霄苦短”应为“春宵苦短”。)二、1.C2.选取的意象主要有长夜中的宫殿飞萤、难眠中的孤灯只影、缓慢的钟鼓之声、远方的耿耿星河。这些意象烘托出了一种寂寞冷清的气氛,表现了唐玄宗凄凉悲苦的环境中彻夜不眠的情景,映衬出他对杨贵妃痛苦的思念。三、1.诗歌开篇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原因,又对全诗起统领作用。本诗先叙述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接着,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马嵬坡的生离死别;最后,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到杨贵妃,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唐玄宗迷恋女色,是导致误国殃民的根源,也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一场悲剧。2.提示:本诗的主题历来有多种说法,如“爱情说”、“讽喻说”、“多主题说”等,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进行分析。分析时注意结合全篇内容。四、1.“乱”字用得最妙。本来肥胖的安禄山为了讨得唐玄宗的欢心,却舞疾如风,胡乱情形自可想见,因而也就有了宫人的拍节大乱,此外,“乱”还暗示着作舞的背后隐藏着他的叛乱野心,一石三鸟,言简意丰。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通过歌舞、楼殿、明月写景象之盛,表现唐玄宗沉迷享乐的情绪。“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写山寂人少、旌旗无光日色暗淡,表现唐玄宗悲哀凄苦的心境。再一次印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湘夫人拟行路难蜀相书愤一、1.C(A.“谐”读xié,B.“萃”读cuì,D.“馨”读xīn。)2.B(应为“塞上长城”)3.A(B“气吞山河”与“牺牲精神”、“万死不辞”与“英雄气概”搭配错位,应改为“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万死不辞的牺牲精神”。C“杜甫的一生创作了”搭配不当,可改为““杜甫在一生中创作了”。D“的形成”赘余,删去。)二、1.(1)D.(不是以乐景写悲情,而是以及其华美的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2)这段文字是对湘君湘夫人相会场所的环境进行描写。从宫室、庭院到帷帐、坐席,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极尽铺展渲染之能事,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目的是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两人相会时内心的欢乐和幸福。2.(1)C(“两朝”指刘备、刘禅两代。)(2)这一联是写入祠后所见所闻:阶前的小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3)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事业未竟的的痛惜之情。“长使”改成“常使”不好,“长使”有自古以来,一直如此的意思,更能体现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和痛惜之情。3.(1)播芳椒兮成堂(2)合百草兮突庭(3)聊逍遥兮容与。4.(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三、1.《蜀相》中的“空”字是以美好的春景表达伤怀之情,碧绿的春草,悦耳的黄鹂,人迹寥寥,空有其好,更显情境悲凉。《书愤》中的的“空”字是直接抒发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空有报国之志,却衰鬓先斑,老而无成,悲怆之情自在其中。四、1.这首诗的前两句赞美了春光的无限美好:漫江水波碧透,更衬托出掠水飞翔的水鸟羽毛的闪亮洁白,满山青翠,朵朵红艳的鲜花,就像燃烧的火焰。景色愈美,愈引发诗人的归乡之情,这是以欢乐之景抒写羁旅异乡感慨的一个例子。2.相同: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不同:《书愤》着重通过写诗人追怀往事及对诸葛亮业绩的钦慕,抒发了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立誓干一番报国大业之情。《感愤》则表达了自己耿耿不忘对敌作战,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的志向与决心。3.本诗前四句是写景,对秋浦的山林、禽兽进行描写,写出了山林浩大、空旷的特点。最后一句以猿声引出“碎客心”,表现客居他乡的怅惘之情。全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4.叠字的运用,增强了韵律美,给人以连绵不尽之感,进一步突出了景物特点。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一、1.B2.D二、1.C2.A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一致;阮籍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而诗人认为:个人的生命短暂即逝,而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长久的。伤感而不绝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与追求。4.题目中的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春、花都是好的事物且易于逝去,江水让人有逝水流年之感,月夜最容易引动人的愁绪,所以题目本身美感中含着伤感,令人神往。梦游天姥吟留别夜归鹿门歌一、1.D2.A3.D二、1.包含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深沉感慨,含有人生如梦、逝者如斯的无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以及追求个性自由和对统治者的轻蔑。3.写仙人盛会,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4.善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5.A登岳阳楼菩萨蛮一、1.A2.C3.D二、1.这首词开头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作者一上来就开门见山地强调了对江南的赞美,说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不说江南好的。凡是到江南游览的人,都觉得江南风景宜人,流连忘返,不想再回自己的家乡了,本来人人都不愿忍受羁旅之苦,但这里作者却说人人都不愿还乡,这是用衬托手法,对“江南好”所作的进一步渲染。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回应开头两句其中“未老莫还乡”一句进一步申述“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含义,说明人人都愿意在江南长住下去;“还乡须断肠”是说江南太迷人了,如果你早早地回去了,就会日夜思念江南的。这里作者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说明老于江南的乐趣,进一步补充说明江南的“好”,回应了开头。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情状,表现“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痛苦。第二层,再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双方的痛苦、绝望的心情。(能答出具体情景,意思对即可。)第二问:表现词人与唐氏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意思对即可。)(四)1.D2.A3.A第四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1.jīsuìdòujiǒnglǎochánqìhújìlǐjiánjítuánsù2.(1)秋水(2)闻名(3)诚然(4)记载(5)优美的景物(6)修缮(7)持、抓(8)像、似(9)到达(10)这里3.(1)晚:在晚上,名词作状语(2)二、1.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小肖石:“要然时起”“丹藤翠蔓,罗络真上,如宝装屏风”。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千云霄”。澎浪矶:“虽天风,亦流涌、盖以此得名”。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2.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多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色生彩,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三、1.B2.然(……的样子;但是;这样;……的样子)以(用;用;而且;因为)之(的;它;语音助词,无义)庖丁解牛一、1.huāhuōxìxíngchùkuǎnzhòng2.(1)“向”通“响”,发出声音(2)“盖”通:盍“,何怎样(3)“善”通“缮”,修治,拭擦3.能倚履踦4.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5.《庄子·养生主》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战国老子道家二、1.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所以如此做了自然的铺垫。2.分析: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从庖丁的话中可以得知。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3.虽然庖丁所好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浴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这种消极颓废的处世之道,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其实这不是庖丁经验本身所固有的,而是道家用此来宣扬其人生哲学。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有益的启发。从两者的不同也许能得到这样的启示:只有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客观事物,才能掌握科学的规律。4.阐明保护、蓄养生命之主——精神,揭示养生的方法莫过于顺应自然。三、1.(1)精神接触(2)击导入(3)众换(4)骨节间隙2.(1)每年,名词作状语(2)厚度,形容词用作名词3.(1)依照于是?(2)正当方圆4.略项羽之死一、1.(略)2.(1)直:当(2)属:随从(3)度:估计(4)固决死:本来必定死(5)快战:痛快地打一仗(6)期:约定(7)辟易:退避(8)愿:希望(9)无以:没有用来……的(10)被:受3.(1)壁:名词-动词,设营驻守(2)(3)夜:名词-状语,在夜里(4)南:名词-状语,向南(5)东:名词-动词,向东逃亡(6)亡:使动用法,使……灭亡(7)面:名词-动词,看到(8)王:使动用法,使……为王(9)王:名词-动词,称王(10)东:名词-状语,向东4.C5.D6.纪传体通史,汉武帝,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世家,列传,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二、1.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无颜见江东父老、短兵相接2.惊——起——饮——歌——泣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愁善感3.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自负、勇武4.第一次:项羽——大呼、驰下、斩将。汉军——皆披靡第二次:项羽——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第三次:项羽——弛,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亡两骑说明项羽刚才的勇猛杀敌主要是向部下证明他的失败是“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勇猛、自负5.亭长的话使项羽心中产生深深的“无颜见江东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决定不渡乌江。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知耻重义三、1.D2.B3.C4.略阿房宫赋一、1.A.铛
(chēng)B.椽(chuán)C.阿(ē)D.媵(yìng)2.(1)统一(动词)
一经(
副词)(2)喜欢(动词)
怜惜(动词)(3)拿(动词)(动从中取出(动词)(4)家族(名词)灭族(动词)3.①钩心斗角古: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气候古:天气情况。今: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③经营
古:搜集保存。今:筹划、计划和组织
④可怜
古:可惜今:值得怜悯。4.牧之、樊川、李商隐、《樊川文集》二、1.铺叙、夸张、渲染。2.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3.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感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三、B(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两个“而”一个表转折,一个表顺接。B(独夫,指独裁者。)3.B。4.C(没有同情。)5.略第五单元六国论一、1.A.(B“劲”应读jìng.C“削”应读xuē.D“量”应读liàng。)2.C.(判应释为“确定”。)3.C.(A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为动词活用作名词,C前者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后者为名词活用作状语。D为名词活用作动词。)4.D.(D为判断句。)5.C.(A古义为灭亡,B古义为智慧力量,D古义为旧例。)二、1.①其实
:那实际②厥
:他们的③暴:显露
④草芥
:小草
⑤奉
:送给
⑥弥:更加2.B.3.D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5.举以予人,如弃草芥6.比喻论证和引用论证。7.①秦用武力得到的土地和受贿得到的土地②诸侯打败仗失去的土地和赂秦的土地③诸侯的祖辈父辈创业的艰辛和子孙不珍惜。8.古人说:“拿土地事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禾去救火,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灭的。”这句话说对了。三、1.D(应为“假使”。)2.A.3.六国皆欲为秦所为
秦得天助而六国未得天助4.六国其一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
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有擅形变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
显露了一种天命论思想伶官传序一、1.B.(A“矢”应读shǐ,C“应”应读为yìng,D“溺”应读为nì。)2.C.(举应释为“全”。)3.D.(ABC都表原因,D表凭借。)4.欧阳修,永叔,六一居士,文学家、史学家,《欧阳文忠公文集》,《新唐书》、《新五代史》。二、1.!??《》:“。”2.B.(A分别为归附,归附,回来。B分别为看,难道,拜访。C分别为能够,能够,可以凭借。D分别为容易,轻易,容易。)3.A三、可以结合课文谈,也可以联系实际。示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至理名言,不仅适用于古时,在今日,仍有不可抹杀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许多重大改革和建设。我们只有把13亿中国人紧团结在一起,齐动员,齐上阵才能把事业办好。这就要求我们13亿人民都来为共同事业,共同理想“忧劳”,艰苦奋斗。但是,如果我们大家只图享乐,不思进取,那么对于党的十六大中,党中央提出的“奔小康”的政策,是无法如期实现的。所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时时刻刻都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要知道,与先进发达的国家地区比起来,我们国家还需要努力奋斗!我们必须永无止境地向前!我们不能成为民族败类,我们要发挥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四、1.谒:请;诸:之于;病:害。2.B项名作动,其他名作状
。3.把医生叫来责问这是什么缘故。4.原因有二:(1)卖药者以老芋冒充伏苓(或“以假乱真”)
(2)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祭十二郎文一、1.C,(“怙”应读hù,“窆”应读biǎn。)2.C.(A羞通馐,B世通逝,D敛通殓。)3.C.(A分别为知道、探望,B分别为招来引申为接、表达,C均为才,D分别为尽、不得志。)4.B.(B为使动,其余为名词活用作动词。)二、1.B(应该是“长为少祭”)2.D
3.B4.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听着二人说话,我们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三、1.B(应解释为“虽然”。)2.C
3.B(“回忆得不够”表述不当)
4.后悔当时没有将年幼时期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附:译文你由于(信奉‘从一而终”这)一种贞节观念,嫁了不好的人而(被迫)离开(他),致使你孤独忧伤、落拓失意。(这)虽说是命中注定,上天的实际安排;但是连累你到了这样(凄惨)的地步,未尝不是我的过错啊。我小的时候听从先生讲授经书,你和我肩并肩地坐在一起,(特别)爱听古人讲求节义的事情;一旦之间长大成人,竟然马上亲身实践它。唉!假使你不懂得诗书(上的事情),或许不一定在艰难的时候(还)如此苦守贞节啊。(小时候)我捕捉蟋蟀,你(也)张开胳膊来(到)捉蟋蟀的地方;天冷虫于冻僵了,(我们)一同来到埋虫子的洞穴边。现在(当)我装殓你埋葬你(的时候),当日的情形却又清楚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有一次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小髽(zhuā)髻,穿着细绢的单衫来了,(一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恰好先生开门进来,听见两个孩子(读书的)童音清脆响亮,(脸上)不觉(露出了)微笑(并)啧啧称赞不已。这是(当年)七月十五日的事啊,你(现在虽)在地下,(还)应该清楚地记得吧。我二十岁左右前往广西,你拉住(我的)衣裳伤心大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光荣地)回了家,你从东厢房端着盛食物的木盘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睛看着(你)笑着,不记得话头从哪里谈起,大概是说(我)在京城中了进士,送信的人报信早晚等等。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成为旧事,可是我一天没有死,就一天不能忘记啊。往事充塞胸膛,想起来就悲伤得心里堵塞,(它们)像影子一样一个一个消清楚楚,想接近(它们而把它们)抓住,(它们)便消失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幼年时期(的言行)情形(都)详细地记录保存下来。可是你已经不在人世间了,那么,即使时光倒过来流驶,儿童时期能够再(经历一次),却也没有和(我一起)证实(当年情形)的人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一、1.A.(B“斫”应读为zhuó,C“蹑”应读为niè,D“间”应读为jiàn。)2.B.(应释为“放过”。)3.A.(A意为“认为”,BCD均为“把……当作”。)4.《经进东坡文集事略》,苏轼,字子瞻,北宋,自号笑笑先生。二、1.①具备。②到达。③做。④忘记。⑤寄托。2.胸有成竹、兔起鹘落。3.D。(作者认为苏辙仅得与可的画意,而自己并得其画法,是最了解与可的人。)三、提示:“胸有成竹”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指名画家在画竹之前,在自己的心胸中早就明确而清晰地存在有完整竹子的形象。比喻人们做事之先已经有了主意,或有了成功的把握。有时也写成“成竹在胸”。成竹:现成的,完整的竹子。四、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3.临走时的狼狈相。第六单元种树郭橐驼传一、1.B。A病偻(lǚ)窥伺(sì)C长(zhǎng)人者传(chuán)其事2.B。“故乡”释为“所以乡人”;“既然”意为“这样以后”;“小人”意为“小民、百姓”。3.B。B与例句中的“而”都表并列;A递进;C假设;D转折。二、1.“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勤虑害树;“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繁政扰民。“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三、1.D2.C3.C四、1.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3.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非名之则利之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1、C2、(1)⑥(2)④(3)③(4)⑦(5)①(6)⑤3、翻译略,①②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③尔:代词,你。二、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打消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有抱负,又有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良,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行学习与研学活动安排计划
- 社会实践小班社区活动的开展计划
- 人力资源的发展与管理计划
- 2025年企业管理服务项目建议书
- 2025年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肝四联制剂合作协议书
- 跨国业务数据转换合规指南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设计合作协议
- 服装设计行业服装设计版权协议
- 2025年抗帕金森病药项目建议书
- Pipemidic-acid-trihydrat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现场施工人员安全责任协议书(2篇)
- 2024黑龙江公务员考试【A类、B类、省直、笔试】四套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高价HPV疫苗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医院感染与医疗器械消毒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七章 运动和力 第四节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 智能客服系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 2025年公司年会活动总结样本(3篇)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青冈县《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深度预测试卷含解析
- 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
- 村卫生室2025年初工作计划
- 派出所校园安全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