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威海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第一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我国东部森林土壤从北到南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这是土壤分布的()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下列生物中()属于腐食动物。A.秃鹰B.麻雀C.老鹰D.黄雀

3.阴性植物的特点是()。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4.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经常在简单的食物链上引入新的环节来加强对农副产品的转化和利用。蜜蜂引进农田,用花粉生产王浆、蜂蜜等产品,这种做法属于引入()

A.生产环B.增益环C.减耗环D.复合环

5.下列生物类群属于k对策者的是()。

A.昆虫B.种子植物C.细菌D.藻类

6.世界极干旱且高温地区,往往被()所占据。

A.高大植物B.抗旱植物C.抗湿植物D.喜热植物

7.种群是指()

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

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8.阴性植物的特点是()

A.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B、光补偿点较高,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C、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全光照条件下

D、光补偿点较低,生长在阴湿条件下

9.根据单元顶极学说,在一个气候区,群落演替到最后只会形成一个()。A.偏途顶极B.土壤顶极C.气候顶极D.地形顶级

10.生态系统这一概念是由首次提出的()。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11.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13.下列哪种细胞器在代谢过程中直接需要氧气?()A.溶酶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氧化物酶体

14.当一种植物最初侵入某地时,常呈()

A.随机分布B.集群分布C.均匀分布D.其他

15.狗在夏天经常伸长舌头喘气,是什么原因()

A.天气太热B.呼吸困难C.散热D.过于劳累

16.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

A.草原

B、森林

C、海洋

D、农田

17.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A.熵值提高B.总生产量/群落呼吸量大于1C.生态位加宽D.某小类群占优势的情形趋于减少

18.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有一部分被自身呼吸消耗掉,余下的能量即为()。A.总初级生产量B.净初级生产量C.总初级生产力D.次级生产量

19.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20.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21.逻辑斯谛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22.地球表面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总称为()

A.水圈B.岩石圈C.大气圈D.生物圈

23.在单向风的影响下,树木对风适应的明显形态特征是()

A.矮化

B、顶冠

C、根系发达

D、旗冠

24.相同的群落类型()

A.可童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B.不会重复出现在相同生境中C.只能出现在同一地区D.只能出现在不同气候区

25.在陆地群落中,()通常是优势种。

A.种子植物B.被子植物C.灌木D.草本植物

26.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27.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A.热带雨林B.草原C.红树林D.农田

28.下列直接影响或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的因子是()

A.光照B.坡C.海拔D.坡度

29.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锥体呈()

A.金字塔形B.壶形C.钟形D.三者都不是

30.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二、填空题(20题)31.大气中CO2的浓度上升的直接后果是全球变暖即_______。

32.种群______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3.在北半球平均来说,到达地表的太阳总辐射为大气界面上的47%,光合有效辐射只占地面所接受总辐射的______左右。

34.种群增长的基本型有J型增长和______。

35.绿色植物处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的第___________营养级。

36.有利于增大内禀增长率的选择称______选择。

37.______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方。

38.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

39.一个种类没有受到另一个种类因竞争而引起的抑制作用时占据的最大的生态位叫______。

40.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41.水的主要蓄库是__________。

42.两个相似的物种由于竞争的结果不能占有相同的。

43.物质循环又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和______之间的循环运转。

44.内禀增长率是种群在最适条件下表现出来的______增长率。

45.单元顶级学说又叫______,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

46.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47.影响种群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和死亡率。

48.不同地带性森林群落的特征各异,______群落具有物种非常丰富、生态位特化、季相不明显等重要特征。

49.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入侵、定居、__________和反应等阶段。

50.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即气相型、______、液相型。

三、判断题(10题)51.春化现象反映的是植物开花与日照长度的关系。()

52.天然气是属于可再生能源。()

A.正确B.错误

53.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54.生物群落是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

A.正确B.错误

55.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56.大气对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增加,可吸收地球表面反射回宇宙的红外辐射,使地球气温升高。()

A.正确B.错误

57.当一个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的阶段时,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组成及数量比例就没有明显变动了。()

A.正确B.错误

58.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营养物质循环变慢。()

59.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质逐步降解的过程即为分解作用。()

A.正确B.错误

60.几个养鱼池里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种群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方面?

62.简述净初级生产力划分的四个等级。

63.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4.简述生态系统能流的途径。

65.简述生态位的含义。

五、论述题(5题)66.试论述生物的生态对策。

6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68.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69.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70.论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六、单选题(0题)71.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参考答案

1.A

2.A

3.D

4.A

5.B解析:k对策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四项中只有B项符合,故选B。

6.B

7.A

8.D

9.C

10.D

11.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2.B增长型种群:锥体成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表示种群中有大量的幼体,而老年个体较少,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是迅速增长的种群。

13.D

14.A

15.C

16.B

17.D

18.B

19.A

20.B

21.C

22.D

23.D

24.B

25.A解析:陆地群落中,种子植物个体数量多、盖度大,决定群落的外貌特征,通常是优势种。

26.A

27.D

28.A

29.B

30.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31.温室效应

32.动态动态

33.50%

34.S型增长

35.【正确答案】:

36.r

37.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38.遗传特征遗传特征

39.基础生态位

40.栖息地栖息地

41.海洋

42.趋同适应趋同适应

43.非生物非生物

44.最大最大

45.气候顶极理论

46.减少

47.出生率

48.热带雨林热带雨林

49.竞争

50.沉积型沉积型

51.N

52.B

53.Y

54.A

55.Y

56.B

57.A

58.Y

59.A

60.B

61.(1)数量特征:包括密度(或大小)、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

(2)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种群的内分布型有3种类型。

(3)遗传特征。

62.陆地各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大约在0~3500g·m-2·a-1范围内,可以划分为四个级别:

(1)2000~3000g·m-2·a-1。这是高标准的生产力,属于温湿地带,尤其是多雨地区的森林、沼泽地、河流岸边的生态系统,以及在优异条件下处于演替过程中的森林,还有农业集约栽培的水稻田和甘蔗田。这些生态系统虽外貌不同,但水分条件好,温度较高,土壤养分可得到持续供应。

(2)1000~2000g·m-2·a-1。这是陆地适宜气候条件下净初级生产力的标准值,也是世界上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森林的平均值。这些森林不受土壤及地形的限制或破坏,水和温度也不成为限制因子。此级别包括一部分草地及温带地区生产力比较高的农耕地。

(3)250~1000g·m-2·a-1。干燥的疏林灌丛或矮林以及大部分草地,还包括许多栽培农作物的陆地。

(4)0~250g·m-2·a-1。这是最低值,常分布在极端干燥和低温的地区,也就是大面积的荒漠及两极(南极、北极)地区的冻原及高山带。

63.(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1)环境条件。影响初级生产力的环境因素除了日光外,还有三个重要的物质因素(水、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和两个重要的环境调节因素(温度和氧气)。(2)生物群落的内在因素:①初级生产者;②群落内物种的多样性;③初级生产量的分配状况;④初级生产量的消费状况;⑤群落中动物的影响。(3)补加能源的作用。

64.(1)能量以日光能形式进入生态系统;(2)以绿色植物为主体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生物化学潜能,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进入生态系统;(3)以生物化学潜能存在于系统中,或作为产品的形式输出系统之外;(4)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释放的热能从系统消失;(5)作为开放系统,某些有机物会通过动物迁移、水和风携带、人为作用等输入或输出系统。

65.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梯度变化中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某物种的生态位是指该物种在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生态位的概念不仅包括生物占有的空间,还包括它在群落中的功能作用和在环境梯度变化中的位置,因此生态位的含义又可分为:(1)空间生态位:指一种生物所占的物理空间;(2)营养生态位:指在群落中的功能;(3)多维生态位:指在环境梯度中的位置。

66.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生物朝不同方向进化的对策,称为生态对策。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每种生物都具有自独特的并且是相互联的生态特征。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r对策和k对策。r对策者生活的环境条件多变,不可预测,不确定;死亡率大,为随机的非密度制约;群体密度随时间变化大,无平衡点,通常处在环境K值以下,属于未饱和的生态系统,有生态真空,每年需生物重新定居;种内和中间竞争强弱不一,一般较弱;寿命短,通常不到一年;对子代投资小,常缺乏抚育和保护机制;迁移能力强,适于占领新的生境;能量较多的分配给繁殖器官;自然选择的最终结果是种群迅速发

67.人工选择是人为定向地使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即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人为手段(定向培育、杂交选育、基因嫁接、克隆技术等)来改变生物的遗传性,或者通过改变和影响环境等环境胁迫的作用来影响生物生长和繁殖等。人工选择已经成为种群进化适应的强大动力之一,因此,从现在的观点来看,种群的进化与适应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遗传变异的结果。人工选择不可避免地会有有害类型的产生,如害虫对农药产生抗药性,导致农药越用越多,而害虫种群越来越大。

6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持续利用,使不可再生资源能长久利用。要彻底摒弃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点。

69.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改变地面及植被状况而影响大气降水到达地面后的分配如修筑水库塘堰可扩大自然蓄水量;而围湖造田又使自然蓄水容积减小尤其是大量季节性降水因保蓄力削弱而流走造成短期洪涝灾害并同时降低了地下水库的补给也引起严重的土壤和养分流失。(2)由于过度开发局部地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手工、农业及城市发展不但使地表、地下水储量下降出现地下漏斗及地上的断流造成次生盐渍化;也使下游水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沿海出现海水入侵加重了干旱化和盐渍化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