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方山子传》课件42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课件42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课件42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课件42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高中语文】《方山子传》课件42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山子传苏轼11.理解重点语句,梳理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诵读课文,掌握文章内容。3.学习文章写人的方法。基础目标2

比喻凶悍的女性,也用以嘲笑惧妻的人。3方山子,即宋代陈慥zào,字季常,自称“龙丘先生”,常论兵及古今成败,好宾客,喜畜声妓,好花钱。其父陈希亮从政三十多年,忠于职守,爱民如子,路有颂声。苏轼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好朋友是拿来“黑”的——其妻柳氏凶妒,故东坡有诗云: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河东狮子,指柳氏也。(洪迈《容斋随笔》)传:文体名。以记载人物事迹为主。本文是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黄州时为他的好友所作的一篇传记。

4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与陈慥不期而遇。一个是读书没有受到赏识的陈季常,另外一个是当官不受重用的苏轼,两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背景介绍5闾()里谪(

)居陈慥()著()帽矍()然奴婢()岐()亭精悍()勋阀()庵居()傥见之与()lǘbìzhéjuézhuózàohànqítǎngxūnfá字音字形ān6完成表格:人物档案名字号号的来历住址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生平简介少时:稍壮:晚年(今时):7人物档案名/字/号陈慥//季常//方山子号的来历其所著帽,方耸而高,似“古方山冠”住址光、黄一带的岐亭经济状况赤贫(徒步往来山中,庵居蔬食,环堵萧然)家庭背景富二代、官二代(世有勋阀,当得官。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生平简介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方山子怒马射鹊,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晚年(今时):遁于光、黄间,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人莫识也。显闻富贵,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8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判lǘ乡里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尊奉,推崇改变志向古,传扬名声。今,奔驰赏识隐居住草屋,吃素食zhuó戴形方而突起古,老样式。今,死者生前的照片或画像被书生衣帽传主生平,称号的缘由。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第一段哪句话可以看出作者与方山子有共同的遭遇?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侠士)成年——折节读书,意欲入仕(学士)晚年——怀才不遇,隐居光黄(隐士)9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判恰好惊讶的样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的原因缘故四面墙壁怡然自乐的样子宾前(其)(于)代词,他他乡遇故知…的原因10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私下里想于是至今回想起来好像不过几天时间精明强干通“显”,显现状后(于)放纵,任性形→意动,认为…奇异使动,使…跟从(于)怎么(插叙)方山子少年时豪侠之气111.第二、三段以今昔两次邂逅作对比,所见有何不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2.为什么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表现出“俯而不答,仰而笑”的情态?表现了方山子对于黑暗腐败世道的熟悉,因为他是过来人,所以见怪不惊;又含蓄表现他对作者的理解、同情以及对打击诬蔑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所以笑过之后邀请作者住宿在自己破旧的家里,让作者自己感受远离政治的安宁。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12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世代有功勋显达闻名等同,相类似常常装疯卖傻,蓬头垢面会心之处或许假使古,(在官场)任职。今,指投身到事业中名→状,每年定后通“佯”,假装主旨:1.赞扬陈慥独特的隐士精神。2.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13方山子何许人也?方山子和苏轼是什么关系?方山冠是个啥?方山子和苏轼真的是偶遇吗?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为什么要大笑?方山子为什么要隐遁?方山子到底见没见过那些异人?苏轼对方山子是什么情感态度?苏轼为什么要写这篇传记?141.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突出印象是什么?1.余既耸然异之。人生道路:少年侠气而晚年避世。生活态度:世有勋阀而山居隐逸精神面貌:环堵萧然而怡然自得。人生境遇:文武全才而终生不遇。异——表现152.第四段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2.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最后一句“此岂无得而然哉?”是直接赞语。163.方山子眉宇间为什么会有精悍之色?

精悍的神色说明方山子内心的侠气和用世之志并未完全消退,他的归隐并非天性使然,而是出于对仕途的失望和不平。拓展探究主旨:1.赞扬陈慥独特的隐士精神。2.借此流露出同为不遇的感慨。17顺叙:晚年遁隐(条理清晰,表现始末、形象)插叙:方山子少时豪侠之气(展开故事、刻画形象)

补叙:世有功阀的家庭背景(补充说明,使其合理)巧妙的构思。

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18(一)叙述:概述方山子(二)他乡遇故知(三)倒叙(四)补叙(五)对方山子之赞颂2、奇妙的构思。从结构上看没有像一般传记,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而是“随物赋形”极其切合隐士的身份,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19写作特色特点表现不囿常规经纬错综顺叙、插叙、倒叙相结合,变化多姿,起落转换。一线贯穿“隐”“侠”为综以“异”贯穿全文,围绕“隐”“侠”选取典型事迹,形散而神不散。20细节描写、衬托“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用细节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涵了多少人生的沧桑与感慨!“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用妻儿等人的自得来衬托方山子隐居的自得与不同寻常。211.通假字前十有九年(“有”通“又”)犹见于眉间(“见”通“现”,显现)往往阳狂垢污(“阳”通“佯”,假装)课堂检测22遗像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使从事于其间2.古今异义古义:老样式(都指衣冠等)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古义:指墙。今义:堵塞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课堂检测23提刀而立使骑逐而射之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余知而无罪也3.一词多义(表顺接关系)(表修饰关系)(表转折)(表并列)(第二人称代词)而岂山中之人哉余既耸然异之是二者,余未信之(的,结构助词)(他,代词)(它们,指示代词)课堂检测24余既耸然异之庵居蔬食鹊起于前岁得帛千匹见方山子从两骑4.词类活用(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名词作状语,像鹊一样)(名词作状语,每一年)(从使动用法,使……跟从)课堂检测25见方山子从两骑然终不遇人莫识也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鹊起于前呼余宿其家5.文言句式(省略句,“见”前省略主语“余”)(被动句,不被提拔重用)(判断句)(判断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课堂检测261.熟读课文。2.积累字词。3.预习下课。布置作业27狂人阮籍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28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

阮籍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

29疑问一:何为而在此?1.方山子为何在此?他在此地过着怎样的生活?终不遇。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2.此前方山子有着怎样的经历?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30两次转折,三个阶段生平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侠士)成年——折节读书,意欲入仕(学士)晚年——怀才不遇,隐居光黄(隐士)313、两人相遇,方山子又有怎样的反应?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4、“余告之故”,苏轼告诉了方山子什么事?32宋神宗熙宁年间重用王安石变法。元丰二年,苏轼调任湖州,作《湖州谢上表》,其中有:“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暗语讥讽朝政;监察御史里行舒亶亦从苏轼的诗集中找了几首诗,说他“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苏轼被捕入狱。后多人为苏轼求情,王安石也劝神宗“圣朝不宜诛名士”,苏轼得免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335、方山子听了苏轼的遭遇后,为什么“俯而不答,仰而笑”?1、“俯而不答”表现了方山子对险恶仕途的熟悉,以及对苏轼的理解、同情。2、“仰而笑”表现了他对诬陷苏轼的那些奸邪小人的蔑视和对污浊官场的傲视。34

疑问二:而岂山中之人哉?1、真正的隐士是什么样的人?方山子真的是个隐士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方山子: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悠闲散淡,随缘自适。352、方山子眉宇间为什么会有精悍之色?

精悍的神色说明方山子内心的侠气和用世之志并未完全消退,他的归隐并非天性使然,而是出于对仕途的失望和不平。36疑问三:此岂无得而然哉?(1)方山子有心得吗?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家人尚且如此,方山子可想而知。通过家人侧面烘托方山子的安贫乐道。(2)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方山子舍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方山子放弃了显赫的家世、成名的机会,壮丽的园宅,丰厚的财产,对荣华富贵弃如敝屣;他摆脱了名利的诱惑,获得了心灵的无拘无束、自在洒脱。3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