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1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2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3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4页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A.可再生能源B.不可再生能源C.直接能源D.再利用能源

2.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4.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5.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6.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7.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8.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9.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10.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1.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12.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13.生物群落命名的一般根据是()。

A.依照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或种的某些个体的集群

B.优势种的主要生活方式

C.为群落所占有的栖息环境,具有极明确的栖息条件的特点

D.以上的所有内容

14.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

A.汞B.铅C.砷D.镉

15.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6.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17.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18.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19.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2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1.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

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22.《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23.“-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4.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5.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6.动物生态学直到生态学的()才逐渐成熟。

A.萌芽阶段B.建立阶段C.巩固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

27.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28.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为()。

A.最大增长率B.最小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最佳增长率

29.荒漠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是()。

A.叶和枝具有特殊的繁殖构造B.叶面缩小和退化C.根系强大,肉质D.叶和枝具有发达的气孔保护组织

30.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二、填空题(20题)31.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场所(也称生境类型)来分,可分为_______和水域生态学。

32.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______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33.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34.受体酪氨酸激酶(reeeptortyrosinekinase)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它的胞外配体是_________,其自磷酸化的结果是__________的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__________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

35.马利筋这种植物体有毒,大多数动物不取食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现象:

3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__________。

37.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_生物。

38.两物种间竞争的结局是排斥还是共存,取决于环境系统的______。

39.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40.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

41.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42.由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类型的食物链。

43.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______。

44.生态系统是个无______、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统。

45.世界上生产力最低的地区在______。

4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47.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48.单元顶极理论认为,一个气候区只会出现一个______群落。

49.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

50.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是“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A.正确B.错误

52.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

A.正确B.错误

5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费化石燃料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54.引起歇地现象是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之一。()

55.群落内种间竞争的结果会使某种特定生物种的生态位扩大或缩小。()

A.正确B.错误

56.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57.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58.玉米是属于长日照的植物。()

59.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会危及到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A.正确B.错误

60.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如果能够进行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可以认为这两种动物是同一个物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62.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63.什么是碳循环?

64.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68.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69.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70.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A

6.C

7.B

8.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9.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10.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1.C

12.A

13.A

14.A

15.D

16.B

17.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18.A

19.D

20.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1.C

22.A

23.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4.D

25.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26.B

27.B

28.C

29.C

30.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31.陆地生态学陆地生态学

32.开放开放

33.植物(第一)

34.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

35.适应适应

36.结构单位

37.指示

38.开放性开放性

39.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40.食物链

41.S

42.寄生寄生

43.增长增长

44.目标

45.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46.内禀增长率

47.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48.气候顶极(或顶极)气候顶极(或顶极)

49.【正确答案】:

温度

50.黏土黏土

51.A

52.B

53.A

54.Y

55.A

56.N

57.Y

58.N

59.A

60.A

61.(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62.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63.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被绿色植物固定成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又被动物、细菌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这些生物又将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水排出体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C在自然界中被循环利用。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被绿色植物固定成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又被动物、细菌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这些生物又将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水排出体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C在自然界中被循环利用。

64.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

6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6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

67.(1)湿地具有较高的生产力;(2)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3)湿地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4)湿地具有蓄洪的作用;(5)湿地具有净化环境的功能。

68.(1)砂土类土壤中以粗砂和细砂为主,土壤黏性小、孔隙多,通气透水性强,蓄水和保肥能力差,抗旱力弱。砂质土含水少,热容量比黏质土少,白天增温快,晚上降温也快,昼夜温差大,对块茎、块根作物的生长有利;砂质土通气好,好气微生物活动强烈,有机质迅速分解并释放养分,使农作物早发,但有机质累积难、含量低,土壤动物也少。

(2)黏土类土壤中以粉砂和黏粒为主,结构致密,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较强,通气透水性差。黏质土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好气微生物活动受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腐殖质和黏粒结合紧密,难于分解,因而积累较多。

(3)壤土类土壤质地较均匀,是砂粒、黏粒和粉粒大致等量的混合物,物理性质良好(不太松,也不太黏),通气透水,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是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土壤生物也较多。

69.细胞分裂,子代细胞的核膜来自于旧核核膜的碎片。细胞分裂末期,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在每一个染色单体的周围,核膜开始重新组装。首先是核膜前体小泡结合到染色单体的表面,小膜泡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较大的双层核膜片段,然后再相互融合成完整的核膜,分别形成两个子代细胞核。在核膜形成的过程中,核孔复合体同时在核膜上组装。目前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一种直径200nm的单层小膜泡直接参与了核膜的形成。它们首先附着到染色体表面,在染色质表面排列并相互融合形成双层膜,同时在膜上的某些部位内、外膜相互融合并形成核孔复合体结构。从处于分裂期的HeLa细胞中分离出两种膜泡成分,一种富含LBR,一种富含gp210。这说明核被膜的去组装不是随机的,而是具有区域特异性。在有丝分裂后期核被膜重新组装时,富含LBR的膜泡首先与染色质结合,而富含gp210的膜泡与染色质结合较晚。近期的研究工作发现,RanGTPase及其结合蛋白参与了核被膜的组装调控。这些蛋白不仅调控膜泡在染色质表面的募集,也参与膜泡的融合和孔复合体组装。此外,核被膜的去组装、重组装变化受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可能通过对核纤层蛋白、核孔复合体蛋白等进行磷酸化与去磷酸化修饰来完成。

70.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宇宙是无限的,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自从人类产生以后,人类就成为地球上的主人、操纵者,人类一方面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自身提供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企图建立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人类所能依赖的自然环境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能控制自身的无限增长,而去盲目地对自然进行征服,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人类所依赖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小,甚至遭到破坏。

71.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安徽省六安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生态学基础模拟练习题三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人类利用水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能使环境污染和破坏降到最低限度,保证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这些能源为()。

A.可再生能源B.不可再生能源C.直接能源D.再利用能源

2.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生态失调的原因?()A.A.生物群落的不断演替B.火山爆发、台风C.人的行为D.雨、雪

4.地球环境是指()

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和生物圈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

5.下列关于衰退型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幼龄个体少,老龄个体多B.年龄锥体呈金字塔形C.老龄个体少,幼龄个体多D.幼龄与老龄的个体数大致相等

6.当光合作用强度因光照不足而下降时,增加二氧化碳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其下降幅度,这表明生态因子的作用具有()。A.阶段性B.限制性C.补偿性D.不可替代性

7.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8.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B.滥用资源C.自然灾害过频D.经济与生态分离

9.下列有关自然种群的不规则波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B.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C.非周期性的或少见的数量波动D.非周期性的或常见的数量波动

10.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A.pH5~6B.pH6~7C.pH7~8D.pH8~9

11.物种在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和繁殖单位是()

A.种类B.个体C.种群D.群落

12.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13.生物群落命名的一般根据是()。

A.依照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或种的某些个体的集群

B.优势种的主要生活方式

C.为群落所占有的栖息环境,具有极明确的栖息条件的特点

D.以上的所有内容

14.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

A.汞B.铅C.砷D.镉

15.确定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综合指标是()。A.密度B.盖度C.频度D.重要值

16.从弃耕地开始发展到森林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逆行演替D.周期性演替

17.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18.水生群落主要取决于()。

A.水的深度和水流的速度B.阳光进入水的深度C.水中氧气的含量D.水生植物的数量

19.牛与瘤胃中的微生物的关系属于()

A.偏利共生B.原始合作C.寄生D.互利共生

20.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块状结构B.片状结构C.团粒结构D.柱状结构

21.下列哪种方式是生物为适应低温环境而采取的措施()

A.夏眠B.穴居C.迁移D.昼伏夜出

22.《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A.达尔文B.马尔萨斯C.坦斯利D.洪堡德

23.“-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A.密度效应B.产量效应C.温度效应D.边缘效应

24.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减排”成为近年来全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下列属于“减排”对象的是()。A.氧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

25.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A.腐屑链B.捕食链C.寄生链D.混合链

26.动物生态学直到生态学的()才逐渐成熟。

A.萌芽阶段B.建立阶段C.巩固发展阶段D.成熟阶段

27.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种食物只能被一种消费者取食

B.多条食物链可形成食物网

C.一种消费者不能同时取食多种食物

D.营养级是有一定顺序的,不是错综复杂的

28.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为()。

A.最大增长率B.最小增长率C.内禀增长率D.最佳增长率

29.荒漠植物的生理机制和形态结构是()。

A.叶和枝具有特殊的繁殖构造B.叶面缩小和退化C.根系强大,肉质D.叶和枝具有发达的气孔保护组织

30.下面关于动物婚配制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单配偶制B.群婚制C.一雌多雄制D.一雄多雌制

二、填空题(20题)31.生态学按生物栖息场所(也称生境类型)来分,可分为_______和水域生态学。

32.生态系统都是不同程度的______系统,不断的从外界输入能量和物质,经过转换以后变为输出,从而维持系统的有序状态。

33.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功能包括______存性生产和动物性生产两部分。

34.受体酪氨酸激酶(reeeptortyrosinekinase)是细胞表面一大类重要受体家族,它的胞外配体是_________,其自磷酸化的结果是__________的活性,磷酸化的酪氨酸残基可被含有___________所识别并与之结合,由此启动信号转导。

35.马利筋这种植物体有毒,大多数动物不取食它,这是生物对环境的______现象:

36.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__________。

37.华北的农谚“枣发芽,种棉花”,“杏花开,快种麦”中的枣和杏在此被指为_______生物。

38.两物种间竞争的结局是排斥还是共存,取决于环境系统的______。

39.生物的种间关系主要有______、捕食、共生、寄生等几种。

40.______是指在自然界中,物种与物种之间取食与被取食之间的关系。

41.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42.由哺乳动物、鸟类→跳蚤→细滴虫(寄生性原生动物)→细菌→病毒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类型的食物链。

43.当前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是______。

44.生态系统是个无______、非中心式的自我控制系统。

45.世界上生产力最低的地区在______。

46.在最适宜的条件下,种群所表现出来的最大增长率称为______。

47.在一定地区内,群落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整个取代顺序,称为______。

48.单元顶极理论认为,一个气候区只会出现一个______群落。

49.根据阿伦定律,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育动物,其四肢、尾和耳朵有趋于缩短的现象,这是对___________因子的适应。

50.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中国植物群落分类的原则是“群落学-生态学”原则。()

A.正确B.错误

52.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

A.正确B.错误

53.“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人类大规模消费化石燃料引起的。[]

A.正确B.错误

54.引起歇地现象是他感作用的生态意义之一。()

55.群落内种间竞争的结果会使某种特定生物种的生态位扩大或缩小。()

A.正确B.错误

56.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可以被异养生物全部转化为次级生产量。()

57.生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耐受性不同,并且耐受性可以人为改变。()

A.否B.是

58.玉米是属于长日照的植物。()

59.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会危及到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A.正确B.错误

60.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如果能够进行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可以认为这两种动物是同一个物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

62.简述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的主要区别。

63.什么是碳循环?

64.简述影响初级生产力的因素。

6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哪几类?

五、论述题(5题)66.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67.论述湿地的生态功能。

68.试述土壤质地对生物的影响。

69.说明细胞分裂过程中核膜破裂和重装配的调节机制。

70.论述人与环境的关系。

六、单选题(0题)71.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参考答案

1.A

2.B

3.D

4.D

5.A

6.C

7.B

8.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

9.D种群数量的年间波动,有的是规则的(周期性波动),有的是不规则的(非周期波动)。不规则波动是非周期的或常见的数鼍波动。

10.B在pH值为6~7时,所有的矿质营养都可以充分溶解,养分的有效性最高,对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最适应。

11.C

12.A

13.A

14.A

15.D

16.B

17.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18.A

19.D

20.C团粒结构是土壤中的腐殖质与矿质土粒相互黏成的小团块,它是土壤肥力的基础。

21.C

22.A

23.A“一3/2自疏法则”描述了植物种群内个体间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密度效应。

24.D

25.B捕食链的构成方式为:植物一植食性动物一肉食性动物。

26.B

27.B

28.C

29.C

30.B动物的婚配制度存在单配偶制、一雌多雄制、一雄多雌制。

31.陆地生态学陆地生态学

32.开放开放

33.植物(第一)

34.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可溶性或膜结合的多肽或蛋白类激酶(生长因子)激活了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SH2结构域的胞内信号蛋白

35.适应适应

36.结构单位

37.指示

38.开放性开放性

39.种间竞争种间竞争

40.食物链

41.S

42.寄生寄生

43.增长增长

44.目标

45.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46.内禀增长率

47.演替系列演替系列

48.气候顶极(或顶极)气候顶极(或顶极)

49.【正确答案】:

温度

50.黏土黏土

51.A

52.B

53.A

54.Y

55.A

56.N

57.Y

58.N

59.A

60.A

61.(1)竞争排除原理: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生态位相同的物种不可能经久地共存在一起。(2)高斯排除原理提出三条推论。①在一个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生态位的两个物种,其中必有一个物种终将被消灭;②在一个稳定群落中,没有任何两个物种是直接竞争者;③群落是一个生态位分化了的系统,种群之间趋于相互补充,而不是直接的竞争。

62.①胞吞泡的大小不同:胞饮泡直径为150nm,吞噬泡直径大于250nm;②胞饮作用是一个连续发生的作用,吞噬作用是一个信号触发过程;③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的形成需要网格蛋白或这一类蛋白的帮助,吞噬泡的形成需要有微丝及其结合蛋白帮助。

63.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被绿色植物固定成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又被动物、细菌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这些生物又将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水排出体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C在自然界中被循环利用。C循环主要是在空气、水和生物体之间进行的。绿色植物借助光能,吸收CO2和水,进行光合作用,C被绿色植物固定成含C有机物。含C有机物又被动物、细菌和其他异养生物所消耗。这些生物又将呼吸作用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和水排出体外。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CO2被绿色植物再利用,这样C在自然界中被循环利用。

64.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捕食从广义的概念看,指所有高一营养级的生物取食和伤豁低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种间关系。广义的捕食包括:(1)传统捕食,指肉食动物吃草食动物或其他肉食动物;(2)植食,指动物取食绿色植物营养体、种子和果实;(3)拟寄生,是指昆虫界的寄生现象,寄生昆虫常常把卵产在其他昆虫(寄主)体内,待卵孵化为幼虫以后便以寄主的组织为食,直到寄主死亡为止。(4)同种相残,这是捕食的一种特殊形式,即捕食者和猎物均属同一物种。

65.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植物对水的适应类型有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①水生植物又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②陆生植物又分为湿生植物、中生植物和旱生植物。

66.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生态位压缩。生态位释放是当群落中种间竞争减弱而引起的生态位扩展;生态位移动是指两个或更多的种由于种间竞争的减弱而发生的生态位变化。(6)生态位的动态。大多数生物的生态位是依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现实生态位可以被看作是基础生态位的一个变化的亚集。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自然界,生态位常发生重叠,但并不表现有竞争排斥现象。(4)生态位分离。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多种生物所起的作用是明显的不同的:每一物种的生态位都和其他物种的生态位明显分开。这种现象叫做生态位分离。如在非洲草原的各种食草动物之间似乎并不发生利害冲突,就是采取觅食不同种类食物或同一种类的不同部位,或出现在不同时间和季节或分散在不同地点等方法使生态位分离。(5)生态位压缩、释放和移动。由于别的物种入侵导致原有物种生态位变小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