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_第1页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_第2页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_第3页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_第4页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体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第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一节肿瘤抗原抗原:抗原(antigen,缩写Ag)为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外来分子可经过B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所辨识或经抗原呈现细胞的处理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结合成复合物再活化T细胞,引发连续的免疫反应。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抗原物质总称。第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肿瘤肿瘤(tumour)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第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细胞恶性变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或正常静止基因的激活都可以产生新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细胞内降解后,某些降解的短肽物质可与MHCI类分子在内质网中结合,并共表达于细胞表面,成为被CD8+CTL识别和杀伤的肿瘤特异抗原。

此外,某些细胞在恶变后,可使正常情况下处于隐蔽状态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成为肿瘤相关抗原,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抗肿瘤抗体。第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目前在动物自发性肿瘤和人类肿瘤细胞表面都发现了肿瘤抗原。为了叙述方便,一般将肿瘤抗原进分类,下面介绍两种肿瘤抗原分类方法。

第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例如——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第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的分类法(一)肿痛特异抗原

肿瘤特异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是指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这类抗原是通过在近交系小鼠间进行肿瘤移植的方法来证明的,先用化学致癌剂甲基胆蒽(MCA)诱发小鼠皮肤发生肉瘤,当肉瘤生长至一定大小时,予以手术切除。将此切除的肿瘤移植给正常同系小鼠后可生长出肿瘤。但是,将此肿瘤植回原来经手术切除肿瘤的小鼠,则不发生肿瘤,表明该肿瘤具有可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抗原。

鉴于此类抗原一般是通过动物肿瘤移植排斥实验所证实,故又称为肿瘤特异移植抗原(TSTA)或肿瘤排斥抗原(TRA)第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以往曾对人肿瘤细胞是否有特异抗原(TSA)存在争议,但最近已在人黑色素瘤等肿瘤细胞表面证实了存在这类TSA,它是一个静止基因活化的产物,以9个氨基酸的短肽或与HLA-A1分子共同表达于某些黑色素瘤细胞表面,称为MAGE-1,它是第一个证实并清楚其结构的人肿瘤特异抗原。TSA只能被CD8+CTL所识别,而不能被B细胞识别,因此是诱发T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肿瘤抗原。第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TAA)是指一些肿瘤细胞表面糖蛋白或糖脂成分,它们在正常细胞上有微量表达,但在肿瘤细胞表达明显增高。此类抗原一般可被B细胞识别并产生相应的抗体。第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一)化学或物理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

动物实验的研究证明,某些化学致癌剂或物理因素可诱发肿瘤,这些肿瘤抗原的特点是特异性高而抗原性较弱,常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独特性。即用同一化学致癌剂或同一物理方法如紫外线、X-射线等诱发的肿瘤,在不同的宿主体内,甚至在同一宿主不同部位诱发肿瘤都具有互不相同的抗原性。由于人类很少暴露于这种强烈化学、物理的诱变环境中,因此大多数人类肿瘤抗原不是这类抗原。第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病毒诱发的肿瘤抗原

动物实验及人类肿瘤的研究证明,肿瘤可由病毒引起,例如EB病毒(EBV)与B淋巴细胞瘤和鼻咽癌的发生有关,乳头状瘤病毒(HPV)与人宫颈癌的发生有关。EBV和HPV均属于DNA病毒,而属于RNA病毒的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可导致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ATL)。同一种病毒诱发的不同类型肿瘤(无论其组织来源或动物种类如何不同),均可表达相同的抗原且具有较强的抗原性。动物实验研究已发现了几种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例如SV40病毒转化细胞表达的T抗原和人腺病毒诱发肿瘤表达的ELA抗原。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第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自发肿痛抗原

自发肿瘤是指一些无明确诱发因素的肿瘤,大多数人类肿瘤属于这一类。自发肿瘤的抗原有二种:一种是TAA(肿瘤相关抗原),另一种是TSA(肿瘤特异性抗原)。TAA被B细胞识别诱发体液免疫应答,TSA被CD8+CTL识别诱发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已证明小鼠自发肿瘤和人肿瘤细胞表面具有肿瘤特异性抗原。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第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胚胎抗原

胚胎抗原是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胚胎组织产生的正常成分,在胚胎后期减少,出生后逐渐消失,或仅存留微量。当细胞恶性变时,此类抗原可重新合成。胚胎抗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分泌性抗原,由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如肝细胞癌变时产生的甲胎蛋白(AFP):另一种是与肿瘤细胞膜有关的抗原,疏松地结合在细胞膜表面,容易脱落,如结肠癌细胞产生癌胚抗原(CEA)。AFP和CEA是人类肿瘤中研究最为深人的两种胚胎抗原,它们的抗原性均很弱,因为曾在胚胎期出现过,宿主对其已经形成免疫耐受性,因此不能引起宿主免疫系统对这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但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通过检测肿瘤患者血清中AFP和和CEA的水平,分别有助于肝癌和结肠癌的诊断。

二、根据肿瘤发生的分类法第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根据肿瘤抗原分布和表达特性的分类法(—)C-T抗原(cancer-testisantigens)

此种抗原表达于多种肿瘤组织中,而在正常组织中,除睾丸精原细胞外,均不表达,如MAGE

家族、BAGE、NY-ESO-1、SSX家族等。第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组织特异性分化抗原

此种抗原在特定肿瘤组织细胞中高表达,而在相应的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在其他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不表达,如黑色素细胞分化抗原MART1/MelanA,qp100,TRP-1,以及乳腺癌中新发现的NY-BR-1等。三、根据肿瘤抗原分布和表达特性的分类法第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基因突变所致的抗原

由于正常基因发生变异而导致在肿瘤细胞中产生氨基酸改变了的新的抗原肽。而且这些新的抗原肽能够被患者的免疫细胞识别,从理论上讲,此类抗原的免疫原性最强,不易产生免疫耐受性,如M3突变产生的异常蛋白子;CDK4是控制细胞周期的一种激酶,由于在肿瘤细胞中其基因核酸序列存在一个C-T的点突变,导致CDK4第24位的半胱氨酸被精氨酸取代,从而产生新的抗原表位;caspase-S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转导分子,其突变体是鱗状细胞癌的特异性抗原。三、根据肿瘤抗原分布和表达特性的分类法第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四)过量表达的抗原

此类抗原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由于其表达量超出了维持机体免疫耐受所需要的量而诱发免疫应答。如霍奇金病中发现的galectin及HSP105等。三、根据肿瘤抗原分布和表达特性的分类法第二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五)病毒抗原

病毒感染导致细胞发生恶变的肿瘤细胞中,因病毒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而形成的抗原,如子宫颈癌中的HPV16E7抗原。三、根据肿瘤抗原分布和表达特性的分类法第二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节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基本原理一、免疫监视学说

免疫监视学说:机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体细胞时常发生突变,有些突变可能会导致细胞恶性转化。当具有异常增殖能力的肿瘤细胞在体内形成时,它们携带着新的抗原决定簇,随着肿瘤细胞的增殖,当新的抗原达到一定数量时,就开始产生胸腺依赖性免疫反应,像机体清除同种异体移植物那样,最终被机体所排斥。

免疫监视的作用在于识别和破坏那些在临床上不能识别的原位肿瘤;当肿瘤的生长超过了机体免疫监视功能的控制时,肿瘤细胞可以在体内继生长并形成肿瘤。第二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肿瘤免疫监视学说1.当组织内有癌变细胞时,大量免疫细胞识别并将其清除。第二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2.肿瘤细胞发生变异并逐渐耐受机体的杀伤作用。肿瘤免疫监视学说第二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3、一段时间后,产生大量的肿瘤变异体

肿瘤免疫监视学说第二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4、逃脱机体杀伤的变异体株不断增值,募集调节性免疫细胞维持免疫耐受,成为肿瘤。

肿瘤免疫监视学说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免疫雕刻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肿瘤往往带有其起源免疫环境的印迹,“免疫印迹”导致产生能更好地承受机体免疫系统抗肿瘤作用的肿瘤细胞,在这个过程中免疫原性高的肿瘤细胞被清除,遗留下来的是那些能够在有免疫能力的个体中生存的变异体(它们的免疫原性下降,或者是获得了其他的一些能够逃避或抑制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称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免疫雕刻。第二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肿瘤免疫编辑

假说认为,免疫系统既可能清除肿瘤细胞或对肿瘤细胞产生非保护性免疫反应,又可能促进免疫无反应性或免疫耐受性的产生。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都参与了这一过程。

一般将免疫编辑分为3个过程: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又称为肿瘤免疫编辑的“三E过程”第二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二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免疫清除

肿瘤“免疫监视”假说的基本观点包含在免疫清除过程之中。如果机体免疫系统能够成功的清除发展中的肿瘤,该过程称为“完全的编辑过程”,免疫编辑的后续过程将不再发生。在免疫清除的过程中,一旦实体瘤生长达到一定的大小将开始呈现侵袭性生长,并将需要更多的血供,这个过程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肿瘤间质及肿瘤血管的生成。肿瘤侵袭性生长造成其周围组织出现微小破坏,产生炎症信号,引起免疫细胞(NKT细胞、NK、γδT细胞、Mφ、DC)募集到肿瘤局部。转化后细胞的结构,能够被局部浸润的淋巴细胞所识别,并剌激它们分泌IFN-γ。在第二阶段,最初产生的IFN-γ通过抗增殖或诱导凋亡引起部分肿瘤细胞死亡,也引起肿瘤细胞本身或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释放趋化因子,如:CXCL10、IL-10、CXCL-9、MIG、CXCL11、ITAC、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a化学引诱物等。炎症过程所产生的趋化因子招募更多的NK和巨噬细胞到肿瘤局部发挥非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在第三阶段,肿瘤浸润的NK和巨噬细胞能够分泌IFN-γ

和IL-12反式激活对方,通过多种机制杀伤更多的肿瘤细胞,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途径、穿孔素诱导的凋亡途径及活性氮氧介质诱导的凋亡途径等。第四阶段,肿瘤抗原特异性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迁移到肿瘤组织。IFN-γ

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迁移到肿瘤组织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杀伤带有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第三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免疫平衡

如果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不能完全杀伤肿瘤细胞,免疫系统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进入动态平衡过程,称为免疫平衡。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淋巴细胞和IFN-y继续向肿瘤细胞施加免疫选择的压力,抑制但并不能完全清除那些残存的肿瘤细胞。残存的肿瘤细胞因其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不断产生新的变异,在这个“达尔文”式的选择过程中,最初逃逸出的肿瘤细胞的变异株大多数还是被破坏掉了,但是又产生了新的、带有不同的突变的变异株,这些突变可赋予它们更高的抵抗免疫攻击的能力。免疫平衡过程可能是肿瘤免疫编辑中时间最长的阶段,有时甚至长达数年。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三)免疫逃逸残存的肿瘤细胞通过遗传学或表达遗传学变化的后果是获得对免疫监测和免疫清除的不敏感性,并开始具有不受控制的自主增殖能力,称为免疫逃逸。此时,免疫系统不仅对肿瘤无能为力,而且出现免疫细胞或免疫因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的可能性。第三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节肿瘤的免疫应答肿瘤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细胞性疾病,但是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微环境的深人研究,人们认识到机体免疫系统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早在20世纪70年代,Burnet就在大量临床和实验证据的基础上提出了“肿瘤免疫监视学说”。他认为机体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恶性突变后会携带新的抗原决定簇,淋巴细胞在体内巡视过程中遇到携带这些抗原决定簇的恶性细胞时,就会与其发生反应并加以清除。然而,无胸腺的裸鼠和同种野生型小鼠在肿瘤的发生上没有明显差别,使这一学说受到质疑。在研究了机体免疫系统与肿瘤的相互关系后,又有人提出了“免疫编缉学说”。第三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节肿瘤的免疫应答Shankaran等人认为免疫反应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但是又可以导致对肿瘤细胞的选择,这一过程使得那些在免疫功能上正常的宿主体内容易存活的肿瘤细胞得以保留下来形成肿瘤,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免疫发生。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宿主的免疫系统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当宿主体细胞发生突变或肿瘤发生后,免疫系统可识别并激活产生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参与其中。由于不同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存在差别,所以不同的肿瘤组织诱导的免疫应答也有所不同。对于某些免疫原性较弱的肿瘤来说,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如NK细胞等。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性和相关性抗原可诱导宿主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一般认为,在肿瘤免疫中细胞免疫的作用更为重要,体液免疫仅发挥辅助作用。第三十四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作用作为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效应细胞,NK细胞被认为是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的第一道天然防线,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NK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多种受体而被活化,主要包括细胞因子受体、膜整合素分子、天然细胞毒受体(CD16,NKp46,NKp30,NKp44,NKp80)、免疫球蛋白样杀伤受体(NKG2)家族、DNAM-1/CD226家族、SLAMs家族/SLAM、2B4、NTB-A(CD84)/识别非己抗原分子的受体(Ly49H)以及一些其他受体(如CD18,CD2,TLR-3/-9等)。第三十五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作用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K细胞既直接识别恶性转化细胞并被活化,也可以经辅助细胞如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作用被活化。研究表明肿瘤发生过程中NK细胞的活化也可以由DC细胞引发,触发后的NK细胞在8小时以内会进人外周血,到达肿瘤组织部位,再在其他活化信号的作用下成为效应细胞。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不受MHC限制,也不需预先与抗原接触或显示任何记忆反应,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优势表现为直接溶解和分泌细胞因子两个方面。首先,激活的NK细胞能分泌多种效应细胞因子,如NK细胞可以产生TNF-a、IFN-y和IL-12等,这些细胞因子在NK细胞抗肿瘤反应中有十分重要作用。通过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同时,死亡受体介导的靶细胞凋亡和NK介导的ADCC也是NK抗肿瘤的两个重要途径。一般而言,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机制有三种:①通过NK细胞上的CD27和肿瘤细胞的CD70作用,使NK细胞释放穿孔素和细胞因子,并激活细胞毒T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s,CTL)进一步杀伤肿瘤细胞;②通过NK细胞表面的NKG2D和T细胞的DAP10相互识别,作为共同刺激信号激活T细胞,从而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③通过NK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靶细胞的配体识别激活NK细胞,产生细胞毒性作用。NK的抗肿瘤作用受许多因素的调控,TNF、IFN-γ和IL-12等细胞因子可促进NK的杀伤作用;TGF-β、IL-10则抑制NK活性。第三十六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自然杀伤细胞(NK)对肿瘤的杀伤作用目前,基于NK细胞的肿瘤免疫治疗途径主要包括:①促进NK细胞活化性受体的表达和加强杀伤分子如穿孔素等的表达和功能,主要利用细胞因子的作用,如干扰素、IL-2、IL-12、IL-15等;②抑制NK细胞的抑制性受体,主要利用的方法包括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NA干扰技术等;③对NK细胞的活化受体进行改造,使其活化受体含有超高活性的胞内信号功能区而易于高度活化,或者使该细胞活化受体具有特定的识别特性而靶向癌细胞;④与放/化疗联合应用,研究证明,适度放疗和化疗可以使肿瘤细胞上的NK细胞活化受体NKG2D的配体表达升高,使得肿瘤细胞对NK杀伤的敏感性增加;还有研究提示阿糖胞苷(Ara-c)耐药的白血病细胞的NKG2D的配体表达升髙,使其对NK细胞的杀伤更为敏感;⑤基于NK细胞的ADCC的治疗方法,治疗性抗体与NK细胞联合应用,以提高临床肿瘤生物治疗的疗效。

除NK细胞外,非特异性免疫的其他效应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都参与抗肿瘤的免疫反应。而目前对巨噬细胞的研究多倾向于其在肿瘤病灶内发挥双重作用,既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又有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第三十七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T细胞免疫应答

T细胞是参与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包括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和CD4+辅助性T淋巴细胞(Th)。肿瘤特异性CTL在细胞免疫中承担主要的杀伤作用,而Th细胞的主要作用为辅助CTL杀伤肿瘤细胞,CTL与Th的激活方式基本相同。T细胞的激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TCR要与抗原多肽相互识别,这个过程中APC呈递抗原,并且受MHC限制,然后还需要共同剌激信号才能被活化。具体表述为:首先,TCR特异性识别结合于MHC分子凹槽中的抗原肽,由CD3将信号传人胞内,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同时APC和T细胞表面多种黏附分子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即共刺激信号),其中CD28/B7是重要的共剌激分子,在识别并结合抗原肽的过程中,若缺乏协同刺激信号,特异性T细胞不能充分活化,可进入不应答状态(anergy)或发生凋亡;除CD28外T细胞表面的CTLA4与B7结合可启动抑制性信号。除上述双信号外,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细胞因子参与,活化的APC和T细胞可分泌IL-1、IL-2、IL-6、IL-12等多种细胞因子,它们在T细胞激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十八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第三十九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大量肿瘤组织标本的研究证实,在肿瘤组织中浸润有肿瘤特异性的CTL。并且多数肿瘤细胞有MHCI类分子的表达,CTL可识别同源抗原多肽,并杀伤清除表达该抗原的肿瘤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现有研究已从三个方面证实了CTL的抗肿瘤作用:首先,在体外肿瘤抗原激活特异性的CD8+T细胞,回输肿瘤患者可诱导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另外,对肿瘤患者接种佐剂或携带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可诱发宿主体内MHCI类分子限制性的免疫应答;而通过抗体或基因敲除的方法移除小鼠体内的CD8+T细胞后,大多数肿瘤疫苗诱发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至少会有所减弱。第四十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CTL细胞经其表面受体与靶细胞上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结合后,在共刺激分子的协同作用下,向细胞内传递活化信号。效应CTL细胞识别抗原活化后,释放两种主要的细胞毒素——穿孔素和颗粒酶,其中穿孔素是导致靶细胞溶解的重要介质,可以使靶细胞形成跨膜孔道并导致其解体;颗粒酶是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类物质,CTL细胞活化后,很快就有颗粒内容物释放至胞外,靶细胞在数分钟内迅速被溶解。CTL细胞活化后也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主要依赖两种机制:①CTL活化后大量表达FasL,FasL与靶细胞表面Fas结合,通过Fas胞内段的死亡结构域激活caspae-8,最终激活内源性DNA内切酶,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和死亡;②CTL通过释放的颗粒酶,激活caspase~10,引发caspase(细胞凋亡蛋白酶)级联反应,使靶细胞调亡。第四十一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CTL细胞也可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如IFN-γ,TFN-α等)发挥作用,其中IFN-γ可增强MHCI类分子对肿瘤抗原的呈递作用和Fas介导的溶细胞作用,而TFN-a与肿瘤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可启动级联反应,诱导肿瘤凋亡。

目前,CTL细胞在免疫治疗当中的应用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以肿瘤疫苗或DC细胞接种,使其在体内诱导CTL细胞活化,产生抗肿瘤效应;二是CTL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即在体外用细胞因子等激活CTL细胞后回输。

CTL对肿瘤的杀伤作用是特异性的,依赖于识别特定的抗原。Weninger等对携带表达E7抗原肿瘤的小鼠接种能诱导E7特异性CTL的腺病毒,用表达卵清蛋白(OVA)的肿瘤细胞接种小鼠后,输注OVA特异性的CTL细胞后,追踪肿瘤细胞和CTL细胞在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CTL在肿瘤微环境中随机运动,并且在没有同源抗原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持续移动;识别抗原后有些CTL可持续发挥作用,而有些则作用时间很短,造成这种差别的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可能与那些持续作用的CTL能生成细胞毒性颗粒有关。某些情况下,CTL的浸润发生在肿瘤细胞凋亡的初始阶段,证实了在体外实验中观察到CTL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Amigorena实验室也用这种方法证实肿瘤浸润性CTL最初浸润在癌灶边缘,然后渗人至癌灶的中央部位。同时,研究者发现CTL在杀伤肿瘤细胞后会再次迁移找寻作用细胞。CTL浸润在癌灶中必须识别其同源抗原,并且依赖于MHC和辅助剌激双信号。第四十二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

通过观察大量CTL的作用发现,单一CTL细胞杀伤一个肿瘤细胞平均需要6小时,但是实际一个CTL细胞需要多于6个小时的时间才能对下一个肿瘤细胞产生作用,因为CTL细胞在杀伤肿瘤后会与已凋亡细胞结合几个小时。而CTL在淋巴结中发挥作用只需15分钟,为何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需要如此长的时间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有些患者虽然浸润性CTL的水平较高但是肿瘤仍持续生长,可能CTL在肿瘤组织中的低效率是原因之一。第四十三页,共四十六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五(二)辅助性T淋巴细胞(Th)CD8+CTL在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将CTL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却没能取得人们预想的结果,所以更多的研究者开始把目光投向Th细胞。大量研究表明幼稚的CD8+T淋巴细胞被激活成为细胞毒性细胞的过程需要CD4+T淋巴细胞的参与。在敲除或缺乏CD4+T细胞的小鼠模型中不能检测到抗肿瘤反应,因此Th细胞也可能在肿瘤免疫中发挥多种作用。

CD4+T细胞的亚型主要包括Th1和Th2,Th1细胞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