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学案_第1页
兰亭集序学案_第2页
兰亭集序学案_第3页
兰亭集序学案_第4页
兰亭集序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口岸中学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必修五校本学案《兰亭集序》学案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秋学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知识,记诵全文。2、能力目标:掌握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特点,体会行文之妙。3、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无常、终究于尽之慨,感叹中含主动之情。【课前预习】一、给以下字词标音:癸()丑

修楔()

流觞()游目骋()怀

趣()舍万殊

齐彭殇()

二、相关资料1.《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出自唐代房玄龄编撰《晋书》,而以前收录晋文最完备《文选》竟未见此文,这与《兰》文历史地位很不相当。同时刘义庆《世说新语》中梁代刘孝标注引王羲之《临河序》与《兰亭集序》文字上有出入。于是就此引发了一场《兰亭集序》真伪大辩论。(1)文章作者之真伪观点一:作者不是王羲之。清人李文田首先提出这一观点,并阐述了几点理由。郭沫若也赞同此说,并就“夫人之相与”之增段补充论据,然后深入考证说,《兰亭序》是王羲之七代孙、陈代永兴寺僧人智永所为。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引用证据反驳郭沫若观点,章士钊也引用资料来证实《兰亭集序》作者就是王羲之。(2)书法作者之真伪观点一:作者不是王羲之。南宋姜夔率先质疑,李文田则从书体上否定定武本《兰亭》为王羲之字迹,郭沫若更是斩钉截铁地断定是假,并深入推断,“这个墨迹本应该就是智永所写稿本”。观点二:作者就是王羲之。高二适等人著文反驳,认为郭沫若以两块刚出土石碑而断定东晋只有隶书一个字体,是“孤证不立,偏难概全”。详情请看《语文学习》第8期陆精康先生《〈兰亭序〉疑案录》。三、自读提醒:1.了解序题材特点:2.本文写了作者怎样情感以及改变?四、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地点:

目标:

(2)人物:(3)环境:

(4)活动:(5)天气:(6)感受:五、对照注解,疏通全文。积累文言知识。第二课时一、分小组讨论,给文章划分段落部分,概括关键点。二、赏析第一段:1.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一个集会?三、范读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筵席,看看在接下来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1.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2.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主动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理想?3.

这种"痛"是痛什么?4.这节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议论?怎样展开逐步?五、赏析第三自然段。1.

“悲”与“痛”是一样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何“悲”?“悲”什么?六、尾声:文章最终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