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B.青光C.紫光D.红光

2.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3.原生演替的速度比次生演替的速度()

A.快B.慢C.相等D.依具体情况而定

4.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5.种群的个体数量在短期内异常迅速增长(如蝗虫大发生),这种现象称为()。A.种群平衡B.种群大爆发C.种群衰退D.周期性波动

6.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A.寄生B.互利共生C.拟寄生D.偏利共生

7.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A.相对密度等于40%B.频度等于40%C.盖度等于40%D.相对盖度等于40%

8.生态系统中一条食物链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水鸟。假如水鸟全靠吃鱼来增加体重,那么增加体重1千克,浮游植物的重量为

A.10千克B.50千克C.100千克D.1000千克()

9.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在人的作用消失后会很快消失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10.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林德曼B.海克尔C.奥德姆D.坦斯利

11.磷循环属于()。

A.气相型循.B.沉积型循坏C.液相型循环D.混合型循环

12.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13.在我国,黑龙江省是种植水稻纬度最北的地方,此现象是()对生物分布的限制作用的表现。

A.日照长度B.日照强度C.常年温度D.有效积温

14.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中。

A.乔木层B.灌木层C.草本层D.地被层

15.生物群落命名的一般根据是()。

A.依照群落中的主要优势种或种的某些个体的集群

B.优势种的主要生活方式

C.为群落所占有的栖息环境,具有极明确的栖息条件的特点

D.以上的所有内容

16.地球上的碳素绝大部分存在于()。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土壤圈

17.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18.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低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A.增长型B.稳定型C.下降型D.不规则型

19.下述四种生物构成的生态系统中,哪种营养结构的生态系统最稳定()

20.下列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成熟期特征的是()

A.环境变化剧烈B.系统趋于稳定C.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增大D.结构趋于简单

21.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A.谢尔福德B.达尔文C.奥德姆D.莫比乌斯

22.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

23.下列时种群调节因素中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B.寄生C.降雨D.竞争

24.生态因子可以简单地划分为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两类,其中非生物因子不包括()

A.气候因子B.土壤因子C.地形因子D.人为因子

25.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农业生态系统D.生物圈

26.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引起的生态问题的是()。A.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C.气候带北移D.平均温度降低

27.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A.土地退化B.土壤污染C.生态平衡失调D.土地沙化

28.生态系统的能量损耗主要存在于()。

A.吃人的能量B.与呼吸有关的能量C.与消化有关的能量D.未消化的粪便和呼吸作用产生的热散失

29.种群是指()。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

30.在对某生物群落调查中,共调查了100个样方,某物种出现在80个样方中,则80%指的是该物种在该群落中的()。A.盖度B.频度C.密度D.重要值

31.莲藕的通气组织属于()

A.内环境B.外环境C.微环境D.区域环境

32.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生态学分支学科的划分依据是()。A.生物组织层次B.生物类群C.生境类型D.应用领域

33.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A.大豆→菟丝子B.草→兔子→鹰C.牛粪→蚯蚓→鸡D.秸秆→蘑菇→人

34.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弹性,这种植物往往是()。A.中生植物B.旱生植物C.湿生植物D.水生植物

35.反刍动物的胃具有密度很高的细菌,这些细菌与反刍动物的关系是

A.寄生关系B.共生关系C.捕食关系D.附生关系

36.森林的年龄是森林()指标。

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37.农田弃耕后的演替,按演替发生的时间为()

A.世纪演替B.长期演替C.快速演替D.以上三者都不是

38.旱生植物的特点是()。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39.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中,大约只有10%~20%能够流通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的则为()所消耗。

A.同化作用B.异化作用C.合成作用D.呼吸作用

40.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大多与生物学的方法相似是由于()。A.从其他科学那里直接引入B.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C.生态学研究层次D.生态学最初属于生物学的分支

41.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A.随机型B.集群型C.均匀型D.其他

42.下列能源燃烧时,易形成酸雨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煤气

43.影响陆地植物群落地理分布的两个最主要的气候因子是()。A.温度和降水B.光照和温度C.降水和风D.光照和风

44.当种群密度增高时,种群内变异性增加,许多遗传性较差的个体存活下来,这些低质的个体由于自然选择的压力增加而被淘汰,于是种群内部的变异性降低了。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群密度有()。

A.内分泌调节B.行为调节C.食物调节D.遗传调节

45.根据环境的性质分类,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湖泊生态系统C.海岸生态系统D.城市生态系统

46.提出“优势、丰盛、常见、偶见、稀少、很少”的多度等级划分方法的是()。A.德鲁提B.克列门茨C.奥斯汀D.布朗-布兰奎特

47.公元前200年以前,记载江淮平原沼泽植物的带状分布与水文土质的生态关系的我国古籍是()

A.《管子·地员篇》B.《齐民要术》C.《本草纲目》D.《尔雅》

48.在南美洲的一种没有自卫能力的文鸟,选择最凶狠、最有毒的黄蜂为其邻居,借以保护自己,二者之间属于()。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偏利共生D.寄生

49.R·H·Whittaker提出的群落顶极理论是()。A.单元顶极理论B.顶极格局假说C.多元顶极理论D.以上都是

50.通过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著名“十分之一”定律的生态学家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谢尔福德D.克列门茨

二、填空题(20题)51.河流、湖泊中______超出规定标准的现象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

52.任何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因子,都可分别归纳入______、土壤(或水体)和生物三大类生态因子之中。

53.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通常包括乔木层、______、草本层和地被层四个层次。

54.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个体数量关系可用______金字塔来表示。

55.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

56.很多鸟类的迁徙都是的变化引起的。

57.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_____。

58.某些动物占据一定的空间,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行为称______行为。

59.地形是通过改变其他生态因子而对生物产生影响的,所以地形称为______生态因子。

60.群落的命名,就是给表征每个______的群落定以名称。

61.在2001年和2002年共有六位英美科学家因为他们对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62.______是指长期生活在某一环境条件下的生物,其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繁殖方式都和其生存环境相统一。

63.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______。

64.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______,也包括一些微生物。

65.当两个生物(或生物单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出现______。

66.我国的沼泽可分为木本沼泽、__________、苔藓沼泽。

67.在日照时间超过一定的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______植物。

68.南方喜温作物可以移到北方的______上生长。

69.植物群落的地带性分布包括垂直地带性和_______地带性两大类型。

70.饶基耶尔将植物生活型分为高位芽、__________、地面芽、地下芽和一年生植物。

三、判断题(10题)71.由于群落交错区生境条件的特殊性、异质性和不稳定性,其中生物更加多样化。()

7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全球陆地和全球海洋。()

A.正确B.错误

7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层,可以减少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74.由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包括没有被光合作用固定的日光能量和生态系统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A.正确B.错误

75.环境学应用价值的日益突出是研究生态学的结果。()

A.正确B.错误

76.环境容纳量是指一定环境内最大种群数量。

77.处于演替早期阶段的生物体积小、生活史短但繁殖速度快,这便于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环境和占有空缺生态位。()

A.正确B.错误

78.冬小麦必须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79.全球变暖与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关。()

80.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会危及到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多度的估计应注意哪些原则?

82.高斯假说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83.什么是生态型?根据其形成的主导因子不同可分哪几种类型?

84.简述森林群落对水分的影响。

85.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

五、论述题(2题)86.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87.论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途径。

六、单选题(0题)88.()是获取原始资料的必要和直接的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

A.实验研究B.系统分析C.野外调查研究D.数学模拟

参考答案

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2.B

3.B

4.C

5.B种群大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6.B双方在共生中都能得到益处,并且完全相互依赖,不能分开。

7.B

8.D

9.A

10.D

11.B

12.D

13.D

14.C

15.A

16.A

17.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18.C下降型种群,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少而老体比例增大,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19.B

20.B

21.D

22.D

23.C

24.D

25.D

26.D

27.C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土壤退化、土壤污染、土壤沙化。

28.B

29.A

30.B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F1(频率)=ni(某物种出现的样本数)/N(样本总数)×100%。

31.A

32.A根据组织层次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区域生态学(景观生态)、生态圈生态学(又叫全球生态学)。

33.B

34.D

35.B

36.D

37.C

38.B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另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旱生植物可以分为少浆植物和多浆植物两类。少浆植物有发达的根系,增加水分摄取,植物叶面积很小,叶片特化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且气孔下陷。

39.B

40.D

41.B

42.B因为酸雨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以煤是最容易引发的,煤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硫气体。

43.A

44.D

45.D解析:D项城市生态系统属人工生态系统,其他三项都是自然生态系统,故选D。

46.B

47.A

48.C

49.B顶级格局假说是由R·H·Wjittaker(1953)提出的。

50.B

51.氮、磷浓度氮、磷浓度

52.气候气候

53.灌木层灌木层

54.数量数量

55.生态因子生态因子

56.水域生态学水域生态学

57.个体死亡情况

58.领域领域

59.间接

60.群落分类单位群落分类单位

61.细胞周期,细胞凋亡

62.生态适应性

63.太阳的辐射

64.绿色植物绿色植物

65.生态位重叠生态位重叠

66.草本沼泽

67.长日照长日照

68.南坡南坡

69.水平

70.地上芽

71.Y

72.B

73.Y

74.B

75.B

76.N环境容纳量的定义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

77.A

78.N冬小麦经过一定低温阶段才能开花是春化现象。

79.N碳循环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的循环,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已经受到强烈的干扰。CO2的急剧增加使全球变暖,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80.A

81.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原则:(1)多度的估计可以在样地范围内进行也可以不受样地的限制以群落为整体作全面考虑。(2)多度是植物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概念。(3)只能在属于同一生长型的植物之间进行比较不能将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进行比较。(4)多度的目测估计易出现误差应进行校对。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应注意以下原则:(1)多度的估计,可以在样地范围内进行,也可以不受样地的限制,以群落为整体作全面考虑。(2)多度是植物个体数量多少的相对概念。(3)只能在属于同一生长型的植物之间进行比较,不能将不同生长型的植物进行比较。(4)多度的目测估计,易出现误差,应进行校对。

82.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要被排除。当两个物种利用同一种资源和空间时产生的种间竞争现象;两个物种越相似,它们的生态位重叠就越多,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是其中一个要被排除。

83.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群,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并经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而分化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叫生态型。也可以说生态型是生物与特定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因性集群。根据形成生态型主导因子的不同,可把生态型分为: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生态型。

84.(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1)群落能截留降水,保蓄水分,因而能创造群落内部特殊的空气和土壤湿度条件。(2)使降落在群落中的水分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被林冠阻留,直接蒸发返回大气,降水的大部分到达地表,这到达地表的水分,大部分渗入土壤,被土壤保持或渗入地下形成潜流,只有一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土壤水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和蒸发而保留在群落内。(3)由于群落能阻挡降水,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大大减少地表径流,减少了对表土的冲刷。(4)群落中植物根系交织成网,对土壤有固结作用,可提高群落内土壤抗冲刷的能力。利用群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小

85.(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

(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

86.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由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转变为能够任意改变自然的主宰者。人类在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危害到了人类的自身生存。人类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生产,规范人们的行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控制人口数量,可为其他生物留有足够的生存空间并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在改造自然.服务于人类的时候,要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避免生态失衡带来的危害。在取用自然资源的时候,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并使可再生资源能

87.生态位的主要特征是:(1)生态位的维数。从理论上讲影响生态位的因素很多生态位的维数应该是多维的。但一般把生态位的有效维数减少到3个即地点(空间)、食物(营养)和活动空间。(2)生态位的宽度。生态位宽度是一个生物利用的各种资源的总和。生态位越宽的物种其适应条件和范围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生态位的重叠与竞争。当两个生物种利用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其他环境变量时就会出现生态位重叠现象一般情况重叠只是部分的。从理论上讲有重叠就有竞争但实际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