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_第1页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_第2页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_第3页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_第4页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江苏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一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2018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

4.诗、文名句填空。(共8分,每空1分。请注意:①〜⑥题为必答题;⑦〜

⑩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6)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与白居易《钱塘

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均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

【答案】4.(出现错别字或添字、漏字,该小题不得分)

(6)草色遥看近却无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理解性默写的形式,第(6)

小题新颖别致,既考察了学生对早春景物的观察感知能力,又考察了学生对经

典古诗词对比阅读的鉴赏能力,而且在作文教学上让学生描写景物时一定要抓

住特点这一角度,给考生上了鲜活的一课,可谓一石多鸟。做对此题,一定要

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语句“通过“草”来表现早春景物特点”,尤其是“草”“早春”

等关键性核心词语,《钱塘湖春行》中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意思是野草青青,

刚刚遮没马蹄。因为是早春,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

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同样,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草色遥

看近却无”意思是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写出了春草

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两句是不谋而合,均通过“草”

突出了早春景物的特点。答案是:(6)草色遥看近却无。

【名句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是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

第二句,紧承首句“天街小雨润如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有,近看

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

无,稀疏,矮小的特点。这一句是全篇中的绝妙佳句。早春二月,在长安,冬

天未过,春天还未来临。但若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最初

的春草芽儿就冒出来了,作者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

青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看着它,作者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

作者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

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的妙笔,隐隐

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真可谓兼

摄远近,空处传神。这设色的背景,是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透过雨丝遥

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而小雨又滋润如酥,受了这样的滋

润,那草色自然是新的;又有这样的背景来衬托,那草色自然也美了。

【经典集锦】关于描写春草的名句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2、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韩愈《感春五首》

3、三月蓝青腊月黄,无边草色沐秋光。牧歌声里雄鹰叫,风拂葱茏现牛羊。

——《七绝•过普洱牙草原兼自吟网名原野丁》

4、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高骈《边方春兴》

5、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6、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7、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卢纶

8、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9、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0、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11、林花着雨燕支湿,水存牵风翠带长。——杜甫《曲江对雨》

12、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1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4、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唐丘为《题农父庐舍》

15、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赵嘏《喜张汉及第》

1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

见牛羊。——《敕勒歌》

1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外郎》

1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2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2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

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

的.草软绵绵的。——朱自清《春》

【考点解析】理解性默写答题技巧

一、准确审题

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

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例如“《岳阳楼记》中的;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

民的思想境界。”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试想,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尤其注意到“不

同处境”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抓关键词

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

限制了答案。

中考默写题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

——。“以花鸟拟人”就是关键词。在组织学生默写诗词时,问学生白居易在《望

月有感》一诗中运用比喻,表达骨肉分离痛苦的诗句是--,很多学生就没抓住

关键词“运用比喻”,结果写成“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

(1)登高可以望远,登高可以激发斗志,“---------,--------------我们年

轻人就应邀有这样的豪情壮志。(用杜甫的诗句填空)

(2)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真可谓,

——他这种胸怀不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句

填空)

在遇到这类“运用性默写”时,这类题目取材于现实生活,设置了具体情境,

考察考生从情景中筛选有用信息,作为学生,看到某诗人,就该想到他们写过

的名句……这种名句意识应该有,再进行联想迁移,调动积累进行答题的能力,

它启示每一位学生,诗文的积累不是死记硬背,要在积累感悟中运用,感悟准

确,默写才能准,默写才能对!

四、拆分生难字,牢固掌握

对于古诗文中出现的一些生难字在学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

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亵”字可让学生拆分成“衣”+“执”,同时应让学生多写几

遍,牢牢掌握。

五、理解意思,防止随便乱写

很多学生在出现别字时不是不会写,而是没注意诗句的意思,随便乱写。

针对此种情况,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及易错字的意思,引起学生注

意,例如,“濯清涟而不妖”中的“涟”很多学生容易写成“莲”,只要让学生理解

了“清涟,,是“清水,,的意思,是三点水,不是草字头,学生出错的几率就大大降

低。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学生在写“生”字的时候经常误写为“升”,

其实只要让他们理解,“生''是诞生的意思,“升”上升的意思,一轮皎月从东海

孕育而生,展现出一派无限广阔壮丽的动人景象,表现无限广阔壮丽之景,所

以用“生"崖''和"涯''也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但只要让学生从字义上理解就能

区分好这两个字,“崖”,高而陡(几乎垂直)的岩壁。“涯”,水边,泛指边际、

范围,限度。

六、进行常错字整理

对于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经常出现错别字的同学,要进行错别字整理,做

到自己心中有数,可以按照同音异形字、形似字、意思理解错误造成的错写、

生僻字等情况对学过的古诗文做整理,还可以实行二次默写。经常出现错别字

的同学,不应该在修改之后就完事了,修改之后要及时进行二次默写,巩固修

改的成果。复习时要做到背与写相结合,默写做到“四不”:"不丢字落句、不张

冠李戴、不颠三倒四、不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10分)

(9)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

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答案】(9)晴空一鹤排云上枯藤老树昏鸦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第(9)题用的是理解性默写的形式,

做这道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

的诗文名句”,不能脱离要求,不能用与课文不同的句子;(2)“刘禹锡《秋

词》中“,而非是其他作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而非是其他作品;

(3)“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不能是“明艳”之外的其他景致,更不是写

景之外的其他抒情议论句;“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而不能是“肃杀”之外的

其他景致,更不是写景之外的其他抒情议论句。这样审清要求,就不难筛选出

正确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枯藤老树昏鸦。审清了题干要求,但还不可能马

上明确答案,这就需要将与背默部分相关的语句都默写在草稿纸上,然后逐句

斟酌,哪些句子符合题干要求,以作为试题答案。最后还需要再度审题,并逐

字逐句检查答案,特别是应根据自己对字形的记忆,分辨出错字,联系字、词

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找出别字。查出后,一一订正。这样,方能消除失误,

或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本题的“鹤”“藤”“鸦”字千万不要写错了,后两个字

最容易写成“麓”“鸭”,凭教学经验来说,无论给学生强调多少遍,总还是有学

生写错。

【名句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

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

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

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

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

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

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

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

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

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

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

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

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

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

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

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

鸦。“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

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藤缠树,树上落鸦,这一组意象是由下及上的排列。和其他众多密集的意象完

美组合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天净沙•秋

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

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

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

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

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考点解析】关于秋的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

柬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苏轼《西江月・世

事一场大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

贬长沙》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古风二首》

昨夜西风凋碧树。——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

许》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张籍《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一,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

玉簟秋》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

时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

歌头•丙辰中秋》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娇《风》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3.【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4.用诗词原句填空。(10分)

⑧相隔千里,漂泊异乡的游子在中秋之夜,常会轻吟“▲”,表达对

故乡亲人的祝福。(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填空)

【答案】4.⑧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空1分,错、漏、添、倒一

处,该空不得分)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

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

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

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侧”婵

娟”等字词的书写。

【名句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

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

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

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

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

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

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

交了,这两句并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

生这样一些重大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

【考点解析】表达祝愿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昌龄《送元二使安西》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柳永《二郎神》

5.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赵长卿《探春令》

6.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

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冯延巳《长命女》

7.满酌玉杯萦舞袂。南春祝寿千千岁。——晏殊《蝶恋花》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9.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

炷蕙香焚。

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晏殊《庆生辰》

10.但愿从今,一年强似,一年时节。——崔敦礼《柳梢青》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4.[【2018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无理解性默写,附直接性默写5.用课文原句填

空。(9分)

(1)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八则》)

(2)烈士暮年,o(曹操《龟

虽寿》)

(3)万里赴戎机,o(《木

兰诗》)

(4)晴空一鹤排云上,o(刘禹锡

《秋词》)

(5),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风景异》)

(6)“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o”

这是无数仁人志士面对生死,做出的无悔选择。(《〈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7)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就是希望我们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

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

泽东《纪念白求恩》

【答案】5.(1)温故而知新(2)壮心不已(3)关山度若飞(4)便引诗情到

碧霄(5)浊酒一杯家万里(6)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7)一个高

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本题中

所有题目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

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温故”的写法。小题2注意“已”的写法。小题3注意“度”

的写法。小题4注意“霄”的写法。小题5注意“浊”的写法。小题6注意“得兼”的写

法。小题6注意“纯粹”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

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文言诗文的语句理解背默,正确默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把

握题干审清要求。题干,是试题中提出答题要求的文字。古诗文语句理解背默,

也要像做其他试题一样,抓着题干部分,仔细弄清试题的要求,这才可能答好

这类试题。二、斟酌语句比较含义。审清了题干要求,但有时还不可能马上明

确答案,这就需要将与背默部分相关的语句都默写在草稿纸上,然后逐句斟酌,

哪些句子符合题干要求,以作为试题答案。三、注意空缺查看暗示:文言

诗文理解背默试题。常常从形式上给答题者留下或多或少的暗示,如空缺的数

目、空句间的标点符号等。注意了这些暗示,有助于答案的确定。四、答罢试

题审订答案。尽管把握了上述答题要领并凭借牢固的记忆,已顺利答完试题,

但由于考试时难免紧张或疏于考虑,往往会出现笔误。这样,从升学考试的角

度看,多日的背诵之功,将丧之一旦,是会令人痛惜的。这就需要再度审题,

并逐字逐句检查答案,特别是应根据自己对字形的记忆,分辨出错字,联系字、

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找出别字。查出后,一一订正。这样,方能消除失误,

或将其降低到最低限度。

【名句赏析】“温故而知新”,出处《论语》-《为政》创作为春秋时期。孔

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

了。”“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

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

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

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温故

而知新”有四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

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第四,也是我认为正确的解释,是指

通过回味历史,而可以预见,以及解决未来的问题。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应

该具有的能力。合并这四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

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

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

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像这样融汇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

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201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无理解性默写,附直接性默写2.默写古诗文名

旬,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诗经•兼葭》)

②▲,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长河落日圆。(王维《▲》)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⑤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⑦子曰:“▲,可以为师矣。”(《论语》)

⑧▲,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答案】2.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温故而知新⑥土地平旷

陶渊明

⑦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⑧浊酒一杯家万里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和古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

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

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

字)。【解答】①在水一方②海日生残夜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⑤温故而知新⑥土地平旷

陶渊明

⑦大漠孤烟直使至塞上⑧浊酒一杯家万里

【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

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

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呢?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

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

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

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

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

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

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句历来脍炙人

口。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

一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为者常成,O

②,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还看今朝。

④阡陌交通,。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

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可见杜甫博大的胸

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4、①行者常至②人而无信③数风流人物④鸡犬相闻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

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

常、数、涯、突兀、庐,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答题技巧】

一、准确审题

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

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例:《岳阳楼记》中的;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

民的思想境界。

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试想,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尤其注意到“不同处境”

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抓关键词

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

限制了答案。

例如: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O

“以花鸟拟人”就是关键词。

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

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

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

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

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

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

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7.【2018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1.根据课文默写。(8分)

⑦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是:

【答案】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境式填空默写,属于传

统题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

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

警句等。本题所选名句都出自教材,为课本中必背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所

设置的情境简单明了,易于考生把握。

【名句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古逢秋悲寂寥”,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

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

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

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

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

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秋词二首》是唐代

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

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

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考点解析】意境唯美的诗句

意境唯美的诗句,简直了!让你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迟迟更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长恨歌》白居易

山之高,月出小。月出小,何皎皎。我有所思在远道。一日不见兮,我心

悄悄。——《山之高》张玉娘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兼葭》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曹操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苏轼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辛弃疾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秋夕》杜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苏幕遮》周邦彦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乐》李白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王维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岁亦悠止。——《采薇》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始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菩萨蛮》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谒金门》冯延巳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

白居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烦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如梦令》纳兰容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志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江春行》白居易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浣溪沙》苏轼

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赵师秀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池》杨万里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人月圆・山中书事》张可久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八声甘州》汤恢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题龙阳县青草湖》唐温如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临江仙》陈与义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李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沙》秦观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星斗满天人睡也。——《清江引秋居》吴西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缴。

——《天净沙夏》白朴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2.默写古诗文并写出相应的篇名。(10分)

(8)中华文化常常讲究由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

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

【答案】L⑻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名句赏析】“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

意思是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诗人穿过寺中竹

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

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这一联并不对仗,是

出于构思造诣的需要。这首诗从唐代起就备受赞赏,主要由于它构思造意的优

美,很有兴味。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起而以赞美超脱作

结,朴实地写景抒情,而意在言外。这种委婉含蓄的构思,恰如唐代殷蟠评常

建诗歌艺术特点所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

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河岳英灵集》)精辟地指出常

建诗的特点在于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入其胜境,然后体会诗的旨

趣,而不以描摹和辞藻惊人。因此,诗中佳句,往往好像突然出现在读者面前,

令人惊叹。而其佳句,也如诗的构思一样,工于造意,妙在言外。宋代欧阳修

十分喜爱“竹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至『'竹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

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见《题青州山斋》)。欧阳修的体会,生

动说明了“竹径”两句的好处,不在描摹景物精美,令人如临其境,而在于能够

唤起身经其境者的亲切回味,故云难在造意。同样,被殷蟠誉为“警策”的“山光”

两句,不仅造语警拔,寓意更为深长,旨在发人深思。正由于诗人着力于构思

和造意,因此造语不求形似,而多含比兴,重在达意,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考点解析】■汉语诗歌语言的建筑美

一、外在的结构美

(一)视觉上的“建筑美”

中国的诗歌之所以异彩纷呈,是源于其富有灵气与美感于一体的表达方式,

在诗的组织结构和形式上对人产生了视觉上的美感冲击和碰撞。

美的事物都有一种宜人的形式,这种宜人的形式在诗歌领域就是外在的“建

筑美”,如一座大楼的布局设计,一首歌曲的旋律,一座高山的挺拔雄伟等等。

诗歌构建是需要对语言进行认真审度和细致规划的。海德格尔曾经指出:“诗是

一种创建,这种创建通过词语并在词语中实现。’’这里突出和强调的是诗歌构

建的重大意义。诗歌构建不是平常的组合,而是符合审美表达规范的形式表达,

是诗人对日常语言的审美发觉和诗意再造。塑造语言的诗性空间,与建筑上的

美学存在很大的关系。

所谓诗歌视觉上的“建筑美”,王力先生曾有过与此相关联的阐述:“总起来

说,古典文论中谈到了语言形式美,不管是在对偶方面或者其他方面,都是在

多样中求整齐,从不同中求协调,让矛盾统一,形成和谐的形式美。”对于形式

美外在结构与内在节奏的认识,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玛克斯•德索认为,在原

始艺术的几何图形中,”那种对称与和谐的持久性所产生的愉悦在原始人的艺术

意图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能力自然并非天赋,而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获得的。

(二)外在结构美的表现

1、古典诗歌的外在结构美

诗歌的外在结构美是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诗歌的外在形态。大致说来,主

要表现为整齐美、对称美与错综美。而对于近体诗,则主要是整齐美与对称美,

在此基础上古典诗歌的图象诗歌也在空间序列的变化上巧妙编织着各种独特的

美学形式。

二、内在的韵律美

(-)建筑美与音乐美的统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与建筑是相通的。如果说外在的视角美是诗歌语

言建筑美的外壳,那么内在的音乐美则是其内蕴和谐匀称的组成因子。“自然赋

予我们欣赏对称的能力,看到畸形时就产生不愉快的印象。”意思是说人本身的

体格对称,看外界对称的事物是顺眼赏心,看失调的事物就不顺眼。同样,对

称的视觉美感会自然地迁移到听觉美感上,听到对称与均衡的音韵与节奏就顺

耳,否则就心烦意乱。

语言的艺术——诗,所保留的最后的一点带有物质性的东西是声音。声音

是诗与音乐共有的,但音乐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人们的内心感情,而诗里的声

音可以转变成特殊的音乐,更容易使人的内心感情涌动。语言高于单纯的声音

的地方就在于语言是运用它所特有的观念、观感之类的精神性媒介,通过语言

文字的具体陈述,把精神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更明确地、更具体地表现出来。

建筑之美必须是“音节的和谐”与“视角的调和”相得益彰的,“整齐的字句”

应是“调和的音节产生的现象”与“音乐美”达成的有机统一,即达到视觉美与听

觉美的统一。把听觉上的韵律与视觉上的均衡,把错落有致的节奏与端庄划一

的形体美完全结合起来,达到音乐美与建筑美的统一。建筑的空间序列是由石、

亭、台、柱等构建组成,它们的组合形成一定的节奏,如苏州园林最大的特色

是营造戏剧性的气氛,有时是昏暗压抑,而后又豁然开朗。有时刚感觉四周景

物小巧精致,而后又突然转入怪石嶙峋古木参天之处,移步异景,错落有致。

这些节奏的变化给人以韵律的感觉,积淀的是中国人对中和美的追求,而这种

审美意识在诗歌语言上表现在追求韵律的和谐上,在诗的排列编织上,其独特

的错综本身也是一种音乐美。

(二)古典诗歌内在的韵律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这都充分证明

了古人作诗的认真与谨慎。因为古代诗人创作的认真和谨慎,古典诗歌的语言

就成了经得起细致剖析和技术考量的艺术语言,字字珠矶而诗意隽永。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9.【2018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5.古诗文默写

⑹民生乃国之本,家安而民乐,这种思想与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所表达的济世情怀一脉相承。

【答案】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评分】每空1分,出现错别字该题不得分。

【名句赏析】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

词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

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

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

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

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的博大胸

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本诗作者抒发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

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