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页/共15页2023年第二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7世纪初,北美弗吉尼亚等地的英国移民向英王报告:“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据此推知,物种的洲际传播()A.改变了土著的饮食习惯 B.便利了西方的殖民活动C.体现了殖民扩张的手段 D.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至18世纪(英国、北美)。据材料“‘若要抵御印第安人的进攻,就必须保证粮草,小麦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必须将其栽活。”、“到18世纪,北美已经有西西里岛、蛋壳、红、白等几种小麦”并结合基础知识可知,物种的洲际传播尤其是粮食作物的传播与种植,为西方殖民者进行殖民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B项正确;材料中的物种传播的服务对象是欧洲殖民者而非美洲土著居民,排除A项;殖民扩张的手段是暴力掠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材料没有明确具体的殖民手段,排除C项;近代化一般是指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等,材料没有明确近代化的任何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2.近代,有英国学者称“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或对外贸易的余额是我国财富的衡量尺度”。为此,他主张增加本国商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商品的进口;限制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以增强商品出口的竞争力等。这一思想()A.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B.盛行于十九世纪的欧美世界C.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 D.反映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思想是西欧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的典型体现,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有利于通过贸易顺差获得财富,这适应西欧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A项正确;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时间不符,排除B项;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主张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资源的作用,与材料中强调干预进出口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英国的远洋船队把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料运回国内加工成工业品,从而逐步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3.孟德斯鸠的分权说实质上是“阶级分权”,是新兴资产阶级要参与政权的具体要求,是要求法国像英国那样,由法国的资产阶级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控制权,而把行政权留给贵族阶级。据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A.说明科学理性精神在法国的盛行 B.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C.在当时具有妥协和进步的双重性 D.违背了法国政治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建议由法国的资产阶级取得立法权和财政权,这在实质上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封建贵族的利益,但是他又建议将行政权留给封建贵族阶级,这其实是试图取得资产阶级和贵族阶级之间的妥协,防止法国发生战争,由此可知,孟德斯鸠的分权说在当时既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也具有妥协性,C项正确;材料是孟德斯鸠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规划,并未体现科学理性精神的盛行,排除A项;材料中孟德斯鸠的分权说实际上是主张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妥协,而不是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夺权,排除B项;孟德斯鸠分权说在当时是符合法国国情的,避免法国发生激烈的政治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4.有学者认为英国革命是纵向地把社会分开,因此无论哪个阵营获胜,原有的社会结构都会保留下来。而法国革命则是横向地把社会切割开,这反映出()A.法国大革命具有颠覆性 B.法国共和道路比较曲折C.英国封建制度完全解体 D.启蒙运动为革命做准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英国、法国)。据本题图文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社会结构有所不同,由于英国敌对的双方都包含了社会各阶层,因此震荡较小,而法国则是第三等级颠覆社会上层,A项正确。据所学,法国共和道路比较曲折,但通过图文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法国而非英国,且说法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社会结构的不同,没有涉及启蒙运动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5.一战结束后,对于裁减和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要求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英国则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美国却几乎不想削减德国的军事实力。英、法、美三国的这一分歧()A.体现了其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 B.源于它们对世界霸权争夺的需要C.导致它们因分赃不均而矛盾加剧 D.反映了西方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一战之后,关于对德国的制裁问题,法国想要彻底摧毁德国军备,进而实现其欧陆霸权,英国仅要求摧毁德国海军,试图维持欧陆均势,减少对英国的威胁,美国几乎不想削弱德国的军事实力,希望通过德国制衡英国和法国,进而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体现了三国对战后秩序的不同诉求,A项正确;法国并没有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排除B项;凡尔赛和约暂时缓和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矛盾,排除C项;法国的诉求没有体现大国均势外交的理念,排除D项。故选A项。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4万中国劳工奔赴欧洲,其中有超8万人来自山东,他们挖战壕,修公路,甚至去前线流血拼杀,很多人为此付出生命。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A表明中国已经加入协约国集团 B.体现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精神C.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 D.增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中国用“以工代兵”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大量劳工赴欧,其中一半以上是山东人,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C项正确;中国只是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并未加入,排除A项;中国人民确实非常吃苦耐劳,但材料设问强调华工赴欧“以工代兵”的“意图”即“目的”,排除B项;材料时间是一战,反法西斯同盟是二战时期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7.1924到1925年间,苏联政府出台了对小业主加以限制的若干措施。1927年,又推出了旨在限制富农的政策。这些举措()A.违背了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 B.开启了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历程C.消除了农业集体化的社会阻力 D.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4到1927年苏联。据材料“对小业主加以限制”“限制富农”并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上台后对苏联政策进行调整,逐渐背离了新经济政策,如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同时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材料中的调整背离了新经济政策的基本精神,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苏联通过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还涉及限制小业主的措施,并非只集中在农业方面,且说的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有限制措施,没有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相关措施,因此并未加快向社会主义过渡,排除D项。故选A项。8.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领导人认为此时的国际社会“产生着最深刻、最尖锐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这种危机孕育着新战争”。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由此推断,苏联将()A.把维护国家安全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B.调整战略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支持欧洲工人运动来缓和国际矛盾 D.利用市场机制发展生产来应对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的矛盾时有出现,甚至有联合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的行动”,可以看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采取了封锁的行动,促使苏联调整了国家发展战略,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国家安全,涉及的是反对西方的经济封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工人运动的状况,排除C项;苏联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并不是市场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9.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A.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B.标志着亚洲民族意识的觉醒C.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D.导致世界殖民主义体系解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的亚非。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之后,印度、中国、埃及、土耳其均爆发了反对殖民侵略的暴动或革命运动,这些运动极大的冲击了列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动摇了殖民体系的秩序,A项正确;亚洲民族意识觉醒是在一战之前,如中国的辛亥革命,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等,排除B项;埃及、印度终结列强的侵略是在二战之后,排除C项;亚非拉民族国家大规模独立,殖民主义体系最终解体是在二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10.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不仅把战争责任完全推给德国,还对德国进行了苛刻的掠夺。而在雅尔塔会议上“德国人要吃饭”成为新的口号,而不是一味的打击和宰割战败国。由此可见,相比于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体系()A.保障了战胜国的利益 B.确立了公正的国际秩序C.确保了世界长治久安 D.有利于国际秩序相对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制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所学可知,凡尔赛体系对战败国进行苛刻的掠夺容易导致极端民族仇恨,雅尔塔体系关注德国民众的基本生活,这有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相对稳定,D项正确;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对战败国的处置问题,而非强调战胜国的利益,排除A项;雅尔塔体系不是一个公正的国际秩序,带有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排除B项;二战后美苏两极争霸的“冷战”、局部地区的“热战”,雅尔塔体系并未确保世界长治久安,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讽刺漫画。画中的地图为中东地区,地图上的文字为“东方邻居”,桶上的文字则为“油”,图中三人代表不同的欧美国家。它表明当时()A.军备竞赛导致局势紧张 B.苏联警惕欧美势力扩张C.苏联重视保护自身石油资源 D.中东成为美苏对抗的最前沿【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冷战时期的美苏。从材料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欧美国家正觊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因此材料主旨反映出苏联警惕欧美势力在中东地区的扩张,B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军备的内容,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地区是中东地区,而不是苏联自己的石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美苏对抗的前沿地区进行对比,不能得出中东是最前沿,结合所学可得出欧洲才是最前沿,排除D项。故选B项。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人已认识到建立一个泛欧联盟是确保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重新提出这一思想并付诸实施,为此,欧洲成立了()A.国际联盟 B.北约组织 C.欧洲共同体 D.世界银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欧洲政治家们提出建立一个泛欧联盟,为此,欧洲成立了欧洲共同体,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20年,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与材料“建立一个泛欧联盟是确保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不符,排除B项;世界银行不属于泛欧联盟,排除D项。故选C项。13.委内瑞拉总统佩雷斯(1974—1979年在任)积极维护和促进拉美及第三世界的团结,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此外,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材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 B.国际关系的紧张C.拉美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D.殖民体系的瓦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据材料“并认为第三世界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一支能够参与解决世界重大问题的决定性力量”可知拉美第三世界国家注重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来应对国际局势的变化,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反映了拉美国家急切希望尽快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项正确;据材料“阿根廷等国也在这一时期加入了不结盟运动”说明拉美国家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有利于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无关,排除A项;拉美国家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有利于应对美苏争霸的被动局面,促进国际关系的相对缓和,排除B项;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4.有学者认为,“这场“危机”中政府和中央银行都知道如何使用‘传统的方式'提高或降低利率、税收和政府支出,引导经济回归健康。然而,当问题变成生产率增长速度下降时,经济学家的工具箱就令人尴尬地空虚了。”上述“危机”的出现()A.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B.否定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诱发了市场与干预动态关系的讨论D.强化了各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视【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提高或降低利率、税收和政府支出,引导经济回归健康”及所学知识可知,这场经济危机为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型经济危机,其诱发了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讨论,C项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否定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合理性和强化了各国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视是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带来的结果,人们开始质疑自由主义,呼吁国家干预经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D项。故选C项。

15.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两位领导人所要表达的相似思想是()A.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完全失效 B.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C.重新恢复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后期的英美。据材料“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知二人都认为福利国家的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之间无法做到平衡,二人都在探索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之间的内在统一性,B项正确;社会福利政策是缓和社会矛盾、刺激社会消费的重要方式,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和方式中,尼克松认为存在一定的弊端,他并未完全否定福利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并未完全失效,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化解社会经济危机,排除C项;“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说明英国首相认为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排除D项。故选B项。16.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有外国人把苏联比作一辆大型卡车:驾驶员在用一只脚用力踩下油门的同时,用另外一只脚踩刹车。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新经济政策”提高了企业效益 B.苏联利用国际市场全力发展重工业C.苏联模式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 D.苏联赶超美国成为超级经济大国【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根据材料“驾驶员在用一只脚用力踩下油门的同时,用另外一只脚踩刹车”可知,勃列日涅夫虽然对苏联进行了改革,但并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框架,使他的改革成效不大,该模式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于1921年开始实施,当时是列宁统治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呈现国际市场的信息,故不能说明苏联利用了国际市场,排除B项;勃列日涅夫时期大力发展军事工业,使苏联赶超美国成为超级军事大国而非经济大国,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它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的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指向那种否定现世生活,把来世的天堂作为人类永恒追求目标的人生虚无主义态度。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不可否认,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已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使人们从以往神学神权的枷锁中慢慢挣脱出来。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启蒙运动后,人性的复归伴随着各种相关理论得到了众多的实践,理论渐渐变为行动,思想渐渐变为现实,社会结构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神权已经从政治舞台中心褪去。可以这样说,文艺复兴将人们的思想带回到了此岸世界,但是并没有真正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宗教改革运动将人们的思想和世俗权利带回到此岸世界,但是依旧没有否定神权的彼岸世界,而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摘编自涂文章《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关于人的问题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的局限性,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并谈谈你对“启蒙运动则将人们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的理解。(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共同影响。【答案】(1)局限性:过分推崇个人主义;局限于社会上层。关系: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2)精神内核:理性。理解: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3)共同影响: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第一小问局限性,由所学文艺复兴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来反映和宣传人文主义可得,文艺复兴的参与者都是文学艺术领域的精英人士,局限于社会上层;由材料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利己主义仍可导致消极的后果,即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可得,文艺复兴过分推崇个人主义。第二小问关系,由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可得,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结合所学人文主义发展演变的过程可得,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所倡导的人文主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第一小问精神内核,由材料二“启蒙运动则使人们的理性光芒无比耀眼,在自然科学领域获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对于人们的理性自信也产生了积极作用”可得,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是理性。第二小问理解,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彻底带回到了此岸世界”指的是完全消除了天主教及其教会势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的社会蓝图,也就是说启蒙运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和权力制衡等,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以来的的欧洲。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可以从思想、经济和政治三个角度去分析其共同影响。具体来说,思想上,三者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经济上,三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三者都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对欧洲大陆长期奉行“大陆均势政策”,通过尊后策划、出钱和出式器,唆使政洲大脑各国群起反对某个大国。19世纪前中期,英国不但从欧洲大陆均势中获取安全与经济利益,还利用欧洲国家内耗之机在世界其他地区大肆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870年之后,欧洲大陆不少国家走上工业化的快库道。虽然欧洲大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某种程度的动态均势,但是这些国家在欧洲大陆难以获取新的发展空间,于是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向海洋霸权国发起了挑战。——摘编自竭仁贵《对海洋霜权与大陆均势关系的再探讨》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欧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是在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经历了一百年的大国均势和欧洲协调后的第一次大规模金面战争。关于战后签订的《兄尔赛条约》及由其确立的凡尔赛你系,有人评论道:“1919年的和平条约与1815年时的截然不同。《维也纳条的》曾组织起一个欧洲君主的社会,它承认同样的正统和平衡原则(即传统均势外交思维)。与之相反,《见尔赛条约》建立了一个分或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大国并不计论一个各自都接受的共同秩序,而战胜国把某种欧洲秩序强加于战败国,”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摘编自宋新宁《探寻和平之路:欧洲一体化的历史渊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前中期英国能够从欧洲“大陆均势”获益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凡尔赛体系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近代西方“均势外交”的实质。【答案】(1)历史条件:海外殖民的显著优势;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维也纳体系的建立(国际法和近代外交关系的产生);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国家的严重消耗。(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特点:大国(英.法)主导;具有战后分赃性质(战胜国欺压战败国);大国之间分歧严重;具有不稳定性。(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实质:通过牵制和瓦解对手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霸权政策。【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条件:根据所学可得出英国有海外殖民的显著优势,以及工业革命的率先开展;根据所学可得出维也纳体系的建立;根据“还利用欧洲国家内耗之机在世界其他地区大肆抢占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得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大陆国家的严重消耗。【小问2详解】特点:根据“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得出大国(英.法)主导;根据“建立了一个分或战胜国与战败国的欧洲”得出具有战后分赃性质;根据“法国要防范德国再次威胁到其自身的安全;英国企图以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试图以民族自决权原则和一个全球性组织的方式来取代均势外交。”得出大国之间分歧严重;根据所学可得出具有不稳定性。实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得出是通过牵制和瓦解对手以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霸权政策。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材料二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答案】(1)发展历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时代形成了自由主义政策;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普遍推行;20世纪70年后新自由主义政策占主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主要手段: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投资,以工代赈;“蓝鹰”计划;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对部分工农业进行补贴;缓和劳资关系,成立公会等。(2)演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最后是对斯大林模式调整的苏联改革政策,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评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受到西方国家包围威胁和苏联经济水平落后背景下形成的,促进了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完成,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和二战后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体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3)认识: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应该利用好计划与市场,经济政策的制定运用要符合国情。【解析】【详解】(1)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及所学知识可知,工场手工业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时代形成了自由主义政策;根据材料“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及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普遍推行;根据材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后新自由主义政策占主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主要手段:根据材料“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及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包括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投资,以工代赈;“蓝鹰”计划;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对部分工农业进行补贴;缓和劳资关系,成立公会等。(2)演变:根据材料“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后是对斯大林模式调整的苏联改革政策,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评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辩证评价斯大林模式,可从背景、贡献、局限等角度分析,如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受到西方国家包围威胁和苏联经济水平落后背景下形成的,促进了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完成,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和二战后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体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3)认识: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应该利用好计划与市场,经济政策的制定运用要符合国情等方面分析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方的权力:支配和衰落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的力量呈现出两幅画面。第一幅是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正如一位作者所概括的,西方:●拥有和操纵着国际金融系统●控制着所有的硬通货●提供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制成品●主宰着国际资本市场●对许多社会发挥着相当大的道义领导作用●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干预●进行着最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关于西方的第二幅图画却与这第一幅画面大不相同。那是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力量正在下降。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