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_第1页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_第2页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_第3页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_第4页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分析—从股东需求的角度

在股票市场中,会计信息披露一般指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定期报告、临时报告及其他披露文件,向广大投资者及其他信息使用者披露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的货币信息及有助于理解、分析、利用上述信息的相关非货币信息。近年来不断蔓延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让我们认识到,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严重扭曲股票的价值,导致市场资源配置失灵,而且可能造成巨大的股市泡沫,构成金融风险,给国家的经济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必须对它加以认真研究。本文从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角度入手,分析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治理对策。

一、股东需求乏力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

一般商品的供给者从商品的供给中可以得到经济利益,所以,他有创造需求和引导需求的主动性,供给的创新与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成为商品市场发展的动力。但会计信息与一般商品不同。首先,会计信息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供给方不能从信息的供给中得到直接的经济利益,甚至不能补偿信息披露的成本。其次,由于会计信息的其他来源不存在或即使存在也不为信息使用者所用,由此导致会计信息的提供被企业管理当局垄断控制,企业管理当局是会计信息市场中会计信息的垄断提供者。因此,信息供给缺乏创造需求、引导需求的主动性。在某一时期里,会计信息的供给,相对于需求,总是不足。由此推知,如果需求乏力,则会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必将在一个更低的水平上达到均衡,这样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就更差了。

关于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的实际情况,蒋义宏和李东平,陆正飞和刘桂进分别从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的视角进行了调查。前者的研究显示:机构投资人中,认为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重要”的被调查者占47%。“认为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具有重要性的调查对象不足一半,令会计界人士感到有点沮丧”。而一般散户投资者“以公司业绩为选股依据的仅占%”。陆正飞、刘桂进的调查显示:中国股市公众投资者主要依靠自己的分析和亲属朋友推荐做出投资决策,非常重视资本利得而不太重视股票的现金分红。“是否有人坐庄”、“是否有题材”、“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公司本身的前景”、“大市涨跌情况”、“国家总体经济形势”和“流通股票盘子大小”等变量对于他们的投资决策最为重要,而“公司规模”和“资产的变现能力”则最不重要,“公司管理质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也微乎其微。投资者“特别重视公司外生信息和宏观层面的信息,而公司内生信息重要性排名都比较靠后”。由此可以认为,相当一部分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重要性评价不高,因而其需求意愿并不强烈。由于有效的需求意味着需求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结合,所以需求意愿不强必然导致实际需求的乏力。与本文内容相联系,“需求意愿不强”可能导致这样一种状态:即使在主观上股东们认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肯定比不提高好,但在付诸行动上,由于内在需求意愿并不强烈,而不愿为信息质量的提高或信息失真的防范付出较多的实际代价,最终必然产生会计信息实际需求不足的结果。

以上分析表明,股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供给,从而影响着整个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如果股东对真实会计信息具有足够的需求,则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推动力。但实际情况却是,股东对会计信息的披露“关注不够”,需求意愿不强,因而实际需求乏力,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然泛滥。

二、股东需求意愿不强的深层次原因

股东需求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这里的需求不足主要源于需求意愿不强。需求意愿,是由需求主体经济利益决定的各种动机与行为所致。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自身利益与公司息息相关,理应积极关注公司经营情况,对会计自信产生强烈的需求意愿。但在实际中之所以未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其深层次原因的,即股东行为趋向短期化以及与此相联系的股东道德风险。

信息披露引起的矛盾

从股东个人角度来看,会计信息披露对其利益主要产生两个影响。首先,会计信息有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提高公司治理绩效,从而有利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其次,由于股票价格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会计信息有助于推动股票市场遵循价值规律良性运作,减少市场泡沫成分,因此会计信息直接影响公司股票价格涨跌,进而影响股东投资利益。表面上看,这两者之间并无矛盾,但会计信息一旦披露出了“利坏”消息,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一方面,这种信息肯定改善了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使股东得以

与前一点相联系再来看现代股东投资行为的改变。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那时,股权流动性不大,委托人是公司稳定的所有者。毕竟,会计信息的真实事关他的明天,尤其是其中所持股权比重较大的股东,通常还会主动对经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因而是一种积极的委托人。但随着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委托人的投资行为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由于现代资本市场使股权具有了高度自由流动性,股东的变动十分频繁。于是,很可能今天其切身利益还与A公司息息相关的B股东,明天就不再是该公司的股东了,因此其行为不得不越来越趋于短期化,或者说,没有必要保持长期化。因此这类股东主要以炒作股价为其投资取向,股票持有时间较短。他不预期从公司分配中获得收益,而是通过频繁买卖股票获取差价收益,因而他更多的关注股市行情和公司一些外生变量及其炒作题材。由于此类股东的行为趋向于短期化,因此在对公司经理人员的监督制约问题上,他们往往采取“搭便车”的态度而不愿直接干预公司经营,是一种消极的委托人。

股东的道德风险

由于股东行为日趋短期化,股东会十分在意信息披露对当前股价的影响,而不太理会这是否会有利于公司治理以及公司的长期发展。显然,在会计信息披露使股东长短期利益出现矛盾的情况下,股东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可能会比社会最优状态下所要求的量低很多。极而言之,如果虚假信息更有利于他们高价卖出,他们此时可能会更欢迎虚假信息,或者至少对虚假信息及其制造者-经理人员采取“漠然视之”的态度。事实上,虚假信息的确能在一定时期内维持一种虚假的繁荣,这甚至会使得那些即使已然知情的股东也倾向于默认会计造假,以便其在虚假信息支撑的有利股价下顺利甩掉该公司“烫手”的股票。更重要的是,由于股东变化频繁,会计造假损害的主体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会计造假的公司的股票交易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受害者只是那个在假账暴露那一刻仍持有股票的股东,但是这到底落到谁的头上是难以预知的。因而这些股东常常以非常冷漠的态度对待会计诚信的履行情况,“宁愿模模糊糊的赚,不要明明白白的赔”。最后如果从深层次看,这些行为正是委托人“道德风险”的结果。由于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公司今天的委托人,因此会计信息失真容易获得一致默认,但这对于公司明天的委托人来说肯定是一个灾难。进一步说,公司的委托人其实也是全社会的代理人,他在代理社会利用社会资源投资于生产经营活动,因此股东也会产生“道德风险”,而这种“道德风险”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低效、股市泡沫、诚信缺失、金融风险等问题实际上损害的是“社会”这个终极委托人。

以上分析表明,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股东出现了“道德风险”,对真实信息的需求意愿并不强烈。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乏力自然使会计信息供给缺乏推动力,使信息的供给方缺乏制衡,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三、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思路

基于以上分析,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可从股东需求角度着手,通过增强股东对信息的需求意愿来提高信息的实际需求,最终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增强股东对信息的需求意愿,其具体的思路主要有两个,一是改变会计信息所引起的股东长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二是改变股东的股资行为。

从会计信息披露所引起的矛盾着手

可以考虑如何使会计信息披露在有利于股东长期利益的同时,增加其对股东短期利益的价值。其中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缩短披露周期”。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披露的间断性之间存在矛盾,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较差。当用户得到信息时,许多会计信息已是“遥远的历史”,这使股东无法在情况变化的初期得到信息、做出决策。事实上在披露间隔周期之内,情况的变化极可能已进一步发展扩大,这使会计信息披露在帮助股东及时反应、减少损失等方面作用不大。财务报告的周期长短决定了会计信息的及时程度,周期越长,信息时滞越长。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赖于财务报告周期的缩短。通过缩短披露周期,信息得以及时传递,这样股东可在损失扩大之前做出反应,从而会计信息对于股东短期决策的价值就能得到提高。

从股东投资行为着手

改变股东的投资行为,就是要想办法使股东投资行为趋于长期化。考虑到股东行为与其股权结构安排具有密切联系,因此“股权适当集中”是一个可行的办法。首先,大股东的股权转让受到的限制更多,不如小股东灵活,因此其股权流动性较低,其自身利益与投资对象能保持较为长期的联系。其次,一些股权较大的法人股东购买股票,不在于直接获得投资回报,而在于促使其资产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从而扩展自己的营业规模,占领市场。这种股东必然关心其投资对象的实际财务情况,从而对高质量会计信息有强烈需求意愿。最后,股权过于分散会使股东从分红中所得的利益过少,必然致使股东以股票买卖差价作为主要获利手段。这样一来,股东难免将注意力主要集中于短期股市行情的炒作,而不关心公司长期经营情况,对会计信息的关注自然降低。所以将股权适当集中有助于改变股东投资行为,从而最终达到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李扬,王国刚。资本市场导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8.

刘慧风,罗新华。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策略选择[J].当代财经,2000。

陆正飞,刘桂进。中国公众投资者信息需求之棵索性研究[J].经济研究,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