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_第1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_第2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_第3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_第4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合集15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

导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采纳了“文包诗〞的形式,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

古诗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中的明珠,千百年来,滋养了很多代中国人。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事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三千多年前,我们的孔圣人就谆谆切切、语重心长的教育年轻人要学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近六十首古诗。

古诗在教材中比例的增加,充分表达了人们对于古诗的重视以及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在现实的小学课堂中古诗教学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使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基本上是按一个路子教学的:老师讲,学生记,最终背诵。其实未必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意,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就渐渐的失去了兴趣。这在当前高呼素养教育的今日,这种传统的模式和方法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了,也已经到了该痛下决心的关键时刻,成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工亟待探究、讨论、解决的一个严厉 的重要课题。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广大的教育工已经在这个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金秋时节晴方好,雾锁津小雨亦奇。10月15日,长阳县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研讨会在津洋口小学隆重举行。“吟咏千古华章,传承民族文明〞,课前五分钟的学生古诗词诵读表演成为每节展示课的序曲。二年级小朋友稚嫩的童音传递着古诗特有的韵味;三四年级学生或吟或唱或拉,展示了古诗词特有的魅力;五年级学生你诵我和,让人思接千载。一首首诗歌彰显了古诗词的风韵,启迪着人的思想。诗词进校内在津洋口小学绽放着奇光异彩。

研讨会结束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我也试着向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古诗教学的汇报课。虽然已经过去了一段时日,但是还依稀记得当时的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流程,现回忆记载下来以供全国教育界同仁共同来探讨:

一、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对联“黄金万两简单的,人间知己最难寻〞

2、师:这幅对联出自于《红楼梦》中,请同学们读一读,理解对联的意思。

3、学生读对联并指名学生沟通自己的理解。

4、师: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行少的,那就是友谊。

有人说:友谊是真挚珍贵的。确实,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谊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今日,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便与友谊有关。请同学们翻开书P100面,大家一起来学习第20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1、请大家齐读课题。

2、谁送谁?在哪送?到哪去?(板书:李白送孟浩然)简介李白、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教师举例说明)。

3、课件出示:地理位置图。理解黄鹤楼、扬州的方位。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读洪亮,教师随机正音,全班齐读。

教师点拨:吟诵古诗不但要洪亮,通顺,还要有节奏,这样才能吟诵出古诗的韵味来。

3、听老师范读,请同学们用以前的学过的方法画出节奏。

4、课件出示诗配画的古诗指名朗读,读出节奏,教师随机画出节奏。

出示课件: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5、小组朗读,全班齐读。

四、观图入境,品味感情

1、师边范读,边板画(诗人站在江边看着远去的船只。学生观看图画,体会是人的心情。【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结合板画以及诗配画,体会诗人感情。

A、说说那几句诗可以表现图的意境。

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这句诗什么意思?

②学生沟通、汇报。

③“孤〞是什么意思?(孤独、孤独);“孤帆〞(一只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解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育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课前预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假如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奇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日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以下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egrave;ng)、浩(hagrave;o)、陵(liacute;ng)、辞(ciacute;)、唯(wegrave;i)。

四、沟通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有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

2.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举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教,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把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辞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留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举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正确表演小组。

3.依据表演效果,再看解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3

教材简析:本课编排的三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赋得古原草送别》分别是唐代诗人王维、李白、白居易的有名诗作。三首诗都是描写送别朋友时,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景,表达了对朋友的浓浓深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结合解释读懂诗句的意思,并能试着背下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与朋友相送时的思想感情。

4.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结合解释读懂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支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浥〞一个会认字和“孟、陵、鹤〞三个会写字。

2.借助解释,理解每一首古诗的意思。

3.正确、流畅地朗读古诗。

教具预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人问到处有真情。亲情是伟大的,友谊是宝贵的,爱情是甜美的,而生疏人间的情感则是崇高的。这些情给人暖和、给人力量,给人醉心的感动。这些情为我们演绎着人世间的真、善、美。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首古诗,去专心体会诗中所蕴含的美妙情感。

3.教师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二、正确读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三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逐首指名朗读,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结合朗读评议,学习诗中的生字新词。

⑴认识生字,并理解意思。

浥:湿。萋萋:草木茂密的样子。

⑵识记字形,正确书写。

孟——盂陵——凌鹤——鹳

4.正确、流畅地朗读三首古诗,读好停顿,读出诗的节奏与韵律。

5.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说说读了这三首诗,你有什么新发觉。

⑴三首都是唐朝诗人写的送别诗。

⑵三首古诗都是写诗人在春天送别友人的情景。

①第一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王维在渭城送好友元二出使安西。

②第二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白在黄鹤楼送好友孟浩然去扬州。

③第三首古诗写的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在原野上送王孙远去荒城。

⑶三首古诗中第一、二两首是七言诗,各是四句;第三首是五言诗,共有八句。

⑷三首古诗的题目基本上都点明古诗所描述的事件。

三、借助解释,理解诗意

1.仔细读古诗,边读诗句边看解释,先弄清每行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学生独立读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沟通,针对有疑问处,展开商量,解疑。

4.逐首反馈,全班沟通。

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早晨的雨潮湿了路上的沙尘。旅店和道路两旁的柳树都被早晨的雨水洗得非常清爽。劝你再干一杯酒,只因你西去出了阳关一路艰辛,再没有知已的老朋友。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在春光明媚的三月,老朋友坐着船顺流直下到扬州去。那只孤独的小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帆影渐渐模糊,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观察浩浩荡荡的长江水滚滚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原野上的青草繁茂,一年一度枯了又会繁茂起来。燎原的野火能把枯干的野草连叶带茎统统烧尽,但深藏在地底下的根,在第二年春风吹拂时,春雨滋润下还会复生,重新铺盖大地。伸向远方的散发清香的青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在睛天阳光的照射下,一片翠绿接连着荒城。今日我又来送别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三首古诗,理解了诗意,下节课我们就要深入地去体会诗人的情感及其表达的方法。

五、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古诗。

2.记一记解释中重点字词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诗句,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各首古诗的主要内容。

3.教师导语:三首都是送别诗,写的都是送好友远行的情景。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赏析,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深入地去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一腔真情。

二、品读赏析,体会诗情

1.仔细读古诗,从三首诗中找出描写朋友相送的诗句,想象当时送别的情景。

2.小组沟通,描述送别的画面。

3.指名反馈,教师引导联系全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描述诗人与好友送别的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好友的?〔劝酒送别〕

③理解“劝君更尽一杯酒〞中“更〞是什么意思?〔“更〞是再的意思,可见诗人一次又一次劝友人喝下很多杯浓酒了。〕

④议议:为什么诗人不断地“劝君更尽一杯酒〞呢?

联系古诗创作的背景,理解“西出阳关无故人〞。〔因为元二此番出使的地方是安西,那是一个荒凉且遥远的地方,出了阳关之后,朋友间就再难相聚了。〕

教师补充:据资料记载,元二此次出使安西,与王维的一别竟成了永别。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说说:你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好友的留恋、关切、祝福。〕

⑤教师小结:渭城的春天多么美妙,然而好友元二却要离开此地,出使那遥远而荒凉的安西,前途多艰险,怎不令王维牵挂。朋友啊,再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之后,就再难相见了。诗人与远行之人多年的深厚友情,以及此时深情不舍的惜别,还有那前路珍重的祝福全都融进了那一杯浓酒之中。

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说说诗人是以什么方式送别。〔目送友人离去。〕

③议议:“孤帆远影碧空尽〞了,诗人为什么还在驻足凝视?

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友人此番要去的是繁华的扬州。

教师补充:扬州当时是一个繁华富庶的都会,诗人对它也充满了憧憬。

说说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眷恋不舍,对扬州的憧憬,对不能同行的淡然可惜。〕

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④教师小结:诗人目送着友人东去扬州,友人的船只都已消失在碧空尽头,而诗人仍驻足凝视,让那滚滚长江水带着“我〞对友人的眷恋不舍之情,带着“我〞对扬州的憧憬之心,一起随友人东去吧。

⑶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描述送别情景。

②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③了解诗人送别的方式。〔随行目送。〕

④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对友人的依依不舍、离愁难消之情。〕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教师导语:同是送别诗,同是表达离别之情,然而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2.小组商量,联系有关诗句加以说明。

3.指名反馈,全班沟通。

⑴《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情景交融,垂柳依依表惜别。后两句叙事,劝酒送别,别情深沉。

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前两句叙事,写友人要下扬州。后两句写景,目送友人,情寄长江水,别情悠悠。

⑶《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六句写景,春草繁茂,扩散远方。示意友人要远行。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离愁,随行目送,别情浓郁。

4.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在这三首送别诗中,诗人将叙事与写景相结合,借物抒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达了送别时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对友人的情深意重。是呀,朋友是我们一生中的财宝,没有朋友的人一生都孤独,让我们像诗人那样怀着热诚之心对待朋友,珍惜友谊。

五、作业设计

背诵并默写三首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在送别好友孟浩然时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短短的28个字浓缩了诗人对友人无限的依依之情,带有一丝依恋,几许惆怅.,但同时又有一种开阔大气的意境。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李白奇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而不露,余味无穷。

在教学这首诗前,我既想教给学生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又期望他们能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充分理解诗人的情感。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文中的有关解释,自己尝试着逐步理解诗歌中的字词以及句子的意思,再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理解的思想感情,进行感情朗读。最终把诗歌描绘的静态画面具体化,活跃课堂,激发想象。

如在体会诗歌情感、意境时,以“带着朋友的句句吩咐,孟浩然毅然乘船东去,只留下李白一人单独站在江边远望……他望到了些什么?〞这个问题为发散点,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从各个方面去思索、感悟,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有学生回答:“李白站在江边,望到了一望无际的天空以及滔滔的江水。〞也有学生提到了诗歌中的“孤帆〞一词,为此,我马上提问:“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为什么只见“孤帆〞?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用这样三个带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索,开启学生思维,实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诗人对话。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沟通,去表达,并且通过朗读把李白的恋恋不舍传递给远方的孟浩然,引领学生感同身受,与诗歌到达共鸣.

课后我想,古诗教学只有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才能促进他们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和内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样,学习古诗也应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沟通探讨,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加性、主动性和主动性,更能将诗中所蕴涵的情感、看法、价值观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灵深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5

一、导入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有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回答:李白。

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情深意重。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3、今日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1、齐读诗题

师:这首诗是李白三十多岁时写的。孟浩然是与他同一时期最有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特别仰慕孟的才华、人品。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因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请同学们借助解释,想想题目讲的什么意思。

2、指名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读

1、师:李白为好友孟浩然送别,心情如何呢?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留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

2、师:如今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学生读古诗。

3、指一名学生:老师见你读得津津有味,能给大家读读吗?〔学生读。〕

4、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读得这样好!谁想再读读?〔2-3名学生读。〕

师:一起来一遍。

学生齐读全诗。

5、大家读得真好!只是每行诗的意思你们明白吗?请你们对比解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

6、利用媒体资源中课件中的生字动画进行以下教学活动:

首先学习第一、二行诗。

〔1〕自由读这两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学生质疑。〕

〔2〕指名讲诗意。〔2-3名学生讲。教师引导学生把话讲通顺。〕

〔3〕齐读这两行诗。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讲诗意。

7、学习三、四行诗。〔用学习一、二行的方法进行。〕

8、师: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1-2名学生讲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诗情。

1、师:大家学得真好!请默读古诗,找出哪两行表达了李白与孟浩然送别的事情,哪两行写了李白送别时看到的景色?

提示:第一、二行。

2、师:读得真细致。知道他们分别的时间吗?

生:烟花三月。

师:能描绘一下烟花三月的具体景象吗?

学生口头描绘。

3、师:我们来看看几幅图片:

师:这就是“烟花三月〞,你们看“烟花三月〞的扬州美不美呀?

生回答:美!

4、师:是呀,在这千年胜地的黄鹤楼上,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春天,诗人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饮美酒,吟诗作赋。这是多欢乐的事情啊!但今日,老朋友却离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提名学生回答。

师:你们看,诗人在平淡的叙事中,依依惜别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5、师:下面我们再来品品后两行诗,这两行诗明着是写景,其实更写出了诗人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1〕生齐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师:“尽〞的是什么?不“尽〞的又是什么?

提示:“尽〞的是帆船和孟浩然的身影。不“尽〞的是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友谊。

〔3〕师: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边,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缓缓离岸,慢慢远去,看不见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见一片儿白帆;最终连那点儿白色的帆影也不见了。此时,李白离去了吗?

生:没有。

师:他在干什么?

生:他久久地不愿离去,仍凝视着帆影消失的地方。

师:李白观察了什么?

生:滚滚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4〕师:这滚滚流去的仅仅是长江水吗?大家来商量一下。

学生分组商量。商量后汇报。

〔5〕师:李白独立江边,久久凝视,他的目光,他的心紧紧与朋友相随。他们真是“人虽分,心相随,情永在。〞他们的友情真是“情深意长〞。

五、背诵古诗

1、师:我们已体会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情深意重。假如我们如今就站在江边,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慢慢远去,心中感慨万千,吟出这首送别诗吧!女同学先来。

女生齐读。

2、师: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来读一读。

男生齐读。

3、这是豪壮地送别。

4、一起来吧!能背就背,不能就读。

5、齐背这首诗。

六、拓展延长

1、李白后来又为这次送别写了一首五言诗。

板书: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师:这首诗特别的直白,就像上面这首诗的解释。来,一起读一读。

学生齐读两遍,把诗抄写在书旁。

2、提名学生说一说这首《江下行》的意思。教师指导并相机板书:

板书:

目光送

李白情深意长孟浩然

心相随

七、作业

1、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2、小练笔

同学们,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难过,你会对他说什么?请你写下来。

八、总结

师:李白和孟浩然之间那种真挚的友谊感人至深,让我们再来体会一下这种友人之间的深情厚意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解释或、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友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2、体会末两句诗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预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写的一首诗《赠汪伦》还记住吗?(学生背)这首诗写的是谁送谁的呢?(汪伦送李白)

2介绍李白(多媒体)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即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连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今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理想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写下了这千古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奇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日的江苏扬州;这首送别诗写的是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送谁到那里。

三、预习检查:

3、让学生读准以下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2、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

3、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举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教,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把握的字词。西辞尽。(前两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后两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船愈行愈远,慢慢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诗意:老朋友告辞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五、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六、能力训练: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留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举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正确表演小组。

3、依据表演效果,再看解释或,理解诗句的意境。

七、作业练习:

1、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干净。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意。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试着理解诗歌。

师:生字、词卡片;声像资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沟通,质疑导入

1你听说过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学过他的什么诗?

2你情愿再学一首李白的诗吗?

出示课文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课文题目。

3解释课文题目,生试着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师相机点拨。

4看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黄鹤楼在哪儿?孟浩然是谁?怎么送的呢?谁送谁呢?

二、初读课文,略知大意

1师配着悠扬的古筝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诗歌。

2你也期望像老师一样读读这首诗吗?留意把字音读精确。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读?给大家提个醒。重点指导:孟、陵的读音。

4抽读,全体同学当小老师评价,适时鼓舞。

5把生字娃娃放回文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诗句读通顺。

6小组竞赛读。要整齐、声音嘹亮,读出感情。生互评。

7反复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大胆形成自己的理解。

8小组边读边议古诗,试着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三、深入探究,精读感悟

1小组沟通刚刚的学习状况,预备在全班沟通。〔老师此时巡回指导、收集整理学生在小组中提出来的问题,拟定接下来的导学重点。〕

2全班沟通,了解诗意。

〔1〕结合课文题目理解故人指谁。简介孟浩然其人,并说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黄鹤楼点明了送行的地点,烟花三月点明了时间。

〔2〕反复朗读前两句。结合书上的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黄鹤楼〔李白〕送别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春光烂漫的三月里,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到扬州去。

〔3〕把后两句作为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孤帆、唯见展开合理的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远,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滚滚地向天边流去。〕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2〕生练习朗读,并加上动作。

〔3〕表演读。〔一人扮演李白,一人扮孟浩然,表演黄鹤楼送别的情景,另一名学生配音。〕

〔4〕闭上眼睛,低吟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

四、指导背诵,加深感悟

1听录音范读,体会古诗的心情节奏。

2分小组读,分别选出一名同学在全班赛读,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3练习背诵。

4拓展练习,学习课后古诗《黄鹤楼》。

黄鹤楼风景优美,自古就被很多文人墨客所喜爱。他们常在这里欣赏胜景,写诗交友,所以留下了不少诗文。下面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另外一首很美的诗。

展示崔颢的《黄鹤楼》。

5生读,简略理解诗意。试背。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教师小结:今日我们不但学会了一首古诗,还结交了几个生字朋友,情愿把它们记住吗?

2分析形体,分类识记。本课生字左右结构的最多,找出来比一比。浩、唯、陵是左窄右宽的字;帆、故、鹤左右相当;影是左宽右窄的字。

3把这些字美美地写在田字格里。

4展示评价写得美的字。

六、教师总结

附:板书设计

23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辞〖

黄鹤楼

孤帆尽〖

长江流

朋友谊谊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8

教学目的:

1.通过商量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教学时数:1课时

基础学问:

生字:

鹤黄鹤仙鹤丹顶鹤

陵广陵陵墓陵替丘陵陵谷陵园

辞字义:告辞。辞别拜辞告辞说辞文辞

唯字义:同惟,单单,只。

唯物论唯心论唯唯诺诺唯美主义

区分字:词——辞唯——维——惟

释词: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烟花:指艳丽的春景。尽:消失。

唯见:只见。天际:天边。

教学设计(A案)

一、揭题、解题

1.揭题,2.读题,3.留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留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沟通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预备。

2.检查沟通自学状况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举同,学讲解古诗;教师留意指教,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把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五、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设计(B案)

一、引题解题

同学们,我们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魅力的便是古代诗歌。诗是人类情感的升华,千百年来人们把诗作为了情感的寄予。

有一种情感,它悲伤却又充满期望,它美妙却又略显遗憾,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就是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千百年来,诗人们在送别之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2.今日,咱们就来学习一篇送别诗。(板题、读题)

问:在什么地方?送谁?去哪里?“之〞在这里是到某个地方去的意思。(再读题)

3.诗的题目告知了我们什么?知道广陵是什么地方吗?那么黄鹤楼呢?谁能够用自己的话把诗题的意思说一下?

读懂诗题是我们理解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让我们从具体诗句中来体会李白送别好友时的那种真挚情感。

二、读准字音

同学们,以前你们学习古诗,运用过哪些方法?

这些都是好方法,我们今日都可以用上,下面让我们来读诗,因为多读是学习古诗最重要的方法。

(板书:学习方法1多读)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先把诗读通顺、字音读精确。

三、学法指导

1.这首诗的格式是七言绝句,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可是却成为了千古流芳的佳作,这真是一字千金啊!咱们肯定要好好品味。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在读的过程中,把诗中每个字都认真揣摩,参考解释想想它们的意思,把自己不懂或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画下来。

2.让我们看到一二句诗,这其中有没有哪个关键词让你印象深刻或者怀疑不解呢?

西辞辞是什么意思?告辞西边去哪里呢?

下扬州“下扬州〞为什么要用“下〞字呢?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地方都在长江沿岸,扬州在黄鹤楼的下游。从“下〞这个字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写诗,用字都特别精确,肯定要细心对待诗中的每一个字,要学会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

(板书:2抓关键词)谁来读一读这两句?

烟花三月烟花是什么意思?借助了解释来学习古诗,这也是学习古诗的重要方法。

(板书3.借助解释)

“烟花三月〞到底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课件出图音乐)。

谁能用学过的词语或句子形容一下送别时的美景?

仅仅只有花吗?真是一片生机勃勃啊,这正是“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也是“千里莺啼绿映红〞,这更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多么秀丽的景色啊!谁来读读这两句?

让我们想像看到朦朦胧胧一片花的海洋。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长江沿岸的一片繁华似锦。让我们好像可以看到当孟浩然在这样的美景相伴下,安全的到达了风景秀丽的扬州。这正是李白所期望的,是他对朋友的美妙祝福。这“烟花〞二字透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刚刚我们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诗意,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

(板书4.想象画面)

刚刚我们通过这些方法,学习了一二句诗,请问同学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四、学生自学

一二句诗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繁花似锦、春意盎然的送别场面。那么,三四句诗又是怎样通过描写景色来抒发自己情感的呢?请同学们运用黑板上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句诗。

你是用怎样的方法学习这两句诗的?

孤帆李白先看到了孤帆,长江上可能不行能只有一只孤独的帆船?可为什么李白认为那是一片孤帆呢?是啊,此时的眼中只有朋友远去的影子。

尽尽是没有了,还看的见朋友的帆船吗?那么也就是的眼睛始终目送着朋友的帆船。李白为什么会始终看着船,不愿离去,直到看不到为止呢?在古代,交通和资讯都不发达,两人若是分别了,想要再见面就特别难了。你能体会李白当时的心情吗?从这个尽字上,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唯见李白还看到了什么?唯见是只观察,也说明看不到别的了,李白他还想看到什么?

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滚滚长江向天边流去,就像时间一去不复返,江水带走了他和孟浩然两个人喝酒聊天、吟诗作对的美妙日子。他们的友情是多么的深厚啊!?

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请大家看插图,此时李白就站在长江边上,望着帆影远去,船开了好一会儿了,他在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一句诗。(齐读)

那船已成一点小影儿了,李白舍不得啊!还在哪里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齐读)

那船已消失在了蓝天碧水的尽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他心潮澎湃,高声诵到(齐读)

五、提升拓展

听了同学们读得那么深情,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了。(课件放音乐,师范读)

(音乐不停)怎么样?你们还想读吗,你觉得怎么读能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你就怎么读。

人生充满着别离和重逢,从古到今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一样的深情、一样的情景,不一样的秀丽诗句。大家如今听到的这首曲子叫《阳关三叠》,也是出自一首送别诗,它就是咱们下节课要学到的《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

《赋得古远草送别》《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

中国的诗歌文化博大精神,期望今日的课能够让同学们爱上古诗,学会如何学古诗。

记得我们的方法吗?要多读,并借助解释,抓住关键词,想象当时的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的思想感情,给予诗鲜活的生命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情深意重。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急气氛烘托课堂气氛

同学们,与平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改变?班长闫兴回答说:“今日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着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日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伴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沟通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难过、难过……进而导入新课,今日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索,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学生预习,知道本诗的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日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奇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图文对比,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⑶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密、美丽、秀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观赏这秀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

⑷学生试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让学生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

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孤帆、尽:

①品“孤帆:

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

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学生2:因为只能观察一只小船。

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观察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说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谊是特别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

②思“尽〞:

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

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

学生:是李白与孟号然的情感。

教师板书:情永在

⑶观赏第四句诗:

教师:这个时候,诗人李白还能观察什么呢?

学生:一江春水。

教师:那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里面还有与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换位思索、切身感受:

教师:假如你如今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1:难过。

学生2:舍不得离开。

⑸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⑹对全诗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五、精确概括李白与孟浩然的友情

学生:重视友谊,朋友的友情不能忘……

教师板书:珍惜友谊

六、教师总结

在人世间,有许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交就产生的友谊,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有同学们成家之后,就产生的爱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0

一、谈话激趣

1、你知道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吗?

2、假如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当时任工部侍郎的有名诗人贺知章〔也就相当于我们今日建设部的副部长吧〕,读了他的诗作,兴奋地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与他共饮。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对李白说:“你是不是神仙下凡到了人间?〞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诗仙。〔板书:诗仙〕

3、除了写诗厉害,你知道李白还有哪些超人之处吗?他喝酒也特别厉害。他在《将进酒》里写道:“会须一饮三百杯〞,杜甫也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因此,李白又被人称为——酒仙。〔板书:酒仙〕

4、喝酒写诗,无人能比。但李白还有一样本事,却只能排名第二,那就是他的剑术,当然是整个唐朝排名第二。〔在裴旻之下〕年轻时候的李白还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剑相助的侠士,因此,他又是一名侠客。〔板书:侠客〕

5、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仙、酒仙、侠客李白的诗作。

二、循序渐进,读懂诗题

1、读准诗题

〔1〕谁来读读诗题?

〔2〕诗题中有三个生字,谁来读读?

鹤:第四声,发音要到位。指生读。

孟、陵:都是后鼻音,留意孟的写法,第一笔是横撇。指生读。

2、独特读题

〔1〕这首诗题目很长,共有十个字、五个词。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

〔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

☆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知道黄鹤楼吗?〔位于湖北武汉市的长江之滨,是中国三大名楼之一〕

☆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对,这是一首送别诗。〕

☆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

☆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日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出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喧闹的城市。盛夏时节,他和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

〔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

〔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

3、感性读题

〔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如今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相互仰慕,情投意合,相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孤独。欢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明显是那样难舍难分。

〔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

〔3〕对,我们这才算真正的“读懂诗题〞。〔板书:读懂诗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

三、自主学习,读通诗句

1、自由读

学好古诗的第二步是读通诗句,读通诗句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你能做到吗?来,自由的读一读这首诗。〔板书:读通诗句〕

2、指名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强调生字的读音要准。“辞〞平舌音,“唯〞〕

3、读出诗的节奏感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故人/西辞/黄鹤楼〞—这是二二三节奏。谁能接着往下读?

“故人西辞〞四个字连起来读,变成四三节奏〔范读〕,想读的接着读吧!

4、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终一个字,读一读,你发觉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

〔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5、齐读。

四、借助解释,理解诗意

1、诗读通了,诗句的意思你能读懂吗?学好古诗的第三步就是理解诗意。〔板书:理解诗意〕

怎样读懂古诗,你有什么好方法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解释。借助解释,我们就可以逐字逐句地读懂古诗。〕

2、请大家借助解释,自己试着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3、四人小组沟通。

4、全班沟通。

“故人西辞黄鹤楼〞:故人?辞?何谓西辞?〔简笔画:长江、黄鹤楼、扬州〕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知了我们什么?下?〔相当于诗题中的?为什么用“下〞比方说咱们去北京说不说下北京?从“西〞和“下〞看得出来用词特殊精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

“孤帆远影碧空尽〞:尽?什么消失了?孤帆指的是?消失在哪儿了?碧空?

孤零零的小船越走越远,慢慢消失在碧蓝的天空里。

“唯见长江天际流〞唯?天际?唯见什么呢?

只观察浩荡的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5、指生连起来说诗意。

五、展开想象,体验诗情

1、学好古诗,咱们不光要理解诗句,还得体验蕴含诗句字里行间的情感。〔板书:体验诗情〕读了这首诗,你体会到怎样的情感呢?

2、惜别

〔1〕故人。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热的朋友。李白曾写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意思就是说“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著名天下。〞这么亲热的朋友就要分别了,他们怎么舍得呢?读出不舍。

〔2〕孤帆。长江自古就是黄金水道,交通要塞,怎么会只有一只帆船呢?〔只关注友人的这只船,江帆点点,只见一船。〕读。孤还有什么意思?〔孤独、孤独。没有了好朋友的亲热相处,人再多,帆再多,心都是孤独孤独的。〕读。读出孤独。

〔3〕尽。老朋友走了,李白仍独立江楼,目送友人。朋友看不见了,他看着渐渐变小的船;船看不见了,他看着船上的帆;帆也看不见了,他仍不愿离去,孤独的站在那里,只观察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东边流去。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正表达在这富有诗意的目送之中!读。

3、感悟

多么真挚的情意,多么感人的画面!李白有多少话想对孟浩然说啊!假如你就是李白,你最想说什么呢?

4、升华

〔师范读,生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见长江天际流。

女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男同学,我们站起来送送孟浩然。

全班同学,我们一起送送孟浩然。

六、小结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关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我们今日学的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我们下节课还将学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还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骆宾王的《易水送别》。大家不妨找来对比着读一读,感受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情深意重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暖和。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培育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育同学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预备】

1、同学:

⑴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资料。

⑵读熟课文。

2、教师:

生字卡片。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日,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

生:黄鹤楼在那里?

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

生:碧空会有尽头吗?

……

3、师:很好,今日我们一边观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同学沟通读后感悟。

4、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独特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沟通,加深理解。

4、总结: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奇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同学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同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扮演体验送别情。

5、解决疑难:

⑴故人:

老朋友。

⑵西辞:

告辞后向东而去〔扬州〕。

⑶烟花三月:

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⑷孤帆远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

在天边消失了。

惟见:

只见。

天际流:

天边流。

⑸抽生理解诗意。

6、小结: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

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身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同学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长,积累语言

1、沟通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选择独特化作业:

⑴画一画: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⑵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板书】

下〔去〕

〔西〕黄鹤楼──扬州〔东〕

〔湖北省〕

【作业】

1、誊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诵古诗,从而理解领悟诗意;组织学生自主合作细品古诗,想象古诗所表现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了解诗的意境,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大意,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对祖国诗歌的喜爱之情。

教具预备: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会4个生字,了解古诗大意,理解领悟诗意,学会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一、导入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同学们观赏一段乐曲,看你们从中能联想到什么?

〔教师播放《送别》曲〕

谁情愿跟大家沟通一下你想到了什么?

〔生说出想到了什么〕

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分别与相聚切割又弥合着漫漫人生。从古到今,离别往往是最让人感慨万端的一件事。不仅有唱歌离别,更有许多诗咏离别。那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堪称送别诗极品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提示留意读准题目中的生字〕

二、新课

〔一〕围绕课题质疑。

师:很好,都读正确了。诗的题目中出现了一个“送〞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了。那围绕这个“送〞字你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生:谁送谁?

师:真聪慧,我把这个问题记下来〔板书〕。谁接着提?

生:在什么地方送?

师:好的,也记下你的问题。板书:在哪送

生:在什么时候送?

师:也不错,也记下。板书:何时送

生:怎么送?

师:太好了。这是个最棒的问题。板书。

生:送到哪?

生:为什么送?

师:同学们真不简洁,围绕一个词提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诗文中。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仔细读读诗,把答案找出来了,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学生自读,教师巡察指导〕

〔二〕品读古诗

1.指名读-评议-再指名读〔老师范读〕

2.学生朗读-同桌互读

3.读诗擂台赛-齐读

(三)、汇报沟通,理解诗意。

1.通过刚刚反复的读古诗,你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预设:①李白与孟浩然是好朋友,感情深。〔故人〕

②“烟花三月〞的时候,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扬州〕去

③黄鹤楼〔湖北武汉〕。广陵、扬州〔江苏,汉时称呼,唐时称呼〕

师:请同学们看,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雄伟屹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噪。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谁能接着汇报?

④重点字意:“之〞到,“辞〞辞别、离开,“唯〞只,“帆〞小船。

2.借助解释或字典理解诗的大意。〔独立-商量-反馈〕

古诗大意〔一〕: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老朋友离开西边的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时候乘船去扬州。

孤独的小船越走越远,消失在水天相接处,最终,只观察长江水向天边流去。

古诗大意〔二〕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

李白目送好友的小船越行越远,慢慢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向天边流去。

第二课时

一、齐读古诗,复习稳固。

二、二、入诗境、悟诗情

1、“师;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你们想知道么?老

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扬州三月的图片,你们看看还可

以用什么样的词描绘这扬州的烟花三月?

〔出示课件〕

生:是百花盛开的三月。

师:百花盛开用得好。感谢你,我明白了。还可以说是什么样的三月?读明白这个问题的同学可以继续告知我。

生:我来,是细雨如烟,繁花似锦的三月。

生:是百花齐放的三月。

生:是细雨蒙蒙,花红柳绿的三月。

生:阳光明媚的三月。

生:是细雨绵绵,柳暗花明的三月。

生;是百花争艳,鸟语花香的三月。

〔板书:烟花三月〕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你们的语言也很美。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两句诗读得也很美呢?

〔出示前两句课件〕〔指导朗读,指名读〕

2.商量:三月的江南美景如画,长江的江面船只如云,

那为何观察的是孤帆呢?

“孤帆〞:并不是说宽阔的长江之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说诗人的留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小船上。

3.细品最终两句的诗境、诗情。

师:通过最终两句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1:好友孟浩然已慢慢远去了,李白依依不舍。

生2:李白的目光追随着好友孟浩然,别的什么都没有在李白眼中停留。

师:正犹如学们所说,李白观察了好朋友孟浩然乘坐的小船越走越远,越走越远….

最终---

生:看不见了

师:朋友的船再也看不见时,他只观察了-----

生:长江水在往天边奔流。

师:你独特的感受力令老师惊讶!那李白为什么如此久久伫立江边送孟浩然呢?

生:因为李白和孟浩然是很好的朋友。

生: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也许20多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拜见孟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孟浩然大加欣赏李白的诗,而且盛情款待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师:说的对。看来李白和孟浩然是志同道合,情意深厚,是忘年之交。

生:几年以后,两人相互思念,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共同游山玩水,赏月看花半个多月。最终,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李白就在那个时候写下了这首诗。

师: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的李白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难受依依不舍

〔板书:依依不舍〕

师:假如那一时候,站在江边送别那么好的朋友的人是你:朋友登上了孤独的小船,风鼓白帆,由近渐远,最终消失在水天之间。你不忍离去,久久伫立岸边,目送千里。深情地注视着水天一色的地方。那滚滚的东流江水不正象征着你们的友情么。那时那地,你将会怎样吟咏出这两句诗呢?〔出示后两句的课件〕

生:指名诵。

师:是啊!你们读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和感情的深厚。这真是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啊!

4.指导朗读

师:人们常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而李白目送“孤帆远影碧空尽〞有青山为据,流水为证,茫茫的长江水已为李白的真情所动容。如此的深情厚意李白用仅仅28个字

就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谓字有数而意无穷啊。其实朗读也是一种表达感情的好方法,你们能把自己从诗中感悟到的情感用读的形式表达出来么?

〔师放课件生在乐曲声中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刚刚我观察好多同学已经熟读能诵了,还没有做到的同学加把油!

〔指名背诵〕

三、拓展

沟通积累

背诵得真好,老师为你们成为李白的知音而高兴。

自古人生重离别,自古人生又伤离别,在我们祖国的文化珍宝—诗词当中,历朝历代的赠别送行的诗文不行胜计。同学们平常是不是也积累了一些送别诗呢?跟大家共享一下吧!

〔指名背收集的送别诗〕

师:看来同学们平常有积累的习惯,特别好。有的

诗意同学们可能还不太懂,你们可以运用我们这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来学习古诗,假如没有解释,你们可以自己运用字典或者到课外搜集资料,自己做必要的解释,这样就能读懂了。

四、小结

师:对古人而言,友谊是花间一壶酒,友谊是江上一叶舟,友谊是月夜独登楼,友谊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友谊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用一生去守

创设情境,使学生顺利投入到学习中来。

学生自主发觉问题才会更主动的解决问题。

在沟通中实现对古诗的感悟。

通过对重点词语得理解,加深对古诗的感悟。

考查学生的词语积累。

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课前布置学生全面了解两位诗人的关系,才能顺利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在读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13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低年级古诗教学应当:“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这就从方法步骤〔诵读古诗,理解诗意〕与培育目标〔获得情感体验,有感情地朗读〕两个相互联系、螺旋上升的方面,为低年级古诗教学设定了阶段性目标。我们的重点是培育读诗兴趣,理解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