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中医养生学第一节中医学概述中医(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中医学以阴阳五行和精气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和精气学说。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整体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即强调“恒动观”。恒动观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中医基础理论1.精气学说2.阴阳学说3.五行学说4.藏象学说5.气血津液学说6.经络学说7.中医病因学说(一)精气学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形式。由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如动物的“生长壮老已”,植物的“生长化收藏”。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之得以交感相应。如:“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二)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脏腑五脏六腑五脏肝脾肾心肺心肺肺心望诊青白黑黄赤脉象迟沉细涩浮数洪滑药气寒凉温热(三)五行学说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四)藏象学说五脏:肝、心、脾、肺、肾—化生和储藏精气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腐熟水谷、分清泌浊、传化糟粕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五)气血津液学说先天之气:禀受于父母的精气后天之气:肺吸入自然的清气+脾胃运化水谷产生的水谷之气气的作用: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营养元气、宗气、卫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气机不调:气滞、气郁、气逆、气脱、气闭等气:血:脉道中运行的红色液体精:由气化生的精微物质津液: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六)经络学说经脉络脉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七)中医病因学说外感病因: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疠气内伤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痰饮、瘀血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等。二、中医主要诊断和治疗方法(一)中医诊断方法四诊辨证论治1.四诊望诊:观察神、色、形、态,以及身体局部、分泌物、排泄物的外观。望面色和望舌。望面色:白—虚、寒;赤—热;黄—脾虚、湿困;青—瘀、寒、痛;黑—肾虚、寒、水、瘀。舌诊:舌质淡白主虚、寒;红绛主热;青紫主寒凝血瘀;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闻诊:耳闻、鼻嗅问诊:清陈修园的《医学实在易。问证诗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切诊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左手,寸对应心,膻中;关对应肝、胆,尺对应肾(肾水)、腹中。右手,寸对应肺、胸中,关对应脾、胃,尺对应肾(命门)、腹中。三部九候: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28脉:浮沉迟数虚实滑,涩短长洪微紧缓,弦芤牢革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代疾。切脉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侧垫上布枕。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总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脉象与内外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气候,年龄,性别,体质,劳逸及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脉象也会发生某些生理变化。一年四季,脉象有春弦,夏洪,秋浮,冬沉的变化;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婴儿脉急数,青壮年脉多有力,老人脉稍弦,妇女脉象较男性脉象弱而略快;胖人脉稍沉,瘦人脉稍浮;劳力之后,饮酒,饱食或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来较弱;脑力劳动者脉多弱于体力劳动者等。这些均应与病脉相鉴别。少数人桡动脉走向异常,脉可不显现与寸口,如有的显于寸口的背侧,名曰“反关脉”;有的从尺部斜向手背,名曰“斜飞脉”。这都不属于病脉。2.辨证论治八纲辨证、气血精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又称辨证施治。包括辨证和论治两个过程。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如脉象、舌象),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感冒感冒治则风寒感冒辛温解表风热感冒辛凉解表暑湿感冒清暑祛湿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病、证、症1、
病,即疾病,是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发病规律和转归的完整过程。2、
症,即症状,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反映疾病的现象。
3、
证,即证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关系,反映了疾病的本质。(二)中医主要治疗方法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1.中药最早的著作《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1892种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中药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毒性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方剂组成:君、臣、佐、使常用剂型:丸、散、膏、丹、酒、汤有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2.针灸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素问·病能论》:“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2010年11月16日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针灸的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治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针灸的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3.推拿按摩推拿又称“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推拿医生运用推拿手法或借助于一定的推拿工具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外治法之一。4.拔火罐拔罐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角法”,是以杯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充血或瘀血,以达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开泄腠理、扶正祛邪、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竹筒火罐、陶瓷火罐、玻璃拔火罐、角制罐、紫铜罐等。5.气功气功是一种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是指以身体的活动为主的气功,如导引派以动功为主,特点是强调与意气相结合的肢体操作。而静功是指身体不动,只靠意识、呼吸的自我控制来进行的气功。大多气功方法是动静相间的。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6.食疗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从而达到保健、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第二节中医养生学一、概述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三、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四、常用中医养生学方法一、概述养生的目的是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采用的方法包括养精神、调饮食、服药饵、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养生之道得养生焉。——《庄子·养生主》道家思想影响最深。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二、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正气为本形神合一形:肌肉、血脉、筋骨、脏腑等神:情志、意识、思维神以形为物质基础,“形具”才能“神生”。动静互涵三、中医养生学的基本原理协调脏腑舒畅经络清静养神节欲保精调息养气持之以恒1.协调脏腑
协调:1.强化脏腑的协同作用,增强机体新陈代谢的活力。2.纠偏,当脏腑间偶有失和,及时予以调整,以纠正其偏。四时养生: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精神养生:情志舒畅,避免五志过极伤害五脏。饮食养生:五味调和,不可过偏。运动养生:六字诀、八段锦、五禽戏。2.畅通经络活动经络,以求气血通畅。动形以达郁。开通任督二脉,营运大小周天。3.清净养神清净为本,无忧无虑,静神而不用,所谓“恬淡虚无”之态,其气即可绵绵而生。少思少虑,用神而有度,不过分劳耗心神,使神不过用。常乐观,和喜怒,无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动。,专一而不杂,可安神定志。清净养神的内容:调摄静神诸法中的少私寡欲,情志调节;修逸养生中的养性恬情;气功、引导中的意守、调息、入静;四时养生中的顺四时而养五脏;起居养生中的慎饮食、调睡眠等。4.节欲葆精节欲葆精5.调息养气保养元气调畅气机6.持之以恒刘完素:养、治、保、延张景岳:胎孕养生保健、中年调理四、常用中医养生学方法
精神养生起居作息养生饮食养生房事养生运动养生娱乐养生针灸按摩保健养生药物养生
(一)精神养生清净养神少私寡欲;养心敛心。立志养德修身养性、开朗乐观调摄情志(二)起居作息养生和谐自然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三)饮食养生饮食养生,就是按照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取食物,以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养生方法。目的在于补益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颇,抗衰延寿。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茶入肝经,梨入肺经,粳米入脾、胃经,黑豆入肾经。注意以下4个方面:1.要“和五味”,即食不可偏,要合理配膳,全面营养。2.要“有节制”,即不可过饱,亦不可过饥,食量适中。3.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4.要因时因人而异。注意饮食禁忌。多甘味能补虚缓急;多酸味能敛肺涩肠;多苦味能降泄燥湿;多咸味能软坚散结;多辛味能发表行散;(四)房事养生晋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葛洪认为,“房中之法,或以补救伤损,或以攻治众疾,或以采阴益阳,或以增年延寿”(《抱朴子》)。可见古代房中医学是研究房事活动中有关生理、病理现象及其卫生致寿和防治疾病规律与方法的医学分支学科,相当于现代性医学范畴。其中,运用调神、导引、吐纳、按摩、药饵、食疗等方法调节房事活动,以期强壮复健、祛病延年者,也称为“房中(养生)术”。(五)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指: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增强体质、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中华民族的运动养生特色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保健方法。传统运动养生的练功要领就是意守、调息、动形的统一。在这三方面中,最关键的是意守,只有精神专注,才能宁神静息,呼吸均匀,气血运行顺畅。这三者的关系是:以意领气,以气动形。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炼精神,外炼筋骨,使整个机体得到全面锻炼。(五)运动养生-太极拳简化太极拳: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腿;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右玉女穿梭;19.左玉女穿梭;20.海底针;21.闪通臂;22.转身搬拦捶;23.如封似闭;24.十字手,收势。(五)运动养生-太极拳练功要领1.神静、意导2.含胸拔背、气沉丹田3.全身协调、浑然一体4.以腰为轴5.连绵自如:6.呼吸均匀:吸气为合,呼气为开(六)娱乐养生琴、棋、书、画—怡神养性、防病健身。琴:抒发情感、调节情志,调和血脉、怡养五脏、动形健身。棋:养性益智、身心舒畅。书画:习书作画、书画欣赏。(七)针灸按摩保健养生1.针刺保健针刺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七)针灸按摩保健养生2.保健灸法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和气血、调经络、养脏腑、益寿延年的作用。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形式上分为: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方法上分为:直接灸、间接灸、悬灸不适宜穴位:神阙、膏肓、中脘膏肓中脘针灸注意事项1、过于疲劳、精神高度紧张、饥饿者不宜针刺;年老体弱者针刺应尽量采取卧位,取宜穴少,手宜法轻。2、怀孕妇女针刺不宜过猛,腹部、腰骶部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禁止针灸。3、小儿因不配合,一般不留针。婴幼儿囟门部及风府、哑门穴等禁针。4、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或常有自发性出血,损伤后不易止血者,不宜针刺。5、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予针刺。6、眼区、胸背、肾区、项部,胃溃疡、肠粘连、肠梗阻患者的腹部,尿潴留患者的耻骨联合区针刺时应掌握深度和角度,禁用直刺,防止误伤重要脏器。7、针刺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极好的疗效,但并非万能,特别是一些急重病的治疗,应根据情况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才能更有利于病人,也可充分发挥针灸的作用。(七)针灸按摩保健养生3.推拿按摩推拿(massage),中医指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推拿又有“按跷”、“跷引”、“案杌”诸称号。通常是指医者运用自己的双手作用于病患的体表、受伤的部位、不适的所在、特定的腧穴、疼痛的地方,具体运用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形式多样的手法,以期达到疏通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祛邪扶正、调和阴阳的疗效。熨目摩耳按双眉摩腹摩涌泉(八)药物养生具有防衰抗老作用的药物,称为延年益寿药物。运用这类药物来达到延缓衰老、健体强身的目的,即是药物养生。药物养生保健是中国古代养生学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养生防病的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汉代诞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系统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的药物理论和治病、养生保健的用药经验。汉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著了《伤寒杂病论》,里面记述了黄芪建中汤、薯蓣丸、金匮肾气丸等著名的补养抗衰老方剂,尤其是肾气丸,时至今日仍在国内外沿用。(八)药物养生应用原则:不盲目进补;补勿过偏;辨证进补;盛者宜泻;泻不伤正;用药宜缓。中药功效:补气类:人参、黄芪、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养血类:熟地黄、何首乌、龙眼肉、阿胶、紫河车等滋阴类:枸杞子、玉竹、黄精、桑椹、女贞子等补阳类:菟丝子、鹿茸、肉苁蓉、杜仲等(八)药物养生孙思邈《千金方》中提出:“药能恬神养性,以资四气”,并记载了不少延寿中药,如服地黄方、乌麻散、琥珀散、熟地膏、枸枸根方、孔圣枕中丹等。宋金元时期,方剂学有了高度的发展,出现了以《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妇人大全良方》等著作,收集如“巴乾丸”、“神仙服鹿角法”、“二精丸”、“益寿地仙丸”、“枸杞子丸”等,为后世抗衰老方药的研究留下了宝贵遗产。明代,进入延寿药物发展的全盛时期,以赵献可、张景岳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主张用温补药物峻补真火;万密斋主张以阴阳平衡、五味既济的中和之法,为老年保健用药制方的原则。李时珍《本草纲目》,在其所记载的1892种药物中,具有抗衰老延年作用的药物有253种,并选录延寿方剂89则。清代统治阶级热衷于服用长生不老方药,故宫中此类医方甚多,如益寿膏、补益资生丸、菊花延龄膏、百龄丸、松龄太平春酒等。这些医方,为时世研究延缓衰老药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八)药物养生-方剂方剂中方指医方,剂,古作齐,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中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部分组成。方剂学是研究中医方剂的组成、变化和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方剂学的内容包括方剂的组成原则、药物的配伍规律、方剂的组成变化、剂型及方剂的用法等。(八)药物养生-君臣佐使君药是方剂中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必不可少的,其药味较少,药量根据药力相对较其他药大。臣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虚拟仿真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商业计划书制作与演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呈现汇编
- 新生儿室院感培训
- DB31∕T 680.8-2019 城市公共用水定额及其计算方法 第8部分: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机关单位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因工程药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5T 2858-2024 火龙果嫁接育苗技术规程
- 唐朝的繁荣与贡献
- 撰写金融课课程设计
- 2023新能源风电场智慧工地技术方案
- 动作经济原则手边化POU改善
- 销售人员廉洁从业承诺书(6篇)
- 设备综合效率OEE统计表(使用)
- IPC-03技术说明书(适用ATS通用版)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复习试题含答案全套
- 高考浙江卷:2023年6月《政治》考试真题与参考答案
- 胃镜室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样本(二篇)
- 汽车发明与发展简史
- 中医治疗“伤筋”医案57例
- 2023年电子琴基础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