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_第1页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_第2页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_第3页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_第4页
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解析版)-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考点15文言文阅读之文言翻译关注双音节古今异义词【命题趋势】双音节古今异义是也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一般不单独考核,放到实词或翻译中考核,在翻译中有些词如果不能断定古今意思是否相同就十分的难翻译,平时要注意积累,掌握一些规律。【真题再现】【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宣许之。【答案】(1)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撤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2)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注意以下关键词:(1)每:常常。纵:纵容,纵使。剽掠:抢劫掠夺。小:稍微。辄:总是,就。引去:撤退。徜徉:徘徊游荡。(2)货财:货物钱财。故事:先例,旧例。宜:应该。许:答应。参考译文:闰月乙亥日,凭借参知政事的身份,王钦若做天雄军判官,兼任都部署。契丹国主隆绪和他的母亲萧氏派遣他们统领军队的顺国王萧挞览攻打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都打败了他们,斩杀了偏将,获取了他们的粮草辎重。又进攻北平砦和保州,再次被州砦兵打败。萧挞览与契丹国主以及他的母亲联合攻打定州,宋兵在唐河抵抗,攻打他们的游骑兵。契丹于是在阳城淀驻军,号称二十万,常常放纵游骑剽掠抢夺,稍有不利就退去,徘徊犹疑没有斗志。这时,以前的将领王继忠向契丹说与宋朝和好的好处,契丹认为他说的对,派遣李兴议和。皇帝说:“我哪里想要穷兵黩武呢,只想要停止战争。如果你们答应通和,立即就派遣使者。”冬季十月,派曹利用拜访契丹军。十二月庚辰日,契丹派遣韩杞拿着议和文书和曹利用一起前来,请求合盟。曹利用说契丹想要得到关南的土地。皇帝说:“他们所说的归还土地的事极其没有道理,如果一定要求得到此地,我应当与他们决战!如果想要获得钱财,汉朝也曾拿玉帛赐给单于,有此旧例,应该答应他们。”契丹依然觊觎关南土地,派遣他们的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拿着议和书再次来商议。皇帝不允许而离开。曹利用最终以十万两白银、二十万匹绢结成盟约而回。【考点详解】1.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的字形与现代汉语相同,由于是词义的演变,我们不能够轻易地依照现代词义去解读。因此,我们应该掌握这种词义的演变情况:①词义扩大。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如“树皮”“封皮”。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原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②词义缩小。有表示范围缩小的。如“丈夫”,古代指“男子”,现在专指“妻子的配偶”。有词义义项减少的,如“劝”,古代有“鼓励”“劝说”的意思,如今只剩下“劝说”这一义项。“让”字在文言文中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只用前一意义了。③词义转移。“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慢”古代是“怠慢”之意。今义与“快”相对;“假”古代是“借”的意思,今义与“真”相对。这些例子涉及事物的转移、动作的转称、范围的转移和词性的变化等。④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用“很”字。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仪表示“埋怨、责备”,⑤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诛”最初只表示“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⑥感情色彩变化。如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代表示“社会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本来没有贬义,但现在却用来表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变成纯粹的贬义词了。⑦名称说法改变。如“目”改称“眼睛”,“寡”改说“少”等。文言中如出现和现代汉语相同双音节词语,注意是否能够拆分,如能拆分为两个词语代入原文语意通顺即为两个词语,注意一点古汉语的一个字对应现代汉语一个词语。注意连绵词,连绵词词义一般较稳定,连绵词有两种情况:双声和叠韵,即两个语素的声母相同或韵母相同。2.偏义复词古汉语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意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①两个语素意义上相对的。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句中的“异同”为偏义复词,用义偏在“界”,不在“同”。②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如:“今有一人。八人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在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意义,“圃”只作陪衬。需注意的是,两个语素意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和同义复词要区别开来。如《孔雀东南飞》中,“举动自专由”“会不相从许”。“专由”,就是说“自专”或“自由”,“从许”即是“相从”“相许”,此为同义复词。阅读时,遇到偏义复词,必须依据上下文确定什么语素表示词义,什么音素不表示词义,然后予以正确解释。【对点训练】1.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建兴三年,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将南行。五年,随亮汉中。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亮深惜仪之才干,凭魏延之骁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废也。初,仪为先主尚书,琬为尚书郎,后虽俱为丞相参军长史,仪每从行,当其劳剧,自为年宦先琬,才能逾之,于是怨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仪对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语祎曰:“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废仪为民,徙汉嘉郡。(节选自《三国志·杨仪传》)(1)亮数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2)时人畏其言语不节,莫敢从也,惟后军师费祎往慰省之。【答案】(1)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能利索地处理完毕。(2)当时的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解析】(1)关键词:数,多次;规画分部,规划部署;稽,停留,此指费时。(2)关键词:节,节制;莫,没有谁;慰,慰劳;省,探望。参考译文:建兴三年,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代行相府事宜,准备南行。建兴五年,杨仪跟随诸葛亮到达汉中。建兴八年,杨仪被升任为长史,同时兼任绥军将军。诸葛亮多次出兵,杨仪常常帮他规划部署,筹措粮草,做事不需费时考虑,很快就能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调度指挥,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诸葛亮很爱惜杨仪的才干,借助魏延的骁勇,常遗憾二人不和睦,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起初,杨仪担任刘备手下的尚书,蒋琬担任尚书郎,后来虽然都担任丞相参军长史,(但是)杨仪每次随行,承担军中繁重的工作,自己认为比蒋琬资历老,才能超过蒋琬,于是言语表情经常流露出怨愤之色,斥责他人、叹息自己的言语发自内心。当时的人们都畏惧他言语不加节制,没有谁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往慰劳看望他。杨仪对费祎表示自己的怨恨,说了许多以前的事,又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时,我如果举兵去投靠魏国,今天处世又怎么会落魄到这种地步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费祎于是秘密地将这些话向上奏报。建兴十三年,杨仪被废黜为平民,流放到汉嘉郡。2.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宪宗遣使者往凤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至为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牾,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速争。”帝曰:“愈言我奉佛太过,犹可容;至谓东汉奉佛以后,天子咸天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令其属秦济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夫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祝之夕,暴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1)安能及此?愿少宽假,以来谏争。(2)刺史则选材技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答案】(1)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一下),以便鼓励(大臣)进谏。(2)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来和鳄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解析】第(1)题得分点:“安”,怎么;“宽假”,宽容;“少”,稍微、稍稍。第(2)题得分点:“选材技民”,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从事”,周旋较量或战斗;“以”,用来;“尽”,全部。参考译文:宪宗派遣使者前往凤翔迎接佛骨到宫中,过了三天,才送回佛寺。王公士人(竞相)奔走膜拜诵经,有的人甚至按照夷人方法炙烧身体,施舍珍宝,一路上纷至沓来人流不断。韩愈听说后很厌恶,于是上表(劝谏)。奏表递上去后,皇帝大怒,把奏表拿给宰相看,准备将韩愈处以死刑。裴度、崔群说:“韩愈出言不逊,触犯(皇上),治罪确实是应该的。然而,如果不是内心怀有一颗最忠诚的心,怎能说出这样的话?希望(皇上)稍微宽容(他一下),以便鼓励(大臣)进谏。”皇帝说:“韩愈说我侍奉佛骨过分了,还可以容忍;至于说自从东汉信奉佛教以后,天子都夭亡短命,言语是多么违逆不当啊!韩愈身为人臣,竟敢这样狂妄,决不能赦免。”这时候朝廷内外都惊骇恐惧,即使外戚权贵,也为韩愈说情,(韩愈)还是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达潮州后,询问百姓的疾苦,都说:“恶溪中有鳄鱼,几乎吃光百姓的家畜,百姓因此贫穷。”几天后,韩愈亲自前往视察,命令他的属官秦济将一只羊和一头猪投进溪水并诅咒鳄鱼说:“现在与鳄鱼约定,三天之内,务必率领同伙南迁到大海去,以便避开天子任命的官吏。凡是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回避的,以及那些愚蠢顽固残害百姓的,都可以诛杀。刺史要选择有才干有技能的百姓,操持强弓毒箭,来和鳄鱼周旋较量,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休。(你们)可不要后悔啊!”诅咒的当天晚上,溪水中出现暴风雷电,几天后溪水完全干涸,(鳄鱼)向西迁移六十里,从此潮州再没有鳄鱼的祸患。3.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已,又劾罢盐法侍郎薛章,请黜太仆少卿马陟,留御史徐文华,召还谢迁、韩文、孙交、张原、周广、高公韶、王思等,罢游畋射猎,复御朝常仪,还久留边兵,汰锦衣冗官。诸疏皆侃侃。江彬导帝巡幸。懋言:“彬枭桀憸邪,挟至尊出居庸,无大臣保护,独处沙漠将半载。两宫违养,郊庙不亲,四方灾异迭见,盗贼蜂起。留彬一日,为宗社一日忧,乞立置重典。”时中外章奏,帝率不省视。规主阙者,往往得无罪。一触权幸,祸立至,人皆为懋危。而彬方日侍帝娱乐,亦不之见也。请回銮,谏南幸,懋皆与。宸濠反,帝在南都,懋从行。请急定平贼功赏,既又数请还京,率同官伏阙,皆不省。(出自《明史·孙懋传》)(1)罢游畋射猎,复御朝常仪,还久留边兵,汰锦衣冗官。(2)请急定平贼功赏,既又数请还京,率同官伏阙,皆不省。【答案】(1)(请皇上)停止出游射猎,恢复临朝听政的仪节,召回久守边境的士兵,去除锦衣卫多余的官员。(2)(孙懋)奏请皇上赶快对平叛大臣行功定赏,不久又屡次请求皇上返回北京,并帅同僚跪伏宫前(恳请),皇上都不加理睬。14.不同。武宗将奏章一概留置宫中,不予审阅答复;世宗虽然同意他的意见,却不采用。【解析】(1)“御朝”,临朝;“常仪”,通常的仪式;“还”,召回;“汰”,淘汰、去除。(2)“数”,屡次;“率”,帅领;“伏阙”,跪伏宫前;“不省”,不理会。参考译文:不久,又与各给事中进言:“臣下等人屡次上奏,陛下都不问可行与否,一概留置宫中不批示。如果奸臣私结党羽,公然阻挠朝政,一旦朝廷有重大事情发生,陛下不能及时获悉,大臣也不能及时知晓,将造成多大的祸患!”皇上一概不答复。不久,又弹劾罢免盐法侍郎薛章,并请贬黜太仆少卿马陟,留用御史徐文华,召回谢迁、韩文、孙交、张原、周广、高公韶、王思等人,并请皇上不再出游射猎,恢复临朝听政的仪节,召回久守边境的士兵,削减锦衣卫多余的官员。所上奏章都侃侃而谈。江彬诱导皇上出巡。孙懋上奏说:“江彬凶恶奸险,挟持皇上出居庸关,身边没有大臣保护,单独在沙漠停留将近半年,致使太后不得奉养,宗朝天地不得祭祀,各地灾异征兆不断出现,盗贼纷起。江彬留在朝廷一日,臣下即为国家担忧一日,乞请立即将江彬重法处置。”当时朝廷内外大臣的奏疏,皇上一概不予审阅。规劝皇上回宫主政的人,往往还不致获罪,而一触动宠幸的权臣,立即就要遭祸,朝中大臣都担心孙懋会有危险。然而江彬正每日侍奉皇上寻欢作乐,也未见到孙懋的奏章。请求皇上回京,劝阻皇上南巡的劝谏,孙懋都参与其中。宸濠反叛之时,皇上正在南京,孙懋也随行。曾奏请皇上早日对平叛大臣行功定赏,又屡次请求皇上返回北京,并帅同僚跪伏宫前恳请,皇上都不加理睬。4.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孝文初,蛮首桓诞归款,朝廷思安边之略,以诞为东荆州刺史,令珍为使,与诞招慰蛮左。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人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宜悉以酒脯代用。”群蛮从约,自此而改。累迁显武将军、郢州制史。所在有声绩,朝廷嘉之,迁龙骧将军,赐骅骝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珍乃召集州内孤贫者,谓曰:“天子谓我能抚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遵以所赐,悉分与之。(选自《北史·卷二十六列传第十四》)(1)珍至桐柏山,穷淮源,宣扬恩泽,莫不怀附。(2)天子谓我能抚绥卿等,故赐以谷帛,吾何敢独当?【答案】(1)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2)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解析】赋分点:(1)“穷”,直到……尽头;“源”,源头;“莫”,没有人;“怀附”,归附。(2)“谓”,认为、说;“抚绥”,安抚、安定;“故赐以谷帛”,状语后置,以谷帛赐;“当”,享有。参考译文:历官任尚书南部郎。高祖在位之初,大阳蛮酋首领桓诞投诚,归顺,朝廷考虑到安抚边地的策略,令韦珍为使者,与桓诞一道招安抚慰东部的蛮人。韦珍到达桐柏山,直到淮水之源,宣扬朝廷的恩泽,所到之处没有人不归附。淮水的源头有一座古旧的祠堂,蛮人风俗,长期以来都用活人来祭祀。韦珍就晓谕当地百姓说:“天地神灵,就是百姓的父母,哪里有父母愿意吃子女的肉的呢!从今以后,都应当用酒肉代替人祭。”当地蛮人遵从他的规定,至今都照这样办。多次调升为显武将军、郢州刺史,他在任上有声望有政绩,朝廷嘉奖他。升任为龙骧将军,赐给骅骝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韦珍把州内孤独贫困的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天子认为我能安抚你们这些人,所以把谷物、布帛赏赐我,我怎么敢独自享有呢?”于是把朝廷所赐的财物全部分给了他们。5.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楷有渴利疾,不乐处势。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然楷性不竞于物,安于淡退,有识有以见其心也。楷今委顿,臣深忧之。光禄勋缺,以为可用。”不听。及疾笃,诏遣黄门郎王衍省疾。卒,时年五十五,谥曰元。(选自《晋书·裴楷传》)(1)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2)王浑为楷请曰:“楷受先帝拔擢之恩,复蒙陛下宠遇,诚竭节之秋也。”【答案】(1)裴楷说:“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是这类情况。(2)为裴楷请求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厚待,确实是竭尽忠诚的时候。”【解析】第一句重点字词:“天之道也”判断句;毁誉,诋毁;任率,形容词做名词,任性率真的事;此类,这类情况;“皆此类也”判断句。第二句重点字词:拔擢:破格提拔;诚:确实;秋:时候;“诚竭节之秋也”判断句。参考译文:裴楷生性宽厚,与人无仇。不主张朴素,每逢去荣华富贵的地方游玩,就拿走别人的珍宝古玩。即便是车马器具服饰,短时间内,就送给穷困的人。曾经经营了一处别墅,他的堂兄裴衍见到后喜欢,裴楷就把房子送给了裴衍。梁、赵两位王,是国君的近亲,在当时地位显赫,裴楷每年请两封国拿出租钱百万,散给亲族。有人讥讽裴楷,裴楷说:“损有余补不足,这是天道。”不在乎别人的诋毁,做自己想做的事,都是这类情况。裴楷有渴望权、利的毛病,不满意所处的官位。王浑为裴楷请求说:“裴楷受到先代皇帝提拔的恩典,又受到陛下的宠幸知遇,确实是竭尽忠诚的时候。但是裴楷生性不善竞争,安心于淡泊退隐,有见识的人可以看到他的心迹。裴楷如今不振作,我深为担忧。光禄勋缺员,我认为可以任用。”不被采纳。等到病重,下诏派遣黄门郎王衍探视。去世,时年五十五岁,谧号元。6.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胡质字文德,楚国寿春人也。少与蒋济、朱绩俱知名于江、淮间,仕州郡。蒋济为别驾,使见太祖”。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济曰:“有子曰质,规模大略不及于父,至于精良综事过之。”太祖即召质为顿丘令。将军张辽与其护军武周有隙,辽见刺史温恢求请质,质辞以疾。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质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贪,奔北知其不怯,闻流言而不信,故可终也。武伯南身为雅士,往者将军称之不容于口,今以睚眦之恨,乃成嫌隙。况质才薄,岂能终好?是以不愿也。”辽感言,复与周平。(节选自《三国志·胡质传》)(1)太祖问曰:“胡通达,长者也,宁有子孙不?”(2)辽出谓质曰:“仆委意于君,何以相辜如此?”【答案】(1)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德高望重的人,难道他没有子孙吗?”(2)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我倾心于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好意呢?”【解析】(1)中“长者”,德高望重的人;“胡通达,长者也”,判断句;“宁……不”,难道……吗。(2)中“仆”,我;“委意”,倾心;“相辜”,辜负我。参考译文:胡质字文德,是楚国寿春人。他少年时与蒋济、朱绩在长江、淮河一带都很有名气,在州郡做官。蒋济任别驾,有次出使拜见曹操。曹操问道:“胡通达,是个德高望重的人,难道他没有子孙吗?”蒋济说:“他有个儿子,名叫胡质,谋划国家大事不如他的父亲,至于精密细致地处理事务的能力则超过他的父亲。”将军张辽与他的护军武周有矛盾。张辽见刺史温恢时请求让胡质担任他的护军,胡质以有病为由推辞。张辽出来后对胡质说:“我倾心于你,你为什么这样辜负我的好意呢?”胡质说:“古人交往,对方虽然拿得多,却知道他并不贪,打仗时败逃,但知道他并不怯懦,听到他人的流言蜚语而不相信,这样相处才可善始善终。武伯南是位高雅之人,先前将军对他赞不绝口,如今却为一点点小误会,结成怨仇。更何况胡质才识浅陋,怎么能和您长久友好相处?所以我不愿答应您的请求。”张辽被胡质的话打动,又与武周和好了。7.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南京给事中毛珵等亦奏曰:“昔刘禹锡附王叔文当窜远方,裴度以其母老为请,得改连州。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不许。子尚随父戍所,遂举广西乡试。明年,帝念程母老,放还。其后,刘瑾乱政,追论程巡盐时稍亏额课,勒其家偿。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选自《明史·彭程传》)(1)陛下圣德,非唐中主可比,而程罪亦异禹锡。祈少矜怜,全其母子。(2)程死久矣,止遗一孙女。罄产不足,则并女鬻之,行道皆为流涕。【答案】(1)陛下的圣明德行,不是唐朝中等才德的皇帝可以相比的,而彭程的罪也不同于刘禹锡。请求稍微加以怜悯,保全他们母子。(2)彭程死了很久,只留下一个孙女。用尽家产不够偿还,就把孙女一并卖了,过路人都为他家的遭遇流泪。【解析】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中”,中等;“矜怜”,怜悯;“全”,保全。第二句话的的得分点为:“罄”,用尽;“鬻”,卖;“行道”,过路人。参考译文:南京给事中毛珵等人也上奏说:“昔日刘禹锡依附王叔文本应流放远方,裴度以他母亲年老为由奏请,得以改放连州。陛下圣德,不是唐朝中等才德的皇帝可以相比的,而彭程的罪也不同于刘禹锡。请求稍微加以怜悯,保全他们母子。”不同意。儿子彭尚随父亲到戍所,后来考中广西乡试。第二年,皇帝考虑到彭程母亲年老,放他回京。后来,刘瑾扰乱朝政,追查彭程巡盐时稍微亏欠定额税,勒令他家偿还。彭程死了很久,只留下一个孙女。用尽家产不够偿还,就把孙女一并卖了,过路人都为他家的遭遇流泪。8.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帝崩,因议立嗣,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及大鸿胪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着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先是蠡吾侯志取冀妹,时在京师,冀欲立之。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之。皆曰;“惟大将军令。”而固独与杜乔坚守本议。冀厉声曰:“罢会。”固意既不从,犹望众心可立,复以书劝囊,冀愈激怒,乃说太后先策免固,意立蠡吾侯,是为桓帝,岁余,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遂诛之,时年五十四。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州郡收固二子基、兹于郾城,皆死狱中。小子燮得脱亡命。(节选自《后汉书·李固传》)(1)众论既异,愤愤不得意,而未有以相夺。(2)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答案】(1)众人提出不同意见后,梁冀非常气愤很不满意,却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改变大家的主意。(2)我的生命终结了,却得到了道义,还有什么可说呢!【解析】(1)“既”,已经、之后;“得意”,满意“未有以”,没有办法;“夺”,改变;“相”,偏指一方,大家。(2)“已”,停止、终结;“夫复何言”,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言何”;“夫”,发语词,不翻译。参考译文:皇帝死了,接着就商量确立皇位继承人,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以及大鸿胪杜乔都认为清河王刘蒜品德美好声名远播,又是最尊贵的皇亲,应该立为皇位继承人。在这之前蠡吾侯刘志娶了梁冀的妹妹,这时正在京师,梁冀想立他。众人提出不同意见后,梁冀非常气愤很不满意,却又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改变大家的主意。第二天重新聚集公卿讨论,梁冀气势汹汹,而且言辞激烈。从胡广、赵戒以下的官吏,没有不害怕他的。都说:“但凭大将军发令。”可是只有李固与杜乔仍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大声宣布:“罢会”。李固的本意是不想听从梁冀,他还是希望众人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又写信劝告梁冀。梁冀更加愤怒,于是劝太后先用策书免去李固的官职,最终立了蠡吾侯,这便是桓帝。过了一年多,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自谋划立刘蒜为天子,梁冀借此诬蔑李固与刘文、刘鲔等一起散布迷惑人的邪恶言论,将他们关进牢狱,就把李固杀了,李固当时五十四岁。临死前,李固给胡广、赵戒写信道:“我受了朝廷大恩,因此竭尽辅佐之力,不顾个人生死,立志要扶持王室,使之达到文帝、宣帝那样兴盛。哪会料想到有一天梁冀糊涂错误,你们这些人曲意顺从,把好事变为坏事,把成功变为失败呢?汉朝衰亡从此开始了。你们这些人受了皇帝很多的俸禄,国家颠覆你们不扶持。倾覆政权这样的大事,后代好的史官,难道会有所隐瞒吗?我的生命终结了,却得到了道义,还有什么可说呢!”胡广、赵戒看到信感到悲痛惭愧,都长叹流泪。州郡官员在郾城拘押了李固的两个儿子李基、李兹,他们都死在了狱中。小儿子李燮得以逃走保全了性命。9.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古忠臣拂士不遇于时者,岂尽其主不知,知不用哉?盖有见察于青宫潜邸之中,而登诸枢庭揆席之上,使之呼吸御虏,草昧扶倾,如宋忠定李公者。亦既用辄效,效辄速,能使熛驰电发之虏有所遏而不得张,已弃之河北、河东,有所系维而不遽下,能使都城数十万众不期而合为之伏阙以鸣冤,布衣侠烈之士不识一面而甘为之死。然而为之君者方且猜阻惶惑,若不能顷刻容于朝者,于是再贬峡中,长流绝岛。临安播迁,恶逆可赦而独不赦公。噫,亦甚矣!窃惟当今奴虏流寇,外煽内讧,势虽嚣张,使有人马御之,亦何难灭此而朝食,顾寇食天下之半,虏岁入畿辅,了无龃龉。圣天子虚怀侧席,倘有忠定其人者出而应之,则云龙鱼水,千载一时,亦何至使黠虏群寇,鸣镝扬鞭,谓朝廷无人哉!善乎左令公之言曰“扁鹊不世出,而方书不可不传”。然书传而扁鹊可代有矣。志士仁人得是集读之,其御虏平寇之方犁然具在,曷不举而措之?使用辄效,效辄速,以仰答不次之用、特达之知,无使千载后谓宋有忠定其人而不能用,今上能用而无其人,庶不负二三君子嘉惠表章意哉!余且跂足需之矣。(有删改)(1)使之呼吸御虏,草昧扶倾,如宋忠定李公者。(2)顾寇食天下之半,虏岁入畿辅,了无龃龉。【答案】(1)让他们能在顷刻之间抵御强敌,于时世混乱中挽救危局,就比如说宋代的忠定公李纲。(2)只是敌寇已蚕食了一半的天下,蛮族(敌人)进入京城已有一年,国人已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心。【解析】(1)中“呼吸”,顷刻之间;“草昧”,形容时世混乱黑暗;“扶倾”,挽救危局。(2)中“顾”,只是;“食”,蚕食;“畿辅”,京城;“龃龉”,抵抗之心。参考译文:古代生不逢时的忠臣贤士,难道都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对他们不够了解,了解了又不任用他们吗?也有人在天子还是东宫太子时就被知晓,进而登上政权中心担任宰相之位的,让他们能在顷刻之间抵御强敌,于时世混乱中挽救危局,就比如说宋代的忠定公李纲。已经得到任用就会(施展才能)产生效力,效力一旦产生就会快速显现,能让迅疾如电的敌人受到阻遏而无法急速扩张。不久,朝廷又将李公弃置于河北、河东一带,而他又能维系时局使形势不致急转直下。能让都城里的几十万民众不约而同地全都俯首殿堂之下为他申诉冤屈,(让)平民百姓和侠义刚正之士虽与他素未谋面却甘心为他赴死。然而此时的君主正对他猜忌疑惑,仿佛一刻也不能容忍他留在朝中,于是再将他贬到三峡一带,长期流放于僻远险恶的孤岛。朝廷流离迁徙,迁都临安后,奸恶逆乱之徒得到赦免,却唯独不宽赦李公。哎,也太过分了!我私下想,当今外敌流寇,在外蛊惑煽动,内部相互争斗,势头虽然猖狂,(然而)假使有人马抵御他们,灭敌后再吃早饭又有何难?只是敌寇已蚕食了一半的天下,蛮族(敌人)进入京城已有一年,国人已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心。当今圣上虚怀侧席以待贤臣,倘若有李忠定公那样的人站出来接受使命,那么君臣合德,上下一心,乃逢千年之机,又何至于让狡猾的敌人和成群的匪寇,鸣箭扬鞭,以为我朝无人可用呢?左令公所言“名医扁鹊这样的人不是每代都有,所以记录药方的书籍不可不流传下来”,的确如此啊!如此,书籍流传下来,那么扁鹊这样的人就每朝每代都会出现了。志士仁人得到这部文集细读,李公抗击敌人平定匪寇的策略明明白白详细记录在其中,何不拿来实施?实施了就会产生效力,有了效力就会加速功成,以此报答圣上超越常规的提拔和至深的知遇之恩。不要让千年以后的人认为宋朝徒有李忠定公这样的人才却不能重用他,如今圣上能重用人才却没有那样忠勇的人才可用,或许这样就不会辜负几位贤君子施以恩惠彰显功德的一番心意啊!晚辈诚心期盼此文集应世人所需。10.翻译下列文中划线的句子。凡民有忿争,颂喻以乡党宜相亲善,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民往往谢去,或半途思其言而止。仁宗崩,建山陵,有司以不时难得之物厉诸郡。颂曰:“遗诏务从俭约,岂有土不产而可强赋乎?”徽宗立,进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自草遗表,明日卒,年八十二。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虽贵,奉养如寒士。(节选自《宋史·苏颂传》)(1)若以小忿而失欢心,一旦缓急,将何赖焉。(2)颂器局闳远,不与人校短长,以礼法自持。【答案】(1)如果因为小的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2)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解析】(1)题得分点有:“小忿”,小的争端;“欢心”,和气;“缓急”,偏义副词,这里偏重于“急”,紧急情况;“何赖”,宾语前置句,依赖谁。(2)题得分点有:“闳远”,宏大深远;“校”,计较;“自持”,宾语前置句,约束自己。参考译文:凡是百姓有纠纷,苏颂给他们讲明乡党之间应该亲近友善,如果因为小的,争端而失了和气,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将依赖谁呢。百姓往往致谢离去,有的在半路想起了他的话竟忘记走路。仁宗去世,建造陵墓,官吏搜求珍稀难得的物品以致虐害各州。苏颂说:“皇上遗诏丧事一定要简便节约,岂有当地不生产却可以强行让他们交纳的?”徽宗即位,升为太子太保。靖国元年夏至时,他自己草拟了遗书,第二天去世,年八十二岁。苏颂器度格局宏大深远,不和别人计较长处短处,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虽然地位显贵,却像一般的士人那样奉养如旧。【模拟提升】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祐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泰定四年,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黜贪墨,而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其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七年,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行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选自《元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B.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C.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D.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称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录取分为三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B.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也是如此。C.望是每月十五日,天文学上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望”也是如此。D.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可简称“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相”即为此。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那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D.朝廷外派的使臣,地方对他们的供奉很过分,一点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黜贪墨,而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以其治行为诸县最。(2)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答案】1.B2.C3.D4.(1)(韩铺)罢免贪污的官员,而推荐乌程县尹干文传,因为他的政绩是各县之最优。(2)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当权执政,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铺有建议,没有被采纳。【分析】1.“知民可教”的主语为“韩镛”,不需要断开,排除AD。“学行俱尊者”作定语,修饰“宿儒”,不需要断开,排除C。句意:凡是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故选B。2.C.“望是每月十五日”错误。每月农历十五称“望”。故选C。3.D.“一点不厌烦他们的贪欲,什么都满足他们”错误。结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分析,“厌”通“餍”,满足。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故选D。4.(1)“贪墨”,贪图财利,指贪官污吏;“举”,举荐;“治行”,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2)“辈”,某类人,一类人;“用事”,指当权执政;“更张”,意思是调节琴弦,比喻变更或改革;“见”,表被动,被。参考译文: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考中了进士,被授予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的官职,不久调任集贤都事。当时能从进士做官的仅有百分之一,由吏职出身能做到显要官位的常常有十分之九。天历元年,被授于浙西廉访司佥事的官职,打击奸诈、暴虐,罢免贪赃不法的官员,而特别推举乌程县尹干文传,他的政绩和品行是各县之最。凡是韩镛所到的郡县,都因为他的.到来政务井井有条。至正二年,任翰林侍讲学士,随即任侍御史,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所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官。至正五年,御史台官员辨白他所受的诬陷,于是又被起用参议中书省事务。至正七年,朝廷慎重选用州县长官。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有座觉山庙,从前就有人兴妖作怪祸害百姓,做盗贼的人尤其信奉,将要抢劫时,必定到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这座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凡是境内不合礼仪的过多的祠庙,全部毁掉。人们起初极为害怕,后来就都赞同信服了。韩镛知道百姓可以教化,让才华出众的人进入学宫,寻访品行学问都受人尊重的老成博学的人,作为《五经》教师,每月初一十五定必穿戴深衣幅巾来拜祭孔子,每月一定来考核功课,用来劝勉鼓励。每当处理政事的空闲,肯定要邀请接见师生,与他们讲论探究经义,由此人人自觉努力学习,因而饶州通过科第考试进入仕途的人,比其他郡县多。韩镛居住在官衙中,自己生活清净淡泊,同僚下属也都被他所教化。以前,朝廷的使臣到达地方州县,官府供奉极为奢侈,一旦不满足他们的愿望,他们就怀恨在心,往往在朝廷中对地方官员竭力造谣,那些出使到饶州的使臣,韩镛在郡舍接见他们,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从饶州回去后都没有什么议论。后来皇帝降旨,因为缯帛过于脆薄,派使臣笞责行省官员和各州县长官,唯独韩镛没有受到责罚。至正十年,任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这些人正受重用,朝廷都在议论改革,韩镛也提出意见,但没有被采纳。有人认为韩镛擅长治理郡县,而在朝廷执政并非他的长处,于是外放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等到脱脱被罢免,受他重用的人都被处死,只有韩镛免去灾祸。于是调任西行台中丞,死在官任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征士询之六世孙也。曾祖珪,历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祖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父懋,梁始平、天门二郡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以学艺闻,撰《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亨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解褐梁安东王行参军,兼太学博士,寻除平西府记室参军。太清初,为征西中记室,兼太常丞。侯景之乱,避地郢州,会梁邵陵王自东道至,引为谘议参军。王僧辩之袭郢州也,素闻其名,召为仪同从事中郎。迁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对掌书记,府朝政务,一以委焉。晋安王承制,授给事黄门侍郎,亨奉笺辞府,僧辩答曰:“省告,承有朝授,良为德举。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至是无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乃与故义徐陵、张种、孔奂等,相率以家财营葬,凡七柩皆改窆焉。光大初,高宗入辅,以亨贞正有古人之风,甚相钦重,常以师礼事之。及到仲举之谋出高宗也,毛喜知其诈,高宗问亨,亨劝勿奉诏。高宗即位,拜卫尉卿。太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四。初撰《齐书》并《志》五十卷,遇乱失亡。后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子善心,早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选自《陈书·许亨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B.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C.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D.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士,这里指出征的士兵,如“南国干戈征士泪,西风刀剪美人心”。B.解褐,脱去贫民所穿的粗布衣服,易上官服。一般指初次入仕,义同“释褐”。C.青紫,本为古时公卿所佩绶带的颜色,借指高官显爵,也可指显贵的服饰。D.禅,指中国上古的禅让制度,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亨出身名门,颇有家学渊源。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重要的官职;他的父亲凭借学艺闻名,有所撰述;许亨也撰写过《齐书》《梁史》。B.许亨性格耿直,有节操,有才干。无论是王僧辩还是陈高宗都非常信任他,都对他委以重任并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C.许亨知恩图报,安葬昔日知音。他在避乱郢州时曾受到王僧辩的赏识和重用,后来王僧辩被杀,他上表请求安葬,并与他人共同料理丧事。D.许亨很有见识。到仲举图谋将高宗赶出京师,面对高宗的询问,他劝说不要奉诏。高宗即位之后任命他为卫尉卿。8.把文中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曾祖珪,历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2)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答案】5.B6.A7.B8.(1)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他保持高尚志趣,居住在永兴的究山,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2)许亨博览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赞许他,(许亨)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刘之遴)常常称扬谈起他(的事情)。【分析】5.句子翻译: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经术博通,学而优则仕,自能取得高官显爵。古人相互思念,于千里之外命车夫驾车造访,初心不忘,难道还担心城池的阻隔?您对我的关心照顾如此深切,令我极为惭愧,情不能已。“文艺”做“该洽”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C;“存顾”做主语,“深”做谓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为主谓句,其后应该断开,而且后面“荒惭……”的主语应是“我”,两句主语不一致,中间要断开,排除选项D。故选B。6.A.“征士,这里指出征的士兵,……”错误。征士,此处指不出仕的隐士。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私谥即为“靖节征士”。故选A。7.B.“无论是王僧辩还是陈高宗都非常信任他,都对他委以重任并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对他委以重任的是王僧辩,经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的是陈高宗。故选B。8.得分点:(1)历:历任。委:被委任。即询之所隐也:判断句,“也”表判断。(2)博通:博览通晓。推许:推重赞许。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被动句,很受南阳刘之遴器重。相:他(或他的事情)。参考译文: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是晋朝征士许询第六代的孙子。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他保持高尚志趣,居住在永兴的究山,究山就是许询隐居的地方。他的祖父许勇慧,担任过齐朝的太子家令、冗从仆射。他的父亲许懋,担任过梁朝始平郡、天门郡这两个郡的太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凭借学问闻名,撰写《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门学业,品行清正不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许亨博览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赞许他,(许亨)很受南阳人刘之遴器重,(刘之遴)常常称扬述说他(的事情)。初次入仕担任梁朝安东王行参军,兼任太学博士,不久被任命为平西府记室参军。梁武帝太清初年,担任征西中记室,兼任太常丞。侯景之乱,因避乱而迁居郢州,恰逢梁朝邵陵王从东边而来,被引荐担任谘议参军。王僧辩袭击郢州时,向来听说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仪同从事中郎。许亨升任(调任)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共同掌管书记,官署政务,全都委托给他们。晋安王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的官职,许亨写信辞去官署职务,王僧辩回复说:“来信收悉,您承担朝廷授予的职务,确实是仁德之举。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经术博通,学而优则仕,自能取得高官显爵。古人相互思念,于千里之外命车夫驾车造访,初心不忘,难道还担心城池的阻隔?您对我的关心照顾如此深切,令我极为惭愧,情不能已。”陈高祖接受禅让,许亨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兼管羽林监。调任太中大夫,主管修撰梁朝史事。当初,王僧辩被杀的时候,有关部门为王僧辩和他的儿子王頠收尸,埋在方山同一个土坑中,到这时无人敢谈论此事。许亨因为曾是王僧辩旧吏,上表请求安葬二人,于是与故交旧友徐陵、张种、孔奂等人,共同拿出家中财物料理丧事,总共七具灵柩都加以改葬。光大初年,高宗入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非常钦佩敬重他,常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他。等到到仲举(“到”为姓氏)图谋将陈高宗赶出京师,毛喜知道这是骗局,陈高宗向许亨咨询,许亨劝陈高宗不要奉诏。陈高宗即位,任命他为卫尉卿。太建二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当初许亨撰写过《齐书》并《志》五十卷,遇到战乱丢失了。后来他又撰写《梁史》,写成的有五十八卷。他的儿子许善心,早年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陈旅,字众仲,兴化莆田人。先世素以儒学称。旅幼孤,资禀颖异。其外大父赵氏学有源委,抚而教之,旅得所依,不以生业为务,惟笃志于学,于书无所不读。稍长,负笈至温陵,从乡先生傅古直游,声名日著。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既至,翰林侍讲学士虞集见其所为文,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与祖常交口游誉于诸公间,咸以为旅博学多闻,宜居师范之选。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又力荐之,除国子助教。居三年,考满,诸生不忍其去,请于朝,再任焉。元统二年,出为江浙儒学副提举。至元四年,入为应奉翰林文字。至正元年,迁国子监丞,阶文林郎。又二年卒,年五十有六。旅于文,自先秦以来,至唐、宋诸大家,无所不究,故其文典雅峻洁,必求合于古作者,不徒以徇世好而已。有文集十四卷。旅平生于师友之义尤笃,每感虞集为知己。其在浙江时,集归田已数载,岁且大比,请于行省参知政事孛术鲁翀,亲奉书币,请集主文乡闱,欲为问候计,乃冲冒炎暑,千里访集于临川。集感其来,留旬日而别,惓惓以斯文相勉,惨然若将永诀焉。集每与学者语,必以旅为平生益友也。一日,梦旅举杯相向曰:“旅甚思公,亦知公之不忘旅也,但不得见尔。”既而闻旅卒,集深悼之。同时有程文、陈绎曾者,皆名士。文字以文,徽州人,仕至礼部员外郎。作文明洁而精深,集亦多称之。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官至国子助教。论者谓二人皆与旅相伯仲云。(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七十七》)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B.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C.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D.用荐者为闽海儒学官/适御史中丞马雍古祖常使泉南/一见奇之/谓旅曰/子/馆阁器也/胡为留滞/于此因相勉/游京师/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父,古代称祖父,外大父即外祖父,也有称外祖父为大父的。与此类似,大母指祖母,外大母即外祖母,宋代太后也称大母。B.翰林,古代官名,指供职于翰林院的翰林学士。如唐宋的茶翰林、酒翰林,清代的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等,均可称翰林。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