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医学课件_第1页
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医学课件_第2页
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医学课件_第3页
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医学课件_第4页
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应用形式和合理用药1中药基础知识2

中药应用形式3影响中药质量原因4

中药处方书写格式与要求5中药合理应用内容提要一、中药基础知识用于预防、诊疗、诊疗人疾病,有目地调整人生理机能并要求有适应症或者功效主治、使用方法和用量物质,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疗药品等。药品《中国药品管理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诊疗、诊疗和康复天然药品及其加工品;包含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中药不一样于天然药品,也不一样于民族药和化学药品。中药特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含有独特药性如: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李学林,崔瑛,曹峻岭主编.实用临床中药学(《中药饮片部分)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饮片原料,符合药品标准,但未经加工炮制植物、动物、或矿物天然产物。药品范围内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中药材一、中药基础知识中药饮片是指药材经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处方药品。最初指制备汤剂而将中药材切制成片状药品;现在不仅包含中药材制成片状、块状、丝状或段节形状加工炮制品,还包含部分中药制成品如中药配方颗粒等。中药饮片一、中药基础知识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组方标准,以要求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一定制剂类型,供临床使用药品。中成药一、中药基础知识历次药典收载中药数量版本药材、饮片中成药1985506207199050927519955223982000532462200555158820106961063一、中药基础知识历次国家基础药品目录收载中药数量版本西药数量中成药品种数量品种总数1982278未遴选27819966991699239819987401333207320007701249201920027591242200120047731260203320092051023072012317203520一、中药基础知识、《国家基础用药目录》颁布国家标准中药饮片为国家基础药品,国家另有要求除外。河南省基础药品中成药在国家基药102种基础上增补66种达成168种,分为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骨伤科和肿瘤用药七大类。国家基础药品目录中中药饮片《国家基础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中药目录》中中成药987种对于中药饮片只要求了不予支付费用中药饮片:白糖参、朝鲜红参、玳瑁、冬虫夏草、蜂蜜、蛤蚧、狗宝、海龙、海马、红参、猴枣、琥珀、灵芝、羚羊角尖粉、鹿茸、马宝、玛瑙、牛黄、珊瑚、麝香、西红花、西洋参、血竭、燕窝、野山参、移山参、珍珠(粉)、紫河车、多种动物脏器(鸡内金除外)和胎、鞭、尾、筋、骨还有99种单味使用不予支付费用中药饮片及药材一、中药基础知识医保目录中中药饮片中药饮片

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中药注射剂

二、中药应用形式现代中药应用形式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表现个体化用药,便于随方加减,利于判别。易污染、养护难、效率低、损耗大、调剂误差大、工作环境条件差。中药饮片(散装)小包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是将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中药饮片用包装材料按一定规格定量包装一个中药饮片含有洁净卫生、无粉尘,调剂剂量正确、储存、携带方便、但不利于判别、改变组方剂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月在19家三级、二级医院开展了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试点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相关印发小包装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应用指南通知国中医药办发〔〕34号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小包装中药饮片三级中医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小包装中药饮片不少于300种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是中药药事管理关键内容是开展中药饮片调剂自动化基础用符合炮制规范传统中药饮片作为原料,经现代制药技术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精制而成中药产品系列使用采取立案制,限二级及以上医院

中药配方颗粒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20世纪70年代,日本研制成功1992年江苏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中药配方颗粒年SFDA公布《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要求》,正式命名“中药配方颗粒”年和年中药配方颗粒相继列入国务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中药配方颗粒孙源源等.借助中药配方颗粒推进中药国际化对策研究.中草药,,44(8):929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

中药配方颗粒特点剂量正确、免煎煮、直接冲服、服用量少、作用快速、卫生、易贮藏、携带方便、标准统一、易于调剂等优点,可供临床辨证施治,适应该代社会生活担心、快节奏医疗保健需求。缺乏统一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企业间生产工艺不一致;规格不统一;品种不全、炮制方法单一;溶解度与口感不佳。

二、中药饮片应用形式中药注射剂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取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将药材(和饮片)提取、纯化后制成供注入体内溶液、乳状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粉末或浓溶液无菌制剂。是创新中药,代表了中药剂型改革方向,表现了中药发展最高水平,是中药现代化突破点。二、中成药应用形式改变了中药传统工艺和给药路径;起效快速,作用可靠;成份较明确,剂量正确,生物利用度高;工艺相对优异,质量相对可控。在临床急、重、难症和传染病诊疗中不可替换中药注射剂特点二、中成药应用形式基础研究微弱;产品稳定性及质量标准有待提升;前期临床研究欠规范,适应症定位不正确;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较其它中药高。中药注射剂特点二、中成药应用形式中药注射剂品种141种,生产厂家300多个,地标转为国家标准品种占近80%;市场份额超300亿/年,年使用人次4亿/年,单品销售额已达50亿元;近5年复合增加率约为22%,高于中成药15.78%和整个药品市场18.23%收入增加速度。

《-中国中药注射剂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估计分析汇报》二、中成药应用形式23不良事件频发刺五加事件、茵栀黄事件、双黄连事件……二、中成药应用形式CFDA-公布中药注射剂ADR/ADE汇报和严重汇报二、中成药应用形式25产品设计、原辅料质量、制剂工艺、运输、储存等年纪、性别、生理、病理状态、体质等药品本身个体差异基础研究不充足,缺乏风险管理方法安全性研究风险管理超说明书使用方法、用量、疗程,联适用药不妥等临床用药二、中成药应用形式26产地制剂采收贮存运输配伍组方炮制影响中药质量原因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中药材产地不一样,其内在成份质和量都会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中药质量。道地药材:含有地域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产地“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麻黄草麻黄中生物碱,春天含量很低,8月~9月含量达成高峰,故应在秋季采。槐米植物槐干燥花蕾,其关键成份芦丁,含量可达23%,如已开花结果,则芦丁含量急剧下降,仅含13%左右。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采收中药作为一个“特殊商品”,在保留过程中若方法不妥则会出现霉变,虫蛀,变色,走油,泛酸等现象,就会产生不一样变质现象,从而降低中药质量。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贮存运输炮制也是影响中药临床效应关键原因。合理炮制,可提升临床用药疗效,确保用药安全。相反,不合理加工,又会降低临床用药疗效与安全。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炮制降低或消除药品毒性或副作用;改变或缓解药品性能;增强药品疗效;改变或增强药品作用部位和趋向;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贮藏及保留药效;矫臭矫味,便于服用;提升纯净度,确保用药质量。

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炮制目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法(清炒、辅料炒)炙法(蜜炙、醋炙、盐炙、油炙等)煅法(明煅法、密闭煅法和煅淬法)蒸煮掸法复制法发酵发芽法制霜法其她制法

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炮制方法炮制是中药临床应用特色,可改变药性,减轻药品毒副作用,相同药品不一样炮制方法疗效就会有较大差异。大黄:生大黄清热泻下、酒大黄偏于清上焦实热、熟大黄则偏于温经止血首乌:生品润肠通便制首乌则补血益精。地黄:生品清热凉血,熟地黄滋阴益精。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配伍组方科学性、合理性直接影响中药疗效以及临床应用安全性。增强疗效大承气汤大黄、芒硝降低毒性十枣汤大枣扩大主治范围和产生新功效桂枝与白芍

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配伍组方制备工艺辅料剂型质量控制标准

三、影响中药质量原因制剂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处方是指由注册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查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医疗文书。包含:处方前记、处方正文、处方后记。处方书写要求表现“君、臣、佐、使”特点要求名称应该按药典要求正确使用,药典没有要求,应该根据本省(区、市)或本单位中药饮片处方用名与调剂给付要求书写;剂量使使用方法定剂量单位以克(g)为单位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在药品右上方注明并加括号,如先煎、后下饮片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应该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处方书写要求依据整张处方中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用量应该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无配伍禁忌,有配伍禁忌和超剂量使用时,应该在药品上方再次署名剂数应该以“剂”为单位处方使用方法用量包含每日剂量、采取剂型、用药方法、服用要求等内容,比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处方书写要求按毒麻药品管理中药饮片使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要求《中国药典》中依据毒性强弱将中药饮片分为大毒、有毒、小毒三类,标明有毒有41种,有小毒30种,大毒11种。《医疗毒性药品管理措施》毒性中药28种。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出二日极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应给付炮制品。如在审方时对处方有疑问,必需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处方保留两年备查。

--------河南省处方管理措施实施细则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需凭有麻醉药处方权执业医师署名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出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出七天,成人一次常见量为天天3~6克。处方保留三年备查。

--------河南省处方管理措施实施细则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中成药处方书写,应该遵照以下要求:(一)根据中医诊疗(包含病名和证型)结果,辨证或辨证辨病结合选择适宜中成药;(二)中成药名称应该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并公布药品通用名称,院内中药制剂名称应该使用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同意名称;(三)使用方法用量应该根据药品说明书要求常规使用方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该注明原因并再次署名;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四)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分别以片、丸、粒、袋为单位,软膏及乳膏剂以支、盒为单位,溶液制剂、注射剂以支、瓶为单位,应该注明剂量;(五)每张处方不得超出5种药品,每一个药品应该分行顶格书写,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份药品应该避免反复使用,功效相同或基础相同中成药不宜叠加使用;尤其注意含西药成份中成药,联用时要注意药品剂量(六)中药注射剂应单独开具处方。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西药和中成药能够分别开具处方,也能够开具一张处方,中药饮片应该单独开具处方。四、中药处方书写格式及要求五、中药合理应用合理用药定义WHO1985年在内罗毕召开合理用药教授会议上,把合理用药定义为:“合理用药要求患者接收药品适合她们临床需要、药品剂量符合她们个体需要、疗程足够、药价对患者及其小区最为低廉。”合理用药四要素:安全、有效、经济、合适。

五、中药合理应用五、中药合理应用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辨证用药辨症用药辨病用药辨病辨证结适用药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针对症状和体征进行用药辨关键症状用药:关键症状定病名,综合症状和体征定证型,再依据主症进行对症诊疗。辨特异症状用药:有些疾病患者特异症状非常显著,在临床诊疗疾病时仅针对这些症状用药,即可达成诊疗疾病目。辨体征用药:针对在医生诊疗、诊疗疾病过程中经过望、闻、切以及现代诊疗手段所得到信息用药。辨症用药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概括,它包含病变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应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改变本质。“辨证论治”是把疾病发展改变某一阶段,综合归纳为某一具体证,然后依据该证,确定具体治则治法,以指导用药。“辨证”适适用于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辨证用药在临床诊疗时,在辨证论治标准指导下,能够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方法辨证使用中成药。52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风寒感冒:治宜发汗解表、疏散风寒,可选择正柴胡饮颗粒、九味羌活丸(颗粒)、感冒清热颗粒(胶囊)、防风通圣丸(颗粒)等。风热感冒:治宜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可选择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软胶囊、片)、牛黄清感胶囊、芎菊上清丸(颗粒、片)、祖卡木颗粒及柴胡注射液等。暑湿感冒:解表化湿祛暑,可选择保济丸(口服液)、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软胶囊)等。气虚感冒:治宜益气解表,可选择玉屏风颗粒等。时行感冒:治宜清瘟解毒,宣肺泄热,可选择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热解毒颗粒等。53同病异治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现代临床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是滋补肾阴,诊疗肾阴虚证代表方剂。其功效主治是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现代临床六味地黄丸应用十分广泛,现代医学诊疗为高血压、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支气管哮喘、复发性口疮等属于中医肝肾阴虚证时,则均可选择本品诊疗。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含有降血糖、调整血脂、降血压、保肾、保肝、增强免疫功效等作用,为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提供了科学支撑。异病同治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54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简而言之,同病异治即指同为一个疾病,因为病因病机、证候属性不一样,则诊疗方法不一样;异病同治系指虽为不一样疾病,却有相同病因病机、证候属性,所以诊疗方法相同。归根结底,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就是同证同治。55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辨病用药是针对中医疾病或西医诊疗明确疾病,依据疾病特点选择对应中成药。“辨病”适适用于现代中成药,它说明书表述现有中医“证”又有现代医学“病”。辨病用药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将中成药证型和现代药理及病症研究相结合,既便于西医用药、选药又继承了中医药辨证论治优势,代表了中成药临床用药趋势和发展方向。

辨病和辨证结适用药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中药使用说明书是中成药临床使用法定依据,现在中成药使用说明书中功效主治项表述形式多样,存在辨证使用、辨病使用和辨病辨证结合使用三种情况。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辨证与辨病结合使用参松养心胶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诊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用于诊疗流行性感冒属热毒袭肺证,症见:发烧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丹红注射液:活血化瘀,通脉养心。用于瘀血闭阻所致胸痹及中风,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心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辨证使用多出现在传统成药: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亏引发: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少腹冷痛,体弱乏力,腰酸腿软。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

辨病使用多用于现代中成药蟾酥注射液:用于急性、慢性化脓性感染;作为抗肿瘤、抗放射辅助用药,有改善全身情况,恢复细胞免疫功效,提升白血球等作用,对白血病、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肺癌、乳腺癌、肠癌有显著疗效;用于肺结核、骨结核、附睾结核、淋巴结核病和淋巴结核等,抢救呼吸及循环衰竭。香丹注射液:扩张血管,促进冠状动脉血流量。用于心绞痛,亦可用于心肌梗塞等。中药饮片名称使用现实状况及处方应付中药饮片处方仍有正名、别名、并开名混用现象药典与教科书脱节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使用方法不一致没有处方应付标准,各省甚至同一地域不一样医院标准也有较大差异,影响学术交流与传承;应付标准不统一,易调剂混乱现代信息化诊疗模式,“处方应付”已转变为“处方应开”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规范中药饮片名称,设置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确保处方用名唯一性。保持中药学教材与药典中药饮片名称一致性。推进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变“处方应付”为“处方应开”。编写出规范中药饮片处方用名管理措施,《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常见方剂中药饮片品种及炮制品种选择目录》,指导医生正确选择中药饮片基源、生品、炮制品。《中药饮片处方用名标准化》为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关键课题(ZY01014)五、中药合理应用-药品选择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一是说明两种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即传统“七情和合”;二是说明处方中各药品作用与主次,即方剂学中君、臣、佐、使;三是不一样类别药品及食物合并使用。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七情”包含单行、相须、相使、相恶、相畏、相杀、相反。《蜀本草》:“凡三百六十五种,有单行者七十一个,相须者十二种,相使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相杀者三十六种”。

七情

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单行指针对单纯病情,选择一个针对性强药品,即能取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肺热咳血。故单行就是单味药应用。《五十二病方》方剂总共189首,其中仅有1味药方剂110首,约占全书方剂总数58%《内经》记载十三个处方,仅用1味药者有5方《伤寒论》115首处方,仅有1味药方剂4各,即文蛤散,甘草汤,烧挥散和蜜煎,约占全书方剂总数3%。后中药使用逐步由单味药向药品配伍后组成复方使用。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相须”(同类不可离)两种功效类似药品配合应用,能够增强原有药品功效。(无主辅之分)如:石膏—清热泻火配伍增强清热泻火之功知母—清热泻火

乳香—活血破瘀配伍增强活血破瘀没药—活血破瘀三棱与莪术、大黄与芒硝、全蝎与蜈蚣、龙骨与牡蛎等。均属相须配伍关系。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相使”(我之佐使)在性能功效方面有一些共性药品配合应用,或性能功效虽不相同,但诊疗目一致药品配合应用,而以一药为主,另药为辅,辅药能提升主药疗效。(有主辅之分)黄芪—补气利水(主)茯苓提升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健脾利水(辅)

枸杞—养肝明目(主)菊花提升枸杞补虚明目菊花—清肝明目(辅)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相畏、相杀二者是相畏与相杀是对一个问题,从两个不一样方面进行说明。同一配伍关系两种不一样提法,当药品同用时,一药毒性能被另一药减低或消除,在这种情况下,就前者来说,是相畏关系,就后者来说是相杀关系。生半夏之毒能被生姜所解,称为生半夏畏生姜,为相畏;(受彼之制)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称为生姜杀生半夏之毒,为相杀。(杀彼之毒)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相恶”(夺我之能)两药适用,一个药品能使另一个药品原有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消弱人参补气作用。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相反”(两不可合)适用后,原有毒害效应增强,或产生新毒害效应两味药之间配伍关系。“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药品之间产生协同作用,临床选药要充足利用。《本经》:“当用相须相使者良”相畏、相杀关系能减轻毒性、副作用,在使用有毒药品时,应与配伍。《本经》:“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相恶关系,能降低疗效,应加以注意。相反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副作用,属配伍禁忌,标准上应避免配伍。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方剂配伍组成基础标准。《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君药:即在处方中对处方主证或主病起关键诊疗作用药品。它表现了处方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组方中不可缺乏药品。臣药:是辅助君药加强诊疗主病和主证药品。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佐药:一是为佐助药,用于诊疗次要兼证药品,二是为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药、臣药毒性或烈性药品,三是为反佐药,即依据病情需要,使用与君药相反而又能在诊疗中起相成作用药品。使药:一是引经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药品,二是调和药,即调和诸药作用,使其协力祛邪,如牛膝、甘草就常常作为使药入方。76因为疾病能够表现为数病相兼,或表里同病、或虚实互见、或寒热错杂复杂病情,所以中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常与其她药品联合使用。有意识联合或无意识联合。常见配伍形式有:中成药之间配伍、中成药与汤药配伍、中药与西药配伍以及中药与食物配伍。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

中成药配伍使用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全部证候时,能够联合应用多个中成药。多个中成药联合应用,应遵照药效互补标准及增效减毒标准。功效相同或基础相同中成药标准上不宜叠加使用。药性峻烈或含毒性成份药品应避免反复使用。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各药味、各成份间配伍禁忌。部分病证可采取中成药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6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标准》78中成药配伍使用注意应是在辨证一致前提下合并使用,或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其她不良影响;应符合中医治则、治法等要求。如扶正与祛邪主次前后等;中药注射剂之间联合使用应尤其慎重。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79中成药配伍使用功效协同,联合增效。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又兼见肾阳不足,腰膝冷痛者,可用补中益气丸配合金匮肾气丸;气血不足、内有热毒痛经,月经不调者,可用八珍汤配伍金刚藤糖浆。复杂病情,综合兼顾。在诊疗糖尿病过程中,可选择诊疗糖尿病消渴丸、参芪降糖颗粒(胶囊、片)等与诊疗高脂血症血脂康胶囊等配伍,糖脂双调能够降低糖尿病并发症产生。内服、外用配合应用。比如火毒上攻,咽喉肿痛,可内服一清颗粒,外用冰硼散吹喉,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80中成药与汤剂配伍使用应避免出现汤剂与中成药相互矛盾现象。应避免反复用药,如用药反复、剂量叠加。应避免出现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现象。汤剂与中成药服用应间隔2小时。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五、中药合理应用-中成药

中药与西药配伍使用应尽可能了解两种药品之间相互关系,如有明确禁忌,应避免联合应用。给药路径相同时,服用时应有一定间隔。应避免副作用相同中西药联合使用,也应避免有不良相互作用中西药联合使用。应注意观察二者适用后病情改变,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合并用药,并对症处理。82五、中药合理应用-配伍中药与食物同服注意中药与食物适宜相克避免饮食禁忌情况滋补类中药与萝卜相克黄柏与虾、蟹、螺相克

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给药剂量与疗程给药剂型与路径给药时间给药次数给药速度对于有明确使用剂量,慎重超剂量使用。有使用剂量范围中成药,老年人使用剂量应取偏小值。6月《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标准》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中药剂量通常是指中药饮片单味在汤剂中成人一日服用量。中药饮片剂量相对于西药剂量而言含有其独特特点,它不是标定一个明确剂量,而是一个剂量范围。如现在教科书和药典要求都是一个剂量范围,通常称之为常规剂量。中药饮片有常规剂量、大剂量、小剂量。柴胡用大剂量在15g以上能疏散退热治少阳病;中剂量6~10g疏肝解郁,行气化滞;小剂量3~6g升阳举陷诊疗中气下陷中药剂量双向调整作用:三七、枳实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药典上只对饮片常规剂量进行要求,而未对大剂量、小剂量使用进行界定。药典剂量存在不严谨、不合理与经方原剂量和实际临床用量相比,药典要求剂量阈值偏小从药效物质来讲,与中成药相比,剂量范围偏小与西药剂量要求相比,剂量范围偏小用量要求不统一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中药饮片以复方形式应用于临床,发挥药效是配伍后药效,患者实际服用不是单味饮片,而是整个处方全部中药饮片总和。所以中药处方剂量对于中医临床尤为关键。中药饮片剂量定义及标准模糊,造成临床上对中药饮片单味剂量应用往往突破标准,造成临床“大处方”(药味多、剂量大)现象严重。

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药典要求剂量要合理、规范建立中药处方剂量标准杭州以行政命令方法明确要求:“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方剂,每帖用药通常控制在18味以内,价格控制在40元以内…”加强临床使用监管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

疗程是患者连续服用药品时间。它依据药品性质和患者病情来确定,与用药安全、有效亲密相关《素问》记载:“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不效再服”“中病即止”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疗程蓄积中毒致中药肝损害,用药时间过长占50.72%没有循证药学研究支持给药剂量与疗程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汤剂自商代伊尹创制,为中药最基础使用最广泛剂型,可依据辨证论治需要随证加减药品,而且含有吸收快、制备简单优势,“汤者荡也”。中成药有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贴膏剂、涂膜剂、合剂、口服液、糖浆剂、注射剂、滴丸剂、涂抹剂、胶剂、片剂、栓剂、丹剂、煎膏剂、凝胶剂、软膏剂、气雾剂等21种剂型。给药剂型与路径五、中药合理应用-给药方法给药路径是药品进入机体方法方法。不一样给药路径药品吸收速度不一样,通常静脉>吸入>皮下>直肠或舌下>口服>皮肤,但就一些药品而言,舌下或直肠给药时,吸收速度仅次于静脉给药和吸入给药,常见口服剂型吸收通常次序是:溶液剂>混悬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