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G基站建设与维护项目15G技术特点和网络架构认知.pptx项目25GNR原理认知.pptx项目35G基站设备安装.pptx项目45G基站硬件测试.pptx项目55G基站设备验收.pptx项目65G基站业务开通.pptx项目75G基站故障处理.pptx全套PPT课件项目一5G技术特点和网络架构认知通信简介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5G技术特点5G总体愿景5G关键性能指标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通信简介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2.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3.5G技术特点5G总体愿景5G关键性能指标4.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通信的概念通信,指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通过某种行为或媒介进行的信息交流与传递。从广义上指需要信息的双方或多方在不违背各自意愿的情况下采用任意方法,任意媒质,将信息从一方准确安全地传送到另一方。古代的通信方式烽火台早在公元前800年的周朝,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些烽火台一个接一个,从新疆,青海,甘肃敦煌,一直排到了山海关。古代的通信方式公元前200多年的汉代,中国的官方通信,邮驿。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甘肃武威出土铜轺车模型近代的通信方式在电信号用于通信之前,人们以书信相互沟通。近代的通信方式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巨大变革,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从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机,1876年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现代的通信方式
20世纪80年代以前,通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电报与有线电话。上世纪80年代初期是电报最鼎盛的时候,电报是百姓与外界联系最为快捷的通信工具。但发电报一个字要几毛钱,那时候,谁要是接到个电报就是件大事了。
大多数的中国人,家里的第一部电话,是这种90年代占统治地位的按键式电话。现代的通信方式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师马丁·库珀于1973年首先将无线电应用于移动电话。至此,通信有了质的变化,可以随时、随地、和任何人进行通信了。
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迅速发展起来,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29亿户,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占总网民数的98.6%,手机保持第一大上网终端地位。微信、qq成为大家沟通交流的工具,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民时代。1.通信简介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2.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3.5G技术特点5G总体愿景5G关键性能指标4.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1.概述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是指最初的模拟、仅限语音的蜂窝电话标准,主要采用的是模拟技术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2.发展历史
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了全球第一个移动蜂窝电话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AdvancedMobilePhoneSystem)。五年后,这套系统在芝加哥正式投入商用并迅速在全美推广,获得了巨大成功。
1980年,瑞典等北欧4国研制成功了NMT(NordicMobileTelephone,北欧移动电话)移动通信网并投入使用;
1985年,英国开发出频段在900MHz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System)。
中国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于1987年11月18日在广东第六届全运会上开通并正式商用,采用的是英国TACS制式。从中国电信1987年11月开始运营到2001年12月底中国移动关闭,1G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长达14年,用户数最高曾达到了660万。如今,1G时代那像砖头一样的手持终端——大哥大,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回忆。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摩托罗拉DynaTAC8000X开启移动电话的新世界,在中国人们也叫它大哥大。1973年4月摩托罗拉公司发明出了第一部无线通讯设备,震惊世界,这也正式的开启了移动电话的时代。摩托罗拉推出的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移动电话,待机时间大约10个小时左右,可连续通话时间为30分钟,可储存30位联系人信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3.主要技术:FDMA+模拟蜂窝。频率时间功率FDMA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频分多址接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PowerFrequencyTimeFDMA高功率(200-250w)的发射天线几百甚至上千平方公里的范围的覆盖每个大区的可用信道数很少蜂窝系统是一种革命性的变革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和系统的服务质量大区制蜂窝最主要需求:系统容量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3.主要技术特点优点:
移动性
缺点:
由于采用的是模拟技术,1G系统的容量小;安全性低,易被窃听;干扰大,通话质量差;资费高,无法大规模普及,成为当时的一种奢侈品和财富的象征。另外,不同国家的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即只有“国家标准”,没有“国际标准”,无法实现国际漫游。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1.概述
2G,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以数字语音传输技术为核心。一般定义为无法直接传送如电子邮件、软件等信息;只具有通话和一些如时间日期等传送的手机通信技术规格。不过手机短信在它的某些规格中能够被执行。技术标准主要有GSM、CDMAIS-95。2.发展历史1990年,GSM第一期规范确定,系统试运行。1991年,GSM(900MHz)系统在欧洲开通运行。1993年,GSM系统已覆盖泛欧及澳大利亚等地区,六十七个国家已成为GSM成员。1994年,CDMA系统开始商用。1995年,DCS1800开始推广应用。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接入DCS-DigitalCellularSystem数字蜂窝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在90年代,爱立信GH337是第一款登陆中国的GSM手机,当时广东省的GSM网络刚刚开通,GH337作为一款数字手机,其性能各方面都完爆其他手机,火爆程度不言而喻。开启中国手机的“老前辈”爱立信并不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索尼爱立信,而是一家来自瑞典的公司。早在80、90年代和西门子公司占领了当时的大部分的手机市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3.主要技术:TDMA+数字技术频率时间功率TDMA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多址接入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FrequencyPowerTimeFDMA/TDMATDMA:每个用户占用一个时隙,提高系统容量特点:以频率复用为基础,小区内以时隙区分用户每个时隙传输一路数字信号,软件对时隙动态配置最主要需求:高质量话音,系统容量数字化技术,如数字语音编码技术,是2G移动通信的主要突破
意义: 提高通话质量(数字化+信道编码纠错) 提高频谱利用率(低码率编码) 提高系统容量(低码率,语音激活技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3.主要技术特点优点:
容量大、话音质量好、保密性强、实现国际漫游
缺点:不同制式间无法漫游
带宽有限,限制了数据业务的应用
无法进行移动多媒体业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1.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演进的以宽带CDMA技术为主,并能同时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丰富内容的移动多媒体业务。2.发展历史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概念最早于1985年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ITU)提出,是首个以“全球标准”为目标的移动通信系统。在1992年的世界无线电大会上,为3G分配了2GHz附近约230MHz的频带。考虑到该系统的工作频段在2000MHz,最高业务速率为2000kbit/s,而且将在2000年左右商用,于是ITU在1996年正式命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2000)。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码分多址接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引领一个时代的触摸手机。iphone能够安装第三方软件,这给刚出生的iphone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苹果手机实现的功能前辈手机们也可以实现,只不过他将各种功能巧妙的整合,伴随着触屏给予使用者全新的体验。苹果手机重新诠释了手机的含义,带着我们走入了触屏时代。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主要技术FDMA+TDMA+CDMA功率时间CDMA频率CDMA:每个用户使用一个码型,频率/时间共享特点每个码传输一路数字信号每个用户共享时间和频率软容量、软切换,系统容量大最主要需求:多媒体业务,系统容量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4.三种制式技术指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4.主要技术特点(1)具有全球范围设计的、与固定网络业务及用户互连、无线接口的类型尽可能少和高度兼容性;(2)具有与固定通信网络相比拟的高话音质量和高安全性;(3)具有在2GHz左右的高效频谱利用率,且能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带宽;(4)能够处理包括国际互联网和视频会议、高数据率通信和非对称数据传输的分组和电路交换业务;(5)手机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真正的全球漫游能力。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1.概述
LTE,即3GPP长期演进,被看作“准4G”或3.9G技术,以OFDMA和MIMO技术为基础,包括FDD和TDD两种制式。LTE的增强技术LTE-Advanced是国际电信联盟(ITU)认可的4G标准。
LTE表示3GPP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2004年11月3GPPTSGRANworkshop启动LTE项目。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移动宽带改变未来生活移动Email网络会议高清视频会议视频点播在线游戏高清视频流手机购物手机银行手机证券视频共享视频博客视频聊天信息服务移动办公移动社区移动娱乐移动商务LTE通过大容量、快速响应、高速率和更好的QoS提升用户体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多种标准共存、汇聚集中多个频段共存移动网络宽带化、IP化趋势2G2.5G2.75G3G3.5G3.75G3.9GGPRSEDGEHSDPAR5HSUPAR6MBMS4GMBMSCDMA20001XEV-DO802.16e802.16mHSDPAHSPA+R7
FDD/TDD4GGSMTD-SCDMAWCDMAR99802.16dCDMAIS95CDMA20001xLTEEV-DORev.AEV-DORev.BHSUPAHSPA+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2.LTE的目标
更好的覆盖峰值速率DL:100MbpsUL:50Mbps低延迟CP:100msUP:5ms更低的CAPEX&OPEX频谱灵活性更高的频谱效率LTECAPEX建设成本OPEX运维成本CP控制面UP用户面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3.LTE的网络架构
MME/S-GWMME/S-GWX2S1移动性管理服务网关MME/SGW与eNodeB的接口EPCE-UTRANeNodeB间的接口NodeBRNC+=eNodeBEPSeNodeBX2X2eNodeBeNodeBUuE-UTRAN中只有一种网元——eNodeB演进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分组系统——EPS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AEGateway服务网关1.通信简介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2.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3.5G技术特点5G总体愿景5G关键性能指标4.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5G总体愿景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5G网络关键性能指标时延峰值吞吐率连接数高速移动性1ms空口10G+bps1000K每平方公里500KM每小时5G4G差距10-50ms100M-1Gbps10K350KM/h10-50X10-100X100X1.5X1.通信简介通信的概念通信的方式2.移动通信系统演进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3.5G技术特点5G总体愿景5G关键性能指标4.5G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5G应用场景GB/秒移动通信增强移动宽带eMBB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智能家居智慧城市语音工业自动化增强现实云办公和游戏3D、超高清视频自动驾驶高可靠应用,如移动医疗eMBB典型应用超高清视频VR高清在线游戏高清视频会议视频应用无处不在视频应用发展阶段
(2005-2015)在线视频高清视频(720P/1080P)移动视频视频应用成熟阶段
(2016-2017)2K/4K视频崭露头角百兆带宽成为必备视频应用无处不在(2018-2020)4K视频服务成熟8K以及VR/AR逐渐兴起千兆带宽开始惠及客户视频应用未来发展
(2021-2025)在线8K/VR/AR业务全息影像业务出现千兆带宽走入千家万户VR将是5G的杀手锏应用AR/VR终端>4.2Gbps欺骗大脑主要指标:视网膜体验16K分辨率+120fps前提下网络时延<7ms带宽要求欺骗大脑主要指标:无眩晕体验120fps+云端渲染内容制作芯片内容平台HololensViveHuaweiVRSurround360Odyssey…………VR/AR(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人们提供穿越历史、北极探险、跨国旅游等如梦如幻,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等超真实应用体验。5G网络提供给您的真实体验,是现有网络无法实现的。VR主要商业模式包括:广告模式、订阅模式和按使用付费模式。mMTC典型应用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监控交通管控智能测量智能电网5G推动智慧城市发展实时监控城市照明管理公共设施管理环境监控污染监控智能停车实时监控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智能抄表智能抄表5G传感器5G网络实时监控实时监控公共安全服务--实时监控系统应用属性网络需求HDH.265/HEVC10Mb/s4K(2160/60/P)30~40Mb/s8K(4320/60/P)80~100Mb/s时延100ms(端到端)设备密度103/km2可靠程度高覆盖地下、地面、地上(海拔3km内)移动速度<150km/h
、>90%固定设备来源:
BigVideoChallenges5G基于5G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可以传输高清的监控画面无线化的监控设备可以被轻松的部署到密集城区、郊区、各类载具之上5G助力海量终端互联应用属性网络需求网络速率<1Mb/s时延秒级-分钟级设备密度104/km2可靠性要求低电池寿命无线传感器电池寿命>10年覆盖地下、室内来源:PerspectivesonVerticalIndustriesandImplicationsfor5G公共服务中,存在大量对时延要求不敏感的业务,例如:智能抄表共享单车环境监控业务特点:对时延要求低、速率低、功耗低、连接数巨大5G加速工业4.0到来工业自动化数据汇聚生产过程可视化质量管理预测性维护设备检测uRLLC
典型应用自动驾驶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无人机控制能源管理远程手术自动驾驶对5GV2X需求5GV2X提供更佳驾驶体验、更高安全保障、更优同行效率V2X于自动驾驶中主要应用需求V2X于自动驾驶中主要应用需求减少燃油消耗减少出行成本上传传感信息下载高清地图MEC基本连接:如高精地图下载,车辆与中心控制平台信息交互。降低成本:如车载雷达数据共享(SensorDataSharing),网络高精定位等,降低车载雷达、传感器、定位系统成本。提高可靠性:如在安全距离更小、车速度更高的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包括车队管理功能;如提升视觉识别红绿灯的有效性、可靠性、鲁棒性。提升智能能力:如协同控制,十字路口车辆优先级博弈。智能医疗可穿戴医疗设备手术画面广播(VR)远程医疗远程医疗(VR)智能医疗网络要求端到端时延低于20ms远程手术的带宽要求可达Gbps级别要求5G网络可提供专用的虚拟网络资源以避免其他网络接入请求要求5G网络提供网络切片,在紧急状况下提供保障的SLA服务(guaranteedSLAs)以及高通信优先级(trafficprioritization)时延带宽要求覆盖整个医疗区域覆盖可用性&可靠性安全5G应用汇总涉及多个方面实时监控系统低功耗大连接智慧城市满足工业4.0种类繁多的需求,包括时延、可靠性、数据传输工业4.0HD、4K、8K视频VR/AR应用大带宽业务远程诊断、远程手术改善公共健康和卫生智能医疗更佳驾驶体验更高安全保障更优同行效率V2X项目二5GNR原理认知1.4G网络架构4G网络架构eNodeB系统架构2.4G向5G演进5G网络架构4G向5G整体网络架构演进3.5G网络部署策略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NSA/SA部署方式对比4G网络架构MME/S-GWMME/S-GWX2S1移动性管理服务网关MME/SGW与eNodeB的接口EPCE-UTRANeNodeB间的接口NodeBRNC+=eNodeBEPSeNodeBX2X2eNodeBeNodeBUuE-UTRAN中只有一种网元——eNodeB演进分组核心网——EPC演进分组系统——EPSMME-MobilityManagementEntity移动管理实体S-GW-SAEGateway服务网关eNodeB系统架构eNodeB
架构ZTEeNodeB硬件系统按照基带、射频分离的分布式基站的架构设计,分BBU、RRU两个功能模块。既可以将射频模块拉远部署,也可以将射频模块、基带部分放置在同一个机柜内组成宏基站的方式部署。
BBU与RRU间通过CPRI(IR)接口连接。天线网管本地维护终端1.4G网络架构4G网络架构eNodeB系统架构2.4G向5G演进5G网络架构4G向5G整体网络架构演进3.5G网络部署策略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NSA/SA部署方式对比5G网络架构AMF-AcessandMobilitymanagementFunction
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UPF-UserPlaneFunction用户平面功能4G向5G演进策略和原则策略&原则现有网络价值最大化平滑引入5G热点优先,eMBB优先4G网络性能持续增强,向LTE-APro演进;拓展4G网络业务,以大视频、物联网驱动网络价值最大化。5G技术4G化,提前体验类5G业务体验,提前布局5G商用;网络虚拟化、云化改造,平滑演进支持5G部署。聚焦热点区域、高端人群,逐步铺开;优先部署eMBB业务,逐步发展mMTC、uRLLC业务。分阶段的网络演进策略4G网络性能增强(256QAM、CA、MassiveMIMO、NB-IoT、NFV……)阶段1阶段2阶段35GeMBB超热点覆盖5GeMBB广覆盖+uRLLC业务+mMTC业务1.4G网络架构4G网络架构eNodeB系统架构2.4G向5G演进5G网络架构4G向5G整体网络架构演进3.5G网络部署策略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NSA/SA部署方式对比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4G向5G整体网络架构演进建议-NSALTENREPCUEAnchorUE支持双连接到4G和5G4GLTE作为锚点4G/5G统一连接到EPC初始阶段:Option3/3a/3xeLTENR5GCUE中间阶段:Option7/7a/7xeLTENR5GCUEUE支持双连接到4G和5G4GLTE升级到eLTE作为锚点4G/5G统一连接到5GC长期阶段:Option4/4a5G引入低频,实现了全覆盖UE支持双连接到4G和5G5GNR作为锚点AnchorAnchor控制面信令用户面数据Anchor锚点:双连接中负责控制面的基站NSA-Non-Standalone非独立组网4G向5G整体网络架构演进建议-SAUE只能连接到4G或5G4GLTE和5G独立组网5G工作在SA模式初始阶段:Option2eLTENR5GCUE长期阶段,会有4G/5G独立组网以及4G/5G融合组网并存;4G/5G融合组网的场景主要是通过DC(双连接)来满足用户更高速率需求,UE支持双连接到4G和5G,5GNR作为锚点。长期阶段:Option2+Option4/4aAnchor控制面信令用户面数据LTENREPCUE5GCUELTENRUEConvergentEPC&5GCUESA-Standalone独立组网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4G/5G融合网络部署方式4G网络整体架构RRUBBU站点回传网BNAggregationCentralizedBBU汇聚机房RRU站点IPCoreCN中心机房前传网骨干网ApplicationsUEUED-RANC-RAN分布式组网方式IPRAN、PTN或微波传输集中式组网方式站点光纤已普及载波聚合等功能CN包含EPC、HSS等网元以传统ATCA平台为主B/OSSEMS/NMS5G网络整体架构AAUDU站点AccessUEUEUEDU汇聚点AggregationMECCUCDN5GC-UPSDN-C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边缘DC前传网AAU站点AccessMANOCDN5GC-UPSDN-C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区域DCSDN-CEMS/NMS5GC-CPCSMF/NSMF/NSSMFMANO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中央DCB/OSS中传网中传网回传网骨干网RANCloudRAN实现CU/DU分离,引入了中传网CRPI接口重新划分,降低AAU和DU带宽需求AAU/CU/DU灵活部署,满足业务多样化需求切片支持E2E业务切片网元统一编排协同三级DC按业务特性,在不同位置部署逻辑网元支持DC内和DC间资源共享,跨地域一张网回传网AAUCU/DU站点AccessAAU-ActiveAntennaUnit
有源天线单元无线架构演进RRU/AAUBBU4G/Pre5G10Gbps@20MHzCPRI传统CPRI接口,静态配置;CPRI采用10G光口;RRU/AAUBBUCPRIhundredsofGbps~1Tbps@100MHzBBU和AAU之间带宽达Tbps;传统CPRI接口无法满足要求;RRU/AAUHighLayerLowerLayerNewCPRIdozensofGbps@100MHzBBU部分功能下移到AAU;NewCPRI大大减少带宽;5G设想RRU/AAUDUCUNewCPRIMid-Haul5GBBU用户面控制面分离;CU集中处理信令;DU接近用户减少时延;5G基站重构为CU和DU两个逻辑网元5G的基站功能重构为CU和DU两个功能实体。CU与DU功能的切分以处理内容的实时性进行区分。CU(CentralizedUnit):主要包括非实时的无线高层协议栈功能,同时也支持部分核心网功能下沉和边缘应用业务的部署。5G的基站功能重构:CU:DU(DistributedUnit):主要处理物理层功能和实时性需求的层2功能。考虑节省RRU与DU之间的传输资源,部分物理层功能也可上移至RRU实现。DU:原BBU基带功能部分上移,以降低DU-RRU之间的传输带宽。AAU:RAN切分后带来的5G多种部署方式站点机房站点机房站点机房站点机房5GCU中心机房DUDUDUAAU/RRUAAU/RRUAAU/RRU站点机房5GCU中心机房AAU/RRUDUPoolCU云化&DU分布式部署CU云化&DU集中CUDUD-RAN123AAU/RRU未来5G将D-RAN和CU云化并存,协同组网5G三种部署方式对比CU/DU集中AAU分布部署CU云化集中DU/AAU分布部署CU/DU/AAU集成部署产品形态专用设备,类似传统4GBBUCU可以为通用服务器DU仍采用电信专用设备专用设备,类似传统4G微站优势全方位协同:便于实现宏微协同、干扰管理、CoMP、D-MIMO等技术低时延:便于满足URLLC场景对低时延的需求部分协同:具备CU云化的技术优势,如便于实现宏微协同、干扰管理等技术对传输资源要求不高对传输资源要求不高劣势如果是CPRI接口,则前传fronthaul带宽要求高CU集中向上放,增加时延对实现CoMP、D-MIMO等技术没有帮助协同能力差:不具备CU云化,DU集中的技术优势比较适合微覆盖场景项目三5G基站设备安装1.安装准备环境检查工具仪表准备2.安装设备安装14U框架安装DCPD10安装ZXRANV9200安装导风插箱3.安装线缆安装接地线缆安装光纤安装GPS射频线缆安装电源线4.收尾工作安装检查设备上电扫尾工作1.安装准备环境检查工具仪表准备2.安装设备安装14U框架安装DCPD10安装ZXRANV9200安装导风插箱3.安装线缆安装接地线缆安装光纤安装GPS射频线缆安装电源线4.收尾工作安装检查设备上电扫尾工作环境检查机房的建筑条件:检查项包括机房的面积、高度、承重、沟槽布置。机房的环境条件:检查项包括机房的照明、空调通风、防静电、防震、防雷、消防设施。单框功耗1500W,双框功耗3000W,4框功耗6000W。要求空调全局和局部制冷量满足设备需求。机房的供电条件:检查项包括交流配电设施、直流配电设施、蓄电池。环境检查机房的接地条件:机房应具有良好的接地条件,接地电阻符合国家的相关技术规定,一般要求不大于10Ω。机房的配套设备:检查项包括DDF(DigitalDistributionFrame,数字配线架)架、ODF(OpticalDistributionFrame,光配线架)架、走线架。机房的其他设施:检查项包括工作台、电源插座及其他外围设备。工具仪表图片名称用途十字螺丝刀紧固M6螺钉一字螺丝刀安装浮动螺母浮动螺母工具安装浮动螺母卷尺测量长度工具仪表图片名称用途水平尺检查可调底座和机柜的水平度记号笔标记地面钻孔的位置粉斗在地面上做线性痕迹,确定锚栓的安装位置羊角锤安装套筒型锚栓、打开木箱工具仪表图片名称用途斜口钳拆纸箱打包带美工刀拆纸箱胶带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压剥线钳制作网线工具仪表图片名称用途液压钳压接OT端子、JG端子劳保手套安装作业时佩戴防静电手套安装作业时佩戴线扣捆扎电源线、保护地线和信号线1.安装准备环境检查工具仪表准备2.安装设备安装14U框架安装DCPD10安装ZXRANV9200安装导风插箱3.安装线缆安装接地线缆安装光纤安装GPS射频线缆安装电源线4.收尾工作安装检查设备上电扫尾工作安装14U框架步骤1.安装扎线架:将8个扎线架从上到下均匀分布,用M6螺钉固定在14U框架的两侧,如图所示。安装14U框架2.安装浮动螺母:确定浮动螺母在机架上的安装位置,用记号笔做标记,在标记处安装浮动螺母,如图所示。安装14U框架3.紧固14U框架:将14U框架抬至机架上的安装位置,用M6螺钉穿过框架安装孔,对准浮动螺母紧固,如图所示。安装DCPD10步骤:1.手托DCPD10至安装位置,并轻轻推入。2.用M6螺钉将DCPD10紧固在14U框架上,如图所示。安装ZXRANV9200步骤:1.手托ZXRANV9200机框至14U框架的托架位置,并轻轻推入托架。2.用ZXRANV9200机框面板自带的M6螺钉,将ZXRANV9200机框紧固在14U框架上,如图所示。安装导风插箱步骤:1.手托导风插箱至ZXRANV9200机框下方,并轻轻推入。2.用M6螺钉将导风插箱紧固在14U框架上,如图所示。1.安装准备环境检查工具仪表准备2.安装设备安装14U框架安装DCPD10安装ZXRANV9200安装导风插箱3.安装线缆安装接地线缆安装光纤安装GPS射频线缆安装电源线4.收尾工作安装检查设备上电扫尾工作线缆连接示意图1.光纤2.接地线缆3.电源线缆4.GPS射频线缆安装接地线缆步骤:1.佩戴防静电手套。2.安装ZXRANV9200、DCPD10和导风插箱的保护地线,如图所示。A为ZXRANV9200接地线缆B为导风插箱接地线缆C为DCPD10接地线缆D为14U框架的接地线缆安装接地线缆a.用十字螺丝刀取下ZXRANV9200、DCPD10和导风插箱接地点的螺栓,将保护地线的一端固定在ZXRANV9200、DCPD10和导风插箱接地点。b.ZXRANV9200和导风插箱的保护地线另一端沿14U框架左侧走线,连接至14U框架顶部左侧的接地螺栓;DCPD10的保护地线另一端沿14U框架右侧走线,连接至14U框架顶部右侧的接地螺栓。安装光纤ZXRANV9200使用LC-LC型光纤,外观如图所示:安装光纤步骤:安装BBU-RRU级联光纤1.将光模块插入VBPc5单板的OF接口,再将LC-LC型光纤的A端插入光模块,如图所示。2.将LC-LC型光纤的B端沿14U框架的左侧走线,向上绑扎连接至RRU/AAU的光接口。3.在LC-LC型光纤线缆两端做好标签,安装完成。安装光纤安装BBU-BBU级联光纤4.将光模块插入VSWc2单板的ETH2接口,再将LC-LC型光纤的A端插入光模块,如图所示。5.将LC-LC型光纤的B端沿14U框架的左侧走线连接至BBU的光接口。6.在LC-LC型光纤线缆两端做好标签,安装完成。安装GPS射频线缆前提:GPS避雷器已经安装到导风插箱内,并且GPS射频线缆的B端已经安装到避雷器的SMA射频接口上,如图所示。安装GPS射频线缆GPS射频线缆的外观如图所示:安装GPS射频线缆步骤:1.如图所示,将GPS射频线缆的A端连接到VSWc2单板的GNSS接口。2.在GPS射频线缆两端做好标签,GPS射频线缆安装完成。安装电源线电源线为成品线,外观如图所示:安装电源线DCPD10的接线示意图如图所示:安装电源线步骤:1.将电源线缆的A端插入VPDc1单板的-48V/-48VRTN接口。2.用一字螺丝刀将DCPD10的接线口拧开,将电源线缆的B端沿导风插箱外侧走线绑扎,连接至DCPD10的接线口,如图所示。3.在电源线缆两端挂上标签,电源线缆安装完成。1.安装准备环境检查工具仪表准备2.安装设备安装14U框架安装DCPD10安装ZXRANV9200安装导风插箱3.安装线缆安装接地线缆安装光纤安装GPS射频线缆安装电源线4.收尾工作安装检查设备上电扫尾工作安装检查分类序号检查项机箱安装1机箱安装位置与设计要求相符,机箱安装稳固。2整机表面干净整洁,油漆完好。机箱上各种零件无脱落或碰坏,机箱的各种标志正确、清晰、齐全。3机箱内部干净清洁,机箱内的各角落没有金属碎屑、导线等杂物。4机箱的所有螺钉全部拧紧,平垫、弹垫没有垫反现象。线缆安装1各种线缆走线平直,无明显起伏或歪斜现象,没有交叉和空中飞线现象。线缆转弯满足最小弯曲半径。2线缆接头部位紧密牢靠,接触良好,插接端正,没有折断或弯曲。3电源电缆和接地电缆的金属端子在各种接线柱上安装时均采用平垫片、弹簧垫片紧固。4各种线缆两端已贴好标签,标签上标明线缆的用途,线缆两端的标签内容一致。5线缆扎带绑扎整齐美观,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朝向一致,多余扎带剪除,扎带必须齐根剪平不留尖。设备上电步骤:1.ZXRANV9200上电。a.将ZXRANV9200连接的DCPD10控制开关置于“ON”状态。b.使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ZXRANV9200的输入电压是否处于容差电压范围内。-48V电压的容差范围为-40V~-57V。c.将ZXRANV9200电源控制开关置于“ON”状态,查看电源盒指示灯的显示情况。指示灯常亮,指示灯常灭。2.检查风扇模块运行时是否有风排出,并检查风扇指示灯状态。扫尾工作离开站点前,完成以下扫尾工作:工具整理将安装用到的工具摆放到指定位置。余料回收将工程余料回收,并移交给客户。清理杂物将安装产生的垃圾清扫干净,保证环境整洁。完成安装报告将站点安装报告转交给相关负责人,如果站点处于正常工作中,告知操作维护人员站点已经完成安装。项目四5G基站硬件测试1.设备加电电源测量机柜上电BBU上电AAU上电2.硬件测试基站硬件功能测试掉电测试再启动测试传输中断测试1.设备加电电源测量机柜上电BBU上电AAU上电2.硬件测试基站硬件功能测试掉电测试再启动测试传输中断测试上电流程电源测量预置条件:电源工作正常,5G基站和电源连接,电源上电。所有单板全部加电。BBU测量:关闭机架电源开关,再拔出电源模块插座;打开机架电源开关;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供电电源接线端子的输入电压,并记录;测试完毕后关闭机架电源开源,并插入电源模块插座。电源测量BBU测量合格标准:电源工作稳定,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测量值在以下范围内
直流电源输入:-48VDC(允许波动范围:-40VDC~-57VDC)
交流电源输入:220VAC(允许波动范围:130VAC~300VAC,45Hz~65Hz)风扇正常运转AAU测量:用数字万用表测量供电电源接线端子的输入电压AAU测量合格标准:电源工作稳定,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的测量值在以下范围内
直流电源输入:-48VDC(允许波动范围:-37VDC~-57VDC)机柜上电5G基站机柜通过内嵌式电源单元输出交流或直流电源,向各插箱分配电源。前提条件:机柜与供电电源的电源线和地线已经安装就绪。
机柜内部的电源线和地线已经安装就绪。机柜内的插箱及模块已经安装就绪。检查所需工具(万用表)已经准备就绪。机柜上电上电步骤:1.正确佩戴防静电手环,并将防静电手环可靠接地(机柜上的防静电插孔)。2.将配电插箱的所有电源开关设置为OFF状态。3.将万用表拨至电阻档,并用万用表测量机柜配电插箱电源输入端子,确认电源未出现短路故障。4.将万用表拨至电压端,并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源输出端,确认输出电压为额定电压。5.将风扇插箱的电源开关置为ON状态,确认风扇正常转动。6.将电源插箱的电源开关置为ON状态,观察面板指示灯,确认电源模块运行正常。7.以一个插框为单位(BBU),将其在配电插箱上对应的电源开关置为ON状态,观察面板指示灯,确认插框电源运行正常。8.如果某块模块无反应(相应指示灯异常),则可能是插箱电源线、模块槽位或模块本身有问题。如果电源线无问题且更换正常模块后,模块指示灯仍未亮,请联系设备商进行处理。9.重复步骤7~步骤8,完成所有插箱及模块的上电检查。BBU上电配电单元到BBU设备的上电操作。前提条件:供电电压符合BBU的要求。BBU机箱的电源线缆和接地线缆连接正确。BBU机箱的供电电源断开。BBU上电上电步骤:从BBU电源模块卸下电源线。开启输入到BBU的配电单元电源开关,用万用表测量电源线的输出电压,判断电压情况。BBU机箱的供电电源断开。关闭输入到BBU的配电单元电源开关。电源线插到BBU电源模块单板上。开启输入到BBU的配电单元电源开关,查看BBU电源模块指示灯的显示情况。如果电源模块单板
指示灯常亮,
指示灯常灭,BBU上电完成。上电时如出现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检查异常原因。如果那么测出电压为-40VDC~-57VDC电压正常,继续下一步。测出电压>0VDC电源接反,请重新安装电源线后再测试。其它情况输入电压异常,排查配电单元和电源线的故障。AAU上电配电单元到AAU设备的上电操作。前提条件:供电电压符合AAU的要求。AAU机箱的电源线缆和接地线缆连接正确。AAU机箱的供电电源断开。上电步骤:将供电设备连接到AAU接线盒或防雷箱的空气开关闭合。通过指示灯状态判断AAU上电完成。1.设备加电电源测量机柜上电BBU上电AAU上电2.硬件测试基站硬件功能测试掉电测试再启动测试传输中断测试基站硬件功能测试--BBU预置条件:基站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网管可正常接入选择在刚开通时测试或者选择话务偏低的时段测试测试过程中插拔单板时戴防静电手环测试步骤:检查BBU机架的单板是否齐备,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检查各单板的槽位是否插正确。上电启动正常后,检查BBU机架上各单板的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指示灯状态请参见知识准备中的单板指示灯状态。基站硬件功能测试--BBU测试标准:BBU机架的单板配置齐备,符合要求。各单板的槽位正确,符合规划要求,且固定到位。上电启动完成后,各单板的指示灯状态正常。测试说明:需要检查的单板包括主控板和基带板上电5分钟后可通过指示灯来查看单板是否启动正常基站硬件功能测试--AAU预置条件:基站BBU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BBU-AAU接口光纤通信正常已经完成数据配置选择在刚开通时或者选择话务偏低的时段测试测试步骤:检查AAU与基带板光口的连接关系是否正确AAU上电启动后,在LMT或网管上查看AAU是否进入工作状态基站硬件功能测试--AAU测试标准:AAU与基带板光口的连接关系,与实际拓扑配置相符,且收发连接正确上电启动正常后,能够通过LMT或网管查看AAU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测试说明:上电5分钟后可通过后台的查询获取AAU工作状态掉电测试预置条件:基站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网管已经正确安装并能正常连接基站下电前,在该5G基站下终端可以正常接入选择刚开通时或者话务偏低的时段进行测试测试步骤:关电前后检查电源指示灯亮灯情况手动对基站系统进行下电操作1分钟后,给基站上电,15分钟后发起业务检查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是否正常掉电测试测试标准:下电后,业务挂断,资源正常释放,各指示灯常灭重新上电后,基站与网管通讯恢复正常,可远程控制基站上电15分钟后,各单板正常启动,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可以接入并进行业务测试测试说明:需要检查的单板包括主控板和基带板上电5分钟后可通过指示灯来查看单板是否启动正常再启动测试预置条件:基站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网管已经正确安装并能正常连接基站下电前,在该5G基站下终端可以正常接入选择刚开通时或者话务偏低的时段进行测试测试步骤:触发条件一:拔插任意基站单板,等单板启动正常后,重新接入业务触发条件二:插入任意基站单板,等单板启动正常后,重新接入业务触发条件三:通过网管复位任意单板,等各单板启动正常后,重新接入业务再启动测试测试标准:各单板启动正常后,可重新接入并进行ping业务单板面板指示灯指示正常测试说明:对下一块单板进行再启动测试,必须在前一次测试重新接入业务以后进行传输中断测试预置条件:基站各单板指示灯状态正常基站传输正常,核心网链路正常业务正常测试步骤:断开该基站的光口传输(可通过拔出主控板上的ETH1/ETH2口传输光纤触发),观察传输接口指示灯状态恢复传输,等待2分钟后,观察主控板上的指示灯状态发起业务测试传输中断测试测试标准:传输断开时,传输接口指示灯灭传输恢复2分钟后,传输接口指示灯正常传输恢复2分钟后,可以成功进行业务拨打测试说明:本测试项对配置光口传输的环境适用项目五5G基站设备验收1.验收准备设备自检验收工具准备验收文档准备2.设备验收设备安装验收硬件功能验收3.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编制验收资料签证归档验收资料1.验收准备设备自检验收工具准备验收文档准备2.设备验收设备安装验收硬件功能验收3.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编制验收资料签证归档验收资料验收准备设备自检:在验收前,参考之前5G基站硬件测试中设备加电和硬件测试的内容,完成5G基站设备上电测试和基站硬件测试,确保硬件功能正常。验收工具准备:十字螺丝刀(4″,6″,8″各一个)一字螺丝刀(4″,6″,8″各一个)活动扳手(6″,8″,10″,12″各一个)套筒扳手一套防静电手环老虎钳一把(8″)绳子、梯子万用表一个验收准备验收文档准备,准备并打印验收文档,可能会用到的验收文档包括:主、配套设备安装检查记录;机房辅助设施检查记录;BBU、AAU安装检查记录;电源线安装检查记录;接地线缆安装检查记录;天馈系统及线缆布放检查记录;GPS天线安装检查记录;电源测试记录;硬件功能测试记录;倒换和再启动测试记录;传输中断测试记录需要注意各验收文档及其中的内容需要各方确认一致,没有分歧。验收准备成立验收工作小组:设备商、运营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所有相关单位组成验收小组。在验收前召开验收准备会议,检查验收准备工作,确定验收方式以及验收实践、人员、车辆的组织安排,正式下发工程初步验收通知。在进行验收时,验收小组成员应严格检查各单项工作的施工工艺质量、设备性能的指标测试,审查验收资料是否与现场实际相符,验收完毕后签字确认。1.验收准备设备自检验收工具准备验收文档准备2.设备验收设备安装验收硬件功能验收3.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编制验收资料签证归档验收资料设备验收设备验收设备验收设备验收设备验收设备验收设备验收1.验收准备设备自检验收工具准备验收文档准备2.设备验收设备安装验收硬件功能验收3.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编制验收资料签证归档验收资料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编制:5G基站硬件安装及硬件测试完成后,应按要求及时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应通过所有相关方确认接受。在验收开始3天前,验收资料需编制完成就位。除上文提到的验收表格外,还需准备的验收资料包括:设备排列图、线缆布放图、机房各设备机架图、机房交流电供电系统图、机房直流供电系统图、机房保护接地系统图。此外,5G基站设备验收一般是整个5G基站工程验收的一部分。其他工程类验收资料还包括:机房建设检查记录、机房装修检查记录、机房空调检查记录、机房建设检查记录、地埋螺栓检查记录、塔桅安装检查记录、工程完工检查记录等等。编制验收资料验收资料签证:5G基站设备验收完成后,现场由各方进行签证文件签署。5G基站设备验收一般是整个5G基站工程验收的一部分,除了5G设备验收外,还可能会进行其他工程类相关验收资料的签证。归档验收资料:现场验收后,相关验收资料进行归档,并召开验收总结会,讨论各验收检查文档,总结经验。如有遗留问题,需与相关责任单位签署遗留问题备忘录,以便后续整改。待全部遗留问题解决后,起草并讨论通过验收报告。项目六5G基站业务开通1.基站硬件总体架构总体架构组网应用2.BBUZXRANV9200单板列表产品功能机柜VC9910A电池柜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电源插箱3.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维护窗接口指示灯说明功能模块4.线缆光纤接地线缆电源线GPS射频线缆1.基站硬件总体架构总体架构组网应用2.BBUZXRANV9200单板列表产品功能机柜VC9910A电池柜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电源插箱3.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维护窗接口指示灯说明功能模块4.线缆光纤接地线缆电源线GPS射频线缆基站硬件总体架构BBU承载直流电源柜DCPD10BGPSAAUAAUAAU电源线光缆GPS馈线典型配置室外AAU安装位置客户电源柜断路器规格BBUAAU直流电源分配盒简易挂墙件/局方19″机柜/VC9811机柜/VC9810机柜131四选一铁塔/楼顶2×100A5G基站普遍采用BBU+AAU的模式(有些场景采用BBU+RRU模式)。其中BBU为BaseBandUnit基带模块,负责基带信号处理;RRU为RemoteRadioUnit拉远射频单元,负责基带信号和射频信号的转换,及射频信号处理;AAU为ActiveAntennaUnit有源天线单元,为RRU和天线一体化设备。组网应用ZXRANV9200支持和RRU/AAU的星形/链形组网,两者之间通过光纤连接。星形组网:如图所示,每个RRU/AAU点对点连接到ZXRANV9200。此种组网方式的可靠性较高,但会占用较多的传输资源,适合于用户比较稠密的地区。组网应用链形组网:如图所示,多个RRU/AAU连成一条链后再接入ZXRANV9200。此种方式占用的传输资源少,但可靠性不如星形组网,适合于呈带状分布、用户密度较小的地区。1.基站硬件总体架构总体架构组网应用2.BBUZXRANV9200单板列表产品功能机柜VC9910A电池柜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电源插箱3.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维护窗接口指示灯说明功能模块4.线缆光纤接地线缆电源线GPS射频线缆BBUZXRANV9200ZXRANV9200的外观如图所示:ZXRANV9200可以安装各种不同的单板,单板槽位配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单板列表单板丝印单板名称VSWc1交换板c1(SwitchBoardTypec1)VSWc2交换板c2(SwitchBoardTypec2)VBPc1基带处理板c1(BasebandProcessingBoardtypec1)VBPc5基带处理板c5(BasebandProcessingBoardtypec5)VGCc1通用计算板c1(GeneralComputingBoardtypec1)VEMc1环境监控板c1(EnvironmentMonitoringBoardtypec1)VPDc1电源分配板c1(PowerDistributionBoardtypec1)VFC1风扇模块c1(FanArrayModuletypeC1)产品功能BBU是基带单元,可以集成在基带机柜内,连接外接分布式基站的RRU或AAU。BBU包括多个插槽,可以配置不同功能的单板。单板种类和功能如所示。单板名称功能主控板实现基带单元的控制管理、以太网交换、传输接口处理、系统时钟的恢复和分发及空口高层协议的处理。基带板用来处理3GPP定义的5G基带协议,功能如下:实现物理层处理;提供上行/下行信号;实现MAC、RLC和PDCP协议。环境监控板功能如下:管理BBU告警;并提供干接点接入;完成环境监控功能。电源模块提供电源分配,功能如下:实现-48V直流输入电源的防护、滤波、防反接;输出支持-48V主备功能;支持欠压告警;支持电压和电流监控;支持温度监控。风扇模块功能如下:系统温度的检测控制;风扇状态监测、控制与上报。机柜VC9910A600mm(宽)×600mm(深)×800mm(高)最多能放置1个V9200IP防护等级:IP55,适用于室内外部署场景供电:-48VDC,220VAC,380VAC热交换2000W可以选配PC8910A作为电池柜热交换风扇交转直电源V9200走线导风插箱DC电源分配防雷保护加热器电池柜1蓄电池2风扇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风扇插箱如图所示,功能如下:完成对机柜内的散热处理。实现对风扇状态的检测(包括:风口温度检测、门禁、烟雾、水浸等环境告警)、监控与上报。电源插箱电源插箱提供将外部输入交流电转换为内部可使用的直流电功能。1.基站硬件总体架构总体架构组网应用2.BBUZXRANV9200单板列表产品功能机柜VC9910A电池柜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电源插箱3.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维护窗接口指示灯说明功能模块4.线缆光纤接地线缆电源线GPS射频线缆AAU
ZXSDRA9611AAU是集成天线、射频的一体化形态的设备,与BBU一起构成5GNR基站。AAU外观如图所示。标注序号接口标识接口说明1OPT125G光信号接口,为ZXRANA9611和BBU系统之间的光信号提供物理传输。2OPT2100G光信号接口,为ZXRANA9611和BBU系统之间的光信号提供物理传输。33直流电源接口。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ZXRANA9611底部接口,如图所示:底部接口说明参见下表:标注序号接口标识接口说明1PWR-48V直流电源输入接口。2GND保护地接口。3RGPSRGPS接口,用于连接外置RGPS模块。4MON/LMTMON外部监控接口或LPU设备接口。AISG设备接口。5TEST测试口,天线馈电口耦合信号的外部输出接口。AAU
ZXSDRA9611指示灯说明ZXRANA9611的面板指示灯显示设备运行状态,位于机箱侧面,如图所示。面板指示灯说明参见下表:丝印标识功能颜色状态状态说明RUN运行指示绿常灭系统未加电,或处于故障状态常亮系统加电但处于故障状态闪烁(1s亮,1s灭)系统处于软件启动中闪烁(0.3s亮,0.3s灭)系统运行正常,与BBU的通信正常闪烁(70ms亮,70ms灭)系统运行正常,与BBU的通信尚未建立或通讯断链ALM告警指示红常灭无告警常亮有告警AAU
ZXSDRA9611指示灯说明面板指示灯说明参见下表:丝印标识功能颜色状态状态说明OPT1光接口状态指示红绿双色常灭光口1光模块不在位或者光模块未上电或未接收光信号常亮红色光口1光模块收发异常常亮绿色收到光信号但未同步闪烁绿色(0.3s亮,0.3s灭)光口1链路正常OPT2光接口状态指示红绿双色常灭光口2光模块不在位或者光模块未上电或未接收光信号常亮红色光口2光模块收发异常常亮绿色收到光信号但未同步闪烁绿色(0.3s亮,0.3s灭)光口2链路正常OPT3光接口状态指示红绿双色常灭光口3光模块不在位或者光模块未上电或未接收光信号常亮红色光口3光模块收发异常常亮绿色收到光信号但未同步闪烁绿色(0.3s亮,0.3s灭)光口3链路正常OPT4光接口状态指示红绿双色常灭RGPS没有配置,或AAU/BBU处于启动状态常亮红色RGPS异常常亮绿色RGPS模块同步卫星过程中闪烁绿色(0.3S亮,0.3S灭)RGPS正常功能模块AAU由天线、滤波器、射频模块和电源模块组成,功能如下:天线:多个天线端口,多个天线振子。滤波器:与每个收发通道对应,为满足基站射频指标提供抑制。射频模块:多个收发通道,功率放大,低噪声放大,输出功率管理,模块温度监控。电源模块:提供整机所需电源,电源控制,电源告警,功耗上报,防雷功能。1.基站硬件总体架构总体架构组网应用2.BBUZXRANV9200单板列表产品功能机柜VC9910A电池柜一体化机柜风扇插箱电源插箱3.AAU
ZXSDRA9611外部接口维护窗接口指示灯说明功能模块4.线缆光纤接地线缆电源线GPS射频线缆线缆1.光纤2.接地线缆3.电源线缆4.GPS射频线缆光纤ZXRANV9200在系统中,光纤有如下用途:
作为ZXRANV9200与RRU的连接线缆。
作为ZXRANV9200与BBU的连接线缆。
作为ZXRANV9200系统与核心网之间的传输线缆。ZXRANV9200使用LC-LC型光纤,外观如图所示:A端B端VBP单板的OF接口RRUVSW单板的ETH1~4接口BBU/核心网的光接口接地线缆接地线缆用于连接BBU、RRU和机柜的接地口与地网,提供对设备以及人身安全的保护。接地线缆为16mm2黄绿线缆,外观如图所示。接地线缆的B端需要根据现场需求制作。A端BBU、RRU和机柜的保护地接口B端接地点电源线电源线用于将外部-48V直流电源接入ZXRANV9200。电源线为成品线,外观如图所示:BBU线缆线缆颜色红色-48VGND蓝色48VDC线缆两端A端BBU的电源模块B端外部电源设备AAU线缆线缆颜色红色-48VGND蓝色48VDC线缆两端A端AAU供电端口B端外部电源设备GPS射频线缆GPS射频线缆用于ZXRANV9200VSW单板GNSS接口和GPS防雷器的连接。GPS射频线缆的外观如图所示:GPS跳线A端GPS防雷器B端GPS天线GPS馈线A端VSW单板的GNSS接口B端GPS防雷器项目七5G基站故障处理1.前期准备更换场景注意事项更换流程工具准备2.更换光模块注意事项更换步骤3.更换BBU更换BBU单板更换V92004.更换AAU注意事项更换步骤1.前期准备更换场景注意事项更换流程工具准备2.更换光模块注意事项更换步骤3.更换BBU更换BBU单板更换V92004.更换AAU注意事项更换步骤更换场景设备维护:部件更换是维护人员进行设备维护的常用手段。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告警或其他设备维护信息确定硬件故障的范围。若单板或机框部件因故障已经退出服务,则可以直接进行相应的更换操作。硬件升级:当部件增加新功能时,需要对硬件进行升级等。设备扩容:当对设备扩容时,可能需要对某些部件进行更换或者拔插操作。注意事项在部件更换过程中,维护人员需要注意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或使业务受到影响。建议不要在话务高峰时期更换可能影响业务的部件,尽量选取话务量最低的时间进行部件更换,例如凌晨2:00~4:00之间。对于主备模式运行的部件,禁止直接更换主用部件,应该先进行主备倒换,确认需更换的部件变为备用状态时再进行更换。部件更换过程不得在雨雪天气下进行。更换流程
为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使部件更换操作对系统业务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维护人员在执行部件更换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循规定的基本操作流程。操作规范
在更换部件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遵守操作规范,以免发生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更换单板过程中,双手持板禁止单手持板操作规范
安装单板过程中,一只手拿把手侧,另一只手扶单板边缘以正确定位。禁止单手持板,且避免从侧面对单板施加外力。操作规范
安装单板过程中,双手保持水平,使单板与机框插槽在同一平面。避免倾斜插拔,禁止向上或向下推压单板,防止单板弯曲变形。工具准备
更换BBU和单板的工具准备如下所示。防静电腕带标签防静电手套一字螺丝刀十字螺丝刀防静电盒工具准备
更换AAU的工具准备如下所示。螺丝刀内六角扳手扳手美工刀防护手套钳子安全帽梯子1.前期准备更换场景注意事项更换流程工具准备2.更换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