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词鉴赏:诗歌的创意解读(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与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一项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C.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有人对这首元曲所配插图提出了质疑,认为与本曲内容不符。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看法并说明理由。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这首词纵情放笔,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请结合画线诗句说说你的阅读感受。(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苏轼的壮志。“诗言志”,诗句就是诗人的心声。“,一览众山小”表达了杜甫不畏艰险、勇于进取的雄心;“人生自古谁无死,”表现了文天祥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回答后面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回答问题。(1)下列对本诗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其热情好客。 B.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一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拄杖”说明诗人已年迈,加之去职回乡后的郁闷,所以诗人不愿乘月叩门叨扰人。 D.这首诗记叙村行沿途风光,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流露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2)请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含的哲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1)这首诗的构思特点是成功地运用了联想和想象的表现手法,请你整理出诗人构思的思路。地上的街灯→→→(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中“定然”一词能否改为“可能”?为什么?(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花”的量词,这里用在“流星”上,你能说出诗人这样用词的妙处吗?(4)诗人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诗人为什么做这样的改编?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下列各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结合诗句内容,具体说说“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突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词人为什么要着力描写梦境?(3)与“学诗谩有惊人句”一句表达情感不相同的是哪一项? A.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D.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月夜杜甫今夜鄜州①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②忆长安。香雾云鬟③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④,双照泪痕干?【注】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郝洲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未解:尚不懂得。③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④虚幌:透明的窗帷。(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诗人想象妻子见月忆己,不说自己想,而说对方在想,不说自己见月思亲,却说对方见月忆人。 B.“未解忆长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知道想念在长安的父亲,另一层是说小儿女不理解妈妈看月的心事。 C.第三联描绘想象中的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这是对“独看”的侧面描写。 D.尾联写自己的愿望,也是写妻子的愿望。说“何时”,实际是茫茫然不可知,诗人感伤现在的孤独,将团聚寄托于将来。(2)诗中有两个字既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并简要说明所在语句的含义。(3)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阅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回答问题。(1)请概括第一节诗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作者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4)学过这首诗后,你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阅读《未选择的路》,回答问题。(1)诗人为什么把诗题定为“未选择的路”?(2)诗人回顾往事时为什么会“轻声叹息”?(3)关于人生的道路,名人曾这样说:①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③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路”的名言?请写出两条。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对恶劣天气的描写非常精彩,“怒号”二字写出秋风威力之大,“卷”“飞”“渡”也呼应风之猛烈。 B.“忍”“欺”写出了作者面对群童抱茅而去的愤懑和无奈。 C.“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中的“铁”字,既写出天气的寒冷难耐,又写出被子的陈旧,表现作者生活极其贫苦。 D.“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写出诗人只是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2)班级要举办杜甫诗歌朗诵会,你想朗诵这首诗。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体会杜甫的处境或情怀,你打算选一幅图作为朗诵背景。你会选择下面两幅图中的哪一幅?请结合这首诗的相关内容说明你选择的理由。选择理由: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和孔子的“,”有异曲同工之妙。(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天上的街市郭沫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1)第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你看”,这是对谁说的?为什么不说“我看”?它跟下面哪两个字相呼应?(3)诗中反复出现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4)想象的东西诗人却说得很肯定,说得似乎确有其事,请说说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丙】《苏轼徙知徐州》(宋)苏轼(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奔走,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遂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①以守,卒全其城。(《宋史·苏轼传》)【注释】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1)阅读【甲】文画横线句,展开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图景。(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i念无与为乐者。念:ii相与獉獉步于中庭。相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庭下如积水空明。翻译:(4)苏轼一生屡遭贬谪,【甲】【乙】两文都是他在贬谪之地所作。同样是对月抒怀,【甲】文中他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乙】文则借月夜美景排遣胸中的,表现出他旷达的胸怀。【丙】文记载了苏轼被贬徐州时,在洪水泛溢“城将败”之际,他采取驱赶富人回城、、让官吏分堵守护等措施保全了徐州城。由此看来,他虽身处逆境,却具有“”(用《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的胸襟。(5)初三即将毕业分离,同学们舍不得三年的情谊,在这个特殊时期,谈谈你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的认识。(6)古诗文中还有很多描写月亮的诗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诗的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这两句诗。(4)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说说理由。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话蕴含了什么哲理?(2)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阅读《赠从弟(其二)》,完成下面的题目。(1)《赠从弟(其二)》是一首咏物诗,标题是“赠从弟”,内容却写“松”,为什么?请分析作者的用意。(2)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3)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这样就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答:(4)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答:
答案一、复合题(共18题)1.【答案】(1)C(2)示例一:我觉得不太符合。这首元曲描绘了游子骑着瘦马,在苍凉的古道踽踽独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愁之苦。可画中之马很剽悍,毫无长途跋涉的疲乏,道路也无苍凉之感。示例二:我觉得是符合的。这首元曲描绘了游子骑着瘦马,在苍凉的古道踽踽独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愁之苦。画面中的游子苍老憔悴、满脸愁容,很好的表现了他的乡愁。解析:首先要仔细观看插图,可从周围环境、人物穿着、人物行为等推断插图中的故事情节。进而推断所描绘的人物心情和作者要表达的诗意。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插图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解析】(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天色将晚,暮色弥漫,我的家乡哪里呢?烟波浩渺的江上,一片迷漾,引起我无数的忧愁。此句正好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相契合。其它几项都不是写思乡之情的。2.【答案】(1)我感受到了苏轼纵横狂放的豪情。读这一句时,我仿佛看到了苏轼率众出猎时的整齐装备和盛大场面。只见他牵着黄狗,擎着猎鹰,头戴锦帽,身披貂衣,意气风发地率领众人纵马驰骋,如疾风一样卷过山冈。这是何等的威武狂放啊!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解答这类题要在对全诗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问题做出正确回答,答题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观点。通读全诗,可以看出这首词纵情放笔,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让我感受到了苏轼纵横狂放的豪情。读这一句时,我仿佛看到了苏轼率众出猎时的整齐装备和盛大场面。只见他牵着黄狗,擎着猎鹰,头戴锦帽,身披貂衣,意气风发地率领众人纵马驰骋,如疾风一样卷过山冈。这是何等的威武狂放啊!(2)杀敌报国;会当凌绝顶;留取丹心照汗青【解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感悟能力及诗句默写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大意;结合诗句内容来体会词句的表现手法及词人的情感。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直接性默写题、理解性默写题、迁移性默写题、运用性默写题、简单赏析性默写题五种类型。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通读全诗,可以看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苏轼杀敌报国的壮志。默写时注意“凌”“汗”的写法。3.【答案】(1)描写;破坏(2)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诗人饱经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作者的大声疾呼,正是他炽热的忧国忧民情感的流露。4.【答案】(1)B(2)诗句意思指: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海内有知心的朋友,也像是近邻一样,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以其积极。【解析】(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君离别意,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你去蜀州,去和留虽有不同!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是很动人的,不是悲伤之情。(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词语言的鉴赏。好在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情深意重,也好像是近在咫尺,又体现了作者的宽阔胸襟,以其积极。5.【答案】(1)D(2)哲理:人生中,很多时候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件,只要敢于探索,就会迎来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6.【答案】(1)天上的明星;天上的街市;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2)不能。因为“定然”是肯定的语气,而“可能”是也许、推测的语气,改后不能表达作者坚定的信念,削弱了表现力。(3)诗人将“花”的量词“朵”用在流星上,表现了流星像一个火团的特征,又与灯笼的比喻相应,而且让读者感到“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诗人想象牛郎织女骑着牛儿来往,过银河,游天街,过着自由幸福的生活。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一个在天河之东,一个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相会”。诗人做这样的改编体现了其对自由民主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丑恶现实的不满。7.【答案】(1)辽阔、壮美(2)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有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这梦境中寻求出路。(3)D【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是一个有才情,有追求的女性,在封建社会,这种追求是不可能实现了,所以只能在梦中,结合原文具体分析,关键点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的追求。(3)本题考查诗句思想感情的把握。“学诗谩有惊人句”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ABC.都抒发胸中怀才不遇的愤懑;D.“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达乐观豁达的情怀。故选:D。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曰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8.【答案】(1)C(2)这两个字是“湿”“集”。描绘妻子的望月之久、忆夫之深,以至夜深不寐,雾湿云鬟,月寒玉情。(3)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相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9.【答案】(1)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会到来。(2)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3)当越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那段往事时,那过去的一切便会变得美好起来。这是诗人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4)(示例)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坎坷和挫折,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面对,就不会被挫折打败。10.【答案】(1)诗的重点是写未选择的路。因为人生短暂,往往只能选择一条路走,那未走的路就会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2)作者回顾往事时“轻声叹息”,是对未曾选择的人生道路的留恋与遗憾。(3)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但丁)②最曲折的路有时最简捷。(孚希特万格)11.【答案】(1)D(2)甲图:画面表现的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意境,表现出了秋屋漏雨的严重,杜甫一家生活的简陋,也体现出作者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能让朗读者体会到作者当时的艰苦处境。(诵读的时候可以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杜甫生活的艰辛。)乙图:画面表现的是“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意境,揭示了本诗的主旨,袒露出作者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广阔无私胸怀,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诵读的时候可以让我们受到感染,从而传承这种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D项错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一纵一收。一纵,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一收,又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诗人自然不能入睡。“长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觉夜长,还因自己和国家都在风雨飘摇中挣扎而觉得夜长。“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这种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铁的艰苦处境激发岀来的,并不仅仅只有因为屋破漏雨,长夜难熬,才睡不着觉的愁苦情绪。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题干,需要知道图画内容所对应的诗句,再写出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第一幅图对应的诗句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句诗写出了作者生活贫困,生存环境艰苦;第二幅图对应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句诗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朗诵的时候,要将这两种情感读出来。12.【答案】(1)泰山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一样,切断了那阳光,分出了山南向阳明亮,山北背阴晦暗的两个世界,有力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2)泰山的最高峰又指人生的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坚韧不拔的性格,敢于攀登人生顶峰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4)①这不仅是诗人要登上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决心攀登人生极顶的雄心壮志。②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13.【答案】(1)第一节以明星和街灯互喻,由实到虚,虚实交错,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为全诗瑰丽的想象打下了基础。(2)对读者说。作者好像在与读者一同欣赏天上的街市,如果用“我看”,就写不出这种交流。与“不信”相呼应。(3)诗中的“定然”“定”表现的明明是想象的内容,却用断定的语气加以肯定,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使读者受到感染和鼓舞。(4)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坚定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现实生活的坚决否定和抨击。14.【答案】(1)示例:皎洁的月光倾泄在朱红色的楼阁上,它在慢慢游走,穿过低垂的雕花窗户,月光被窗棂分割、打碎成无数条细碎的光带,照着没有睡意的人。(2)i想到。ii一起。(3)月光照在庭院中,像一潭清水似的清澈透明。(4)苦闷;调动守城军队,修筑长堤拦截洪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月亮有圆就有缺,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如此。同窗三年的我们即将分别,这是人生中的必然,我们也不必为此伤心难过。(6)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解析】(1)本题考查描绘诗词画面。画线句的大意是: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描绘画面时,展开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丰富诗词的内容即可。(2)i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念”是古今异义词,在此句中的意思为“考虑,想到”;“相与”的意思为“共同,一起”。(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这句话可直译为:庭院像一潭清水一样清澈透明。为何如一潭清水?因为月光投射在庭院中,地面明亮得好似一汪清水一样。翻译时要将省略掉的内容补充上。(4)本题考查理解诗词的内容及写作背景。《记承天寺夜游》是作者在被贬后,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内心苦闷的心境下所作,表现出他虽不得志但心态乐观、心胸旷达的情怀。《苏轼徙知徐州》讲述的是苏轼调任徐州后,洪水泛滥,苏轼调动禁军,修筑长堤拦截洪水的故事。三篇短文都赞颂了他逆境中的旷达胸襟,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形容最为贴切。(5)本题结合生活场景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这句话的大意是: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谈认识,不能脱离题干给出的场景,要注意表达出乐观积极的心态。(6)本题考查古诗文的理解性默写。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有不少包含有月亮意象的句子,如“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句,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译文:苏轼调任徐州。黄河在曹村附近决堤,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水不断上涨不久就要泄进城里,城墙即将被冲毁,城里的富人争着逃出城去避难。苏轼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