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思路及解题示范20140305
一、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
所谓的名词术语及概念无非是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及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九种题型解题思路二、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
所谓关键性语句即内容上的文章不同层次的中心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常常有这样几种: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影响的语句;能帮助考生准确理解整个作品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内涵较为丰富的语句;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对于此类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三、信息筛选整合性试题思路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这“整合信息”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或像蜜一样蕴涵在花蕊里,或像珍珠一样蕴藏在蚌壳里。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四、归纳内容要点类试题思路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解决这类试题,应该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准确的基础上,在具体的操作中,先要找出相关的答题区间,然后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或者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来进行具体的总结与把握、筛选与提炼、加工与转化,往往是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加以阐发、含蓄的内容加以解说。五、归纳主旨性试题思路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点,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解答这类试题,应该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再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六、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
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七、推断和想象性试题思路
根据文中的材料推出新的结论,实际上是运用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在原文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想象进行再创造,推出原文没有直接表述的观点,得出原文所没有必要直接得出的结论,或者提出新的看法。根据文中的观点推出作者对相关问题的看法
这类题目中的推断和想象要合乎逻辑,就是符合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指符合推理的规则。如果用因果推理法,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如果用类比推理,就要看事物之间是否有可比性,如此等等。这称为推断要有“理”。八、表达技巧性试题思路
表达技巧,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
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以及前呼后应等。
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答这样的试题主要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二是对表达对文章主旨的作用。九、审美鉴赏性试题思路
审美鉴赏性试题,属于文学评论中的一种,是读者在选定的评论角度对作品作出的观点和看法,阅读者的看法也就是短文赏析的中心论点。这类题型要求能分辨出文章语句段的表现技法,领悟其表达技巧,审视他的艺术效果,把握他的独特风格,进而进行富有个性的鉴赏。一般来说题目只会要求从某个方面(或主题、或构思、或艺术特点等)来进行赏析。写作时只能紧扣一个方面,从某一角度赏析,选准角度,不求面面俱到。
具体鉴赏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4、从语体的角度鉴赏,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5、从情感的角度鉴赏,要善于体味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感情,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12
感受高考
07高考阅读题必答题(07高考语文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创新与想象王生平⑴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12-A)
⑵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12-B),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⑶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12-C)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⑷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4题)1964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14题)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12-E)中外先贤、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⑸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12-D)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ACB“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错误;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应为“逻辑思维”;
E“职业痴呆”并非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判断错误。)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是(3分)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B.毛泽东说,《木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觉与顿悟。答案:D(答非所问。)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4分)答案:(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重复。第二段是说艺术的表达技巧需要适中,符合客观规律,因而有科学性;第四段则说艺术作品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因而有科学性。(意对即可。)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15、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观点的概括能力。答案: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学习艺术,以不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和创造能力。
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应该学习科学,以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艺术的规律。
一个人既懂得自然科学,又有艺术素养,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意对即可,应分别作答。)一、知——整体把握——先读原文明概要二、明——审清题目——再读题干明要求1、答案区间2、回答内容3、答案标准三、对——定位提取——找出范围对应句四、比——比较筛选——求同存异巧排除1、选项肢与文本2、选项肢与选项肢五、思——审定方式——参照设误定答案有的放矢观其大略定位检索剔肉存骨水落石出解题步骤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一步:划读原文找主题、找思路。(社科文找“问题”,科技文找“概念”)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第二步: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题目提示)解题方法与技巧: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类同。解题方法与技巧:第三步:对读题目,找区位,找差别,找错因,找答案。1、找区位,审题干。即阅读每一选项,并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区位。2、找差别,包括内查语意与外查关系。内查语意。对照原文,精读相应文字,查找区位的相关叙述与选项有没有意思上的差别,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程度、范围、角度、先后顺序等。外查关系。查找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话题关系——与前后文是否属于同一话题;逻辑关系——在逻辑上与前后文是否一致。3、找错因常见的干扰项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无中生有——失之有据;二、偷换概念——移花接木;三、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四、随意扩缩——以偏概全;五、颠倒错位——以假乱真;1、原因与结果颠倒2、主要与次要颠倒六、悖于事理——不合逻辑;1、已然与未然2、单可与兼备3、肯定与否定4、言此与言彼5、偶然与必然七、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设误方式认清干扰点!!!按照题目要求检索相关信息,准确判断出选项对原文相关信息的理解、判断是否严密、是否全面、是否有依据必须了解一些常见的干扰点或设误方式。为此,必须弄清命题人编写错误选项的几种手法。在弄清了错误选项的迷惑特征以后,再逐项审查,不难确定正确答案。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式7【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试题】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剖析】根据原文,排名依据均为“发行量”,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A项“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例1——无中生有
【对应文段】
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说法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D、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例2——无中生有理论:命题人根据在设置选项时,故意脱离全篇内容,断章取义,捏造事实,架空分析,无中生有,以此来检测考生的整体阅读能力。
1、来一个似是而非的推断;
2、或者来一个正确判断,但是这一判断不能从原文任何一处信息找到相关依据;遇到这样的选项也不能作为正确答案,因为信息的推断强调的是由此及彼,推断的前提是原文的相关信息,不能失之有据。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例3——偷换概念[相关信息]
……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范围的调节性上发生了进化。……【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B、“比较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进化。”(1999年第17题)例4——偷换概念
[剖析]“更宽的范围”与“更宽范围的调节性”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命题者在这里把它等同了。理论:
命题人巧妙地利用不等值的词语来偷换原文相关信息中的词语,或增加,或遗漏,或更换,移花接木,以图瞒天过海,引人入瓮。
【对应文段】
……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例5——强加因果【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是否正确?为什么?(广东卷第10题)
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剖析】根据原文,“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所以A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34【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说法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湖北卷)
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直范围是立体的。
C、航天员在月球上行走,由于没有空气阻力,重力也只有地球重力的1/6,所以与地面行走一样,而且是健步如飞。
【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比如在月球上行走。登月航天员的经验告诉我们,由于月面没有空气,因而没有空气阻力,加上重力只有地球重力的1/6,如果像在地球上那样双脚轮流迈步,走起来会轻飘飘的,一蹬地身体就会弹得老高,一步能跨出老远,感觉很别扭,还不如像袋鼠一样双脚并齐、向前蹦跳感到舒适。例6——强加因果【剖析】原文说“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B项却说“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这样的推断缺少依据。C项推断的前提是正确的,但是“所以”以下的结论却是错误的,两者不存在因果关系。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常常在事物的因果关系上设置干扰,或将因果关系颠倒,或强加因果关系。命题人从原文中截取两句看似有因果关系的信息句,通过“技术”处理巧妙地合在一起,选择项由已知结果所推断的原因或由原因所推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有悖逻辑。
随意扩缩——部分与整体模糊
[相关文段]“……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
【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这句话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C、“在汉代画像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2001年高考全国卷第20题)
【剖析】两句相悖,命题人用“凡是”一词,夸大了范围,将部分与整体模糊,以偏概全,有失偏颇,不仔细审读就会步关羽,“大意失荆州”。(亦可看作强加因果)例7
【对应文段】
……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面说法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为什么?(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同样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随意扩缩——部分与整体模糊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可以用笔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例8颠倒错位1——原因与结果颠倒例9
……传统认为,哺乳动物冬眠的奥秘在于心脏。无论冬眠动物,还是非冬眠动物,甚至人类,其心脏工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的细胞时,就引起心脏收缩;当钙离子随即排出细胞时,心脏又开始舒张。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从而使心脏的舒张越来越困难,最后导致死亡;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C、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理论:
命题者在事物、现象产生、出现的时间上设置干扰,他们有时将原因、条件表述为结果,有时将结果表述为原因、条件,也有时将后期表述为先期,有时将先期或后期表述为“先期和后期”。【对应文段】【剖析】颠倒了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二段指出“当钙离子流进心脏细胞时,心脏就收缩;当钙离子排出心脏细胞时,心脏就舒张”,这是所有冬眠动物和非冬眠动物的“心脏工作原理”,而c选项却把它说成是“当心脏收缩时,钙离子就流进心脏细胞;当心脏舒张时,钙离子就从心脏细胞中排出”。【对应文段】因为水由氢和氧原子构成,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在身体暴露于一个强磁场,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原子核的能量便开始改变。在脉冲之后,原子核返回先前的状态,一个共振波便发射出来。这样,原子核振荡的微小变化就可以探侧出来。【试题】下列对“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福建卷第9题)
C.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便会产生微小振荡,发射出共振波。
D.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体内氢原子核能够通过磁共振图像反映出人体疾病的水分变化。39前期与后期(时态不清)
先期:事物发展的前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前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后期:事物发展的后阶段时间或某一历史时期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情况。注意“前、后”以及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关键词语40颠倒错位2——主要与次要颠倒
【对应文段】
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领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否符合文意?为什么?(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剖析】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所以,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理论: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颠倒。分清主次,仔细对比原文例10
……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过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过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的势力曾向北扩展,虽然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2005年全国卷第6题)颠倒错位2——主要与次要颠倒例10【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为什么?B、从地理空间关系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解析】据原文所提供信息,“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42有悖客观1——已然与未然混淆
[对应文段]有人提出了下丘脑存在免疫—神经—内分泌整合中心的学说,这反映出西医学在更深入的层次上认识生命本质的同时,对机体整体的调控研究也日趋重视;但它对于免疫、神经、内分泌这三个原来认为独立的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协调以维持机体稳定,这一整合功能失常用什么措施纠正等问题,还是解释得不够清楚。而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发现这一证型的患者存在着潜在的以下丘脑免疫—神经—内分泌功能减退为主的病变,其影响可波及免疫功能,波及下丘脑、垂体所属的靶腺。中医采用补肾疗法,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湖南卷第8题)
A.西医学提出了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剖析】原文说西医提出下丘脑存在整合中心的学说,中医学对于肾阳虚证的研究,有所发现,采用补肾疗法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不能据此说中医学解决了这一学说应用中的问题。理论:
“已然”是事物已经产生的情况,“未然”是事物即将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常见关键词语有:“目前、将会、已经、大概、也许、可能”等
例11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全国卷I第10题)
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对应文段】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有悖客观1——已然与未然混淆例12
【剖析】据原文,“把胰岛素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这项结果目前只在“小鼠”体内得以实现,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所以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推断犯了把“未然”误为“已然”的错误。[2006四川卷]“不过,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87个发展中国家将不可能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D.因为87个发展中国家将在2015年放弃使用溴甲烷,所以目前已有15个发达国家明确表态不再使用溴甲烷。分析:忽略了“如果这一承诺不能兑现”的前提,把尚未实现的“可能”变为了“现实”。]45有悖客观2——单可与兼备混淆
【对应文段】
……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
【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为什么?(湖北卷第8题)
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剖析】根据原文,无论采用“吸纯氧排氮”的方法,还是采用“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的方法,均可达到防止减压病的目的。所以,对防止减压病而言,这两种方法是选择关系(原文中有“也不会’的语言提示),而B项却将其误述成了兼备关系(有“并且”的语言提示)。理论:
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分清选择还是兼备
例1346有悖客观3——肯定与否定混淆
【对应文段】
……网络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试题】下列有关“网络协议”的理解是否符合原文意思?为什么?(辽宁卷第7题)
D、网络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剖析】根据原文,网络协议是能使人们链接“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的,两者密切相关,而且原文对此用了“甚至”一词。“甚至”指“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而D项却将此判断为“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这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划出肯定否定词
例1447
[第二段]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第三段]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例15有悖客观4——言此与言彼混淆(张冠李戴)【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对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的理解是否符合文意?为什么?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理论: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有时题干要求从“此”对象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对象入手分析;有时题干要求从事物“此”方面入手作分析,而错项却从“彼”方面入手分析。圈出对象,知彼知己
【剖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第三段说的是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题干要求从“此”(宋朝统治者)入手分析,而D项却从“彼”(藏族)入手分析,这就犯了表述对象误判的错误。例16有悖客观5——偶然与必然混淆
……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源源所在。因为夏族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翻越要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2005年全国卷第6题)【试题】据原文所提供信息,下面这句话的理解是否正确?为什么?D、商人要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解析】据原文所提供信息,“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一、无中生有——失之有据;二、偷换概念——移花接木;三、强加因果——牵强附会;四、随意扩缩——以偏概全;五、颠倒错位——以假乱真;1、原因与结果颠倒2、主要与次要颠倒六、悖于事理——不合逻辑;1、已然与未然2、单可与兼备3、肯定与否定4、言此与言彼5、偶然与必然七、答非所问——文不对题;设误方式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式750常见错误陷阱及标志错因标志句、重点句或思考点内容曲解张冠李戴某某的观点是;在……看来;某某认为……误划类别注意划分的标准是否一致,是否有前提,状语是否前置。指代有误代词,这些、那些、与此相反、上述、按照这种……51程度差错混淆范围副词,全部、大都、基本上、约、几乎以偏概全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时态不清混淆已然未然副词,已经、将要、完成、指日可待、正在走出实验室错因标志句、重点句或思考点常见错误陷阱及标志52错因标志句、重点句或思考点不合逻辑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因果颠倒关联词,因果的位置和原句是否一致;选项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之所以,条件、因果、假设等关联词强加因果偷换概念增加减少一两个词,甚至是“的”
“了”等改变意思;或换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以改变意思。必要当充要只要……就只有……才答非所问明确试题的指向,找到语意重点所在常见错误陷阱及标志敏感性词语关联词语(因果、条件、转折、假设、递进、承接等连词)判断词指示代词有分寸感的词语部分——整体可能——现实已然——未然有分寸感的词语程度更、最、尤其、特别数量许多、部分、绝大多数、一些、唯一、约、几乎、之一推测可能、也许时间至今、现在、自古以来顺序首先、其次、最后温馨提示:一、具备两种心理2、仔细;1、专注;二、注意思路方法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步骤解题步骤顺口溜咬住原文不放松,答案就在文章中。先读全文做标记,依据特点通大意;再读题干明方向,落实原文对应句;最后巧比看差异,得出答案较容易。57
解读示范(一)
2008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诗与直觉朱光潜
无论是欣赏或是创造,都必须见到一种诗的境界。这里“见”字最紧要。凡所见皆成境界,但不必全是诗的境界。一种境界是否能成为诗的境界,全靠“见”的作用如何。诗的“见”必为“直觉”。有“见”即有“觉”,觉可为“直觉”,亦可为“知觉”。直觉必须是对于个别事物的知,“知觉”必须是对于诸事物中关系的知,亦称“名理的知”。例如,看见一株梅花,你觉得“这是梅花”,“它是冬天开花的木本植物”,“它的花是香的,可以摘来插瓶或送人”等等,你所觉到的是梅花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就是它的意义”。意义都从关系见出,了解意义的知都是“名理的知”,都可用“A为B”公式表示出来。认识A为B,便是知觉A,便是把所觉对象A归纳到一个概念B里去。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无意义,必须与B、C等发生关系才有意义。我们的注意不能在A本身停住,必须把A当作一块踏脚石,跳到与A有关系的事物B、C等等上去。但是所觉对象除开它的意义之夕卜,尚有它本身形象。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
诗的境界是用“直觉”见出来的,它是“直觉的知”的内容而不是“名理的知”的内容。比如说崔颢的《长干曲》,你必须在一顷刻中把它所写的情境看成一幅新鲜的图画,或是一幕生动的戏剧,让它笼罩住你的全部意识,使你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玩味它,以至于把它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暂时忘去。在这一顷刻中你不能同时起“它是一首唐人五绝”、“它用平声韵”、“横塘是某处地名”、“我自己曾经被一位不相识的人认为同乡”之类的联想。这些联想一发生,你立刻就从诗的境界迁移到名理世界和实际世界了。
这番话并非否认思考和联想对于诗的重要。作诗和读诗,都必用思考,都必起联想,至于思考愈周密,诗的境界愈深刻;联想愈丰富,诗的境界愈完美。但是在用思考起联想时,你的心思在旁驰博骛,决不能同时直觉到完整的诗的境界。思想与联想只是一种酝酿工作。直觉的知常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亦可酿成直觉的知,但决不能同时进行,因为心本无二用,而直觉的特色尤在凝神注视。读一首诗和作一首诗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思索之后,一旦豁然贯通,全诗的境界于是像灵光一现似的突现在眼前,使人心旷神怡,忘怀一切。这种现象通常被人称为“灵感”。诗的境界的突现都起于灵感。灵感亦并无神秘之处,它就是直觉,就是“想象”,也就是禅家所谓的“悟”。
一个境界如果不能在直觉中成为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那就还没有完整的形象,就还不成为诗的境界。一首诗如果不能令人当作一个独立自足的意象看,那还有芜杂凑塞或空虚的毛病,不能算是好诗。古典派学者向来主张艺术须有“整一”,实在有一个深埋在里面,就是要使在读者心中能成为一种完整的独立自足的境界。(本文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63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A、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从事物间的联系中概括出来的意义,都不属于“直觉”。B、“知觉”可用“A为B”的公式表示,就“名理的知”而言,A自身没有意义。C、“‘直觉的知’的内容”的获得并非易事,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D、灵感就如同禅家所说的“悟”一样,常常突现于眼前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E、在古典派学者看来,“独立自足的境界”应当包含在艺术须有的“整一”之中。C项“全靠读者的思考与联想来完成”与文中“在凝神注视梅花时,你可以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它本身的形象,就像注视一幅梅花画似的,无暇思索它的意义或是它与其他事物的关系。这时你仍有所觉,这就是梅花本身形象在你心中所现的‘意象’。这种‘觉’就是克罗齐所说的‘直觉’”不符;
D项“而非艰苦思索的结果”与原文第4段中的灵感是“都常须经过艰苦思索……”相悖。评分标准: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6413、下面对诗的赏析,符合“直觉的知”的一项是(3分)A、在欣赏《诗经·蒹葭》时,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B、在欣赏曹操《观沧海》时,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C、在欣赏杜甫《望岳》时,感觉到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雄伟壮丽。D、在欣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时,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A项“注意到了韵脚变化和重章叠唱的特点”,属于“名理的知”B项的“领悟到了诗人当时的志向与理想”,属于“名理的知”D项的“体味到了西湖深厚的文化积淀”,都属于“名理的知”6514、在“诗的境界”形成的过程中,只能有“直觉的知”而不能有“名理的知”。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4分)分析:(4分)本考题考查考生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句子的含义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思考与联想必不可少;(2分)通过思考与联想,“直觉的知”可进为“名理的知”,“名理的知”也可酿成“直觉的知”(2分)(主要信息来自于第4、5两段。)66
15、“见”升华为“诗的境界”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4分)分析:(4分)本考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C。
答案:①由“见”到“直觉”,并依靠“直觉”发现“诗的境界”;②处理好“直觉的知”与“名理的知”的关系,二者不能同时进行;③重视“灵感”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④强调“独立自足的意象”在“诗的境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7
解读示范(二)
2004年全国丙卷68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茶马古道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①概说茶马互市及与茶马古道的关系例一·2004年全国丙卷科学类文章(7—10)唐69
到宋代,内地茶叶生产飞跃发展,其中一部分茶叶“用于博马,实行官营”,在四川的名山等地设置了专门管理茶马贸易的“茶马司”。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②介绍茶马互市被宋朝重视及其原因宋70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招待客人,首先端出来的就是茶;外出旅行,必带的也是茶;累了,饮几口热茶能立即消除疲劳;病了,饮一口浓茶能解毒去病;用煮过的茶叶喂牲畜,马吃了长膘快,牛吃了增加奶量。尤其藏族平时食用肉、乳较多,喝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③介绍茶马互市受到藏族重视的原因宋
唐宋以后,汉藏人民之间通过“茶马互市”建立起来的友谊,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④介绍茶马古道的形成及其重要价值元
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⑤介绍茶马古道沿线民贸的繁荣状况清73
“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⑥总说茶马古道不容低估的历史作用74①概说茶马互市及与茶马古道的关系②介绍茶马互市被宋朝重视及其原因③介绍茶马互市受到藏族重视的原因④介绍茶马古道的形成及其重要价值⑤介绍茶马古道沿线民贸的繁荣状况⑥总说茶马古道不容低估的历史作用唐宋元清《茶马古道》思路结构图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B76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所谓“茶马古道”是汉藏两族之间由于长期以茶易马而形成的贸易通道。[第一段]今天人们所说的“茶马古道”,源自古代的“茶马互市”,即先有“互市”,后有“古道”。而“茶马互市”是我国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贸易形式,唐代文献中就已经有所记载。[第二段]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第三段]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第二段]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78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茶马古道”到元代已成为一条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和治藏安藏之道。[第四段]元代为了加强对藏区的管理,在“茶马古道”沿线推行“土官治土民”的土司制度,把以“茶马互市”为主的交通线路定为正式驿路,并设置驿站。从此“茶马古道”既是经贸之道、文化之道,又是治藏安藏之道。√7.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D.“茶马古道”为发展经济、团结人民和国家统一发挥了很大的历史作用。[第四段]“茶马古道”作为连接内地与康藏地区的交通大动脉,历经唐、宋、元、明、清,虽然最终消失,但它对促进康藏地区经济发展、加强汉藏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的历史作用不容低估√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
B.以茶易马,可以满足国家连年战争中对马匹的迫切需要。C.汉藏之间的贸易往来,有利于维护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D8.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与藏族等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同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第二段]
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当时契丹、西夏和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崛起对两宋政权造成严重威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委托加工协议书案例参考
- 电影导演聘请合同范本
- 显示器代理协议书参考
- 珠海市企业集体合同参考
- 门禁报警课程设计
- 广告代理合同如何约定费用和结算
- 上海市出口产品购销协议
- 权威土地转让协议书范本
- 网络数据查询协议
- 投资合作方共同建设合同
- 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 【中期小结】《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有效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 课程设计(论文)3kta梨果酱车间工艺设计
- 诊所执业情况工作总结诊所执业期间业务开展情况.doc
- 内外脚手架施工方案
- 毕业设计(论文)长沙办公楼空调系统设计
- 第三章电阻材料
- 在街道计生协会换届选举暨三届一次理事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 公务员考试遴选、选调考试答题卡练字方格(A4纸可直接打印)
- 历史社团活动方案(共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