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1.gif)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2.gif)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3.gif)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4.gif)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b4ac8ca918a68aa3b7933213e1b5091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俞大猷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献追败之。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袭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选自《明史》,有删减)【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②闾峡澳:地名。③乞归:请求退休。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⑤所在:所到之地。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逃跑”之意。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D.“以古贤豪自期”与“不期而遇”中的“期”含义相同。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B.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C.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D.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4.在本文及前面俞大献写的诗《舟师》中,俞大猷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地方?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钱金玉官松江千总①,性刚果。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其戚友尼②之曰:“军事方急,祸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急为?”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④。及东炮台陷,弹丸咸集于西炮台。钱奋勇督战,喋血数小时,左臂中三弹,曾不少却。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未几,一弹来,中左乳,遂仆。弥留之际,犹大呼“贼奴误国”不置⑤。(选文有删改)【注】①千总:清朝武官名称。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ù):勉励。⑤置:停。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性刚果。
性:__________________(2)及东炮台陷。
及:__________________(3)弹丸咸集于西炮台。
咸:__________________(4)曾不少却。
却:__________________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道光壬寅鸦片衅起,钱方假归省亲,闻讯,即束装起行。(2)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4.选文中的钱金玉有哪些宝贵的品质?请分条概括。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召之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识士忧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郡守,寇乱扬、徐二州,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①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营,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②。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郡守多肆贪暴,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假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③,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归降。纲乃单车入婴营,散遣其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④然。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选自《后汉书·张纲传》,有删改)【注释】①率:大都,一般。②申示国恩:表明国家的恩惠。③几:通“机”,关键。④晏:安然,太平。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纲延置上坐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郡守信有罪矣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而厉布衣之节
濯清涟而不妖D.散遣其部众
必先苦其心志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限断三处)()。A.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B.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C.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D.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纲身为平民子弟,不同于官宦人家的公子,他年轻时就通晓经学、磨砺节操。B.先前派遣的郡守大都向朝廷要求派很多的兵马,而张纲则是轻车简行、赴命任职。C.张纲着重从“非明”“非智”等六个方面来劝谕张婴一伙弃暗投明、归顺朝廷。D.选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张纲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非凡的智勇胆识。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归降。(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乙】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①。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②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节选自《汉书·司马迁传》)【丙】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丁】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注释】①累绁(xiè):捆绑犯人的绳索。②惟:思。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苟富贵,无相忘
②故不为苟得也B.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C.①扶苏以数谏故
②既克,公问其故D.①今或闻无罪
②或王命急宣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辍耕之垄上
②何陋之有B.①为天下唱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C.①固以怪之矣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D.①乃喟然而叹曰
②康肃笑而遣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4.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对司马迁的评价。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公徐应曰:“罪人苏轼。”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④剧:痛快。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____________)⑵自谓名不下人(___________)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3.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东坡以“_____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①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②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模仿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
名:名望,名声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
视:同“示”,给……看D.徒夺为文力
夺:改变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3.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数百年未有此人关联教材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1)此:___________非直衔杯酒而已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2)直:___________俯眉暂仕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俯眉:低下头。(3)俯眉:___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B.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C.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D.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4.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孀居,犹才未中年。夫人性严明,训励诸子,言动以礼,姻族敬惮。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时霖雨久,宅墙夜隋,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戒之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景温、景庄皆进士擢第,并有重名。虽贵达,稍息于辞旨犹杖之。景让除浙西,问曰:“何日进发?”景让忘于审思,对以“近日”。夫人曰:“若此日吾或有故,不行如何?”景让惶惧。夫人曰:“汝今贵达,不须老母可矣!”命僮仆斥去衣,箬于堂下。景让时已班白矣,搢绅以为美谈。在浙西,左押衙因应对有失,杖死,既而军中汹汹,将为乱。夫人乃候其受衙,出坐厅中,叱景让立厅下,曰;“天子以方镇命汝,安得轻用刑?如众心不宁,非惟上负天子,而令垂白之母羞辱而死,使吾何面目见汝先人于地下?”左右皆感咽。命杖其背,宾客大将拜泣乞之,良久乃许,军中遂息。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励诸子训:教诲B.家贫无资资:钱财C.夫人戒之曰戒:惩戒D.乃令闭如故故:从前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A.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B.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C.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D.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让母亲认为僮仆把船槽卖钱会招来灾祸,应该谨镇对待非正常途径得到的东西。B.景让母亲寡居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很严格,受到烟亲族人的敬重,被搢绅传为美谈。C.景让母亲责罚头发已花白的景让,因为他未按礼仪向母亲禀报到浙西就任的时间。D.景让母亲斥责景让滥用重刑动摇军心,辜负了皇上重托,也会使年老的母亲蒙羞。LISTNUMOutlineDefault\l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LISTNUMOutlineDefault\l3“旷达豪放苏东坡”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甲】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丙】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皆有忧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言讫泪下,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欠,乃甚于水旱。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1.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B.颔联“踏槐花”源自“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C.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D.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月色入户____________(2)亲入村落____________(3)臣亦不觉流涕____________(4)臣窃度之____________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5.“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请你谈谈“气”和“诗书”的关系。6.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请你结合乙、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的理解。
LISTNUMOutlineDefault\l3\s0中考语文三轮冲刺《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强化练习(含详解)答案解析、古诗文阅读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D2.B3.忠诚报国,年老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4.有奇节,有将才,忠诚许国,爱护部下,善用计谋,功勋卓著。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有明显错误。“以古贤豪自期”中的“期”意思是:期许、期待,“不期而遇”中的“期”意思是约定(日期),含义明显不同,而非“含义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意思是:俞大猷做将军,十分廉洁,对待部下有恩宠,屡次建立大功。“大猷为将廉”主谓结构,应在“廉”后停顿;“驭下有恩”主谓结构,应在“恩”后停顿;因此断句为: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故选B。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许:预先答应给与。弥:更加。笃:坚定。大勋:大功。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根据《舟师》“倚剑东溟势独雄,扶桑今在指挥中”和选文“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可知,有奇节(或忧远大理想);根据《舟师》“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和选文“廷臣争言大猷才”,可知有将才;根据《舟师》“队火光摇河汉影,歌声气压虬龙宫”和选文“忠诚许国,老而弥笃”可知,忠诚许国;根据《舟师》“夕阳景里归篷近,背水阵奇战士功”和选文“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可知善用计谋(或擅长用兵);根据选文“驭下有恩”,可知爱护部下;根据选文“所在有大勋”,可知功勋卓著。参考译文当初,因为倭寇灾祸紧急,朝廷特别命令都督刘远做浙江总兵官,几个月过去了,刘远也没有什么作为。朝廷的大臣争着说俞大猷的才能。于是,朝廷避免了刘远,让俞大猷代替。倭寇侵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俞大猷协同邦政打败了倭寇,倭寇向陶山逃跑,准备从黄浦逃往大海,俞大猷追上并打败了他们。俞大猷做将军,十分廉洁,对待部下有恩宠,屡次建立大功。威名震慑南部疆土。万历元年的秋天,海上来的倭寇突然袭击闾峡澳,因坐失良机被革职。三次上书请求退休。死后,追赠左都督,谥号武襄。俞大猷有奇特的气节操行,把古代的贤能豪爽之士作为自己的期许。他用兵的特点是,先定下计策,然后打仗,不贪图眼前功劳。忠诚报国,年老更加坚定,所到之地都能建立大功。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武平、崖州、饶平等地都建有他的祠堂。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2.性情,性格。
到,等到。
全,都。
后退,退却。3.(1)道光壬寅年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2)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4.(1)刚毅果敢。(2)忠于职守。(3)忠贞爱国。(4)英勇无畏,不怕死。(5)与士卒同甘共苦。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本句句意为: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故断句为: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性情刚毅果敢。性:性情,性格。(2)句意:到了东炮台陷落后。及:到,等到。(3)句意: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咸:全,都。(4)句意:竟然毫不后退。却:后退,退却。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1)衅起,挑起事端,引申为战争爆发;假,休假;省亲,回家乡或到远处看望父母或其他尊亲;束装,整理行装。(2)焉,哪里;逃,逃避;幸,希望;虑,担心。4.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时可以先指出特点,然后再结合内容分析,注意分点作答。从文中“性刚果”可知,他性情刚毅果敢。“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中止休假,立即收拾行装奔赴战场”可以看出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由“钱不听。既至吴淞从守西炮台与部卒同饮食卧起以力战相勖”可知,他忠于职守且与士卒同甘共苦。由“钱金玉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仍然没有后退一步,直至牺牲”表现其英勇顽强,舍身取义。由“其近卒泣陈:‘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食国之禄,而逃其难者乎?幸勿为吾母虑也!’”可知,他身边的士兵劝他为老母要保全性命,钱金玉却说拿了国家俸禄就不能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由此可以看出其有气节、有担当。参考译文:
钱金玉做松江县的千总官,性情刚毅果敢。道光壬寅年间(1842年)鸦片战争爆发。钱金玉正在休假回乡探亲,听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装动身。他的亲友阻止他说:“战事正紧急,是祸是福不可知晓,您正当休假,上级官员又没有文件催促您前去,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钱金玉不听,回到吴淞口后,就跟从军队守卫西炮台,和士兵一起吃饭睡觉,一起行动,他们用努力作战的话相互勉励。到了东炮台陷落后,枪弹炮弹全都落到西炮台。钱金玉奋勇指挥战斗,浴血奋战几个小时,左臂中了三弹,竟然毫不后退。他身边的士兵哭着说:“您有老母亲在,不能死。”钱金玉笑着辞谢说:“哪里有享受国家俸禄却在国家有难时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为我母亲担心。”不久,一颗枪弹飞来,击中了钱金玉的左胸,他于是倒下了。在临死的时候,他还不停地大呼“卖国贼害了国家”。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B解析:考查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的理解。A.延:都是“动词,邀请”的意思;B.信:副词,确实,的确/名词,诚信;C.而:都是“表转折,却”;D.其:都是“代词,他们”的意思;故选B。2.D解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的意思是:皇上给予了好评,想要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天子嘉美∕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故选D。3.A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A.依据文章开头语句“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可知,张纲并不是“平民子弟”。故选A。4.(1)示例:第二天,张婴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投降归顺。(2)示例: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呢?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明日(第二天)、妻子(妻子儿女)、归降(归顺投降)”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虽(即使)、易(交换)、岂直(哪里只是)”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参考译文】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他虽然是公子,却磨练平民的气节。被举荐为孝廉而不就任,司徒征辟张纲被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任用放纵宦官,张纲常心中激愤,慨然叹道:“污秽丑恶之人聚满朝廷,却不能奋不顾身献出生命解除国家的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C2.D3.(1)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4.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倾注了全部心血,写成了《史记》。《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书的先例。特别是他遭遇不幸后忍辱负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更为后人所敬重。解析:1.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A.苟:如果/苟且;B.亡:逃亡/通“无”,没有;C.故:原因、缘故/原因、缘故;D.或:有的人/有时候;故选C。2.考查对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和辨析。A.之:动词,去、往/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为:介词,向/动词,是;C.以:副词,通“已”,已经/介词,因为;D.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故选D。3.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1)句重点词语:燕雀,麻雀,这里比喻见识短浅的人;安知,怎么知道;鸿鹄,天鹅,这里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2)句重点词语:究,探求;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通,贯通;古今之变,古往今来变化的脉络。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概括。通过材料乙中“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的内容可知,司马迁身陷囹圄,却不忘初心,坚持著书,这种不屈不饶的精神永远感召着后人。通过材料丁中“鲁迅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内容可知,这是鲁迅对司马迁《史记》的评价,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书写了高洁的志向和人格。屈原是我国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而司马迁的《史记》是以记录史实为根本,加之他写的栩栩如生,故也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不仅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有力依据,同时也在文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对于后代文学的人物形象以及性格描写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所以鲁迅说它是没有韵的离骚,可见把《史记》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的地位。表现出司马迁在史学和文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示例: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辩护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了他巨大的创伤。出狱后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前后经历了14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他坚持不懈,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参考译文: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惆怅了很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乙过了十年,因“李陵事件”而大祸临头,被关进了监狱。于是喟然长叹:“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被摧毁了,不会再被任用了!”退居以后又转而深思:“《诗经》和《尚书》辞意隐约,这是作者要表达他们内心的思想。”LISTNUMOutlineDefault\l3【参考答案】1.(1)是(2)名声、名望2.A3.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实词的解释。⑴“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翻译为: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为”解释为“是”的意思;(2)“自谓名不下人”翻译为: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名”解释为“名声”。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乃复问东坡所从来”,“乃”是“于是”的意思,“复”是“又”“再”的意思,根据前文,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故选A。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根据“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乃复问东坡所从来”可以看出“刘伟明自以为才名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所以第一个空填“欲以折服之”;“时东坡谪岭南”可以看出苏轼当时被贬岭南,当时的苏轼名气很高,但是他只回答“罪人苏轼”可以看出他在抑制刘弇的傲气,最后“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谈而去”可以看出苏轼的大气洒脱。参考译文:刘伟明字弇,年少的时候凭借自己的才学自负,经过考核,成绩优秀,高中词科,意气风发,怡然自得,看不起同辈。绍圣初,游览一禅刹,当时东坡被贬岭南,路过庐陵,也来游玩,恰好遇到刘伟明,互相问了爵位故乡姓氏。刘伟明突然回答说:“庐陵刘弇。”大概是刘伟明当初不知道他是苏东坡。自认为名声不落于人,想要以此折服苏轼。就又问东坡从何处来。苏轼慢慢的回答说:“罪人苏轼。”伟明便大惊,看了又看,致敬说:“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东坡也赞赏他的才气,跟他痛快的相谈然后离开。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D2.(1)(刘海峰)于是游历天下的好山水,写歌诗,自己表现自己的心意。(2)我想要略为删削编次它们,合成集子,没有完成,于是编写了他的传。3.①写名重京师的方苞对他极力称赞,来衬托刘海峰文学才华之高,交代他闻名天下的原因,又与他科举不顺形成反差,突出他人生失意;②写方苞专治文章不作诗歌,以突出刘海峰诗文兼善的难得,引出对他杰出才华的赞美。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D.句意: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夺:剥夺,削除。故选D。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因,于是;历,游历;发,表达。(2)重点词:删,删削;次,编次、编写;就,完成。3.本题考查文章作用的理解。本文的传主是刘海峰,却用了不少笔墨来写方苞,这是侧面烘托的写法,以突出刘海峰的文学才华之高与科举之路的不顺。根据第二段中“当康熙末,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才也’”,可知当时文气名重京师的方苞,对刘海峰大加赞赏,称他为当世的韩愈、欧阳修,可见刘海峰富有文学才华;“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刘海峰因方苞的称赞而天下闻名,但他的科举之路却一直不顺利,反衬了他人生之路的失意;第四段中“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通过方苞不作诗,专写文章,与刘海峰诗文俱佳形成对比,突出了刘海峰在诗歌和文章两方面的成就,引出下文中作者对他具有全面的文学才华的赞美。参考译文刘海峰先生,名叫大櫆,字才甫,海峰是他给自己起的号。刘海峰生性喜欢学习,读古人的文章,就明白它的意思,并且善于模仿古人的文章。二十多岁时,到了京城。正当康熙末年,侍郎方苞在京城的名声很大。见到了刘海峰,认为他非常奇特,就对人说:“像我方苞有什么值得说的呢?我的同乡刘大櫆,是当今时代的韩愈和欧阳修啊!”从这以后,天下的人都知道了刘海峰。可是,从康熙到乾隆几十年间,刘海峰在顺天府应乡试两次名列副榜,最终还是没有考中举人。乾隆元年被举荐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乾隆十五年又被举荐参加经学考试,都没有被录用。朝廷中了解他的官员、提督学政等人都来邀请他到幕府中看文章。刘海峰也趁机游玩天下美丽的山水,写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年过六十岁后,才得到黟县教谕的官职。又在几年后辞官了,回家住在枞阳,不再出来做官。八十三岁时去世。先生年少时,和我的伯父姜坞先生的关系最深厚。我在乾隆四十年从京城回到桐城,在枞阳多次见过他。先生身材高大,胡须很多,能把拳头放进嘴里,喜欢喝酒,幽默风趣,待人温和善良,尽心尽情。曾对我说:“我与你家有两代的交谊啊!”天下要说善写文章的人,一定首推侍郎方苞。方侍郎年少时,曾经把自写的诗歌拿来给海宁人查慎行待郎看,查侍郎说:“你的诗歌写得不好,白白地耗损了写文章的力气,不如专心于写文章。”方苞听从了他的话,终身未曾写过诗。到刘海峰,却是诗歌文章一起极尽他的才气,能够总括古人的不同样式,熔铸而形成自己的体式,雄壮豪放深远含蓄情感奔放,难道不是他的才气超出了古今的文人吗!他的文章和诗歌都有刊印的,我想稍微加以删改、编辑排列,合成集子,但是没有完成,于是就写了这篇传记。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这样
只是
委屈自己2.A3.(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4.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2)“非直衔杯酒而已”意思是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直”是“②只是”的意思。(3)“俯眉暂仕”,“俯眉”词典中是“低下头”的意思,这个句子字面义是“低下头暂时做官”,因此“俯眉”应是“委屈自己”的意思。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为: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常念荫松柏”“咏诗书”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是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的做法。故断为: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粟:小米,代指俸禄;入:收入;悉:全、都;亲:父母;(2)遂:完成;卒:死;春秋:年龄;有:同“又”。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由“学无不览”可知袁炳博览群书;由“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可知袁炳读书不拘泥于字句,有所取舍。这是他读书方面值得赞赏的地方。由“文章俶傥清淡出一时”,可知袁炳的文章卓异不凡,清新恬淡,超凡脱俗。这是他写文章值得赞赏的地方。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这人是有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他为人的节操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着手撰写《晋史》,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岁。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C2.D3.A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夫人告诫他们说。戒,告诫;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如果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怜惜他家里人贫穷而赐给的,希望上天能帮助孤儿们今后学有所成,日后作为俸禄钱拿进门来,这些钱我不能拿。“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是假设的上天怜悯的原因;“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是夫人对上天的请求,前一项是后一项的条件,中间应断开;“以未敢取”是结论。据此断句为: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以未敢取。故选D。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可知,仆人修墙时,忽然发现一个船槽,里面装满了钱。因此本项中“僮仆把船槽卖钱”理解错误;故选A。参考译文:
尚书李景让小时候就没了父亲,他的母亲郑氏寡居,年纪还很轻。夫人是位个性严谨、处事明快的人,教导训诫几个子女,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族里的人都很敬畏。居住在东都时,家中孩子都还年幼,家中贫穷没有钱财。下了一段较长时间的雨,她家的宅子后面有段古墙因雨水冲刷而在夜间塌陷,仆人修墙时,忽然发现一个船槽,里面装满了钱。奴仆来报告夫人,夫人告诫他们说:“我听说如果不劳而获,这是自身的灾难,正人君子要谨慎的是不取不义之财。如果上天确实是因为我死去的丈夫积留的恩德,怜惜他家里人贫穷而赐给的,希望上天能帮助孤儿们今后能学有所成,日后作为俸禄钱拿进门来,这些钱我不能拿。”于是就命家人将钱掩埋得和原先一样。她的两个儿子景温、景庄都是进士及第,而且名声很大。儿子虽然显贵发达,但只要有一点小过错,仍会遭到母亲的杖打。当李景让出任浙西观察使时,夫人问:“哪天启程赴任?”景让不假思索地回答“最近几天”。夫人说:“如果今天就走我觉得还行,为什么不动身呢?”景让心里害怕。夫人说:“你现在身居高位,不需要我的教导了!”命令下人脱去景让的衣服,让他跪在堂下。景让这时已经两鬓斑白,官绅这把件事传为美谈。在浙西,有位副将因应对有失误,被杖刑打死了,接着士兵们愤恨不平,想发动兵变。夫人于是等到李景让上了衙门,就由后室走到厅堂坐下,叱责李景让站在厅下,说:“天子交付给你军权重责,怎能能随意动用刑法?万一因此而导致变乱,不只是对上辜负了朝廷厚恩,而且使垂暮之年的老母含羞而死入地,要我拿什么脸面去见你地下的祖先?”军中左右的人都感动得呜咽起来。夫人遂命左右杖打他的脊背,宾客和大将都跪拜在地,哭泣着为李景让求情,过了许久,夫人才答应原谅李景让一次,军中的情绪于是得以平复。LISTNUMOutlineDefault\l3答案为:1.A2.C3.D4.(1)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2)(魏国)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发一支箭到蜀国,而诸葛亮却率领大军六出岐山、讨伐魏国。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A.句意: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卑鄙: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指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故选A。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进行断句。句意: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宫中,却没有一个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后主左右奸辟侧佞”是主语;“充塞于中”是谓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意思转折,表示结果。据此可断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故选C。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D.根据“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可知诸葛亮是凭才德威望令下面的人信服的。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多年,仍然得到下面的人的信服。因此本项中“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说法错误;故选D。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词:顾,拜访、探望;咨,询问;以,拿、把。本句为倒装句,翻译时调整语序为“三于草庐之中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2)重点词:发,发射;矢,箭;临,到;而,然而;征,讨伐。参考译文:甲
原本一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只想在乱世里苟全性命,不求在诸侯间扬名显身。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而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天下大事,由此使我感动奋发,而同意为先帝奔走效力。后来遭遇失败,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惟恐托付的事不能完成,有损于先帝的英明。因此五月渡泸南征,深入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已经充足,我应当勉励统率三军,北定中原,以便竭尽我拙劣的能力。扫除奸邪、兴复汉室、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置日常之事,决定取舍损益,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二
诸葛孔明是千载伟人,他用兵行军,指挥作战,都以仁义之道为本,这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他的思虑行为,全都出于(对刘备和恢复汉室事业的)忠诚,他生在乱世,亲自耕田谋生,假如没有徐庶一句话的推荐,刘玄德三顾茅庐的热忱,那么他苟且保全性命,不求扬名显达就是一定的。诸葛亮在隆中第一次会见刘玄德,纵论天下大势时,就提出不可和曹操较量高低,对孙权也只能互相支援,不可图谋,只有荆州、益州可以夺取。这些论断像占卜一样准确,终其一生的政治经历看,真是不容变更之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君信任他,士大夫仰慕他,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百姓都信服他,敌人畏惧他。对上,他以忠诚取得信任,所以刘备临死时甚至对他说:“如果我的儿子确实不具备做国君的才能,你可以自取帝位。”即使后主刘禅平庸懦怯,无所建树,也把整个国家交给诸葛亮而毫无怀疑。对下,他的才德威望为部属所信服,后主左右奸佞之臣充塞宫中,却没有一个人有嫉恨暗害诸葛亮之心。当魏国完全占领中州之地以后,还挟有曹操、曹丕父子生前的积威,军中勇猛的将士如林,却不敢派一兵一卒发一支箭到蜀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合同社会责任履行协议
- 2025年度合同担保业务流程优化指南
- 红河云南红河市红河县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百色2025年广西百色市西林县民政局招聘4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甘肃2025年甘肃省公安厅招聘辅警4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专项)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平顶山2024年河南平顶山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所属事业单位招聘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二位三通电控换向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防爆敲击呆扳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胶囊冲填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HYT 235-2018 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监测技术规程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中国香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4版
-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解读
- 2024年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 小班数学《整理牛奶柜》课件
- 中考语文真题双向细目表
- 我国新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分析-以苏宁易购为例
- 药品集采培训课件
- 股骨干骨折教学演示课件
- 动静脉内瘘血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