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油墨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_第1页
第九章油墨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_第2页
第九章油墨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_第3页
第九章油墨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_第4页
第九章油墨的流变性屈服值和触变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油墨的粘度及单位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一、流体及流变性

二、流体的类型

四、决定油墨黏度的因素

五、黏度对印刷的影响

六、油墨黏度的检查仪器1目前一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牛顿流体及流变性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一、流体及流变性流体内摩擦性的表现2目前二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τ0ACDBED0τ图

各种流型的流变曲线

二、流体的类型123剪切变稠剪切变稀有触变性水、有机溶剂低黏度调墨油大部分凹印油墨和柔性版油墨有触变性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有屈服值平版油墨孔版油墨3目前三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1、绝对黏度:早期:厘米·克·秒制动力黏度单位“泊”或“厘泊”误称,实质是“动力黏度”2、动力黏度:

早期称“绝对黏度”,实质是“动力黏度”

Pa·s或mPa·S,帕·秒或毫帕·秒

三、油墨的粘度及单位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1帕·秒(Pa·s)=10泊(P)

1毫帕·秒(mPa·s)=1厘泊(cP)4目前四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3、运动黏度单位:米2/秒(m2/s),厘米2/秒(cm2/s)4、相对黏度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水的动力黏度之比,无量纲5、条件黏度:秒(s)

一定量的流体,在一定温度下从规定直径的小孔中所流出的时间,以秒(s)表示。

三、油墨的粘度及单位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5目前五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四、决定油墨黏度的因素1、连结料的黏度2、颜料和填充量用量分散颗粒大小3、温度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连结料黏度大,油墨黏度大用量大,黏度大。有限度分散颗粒越小,黏度越大温度高黏度低,温度低黏度高6目前六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印刷速度承印物的表面性能油墨的转移

五、油墨黏度对印刷的影响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印刷速度越快,黏度越低承印物表面性能好,黏度稍高黏度不当,油墨分散不匀,转移率差7目前七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1、旋转圆筒式黏度仪2、锥板旋转式黏度仪3、漏斗式黏度仪(黏度杯)4、落棒式黏度仪5、气泡式黏度仪

六、油墨黏度的检测仪器

第一节流变性和油墨的黏度

8目前八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三、触变性对印刷的影响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一、触变性定义

二、触变性产生的机理

四、油墨触变性的影响因素

五、触变性的检测9目前九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定义:流体由于接触(如搅拌)而引起流动性能变化,脱离接触又会恢复原状的现象。或定义:油墨在外力搅动作用下流动性增大,停止搅动后流动性逐渐减小,恢复原状的性能特点:具有触变性的流体为依时性流体

一、触变性定义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现象塑性流动的油墨都具有触变性10目前十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扩散双电层理论

二、触变性的产生机理2、絮凝结构1、扩散双电层效应触变结构的主要特点:等温可逆转换反复转换与时间有关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11目前十一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触变性大,供墨不畅触变性小,网点不清晰触变性大,网点立整

三、触变性——恒温下“凝胶-溶胶”相互转换供墨转移行程:触变性大,有利于油墨的转移图文网点的清晰程度

触变性对印刷的影响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塑性流动的油墨都具有触变性胶印油墨具有适当的触变性

12目前十二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1、颜料的影响性质(润湿性):用量:形状:2、连结料性能的影响3、连结料中树脂分子量的影响四、油墨触变性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表内吸附性(吸油量)强,油墨触变性大固体比例大,粒子间作用力强,触变性大针状或片状粒子>球状粒子树脂分子量大,溶解性差,油墨触变性大连结料对颜料润湿性差,油墨触变性大13目前十三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五、触变性的检测——转筒粘度计滞后圈——时间和切变速率拆散触变系数M:时间触变系数:

第二节油墨的触变性

14目前十四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第三节油墨的屈服值

一、油墨的屈服值

二、屈服值对印刷的影响

三、影响屈服值的因素

四、屈服值的测定15目前十五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指使塑性流体开始流动(产生变形)的最小的剪切应力,记为油墨屈服值是指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记为

一、油墨的屈服值0DττmτBτ0

第三节油墨的屈服值

16目前十六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油墨屈服值是指使油墨产生变形所需要的最小的剪切应力,记为一、油墨的屈服值0DττmτBτ0曲线区直线区最小屈服值理论屈服值最大屈服值塞流区

第三节油墨的屈服值

17目前十七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二、屈服值对印刷的影响

第三节油墨的屈服值

影响油墨的流动度和转移性连结料的流变性能及其黏度或者说油墨本身的结构

屈服值应适当

三、影响屈服值的因素过小过大

18目前十八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平行板粘度计

四、屈服值的检测--平行板粘度计

第三节油墨的屈服值

30分钟

—被测油墨的屈服值,0.1Pa

P—黏度计上平板的质量(115g)V—被测油墨的体积,0.5cm3

Dm—被测油墨的最大扩展直径,cmRm—被测油墨的最大扩展半径,cm19目前十九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

一、油墨的粘着性

第四节油墨的转移性—黏着性、拉丝性、流动度和流动性

二、油墨的拉丝性

三、油墨的流动度

四、油墨的流动性20目前二十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1、定义:油墨内聚力强弱的另一种表现。

油墨的内聚力在附着力作用下的一种表现2、测量:用油墨膜被分离时所产生的阻力的相应数字来表示,无单位名称油墨种类粘着性值范围油墨种类粘着性值范围平板纸胶印油墨8~14卷筒纸凸版油墨2~4卷筒纸胶印油墨3~6书刊油墨4.5~6雕刻凹印油墨12~18

第四节油墨的转移性—黏着性、拉丝性、流动度和流动性

一、油墨的粘着性21目前二十一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油墨种类粘着性值范围油墨种类粘着性值范围平板纸胶印油墨8~14卷筒纸凸版油墨2~4卷筒纸胶印油墨3~6书刊油墨4.5~6雕刻凹印油墨12~18

第四节油墨的转移性—黏着性、拉丝性、流动度和流动性

3、油墨粘着性对印刷的影响分离时阻力过大,油墨转移量少及分布不均黏着性超过纸张表面强度,出现脱粉、掉毛,严重分层剥离过大影响印刷色序22目前二十二页\总数二十四页\编于五点油墨墨层厚度印刷时油墨层分离时的速度环境温度

第四节油墨的转移性—黏着性、拉丝性、流动度和流动性

4、影响油墨的粘着性的因素墨层稍厚,黏性大传递转移速度快,黏性大温度低,黏性增高;温度高,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