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正确教养方法_第1页
父母的正确教养方法_第2页
父母的正确教养方法_第3页
父母的正确教养方法_第4页
父母的正确教养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父母正确的教养方式和方法人们一般都会赞同,在智力、感情、社会活动和在幼儿园中表现出色的婴儿,在部分来自父母比较关注孩子发展的家庭。他们的经验是什么?采用怎样的教养方法才有利于婴儿更好地发展呢?(一) 以正确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许多年轻的父母认为,婴儿还大小,不存在与他们沟通的问题。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亲子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从婴儿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而且,不管父母意识到与否,亲子之间的交往与沟通都是存在着的,问题在于交往与沟通的质量如何。美国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婴儿成年以后所取得的成就与吃母乳的时间长短,睡眠多少以及其他具体的抚养方式相关很低。影响孩子以后成就最重要的早期因素是他们的父母是否真心地钟爱他们;在他们的生活早期是否生活在亲子间共融的感情环境中;父母是否始终与孩子处于在感情上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以良好沟通方式来表达、传递感情;以及分享欢乐与痛苦,分担忧愁与困难等方面。结果表明,从小与父母感情沟通的孩子长大后,最能关心他人,体谅、容忍他人,勇于接受任务和勇于助人,而在感情和社会性发展上最不成熟的成年人,往往来自不关于表达感情,还能互相融洽理解,没有良沟通方式的家庭。良好沟通方式对孩子是很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沟通方式老师良好的呢?一项研究把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分为3种。同在一件事情上,妈妈让两岁半的儿子去拿一条小凳子坐在她的右侧。第一种沟通方式的母亲说:“宝贝,那条小凳子很适合你坐,你去把它拿来,放在我这边,好吗?”这种妈妈很明确地向孩子解释任务,明确去做的方法,让孩子自己去完成。第二种沟通方式的母亲用手指指旁边,说:“你去把凳子拿来,放在这儿。”这种母亲只给孩子较少并且不十分确切的指示,较少地口语沟通。第三种沟通方式的母亲说:“把凳子放在这儿。”这种母亲只给孩子非常少的信息,不解释理由与不说明如何去做。从孩子解决问题,即拿凳子是否成功地放在指定位置的能力上进行辨别,可以看出,第一种沟通方式的孩子完成得最好,而第三种沟通方式的孩子完成得最差。可见,良好的沟通方式是:母亲指导孩子并且说明理由,使用赞美、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帮助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在完成任务以后,给孩子以良好的反馈,如用情感、行为等方式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功,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沟通方式能使孩子从指导中得到启迪和帮助,促使思考和模仿,达到坚持完成任务和克服困难的目的。(二) 父母良好的管教风格通过对上百个家庭的调查,心理学家们将父母的管教风格分为3种类型:独裁型、放任型和权威型。独裁型父母独裁型的父母对子女科教非常严厉,他们因袭中国封建传统的家长绝对权威观念,惯于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态度,把既定规则作为绝对标准,强使他们绝对服从,动辄施以惩罚,而且在向孩子发出命令时很少作出解释。一般来说,这种管教风格下教养出的孩子会比较谨慎,便容易胆怯,攻击性时强时弱,情绪易趋于不稳定。这种管教风格使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疏远,他们在家时往往不快乐,有的孩子长大后有从外面寻找感情寄托的倾向;也有的孩子由于得不到咸蛋上的关怀和温暖,在性格上趋于冷漠,缺少热情和欢快。他们在学业成绩和表现上一般也不是很好。放任型父母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很少对孩子有所限制,这样的你名至孩子放任自流,疏于引导和教育。他们以为让孩子自由发展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这种管教风格下成长的孩子似乎成熟较晚,他们自我控制能力低,一旦遇到约束就会表现出任性行为。稍稍长大后,表现为缺乏遵守纪律的习惯。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服从管理,他们的成就要求低,学业成绩不会很好。3.权威型父母权威型父母倾向于合理地引导孩子的认知和行为。对孩子的表现比较关注,正确、及时而恰当地实行表扬或惩罚。在必要时,父母会施以坚定的限制,但会解释理由,并鼓励孩子与之交流意见。这样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比较亲密,彼此容易沟通和理解。他们关心孩子内心的想法和反应,同时考虑自己提出要求和命令的合理性。在权威型父母的教养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会比较好,同时孩子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愿望,行为举止经常受到父母的指点。因而他们一般的社会行为表现较好,比其他科教风格教养下的孩子在心理上所随的不良情绪要少。这样的孩子将成长为有自信心、有自立能力、善于自我肯定、乐观、乐群、向外展观,勇于探索的个性。从以上3种管教风格可以看到,具有良好的管教风格的父母是权威型的父母。在些要强调的是,不同管教风格可出现在整个儿童和青少年期,但是,3岁前的婴儿也是需要管教的。婴儿从学会爬行、行走和萌生语言开始,就需要管教了。1岁内的婴儿在亲子关系中形成对成人的依赖感,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树立了父母的权威。父母在既不滥施威严,亦不放任自流的情况下,从婴儿能够自己活动(包括身体活动和手的活动)开始,就要对他们的举止、行为进行引导和管教。及早培养有序的、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方式,为以后养成守纪律、懂礼貌、善交往的人格特征提供极大的方便。(三)如何培养父母良好的管教风格和与孩子的沟通方式1.父母的教育技巧(PET)心理学家针对父母如何培养自己的良好管教风格提出了一整套训练的方法和技巧。这种训练技巧简称“PET技巧”,中文的译名就是“怎样做个好父母”。PET技巧中有两个核心。一个是父母不应是个发号施令者,而应是个好听众,通过主动地倾听来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另一个是共同参与解决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思考,提出问题和把握问题,而且在共同解决问题和协调感情。为了做个好父母,在此提出以下的建议:(1) 跟孩子说话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需要父母积极、主动和准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感觉,以达到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因而,当孩子还是个孤立无助的小婴儿时,父母就应该经常地跟他讲话。这样不仅能给孩子迟早地提供语言环境刺激和交流感情的机会,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既让父母可以学到应该如何与孩子交谈,又为孩子提供早期理解成人语言含义的可能,同时也鼓励孩子迟早学语音和词语表达,研究表明,父母主动地表达和倾听能为孩子提供外在环境的温暖和安全,使他们有机会和可能充分地向外展现,学习与人交流和探索环境刺激。(2) 了解孩子的感觉和意向尽管早期婴儿还还能详细地用语词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意向,但他们还是通用姿态和声音表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因而,父母要做到真诚的倾听,才能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消除孩子的困惑。同时,孩子在与父母不断的交谈中,才能学会像父母那样真心地关注他人,体验他人的欢乐或痛苦,具有同情心。在现代父母中,很少有人做到真诚地倾听,他们常常会在孩子身边忙于自己喋喋不休地说教。其实这样,孩子是很少会去听众的。父母如果能做到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会很愿意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感觉,同时,这种倾诉本身就可以消除孩子的许多烦恼。(3) 分享孩子的感受父母与孩子之间应有充分地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孩子和成人一样,他们也会压抑不良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地处于不良情景刺激和产生负性体验之后,尤其在持续的中度负性影响下,不良情绪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所以要让孩子体验、理解、分享他人的感受,并学会表达出来,这样孩子有什么不良体验,也会通过分享而减轻,避免孩子体验孤独无助的感觉。(4) 与孩子一起做事具有独立活动能力的孩子十分愿意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不但学习操作技能,而且产生兴趣,诱导愉快的情绪。因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与孩子一起,吸引他们逐步地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2~3岁大的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这里他们大多愿意自己独自去帮和完成一些事,大人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缺乏做事经验而拒绝他们参与的热情,否则恰恰因此而更新换代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机会。父母应当知道,婴儿期是动作思维发展的时期。他们通过动作活动内化经验,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特性和变化的规律。婴儿的智慧是在运动操作以及在成人的引导下,在与成人之间有来有往的交替更迭中发展的,而且,与成人一起做事,可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分享共同的成功喜悦,分担所遇到的困难,极其有等于增进孩子的社会性交往能力和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能力。(5) 作出表率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时,父母必须做到:(1) 作出表率。很难想象,一个随手拿人家东西的父母能培养出一个纯洁无私的儿子。以身作则,是对父母的第一个告诫之点。(2) 解释理由。如果只是命令孩子去做,而不说明具体的原因,孩子是无法得到任何教育的。规范的道理只有随着孩子的理解和自身言语的强化作用,才能内化成为孩子掌握的准则。(3) 勇于承认错误。在进行规范教育时,表率作用的重要一点是勇于承认错误。如果成人敢于承认自己说错做错,并且道歉,这样孩子也会乐意跟从,并学会这种美德。(4) 应该公正。在进行规范教育时,只有站在公正立场,父母的表率作用才能发挥效果。孩子只要提出合理的理由就应当可以改变父母的决定。但决还能让他们学会通过眼泪或发脾气的方式来要挟以达到某种目的。只有公正地对待他们,即使他们的要求并未得到满足,也会心甘情愿地接受成人的决定,在这个过程中,他也能公正地对待他人。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关系,父母影响孩子的发展,而孩子的发展又反过来影响父母的教育观。父母是亲子关系的主动因素。所以,父母不仅要在主观上理解、关心孩子,而且在实践上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展现给孩子一个能够达到最优、最健康发展的典范。善于鼓励、表扬与惩罚对孩子来说,鼓励、表扬是他们成长的营养剂,而惩罚是除虫剂。鼓励和表扬与惩罚运用起来必须有法有节,才能彀预期的效果。(1)鼓励鼓励孩子意味着父母相信孩子一一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智慧,相信他们能战胜面对的一切困难。那么,应当如何鼓励孩子呢?a发现优点。再调皮的孩子也有优点,再与人为难的孩子也愿意别人肯定他。所以,不要忽略孩子的优点或把它视为理应如此。父母应当及时而充分地表示对他的能力和的欣赏,并让他感觉到父母对他所持有的肯定和友好态度。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它,老师教育的起点。要先肯定,再教育。没有必要的肯定,教育就有可能走入歧途。b不要强调责任。不要喋喋不休地唠叨他应负什么责任;不管孩子做事的结果如何,父母都应鼓励孩子尽力去做,并且给予充分的余地,让他们学习在你在想什么的过程中得到经验和体验成功感。2~3岁的孩子也会产生担心和害怕。他们有时不愿意探索、做事或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结果将会如何,所以父母应当鼓励探索新异事物,敢于了解未知,从中得到经验,并勇于承担后果,承受失败。经过挫折得到的成功将更加牢固地铭记心中。c给予信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问题,同时相信孩子的能力,这样能给孩子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心态环境。自我的成长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所以父母应当信任他们,相信他们有能力去面对现实世界,同时要允许他们去尝试。这样,他们就会建立自信和乐观态度,为他们的个性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鼓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推动力和营养剂,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加油站。及时而充分地鼓励,孩子的进步才能更加迅速。(2) 表扬表扬和鼓励是有区别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许常常会鼓励孩子去探索,去进步,去学习,但却常常忘记表扬。表扬应该是当孩子表现良好时才能给予的。表扬好行为比惩罚不良行为,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它能增进孩子的自信,提高他们的自尊,给他们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新的世界和承担更重的任务。表扬可能是一个笑容,一句赞美的话,一个拥抱,也可能是一些糖果或玩具。但表扬绝不能滥用成一种无原则的赞美。无论哪一种表扬,均应该让孩子明白这是良好行为的后果。表扬还是事前的添加剂,而是好行为事后的强化。所以,还能在产生某种后果之前滥用表扬。有时孩子会由于期望得到表扬而做好行为,这里表扬才达到最大的作用。(3) 惩罚孩子总是会犯错误的,是可以惩罚,但惩罚不可滥用。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一个人引向成功的。相反,一个伤害自尊重心,令人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造成“破罐子破摔”。对于处在道德发展第一水平前习俗第二阶段后的小孩需要权威,所以可以实施必要的惩罚。但是在实施中要注意孩子的个性是情感性还是物质性,如果是物质性的小孩直接剥夺物质或享受。情感性惩罚就需要保护小孩的情感,首先家长自身的情绪不能激动,不能用挖苦、说教、警告、谩骂、威胁等方式。并且在惩罚中不涉及人格,不说不要小孩、你好笨之类的话,具体实施时给孩子选择被罚方式的权利。具体做法是在惩罚时要明确而又强烈地表达不同意的立场,表明期望,提供惩罚方式的选择,然后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并采取行动。这样可以让他们明白这是犯了错误而体验歉疚感情,这种内化了的感情体验是使他们以后杜绝类似错误的最好方法。而过分的打骂将对孩子加深一层伤害,不良后果是多方面的,诸如挫伤自尊和自信,疏远严厉的父母和变得敌意和冷酷,并且这些后果的影响在以后的成长中会逐渐以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下面有两个惩罚比较成功的例子。英国的皮特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一一幅是人的骨骼图,一幅是人的血液循环图。很多人都认为是著名画家的杰作。其实不然,两幅都是一个小学生所画。这个小学生什么都感到好奇。有一天,他看见了校长的一只漂亮的小狗,于是他偷着打死了小狗。非要看看狗的心脏是什么样的。校发现了心爱的小狗被打死,心里异常恼火。非要严惩这个学生。当校长了解到小学生打死狗的原因后,毅然作出了这样的处罚决定:要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狗的血液循环图。就这样小学生认真的研究起了狗的内部构造,最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画家。校长的惩罚举措,激励了学生的欲望,立志成了才。澳大利亚有几个少年放火把森林烧了,烧死烧伤很多人和动物。澳大利亚政府的做法是,让他们挨家挨户去道歉,安慰受伤者及其家庭,这就是对孩子非常负责的做法。他们去道歉时看到被大火烧伤的人,触目惊心,终身难忘。这种惩罚的方式是人性的,既不伤及孩子尊严,又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惩罚是人们常用的老子方法,有些人甚至迷信惩罚。这是因为人们对惩罚的作用和如何运用缺乏了解。惩罚有时是必要的,便如何运用,才达到最大的效果呢?a时效性。惩罚是一种负性强化,是从行为效果的相反意义上接受教训。因此,在施予惩罚时,惩罚的时间与行为效果发生的时间越接近越好。如果孩子在做不好的事情之前就被训诫或警告,比他实际做过以后再被惩罚,前者的效果会好得多。b一致性。父母所持的惩罚标准应该前后一致。孩子受到无原则的惩罚,其错误行为的发生率比完全不受惩罚时还要高。所以,父母对待孩子,无论是表扬抑或是惩罚,很重要的原则是一致性。无论在情感上或在行为上均应如此。c解释理由。施以惩罚而不解释理由,这样惩罚的效果一定不好。应该让孩子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他就能吸取错误行为的教训而有所改变,以后犯同样错误的可能性才会减少。d谁做惩罚者。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所起的作用有时是不同的。因而针对孩子不同的违纪行为,由谁去惩罚也应有所考虑。父亲或母亲与孩子关系越密切,施以惩罚的效果也越好。密切的亲子关系使他们彼此之间更易沟通,更多理解。语言的训诫或惩罚就易于被孩子接受。e惩罚的负性影响。惩罚有时是必要的,但是惩罚并不等同于打骂,施以惩罚也不必然与父母的粗暴态度相联系。粗暴的打骂等惩罚行为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它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很强的攻击性行为模式的印象,这样的孩子也会变得断肠草和养成好攻击的习惯。同时,过于频繁地使用惩罚,会使孩子变得逃避惩罚者,甚至会产生畏惧和无助感。由于无法逃避惩罚而变得畏缩不前,根本无助于改正错误。当孩子稍大以后,他们对父母粗暴、频繁的惩罚行为产生反感,会更加强助长知音情绪和敌对行为的发生。无论施用哪种教育方法,鼓励、表扬或惩罚都是为了把孩子教育好,都是出自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所以,父母运用惩罚时,一定不要单据用事和情绪激动,施以惩罚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冷静而慎重地进行。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孩子建立与外界的各种关系除了自身体验感受而来以外都是从父母行为中来的,不言而喻,“身教重于言教”是教养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儿童具有学习寓于行动、思维重于形象、模仿能力强、可塑造性大等特点。如婴儿在2岁前还处于早期感觉-运动性思维发展阶段,此时还难以接受成人言语中的逻辑的指导,此时成人的言教主要是以其所蕴含的语调和感情起作用;相比而言,成人的身体力行更易于在他们的头脑里打下烙印,并使他们易于模仿去做。这才是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父母期望孩子具有什么样个性的行为方式,具有哪些感情素质,首先也应要求自己有相应的行为举止、情感方式、生活态度和自身的安全感。爱与惩罚a通过身体表达爱父母通过搂抱、抚摸、亲吻等与身体有关的行为将温暖输送给孩子;通过生活护理、亲切关怀、安全护卫,把关注给孩子。b通过物质表达爱父母对子女的钟爱也往往通过某些物质条件来体现,比如诸多的衣食生活用品、必要的玩具等,在儿童还处在前习俗水平以物质为中心期中,有时某些小礼品也是表达爱的极好的形式。但是爱却不一定必须用金钱来体现。情感性的孩子更需要一个微笑或拥抱,一句称赞和表扬,一分关怀与护卫。c尺度以物质表示爱要有一个尺度。无论是物质的或精神的,均不能以孩子的要求为准。要知道,孩子是不会衡量他们需要多少玩具、多少陪伴、甚至多少食物和衣服的,听任他们的要求,无限制的满足,绝不是心理发展的正常行为,与此相反,对孩子物欲的无限满足将使他们心理发展出现迟滞,不懂得劳动的艰苦,不爱惜物质,不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只知获取,不知给予,心中无他人,事以自我为中心。埃里克森就明确表示过,婴儿如果已发出啼哭父母就去关注照顾,这样建立起太过信任的性格对将来社会发展有害;另外婴儿得到太过充分的保护就学不会等待,以后的分离就会很困难;所以埃里克森建议要掌握好一个比例尺度,当婴儿啼哭时,及时给予照顾的次数多一点,过一会才去照顾的次数少一点。d过度保护过渡保护是溺爱的一种形式。婴儿需要有安全感依赖感。父母对婴儿的爱护和感情上的亲密联结使他们产生一种信任感和安全感,相信在他们需要时会父母能出现在他们身边;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帮助他们;在感到孤独而彷徨时,能陪伴他们。这种安全感和对成人的依赖感使他们有勇气去探索陌生的世界,有兴趣去接近陌生人。然而,在婴儿会独立行动以后开始发展自主性时期(大约18个月到3岁),应当把感情依恋与人格独立性结合起来加以培养,在具有安全感的基础上建立独立意识。此时如过度保护,将会使孩子缺乏自立,产生害羞和怀疑外界,形成脆弱的人格。e过分严厉和冷淡从小无感情体验和感情依恋的孩子长大后情感表达会很不好,不会对人施以爱和同情,他们将建构成冷漠无情的个性,很少体验快乐,还难以与人相片,并缺乏乐观精神,情商很低,经历不起失败和挫折。5.关注发展倾向鉴于人类婴儿具有不同的先天禀赋和各异的探索外界的内存动机倾向,他们从出生后,在使用和锻炼各种感官中就能显示某些方面的认识倾向。诸如在对光线、色调、轮廓对比等视觉线索和在声调强弱、音频、音色等听觉线索方面显示个体差异和出现早晚的差异。父母要敏锐感觉和精细的体察,及时发现婴儿显示在视听方面的自发倾向,诱导这些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在同样条件下再现。这是因为早期的智能倾向需要及时加以捕捉和诱导,使其得到强化和发展,如果这种倾向被忽略,则可能失去它们再出现的可能性。如果频繁出现某种倾向,则被称之为兴趣。由于先天禀赋之不同,显示的兴趣也各异。因此,诱导并促进符合他们的兴趣的方向发展,往往会使孩子在这些方面发展出早慧的倾向。例如,在音乐听觉、语言听觉、运动模仿力等方面的早期显露,能够等到成人有意的和适宜的强化训练,就有可能发展为优异的才能。然而,从另一方面看来,强行迫使孩子去学习或从事他们所不感兴趣的事情反而会使孩子受到伤害。例如,勉强那些对声音不敏感的孩子去学钢琴,使他们感受强大的压力。因为他们可能不具备这方面的先天素质,从而也不可能有那种自发的兴趣。过分的社会压力使孩子郁郁寡欢,失去生活乐趣。兴趣固然是可以培养,然而我们强调的是:循着婴儿先天预置的禀赋和发展的规律来培养,这样,不但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发展,也能使他们顺其自然和较容易地在乐于此道中发展,同时也使他们在能力的发展中享受自己的成就和享受欢乐的生活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三)鼓励而不是限制婴儿的活动(自主性)婴儿的身体位移运动能力的发展是生物成熟的必然结果。父母均注意孩子何时会坐、会爬和会走,并着意加以训练,这是很必要的。然而,婴儿自1岁半以后,终日不停地爬上爬下,东游西逛,而且不断地触摸、翻弄所碰到的各种物体。在我们生活空间不宽敞的条件下,孩子的活动给成人带来不少的麻烦和困扰。然而,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