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知识归纳及专练)
一.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古义:新鲜美好
苜辞单[今义:(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1)-^7一电m3:毛I------------------------------------------------------
'古义:交错相通
②阡陌交通1今义:指运输事业
;古义:妻子儿女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④无论魏晋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⑤仿佛若有光1今义:似乎;好像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⑥来此绝境i今义:没有出路的正-
一词多义
'遂迷,不复得路竟然,终于
①遂[遂与"间隔上^
f寻向所志寻找
寻病终随即,不久
②寻i
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②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③处处志之名词用作动词,做记号
特殊句式
①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②(桃花源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省略句)
问题探究
(1)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宁静的生活,也为下文再
寻桃花源而不得埋下伏笔。
(2)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答案桃花源是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安宁、安居乐业、自由幸福、民风淳
朴的理想社会。这种社会理想表达了人们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客观上反映了人民渴望摆脱剥
削、压迫的要求,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有正面意义。但是,也表现了陶渊明消极避
世的心理和复古倾向。
中心概括
通过《桃花源记》,作者描绘了一个没有君主、没有剥削、共同劳动、和睦相处的理想社会,
寄托了他的憧憬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的一
种批判和否定。
写作特点
①构思精巧,借武陵渔人的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
②采用虚写和实写相结合的手法。
③语言生动、简练、隽永,文中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
④文章有详有略,中心突出。
二.小石潭记
[唐速P宗元
一词多义
①清
②从
③可
词类活用
①从小丘西行名词作状语,向西
②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③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
②省略句
a.(溪水)斗折蛇行。
b.(我)乃记之而去。
问题探究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案游览顺序。幽静。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第二段是如何描写潭中鱼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写出了鱼儿一会儿静
止不动,一会儿轻快游走。字面上写鱼,实则写水的清澈。表现了作者欢快、愉悦的心情。
(3)初到小石潭“心乐之”,看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后又“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一
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答案作者的心情是与其遭贬谪的经历紧密联系的。柳宗元被贬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
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作者陶醉于美景,被鱼儿逗乐,但这
种欢快的心情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因此说柳
宗元想借山水排遣抑郁而不得。
中心概括
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重渲染了它寂寥、凄寒、幽邃的气氛,抒发了自
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写作特点
①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被贬后孤寂、凄凉的心境,表面写景,实则写心。
②互相映衬。如潭水和鱼互相映衬,极其准确地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
③动静结合。
④正面描绘,多处照应。如为突出“石”潭的特征,作者进行了正面描写:“全石以为底……
为岩。”还通过“如鸣WI环”等加以照应。
三.北冥有鱼
《庄子》
通假字
北冥有鱼“冥”同“溟”,海
古今异义
[古义:海水运动
①海运则将徙于南冥f今义:泛指海上运输
‘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
②天池也[今义:高山湖泊名
1古义: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③野马也,尘埃也[今义:i种动物
一词多义
J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小自j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气息
(1)且I-----------
[化而为鸟成为
②为i其名为鹏叫作
词类活用
①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用作动词,往上飞
②志怪者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问题探究
(1)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鳗鹏的形象及其奋飞时的壮美与论述“逍遥游”有什么联系?
答案鳏鹏展翅高飞,必须凭借六月的大风。说明世间万物的运动都要凭借外力,从而回答了
并没有真正的“逍遥”。真正的“逍遥”是无所依凭的。
(2)文中引用《齐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案借《齐谐》一书的话来证明对鹏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
(3)“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
答案“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
说明万物均“有所待”,世间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
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罢,状似逍遥,其实都不逍遥。
中心概括
本文节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通过鳏鹏变化和鹏飞南海两个故事,来说明“逍遥”的
真正含,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自由。
写作特点
①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表达思想,生动活泼,趣味性强。
②想象丰富,境界开阔。如写鳗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天空,想象十分奇特,营造了一种广袤的
境界。
③运用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写鹏南飞“水击三千里,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
将鹏展
开的翅膀比作悬挂在天空的云是比喻。
四.虽有嘉肴
《礼记》
通假字
学学半“学”同“教”,教导
古今异义
'古义:味美
<•>珏4甘匕&f今义:用意,目的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I-------------
:古义:困惑
②教然后知困1今义:困难
'古义:勉励
③然后能自强(qidng)i今义:勉强
:古义:即使
④虽有至道1今义:虽然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⑤教学相近(zhdng)也5乂,_3
「古义:达到极点,最
⑥虽有至道[今义:31
一词多义
'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指代?嘉肴”,美味的菜
<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代?至道”,最好的道理
小甘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
[教学相长动词,学习
小迎[学(xi?。学半同教教
词类活用
不知其善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特殊句式
①弗食(之),不知其旨也。(省略句)
②教学相长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③其此之谓乎!即“其谓之此乎!”(倒装句)
问题探究
(1)“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课文最后《兑命》中的一句话是否多余?
答案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叫作引用论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2)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答案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3)从学习的角度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①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
的机会。
②‘'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
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
有疑惑,表明你的理解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了。
(4)文章以“嘉肴”“弗食”开篇,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
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论证方法叫作类比推理仕匕喻论证),生动形象
地引出论述
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中心概括
本文通过“嘉肴”和“至道”的类比,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
告诉了
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写作特点
①多用整句,句式整齐。整句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文章先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
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五.马说
[唐]韩愈
通假字
①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同“祇(只)”,只、仅
③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一词多义
'策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
小能[执策而临之马鞭
f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
②食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j虽有千里之能能九本领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指千里马
<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
⑷县L-------------------------
词类活用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
特殊句式
①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②(驾驭之人)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
问题探究
(1)文章通过巧妙的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请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答案伯乐一一能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一一人才,食马者——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2)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懑。
(3)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
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
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寻觅多久;
如果没有那些
孜孜以求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中心概括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写作特点
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2020-2021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
游雁荡
清•方苞
癸亥©仲秋望②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
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瞰⑥中一丘一壑;子厚⑤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
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目似,则山容壁色,
乃号为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
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瘠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
色以至于今。垂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
构架鸠工以自标揭⑦,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
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昙,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①癸亥:乾隆八年(1743)。②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③盍:何不•④荒
隙(zou):荒凉偏远之地。⑤子厚:指柳宗元。⑥疮宥(w§i):疮疤。蹶(ju6)然:惊心。
⑦构架鸠工以自标揭:聚集工匠建造房屋来为自己标榜扬名。
6.参考表格中提示的词语含义的推断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推断方法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背叛,抗拒;②原来不同;③回击,
(1)越二日而反(1)_________
回过头来;④通“返”;⑤类推。
(2)欲雕绘而求
联想成语法:(2)_________(填写成语)像,相似
其目似
(3)口壁立千仞课内迁移法:羊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3)_
对偶互训法:对句中相同位置上的字词意思相关或相
(4)盖至此则万
对。依据“绝”的语境义,选择“冥”的正确义项。(4)_________
感绝,百虑昙
①昏暗,熄灭②糊涂,愚昧③阴间
7.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
8.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梳理方苞认为“兹山不可记”的原因。
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
山之明媚者能使游者(1)
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病蹦然而入
_________O
人目。
对比
“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终不辱于愚能使“我”的内心肃穆平
僧俗士之剥凿也。”静。
降
我认为“兹山不可记”的原因:(2)_(请对比文中对两类山
的描写阐述)
方苞
9.请结合八下第五单元的导语和本文内容,辨析《游雁荡》是否可以入选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学习本单元,要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并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
积累精彩语句。
【答案】6.①.⑴④(写通“返”也对)②.⑵示例:惟妙惟肖(其他成语亦可)
③.⑶句首表猜测:大概、恐怕、原来是④.⑷①(写昏暗,熄灭也对)
7.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
8.①.⑴欣然而乐②.⑵一是雁荡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愚僧俗士的雕像题字所玷
辱,故而保全了远古的容色:二是雁荡山岩深壁削,气象森严,令人萌发“严恭静正”之心,
与天地的精神相互融合。
9.示例1:我认为可以入选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的导读告诉我们,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游
记,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游雁荡山》就是通过雁荡山和其他
山的景色的对比,向人们暗示一个深刻的处世哲理,要保全自身的纯洁本色,不为世俗所侮
辱,那就必须摆脱世俗的羁绊,远离受辱的社会环境。所以符合这个单元的游记的要求,可
以入选。
示例2:我认为不可以入选第五单元。第五单元学习要求是了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
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虽然这篇游记通过雁荡山和其他山的景色的对比,向人们暗示处
世哲理,却没有记叙作者游踪的,写景的语段也都以总貌为主,没有具体的写景角度,所以
我认为不够典型,不适合入选第五单元。
【解析】
6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结合句子的上下语境,
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1)句意: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反:通“返”,返回。故选③。
(2)肖:像,相似。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肖:相似。由此
可知本文中的“肖”的意思可联想“惟妙惟肖”这个成语得出。
(3)盖大苏泛赤壁云:原来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情形)。盖:句首表猜测:大概、恐
怕、原来是。
(4)句意: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绝:消失。故“冥”的意思为“昏
暗,熄灭
7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
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据此可节奏
划分为: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
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1)结合“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可知
此处应填“欣然而乐”。(2)结合“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
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可知雁荡
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愚僧俗士的雕像题字所玷辱,故而保全了远古的容色;结合“而兹山岩
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
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可知雁荡山岩深壁削,气象森严,令人萌发“严恭静正”之心,
与天地的精神相互融合。据此可知''我"认为“兹山不可记”的原因。
9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第五单元所选课文的特点、内容、
主旨及单元的学习要求,然后分析本文的特点、内容主旨等是否与第五单元相符,如相符,
即可以入选,如不相符,即不可入选。从内容来看,第五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
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
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游雁荡记》是清代文学
家方苞创作的一篇游记散文。这篇游记不侧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是借游抒怀,笔墨集中在
游山的两点心得体会的阐发上:一是雁荡山因险峻僻远而未被愚僧俗士的雕像题字所玷辱,
故而保全了远古的容色;二是雁荡山岩深壁削,气象森严,令人萌发“严恭静正”之心,与
天地的精神相互融合。这篇散文构思巧妙,品味深刻,笔墨清新,饶有情趣。《游雁荡记》
的内容与第五单元相符,据此可知可以入选。从学习的要求来看,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了
解游记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而文没有写作者的游踪,而是总在写
感悟。从这个角度看,不可入选。作答时选择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
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
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
11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
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
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K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
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
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
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
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
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
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
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
了解了。
2020-2021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第各题。
【甲】
马说
唐•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棚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猿说
明•宋濂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
猎人以毒傅矢,向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洒乳于林,饮子。洒已,气绝。猎人取母皮
向子期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
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气学字源推测法:甲骨文含①—
(2)母廖不能生参考成语法:审时廖势②—
(3)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课内迁移(用法迁移):箪之不以其道③_____
查阅词典法:①窥探,探望;②等候,守候;
(4)何母间射之
③服侍,照料。(《古代汉语词典》)
11.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12.阅读【甲】【乙】两篇选文,补全对话。
小思:八下语文课本出现了“记”这种文体,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
记器物建筑,又称“杂记”。小雨,《爱莲说》《马说》《猿说》这类“说”又是一种怎样的
文体?
小雨:学习《马说》时,老师告诉我们,“说”是作者发表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通常采用
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来说明事理。
小思:呵呵,听你一说,我明白了。如你所言,《爱莲说》以花喻人,通过描写莲的形
象和品质,歌颂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
的人生态度的厌恶。
小雨:没错。其实,《爱莲说》这是运用了①—的写作手渚,《马说》《猿说》也都运
用了这种手法:《马说》②,《猿说》®(参照“小思”画线处的说法,
结合文章内容及主题具体分析这种写作手法)。
【答案】10.①.断②.估计③.用鞭子打④.窥探
11.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况人也耶?
12.①.借物寓意(托物言志)②.《马说》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名
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不拘一格重用人才。文章批判了统治者的浅薄愚妄、不
识人才,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和不平之感。③.《猿说》通过寓言来说理。《猿说》
写了猿母中箭后洒乳气绝,猿子看到猎人用鞭子抽打猿用皮时,下树束手就擒,每晚枕皮而
睡,甚至抱皮跳掷而死的故事,表现了猿母子间骨肉情深、生死与共(与猎人的冷酷形成鲜
明对比),鞭挞了那些不懂母爱不知感恩的人,告诫我们:人应该比动物更懂得母爱,更懂
感恩回报。
【解析】
10考查文言实词。①“绝”字的甲骨文字形是一根丝线,丝线上的小横表示把丝线切断。
所以,“绝”从余,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割断丝线。“绝”本义是把丝线弄断,
即断、断绝。
②审时度势:研究时机,估量形势。度:估计,推测。母度不能生:母猿估计自己不能活了。
③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千里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名词用作动词,鞭打。猎人取母皮
向子鞭之:猎人向着小猴用鞭子打母猴的皮。鞭:名词作动,用鞭子打。
④句意为:等到母猴疏忽的时候射它。伺:窥探。
11考查断句。句意为: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吝啬自己为母亲而死,何况人呢?“嗟
夫”为句首语气词,应停顿。“猿且知有母”强调了猿猴是动物,还知道有母亲。为第一层
意思,应停顿。“不爱其死”是猿猴的爱母的具体表现,为第二层意思,应停顿。“况人也耶?“
为反问句,强调人也应“爱母”,为第三层意思。故停顿为: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
况人也耶?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仿写•《爱莲说》运用了借物寓意(托物言志)的写法。文章从“出
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风节和形态,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
和追求,也反映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根据《马说》《猿说》主旨,结合例句特点,可以用“写法+主旨”这样的句子结构来阐述。
如:《马说》以马为喻,借物寓意,通过写千里马的遭遇及命运,表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
定作用,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猿
说》运用借物寓意的写法,借猿的情深义重鞭挞了那些不懂母爱不知感恩的人,启发人们应
该比其他动物更懂得母爱。
【点睛】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
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斯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能力而像
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品德
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
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这世上)
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
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聪慧,不能接近。
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疏忽的时候射它,母猴看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林间,让小
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对着小猴用鞭子打母猴的皮,小猴悲哀的鸣叫,下树
让猎人抓住。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抱着(猿猴母亲的)皮上下
跳跃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吝啬自己为母亲而死,何况人呢?
2020-2021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选贤与能
(2)不独亲其亲
(3)不独干其子
(4)女有归
14.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5.古代思想家对理想社会有两种构想:“大同社会”是最高理想,“小康社会”是近期目标。
请在上文和链接材料中找出能够概括这两种社会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句,它们分别是
“”和":
【链接】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世及(世
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是谓小康。”
(选自《礼记•礼运》)
【答案】13.①.(1)同“举”,选拔,任命②.(2)父母,双亲③.(3)
用作动词,以……子,疼爱④.(4)女子出嫁(意对即可)
14.这样,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行为不会发生,所以家家户户就只
是从外面把门带上而不从里面关闭。
15.①.天下为公②.天下为家(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今大道既隐,
天下为家”也可)
【解析】
13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
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同“举”,推举。
(2)句意: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亲:父母,双亲。
(3)句意: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疼爱。
(4)句意: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14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
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
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
词语:是故:因此。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比较阅读能力。大同社会,是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包括权力
公有和财物公有,而首先是权力的公有。权力公有的口号是“天下为公”,具体措施是“选
贤与能,讲信修睦”。小康社会指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天子诸侯)世及
(世代相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此可知文章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等关键
词可概括这两种社会核心思。
【参考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
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
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
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
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
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链接】如今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父
母当作父母,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
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
2019-2020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当庄子遇见网络时代
【庄先生故事】
此人活在距今两千三百年前,人们叫他庄子。子者,男子之美称也。庄子,这是尊敬的
称呼,亦即庄先生。庄先生活着时,履历不显,声名不彰,又厌烦交际,所以除了随身的几
个弟子,少有人认得他。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
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纹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
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
快吾志焉。”
(司马迁《史记》)
【庄子推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鲸。鲸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穹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
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昼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评论一】
蜩与学鸠等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
南为?”
斥癌笋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
也。而彼且奚适也?”
【评论二】
大鹏和小鸟的关系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
李白为代表的理解:大鹏是正面形象,小鸟是负面形象,做人应该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
不要理会小鸟的叽叽喳喳。作诗一首: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上李邕》)
王世贞为代表的理解:小鸟活得也挺好,幸福感并不比大鹏低。为什么非要追求九万里
的高空翱翔呢?那太累了。在树枝上扑腾两下不也挺好的?王世贞把看书的地方命名为
适居”,作诗一首:
大鹏九万苦不足,尺帽抢榆恒有余。
除却逍遥真际在,便应方朔羡侏儒。
(《离餐园杂咏四首其一篇适轩》)
冯友兰说:“《逍遥游》里讲了一个大鸟和小鸟的故事。两只鸟的能力完全不一样。大鸟
能飞九万里,小鸟从这棵树飞不到那棵树。可是只要它们都做到了它们能做的,爱做的,它
们都同样的幸福。”
(《中国哲学简史》)
吃瓜群众:小鸟应该对大鹏说:“你有你的大志向,我有我的小确幸。你真的就比我活
得逍遥吗?”
专家解读】
初阅至此,以为庄周赞美鹏飞。接着又牵出蝉、鸠、小鸟和人之低空短距离,拿去与鹏
之高空九万里和远程不可计相比较,就容易误认为鹏飞很逍遥,鹏在宇宙间逍遥游。须得读
完全篇,再想一想,方能明白鹏飞也不逍遥。因为不是想飞就能飞的,它有所待。待啥?待
风。风不起,飞不成。庄周的意思是,凡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说是真正的自由自在、真正的
逍遥。简言之,凡受环境条件约束者,皆非逍遥也。
(流沙河《庄子现代版》)
【国际视角】
美国教授迈克尔•普鸣(MichaelPuett)(主要作者)在《哈佛中国哲学课》里谈到:
庖丁解牛的工作起初是很乏味无聊的,随着时间的积累,他的技巧越来越熟练,渐渐地,他
熟知了牛身上的每一条脉络、每一种纹理,他开始舞动自己的刀,游刃有余地把握刀口的走
向,从而获得了一种自由的境界。作者特别指出,庖丁不是通过扔下厨刀、去街头跳舞的方
式去获得自由,也不是靠着工作日拼命工作、到了周末狂欢的方式获得自由,他的自由恰恰
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来的,所谓“道也,进乎技也”,意思是说,技艺的精进使他达到
了行云流水的状态,他从日常工作中获得了自由和解脱。
加拿大学者森舸澜(EdwardSIingerland)的著作《TryingNottoTry:TheArtand
ScienceofSpontaneity》,中文可以翻译成:《无为:自发性的艺术和科学》,用脑科学的
最新研究结果,解释庄子的“无为”思想,解释庄子所说的自由和逍遥。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H.Mair)把《庄子》译向英语世界,在序言里坦承自己主要
是把《庄子》当作一部文学作品而非哲学作品来译的。
美国汉学家伯顿•沃森(BurtonWatson)称《庄子》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诗篇之一。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史记》中记载的关于庄子的故事。
11.《哈佛中国哲学课》中,认为如何才能获得自由和解脱?
12.用现代汉语解释加点词。
(1)使便厚币迎之
(2)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3)哥而飞
(4)去以六月段者也_____
1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1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犯画的一项是()
A.子亟寺寺以六月息者也
B.楚威王四庄周贤四之,欣然规往
C.养食本数岁乃记之而去
D.里欲为孤豚故肇有名马
15.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原文: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6.《北冥有鱼》中,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17.【评论一】中加点的两个“笑”一样吗?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呢?为什么?
18.有人把《庄子》当文学作品读,有人把《庄子》当哲学读。有人读出了自由和逍遥,有
人读出了宏大和进取,还有人读出了“一锅心灵鸡汤”。古今中外,许许多多人用不同的方
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着庄子及《庄子》,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0.庄子不仕。(意对即可)
11.在平常事中持之以恒地练习,磨炼自己,提高自己,达到无需刻意努力的状态。
12.(1).(1)使臣,使者(2).⑵对……说(告诉)(3).(3)振奋,这
里指用力鼓动翅膀(4).(4)气息,这里指风。(意对即可)
13.我决起而飞/抢榆枕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14.C
15.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16.庄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来写鹏的形象。“不知其几里”“其翼若垂天之云”极言鹏之大。
“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极言飞得高远,塑造了“鹏”高大雄伟的形象。(自己的话概括也
可)
17.两个“笑”类似,都是嘲笑的意思。可以用不屑、疑惑、轻蔑的语气来读。蜩与学鸠觉
得自己想飞就飞,想落地就歇一歇,根本不认为有九万里高空向南飞的必要。斥婷认为自己
翻飞在蓬蒿之间,很有意思,不明白飞去南冥有什么意义。
18.示例:我认为,读庄子及《庄子》不必拘泥哪种方式,可以广泛了解各种不同的意见。
我们学习《北冥有鱼》时,可以去欣赏庄子瑰丽的想象,随着他的想象去感受鳏鹏广大的世
界。同时,《北冥有鱼》节选自《逍遥游》,段不离篇,课后可以全文阅读,获得更丰富的体
验。止匕外,也可以多了解古今中外不同的解读,从材料里让我感受到了李白的汪洋恣意,也
感受到吃瓜群众的自足,还J'解了国外学者对庄子的研究成果。如此广泛地阅读,可以让我
更深入的了解庄子及《庄子》,也可以丰富自己的学识。
【解析】
10考查对文言文中故事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抓住关键语句提炼概括。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一般形式为:人物+事情起因,经过+
结果0选文中,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宁游戏污渎之中自
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由此可概括为庄子终身不仕。
11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阅读“国际视角”部分,根据《哈佛中国哲学课》中
所举庖丁解牛的例子理解自由和解脱。“庖丁解牛的工作起初是很乏味无聊的,随着时间的
积累,他的技巧越来越熟”,“游刃有余地把握刀口的走向,从而获得了一种自由的境界”,
“庖丁不是通过扔下厨刀、去街头跳舞的方式去获得自由,也不是靠着工作日拼命工作、到
了周末狂欢的方式获得自由,他的自由恰恰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来的”,根据以上语句
理解真正的自由是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得来的,在长期的坚持,磨练中提高自己,从而达到
无需刻意努力的状态。
12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
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注意:使,一词多义,名词,使者;怒,古今异
义词,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息,古今异义词,气息,这里指风。
1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
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我决起而
飞抢榆榜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意思是: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
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故断句: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
已矣.
14考查一词多义。
A离开/离开;
B.听说/听说;
C.代词,它,这里指牺牛/代词,指小石潭这里的景色;
D.即使/即使;
故选C。
15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
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
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
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苍苍:深蓝;其正色邪:或
许是上天真正的颜色?其,抑,或许;正色,真正的颜色:邪,同“耶”,疑问语气词。
16考查对文学形象的把握。阅读《北冥有鱼》,找到对“鹏”描写的句子体会其形象特征。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鹏极大
的外形特征;“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拉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写
出大腿飞得及其高远,景象雄奇壮观,由此分析,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塑造了肥
高大雄伟的形象。
17考查对文言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朗读语气的把握。“我决起而飞,抢榆防而止,时则不至,
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意思是:我们奋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止,
有时飞不上去,落在地上就是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去呢?“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意思是:它要飞到哪里去
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
还要飞到哪里去呢?根据对句子内容的翻译可知,两个“笑”都是表示讥笑,嘲笑的意思、。
在朗读时应该用轻蔑不解的语气读。根据内容的理解决定朗读的语气。蜩、学鸠和斥需不理
解大鹏飞到南冥的意图和志向,蜩与学鸠认为自己想飞就飞,想落地就落地,很自由幸福,
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海呢,斥需认为自己一跳就飞起来,虽然飞不高,但在蓬蒿丛中盘旋,
也很自由快乐,也不理解大鹏为什么要飞九万里到南海。
18考查对文学的个性化阅读.此题开放,答案不唯一。对庄子及《庄子》的解读角度和方
式有很多,我们无需拘泥某种方式。博采众长,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材料中李白的解读让
我们了解到做人应该像大鹏一样展翅高飞,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王世贞、冯友兰、吃瓜
群众的解读使我们明白活在当下,有自己的小确幸。我们学习了《北冥有鱼》了解到庄子的
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可以
从文学角度解读,文章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想象奇特,运用大量的夸张,
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塑造了大鹏形象,富有传奇色彩。也可从哲学角度赏析,鹏之徙于
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飞往南溟,这是一幅壮观
的景象,在振翼的同时探索着宇宙的浩阔,猜测着这天地到底有没有尽头;从天上望地下,
那苍苍的颜色是不是天地的正色。这是一种十分愉悦的逍遥,然而这种逍遥受到了自然物质
条件的束缚,受水和大风的制约,是相对的逍遥。由此领悟到: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自由,一切顺乎自然,超脱现实。
参考翻译:
楚威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送给他很多钱,并请他做宰相。庄周笑着对楚国的
使者说:“千金之利太重了,宰相之位太尊贵了。你难道没看见那祭祀时的牛么?饲养它好
几年,还给他穿绣了花的衣服,等到将它拿到太庙来祭神的时候,那牛即便要想做个孤独的
小猪,难道可能吗?你还是赶紧回去吧,不要污辱我。我宁愿在污浊的小沟渠中游玩而自寻
快乐,也不愿被拥有国家的人所束缚。我愿终身不做官,以便畅快我的志向哩!
(司马迁《史记》)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鲸。鲸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鳏变化为鸟,它的名字
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
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
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
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
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审计实务试题及答案
- 2023年中国能建部分所属企业领导人员招聘(竞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工艺传承与创新考核试卷
- 纸张油墨吸收性考核试卷
- 皮革护理的文化价值传播与推广考核试卷
- 2024年微生物检验技师考试指导及试题及答案
- 棉花仓储员工职业素养培训考核试卷
- 粮油市场渠道开发与维护策略考核试卷
- 相机拍摄模式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软技能的重要性试题及答案
- 混凝土楼盖课程设计讲解
- 3-1-立体表面上点的投影
- (正式版)QB∕T 2761-2024 室内空气净化产品净化效果测定方法
- GB/T 44193-2024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一网通办基本要求
- NB-T+31045-2013风电场运行指标与评价导则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 《无人机测绘技能训练模块》课件-模块8:像片控制点测量
- JBT 14732-2024《中碳和中碳合金钢滚珠丝杠热处理技术要求》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的丝网印刷制备及其性能评价的研究
- 制定侦破方案教案设计
- 机动车检测站内审报告(依据补充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