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_第1页
“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_第2页
“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_第3页
“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_第4页
“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摘要:小学科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有着实践性、综合性与多样性特点,教学工作开展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这一学段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认知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为此,笔者立足于学生本位的视角,探析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以生为本教学策略探究实践

引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颁布后,引起教育界的高度关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使学生历经科学探究过程,使其获取学科知识,让他们具有质疑能力与应用意识”。[1]这是教育的一大进程,也是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进一步推进的一大体现。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应基于“构建主义”理论下,使学生历经观察、探索、思考、调查、比较、分析等过程,使其认识身边的自然科学现象;让他们获取有益科学知识,得到科学启蒙,养成探究的意识,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课堂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本文从“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劳动乐趣”、“创新教学模式,调动探究兴趣”、

“鼓励生生互动,促进合作交流”、“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环保意识”几个方面探析“以生为本”的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以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一、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劳动乐趣新课标背景下,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率需要教师结合教材编制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使其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认知能力有机的结合。只有消除学生的认知障碍,避免灌输教育,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在身边,掌握科学知识有助于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判断。 例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一节的教学,教师引出“你知 “怎道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吗?”,“他们都生长在哪些地方?”,“他们的形状是怎样的?”,样去观察呢?”等问题[2]。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的植物,同时提醒学生室外观察时的注意事项,如:以小组为单位行动、不能远离活动区域、不做危险的事情、不跑跳、尽量不打扰到其他班级正常上课等等。在实际户外授课时,还应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及时指导。户外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如画图)表达观察到的植物形象。在进行科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凤仙花的一生》教学中,教师可引出“你最喜欢的蔬菜是哪一种?”、“你知道蔬菜是哪里来的吗?”、“你是否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等问题,设置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紧接着,教师提出“凤仙花一生的生长有哪些变化?[3]”播放课前种植的凤仙花一生的生长过程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记录,让学生了解一粒种子播种下去后到结出新的种子都发生的哪些变化,以及它的成长过程1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需要哪些条件的支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种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种子,进行培养、观察,并认真记录种子的成长变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二、创新教学模式,调动探究兴趣 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为有效促进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还应具有创新教学的意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智慧课堂等不同的授课方式,让课堂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我内化,提升学生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水的蒸发和凝结》教学前,教师可智慧课堂设备,让学生中观看微课短视频,观察自然界中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让他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了解自然界中水的不同“相貌”。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水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4]。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认识水变成冰、水蒸气,需要怎样的条件,并适时进行知识扩展,促使学生感受全球变暖,南极、北极厚厚的冰层开始融化,这会对人类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以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如,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节的教学,教师可利用微课及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课前对生活中的一些声音进行观察、记录。如,拉伸皮筋、滴水滴、敲击木桌等,初步感知声音的产生可能与震动有关。学生有了课前探究的经验,教师可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产生”这一问题进行辨析、验证,在全班开展敲击课桌的活动:(1)有节奏的用手敲击课桌,由小到大(由指尖轻轻敲击逐渐过渡到全掌敲击)。体会声音的由小到大,与敲击时的力度、敲击物所占面积有关。(2)在桌面摆放提前准备好的大米,并有节奏的用手敲击课桌,由小到大(由指尖轻轻敲击逐渐过渡到全掌敲击)。声音中渗入大米与桌面摩擦的声音,层次更加丰富。大米的跳跃,使学生更直观看见声音的产生与震动的关系。(3)在桌面摆放盛入三分之一水的玻璃皿,并有节奏的用手敲击课桌,由小到大(由指尖轻轻敲击逐渐过渡到全掌敲击)。此时声音层次更加丰富,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声音与物体摩擦震动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感官得到充分调动,进一步加深对声音产生的因素的理解。三、鼓励生生互动,促进合作交流2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方法进行总结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5]。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探究和实践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在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提升合作交流的意识。例如,在进行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中,教师提前为学生准备活动的材料,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之间合作制作“土电话”,通过“土电话”体验声音的传播过程,在报告单中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纸杯里的声音是怎样进行传播的”。引导学生进行组内交流研讨,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师要时时巡视交流合作学习的情况并对加以适时指导。小组合作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学习,使其产生疑问、展开交流,更便于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新的认识。又如,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用水计量时间》一节,在探索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的活动过程中,测量流出相同量的水需要的时间,需要一边观察一边计时,同时还要做好记录,这项实验操作性强,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密切配合,教师要指导小组成员之间做好分工,任务明确[7]。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分工合作与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环保意识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应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不同的学习场所,引导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经验。例如,五年级上册《水的作用》一节的教学,教师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实地走访,了解当地有哪些植树造林、保护水土的措施,体会植被覆盖对保护水土的作用,再通过探究实验,明白降雨会侵蚀土地,让学生理解降雨量的大小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不同,雨水也会造成水土流失。学生通过实验、调查分析、观察记录等,认识到保护森林、扩大造林面积的必要性,从而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又如,《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的教学,课前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中和亲戚家中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类型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并做好记录,课堂上与同学进行交流,分析哪些使用的物品节能,哪些耗能,这些能源是否再生,并提出自己的节能建议[6]。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调查实践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节约能源的环保意识。3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总之,只有以生为本,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探索能力与实践意识,形成科学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郁波.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一年级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7-1 [3]郁波.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11-1 [4]郁波.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