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1.了解中国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3.了解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4.知道货币、信贷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5.了解古代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和影响。6.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的重要措施。学什么梳理教材主干明晰命题核点考什么命题角度解读核心素养提升练什么高考内容衍生热考命题对接目录CONTENTS/////////////////////课时训练///////知识点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1.社会经济发展(2)手工业: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行业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即__________,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
开设工场(3)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①美洲等地的______大量流入中国,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随着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______兴盛,如徽商和晋商。
【链接·选择性必修2·P37】③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以__________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白银商帮经济功能2.赋税制度
【链接·选择性必修1·P95】(1)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2)明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3)明朝后期:推行__________。①背景: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增加。②内容: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③意义:一条鞭法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4)康熙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5)雍正帝:实行“__________”,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3.货币政策
【链接·选择性必修1·P88】(1)明朝①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②明中期起______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2)清朝:完全承认______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白银4.社会局限(1)经济①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传统__________占据压倒优势。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______一处,对外贸易由官府指定的“________”行商代理。
【链接·选择性必修2·P38】(2)政治:日益僵化的__________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小农经济广州十三行专制统治知识点二明至清中叶的文化1.思想(1)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致良知主观能动性
(3)明清进步思想①李贽:提倡__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②黄宗羲:严厉抨击__________制度,反对重农抑商,提出“__________”。③顾炎武和王夫之:对__________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提出一些重要见解。个性自由君主专制工商皆本高度集权2.小说与戏曲水浒传章回体红楼梦现实主义
汤显祖孔尚任京剧3.传统科技(1)李时珍的《__________》、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__________》分别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农学、工艺学的知识,在各自领域进行了总结。(2)徐弘祖的《____________》是一部地理和地质学名著。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4.西学东渐与中西交流(1)明朝后期起,意大利人________等来中国传教的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也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2)清朝前期,传教士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3)________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链接·选择性必修3·P9】(4)清政府任命________、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的工作,并招揽更多人才来到中国。【链接·选择性必修3·P9】利玛窦徐光启汤若望辨正误问题导学1.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是明清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主要原因。(
)2.明朝中期,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3.“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调节了政府与劳动者的关系。(
)4.陆王心学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又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5.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推动了小说、戏曲的繁荣和世俗化。(
)6.明清后期出现了几部总结性的科技著作,西方科技知识也得到一定范围的传播。()√√√√√√挖教材1.《明神宗实录》卷361记载: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摘自必修教材P84)材料说明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个地域?
提示
出现了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苏州等江南地区。2.《清圣祖实录》卷249中记载“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摘自选择性必修1教材P95)这一措施有什么影响?
提示
逃亡人口减少,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以后清政府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奠定了基础。3.顾炎武在《肇域志》中记载:“新都勤俭甲天下,故富亦甲天下……大贾辄数十万,则有副手,而助耳目者数人。其人皆铢两不私,故能以身得幸于大贾而无疑。他日计子母息,大羡(注:羡,有剩余),副者始分身而自为贾”。(摘自必修教材P84)据此可知徽商有何特点?
提示
勤俭、诚信、规模大且多配有副手。4.《王文成公全书》卷2记载: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摘自必修教材P87)材料中的“良知”指什么?这可能是谁的话语?
提示
隐藏在每个人心中的“天理”。王守仁。
拓视野1.关键图表——明清新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思考是什么阻碍了明清时期社会的转型与进步?提示占据主导地位的小农经济;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
2.学术观点——白银本位制的确立杜恂诚在《白银进出口与明清货币制度演变》中指出:因缺乏有效的制度限制纸币的发行,因此纸币总是引起高通胀和恶性通胀。宋以前的价值尺度是铜钱,“自元代起,中国改用白银为价值尺度,并且逐渐发展到以白银为流通手段。”明朝于1436年,“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一条鞭法规定赋税各项皆用银折纳,是白银确立本位货币地位的标志。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时期货币演变的趋向及其成因。提示趋向:逐步确立白银本位制。成因:纸币发行过度引发通货膨胀;元明政府货币和赋税政策的变化;白银增多;商品经济发展。3.重要观点——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的崛起唐宋以来,工商业经济的空前繁荣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以商人、百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阶层逐步壮大,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市民阶层所要求的商业社会的原则和封建传统体系产生冲突,既有经济基础的矛盾,又表现在上层建筑方面,从而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貌。思考从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妇女经常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这一现象与当时社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提示反映出明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这一特征正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繁荣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突出反映。主题一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与海外贸易【史料探究】史料一阅读《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视角1唯物史观——明清经济的新发展及影响思考(1)据图指出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状况。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影响。提示状况:新型农作物广泛种植,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刺激人口增长。
史料二明清之际,士人们开始抛却“君子谋道不谋食”①的正统观念,在不抛却士人身份的同时兼营贾业,既享士子之声名,又得商贾之实利。商人中许多人在从贾的余暇,也习儒术,由此出现了所谓的“士商相混”的现象②。明清四百年内中国人口增长了四倍多,但科举取士的数额并未相应增加……而明清时期的捐纳制度也成为读书人入仕的一条终南捷径。经商活动使读书人的视野由《四书集注》转向现实生活,实践活动使他们认识了程朱理学中不曾有的东西,于是符合商人利益的思想便应运而生了。——摘编自谭廷斌《明清“士商相混”现象探析》
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士商相混”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对思想领域的影响。提示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观念的削弱;儒家思想根深蒂固;仕途的艰难等。影响:冲击正统观念,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经世致用思想的传播;促进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促进早期反封建启蒙思想的出现;推动移风易俗等。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一个真正有学问,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君子,只忧道之不行,不考虑衣食问题。②是当时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积累和历史转型的结果。【素养提升】1.历史解释——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1)货币经济活跃: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3)工商业市镇兴起:在运河沿岸和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4)长途贩运贸易兴盛: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5)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从业者地位提高,生活得到改善,人身自由基本得以实现。(6)商人地位提高:商人第一次被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市民文化进入鼎盛时期。2.唯物史观——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1)积极性①经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等空前繁荣,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形态已经朝着开放型转变。在苏州等地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②社会: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提高,导致传统观念变化,很多人弃农从商。③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受到冲击,开始转型;人们的传统价值理念也悄然变化;文艺作品出现世俗化倾向。(2)局限性:未实现社会转型:严格限制商人活动,实行闭关自守政策,影响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史料探究】史料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七月,上曰:“边疆大臣当以国计民生为念,向虽严海禁,其私自贸易者何尝断绝?”……“先因海寇①,故海禁不开为是,今海氛廓清,更何所待。”……“令海洋贸易,实有益于生民。”“向令开海贸易,谓于闽粤边海民生有益,若此二省民用充阜财货流通,各省俱有裨益。且出海贸易非贫民所能,富商大贾懋迁有无,薄征其税,不致累民,可充闽粤兵饷,以免腹里省份转输协济之劳②。……故令开海贸易。”——《清圣祖实录》视角2张弛有度——明清时期的海外贸易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
①指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②阐明了开海贸易的有利之处。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康熙帝调整“海禁”政策的理由。结合所学,指出清朝短暂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质。提示理由:台湾的收复;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减轻百姓负担;增加财政收入,补充兵饷。实质: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民间贸易往来仍然被禁止。
【素养提升】历史解释——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1)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汉代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国对外陆路贸易开始发展;唐朝时,海陆并重;宋元时期,海路贸易日渐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2)以友好交往为主。我国精美的工艺品、丝绸和瓷器畅销海外,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外贸伴随着文化交流。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外贸促进了民族交融。外国商人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回族的前身——回回。(5)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自守。汉朝至明前期积极开放友好往来。明清统治者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6)朝贡贸易。政府垄断对外贸易,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题二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新变化【史料探究】史料“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①,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顺应)而恤之②。……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顾炎武《日知录》视角1家国情怀——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解读:
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①指仁义得不到发扬。②指体恤百姓的私情。思考依据史料,概括顾炎武“天下观”的核心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价值。提示内涵:以仁义为本;匡扶仁义道德,是天下人的责任;强调民生的民本思想。时代价值: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体现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启发了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和救国道路的探索。【素养提升】1.唯物史观——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影响(1)积极性①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推动明清之际儒学的发展,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②对君主专制的批判,经世致用的思想,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2)局限性①从内容看:早期的民主思想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②从地位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③从影响看:未能使中国社会实现社会的转型,影响有限。2.唯物史观——明清市民阶层兴起带来的社会新变化社会风气明代仕途未明而弃儒经商者比比皆是;进一步导致传统地位等级的松动个性解放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把学术同时政相联系,提出“经世致用”,与市民阶层要求参政议政的社会思潮相一致价值体系市民阶层已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系统,具有“对友谊和忠义的崇拜”“劝善戒恶的道德观”等特点世俗文学戏曲、小说等“杂书”的消费成为江南地区的一种时尚市民意识市民享乐意识、自主意识与商业意识觉醒。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史料探究】史料徐光启(1562—1633),字玄扈,上海人。在明代天启、崇祯年间,以徐光启为首,有上海陈于阶、嘉定孙元化、陕西王征、山西韩霖、四川刘宇亮等文士,组成了一个西学集团,他们治历、造炮,努力拯救明朝。徐光启开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新局面,打开了明清士大夫的精神境界。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一系列著作,至今仍有一定价值。中国士大夫的近代观念从利玛窦开始,同样,欧洲人对中国的重视和爱好,也是从徐光启—利玛窦的关系开始的。——摘编自李天纲《徐光启:中西文化会通第一人》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徐光启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提示引进西方近代科技;传播西学;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开阔了士大夫的眼界;促进了中华文化在欧洲传播。视角2承古萌新——明清科技与文艺
【素养提升】1.历史解释——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影响因素(1)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巨大。(2)影响因素2.唯物史观——明清时期古代科技由盛到衰的原因(1)经济上:小农经济固有的分散性和狭隘性,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和动力。(2)政治上: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科技发展。(3)思想上:文化专制使大量知识分子缺乏对自然界的观察研究。(4)教育上: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科学知识。(5)外交上: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练•高考真题】A命题点
以制瓷业为切入点考查清代对外交流1.(2022·广东高考,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解题路径解析清代出口瓷器众多,“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的现象,说明当时广州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A项正确;明朝中叶以后,制瓷业等手工业领域,私营手工业已超过官营手工业,且官营手工作坊的产品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排除B项;“在中国颇受欢迎”的说法夸张,排除C项;清代仍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明显削弱”无法体现,排除D项。命题点从价值观念角度考查明朝商业的繁荣2.(2022·全国乙卷,27)明后期有士人称,江南流行“好名喜夸”之风,家中但凡有千金之产,必定会营建一园,“近聚土壤,远延木石,聊以矜眩于一时耳”,但“俗气扑人”。这可用于说明(
) A.士大夫传统观念的颠覆
B.世俗化审美趣味的初现 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解体
D.江南市镇工商业的繁荣
深化理解:明代中后期奢靡之风盛行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城镇已出现“新的萌芽”,不仅工商业者地位提高,也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变化”。部分学者认为明代奢靡之风冲击了封建伦理与等级观念,是对理学家禁欲主义的批判与唾弃,反映了晚明市民阶层的觉醒,推动了商品经济生产。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市镇普遍兴起,市镇经济的发展,对传统的社会风尚、审美趣味产生冲击,形成了“好名喜夸”之风,D项正确;“颠覆”表述过于绝对,明代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仍以儒家思想为主,排除A项;在宋朝甚至更早以前,就已有世俗化审美趣味,“初现”表述错误,排除B项;明代正处于封建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结构总体稳定,“解体”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命题点从社会生活角度考查明代儒学思想3.(2021·广东高考,5)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 A.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解题路径A解析材料中“比德于玉”是指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应该具有玉一样的品德,材料中“规言矩行”是指说话赶路不离规矩,比喻言行谨遵法度。这反映了明代生员的穿衣风格深受儒家道德伦理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明代八股取士的影响,并且科举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题干比较的是庶民和生员的服饰,和社会等级有关,但只从这两类人,无法得出明代整个社会结构日益固化,排除C项;中国古代市民阶层审美文化的主体是市民,其构成主要是小商贩、雇员、艺人等中下层城市居民,与材料中的“生员”身份不一致,排除D项。命题点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顾炎武的思想4.(2022·浙江6月选考,7)论及自己的学术旨趣,顾炎武说:“《春秋》之作,言焉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知,其“学术旨趣”在于(
) A.无为而治
B.经世致用 C.再续《春秋》
D.中体西用
深化理解:明清之际经世致用的思潮及其特点
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当前的社会现实,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而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挥自己的学术政治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这种新学风具体归纳起来,有以下五点:“务当世之务”,勇于任事的精神,致力创新的精神,注重调查研究,研究范围广大。B解析据材料“谓之空言而不可也”“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可知,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故选B项;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子的政治思想,“无为”是不妄为,不胡作非为,最后达到“无不为”的效果,排除A项;再续《春秋》与“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不符,排除C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主张以中国伦常经史之学为原本,以西方科技之术为应用,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C【练•经典模拟】1.(2022·湖北十堰高三调研)清代苏州长洲的陆墓镇以烧造砖瓦和织造汗巾出名;吴江的庵村、檀邱市以铜、铁器制造为主;盛泽镇、震泽镇、黄溪市和新杭市是闻名的丝织业市镇;元和的唯亭镇棉织和编织业均颇为发达。这说明当时苏州(
) A.农业生产专业化发展
B.集镇之间生产协作紧密 C.生产型市镇集中涌现
D.市镇经济发达依赖消费
解析
由材料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具有地区特色的专业市镇,是生产型市镇集中涌现的体现,故选C项;材料体现出手工业生产专业化促使专业市镇的出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各个集镇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经济发展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依赖消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D2.(2023·广东深圳高三模拟)对于当时“荣经陋史”的学术风气,王阳明认为,儒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伏羲的历史,《礼》《乐》为夏商周的历史,经与史并无不同。这一论述(
) A.割裂了心学与儒学的历史关系
B.强化了儒家学说的地位 C.反映了明代史学研究氛围浓厚
D.隐含了一定的叛逆色彩
解析
据材料“儒经‘以事言谓之史(用事实来说话称为历史),以道言谓之经(用道理来说话称为经书)’……(王阳明认为)经与史并无不同”可知王阳明观点与传统儒家观点相异,隐含了一定的叛逆色彩,故选D项;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排除A项;明代儒家学说始终处于统治地位,排除B项;据材料“荣经陋史”可知明代史学研究氛围冷清,排除C项。A3.(2023·湖南衡阳模拟)有学者对明清小说进行了研究,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明清小说(
)小说作品内容简介《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做生意老实忠厚”,而买油的顾客和卖油供应者“单单作成他”,使他生意愈发兴旺。《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历经艰辛,发财致富“尽从勤里来”。《施润泽滩阙遇友》施复因为拾金不昧,归还失主,致使其生意兴隆,家道殷富,子孙兴旺,还免去性命之灾。《刘小官雌雄兄弟》小店主刘德乐善好施,先后救助并收养了两个落难的年轻人,“无子而有子”。A.承担着士人的理想与责任
B.开启了世俗文学的先河C.都属于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D.充斥着大量的落后思想
解析表中每一个小说的作品内容简介里面都提到了主人公因具备儒家所提倡的忠厚老实、勤俭持家、拾金不昧、乐善好施等一些良好品质,因而有特别好的结局,这说明明清小说通过文学作品弘扬社会正能量,所以承载着读书人对社会的理想和责任,故选A项;开启世俗文学先河的应该是唐代的传奇小说,而不是明清小说,排除B项;表中的小说都来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属于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不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表中的小说是在弘扬忠厚老实、勤俭持家、拾金不昧、乐善好施等充满正能量的思想主张,不属于落后思想,排除D项。4.(2023·北京市东城区模拟)古代有一位科学家,对于许多新鲜的有经济价值的作物,特别是高产的粮食作物,都亲自做栽培实验。他栽培试验过从福建引种的甘薯,从闽广引种的棉花,并在晚年写成了一部伟大的著作。这部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解析
甘薯是在新航路开辟后,在明朝后期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的,《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的农业著作,故选C项;《齐民要术》是北朝贾思勰的农书,早于明代,排除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著作,早于明代,排除B项;《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记载工艺学的著作,非农学,排除D项。
CB一、选择题1.(2022·河北唐山模拟)明清时期,玉米、甘薯等作物引进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另一方面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这表明作物的引进推广(
) A.改变了国人的饮食习惯
B.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生活 C.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D.促进了粮食贸易的发展
解析
“增加了粮食供应,使得盈余的粮食可以投入市场出售”、“扩大了耕地面积,使得以前不能耕种的荒山、丘陵等得以利用”说明高产作物的引进改进了民众的生活,也涉及了社会经济发展,故选B项;材料和饮食习惯无关,排除A项;C项只体现了题干中的后半部分内容,排除;D只体现了题干的前半部分内容,排除。A2.(2023·江苏海安高三测试)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组织手工作坊,“居工以织”。据其《织工对》所记,织工们以日之所入养家糊口,各坊主高价竞相雇请技艺出众者,“倍其值不吝也”。这说明当时(
)A.新的经营方式已经出现B.雇佣关系在纺织业逐渐普及C.杭州成为全国纺织中心D.家庭副业成为织工收入来源D3.(2022·河南开封五县联考)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明代苏杭地区出现了手工工场,并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生产,故D项符合题意。
C4.(2023·山东威海模拟)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三令五申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并在山西、河南、山东、南直隶等处设置“抚民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明朝政府此举旨在(
) A.加强中央集权
B.控制人口规模 C.稳定赋役征派
D.推行社会救济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朝中后期,政府不断颁布“流民复业令”,“禁止隐瞒人口和田地”,针对流民问题,政府设置“抚民佐贰官”,专门抚辑流民,迫使逃户回归故乡,这就使得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处于稳定状态,进而稳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赋役征派的稳定,故选C项;加强中央集权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题干内容涉及的是政府与流民的问题,排除A项;流民不会增加社会人口总数量,也就是说,政府控制流民流动与“控制人口规模”没有关系,排除B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政府控制流民的社会流动,并没有述及对他们进行社会救济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D5.(2022·广东深圳模拟)明初开茶马互市后,私茶严重,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这些措施(
) A.改变了当地饮食习惯
B.冲击了抑商政策 C.旨在复兴古丝绸之路
D.有利于稳定边疆
解析
据材料“明政府制作金牌信符,下发西宁州等各部族,作为茶马交易的特许权凭证,以获得紧缺的马匹”可知,明代通过控制茶马交易,控制了重要的战略资源——马匹,说明这一经济政策具有稳定边疆的重要战略意义,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当地饮食习惯的改变,排除A项;抑商政策始终贯穿于封建王朝,排除B项;政府控制茶马贸易目的在于“获得紧缺的马匹”,排除C项。A6.(2022·广东省江门市高考模拟)明代南京的典当铺,在正德年间之前全由本地人开设,但到了万历年间,这些典当铺与其他绸缎铺、盐店,“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这反映了当时(
) A.商业竞争十分激烈
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C.商业经营规模扩大
D.社会等级结构发生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这些典当铺与其他绸缎铺、盐店,‘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可知万历年间后,由于商业竞争的加剧,导致南京地区的典当铺等多个本地行业被外省商人所占据,故选A项;明清时期,政府厉行专卖制度,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皆为外省外郡富民所据矣”说明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商业竞争关系的剧烈而不是商业规模的扩大,排除C项;明清时期社会等级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社会等级结构被打破,出现了“士商相混”的局面,排除D项。C7.(2023·河北唐山摸底)明朝中后期,“秦、晋、燕、周大贾,不远数千里”到杭州收买丝绸,同时,还把江南地区的食盐、粮食、竹木、茶叶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贩往各地。这些贸易活动(
)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复苏 B.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C.促进白银成为主体货币 D.冲击传统社会分工B8.(2022·河北保定摸底)下图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
)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
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
解析由题干中的“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可知,庄票就是商贩在钱庄借贷的信用性纸币,所以这能反映出民间的资本性借贷有所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提到庄票的发行给金融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不能反映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管控,排除A项;庄票只能是一种信用性货币,是解决商贩资金不足问题的,但不能说明它代替白银,更没有提到会成为主要货币,排除C项;庄票是钱庄发行的,属于民间资本,但它是否推动了货币政策调整,题干未反映,排除D项。
A9.(2022·山东潍坊三模)明代,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常常“驾小蒲车,二仆自随”,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到处讲学传道。这反映出当时(
) A.儒学趋于平民化的发展趋向
B.程朱理学丧失正统地位 C.儒学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D.儒家学者关注百姓生计
解析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明朝时期,王艮以“社会”为讲坛,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而他又是王阳明的弟子,说明儒学从传统的书院中走出来,与平民老百姓直接联系,这反映出其“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南宋时期开始,程朱理学在社会中就一直处于正统地位,排除B项;推动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经济,而不是文化,并且在该时期,社会并没有实现转型,排除C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以下层民众为宣讲对象”,但是并没有述及其宣讲的主要内容,也就不能得出“关注百姓生计”的结论,排除D项。A10.(2023·广东汕头高三模拟)明代思想家王廷相(1474—1544)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不知。”这表明王廷相(
) A.倡导崇实黜虚学以致用
B.从根本上否定儒学思想 C.肯定了心学的重要作用
D.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解析
根据材料“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终岁嚣嚣于心性之玄幽,求之兴道致治之术,达权应变之机,则闇然而不知”体现了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的批判,表明王廷相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故选A项;明代思想家王廷相的思想仍然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排除B项;肯定心学的重要作用的是陆王心学,而材料反映的是经世致用的思想,排除C项;李贽否定了“天理”的存在,排除D项。C11.(2022·山东日照模拟)明清时期,在《东周列国志》《二十四史通俗演义》等历史通俗演义小说中,孔子不再是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君王形象,而被塑造为一个既食人间烟火又顾及眼前利益,同时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这一形象的变化(
) A.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B.意在颠覆正统的孔子形象 C.符合市井民众的审美情趣
D.反映了主流价值观念嬗变
解析
据材料“明清时期”“历史通俗演义小说”“孔子”“一个讲究灵活变通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兴起,得益于商品经济发展,而材料中孔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顺应了市民阶层壮大的需求,故选C项;小说作为文学作品,具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而史料才是还原孔子形象的主要依据,排除A项;依所学,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孔子作为圣人形象深入人心,明清小说顺应市民阶层需求,而非颠覆孔子形象,排除B项;依所学,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思想界统治地位,主流价值观念并未改变,排除D项。C12.(2022·山东中学联盟高考押题)在宋元话本里,故事的主人公不是仕宦之子,便是将门之后,而到了明代的小说里,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了。这一变化说明明朝(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出现变化
B.士农工商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C.孕育着社会转型的新因素
D.政府以农为本的思想发生动摇
解析
文学作品的主人公由“仕宦之子”“将门之后”转变为“生药铺主管”和“市井细民”,体现出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据此可知,题干所述变化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社会中已经孕育了社会转型的新因素,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时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明朝社会中,士、农、工、商的界限依然没有被打破,排除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装修费用预算协议范本
- 2024装修公司承包合同协议
- 大连市混凝土生产销售合同
- 离婚协议书格式:子女抚养权分配
- 建筑施工安全协议书
- 二手房交易资金监管协议书
- 房屋贷款合同中的还款账户管理
- 旅游规划设计合同样本
- 房屋租赁中介合同范本
- 企业外部承包合同样本
- 2024年威士忌酒相关公司行业营销方案
- 网络游戏危害课件
- 2022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第1套)
- 2024供电营业规则学习课件
- 铁路给水排水设计规范(TB 10010-2016)
- GINA2023-哮喘防治指南解读-课件
- 2024年上海市第二十七届初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 寝室设计方案方法与措施
- 收费站冬季安全注意事项
- (外研版3起)英语四年级上册单词字帖书写练习(手写体)高清打印版
- 《泡沫灭火系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