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2届高考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2届高考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2届高考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2届高考生物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必修③第一单元第一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追踪检测限时: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A、B、D均不是体内细胞的生存内环境。答案:C2.人体皮肤表皮细胞所获得的氧气是直接从A.周围的空气中获得B.周围的水中获得C.组织液中获得D.血浆中获得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皮肤表皮细胞只能从组织液中获得的氧气,而不能直接从其他场所获得。答案:C3.下列图所示为人体体液有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则①~⑤的有关内容是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根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组成,属于细胞外液。②与④能够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组织液与细胞内液能够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答案:B4.2022·盐城质检右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互换示意图。下列有关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能够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①中解析:①与②能够相互渗透,②与③能够相互渗透,可推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乙酰胆碱能够存在于组织液中。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邻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正常情况下,血浆中不存在蛋白质水解酶。答案:A5.稳态观点起源于内环境的稳定,以后渐渐发展成为合用于整个生物科学的基本观点。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人体内环境稳态详细是指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恒定不变B.稳态下内环境的各样成分含量相对稳定,但成分不断更新C.人体、种群、生态系统等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均存在稳态D.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存在自我调节能力解析:人体内环境不单包括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还有多种指标,如血糖浓度、激素浓度等;稳态也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动向平衡中。答案:A6.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解析:肌肉注射时,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依据内环境三个组成部分的物质互换关系,项更加全面。答案:C7.2022·海淀模拟如图是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

C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丙、丁能够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能够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样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的稳定,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高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答案:D8.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mo/L++2+2+-有机酸蛋白质NaKCaMgC①142②147A.①属于血浆,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B.②属于组织液,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致使②的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起码需穿过5层磷脂分子层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解析:血浆与组织液成分的差别主假如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不同,因为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且这些大分子物质一般不会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这也反应了毛细血管壁拥有选择透过性的特点,因此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过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更多的水分从血浆渗透到组织液中。肝细胞的线粒体中形成的CO2走开肝细胞到组织液要穿过3层生物膜,再经过单层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浆,所以共穿过5层生物膜,每层生物膜拥有2层磷脂分子。答案:C11.下列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互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内环境与Ⅰ互换气体必须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经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题图是由内环境抽象出来的关系图。Ⅰ与体外之间物质能进能出,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说明Ⅰ是肺;内环境与Ⅰ互换气体必须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内的葡萄糖经过①只能进入血液;Ⅲ是肾脏,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作用,皮肤中的汗腺经过分泌汗液排出部分废物,此外皮肤还拥有蒸发水分和散热的作用。答案:B12.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剖析,正确的选项是A.AB段上涨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次加速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变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涨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23BC段与NaCO反响解析:由题意,选项A中呼吸频次加速是为了获取更多的O2;选项C中人体不论在O2充足仍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选项D中进入血液的乳酸,被缓冲物质NaHCO3转变为其他物质CO2。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14分2022·海口质检在正常情况下,动物和人体内环境是能够相对稳定的,这种稳态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回答下列问题:1血浆的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_。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H将略有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某人长久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惹起内环境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____________,其结果将会惹起________。3对人体来说,体温恒定也是内环境稳态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对于细胞的生命活动来说必不可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是一个反射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中。解析: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的H保持相对稳定。肺气肿患者由于呼吸不畅,血液的H将略有降低,原因是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若长久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组织液增多,惹起水肿。体温恒定有利于酶的催化。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答案:1缓冲物质缓冲对降低氧气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2组织液组织水肿3各样酶的催化需要适宜的温度下丘脑14.18分下列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a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b表示____________系统,c表示______________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__________系统。2CO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H__________,但乳酸能够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发生反响,使血液的H维持相对稳定。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下进行。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起码需穿过______________层生物膜。解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进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排泄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为排泄系统。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所以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3乳酸进入血液后,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响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易分解成CO2和H2O,CO2经呼吸排出体外,使血液的H维持相对稳定。4当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体制。5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答案:1呼吸消化排泄循环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3降低NaHCO34神经—体液—免疫5515.20分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探究血浆H维持相对稳定的机理:一、实验材料和用具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H试纸。二、实验流程步骤A组B组1号2号3号试管1号试2号3号试①试管试管管试管管等量等量血浆等量等量血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

浆②③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记录结果

记录结果预测结果结论1步骤①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2步骤②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预测结果: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以上实验结果剖析,能够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是一个实验设计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