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小学语文教案〔通用10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的: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老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擅长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根底。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详细。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观察秋天,并画或者选一幅秋天的图画。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绘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2、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写一幅秋天的图画。二、写前指导1、指导学生读语文书习作的要求。〔小黑板出示〕这次习作的要求是:⑴、写前要先向同学介绍图画的内容;⑵、写时要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⑶、写好后交流,修改自己的习作;⑷、展示和欣赏。2、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请一学生将画的内容描绘出来,老师指导写作的方法。⑴、在学生表达时,老师相机指导表达的顺序。⑵、请同学们评价他说的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⑶、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如:从上到下,从远到近,先中间后四周,先整体后局部等等。⑷、指导学生在写作时也跟在表达图画时的顺序一样,将自己表达的内容按顺序写下来。⑸、老师抓住一学生表达时的色彩、声音、想象的句子指导学生写作时可以有声有色,有动有静。⑹、出示范文指导有声有色,有动有静。⑺、再指导学生想想刚刚一学生表达时有哪些是图画上没有的。然后指导学生在写看图作文时可以加上自己符合实际的想象。⑻、老师再抓住刚刚学生发言时的好词佳句,先表扬他们,然后指导学生在写作时用上自己积累的好词好句。⑼、交流自己搜集的好词佳句。⑽、让他们说说哪些可以用进自己的习作。⑾、老师说一词让学生进展造句练习,然后将几个词板书后让学生说一段话,在说话时能用几个词就用几个。⑿、这时老师再让刚刚表达的同学将自己的图画再讲述一遍,并让所有的学生当老师,提出修改意见。3、交流。⑴、小组交流,把自己的画的内容跟同桌学生讲讲,互相提示、修改。⑵、集体交流,评价并修改。⑶、老师根据学生的评价,相机指导。老师抓住学生发言。在习作的内容上继续给予指导。4、老师小结。三、学生写作。学生开场写一幅秋天的图画。板书设计:写一幅秋天的图画1、看图知中心2、观察有顺序3、写作有条理4、用上好词句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的老师。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教学准备老师查阅、搜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教学过程一、回忆前文,导入新课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擅长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的老师。〔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初步理解“”默读课文,想一想:①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②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三、读议结合,深入理解“”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的老师?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入的印象?〔读、划、议〕四、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1、古今中外,擅长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小学语文教案篇3教学目的要求:1、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文。2、理解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教学重点难点:本教学的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提醒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具准备: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教学思路:先借助汉语拼音读文,初步感知文内容;接着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逐段阅读文,进一步理解文内容,理解故事所提醒的道理;最后用以“扶”带“放”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自读文《小牛站起来了》。教学时间:三时。教学过程:第一时一、启发谈话,提醒题。1上新前,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大家:一个木桶中,装了满满的一桶水,假设你们把一块石子扔进水中,这时会发出什么声音呢?〔咚,咕咚。〕〔板书:咕咚〕就是这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几种动物呢!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想〕好,老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新文,这篇文的题目就叫《咕咚》。2这是一篇阅读文。这篇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呢?下面请听录音。二、听全篇文的朗读录音,初步感知文内容。要求:仔细听,认真想,故事中的“咕咚”是什么?故事中讲了哪几种动物?〔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故事中讲了小兔、小鹿、小猴、狐狸、山羊、大象和野牛这些动物〕三、借助汉语拼音,再读文,初步理解文内容。1标好自然段的序号。2画出你不理解的字、词。3指名朗读文,进展朗读指导。4出示小黑板,考虑答复以下问题。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四、指导看图,说清图意。出示文中的一、二、三、四幅挂图,要求学生按照“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顺序,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图意参考:1、兔子听到木瓜熟后掉进湖里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听到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3、大象也跟着跑。野牛拦住了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4、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咕咚”是什么,大家都笑了。五、小结过渡。刚刚,老师和大家听了录音,读了文,看了插图,同学们对《咕咚》这篇文所讲的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这篇文中,兔子听到“咕咚”声为什么拔腿就跑,其它几种动物为什么也跟着就跑,野牛为什么拦住它们,故事的结果怎样?这些问题你们想知道吗?〔想〕老师下一堂再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第二时一、复习导入新。1、通过上节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2、这篇文讲了什么事情,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文。二、阅读文一、二自然段。1、〔出示挂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2、小兔为什么跑?〔它认为咕咚可怕极了〕3、它有没有仔细看一下?〔没有〕4、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这声音太响了,胆子很小的兔子听到这个声音会怎么样?〔害怕〕5、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吓了一跳、拔腿就跑、边跑边叫〕〔随机理解:拔腿就跑〕6、它边跑边叫,对谁叫?叫什么?〔对小猴叫:“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理解:这里的“咕咚”是指一种东西的名称〕7、指导朗读:“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注意停顿、重音、语气〕三、阅读文三、四自然段。1、〔出示挂图2〕这幅图讲了什么?〔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小鹿、狐狸、山羊也跟着跑起来了。〕2、小猴为什么也跟着跑?从哪儿看出来的?〔小猴听了兔子的叫声,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从小猴子边跑边叫:“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可以看出〕3、“咕咚”追它们来了,小猴子心里会怎样?〔非常害怕〕4、指导朗读:“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注意语气、停顿、重音。句中第二个“不好了”和“快跑哇”音要读得重一些,调要拉得长一点〕5、小猴子那可怕的叫声,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一下森林里可热闹了。听!〔放第四自然段的配乐朗读录音〕6、这一自然段中讲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怎么样?“大伙儿”指谁?〔有狐狸、山羊、小鹿。它们也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大伙儿”指狐狸、山羊、小鹿〕7、它们为什么叫“快逃命啊”?〔它们认为“咕咚”是一种可怕的东西,要来吃它们了〕8、比拟“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它们讲的话一样吗?不同在哪里?〔小兔子只是说“咕咚”可怕极了;小猴子认为“咕咚”追它们来了;其它的动物以为“咕咚”吃它们来了。它们把“咕咚”越传越厉害〕9、分角色朗读“兔子”“小猴”“大伙儿”说的话。10、就这样,很平常的一声“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它成了一种很怪的动物,吓坏了森林中的许多动物,它们一个跟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也怎样了?〔跟着跑起来〕四、阅读文第五自然段。1、〔出示挂图3〕这幅图讲了什么?〔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2、野牛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呢?〔野牛想搞清楚“咕咚”是什么。它拦住了大伙儿〕3、〔出示“拦住”一词〕你会做“拦”的动作吗?野牛是怎么拦的?〔让学生通过演示理解〕4、野牛拦住了大象和大伙儿后是怎样问的?〔指导学生用“先问____,再问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问____”的句式答复。〕分角色朗读“野牛”的问话和“大象”“兔子”的答话。五、阅读文六、七自然段。1、〔出示挂图4〕这幅图讲了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2、大伙儿是怎样知道事情真相的呢?〔出示文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比拟朗读后考虑:〔1〕木瓜为什么会自己掉下来?〔木瓜熟透了〕〔2〕木瓜掉进湖里为什么会发出很响的声音?〔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撞击水面〕〔3〕“咕咚”终究是什么?〔“咕咚”是熟透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3、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后,它们都怎样呢?〔大伙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4、这里的“大伙儿”指谁?为什么都笑了?〔“大伙儿”指:兔子、小猴、小鹿、狐狸、山羊、大象。它们知道了“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后,觉得自己刚刚的行动非常可笑,所以笑了〕这时候,它们会想些什么呢?〔诱导学生进展合理想象。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瞎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情真相〕六、总结文。1、这篇文主要写了兔子听到“咕咚”的响声,没有弄明白,就边跑边叫“咕咚”非常可怕。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跟着跑起来,并且叫大家也快跑。狐狸、山羊、小鹿听到后,一边跑一边叫大家逃命。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野牛却不这样。他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谁看见了。最后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弄清了事情真相。2、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在这个故事中,我喜欢野牛,因为它遇到事情不慌张,能先问个为什么,不盲目地跟着别人跑。我不喜欢兔子、小猴子、山羊、狐狸、小鹿、大象,因为它们遇事不先问为什么,别人怎么说,也跟着别人怎么说;别人怎么做,也跟着别人怎样做〕3、我们同学们以后遇到事情应怎么办?〔遇事先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第三时一、复述故事。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二、表演故事。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展表演。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本第19《小牛站起来》。1、借助拼音,读通文,初步理解文内容。〔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2〕读了这篇文,想想文告诉了我们一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参考图意: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7自然段〕3、指名读后问题,考虑答复:〔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小牛不怕摔跤,不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通过反复练习,终于站了起来。〕〔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失败了不要灰心,不要盲目地相信别人的话,只要通过努力,就能克制困难,获得成功。〕小学语文教案篇4教学要求:1.能说出在日常观察中的发现;2.能认真听别人说话,把握主要内容,并能比拟完好地转述;3.把话说清楚明白,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难点:能真实清楚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生活中的观察发现。(一)课件播放书中的“三幅图”1.同学们在这三幅图中发现了什么呢?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学生说,老师及时指导)2.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你一定有了新发现。那我们每个人就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一个要求,别人说的时候,要专心听,你要记住,你们小组的同学都有哪些发现。(学生小组交流。)(二)好,老师特别想理解你们组的组员们都发现了什么?用“我们组的组员……”的句式说,看谁记得多。(各小组推荐代表发言。)1.同学们说的真多,而且说得特别清楚,老师给你们一个建议,当你要说很多个同学的发现的时候,不用说每个人的名字,可以用上“我们组,有的同学发现了……有的同学发现了……还有的同学发现……”句式。(指几名学生说。)2.听了同学们的发现,老师对其中的一个发现可感兴趣了,那大家又对哪一个发现最感兴趣?(学生发言。)3.假如你对谁的发现感兴趣,就去问问他(发现者)到底怎么回事?(学生提问,学生解释。)4.我们经过交流,就会越来越明白,因此老师提议,我们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人的发现,然后以他的话题,展开交流,可以提问,可以补充,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小组交流。)(三)老师发现有的小组交流得特别充分,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了一些特别有趣的植物。1.指名让学生说出发现,然后其他学生提问,发现者解释。2.老师适时介绍自己的发现。3.你还知道哪些有意思的植物吗?(学生答复。)小结:同学们,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假如我们有时机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这些有趣的植物,该多好啊!二、总结下课。同学们,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非常神奇,只要你是一个擅长观察的孩子,你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奥秘。这一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教学反思: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将重点都定在了发现一词上,大家都很积极,好似争着比谁的发现最多最奇,但把“观察中”无视了,而怎么观察到的,自已观察时所做了什么,这个过程学生却大多数都是只字不提。引导学生将自已是如何观察到的,及观察时自已是否认真等过程说了出来,这就为观察的内容提供了真实性的证词。小学语文教案篇5学习目的知识与才能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准备:4幅插图。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设疑。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翻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局部——整体三步来指导。〔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答复。1、指名读第1~2段。〔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2、指名读3~4段。〔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拟难,老师可做提示。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4〕指导看插图〔三〕说出图意。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3、指名读第5段。〔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3〕指导看插图〔四〕并说说图意。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4、指导朗读6~7段。〔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非常的可笑。〔3〕指导看插图〔五〕并说说图意。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一样。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六〕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答复以下问题。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第二课时指导作业: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课后第2题。〕〔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二、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院的小朋友听。小学语文教案篇6知识与才能:1、引导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2、理解文章概括详细的表达手段。体会概括表达的句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过程与方法: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乐园教学重点:理解一词多义,理解文章概括详细的表达手段。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说说每组加点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1、按组读词,读纯熟,将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先和同桌讨论。2、检查朗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3、以“走”为例,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和引早义。4、学生分组讲座理解多义词词义的方法。师小结: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平时不断积累多义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比喻义是用比喻的方法形成新的词义。理解时要以本义为根底。掌握联络语境中推断详细含义的方法。二、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1、读,2、分组讨论:加点词语的作用。3、介绍概括详细式的表达手段。4、小结:阅读时抓住概括性的总起句和总结句,就能很快把握语段的主要意思,作文时使用概括详细式的表达手段,就能全面,详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读一读,记一记。1、学生正确流利地读句子。2、讨论句子的意思。四、读一读1、自主学习:要有自己的见解指的是什么意思?短文是通过什么例子详细说明的?2、怎样阅读才有自己的见解?3、合作交流:明白有独到见解的是思维深入的表现。小学语文教案篇7教学目的: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概括文意的才能,可以比拟准确地挑选重点词句,明晰地列出文章提纲,理解文章的前后照应及过渡。感受莫高窟艺术之美,理解文章记叙与描写交替,详略得当的写法及其意义。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难点:体会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塑画和藏经洞的艺术价值,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学习作者从多方面抓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体会运用“先概括,后详细”的描写方法。教学过程:一、激发自豪,导入新课。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课件出示两组词语〕神态各异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丰富多彩漫天遨游492个两千多尊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六万多件个别读,〔提示:读出这些词语不同的意思。〕2、你能从这两组词语中选用一些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相机完成板书〕3、所以,有人禁不住要赞叹她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出示课文最后一节,学生读〕4、过渡:莫高窟为什么享有这么高的声誉呢?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到那里去看一看。二、走近“彩塑”,感受彩塑的精妙绝伦。1、自由轻声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哪些彩塑?哪尊彩塑给你留下深入的印象?〔学生自读后谈自由受〕2、交流前三种彩塑。〔1〕〔相机出示慈眉善目的菩萨图片〕理解:慈眉善目:仁慈、仁慈,和蔼可亲;〔2〕学生交流完天王和大力士,相机理解:威风凛凛:很严肃,有令人敬畏的声势和气派;强壮勇猛:身体结实,有力气,很英勇。〔3〕〔出示彩塑图片天王和大力士〕猜猜他们分别是谁?〔4〕指导朗读前三种彩塑的句子:怎么读才能让人感觉到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个别读、齐读〕3、交流卧佛〔1〕学生讲到卧佛,〔出示卧佛全景图〕。〔2〕16米有多长?〔有四块黑板那么长,正好是阶梯教室的长度16米〕〔3〕〔出示卧佛的特写〕静静地看着这尊卧佛,你感觉到什么?〔他正在闭目养神,或者凝神静思,我只能屏息凝视,生怕惊扰了他,我们好似听到了卧佛细微的呼吸声。〕〔4〕指导朗读描写卧佛的句子:卧佛闭目养神,来,我们轻轻地读,别打搅他。〔5〕这尊彩塑多么逼真啊!真是——相机引出【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敏现、跃然纸上……】怪不得游人要啧啧赞叹呢!4、像这样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莫高窟里有两千多尊呢!请欣赏——〔出示其他彩塑〕5、多么精妙绝伦的彩塑啊!余秋雨先生欣赏了莫高窟的彩塑后,说:〔出示:“这里的每一尊雕塑都有脉搏和呼吸,挂着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娇嗔”、“看莫高窟,不是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何等壮阔的生命!〕6、再次指导朗读:来,用你的朗读再现这些活了千年的生命!7、指导写法:莫高窟有两千多尊彩塑,作者寥寥几笔就让我们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感觉,他采用了什么高招呢?速读第二节考虑。〔总分总,“分”的局部面点结合:面:有……有……有……——给人整体感。点:卧佛——典型、给人留下深入的印象。〕8、小结: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能给读者留下深入的印象,是描摹事物的常用方法。三、走近“壁画”,领略魅力。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出示壁画图〕2、壁画的宏伟瑰丽表如今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节,边读边圈划出你认为能证明壁画“宏伟瑰丽”的【关键词】:^p句,然后大胆想象,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3、交流:①“宏伟”:A、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上课的阶梯教室,它大概是160多平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学生计算〕想象一下,宏伟瑰丽的壁画,相当于281个这样的阶梯教室一字排开,多么宏伟啊!补充:假如以壁画的自身高度,把壁画连接起来,其长度可达三十公里,这是世界上的画廊。B、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的,有描绘……的,有反映……的,有描摹……的。你知道莫高窟壁画上有哪些故事吗?〔莫高窟壁画的主要内容是故事,有“尸毗王割肉救鸽”的故事、“萨埵〔duo朵〕王子捐躯饲虎”的故事、“九色鹿”的故事,有劳动人民艰辛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老师补充:敦煌壁画的绘画时间前后长达一千多年,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内容极为丰富,除了故事,还有劳动人民艰辛劳动的场面,有反映历代统治者奢侈豪华的生活,还有许多交通工具、古代建筑、各族服饰、音乐舞蹈等场面……西方学者把敦煌壁画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这还真是一本敦煌民风民俗的百科全书!②“瑰丽”:飞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1〕快去读读描写飞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者感受到了什么?【美妙的音乐、芬芳的花香、动人的舞蹈、曼妙的舞姿……】〔2〕指导朗读:是的,细细品读,文字是有声有色有味道的,请同桌互相朗读,要读出画面,读出美感,并能打动你的同桌。〔同桌互相练读〕〔3〕个别读: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并欣赏画面。〔相机指导朗读:比拟“把描写壁画的句子中的“有……的”改成“有的”,比拟有异同之处吗?〔意思是一样的。语气上“有的”惊讶多一些。〕〔点评: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点评:真好,你们把这穿越千年的飞天表现得绚丽多彩,栩栩如生。老师仿佛也看到了风姿绰约的飞天。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群美丽迷人、婀娜多姿的飞天在云海中轻歌曼舞我真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4〕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身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课件出示〕飞天图片〕〔5〕啊,真是美妙绝伦!难怪人们把飞天说成是莫高窟的名片,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一读。4、引读:看着这些精巧的壁画,就像是——5、看到这儿,我们禁不住赞叹——〔课件出示最后一节,学生再读〕莫高窟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进藏经洞,激荡情感。1、每一个到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一定还要去看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板书:藏经洞〕。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如今的藏经洞又黑又小,空空如也。〔出示第四节〕2、〔板书:曾〕“曾”是什么意思?〔从前有过。〕3、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中国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如今没有了。这数万多件珍贵文物到哪里去了?〔学生简要答复〕4、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出示:1907、19___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9000多件。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廉价骗购藏经洞遗物精华6000多件。1911年,____人吉川小一郎等用低价换取了469卷手写本和精巧彩塑两尊。19___年,俄国人奥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5、此时此刻,再读第四节,你心情怎样?〔很气愤,a、清________,诺大的中国,却存不下这些文物!那些官僚们可以讲究豪华的生活排场,竟穷到筹不出运送、保护文物的经费,我们好恨呀!b、帝国的可恶行径。提问:你从哪个字看出?〕比拟:“掠”换成“抢”、“偷”如何?〔“抢”动用武力,“偷”趁人不备,而“掠”是帝国分子利用中国人的无知,在光天化日之下,盗走珍贵文物的,一个“掠”字更表达了帝国分子的野蛮与无耻!〕6、小小的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它成了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7、请看,这是我们国家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出示一些流落在其他国家的文物图片〕8、无论这些文物流落何方,它的身上永远镌刻着两个字——“中国”。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大量珍贵的敦煌文物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2、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豪地说:〔出示: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是举世出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书:艺术宝库〕3、余秋雨先生说——出示:她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她把人性神化,付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她成了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老师有感情朗读,学生有感情朗读。结语:“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让我们带着这种梦幻、沉淀、向往,走出课堂,走向每一处刻上“中国”烙印的传世珍宝……〔出示流失海外博物馆的珍宝〕板书设计:彩塑精妙绝伦莫高窟壁画宏伟瑰丽艺术宝库藏经洞〔曾〕藏品丰富小学语文教案篇8活动准备1.学生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寻找错别字、不标准字做好“啄木鸟”头饰。2.老师准备局部错别字例子。3.奖品:本子假设干本。4.四块小黑板上各画好一棵树,写上错别字。活动过程主挂人甲: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哪一种吗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你们,它就是汉字。主持人乙: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用汉字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内容涉及哲学、历史、文学、地理等。这些珍贵的遗产流传至今,使我们对祖国的文明史有了清楚的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奉献。主持人甲:如今汉字仍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人们还在使用汉字记录着今天的一切,让后代的子子孙孙理解今天,认识今天。所以,汉字在目前,甚至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是记录汉族语言的重要工具。主持人甲乙: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汉字的学习。主持人乙:你们理解汉字吗〔学生自由发言〕学生a:汉字数量很大,《汉语大字典》选收了约56000字。学生b:笔画最多的字是“齉”,共36笔。学生c:9笔的字数量最多。学生d:“的”字用得最多,大约每25个字就要遇到一个。学生五:最常用的字有6000个左右。主持人甲:同学们对汉字理解得还真不少。但由于汉字字数多,字形复杂,难认、难记、难写,所以,书写时常常出过失,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错别字”。同学们可得注意纠正错别字呀,要不,闹出笑话来还是小事,人家听不清、看不懂你要说的意思,产生错误的理解,影响了学习和工作,那才是大事呢!学生f:那么怎样才能纠正错别字呢主持人乙:提得好,请同学们就这个问题自由谈谈吧。学生g:大家学习生字时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义,做到会读、会写、会讲、会用,并且要反复进展练习、稳固。学生h:读书时要认真、细心,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清楚,并且一边读一边想,弄清楚每个字的意思。学生i:写字时要一笔一画地认真把字写对、写工整,不要“龙飞凤舞”,潦潦草草。写完后要认真检查。学生j:多读多写,增多跟字见面的时机和使用的次数,在理解和运用中加强记忆,结实掌握。学生k:学好汉语拼音,学好普通话,克制方言土语的影响,决不仿写社会上流行的不标准的字。学生l:同学之间假如发现谁读错写错了字,就马上指出来,帮助改正。主持人甲:说得真好。除了需要注意上面说的几点外,我们还要理解产生错别字的原因,找出错别字的一些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纠正错别字。请你们想一想,常见的错别字有哪些情况学生m:笔画增减。学生n:变换、挪动字的笔画或偏旁。学生o:张冠李戴,把此字写成彼字。主持人乙:下面我们来当一回森林的医生——啄木鸟,给这些“大树”治治病。〔出示四块小黑板,分别写上:第一棵树上:拜年棉袄贰圆弗用大葱第二棵树上:隔离孤立短暂念书工令第三棵树上:蓝球入场券茂密辩论珠连第四棵树上:住扎恢心已然发财无畏〕主持人甲:每组派两人把错别字划去,正确的字写在旁边。〔每组两人戴上啄木鸟头饰上来改,改完后检查。〕主持人乙:接下来,我们来个竞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错别字都改正过来。〔出示小黑板:找出以下成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哀声叹气宾宾有礼病人膏盲不寒而粟不径而走草管人命穿流不息得不尝失发奋图强发扬广阔各抒已见鬼鬼崇崇含辛如苦黄梁一梦突然开朗流恋忘返〕〔学生改正,老师巡视然后检查。〕主持人甲:请老师给优胜者发奖。主持人乙:前几天,老师还把我们分成四组到街道、社会上找不标准的字、错别字,下面请四个小组的组长汇报一下。〔各组组长汇报找到的错别字、不标准字。略〕主持人甲:请各组再安排时间,与用字方协商,共同纠正不标准的字或错别字。老师小结:同学们,只要我们从思想上重视汉字的学习,认真,不粗心大意,遇到不懂的多向老师和别人请教,或,把消灭错别字当一回事去做,不写繁体字、异体字,正确使用汉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小学语文教案篇9【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插图、生活实际,结合诗人背景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人感情。3、理解诗画特点,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欣赏诗中景物,领悟诗人情怀,学习表达方法,感受古诗魅力。一、以花入画,以画入诗,走进诗文。1、以花的话题入画师:在我们的教室窗台上摆满了我们精心养植的花草,它们点缀了我们的教室,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关于这些花,你理解些什么?2、学生交流。师:清代诗人郑燮对兰花情有独钟,他专画兰竹,五十余年,不画他物。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郑燮的画作。CAI显示:《兰竹石轴图》、《兰石图》、《墨兰图轴》、《山顶妙香图轴》2、师:郑燮不仅爱画兰花,而且还用写诗的方式表达对兰花的喜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题于《山顶妙香图轴》上的古诗《题画兰》。老师范读。板书课题,学生读题、解题。二、习文读诗,明了诗意。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2、指名朗读,集体正音。3、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与音韵。4、全班齐读。5、理解诗中大意,师配乐讲述三、精读品诗,感悟诗情。学习第一句(一)看兰学习第一句。1、指名读第一句,思:兰花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千山顶上头)2、身边的兰花和这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