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5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5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5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5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教案范文9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材分析^p】本节课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继"长方体的认识"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包括"做一做"、"练一练"两个栏目。"做一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才能。"练一练"的目的是通过想象、动手操作进展尝试,强化长方体、正方体与其展开图之间互相转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本节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考虑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对应的数学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根底。【学生分析^p】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根底与分析^p和解决问题的才能,有较强的自我开展的意识和挑战的意识,对有挑战性的任务很感兴趣。这使得我们在学习内容的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关注数学的用途之外,也应当设法为学生提供经历做数学的时机,使他们可以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开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初步形成并学会数学地考虑。此外,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等根本图形,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因此对本节课的内容理解起来并不是难事,关键是如何利用他们对理论及探究活动的热情,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领悟展开图上的面与正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有序考虑进展分类的优势。【学习目的】1.通过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理解"什么是展开,什么是折叠",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2.通过探究活动感受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培养空间想象力,开展空间观念。3.在展开与折叠、展示交流与汇报活动中浸透数学的对应思想。在操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2~3分)(老师拿出一个食品包装盒)问同学们是什么?学生可能答复是"包装盒"。老师可以通过"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它是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答复是"正方体"。老师向学生演示什么是展开图:请看,像这样沿着棱剪开(放下其中一个面),使这个正方体完全的展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我们叫做正方体的展开图,闭上眼睛想一想它会是什么样的?(停顿十几秒)请2-3名学生说一说你想象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吗?学生会想象出很多图形,老师指出要一起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可向学生提问:"关于展开图你们理解些什么?""打算在这节课中解决哪些问题?"(板书:规律、特征)(设计意图:老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说出想象的正方体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后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想象的展开图剪出来,从而实现体与面的结合。)二、动手探究,总结规律:(25分)活动一:剪一剪发给每位学生一个正方体,试着剪一剪;验证同学们的想象对不对;让剪的快的学生根据剪开的展开图,从前面教具(展开图)中找出与自己剪的一样的贴在黑板上。在活动时,提示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投影出示)·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六个面互相连接的平面图形。·先观察一下黑板,假如你剪的展开图与别的同学重复了,那么你就不用贴了。·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别伤到手。活动二:找一找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展开图有没有重复?(学生贴出来的)学生可能的作品:学生可以判断出:1和5两个图形通过反射是同一个图形,4和7两个图形通过旋转是同一个图形。老师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剪出来的展开图形状会不一样呢?"学生可能答复:剪的方法不同。"这些展开图有何一样之处?",学生可能答复:都由6个正方形组成。(设计意图: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获得空间与图形的鲜明表象,强化直接感知。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有意识的对展开图进展粘贴,让学生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某些规律,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活动三:折一折一样的正方体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展开图,让学生再尝试把他们展开的图折回原样。操作要求:四人小组合作,轮流演示展开与折叠的过程,边折边说,找出展开图上的每个面分别对应正方体上的哪个面。(老师根据要求同步演示,让学生明白,一个折叠,其别人指出展开图上的这个面,是正方体的××面。学生操作、交流、展示。)小结: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正方体的展开图,经过反复的展开与折叠(板书课题),知道了展开图上的面(板书:面)与正方体(板书:体)上的面的对应关系(板书:对应)。让学生体会到正方体相对应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相隔一个面的)(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的过程,稳固体与面的转换认知,加强感悟立体图中的面与展开图中的面的对应关系,理解寻找对应面的根本方法,然后,上升到由展开图的面想象立体图形的面的对应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才能。)三、练习应用,稳固进步(10分)1.判断下面几图是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判断,讲清原因,个别不好理解的让学生动手来操作。)说明:并不是6个面就能折成正方体,5号图有7个面,可以围成一个正方体,但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掌握了展开图的特点,学会了标"上,下,左,右,前,后"面的方法就可以区分正方形拼接图能否折成正方体。2.(课件出示书17页练一练第一题)屏幕上这道题你可以独立完成吗?请说出正方体展开图中与1号、2号、3号面相对的各是几号面?老师可以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猜测对不对。(老师演示折叠过程)假如以2号面定为底面,2号对几号?1号对几号?3号面呢?(老师演示)假如把1号面定为底面,还是这个结果吗?(学生答复后,折叠回正方体验证)换3号面为底面呢?(停顿等学生答复后,旋转图形让学生亲眼看一看)假如把底面换成4.5.6号,结果一样吗?老师可以问学生:"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程度差异,创设条件、积极引导,有意识的培养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习惯。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带着知识、经历、考虑、兴致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此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进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四、总结收获(2分)老师问:"学习到这里,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收获,心中还有什么疑问?"小学数学教案篇2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识别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初步的操作和观察才能,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以及创新意识。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络,懂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激趣导入。1。课件呈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卡通形象:小朋友,你们认识我们吗?你们想想在哪儿见过我们呢?2。小朋友,你带来了哪些朋友啊?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带来的物体,能说知名称的就说出来〕3。小朋友带的物体真多呀,看了这些物体,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看来,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物体。〔提醒课题:认识物体〕[说明: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生动的画面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唤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二、动手探究,体验领悟。活动一:看一看、摸一摸。导语: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桌面上的物体,你有什么发现?1、学生认真观察桌面上的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外形。2、学生用手触摸物体,初步感知物体的特性。3、学生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说说物体的形状分别是怎样的。[说明:理解数学知识首先要观察数学现象。学生通过观察、触摸等活动,初步感知物体的形状,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特征建立感性根底。]活动二:分一分、比一比。导语:刚刚小朋友观察了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接下来,小朋友能不能按形状把它们分分类呢?1、以小组为单位将物体进展分类。2、各小组说说自己小组分了几类,是怎样分的。3、全班交流,达成共识。老师相机提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4、各小组分别拿出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在桌面上滚一滚、堆一堆,并交流自己的感受。[说明:在学生初步感知了各种物体的形状后,再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能进一步感知几种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活动三:认一认、找一找。导语:如今请小朋友看大屏幕,电脑把这四类物体的形状画出来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课件呈现几种立体图形〕1、学生看大屏幕上的图形,说图形的名称。2、请四名学生头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头饰,其余学生在桌面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并举起来,以示响应。3、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朋友仔细看看我们的教室,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快找找看。4、要求学生想一想:在哪些地方也见过这几种形状的物体?[说明: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四种形状的物体后及时进展必要的抽象,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在找一找的活动中着力表达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又注意把学生引入更为广阔的现实情境中进展充分的体验活动,使学生的已有认识更为丰富、生动。]活动四:搭一搭、数一数。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搭积木吗?如今我们就用刚刚认识的这些物体作积木,搭一件你最喜欢的东西。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最好!1、明确要求后,学生动手搭积木。搭好后,学生可以分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并进展评价。展示局部优秀作品,并指名说说这件作品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2、数数自己的作品中,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的结果填在表格里。[说明: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设计开放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进展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展活动,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开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这样做,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意识,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总结延伸。1、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学到了哪些知识?2、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朋友,课后,大家再去找找吧![说明: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的方法和学到的知识,体会互相合作、主动探究是学习的好方法。]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目的1.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敏、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2.能联络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引导观察。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出示:书名每本书的价钱〔元〕《数学故事》12《成语故事》15《科幻故事》18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随着学生的答复,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展整理。2.解决问题。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展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拟快地算出结果。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老师巡视。反应: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板书:12+15+18123512+18+151253比拟: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3.提醒课题。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你想怎样复习?通过复习到达什么要求?[说明:从现实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注意对复习方法进展指导,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二、合作交流,知识梳理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整理的结果。学生独立完成整理,老师巡视。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绘,字母表示等。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请把你整理的结果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分享,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整理的方法和完成的表格。根据学生的整理结果,完成下面的表格: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说明:让学生自己整理已经学过的运算律,便于学生加深对加法和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同时,形成合理的认知构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与同伴合作学习的意识。]三、稳固练习,加深理解1.填一填。出示题目: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86+35=35+86〔〕72+57+43=72+〔57+43〕〔〕764025=76〔4025〕〔〕125678=125867〔〕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2.辨一辨。出示题目: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81+〔〕=0+81乘法交换律16425=16〔〕加法交换律184+168+32=184+〔〕乘法结合律a56b=〔〕56加法结合律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3.比一比。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1〕88+〔24+12〕〔2〕2815〔88+12〕+247〔415〕〔3〕856-〔656+120〕〔4〕54045856-656-12054095要求:比拟每组的两道题,它们的计算结果一样吗?各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4.算一算。出示题目: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拟快。[说明:通过一组有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在填一填、辨一辨、比一比、算一算等数学活动中,由详细到抽象地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为灵敏应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打下根底。]四、灵敏应用,解决问题1.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解决以下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展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汇报怎样算比拟快。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2.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拟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说明:本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两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问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应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但学生通过分析^p题中的数据,会发现这些题具备应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的特征,通过计算、交流、反思等学习活动,进一步感受运算律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五、全课总结,质疑问难提问: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说明:让学生适时反思自己在本课学习中的所得,及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学习行为、态度,大胆地说出遇到的困惑或困难,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进步学习效率。]六、课后延伸,挑战自我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995+996+997+998+999125〔178〕41+2+3+4+5+95+96+97+98+992532125[说明:课后安排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深化本课学习内容,更为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时机。]小学数学教案篇4一、学情分析^p:五〔2〕班共有学生38人,从整体上来看,本班学生的学习习惯良好,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上课能积极答复以下问题,敢于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对数学学科有较浓重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爱钻研,敢于探究,爱提问和质疑。五〔1〕班共有学生38人,相比之下,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成绩也不好;近10名成绩过差,勉强到达四年级程度,主要表如今知识欠账过大,承受才能差,学习不够积极主动,有时有照抄作业现象。二、教材分析^p:本册教材包括下面这些内容:分数乘法、长方体〔一〕、分数除法、长方体〔二〕、分数混合运算、百分数、统计和总复习,共计7个单元。另外还安排了“数学与生活”、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重点有: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2.重点培养分析^p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主要针对分数应用题〕;3.理解长方体的几何构造,掌握其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探究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本册教材中的教学难点有:1.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意义之间的联络;2.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要结合详细情境与操作来理解;3.除数是分数的除法的意义〔是从被除数中可以分出多少个除数的角度来理解的〕;4.感受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立方厘米〔cm3〕以及1升(L)、1毫升(mL)的实际意义,能形象地描绘这些体积单位实际有多大。三、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那么,可以正确、纯熟地进展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构造,理解外表积和体积的含义,掌握其外表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其外表积和体积,并运用所学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的一些根本问题。3.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展计算,掌握分数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4.认识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的读、写百分数,探究并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在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题目数量关系的根底上,正确的解答百分数应用题。5.认识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学会选择使用;懂得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从一组数据中找出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针对详细问题选择使用。四、主要教学措施:1、老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修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进步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才能,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有学会向会学转变,有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进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3、充分把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化教育资引进课堂为教学效劳,进步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进步教学质量打下根底。4、抓好每月一次的单元测试,以鼓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对他们的作业争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进步。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要点分析^p: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法〔二〕〔整数乘分数〕、分数乘法〔三〕〔分数乘分数〕、练习一。二、单元教学目的: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那么,可以正确、纯熟地进展计算。能根据分数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2.经历观察、猜测和证明等数学活动,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运用分数乘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明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考虑过程的条理性。认识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以借助分数乘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从而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关系。三、单元教学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与计算法那么。四、单元教学难点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五、单元课时划分共7课时第1课时分数乘法〔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学习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自经历探究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原理,学生可以纯熟准确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才能目的: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探究有关的数学信息,开展初步的分数乘法的才能。情感目的:使学生感受到分数乘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重点:学生可以纯熟的计算分数乘以整数教学难点:培养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引导、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老师出示教学板书,请学生计算分数加减运算题。〔临时定题〕老师:来回巡视学生的做题情况,并提问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计算的?学生寻找完毕,纷纷举手准备答复以下问题。老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先通分,再进展分子与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注意更正学生的错误和表扬答复以下问题的同学。二、讲授新课同学们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运算:分数乘法。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分数乘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老师提问学生答复以下问题。老师板书例题,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计算?学生列出算式:1/5×3=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1/5×3表示什么〔表示求3个1/5的和是多少〕?该如何计算?老师提问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学生1:1/5×3=1/5+1/5+1/5=3/5;学生2:1/5×3=-老师和学生总结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三、稳固练习:1、做课本2页涂一涂,算一算。让学生纯熟计算,老师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方法。2、做课本试一试1、2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提问学生答复〕五、布置作业:课本2页3题;选用课时作业设计。板书设计:分数乘法1/5×3=1/5+1/5+1/5=3/51/5×3=-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那么:整数乘以分子作为分子,分母不变。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求几个一样加数的和是多少。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2-43页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景,经历自主探究除数是两位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3、感受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学生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老师记录下几组典型数据。〔设计意图:介绍自己家冰箱的容量和功率,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轻松愉快话题,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开场学习。〕2、让学生观察记录的数据,讨论:冰箱容量和功率有什么关系?得出:一般情况下,电冰箱的容量越大,功率就越大;反之,电冰箱的容量越小,功率就越小。〔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丰富生活经历,并自然引出节能冰箱。〕3、老师谈话并介绍节能冰箱与普通冰箱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计算两种冰箱每月的耗电量。然后交流。〔设计意图:冰箱耗电量学生不太熟悉,老师给出每天的耗电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课程资。〕二、解决问题1、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设计意图:用计算器计算,满足学生急于知道答案的好奇心,也为下面用竖式计算活动经历。〕2、交流列出的算式和计算结果,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结果。(设计意图:交流列式的想法,用语言描绘计算的结果,让学生在详细问题的情境中进一步理解除法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三、竖式计算1、老师谈话,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问题,并板书竖式,提出:0.34有两位小数,要把除数转化为整数怎么办?为什么?使学生明白:要把除数0.34转化成整数34进展计算,要扩大100倍,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25.5也要扩大100倍。〔设计意图:试算前的讨论,既是已有知识经历的回忆与迁移,也是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培养,及自主建构知识的重要过程。〕2、学生自主计算,并与计算器计算的结果比照,然后,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设计意图:在思路的根底上,自主计算并检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计算的方法。〕3、提出“节能冰箱每个月的耗电量够普通冰箱用多少天”的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列式并用竖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程资,补充相关问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掌握计算方法,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历。〕4、提出“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和除数是两位小数的除法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设计意图:讨论、理解除数是一位、两位小数计算方法的一样点和不同点的过程是对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的整合和理解的过程。〕5、提出“用自己的话说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的要求,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老师。〔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怎样计算,就是计算方法、归纳的过程。〕6、提出第二个倍数关系的问题,鼓励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要求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设计意图:在详细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开放的、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列式解决问题的空间,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生探求结果的愿望。〕四、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测量活动〔第6-7页〕[教学目的]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局部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6分米=6/10米=0.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假如门的高度是1米6分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可以用小数表示测量结果的原因。二、填一填:填写第6页的表格,左边已经有测量结果,只要把测量结果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右边要求学生自己选择物品,先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再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三、试一试:第1题: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结果,如曲别针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再写成以厘米为单位的小数。四、作业:第7页练一练[板书设计]测量活动填一填中的表格试一试中的题目小学数学教案篇7设计说明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在此根底上学习小数点的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究中获取新知。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挪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讨论小数点向左挪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2.根据学生的认知构造,打破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比拟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向右挪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在此根底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挪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详细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究小数点向右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出示课件,提出疑问。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数点怎样搬的家?小数点的不断搬家使蚂蚁快餐厅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点第一次向右挪动了一位,第二次又向右挪动了一位,快餐的价格在逐渐增加。3.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明确:快餐的价格由0.01元到0.10元,再到1.00元。4.请同学们认真观察,0.01、0.10、1.00的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它们的大小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5.学生汇报,交流结果。(1)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方法一:0.01元=1分,0.1元=1角=10分,10分是1分的10倍,0.1元是0.01元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方法二:0.01是,0.1是,0.01是100份中的1份,0.1是10份中的1份。所以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方法三:0.1米看成1分米,0.01米看成1厘米,1分米是1厘米的10倍,0.1是0.01的10倍。所以小数点向右挪动一位,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2)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0.01元=1分1.00元=1元0.01的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就是1,1元是1分的100倍,所以0.01的小数点向右挪动两位,小数就相当于乘100,得到的数是它的100倍。6.提问:假如小数点向右挪动三位、四位,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同桌之间说一说。7.小结:小数点太神奇了,它只要向右一跳就扩大,向右跳一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向右跳两位,得到的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学数学教案篇8【二年级】课内知识:368-199等于多少呢?课外趣题:按数字规律填出以下图中空缺的数:【三年级】课内知识:操场上的学生们进展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假如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课外趣题: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四年级】课内知识:〔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等于多少?课外趣题:假设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那么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项。【五年级】课内知识: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课外趣题: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假设不是一位数,那么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二年级】1.368-199等于多少呢?解答:原式=368-200+1=168+1=1692.按数字规律填出以下图中空缺的数:解答:此题的规律为上面两个数的和等于下面两个数的乘积,因此应该填7。【三年级】1.操场上的学生们进展队列表演,他们排成了8行8列的正方形队列,假如去掉一行一列,请问要去掉多少人?还剩多少人?解答:每行每列都有8个人,而这一行一列必有一个人是重复的,所以减少的人数是8×2-1=15〔人〕,8×8-15=49〔人〕2.有7个数,它们的平均数是18。去掉一个数后,剩下6个数的平均数是19;再去掉一个数后,剩下5个数的平均数是20。求去掉的两个数的乘积。解答:第一个去掉的数是18×7-19×6=12,第二个去掉的数是19×6-20×5=14,这两个数的乘积为12×14=168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18-(19-18)×6=1219-(20-19)×5=1412×14=168【四年级】1.〔1686+1683+1689+1681+1691+1685+1687+1678〕÷8解答:原式=〔1680×8+6+3+9+1+11+5+7-2〕÷8=1680×8÷8+〔6+3+9+1+11+5+7-2〕÷8=1680+40÷8=16852.假设在等差数列2,5,8,…的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使它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那么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项。解答:在每相邻两项中间插入三项,那么原数列的第10项之前共插入了3×9=27项,故原数列的第10项是新数列的第10+27=37项。【五年级】1.求4018和7257的最大公约数。解答:〔7257,4018〕=〔3239,4018〕=〔3239,779〕=〔123,779〕=〔123,41〕=412.把一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所得的和假设不是一位数,那么再把它的各个数位上的数码相加,直到和是一位数为止。将1—20xx这20xx个自然数都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所得到的20xx个数中,2和3哪个多?解答:一个数除以9的余数就是它数字和除以9的余数,因此按照题目中的操作方法,每个数最后都会变成它除以9的余数。连续9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都互不一样,20xx÷9=223……2,说明这20xx个数中除以9余2的有224个,余3的有223个,所以在最后得到的20xx个数中,2比3多。小学数学教案篇9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能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格数;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按指定方向和格数平移。2.通过详细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提问:同学们每天都要上学,能说一说平时你是怎样来上学的吗?〔学生交流〕小结:步行、骑车、坐汽车时人和车的挪动都是一种运动,谁知道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也在运动?〔学生举例〕二、感受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1.引出课题。谈话: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段录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请你们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的运动方式。课件播放:电动门、电梯、汽车、电扇叶片、风车等物体的运动录像。提问:回忆刚刚看的这几段录像,再想想你们做的手势,能把它们按运动的方式分分类吗?学生可能将自动门、电梯、汽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道路都是直的;风扇、风车、指针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假如学生在分类的同时说出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直接给予肯定,并板书:平移、旋转。假如没有出现平移、旋转这两个词,老师讲述:像自动门、电梯、汽车这样的运动是平移;像风扇、风车、钟面上的指针这样的运动是旋转。〔板书:平移、旋转〕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平移和旋转这两种不同的运动现象。〔把课题补充完好〕2.初步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提问:如今谁能说说平移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答复,板书:沿直线挪动〕谈话:旋转是怎么运动的,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看录像〔演示风扇的转动〕。提问:风扇在旋转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动呢?有没有不动的地方?〔让学生到屏幕上指出不动的地方〕风车旋转时哪个地方不动?钟面呢?小结:旋转都是物体绕一个固定的点转动。〔板书:绕定点转动〕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出示题目。谈话: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判断下面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画○,老师巡视。反应:谁愿意把自己的判断结果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展示,遇到有分歧的问题课件演示〕谈话:你们判断得对不对呢?我们让手中的画面动起来。〔电脑按顺序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完好的语言来表达:如开关推拉窗时,窗户的运动是平移;升国旗时,国旗的运动是平移〕4.举例。提问:除了这些现象之外,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移或旋转现象?〔学生举例〕三、探究平移方法1.探究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